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临汾 >> 汾西县 >> 邢家要乡

邢家要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姑射山风景区

姑射山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姑射(音夜)山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距县城30公里,海拔1890.8米。风光绮丽,四季宜人,山峰叠翠,树木葱茏,鸟鸣泉泠,松涛啸吟,大片的原始森林展现了大自然的原始风貌。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春秋时节登高揽胜,可壮观天地一消胸中块垒。夏季清爽宜人,是避暑的胜地。  冬天山寒水瘦,银装素裹,好一幅北国风光图。看云卷云舒,叹造化无常,油然而生“青山秀色亘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之慨,而耸峰幽谷的自然景观最能淡泊人的心境,感红尘渐远,心灵澄碧,萌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论世务者,窥谷忘返”的流连之情。  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它被仙洞沟劈为两半,南北仙洞位于山腰中部断崖崖台上。  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在多种动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珍禽黑鹳鸟和褐马鸡。  姑射山属于吕梁山脉,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语而出名。这里山势奇险,环境幽雅,仙洞创建于唐武德年间,历代曾修葺扩建,现有建筑40余处,共有房屋庙堂120多间,石窟洞70多孔。亭、台、楼、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就势构筑。奇峰异洞,苍松翠柏,青山环抱。其间一条数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对峙。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清凉幽静,到此颇有置身“仙境”之感。  仙洞的道观建筑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它被仙洞沟劈为两半,南北仙洞位于山腰中部断崖崖台上。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在多种动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珍禽黑鹳鸟和褐马鸡。  电话:0357-2882730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25元/人,学生半价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师家大院

  在三晋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中,祁县的乔家大院与灵石的王家大院已成为“晋商文化”的宝贵遗迹和缩影。近来在晋南又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师家大院,这就是汾西县师家沟清代民居群。  “北观乔家堡,南游师家沟”,这是清末游人对师家沟清代民居群恢宏的气势、巧妙的构思、独特的风格的高度赞赏。  师家大院位于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的僧念镇师家沟村,在霍州市西北,距大运路5公里。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创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与乔、王两家大院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放眼望去,建筑群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自然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统呈阶梯形状,真是一块天然的风水宝地。  师家大院位于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的僧念镇师家沟村,在霍州市西北,距大运路5公里,是汾西县师家沟清代民居群。“北观乔家堡,南游师家沟”这是清末游人对师家沟清代民居群恢宏的气势、巧妙的构思、独特的风格的高度赞赏。  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创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10余万平方米。与乔、王两家大院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放眼望去,建筑群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自然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统呈阶梯形状,真是一块天然的风水宝地。   师家大院最有价值的当数建筑雕刻艺术。现存的门楼、槎廊、花草、人物、琴棋书画木雕10余套,雕刻精致,艺术精湛,已成为我国木雕艺术研究的珍品。门额、门匾、木刻牌匾153处,砖刻牌匾47处,字迹功力深厚,刚劲有力,尤其是“东山宅”、“北海风”、“南山寿”、“敦本堂”、“清白家风”等牌匾,风格独特,神韵非凡,实为难得的书法艺术精品。  以“寿”字图为主的窗花隔扇图案108种,据说一是表示师家的108种生意,一是表示山西的108个县。其雕刻之细腻,工艺之精美,匠心独运,立意动人。师家大院民居建筑群,规模之大,设计之独特,集砖雕、木雕、石刻艺术为一体,为我国古建民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师家大院的创建人为师法泽,字仁厚,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持家有道,生意兴隆。鼎盛时师家的店铺、钱庄,北抵太原、北京,南达洛阳、开封、湖南湘乡,西至西安、米脂,师家一度成为我省中南地区的名门望族。  不过,真正使师家沟闻名遐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法泽之孙师鸣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周游之处,被誉为“三晋第一村”。  如今,师家大院在历经200余年的风雨剥蚀后,已人去楼空。汾西县与旅游部门正通力合作,加紧修复大院原貌。不久,师家大院将带着她当年的威姿和风韵,走出世外桃源,走向开放的大世界。  电话:0357-5122858  地址:汾西县城东南5公里的僧念镇师家沟村   

师家沟民居

  师家沟民居位于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冬日的天气清冷干燥,同行的汾西县博物馆馆长王玉富先生很是健谈,对汾西的文物古迹如数家珍,当年行驶在汾西县城东南大约5公路处时,路旁的一个指示牌指向旁边的一条路,王馆长说这条路就通向师家沟村。过了不久,坐落于黄土高原山地的师家沟,以它古老、神秘、幽静的魅力展现在我们面前……   矗立在村口的清代牌坊首先映入眼帘,在瑟瑟的寒风中依然保持着它的肃穆与伟岸。据王玉富先生介绍,师家沟属于清代民居,创建于清乾隆34年(1789年),扩建历经80余年,占地面积10余平方米。与乔、王两家大院不同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与建筑特点巧妙结合。放眼望去,建筑群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河,避风向阳,布局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统呈阶梯形状,真是一块天然的风水宝地。其院中建筑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有园门、耳门、偏门、楼门、屏门、暗门,上下左右、互相贯通且衔接自然,形成了由下而上,楼上楼,院中院的奇特格局。  游客可上院观下院,前院望后院,出院又进院,如入迷恋之宫。一条用长方石条铺成的人行道长达约一千五百汾西县余米,处处与排水道接通,故有“下雨半月不湿鞋”和“关好八大门,锁好十小门,行人难出村”之说。雕刻在门楼、走廊、过道上的各种木雕、砖雕、石刻题迹等文物古迹均保存完好。清代之时号称“天下第一村”。虽经200余年的风雨剥蚀,但纵观全貌,仍不失其当年的雄姿和风韵。是北方居民建筑的典范,是一座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建筑宝库。   据史料记载,师家大院的创建人为师法泽,字仁厚,生于乾隆初年,幼年孤贫,成年后持家有道,生意兴隆。鼎盛时师家的店铺、钱庄,北抵太原、北京,南达洛阳、开封,湖南湘乡,西至西安、米脂,师家一度成为山西省中南地区的名门望族。不过,真正使用师家沟闻名遐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师法泽之孙师名凤与清末名臣曾国藩兄弟的深厚交往,师家因此成为仕官达贵,文人学士的周游之处,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电话:0357-5122858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汾西凤凰生态公园

