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霍州娲皇庙 | 霍州娲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娲皇庙位于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东郊大张镇贾村。四周青山环绕,东有潺潺泉水流过。据传,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 村内至今仍现存着大量古建筑遗构,如娲皇庙之东为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庙之西为文昌阁高台遗址,庙之北为清代遗构刘家祠堂、清代六边形六层楼阁式砖构文峰塔,庙之西北为与娲皇庙同时期的建筑群玄帝庙。是反映清代黄河流域村落风俗、民俗的典型实例。由于村中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村民憨厚、淳朴,文人墨客历代辈出,书香门第随处可见。“贾村的秀才比驴多”这一当地民谣就是其最生动的写照。 娲皇庙坐北面南,占地约2347.5㎡。现仅存悬山顶式戏台、硬山卷棚顶式钟鼓二楼、悬山顶式圣母殿及歇山顶式东西垛殿,共六座清代建筑。娲皇庙庙内碑文现已不存,故该庙宇的创建年代无从考证。 据《说文》中记载:“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传说人类是由女娲和伏羲,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礼。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娲皇庙圣母殿内的娲皇圣母壁画是该庙最为精华的部分,是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总面积达71.17平方米。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颜色以矿物颜料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依据神话传说与清代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组合在一起。 东山墙壁画总面积24.33平方米,全景描绘宫廷中处理国事的画面。殿宇檐下正中悬挂“萬世母儀”的匾额。中为圣母女娲坐像,半向左侧状,似乎正在询问补天事宜,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绘有五帝,头戴冕旒,穿帝王装,手捧玉圭,侍立两侧等待吩咐;台阶下右侧一头戴乌纱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宫女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穿梭于各殿宇之间;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四位天神也正飞奔而止;整个画面充满着节奏与悬念。 西山墙壁画总面积26.02平方米,正中大殿-有“開天立極”的匾额,整个画面以此主题展开。娲皇圣母站立在正中,头戴凤冠,身着霞帔。两宫女各持羽帚、宫扇侍立两侧。各路神仙或帝王相互道贺。左右上角各有一只向下俯飞的凤凰;大殿月台台阶下两侧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两旁;右下角是两狱卒与刚刚大赦的三名囚徒。囚徒双手合十,上身-,肩系方巾,下穿裙裤前来参拜;前面两名差人抬着供案。中部上端从左到右,集中绘制着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共四位天神。 与东山墙的四位天神相比,除人物面貌相同外,由于此时大功告成,故四位天神相聚一起,着艳丽的服饰,甚至手中少了法器。特别是大殿月台中央,武士身旁有一正在玩耍的童子,使整个场景更加充满着祥和、喜庆。西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1人,其中女性14人,男童3人,女童3人,男性21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男仆及百姓);西壁左上是描绘一组童男童女的生活场景。三个童女和两个男童正在玩耍并品尝食物,大殿旁右侧两名文吏正在书写记录着什么。后檐墙东西两侧壁画面积分别为10.48和10.34平方米,主要描写内容为内廷御膳房内宫女们的工作情况。这两组画面共有人物10人,每组5人,并均为宫女。她们正在忙碌着传送各种食物。有的正在将乘托食物的盘上扣一盔形盖;有的似乎正在将食物摆放成美丽的图案,或者在其上点缀着什么。 从画面的人物服饰来看,尤其是官吏的官服、官帽与唐代官服相似;与-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元杂剧》(元代)、《下棋》(元代)等中的官服相同。由于霍州与洪洞地理位置相连,因此受其影响是不难理解的。甚至其月台地面的方砖铺设亦为早期唐代“十字对缝”的地面铺法。圣母娲皇庄严慈祥,具有一种深沉含蓄的感染力;侍女的虔诚,凝聚着智慧与涵养;武士的孔武有力,在凶猛中蕴藏着善良与威严。 东山墙与西山墙壁画中的建筑场景,建筑构造、形式完全相同,除娲皇圣母外,也有相同天神、人物(如:四直、武士)的出场。在这102个人物或天神中,其中女性有37人(包括儿童),她们的发饰色彩艳丽,图案各异,无一雷同。但为反映各自的主题,两组壁画人物的神情、头饰、服饰色彩和服饰衣纹曲线的繁复(尤其是女服),女性人物的多寡(女性人物明显比东山墙壁画中的女性多),甚至建筑上建筑彩画的图案色彩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看出东山墙壁画的画家着力描绘人物之间表情的传递,面部神情各异;西山墙壁画的画家则侧重于用人物形体、服饰曲线的飘逸来传递信息,表达人物的喜悦心情,是研究我国古代妇女发饰、服饰的难得资料。 电话:0357-562911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 |
