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沈阳 >> 康平县 >> 二牛所口镇

二牛所口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杨绍卿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杨绍卿(1941.02.15- )外弹道学与灵巧(智能)弹药武器系统工程技术专家。辽宁省康平县人。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1~1984年在美国Texas A﹠M大学研修飞行器控制工程。现任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国家灵巧弹药工程型号总设计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弹箭专家组顾问、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外弹道学与灵巧(智能)弹药武器系统的理论和工程技术工作,是我国野战火箭散布、稳定性和偏差修正理论体系及末敏弹系统理论和工程设计方法体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我国末敏弹技术与装备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主持研制成功我军第一个火箭末敏弹装备和炮射末敏弹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发明专利多项,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国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光华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奖、全国创新先进工作者及俄罗斯国家莫欣科技奖等荣誉。著有《火箭弹散布和稳定性理论》、《火箭外弹道偏差与修正理论》、《末敏弹系统理论》和《灵巧弹药工程》等。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以上内容由"可妮儿"分享。]

王颖 中国科学院院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颖,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家 1935年2月24日生于河南潢川,籍贯辽宁康平。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61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副博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地学院院长。  长期从事具有地域特点的淤泥潮滩海岸、鼓丘海岸以及河海体系与大陆架沉积等方面研究并作出贡献。总结潮滩动力环境的沉积与生态模式,分析中、新生代淤泥粉砂岩沉积环境。从中国主要河流对大陆架的沉积作用深入到河海体系相互作用、沉积物搬运与陆源通量、黄海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变等研究,推动发展了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海岸海洋科学。将海陆相互作用研究与全球变化相结合,并应用于海岸建设。代表作有Watar Resources Capacity,Regulation,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潮滩沉积环境与岩相对比研究》、《黄海陆架辐射沙脊群》和Drought in the Yellow River:an Environmental Threat to the Constal Zone等。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以上内容由"骅骝"分享。]

