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徐汇区 >> 华泾镇 >> 华阳社区

华阳社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邹容墓

邹容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邹容墓位于华泾镇建华村,墓区总占地一亩余,墓台座北朝南,面向大道,四周环有长青松柏,庄严肃穆,两边是正方形绿化区,广植花草。  邹容,生于1885年,比鲁迅先生还小4岁,重庆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3年著有《革命军》一书。同月,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其中“载湉小丑,不辨菽麦”八字震惊天下。“苏报案”爆发,章太炎被逮入狱,次日邹容主动投案(此举可与谭嗣同相当,只是此时的立宪已是昨日黄花)。由租界初判为“终身-”,后迫于压力改判邹容入狱劳作两年。1905年4月3日,邹容在狱中病死。有说是为人所害,但没有证据。  据上海通网站:邹容死后“遗体被抛在监狱墙外。在《中外日报》供职的同乡人陈竟全等备薄棺收殓,暂厝于北四川路的四川义庄,棺上刻“周容”,以避清政府耳目。生前友好以未能择地安葬为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二十九日(邹容逝世周年祭日)夜,上海县华泾人刘季平,素仰邹容革命精神,仗义密约四位乡亲,用小船将邹容棺木运到华泾镇,葬在自宅黄叶楼旁。营造商杨斯盛助葬资,蔡元培题,仍用周容之名。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成立,民国元年(1912年)赠邹容大将军衔。因墓地偏僻,知者不多。民国11年(1922年)章太炎等访得墓之所在地,于13年与章士钊、张继、李根源、于右任发起重修,并立墓表等。1963年上海县人民委员会公布邹容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拨款重修。“文革”期间,墓被砸毁。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市文管会重建邹容墓,墓表、墓志等仍为原物。邹容墓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墓圆筒形,高2.36米,直径2.48米。墓后立石屏,墓之东西建石亭,亭内置《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表》石碑,高1.06米,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书。西亭内置墓志铭,章太炎撰,李根源书。墓前有石祭石。墓道中立“邹容之墓”塔状墓标,高2.40米,墓地周围植松柏冬青。”    邹容 (1885~1905)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 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 详细++  华泾镇  华泾镇(原名龙华乡)1992年由原上海县划入徐汇区,1998年撤龙华乡建华泾镇。地区内有行政村15个(在镇区范围内有5个村,其他10个村分布在6个街道范围内,行政管辖权移交至相关街道),居委会11个,居民小组446个,至2006年6月30日,我镇现有实有人口64303人,常住人口60517人,其中户籍人口为27521人,外来流动人口18846人,境外人口75…… 详细++  邹容 (1885~1905)  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原名桂文,又名威丹、蔚丹、绍陶,留学日本时改名邹容。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出生在一个商业资本家家庭。 应巴县童子试,因愤于考题生僻而-,从此厌恶科举八股。从父命入重庆经书书院,因蔑视旧学而被开除。后逐渐向往维新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赴成都投考留日官费生,因思想倾向维新,临行时被取…… 详细++  华泾镇  华泾镇(原名龙华乡)1992年由原上海县划入徐汇区,1998年撤龙华乡建华泾镇。地区内有行政村15个(在镇区范围内有5个村,其他10个村分布在6个街道范围内,行政管辖权移交至相关街道),居委会11个,居民小组446个,至2006年6月30日,我镇现有实有人口64303人,常住人口60517人,其中户籍人口为27521人,外来流动人口18846人,境外人口75…… 详细++

黄道婆墓

黄道婆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华泾镇东湾村(乌泥泾镇旧址)13号、处于徐浦大桥外环线便道北侧的黄道婆墓,坐北朝南,占地1000多平方米,墓院内设两层台梯。墓冢四周砌有50厘米高的大理石护圈,中为椭圆形石圈土墓,墓冢前立有一汉白玉墓碑,其正面镌刻有原0上海市委书记魏文伯题写的“元黄道婆墓”的手迹,墓碑背面刻有墓志,墓碑前置有长条形石供桌和石凳。墓的四周植有松柏、黄杨、盘槐、罗汉松等常绿树木,三面围以白色院墙,整个墓地显得简朴、庄重。  黄道婆,又名黄婆、黄四娘、巧姑。生于宋末元初,乌泥泾镇人。早年家境贫困,她十二三岁时,为生活所迫做了童养媳,后又流落在凉州(海南岛)。黄道婆在那里度过了几十个春秋,从黎族民间学会了植棉纺织的技能,晚年返回故乡后她积极从事棉织工业的生产,用在海南学到的技术,结合汉族民间的纺织方法,进一步改变纺织工具,将先进纺织工具和技术传授当地妇女,使当地棉纺织品销路远广,促进了松江一带纺织业的发展和繁荣。到了明代松江一带即成为国内出产棉布的中心了。  黄道婆中国古代杰出的女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府乌泥泾人(今徐汇区华泾镇人)。相传流落崖州(今海南省),向黎族人民学习整套棉纺织技术,并改进创新,于元贞年间回到故里,传授棉纺织技术,对中国的纺织技术发展做出了创造性贡献,也使上海成为当时中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始建于元代,几度沧桑。1957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修复,并立碑,碑正面题“元代纺织家黄道婆之墓”,反面墓志详述其一生事迹。1962年重修,立汉白玉石碑,近年又重修。墓地四周种植松柏、黄杨、盘槐、罗汉松等树,并围以花窗滴瓦围墙。墓台以青砖铺地,中为椭圆形图上墓,墓前置供桌、石凳,右前为1957年碑,中立1962年碑,庄严而肃穆。1984年再度重修,占地1亩,为圆形石圈土墓,青砖地、三面围墙,墓前立魏文伯书“元黄道婆墓”汉白玉石碑,1987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阳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华阳社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