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永和关 | 永和关村民全部姓白,先辈来自襄汾县,明崇祯年间,迁居于此,已经有400多年了。永和关旖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无处不现“和”的音符,这从十个方面可以看出:村名永和,顾名是义,是永远和平、和谐之意。 村形 按“五行”相建,循环往复,即和谐之意。 祖槐碑 村中有一棵400多年的古槐树,树下立一块石碑,警示村中白氏族人要团结一致,和睦相处。 0祠堂楹联 永和关人都姓白,而且同一个0,在永和关旧址上,建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物——白家祠堂,门上镌刻一幅楹联,上联是:世世代代莫忘同根同宗同祖;下联是:子子孙孙牢记互谅互帮互助;横批:千秋万代。山水人关系这里有“崖陡可住人,水大不伤人,山水共养人”的奇特现象,宛然一幅山水人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驼驮龟石 在村北部一公里左右的东岸崖顶上,有一块巨石,像一个硕大石龟,随船北行,变成一头卧着的骆驼驮着一个大龟石,传说远古时候,老龟驮骆驼渡过黄河,骆驼驮大龟上山,累死在崖顶,大龟伏在骆驼背上不吃不喝,化成了这块巨石。 将军石 在通往永和关村的半道旁,有一块巨石,远远望去好像一个身穿盔甲的大汉,它寓示着-之好的开始。 平阳民谣 “要过永和关,先找白老三,吃上两碗面,送你上渡船,有钱给几个,没钱下次来”,这首民谣体现了永和关人纯朴可爱、与人为善的品质。十八村“约法三章”沿黄河岸畔十八个村,有一个村规民约:1、黄河中的财物属公共所有,任何村、任何人不准霸占;2、一旦发生河难,立即互传信息,所有村的成年男人必须到河难处抢救,凡无故不到者,罚粮一石;3、黄河中所行船只,停靠在那个村,那个村管吃、管住、管修理,遇到资金方面困难,帮助解决。这约法三章,体现了黄河人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也体现了包括永和关人在内的十八村人的团结与和谐。现代人际关系现在的永和关人,继承了先辈们淳厚朴实,团结一致,和谐共处的风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将永和关打造成县、市、省级文明村,打造成黄河文化第一村。 电话:0357-7522456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 |
永和楼山 | 楼山是我县境内最秀丽的一座山,山势由低而高,呈层峦叠峰之状,恰似层层楼台,故尔名曰楼山。 楼山四周翠柏茂密,灌木繁多,杂草齐腰,从山头到山腰,一座座道家观院排列齐整,错落有序,形成一个庞大的庙群。据考证观院完整时,有五六十间建筑物,其中有古式楼阁的石窑洞,石木结构的古典式殿堂建筑,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楼山的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天看楼山,柏林碧绿,野花开放,蜂蝶飞舞,清秀扑鼻;到了夏季,草木葱葱,凉风习习,酷暑炎热,一扫而光;秋季去楼山,野果飘香,红叶满山,草深牛肥,别有情趣;严冬时节,或柏翠草黄,或雪白树绿,野兔山鸡,穿行期间,狐狸山中,时隐时现,所以,去过楼山的人,无论何时,都有不虚此行之感。 楼山不但四季景色各异,晴天和雨天也各不相同。晴天看楼山,你会感到景观齐放,气势恢宏,绿树如海,庙群似船,令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而雨天去楼山,则云雾潦乱,置身其中,犹如腾云驾雾,让人飘飘欲仙,山上道观时隐时现,又令人神密莫测,仿佛进入天国仙界。笔者一次去楼山,正好下起小雨,身临其境,感受颇深,回去后写拙诗一首:峥嵘楼山云雾中,错落楼阁半暗明,常愧蓬莱无缘识,孰料今日入仙境。 楼山是我县唯一的道家圣地,这里供奉的全是道家神仙。道观分前部,后部。后部是道观最主要的建筑——送子娘娘庙。这座庙由山门、娘娘殿、戏台、道人宿舍四部分组成。原来的山门建筑精美,高大而威严,原建筑已毁坏(一九九八年楼山舍施的村民,集资重建现楼山石墩琉璃瓦山门)。娘娘殿为二层建筑。下部为三孔窑洞原来塑像齐全,现已不复存在。据记载这些塑像全是娘娘的属下,至于是哪位神仙,已经无法考查。上部为三间大的殿堂,中间塑有娘娘金身,另有云霄、碧霄、霄霄三位娘娘。戏台则在娘娘殿对面,高大而宽敞,十分气派。道人宿舍在西侧,为五孔石窑,整个院子用石板铺就,东边留有下水道,通往地下三丈深的水窑里,因山上无水,道人及信男善女、来往行人用水,皆从水窑内提取。山上气候凉爽,加之水窑深埋地下,因此,虽为积水,但长时间不腐不朽,而且略带甘甜。 道观的前部为天界各仙,其中主要供奉的神仙为龙王。龙王庙位于楼山顶端,大概是为了让龙王站在高处呼风唤雨吧。该庙座北向南,三间单檐硬山顶建筑,由于建在高山之殿,故而显得高大而雄伟。殿内塑有四大龙王像,殿外房廊下,右悬一口钟,左设龟驮碑。只是年代久远,字迹有些脱落了。此殿为我县仅有的一座较完整的元代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电话:0357-7522456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永和县 |