关起义 (1904~1947)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关起义,字翼青,蒙名吉鲁木图,别名刘元复。祖籍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康平县西关屯一户蒙古族农民家庭。幼年丧父,靠母亲抚养。于辽源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入辽源县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考入东北大学理工学院建筑系。1931年被选为留德学生,因九一八事变爆发未能成行。  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四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这时,张学良部的高级将领高文彬由北平返回东北,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关起义毅然从戎,协助高文彬联络各界人士,成立了辽北蒙边专员公署,加入了辽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4月,即日本在我国东北宣布成立伪满洲国后的一个月,该部划归东北义勇军第五军区。第五军区下设七个梯队,梯队下又设若干支队。关起义任支队参谋长。这支抗日部队在高文彬的率领下,活动于通辽、开鲁、彰武、康平一带,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因而遭受到日军的围剿。1932年11月,高文彬在康平阻击战中被俘,义勇军-转移到察北。部队逐渐溃散后,关起义去了北平。  1933年,以德穆楚克栋鲁普(以下简称德王)为首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以下简称“蒙政会”)成立。当时,德王还未公开投靠日本,并且打着“蒙古高度自治”的幌子,蒙蔽了不少蒙古族青年。关起义出于振兴蒙古民族的愿望,于1934年投奔德王,任“蒙政会”电信管理局局长兼无线电台总台长。这一时期,关起义思想上虽有民族主义成分,但爱国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当1935年冬德王开始直接同日本关东军勾结时,关起义认清了德王所谓的“高度自治”的实质是出卖民族、背叛祖国,愤然离职。  1938年,关起义由曾在“蒙政会”工作过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姬羽翘介绍,与中共北方局社会部领导下的北平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开始从事-联络工作,为扩大中共在蒙古族中的影响做了许多工作。  1940年上半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关起义将母亲送回原籍,动员弟弟关起万(后改名张鉴),带着儿子霁云和女儿霖云、霭云、雯云,分三批先后到达晋察冀边区。同年秋季,又转赴延安。他原打算让妻子和大女儿霈云、小儿子霆云最后一批离开北平,然后赶上自己,但未能如愿。母子三人只得回归原籍。  关起义到延安后,一直在民族学院任教,工作始终认真负责。1942年,关起义在整风审干中,受到康生操纵的“抢救运动”的破孩,以“日特嫌疑”被捕,劳动改造达三年之久。但他经受住了这一严峻的考验。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实行区域自治政策,派出大批干部赴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同年冬,关起义带着病弱的女儿,步行到张家口。一到张家口,他立即投身于内蒙古自治运动,当选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负责秘书处工作。  不久,自治运动联合会决定筹建内蒙古实业公司,总公司设在张家口,赵云驶任总经理,关起义任副经理。当时的内蒙古草原,商品流通渠道堵塞,畜产品卖不出去,牧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运不进来。这种状况,使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实业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平等交易、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展贸易,以利蒙古族生产生活。同时,考察牧区自然资源,为繁荣牧区经济创造条件。关起义深知肩负的责任大,便抓紧找房子、筹措经费、招收少数民族经贸干部、对干部职工进行业务训练等筹建活动,使实业公司很快投入了工作。  1945年12月,关起义奉命带领部分同志,首次向察哈尔、锡林郭勒草原运送布匹、砖茶、烟酒等牧民生产生活用品。这次贸易活动,是在匪患猖獗的情况下进行的。沿途虽有旗县大队武装护送,但仍不时地遭到土匪的袭击。其中,万全县膳房堡一战,他带领大家与近百名土匪周旋,直到县大队赶来,才把土匪打跑。就这样,终于在1946年初到达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锡林郭勒盟分会所在地贝子庙(即今锡林浩特市)。  1946年3月下旬,关起义第二次奉命赴贝子庙进行贸易活动。他带着30多名干部,七辆满载货物的胶-车,历时月余到达贝子庙。他在沿途不仅组建了宝源、明安旗、贝子庙3个分公司,沟通了察哈尔盟(旧盟名)、锡林郭勒盟的商品流通渠道,而且考察了这两个盟的自然资源情况。他在贸易活动中,每到一地都要访贫问苦,了解农牧民群众的需要,帮助解决困难,使群众感受到共产党的温暖。  1946年,由赵云驶介绍,关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同年10月,解放军主动撤离张家口。撤退前,关起义考虑到赵云驶身体不好,主动承担了物资转移任务,表示“愿与物资共存亡”。他不顾个人安危,几次进出张家口,组织干部职工把公司的所有物资抢运出来,转送到贝子庙。他怕物资过分集中易遭不测,又把物资分散开来,坚壁在牧民群众家里,安全地保存了这些物资。  1946年底,关起义被任命为察哈尔盟代理盟长。关起义到任后,立即同原在这里坚持斗争的苏剑啸、肖诚等同志一起分析形势,研究对策。他们一致认为,要坚持察哈尔盟的斗争,就必须首先保住哈叭嘎和龙王庙这两个农业区,因为我们的机关、部队和牧民都需要粮食,没有粮食就谈不上坚持。他们共同决定,首先在这两个区摧毁国民党政权,重新建立革命民主政权。  1947年6月6日天快亮的时候,关起义一行来到哈叭嘎奇门地宋家营子开展工作。派出侦察敌情的战士回来报告说,在南边离宋家营子约30里处,有一股土匪正在抢劫牧民的牛羊。关起义立即派出武工队前去堵截,身边只留下两名战士和一名工作人员。武工队出发后,关起义召开了贫雇农座谈会,研究备耕问题,会一直开到中午。这时,哨兵发现远处有骑兵向营子冲来,误以为是自己的武工队回来。待到看清是敌军时,对方已到了村前。哨兵一边折回,一边鸣枪报警,但近百名敌人迅速地包围了整个营子。  关起义他们还没冲出宋家大院,一发炮弹就在院内0。一位战士负了重伤,有的战马因受惊脱缰。工作人员乌云斯钦把自己的马牵过来说:“关盟长,你快骑我这匹马突围吧,我们掩护你!”  在这生死关头,关起义把生的希望给了战友:“不,你的骑术好,还是由你突围报信!”他又对另两名战士说:“我和你们生在一起,死也在一起,咱们坚持到武工队回来就可解围。”  战斗中,他一人独守院门口的碾房,始终没有让敌人跨进院门。过了两个小时,救兵还没赶到。原来,乌云斯钦冲出重围中战马被打死,是步行寻找队伍的,误了时间。  大院内,两名战士,一牺牲,一负伤,就剩下关起义一个人抵抗敌人。此时,碾房已被敌人团团围住。由于关起义顽强地抵抗,敌人无法进入。凶残的敌人就强迫群众抱来柴草,把柴点着。顷刻间,大火吞没了碾房……  关起义壮烈地牺牲了,时年43岁。  凶恶的敌人还不罢手,竟残忍地割下烈士的头颅和腿,肆意进行-。  1947年2月27日,锡察行政委员会在贝子庙召开了关起义等诸烈士追悼大会。悲壮的《起义同志挽歌》,寄托着同志们的哀思和誓言:一定要完成你未竟的事业。  1981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仪式,将关起义烈士的骨灰安放在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  [以上内容由"襄樊"分享。]