临汾七里峪旅游区 | 七里峪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地处山西省霍州市境内,东接沁源县灵空山景区,南邻古县,北接灵石,与石膏山景区接壤,面积2039.3公顷,核心区1117.9公顷。景区内有霍沁公路连接霍州与沁源,距景区15公里处的大运高速公路连接山西南北,从游园可直达霍州、临汾、太原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七里峪景区是“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其山势雄峻,开阔壮丽,群峰连绵,-波涛,气象万千,奇峰、峡谷、清泉、飞瀑、山松、云海千姿百态。景区纵深1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到处绿荫荫、湿蒙蒙,天然草坡接天连片,原始森林遮云蔽日,凉爽宜人的七里峪有“天然大氧吧”、“神州绿肺宝石”、“华北绿肺”之称。有诗曰:“登上霍山景远幽,七月炎夏变成秋。”七里峪,一块鲜为人知的生态旅游处女地,一片全然末受外界污染的人间净土。 七里峪景区主要以华北落叶松景观林为主体,以山水为依托,群峰起伏,层峦献翠,红兆河水奔流不息,奇峰怪石与红兆河相融合,构成了七里峪所特有的自然景观,是山西省仅有的生态旅游胜地。 七里峪景区分为三个小区,既霍红兆游览区、三眼窑游览区、黑龙峡游览区。拥有景点28个。主要景点有“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牛老沟、石崖奇松、八仙洞、红兆烈士亭、金沟曼万亩落叶松人工林等、黑龙峡”。 近几年来,在林业厅、霍州市政府、省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和太岳林局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七里峪景区正在加紧建设,这里即将成为人们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避署胜地。五龙壑 海拔2504.3米,山上有5个壑口,传说是巨龙用爪挖成,故称五龙壑,攀登其上可观霍州全貌。滴水崖瀑布 位于正南沟东侧,落差50余米,流水似银河落天,飞瀑之下有一天然石洞,形成石洞水帘,因此又名洞宾瀑布,其景之奇,实为山涧一绝。双乳峰 位于正南沟东西两侧,因山头酷似两乳而得名,是正南沟著名景点,挺拔的松柏屹立于山顶之端,气势蔚为壮观。南天门 位于正南沟最高处,奇石林立,直入云端,登临天门,置身茫茫云海之上,如入仙景一般。石人沟 位于高达50余米的悬崖峭壁之中,沟面宽10余米,沟内有一石,高30米,形态似人,故称石人沟。 牛老沟 置身其中如进入浩瀚无涯的大草原,无尽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连,令人心旷神怡。石崖奇松 又称红岩松、迎客松,树高4米,生长于巨石之山,扎根于石缝之中,堪称千石不老松。天然落叶松保护区 坐落在金沟曼底部,面积近百亩,是华北地区天然落叶松重点保护区。八仙洞 位于偷水沟底30米高的悬崖上,深10米,高5米,宽3米,洞内有8块方石,传说是八仙歇息的地方。 七里峪风景区潺潺流水,飘飘白云,千仞石壁,悬空瀑布,天然森林枝繁叶茂,天然牧场绿草如茵,天地山水,森林牧场浑然一体,是“森林浴”的极品佳境。胜似“张家界”、“九寨沟”,是建造古今中外风格各异度假村的理想之地。 门票:42元/人。 电话:0357-5624860。 开放时间:8:00-18:00。 住宿:景区有宾馆和农家可以住宿。 地址:霍州市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 交通:景区内有霍沁公路连接霍州与沁源,距景区15公里处的大运高速公路连接山西南北,从游园可直达霍州、临汾、太原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
霍州陶唐峪景区 | 陶唐峪自然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游览面积约40平方公里,史称陶唐谷。 据大清嘉庆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记》:因尧帝避暑而名(帝尧,姓伊祁,名放勋,传说他曾先后受封于陶地和唐地,故号陶唐氏,尧是他的谥号,是史载我国上古五帝之一。其活动年代,推断约在四千二百年前左右,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即部落联盟时期。传说尧帝建都平阳,今临汾市,立行宫于霍州。嗣后,尧庙于平阳,尧祠在霍州)。 陶唐峪集璀璨绚丽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和优美奇异的自然风光为一体,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入谷溯流而上,先后有浮桥、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尧王避暑山庄、招魂楼、水帘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观峰峡、一线天、擎天玉柱峰、槐树沟瀑布、阶水凹瀑布、玉泉寺、龟山、莲花山等景观。