永和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 永和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蛇曲(山西永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河东岸永和县南庄乡、打石腰乡、阁底乡,面积210k㎡,是以黄河干流晋陕大峡谷中五个巨大的河流蛇曲为主体,其蛇曲类型规模等具有典型意义,目前保持自然状态,形成过程和景观现象系统完整,属具有重要观赏和科学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刻的象征意义及独特罕见的地貌特征吸引着各方游人。 自然环境 黄河蛇曲(山西永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永和县西,黄河沿线,陕西与山西省交界处,北起英雄湾,南至仙人湾,全长约50㎞,东西宽约2-13㎞。 黄河蛇曲(山西永和)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南庄乡、打石腰乡、阁底乡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0°22′00″-110°38′00″;北纬:36°34′44″-36°54′00″。公园东距县城20㎞,东南距临汾市180km,东北距太原280km,西距陕西省延安市160km,经永和关过延永大桥距陕西省延川县30km。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位于永和县境内的这段黄河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沿此段黄河有四大渡口,自古以来就是兵加必争之地,是沟通晋陕的水上交通要道和通商口岸,是重要的军事交通关隘,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地理位置 这里有奔腾的黄河,险峻的晋陕峡谷,奇特的蛇曲,丰富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壮美,民风古朴,物产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一方宝地。 地形地貌地质公园地处黄河沿岸,此处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极其复杂。阁底乡多为残垣沟壑区,打石腰乡、南庄乡及黄河沿岸地区为梁峁沟壑区。公园内海拔最高点为打石腰乡东山脊黑龙神圪塔,海拔高度1321m,最低点为千只沟河入黄河口,海拔高度511.9m,相对高差810m。 公园地势东高西低,黄河水自北向南奔流而过,千只沟河(芝河、桑壁河)、峪里河及其支流向西流入黄河。 公园内属浅层黄土覆盖的石质丘陵,海拔高度511.9—1321m。地貌以土石梁峁和沟谷为主,山丘成土头石腰结构型,黄土覆盖较薄,坡面沟谷流水侵蚀和重力侵蚀严重,溯源侵蚀活跃。在新构造运动相对平稳阶段,河流的下蚀作用相对减弱,侧向侵蚀作用相对加强,由于多次的继承性的侧蚀作用,在重力崩塌作用的协同作用下,使原来弯曲度不大的河谷更加弯曲,以至形成现今的公园区的蛇曲地貌。 电话:0357-7522456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 南庄乡 " 南庄乡位于永和县西北部的黄河岸畔,西与陕西省延川县隔 (黄) 河相望,北与石楼县接壤,南与本县打石腰乡相邻。境内梁峁起伏绵延,沟壑纵横不断,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全乡共辖 8 个村委, 54 个自然村, 57 个村民小组,有农业人口 5959 人, 1228 户,劳动力 1040 个。全乡总土地面积 16.5 万亩,其中耕地 4.6 万亩,现…… 详细++ |
永和朝阳寺 | 永和朝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朝阳寺,位于永和县县城西北梁家坡村,创建年代不详。坐南向北,占地504平方米。寺内原存铁佛1尊,石窑3孔,原植白牡丹数株,据推测花龄在300年以上,已呈野生状态。1995年,县佛教协会重新维修,新加琉璃瓦顶,新塑佛像数尊,并从河南洛阳购买回牡丹200余株,月季200余株,芍药100余株及爬山虎等,在寺前建起牡丹园。 电话:0357-7522456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 |
永和文庙大成殿 | 永和文庙大成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和文庙大成殿(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永和县城内正大街东门巷 文庙创建于元至元年间(1841——1868年),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斗栱六铺作重栱出单抄,殿内柱网布局采用减柱和移柱造。梁架彻上露明造,均为圆木稍加砍制而成。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