陈奎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奎元,男,汉族,1941年1月生,辽宁康平人,196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履历1960—1964年内蒙古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学习1964—197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党校教员、盟革委会办公室政工组工作1972—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革委会办公室干事1973—1978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宣传部科长(其间:1975—1977年下放任西新巴旗阿镇镇委书记)1978—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党校副校长(其间:借调任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秘书)1980—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副秘书长、代秘书长1982—1983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秘书长、盟委常委1983—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委副书记、书记(1982—1983年中央党校培训部培训班学习)1989—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兼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1991—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1992—199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1992—2000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2000—2002年河南省委书记2002—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2003—2008年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2008—2013年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2013—2013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担任职务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以上内容由"陌生人"分享。]

孟传生 (1929~2016)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孟传生,1929年9月生,辽宁康平人。1946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后,历任黑龙江省龙江县教员,嫩江省委土改工作团组长,齐齐哈尔市政权建设工作队副队长,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办公室秘书,黑龙江省民政厅副科长,黑龙江省人事厅副科长、科长,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冶金部北满金属结构公司党总支书记、副经理,黑龙江省委基建部办公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委工业部基建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室主任,黑龙江省肇州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文革”初期受到冲击,后历任黑龙江省青冈县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组长,黑龙江省绥化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黑龙江省绥化地委常委、地区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黑龙江省合江地委副书记、地区行署专员、地委书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委-部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1991年3月任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1995年8月离休。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26日9时21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8岁。  [以上内容由"闲事moguan"分享。]

傅东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傅东缨 (1944~)  笔名东缨。辽宁康平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辽宁西丰县农村中学教师,铁岭市教育局科员、副科长、科长,铁岭市教委督学、教委委员、副主任。铁岭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暨中华教育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普网基础教育咨询中心高级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成才之路》名誉主编等。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金亮的小星》,散文集《青春的轨迹》、《美文天地》,诗歌《做人千字文》,大型教育纪实文学三部曲《泛舟诲海》、《圣园之魂》、《播种辉煌》等。作品获建国十周年儿童诗歌一等奖、省政府优秀文学作品二等奖、国家教委优秀作品二等奖、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铸魂金杯奖、中国图书奖提名奖。  [以上内容由"qwe"分享。]

宋学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宋学武 (1947~)  辽宁康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赴农村插队务农,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班长、文书、干事、宣传干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讲师,教授。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黄昏的土地》,短篇小说集《第五个房客》等。短篇小说《敬礼,妈妈》、《干草》分获全国第五、七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以上内容由"000000"分享。]

尹光磊 蒙古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尹光磊 (1964~)  蒙古族。辽宁康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年参加工作,历任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县双泡子信用社主任,通辽市农行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办公室秘书,《中国城乡金融报》驻内蒙古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包头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满洲里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生命的彩虹》、《希望的沉思》、《也是一种回望》等书。  [以上内容由"hansback"分享。]

为雅都市庄园

为雅都市庄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为雅都市庄园始建于2011年,位于康平县二牛所口镇,省道康彰线公路北侧,距沈康高速公路康平出口10公里,南临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卧龙湖”3公里,北与沙漠风景区“金沙滩”相连。  本庄园是国家级AA旅游景区,占地500亩,集绿色采摘、休闲垂钓、农家院餐饮住宿及乡村旅游为一体,主要生产绿色有机无土栽培小番茄、草莓、各种蔬菜、笨鸡、笨鸡蛋、小杂粮等农副产品。  “为雅”小番茄被评为辽宁省名牌产品,蜜蜂授粉、牛奶增甜,官方农产品追溯平台检测,精品礼盒包装,专车配送,全部按照有机标准生产!  本庄园始终坚持“用科技创新农业”的发展理念,以“诚实守信”为宗旨,为康平县的设施农业、旅游业增添新亮点,愿为城乡人民提供优质的绿色有机果蔬,为建设富庶、和谐、秀美康平贡献力量!  地址:康平县二牛所口镇义合屯  