整个景区由尧帝行宫、五龙池、石门山水三个部分组成。 陶唐峪峰奇石丽,瀑布优美,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山水合一,韵味无穷。以“峰奇、石丽、水美、谷幽”为特色的自然风光,堪称该景区四绝。 入峪溯流而进,向东北方可直上摩天岭之巅,此山海拔2350余米,因千年石龟雄踞山顶又名龟山。从龟山沿山梁、穿密林南行,可至景区东南部的另一著名奇峰莲花山。 再往南,霍山主峰老爷顶与莲花山隔谷相望。陶唐峪的水,源出深山密林、幽谷崖畔,仙女池瀑布、水帘洞、五龙池、大沟叉瀑布、石门瀑布等景观均可谓风格独具,天下无双。陶唐峪的幽谷,以一线天为典型景观,一线天位于石门后约200米处,窄谷两边悬崖壁立,似刀削斧劈,高不可攀,谷成一隙,天成一线,入谷寒气袭人,顿生幽僻深邃之感。陶唐丽石,随处可见,入峪口约百米便有一小潭,潭底河床石花纹优美,五色灿然。 溪流入潭处的河床石上,一只飞禽,头南尾北,栩栩如生,其东有一石猴图像,水丰时入流嬉水,水瘦时岸边观望。尧宫之东谷底,溪中一块黑色大石,石上一头白色犀牛临涧饮水,活龙活现。五龙池池壁上的花纹绚丽异常,石门花纹中的二龙戏珠图,更令游人赞叹。莲花山顶上天然而成的莲花石、莲台座绝无愧惊世奇观。 华夏名胜陶唐峪是纯天然、纯生态的游览区,是游人旅游观光的绝佳去处。 电话:0357-5655548 地址: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霍山南部 |
霍州千佛洞 | 千佛洞又称佛母洞,位于南台东南的山脉。从台怀寺庙集群区沿公路南下二十里到白云寺,转向西入沟登山路五里,就到了千佛洞。一座屏障似的山崖,在接近山顶处有一段岩壁,右侧有天然大山洞。据《清凉山志》载:“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见神灯万点,既出旋入。方随入,见玉佛像,森列其中,穹窿深迥,进里许,飘然闻波涛,悚怖不能出。念观音名,愿造像,忽见一灯,寻光得出,乃造石佛于洞口。”后人又因石洞、石佛建殿堂,取名叫千佛洞。这个天然的石灰岩山洞,分内洞与外洞,外洞阔大,洞口有石雕佛像,进深幽暗,洞后有扁圆五孔,与内洞相通。石孔刚刚穿一人通过,而且必须一条胳膊抬起紧贴头,另一条胳膊拖下去紧贴腰,使肩膀倾斜,才能钻进内洞,从内洞往外钻的姿势也是如此。内洞为葫芦形状,可容六、七人,有乳石及石笋多种,如五脏脊骨形状,所以入洞称为“投佛母胎”,出洞称为“佛母重生”。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母重生”能够洗掉以往所犯的“罪过”,获得“新生、千佛洞的这个“佛母洞”,是佛教信徒,特别是蒙藏佛教信徒和海外佛教信徒朝拜五台山的必到之地,不少游人也到此赏玩。 |
霍州州署大堂 | 霍州州署大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州署大堂(第四批国保) 时代:宋至元 地址:霍州市城内东大街北侧 霍州署创建年代不详,据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版《霍州志》记载,元代州署已具一定规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建筑全部塌毁。次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火灾,唯大堂幸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后代又屡有增补修葺。现存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仪门、戒石亭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霍州署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谯楼、仪门、甬道、戒石亭、大堂等建筑。 大堂为衙署主体建筑,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月台宽21.20米、深18米。前置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的卷棚悬山式抱厦。大堂面宽三间,进深八椽,梁架结构为六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前檐开敞,后檐明间辟板门,两山辟低矮板门通左右厢房。柱头上施大额枋,斗栱五铺作。 |
霍州窑址 | 霍州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窑址 霍州窑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宋 地址:霍州市西南陈村一带 现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3米。器型以碗、盘、碟、高足杯为主,以及洗、瓶、盖罐、注子、钵、香炉等。装饰手法有酱划花、酱划花加印花、刻花、印花等。装饰图案有松鹤、鱼、鸭、卷草、花木、太湖石、龙以及文字等。霍州窑白瓷以粗瓷为主,细白瓷中的高足杯、折腰盘、碟较具特色,胎质粉白。烧造工艺上除开圈叠烧者外,外有垫砂、垫圈及支钉支烧,尤以五支钉支烧独具特色。碗有黑釉及外黑内白两种,碗的圈足根及碗内涩圈皆施化妆土。 器物胎釉洁白,器里施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胎体一般在口沿处较薄,底部较厚。叠烧与器外施釉不到底的作法,在元代也较为流行。在元大都遗址中也曾出土有霍州窑瓷器。 2006年5月,霍州窑址作为宋至元时期的遗迹,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霍州观音庙 | 霍州观音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观音庙 霍州观音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地址:霍州市赵家庄村 观音庙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房、耳殿。西轴线为两进院,中轴线上分布有元代过街0、观音殿,轴线两侧分布有廊屋。庙院南北总长47米,东西宽43米,占地面积202l平方米,现存为元、明、清建筑。 |