  凤凰生态公园坐落于汾西县城。县委、县政府大院门前的府前广场,占地面积l0000余平米,总投资358.8万元。该工程是2007年该县年初确定的城建重点工程的头号工程,是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临汾市“蓝天碧水”工程的一大举措。是建设“山区经济特色县、生态优美县、社会和谐县”大政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听民声、顺民意的一大民心工程,是继科普生态园工程以后为汾西人民建设的又一个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该工程规划设计结合了汾西县的人文环境及文化内涵,集“福、禄、寿、喜、和”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该公园主要由乔灌花草绿化、微型广场、人工湖、亭台小桥、小型喷泉、夜景照明系统、给水及喷灌系统、排水系统、假山、瀑布、小品、园内甬道、亭廊等组成。共有乔灌树种50余种,花草30余种,通过微地形的塑造,组团绿地的布置和苗木品种的变化,从平面及立体空间的布局充分体现了景观的连续性、多样性和层次感。整个公园内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相结合,落叶乔木与常青树木相结合,绿叶树种与色叶树种相结合。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化效果。空间上以人工湖为中心,微型广场为依托,园内甬道为纽带,木亭、假山、小品、灯景为点缀,更好地体现了小中见大,大气势与徽景观有机结合的园林景观。  电话:0357-5122858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  时代:清  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  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向南的做法不同,体现了汾西地区民宅的特点。  在总体布局中有着防御特点,整个宅院除通过共同的交通通道联系外,还在各个院落间用较为隐蔽的踏道、侧门、隧道、甚至设在窑洞中的暗洞相互贯通。  师家大院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集砖、石、木雕为一体,垂花门、檐廊、隔扇等雕刻精细,仅窗棂图案就有108种、门额牌匾150多处。说一是表示师家的108种生意,再是表示山西的108个县。现存的门楼、槎栏、花草、人物、琴棋书画木雕10余套,雕刻精致、艺术精湛,已成为我国木雕艺术研究的珍品。“东山气”“南山寿”“北海风”“敦本堂”“清白家风”等题额,字迹浑厚,刚劲有力,处处散发着封建社会耕读世家的文化品位。  2006年5月,师家沟古建筑群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姑射山仙洞

  位于临汾市区西20公里处的姑射山内。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因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庄子的《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语而出名。有北仙洞、南仙洞两部分。北洞有兴佛寺、云雾寺、王母阁等;南仙洞有兴隆寺、神居洞、碧岩寺、观音阁和戏台等庙宇寺观。现存铁铸、铜铸、木雕、泥塑等各种塑像  200多尊。壁画、碑碣都有一定历史和艺术价值。仙洞创建于唐武德年间,历代曾修葺扩建,现有建筑40余处,共有房屋庙堂  120多间,石窟洞70多孔。亭、台、搂、阁,大小殿宇,多数依山背洞,靠崖面沟,就势构筑。奇峰异洞,苍松翠柏,青山环抱。其间一条数百米深谷,南北仙洞巍然对峙。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清凉幽静,到此颇有置身“仙境”之感。   

汾西观音阁

汾西观音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阁  原名“兴源寺”,位于汾西县城北10公里的李安庄村,始建于唐代,现存均为明清建筑。观音阁依山势而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各有传奇。  前院正面“宝阁”,正塑观音,端坐莲台。0结构严谨、古朴、浑厚,造形美观,玲珑别致。中院砖窑3孔,两窑供老君、地藏金像,一窑龙泉水顺石灰岩层哗哗流出,清澈甘甜,能治百病。后院为四合院落,楼上雕有“灵泉宝阁”四字,檐下砖雕“神洞”门额。“神洞”石灰岩自然生成,天地平广,高丈余,深无测,洞内风声呼呼作响,神话传说是通往五台山的隧道,门口对联曰:“观音神洞八百里,五台北峰正对门。”  电话:0357-5122858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   

汾西真武祠

汾西真武祠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真武祠  真武祠(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明、清  地址:汾西县姑射山  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一1189年)改称青山龙王庙,元大德二年(1298年)改称青山庙,延祐二年(1315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均有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45年)创建真武祠,改称真人庙,现存主体建筑结构为元明清建筑。庙依山而建,中轴线建有南门戏台、看亭、韦驮殿、真武殿、文殿、铜殿、玉皇楼,文殿两侧建有库房院、禅院。  庙内保存有元碑1通,明清重修碑、记事碑70余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追封吉天英碑

追封吉天英碑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追封吉天英碑(第四批省保)    时代:元    地址:汾西县城东门外    是吉祥之子吉天英、吉天益、吉天弼立石记载朝廷追封吉天英两代先人的缘由及其父吉祥生平之碑。    碑为青石质,璃首,龟跌,通高2.80米,首高0.70米,跌高0.50米,碑身宽0.91米,厚0.35米,元至治二年 (1322年)立石。碑阳额题篆书“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首题“大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冯翊郡侯吉公墓碑铭并序”。碑文楷书碑阳23行,漫行54字。碑阴额篆“口口吉氏谱系之图”,正义9行,380字。记录古氏族谱。赵孟頫撰文并书丹。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邢家要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邢家要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