沈阳海印寺

沈阳海印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海印禅寺座落在自然风景区美丽的卧龙湖畔,天龙山上,四周被森林公园拥抱着,该寺始建于二零零零年,九月十三日,佛历二五四五年八月十六日,此前经县、市、省三级宗教事务局批准,场所登记证为宗场证字,(辽)沈0130027F甲号,占地面积五二八零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四四七平方米。  承蒙各级政府的关爱支持,感恩十方善缘慨施净资,当家师上空下照法师带领四众弟子历时十年艰苦劳作,建造起康平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寺外建有牌坊广场,内有天王殿、钟鼓二楼、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楼、文殊普贤殿、观音亭、地藏殿祖师殿、伽蓝殿、龙王殿、护法殿、南北配楼、僧僚、居士林、念佛堂、客堂、斋堂。  全殿圣像六十尊、庄严辉煌、寺院道风严谨、道场清净、僧团和合、道心坚固、香火兴盛、信众日增,公元二零零四年,九月二十一日,佛历二五四九年,八月初八,寺院举行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仪式,省、市、县各级政府及宗教局主管领导,苗处长、刘玉新、冮森林出席开光庆典,并讲话,省佛协会长,上照下元大和尚、上圆下山长老、上思下忍法师、上定下空法师、上安下哲法师、上乘下如法师、上盖下成法师等前来参加并主法。  海印禅寺的启建填补康平地区没有寺院的空白,结束了三十五万当地居民半个世纪不闻佛法的断承,她如一颗菩提的种子,已在辽北开花,她像一点星火,正在塞外燎原,她是一所孕育佛子的学校,正造就着无数人改恶向善,她是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这方众生心中的痴暗,她将流方后世,成就这一方众生的佛缘。  景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康平镇西岭社区  乘车线路:在沈阳乘开往康平的班车,再转乘小巴或出租可达。  自驾线路:从沈阳出发进入沈康高速,后在依牛堡子离开高速进入G203,左转进入顺山无路,右转进入北山路可达。

康平卧龙湖

  卧龙湖位于沈阳市最北面的康平县城西一公里处,恰在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大草原南缘。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64平方公里,滩涂面积48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8公里,常量蓄水为700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2米,是东北三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卧龙湖已经成为康平县、沈阳市,乃至辽宁省著名的游览景点,而吸引人们的正是卧龙湖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天然的水面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  (1)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  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物种资源。卧龙湖水域辽阔、植被盖度充分,物种丰富,是个天然生物基因库,为开展生态旅游以及科普教育提供了资源条件。卧龙湖自然保护区已记录的物种达817种,其中,维管束植物183种、浮游植物154种、浮游动物38种、鱼类36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16种、鸟类140种、兽类25种、昆虫类215种。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具有一般景区无可比拟的旅游观光价值。  (2)烟波浩渺的水体景观  卧龙湖水资源丰富,是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泊,广阔的水面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相对于同纬度其它地区而言,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丰水时期,整个湖面天水一体,烟波浩渺,碧波荡漾,气象万千,湖中水禽成群,芦苇丛生,千顷碧波,鸟飞鱼跃,景色宜人,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少有的景象。  (3)植物茂盛、种类繁多的湿地植物群落景观  卧龙湖植被类型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共主要包括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浮叶根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湿生草甸植物群落、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和灌丛群落等8种植物群落类型。初春,万物复苏,草木抽芽吐绿,百花盛开,争芳斗妍,绚丽多彩,馨香扑鼻,沁人心脾,是人们踏青的好去处;盛夏,在微风吹拂下片片草场绿浪翻滚,曲径通幽,鸟语花香,蜂蝶飞舞,采花酿蜜,一片生机盎然,是人们消暑纳凉的好地方;金秋,草场一片金黄,让人充满丰收的喜悦,犹如一幅金秋油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寒冬,银装素裹,雾凇树挂,妖娆多姿,茫茫原野,不时隐现各类动物足迹,野趣十足,令人遐想万千,俨然一幅北国冰雪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  (4)婀娜多姿、梦幻奇妙的湿地鸟类景观  卧龙湖浩瀚的水域、繁茂的水草,构成了奇妙的湿地景观,构成了鸟类自由翱翔和尽情歌唱的天地,这是上苍的恩赐,尽显自然造化的神奇。每年春季,大批的候鸟在这水草丛生的隐密之处,建起一个个温馨的巢穴,产卵孵化,繁衍生息,使这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夏季来临,这里野花烂漫,鸟语花香,蜂蝶飞舞,蓝天、碧水、绿草,鹤飞、莺歌、燕舞,宛如世外桃源,由于自然卧龙湖水草丰富,这里便成为鸟类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和迁徙停歇地,随风摇曳的芦苇荡及香蒲、菖蒲群,是水禽的庇护所,这里是鸟类生活的天堂。水禽主要有白鹤、白枕鹤、白头鹤、丹顶鹤、大天鹅、苍鹭、草鹭、鸥类、雁鸭类等水鸟。水鸟成群结对在水中嬉戏,时而翩翩起舞,时而潜入水中,羽毛色泽班驳陆离,十分艳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各种水鸟在水中时起时落、时游时停、时而抻颈与游人对望,时而互相鸣叫不停。在清澈的水面上,大天鹅在阳光的照射下羽毛闪闪发光,愈发显得洁白,颈项弯曲优美,游水姿态稳健幽雅。凤头鸊鷉肩披长发,翻上潜下,犹如“潜水王子”。黑翅红脚鹬形体高挑,修长秀气,步态轻盈,婀娜多姿,被人们称为“红腿娘子”。各种雁鸭五颜六色,如水上奇葩,击水漾潮似百舸争流,飞来掠去,恰似飞行表演,夕阳西下之时,在晚霞的映衬下,呈现出一派“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奇妙景象。大白鹭素裳玉裹,一尘不染,如白衣仙子降临人间。鸥是这里的快速飞鸟,它们不停地上下翻腾飞翔,如蜻蜓点水般的捕食小鱼,别有一番情趣,使人流连忘返。  (5)北国风光的雾凇景观和冰雪景观  卧龙湖水量充足,雾凇景观出现的频率高,当气温低于0℃,但还未达到下雪的条件时,水面雾气袅袅,水气化成云雾凝结成细小的霜状结晶,附着在岸边的树枝、草叶、土壤上,银花满园,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宛如下过轻雪一般,形成雾凇景观,步入其中,宛如置身银色世界,庄严肃穆。  卧龙湖具有独特奇妙的冰雪风光,冬季漫长寒冷,雪花飞舞大如鹅毛,白茫茫大地银装素裹,积雪厚度深达20cm左右,其雪质优良,凝而不粘,皓洁如玉,晶莹剔透,树枝上挂满了白雪,如披银装,玉树琼枝,呈现出一派靓丽的冰雪奇观,为开展冰雪游乐活动提供了极佳的天然场所,时而可看到动物的足迹清晰的印在雪地上,真可谓野趣十足,令人倍感回归大自然的古朴与奇妙。  二、人文景观资源  卧龙湖湖区周边区域人文景观异常丰富,码头有周边群众为拜祭水神修建的石碑石刻,祈祷风调雨顺。此外湖畔东有珍珠山青铜遗址、海印禅诗,西有清博旗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南有龙背山汉墓群,北有辽金时期元州故址等。  三、旅游项目组织  根据项目区景点特色,开设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其中以参观自然风光为主。  1、科普旅游  通过综合标本馆参观、观看展览、环保影视放映、科学考察活动、学生科普活动等活动以及参观、考察保护区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认识自然价值,获得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提高游客的生态意识、自然保护意识。根据科普旅游的特点,科普旅游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在校学生。  2、观鸟旅游  鸟类是大自然中最有生机、观赏价值高而又易于被游客接受的旅游资源,卧龙湖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珍贵的鸟类资源。为了在观赏时不影响鸟类的栖息和觅食,需要隐蔽的旅游设施,与鸟类保持一定距离。  3、休闲旅游  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区远离喧嚣,是休闲放松的极好去处。有人可以在水边漫步、水中观日出日落,获得身心享受。  4、游憩娱乐游  以游憩娱乐为主题,重点推出湖面泛舟、垂钓、游乐戏水、水上运动等游憩娱乐活动。  5、农家、渔家特色体验  在保护区周边农家度假屋开展各种农家、渔家乐旅游活动。  

