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临汾 >> 乡宁县 >> 昌宁镇

昌宁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云丘山

云丘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邱山位于关王庙乡大河村、坂儿上村境内,此山层峦叠嶂、奇峰嶙峋、峭壁千仞、气势磅礴历代就是晋南胜景之一,古有“南有武当,北有云邱”之说。山上有梯子崖,一线天、回心石、腊台、天梯等自然绝景;有五龙宫、八宝宫、一二三天门、玉莲洞、祖师顶、玉皇顶、多宝灵崖寺、和尚崖石刻、泰王庙及洞冶井等文物古迹遍布山上山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县一处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双重文化遗产,唐至现代,素有“河汾一带第一名胜地”之称誉。  在这块神秘的热土上,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诸如:黄河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猪首文化、晋文化、鄂文化、生殖文化、仰韶文化、祭祀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从东往西,从南到北都有可开采的旅游项目。  东部有秦王山、断山岭、原始森林、七郎庙、红石洞、涧底古民居等景点,直接填补着临汾——壶口旅途中的景点空白。  南部有久负盛名的云邱山、马匹峪、韩山、尖山、林山、黄华峪、华灵庙、古戏台、朱子家训、摩崖石刻、古树等石山森林区景观;西部有黄河峡谷、古码头、古民宅、清代长城、神仙桥、万宝山、世外桃园、鹳雀窝、仰韶遗址、春秋古墓、树化石群等黄河胜景。  北部有高天山原始森林、云泰山、植物种植园、古祭坛、夏代古墓群、宋家沟水库、摩托垣等黄土高原风光;中部有结义庙、寿圣寺、千佛洞、柏山荀祠、南山公园、印台山、温泉、古鄂名胜等景观。加之现有的农建工程、造林工程、水利工程、畜牧工程、作物种植基地、风土民情,以及名特优产品,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辉映亮点的水、陆并举的旅游资源,具备了强盛的市场竞争能力。奇特的旅游资源亮点闪闪发光,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一体的云丘山景区,作为理想的休闲地、山西名山,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四方游客,每年二、三月间,人们风起云涌,朝山游览,仅农历二月十五游览人数竟达四万余人。  人们向往云丘山的主要原因在于:云邱山地处吕梁山与汾渭地堑交汇处,面积35平方公里,从南北望,若天顶高榘,接北斗而傲苍穹,古日“昆仑”,俗称“北顶”,云丘,顶托“天池”接“北斗”,怀抱“中土”贯“中社”。  上古先民以其为“高榘”(圭臬),观斗建,划分至,制定了夏历,建立了先进的天文历史观测传统。  云邱,雄居汾水之阳而拥厚土汾阴,神塔高竖其阳而牝门幽隐其阴,历为三晋男女春日放野,狂欢祈生之著名场所,每年二、三月间的传统庙会,就是中和文化传统的延伸。  云邱,比肩武当山,齐名白云观,是中华道教的北方丛林,龙门派的又一祖庭,元代受创的再生之地。  云邱,自三代起就是唐尧、虞舜和夏禹的望岳。景区特殊的哈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环境形成了奇峰异景,人文景观30余处,自然景观50余处,如神塔叠翠、玄门结脆、张公背婆、老君葫芦、双虎守院、栓马石桩、金鸡报晓和仰天巨神等自然景观。特别是蜡台夜光、石穴藏冰、鬼石自拍、桑楸换样、青鸟定风,礼泉揖让、地牛吼雨、毛头踏雪、闫王勾魂等自然奇观更是神秘莫测,让人称奇。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又给云邱山增添了精灵,从隋唐起就有佛徒在此凿窟造像,所遗玉天洞隋唐佛教文化之精品、多宝灵岩寺佛塔为晋西南仅见之明代浮图、玉莲洞为宋元道徒修行之圣地、唐代(佛)经刻、摩崖造像、宋代龙公龙母石刻、明代浮图、元代道宫、明清古建,无不引人入胜。  八宝宫、五龙宫、一、二、三天门、祖师顶、玉皇顶点缀山巅,绘制了一幅“天人合一”之立体画卷,流芳溢彩,引人注目。云邱与武当山齐名,历史上誉有“藐姑射山最秀之峰巅”之称和“河汾一带第一名胜地”之誉。云邱,山奇险、水清秀、春花、夏冰、秋红、冬云、地灵、人杰,是寻觅传统文化遗踪,领略天然奇景神韵的最佳境地。  电话:0357-6627195  地址:关王庙乡大河村、坂儿上村      关王庙乡  乡宁县辖乡。原为乡建制,1958年设关王庙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84.1平方公里,人口1.3万。襄乡公路过境。辖太儿凹、贾庄、北村、腰站、燕间、白燕、后野头、下川、赵庄、寺下、畜家凹、小碑、后庄13个村委会。矿藏有煤、铁、石灰石、硫磺、粘土等。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还有野猪、山羊、金钱豹等。农业以种植小麦、…… 详细++