霍州署 | 导 游: 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仪门、甬道、牌坊、戒石亭、大堂、二堂、内宅、静怡轩、西科房等。大堂是署衙中最大的建筑,建于元代,是-审案的地方,堂上公案桌、堂鼓、肃静回避牌等一应俱全。最值得一提的是供于殿后的“茹茹木”,这是一根长2米的木棍,颜色暗淡,却是用当地一种生长了千年的古树制成的,也是霍州署的标志。 看 点: 州署的仪门是知州出入的通道,左边的绝门是被处绝的人犯走的通道,署内的下人们平日出入的话都走右边的喜门。 介 绍: 位于霍州市东大街,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古代衙署之一。 门 票/开 放 时 间: 50元 山西临汾市 |
霍州鼓楼 | 霍州鼓楼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鼓楼 霍州鼓楼(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清 地址:霍州市城内市中心 鼓楼,又称文昌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历代屡有修茸。三重檐十字歇山顶0,通高27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层高7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贯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每面门洞正上方嵌砌一青石碑,东曰:“对霍”,南曰:“迎熏”,西曰“镇汾”,北曰“拱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霍州祝圣寺 | 霍州祝圣寺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祝圣寺 祝圣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霍州市城内前进街 祝圣寺,原名东福昌寺,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后毁,明景泰元年重建,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又重修。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后大殿及东西厢房,占地面积11333平方米。 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韩壁遗址 | 韩壁遗址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韩壁遗址 韩壁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 地址:霍州市李曹镇韩壁村 遗址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为冲沟,东西均为梯田。遗址面积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300米,文化层厚0.8—2米,断崖上有白灰地面。暴露主要遗物有陶鬲罐、盆、壶,石器有石斧、石刀等。纹饰有绳纹、方格纹、素面纹、附加堆纹。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雁塔 | 雁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雁塔在山西霍县城南2公里塬上。塔上雁巢甚多,故名。寺依塔名,人称雁塔寺,仅存遗址。雁塔创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 塔高16米,八角形,五级,密檐式,空心,塔身层层向内收分,檐下砖雕斗拱八十八攒,比例和谐,镌刻精致,挺拔高耸,造型秀美。登临源上,仰观古塔,远览山川风光,乐趣无穷。 山西临汾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霍州古楼 | 介 绍: 霍州古楼在山西霍县城内中心,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清代重修。台基高峙,用青石、青砖混合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贯通。 上筑木构楼阁两层,面宽进深各五间,二层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屋顶。四周围廊雕刻有花卉、禽兽等图案。瓦顶安装有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鼓楼总高29米,登楼眺望,山川风光,霍县城景,尽收眼帘 山西临汾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