泡子沿小城子城址

泡子沿小城子城址为康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泡子沿小城子城址  泡子沿小城子城址位于东关屯乡泡子沿村小城子北,距县城西南5公里。城为土筑方城,每边长350米。现西墙保存完整,北墙挖毁一半,东墙北段毁没,中段及南段仍存墙址,南墙挖毁。城内遗物较多,从遗物分析,属辽金时代城址。1980年10月16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子沟城址

城子沟城址为康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子沟城址  城子沟城址位于张强镇盖顶窝堡村城子沟屯北,县城西35公里。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土筑城墙,有东、西门,南门门址不清,无北门。城周长939米,现南墙仅存西段54米,东西墙完好,北面墙颓圮较严重,西面墙完好,弓形稍外曲,城址内地面上有灰砖,布纹板瓦,滴水及陶瓷残片等,均为辽金时代器物。早年出土的铁锅、铁铧、铜钱等文物,均已无存。1980年10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小城子城址

南小城子城址为康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小城子城址  南小城子城址位于二牛所口乡岔海挠村,卧龙湖西岸的山丘上。山下村落,因城故名小城子。该城为土筑方城。南高北低,每边长约300米,城墙原壁基部保存完好,夯层清晰,南300米处有座大台,即所谓“点将台”。城址内遗物较多。据遗物推断,城建于辽代,沿用至元代。1980年10月16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小城子城址