结义庙

结义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结义庙是乡宁县古代建筑中保存至今比较完好的建筑群,庙宇在县城西关座北向南,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琉璃吻兽,色泽鲜艳,金碧辉煌,木、石雕刻艺术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结义庙创建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康熙已卯重修,乾隆三十八年(1773)知县何文丙改建。此庙至今已有435年的历史了。  结义庙方位座北向南,现存建筑在中轴线上有乐楼、献殿、正殿,两边配殿对称,后为寝宫,山门设在东北角,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成阶梯状布局,分五个台依次建造。  第一台地:现存乐楼一座,坐南向北为庙内慰神戏台。几经重修,现存结构在两米高的石基以上,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楼前设有踏跺歇山顶,平面近方形,普柏枋上面有人物花卉,雕刻人物、二龙、莲花、鸟兽等梁架为四椽伏,瓦顶用筒板瓦覆盖,檐头为勾头号,滴水翼角翘起。  第二台地:乐楼正北30米有桥式踏跺72级,依此而上可直登第三台地,桥式踏跺下两侧可通行,上下两级左右两侧各有砖券窑洞五孔,总计二十孔砖窑。  第三台地:原有牌楼已毁,平面长七十米,宽五米,东侧有砖木结构的0山门。  第四台地:中间建有献殿,后为正殿,东西有厢房,献殿座北向南面宽七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梁架四椽椴,殿前设有踏跺,殿内不施金柱,四周施二十根石柱,兰额上雕刻有人物狮子等,檐头施勾头滴水,翼角翘起,瓦顶用筒瓦覆盖,前坡中施有琉璃斗方,东西两个高大雄健的琉璃鸱吻矗立在正脊两端,使整个殿宇宏伟整饰,魁悟壮丽,金碧辉煌,雕刻艺术高超、为我县现存古建筑中之精华。  正殿:位于献殿后。座北向南,面宽九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殿前明间稍间各有踏跺,周围施二十八根方石柱,兰额上雕刻精细美丽的莲花、二龙戏珠等补间有导性斗拱,梁架四椽伏,檐头勾头滴水,四角翘起,原有刘备、关羽、张飞塑像已毁。  厢房:位于献殿两侧,其前面宽七间,进深一间,为廊后建枕头窑于廊相接,硬山顶,殿外施八根方石柱,在围廊的东南角设有踏跺,补间有导性斗拱,檐头勾头滴水。  第五台地:建有寝宫(亦称后宫),东西有厢房,寝宫前没有踏跺,施八根石柱,前檐作廊,后作砖券窑洞三孔,原塑有结义庙三兄弟神像已毁。明间廊柱为石刻盘龙柱。东西厢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外间作廊。  电话:0357-6627195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   

华灵庙抗日纪念馆

华灵庙抗日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华灵庙抗日纪念馆,位于乡宁县关王庙乡境内,地处乡宁、襄汾、新绛三个县的中间地带,占地面积约5000㎡,主要建筑为抗日纪念碑、展览厅,其中展厅面积300㎡。2007年9月建成开馆,并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为周边30余万名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1941年12月,发生在山西省乡宁县的华灵庙之战,是晋绥军在抗战史上以少胜多、战绩卓著的一役,也是惨烈悲壮、可歌可泣的一役。战斗发生后,弘扬民族气节的《华灵庙之歌》在1942—1946年间唱响三晋。当时,日本侵略军为争夺粮道,集结重兵夜袭华灵庙,我军为守住阵地,在战斗紧要关头,组成了二十四人活炸弹队,每人身绑十枚手榴弹,跃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保住了阵地。为此,-中央在全军发出了嘉奖令。抗战胜利前夕,阎锡山亲自撰写碑文,为二十四壮士树起了石雕纪念碑。   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华灵庙纪念碑因风雨浸蚀,已变得残破不堪。为了弘扬华灵庙二十四壮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不忘国耻、立志报国的信念,2006年,乡宁县政府决定新建华灵庙抗日纪念馆、修复原石雕纪念碑,并重新为二十四壮士竖立雄伟高大的纪念碑,2007年9月建成开馆。  电话:0357-6627195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   

文笔峰景区

  乡宁文笔峰双塔,位于县城南玉环山之腹,两塔东西对峙,相距400米,中间相隔凤凰沟,西塔原名状元峰,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知县彭万里创建,原址在东帝君庙,清乾隆三十年(1765)知县福录移建今址改称文笔峰,塔高30米,塔体呈八角形,密檐7层,基座为正方形,周长24米,直径4.3米,砖灰结构,塔西原有文昌祠与钟风楼,已毁。  东塔,亦名文笔峰,清乾隆三十年邑人郑饮天创建,原为木制结构,咸丰九年(1859)邑绅阎时康等主修,改为砖灰结构。塔身高20米,底层周长12米,直径4米,塔体、塔基均为八角形,塔身楼阁式7层,第一层壁上有八卦形砖一周,第七层西南壁开窗,塔顶为大圆盖宝珠顶。  电话:0357-6627195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   

乡宁寿圣寺

乡宁寿圣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乡宁寿圣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金至明  地址:乡宁县城内东北部  创建于宋皇祐元年(1049年),元明清均有修茸。现仅存正殿和钟楼。正殿为宋代原构,钟楼为元代所建。  寺坐北朝南,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拱四铺作单昂,补间斗拱明间两朵,次间一朵,为四铺作单昂。  钟楼创建于元代皇庆元年(1312年),上下二层,歇山顶。下层带围廊,面阔、进深各三间。现存结构保留了元代风格。  2006年5月,乡宁寿圣寺作为金至明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乡宁千佛洞

乡宁千佛洞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洞(第三批省保)  时代:北齐、隋、唐  地址: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悬岩上  俗名佛洞庙。山上树木茂密,在丛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体积近8000余立方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洞前寺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规模不大,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等,巨石位居最后,千佛洞则成为寺后佛堂。  石窟高3.1米,宽深各4.5米,四壁满雕千佛,现存951尊。雕像刀法简练,姿态庄重,造像手法具有北朝至隋唐风格。洞后局部有后代绘制的壁画,为佛传故事,窟内主像风化严重。  窟前寺院内保存有清乾隆七年(1742年)及民国年间石碑2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昌宁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昌宁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