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 | 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位于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距县城80余华里。2005年重新修建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占地2500平方米,以“英明决策筑辉煌”、“红军东征在永和”和“老区人民爱红军”为主题分三个展厅,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塑刻作品等真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东征历史画卷,全面展示了当年东征红军的丰功伟绩。 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总司令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著名的渡河东征,壮大了红军力量,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前后共居住了十三个日日夜夜。在永和,主席亲自指挥了在山西的对敌斗争;在永和,主席组织召开了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在永和,主席亲自指挥东征红军胜利回师西渡。 东征抗日寇,西渡挽危局。红军东征在我党的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一页。1971年,0临汾地委在毛主席当年住过的阁底乡上退干村召开了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并将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建有红军东征纪念馆。1995年投资1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了维修。2005年,进行了重修。 2006年5月12日,新修建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落成揭牌,上午10时,揭牌仪式在嘹亮的《东方红》乐曲声中开幕,但见乌云散去,太阳渐渐露出笑脸,纪念馆上方忽然出现了扇形的七道霞光,在场群众顿时情不自禁欢呼起来。 目前,永和县已被列为山西省旅游开发园区,加快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于家咀回师渡口、红军崖等红色旅游景点,使永和成为全市红色旅游首选之地。永和,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境内唯一认定住过的地方;永和,留下了毛主席的光辉足迹;永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东征佳话。 电话:0357-7522456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 阁底乡 " 阁底乡位于永和县西南部,属黄土残垣沟壑区,是典型的雨养纯农业乡。全乡辖15个村委,43个自然村,2657户,11444口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人均5.6亩。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客观上形成了全乡的贫困状况比较严重,独特的土壤、气温、光照等条件又为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详细++ |
上退干村毛泽东旧居 | 上退干村毛泽东旧居 1936年红军东征时,毛泽东主席在永和上退干村小住。从此后,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普通土窑洞院落就有了不平凡的意义。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在这里接受革命教育,这里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著名景点。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阁底乡 " 阁底乡位于永和县西南部,属黄土残垣沟壑区,是典型的雨养纯农业乡。全乡辖15个村委,43个自然村,2657户,11444口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人均5.6亩。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客观上形成了全乡的贫困状况比较严重,独特的土壤、气温、光照等条件又为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阁底乡 " 阁底乡位于永和县西南部,属黄土残垣沟壑区,是典型的雨养纯农业乡。全乡辖15个村委,43个自然村,2657户,11444口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万亩,人均5.6亩。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客观上形成了全乡的贫困状况比较严重,独特的土壤、气温、光照等条件又为发展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