  北小城子城址  北小城子城址位于小城子镇所在地。〈〈奉天通志〉〉中“康平县志略”载:“小城子在县四北四十五里,土城周约一千余丈,共有四门,北门有石碣一方,昔年耕地所得,为土气侵蚀,仅便清,‘盆  金  敛镇守  ’数字。”按辽史:“原州西南至显州三百里,西北至上京临潢府八百里,疑即此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临潢府附近图,原州在今县城北,其地理位置与小城子城址接近。〈〈中国通史.辽金夏地名表〉〉记:“福州、原州均在康平县境内。”该城址是福州还是原州?待考。现城址已毁没,仅见南面墙残存约100米,西面墙残存约60米,墙残高2.4米,顶宽3米多,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址内砖、瓦、陶、瓷器残片甚多,属辽金时代遗物。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宝塔寺

宝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宝塔寺  位于小塔子古塔前后。据过壁题款“岁次壬戍谷旦”推断,寺院落成当为1862年旧历8月。1951年至1955年,陆续拆毁。现过壁1座,石狮2尊,石制旗杆2杆。从所存照片,宝塔寺建筑格调独特,无山门,用石栅栏圈围。寺院三进:塔前马殿,过壁,塔后老爷殿,娘娘殿,青砖砌筑寺院围墙。老爷殿前左有钟楼,右有鼓楼,均木结构,青瓦顶。并有东西配殿。寺院西北角花墙独成一院,为群仙堂。宝塔寺历经七世僧,至1928年(民国十七年)日渐萧条。  小塔子村东有座古塔,塔东有座古城遗迹。考古界认定这座古城址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21-926年间所建祺州城址。古塔亦为辽代遗构。小塔子村因古塔故名,“宝塔寺”建于清代。  据调查,在清咸丰年前,古塔西原有座方八尺古刹,还有三间禅堂。何时建筑,无稽可考。咸丰年间,有主持僧,法号同宝,姜姓。收站子心悟,姓赵。师徒二人以摆渡为生,先以小船载送客人,日渐兴旺。后购置五丈尺长,宽容三套马车的大船载运来往车辆,行人客商,日进渡金不可数记。师徒聚集钱财,意在扩建庙宇。从法库门请来姓何的和尚,法号空杰。于咸丰年间动工扩建庙宇,占地两垧,南临道,北至沟,东接城墙,西连村,修建四层大殿。现存伪康德八年(1934年)“宝塔寺”照,可观其全貌。  临道是二马殿三间:中间过厅,通往寺内。过厅门楣扁额楷书“宝塔寺”。左间室内泥塑黄马,右间室内为红马,是关云长坐骥。粉刷墙壁,彩绘《三国演义》故事。马殿前有两尊石狮,一对石制旗杆是姜化东施舍,原为木制旗杆。然后用石廊杆圈围,无山门。马殿两侧连接青砖修筑院墙,左右留侧门。宝塔寺建筑别具一格,显得幽雅而壮观。  从马殿过厅步入寺内,迎面影壁墙耸立,青砖磨缝修筑,又称过壁,也叫排楼。两侧券门,中修神龛,龛上砖雕扁额,阴刻楷书“玉浪恒清”,左竖款“岁次壬戍桂月彀旦”,“右竖款”住持僧刘源海敬立。按左竖款,过壁修筑于清同治元年(1862)八月,晚于寺院建筑。过壁偏前方右修钟楼,左建鼓楼,均木结构,青瓦顶,建筑稳固,形式新颖。据调查,现法库文化馆院内钟鼓楼即仿此而建。过壁后立两通石碑,现无存。  过壁后即古塔,为青砖修筑,实心八面十三级密檐,顶颓圆,不见塔刹,是辽代建筑遗构。  塔后即老爷殿,三间方八尺。正殿修龛,内泥塑贴金关老爷像,身高五尺余,龛外有两根木柱,雕刻龙纹贴金。左右殿内泥塑周仓、关平、雷公、电母、风婆、雨司、五王四神、土地站像。像前泥塑小鬼、判官等。泥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粉刷墙壁,彩绘《三国演义》故事壁画。  老爷殿后筑娘娘殿,三间、高大宽敞。每间室内修一佛龛,龛内泥塑云霄、碧霄、琼霄坐像,赤金贴身,俗称三霄娘娘。  大殿两侧泥塑站像有:助生、催生、送生、窦奶奶、子孙爷爷,还有驱魔避邪的王灵官、赵灵官等神像。据讲最受人们赤诚礼拜的是送生娘娘,怀抱一男孩,形态生动传神,游人香客痴迷难移,心内祈祷求得此子。  最后大殿是三佛堂,一间方八尺。殿内正面泥塑贴金三尊佛像,名三世佛。两侧泥塑十八罗汉站像,神态各一。粉刷墙壁上彩绘十八藏地狱图像。三佛堂东侧有观音阁,构造式样别于其它殿堂,高于三佛堂。殿内宽大,泥塑倒坐观音像。据说观间阁一栋19间,观音阁居中。当早于宝塔寺其它建筑群体,系何时建筑,无从考证。  寺院西北角修建群仙堂,青砖花墙独成一院、筑有影壁。殿堂内供有胡仙之类的群仙牌位。  在寺院东侧修建门房五间,为主持僧禅房;有东西厢房各十间,是僧人水手的住室。寺内和尚十余人,有五条大船,五十余垧地。寺院除供佛念经外,还雇佣人摇船摆渡与耕地。  宝塔寺历经七世僧:开山和尚姓姜,法号同宝;二世和尚心悟,姓赵,住持僧刘源海;三世和尚名绪亭,姓氏法号不清;四世和尚姓李,法号广禅;五世和尚是广禅弟子,姓名法号不清。他过不了庙宇的清静生活,逃之夭夭;六世和尚姓刘,法号不清。是官府从法库曹家寺庙派来的  主持僧;七世和尚姓刘,法号真香。是伪满官府从前旧门庙宇内派来管理宝塔寺的和尚。“八一五”光复以后,真香和尚溜走,宝塔寺便陆续被拆毁破坏,现存古塔、石狮和旗杆。  民国十七年(1928年)广禅死后,庙宇渐自萧条,归康平县财务局管理。但每逢旧历四月十八日庙会,进香游客不绝,男女老少比肩而进,香烟缭绕,供品成山,舍离钱钞,不可数记。民国时如此,可想清朝时宝塔寺的兴旺景象了。  宝塔寺虽不复存在,但文物依然生华。古迹记述了小塔子地方,在辽、清两个朝代时,是交通孔道、政治、经济与文化繁荣的集镇。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清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

清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那尔苏陵园位于柳树屯乡糖房村添寿庄东,是清代蒙古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那尔苏陵园建于清代晚期,该陵园始建于1887年,1890年建成,原名孝节陵,俗称后陵。1990年康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27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陵园南北长112.5米,东西宽53米,面积5962.5平方米,该面积为文物保护范围。另外,建设控制地带为南到公路,东到陵墙外100米,北到陵墙外300米,西到陵墙外20米,不许在此范围内搞建筑。陵园原有东西偏殿各6间,过殿3间,陵墙等建筑,陵内外有150多棵古松。现仅存过殿、陵墙等,过殿已改为平房屋顶,陵墙大部分砖瓦脱离,能够看清东西偏殿基础痕迹,现陵内外古松仅存21棵。陵墓于土改时期,1947年左右被掘毁,出土很多珍贵文物,当时全部卖掉。  该陵园是我县境内仅存的一处清代陵园,这对研究蒙古科尔沁部家族,支系及历史均有重要意义。  柳树屯乡  康平县辖乡。战国时期属燕国版图。秦汉为游牧区。康平建县即属康平县,1949年从前旗划入康平县属八区,1958年属张强公社,1984年置乡,1986年改柳树屯蒙古族满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45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人口1.5万,蒙古族、满族人口较多。辖前鸭蛋山、西北土、柳树屯、塘坊、高大棚窝堡、赵家窝堡、大冷、花古窝堡、新立窑、陈家窝堡、三岔公窝堡、后……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    位于东升乡善友屯村莲花岗的一座山丘上,王陵葬此,故名陵山。陵山四周有5座小山环抱,形若莲花,故伯王选茔地于此,死后葬在这里。随将原村名黄善窝堡改名莲花岗。陵园约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伟,建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1947年陵毁为平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棋州城遗址

棋州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棋州城遗址    位于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棋州,是辽代东京道所属的一个州,《辽史·地理志》载:“棋州,祐圣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于此建檀州,后更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又“庆云县,太祖俘密云民,于此建密云县,后更名”。《金史·地理志》载:“庆云,辽棋州祐圣军,本以所俘檀州密云民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有辽河。”《辽东志》卷一《地理古迹门》载:“庆云县开原城西八十里,有塔存焉”。《中国通史·辽金夏地名表》载:“棋州,辽宁康平东南。”据此,辽代棋州即今康平县小塔子古城遗址。建于辽太祖时期(公元921——926年间),毁于元末明初。从残存城址看为土筑方城,南北向,略作方形,城壁周长约4华里,西面约长400米,城墙残高5—6米,底部颓宽10米,有东西南三门。现东墙瓮门址尚清,南门豁可见,护城河依稀可辨。东西门间横贯一条大道,为东北沦陷时修建,将西门毁没。城内以辟为耕地,城址残存的一些青灰沟纹砖、布纹瓦、灰陶罐残片等,都具有辽代特征。1980年10月,县0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10月,铁岭地区行政公署公布为重点保护单位。1988年12月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辽代头下周城遗址

辽代头下周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辽代头下周城遗址    《辽史地理志》载:“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集团建州县以居之。”辽代契丹贵族统治奴役外稃的塞堡称“投下”或“头下”州称。其遗址在境内有以下几处:  (1)北小城子城址:位于小城子镇所在地。〈〈奉天通志〉〉中“康平县志略”载:“小城子在县四北四十五里,土城周约一千余丈,共有四门,北门有石碣一方,昔年耕地所得,为土气侵蚀,仅便清,‘盆 金 敛镇守 ’数字。”按辽史:“原州西南至显州三百里,西北至上京临潢府八百里,疑即此城”。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临潢府附近图,原州在今县城北,其地理位置与小城子城址接近。〈〈中国通史.辽金夏地名表〉〉记:“福州、原州均在康平县境内。”该城址是福州还是原州?待考。现城址已毁没,仅见南面墙残存约100米,西面墙残存约60米,墙残高2.4米,顶宽3米多,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址内砖、瓦、陶、瓷器残片甚多,属辽金时代遗物。  (2)三家子城址:位于方家屯镇李影匠窝堡村三家子西山坡上,县城西南22公里 。土筑方城,每边长约300多米。现城址西墙保存较好,南墙西段存80米,北墙西段存70米。南北墙东段及东墙毁没,仅见隆起土岭。现存城墙高2—3米,墙基宽12米,顶宽1.5米。城墙的夯土层清楚,每层厚10厘米。当地称“半拉城”。采集标本有板瓦,筒瓦、盆、罐、瓮、碗、缸等器物碎片,以及出土的菱花形十二生肖铜镜等,均系辽金时代遗物。1980年10月,县人民0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南小城子城址:位于二牛所口乡岔海挠村,卧龙湖西岸的山丘上。山下村落,因城故名小城子。该城为土筑方城。南高北低,每边长约300米,城墙原壁基部保存完好,夯层清晰,南300米处有座大台,即所谓“点将台”。城址内遗物较多。据遗物推断,城建于辽代,沿用至元代。1980年10月16日,县人民0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城子沟城址:位于张强镇盖顶窝堡村城子沟屯北,县城西35公里。城址平面略呈方形,土筑城墙,有东、西门,南门门址不清,无北门。城周长939米,现南墙仅存西段54米,东西墙完好,北面墙颓圮较严重,西面墙完好,弓形稍外曲,城址内地面上有灰砖,布纹板瓦,滴水及陶瓷残片等,均为辽金时代器物。早年出土的铁锅、铁铧、铜钱等文物,均已无存。1980年10月,县人民0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泡子沿小城子城址  位于东关屯乡泡子沿村小城子北,距县城西南5公里。城为土筑方城,每边长350米。现西墙保存完整,北墙挖毁一半,东墙北段毁没,中段及南段仍存墙址,南墙挖毁。城内遗物较多,从遗物分析,属辽金时代城址。1980年10月16日,县人民0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城子镇  康平县辖镇。1880年属康平县,1958年改何家窝堡公社,1961年改小城子公社,1984年置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20公里。面积195平方公里,人口1.7万。康小线和金牛线公路过境。辖小城子、四间房、西苇塘、三家窝堡、赵家店、王家窝堡、腰段、团山子、裴家街、孟家窝堡、富裕、乡约窝堡、拉拉街、兰洲街1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高粱、甜菜。……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万亩松林

  万亩松林    康平县海洲乡有一片尚未开发的万亩松林。这里风景宜人、自然风光极为优美。今年春季,“沈阳一日游”的旅游线路中新增了康平县万亩松林游这一旅游项目。届时,沈阳市民可以在康平县看到蔚为壮观的松涛林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八虎山

  八虎山    八虎山位于康法两县交界处,山北坡属于康平县西关屯乡,山势东西走向,为医巫闾山余脉,海拔382.1米,区域面积8000公顷,距省城沈阳90公里,距康平县城30公里。八虎山南坡平缓,北坡较陡峭,山顶部平坦舒展,方圆约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鹰等动物种类繁多,盛产人参等上百种药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脚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库,山上绿树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历史悠久,蕴含着古老与现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东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爷陵,还有土门子、独木关、神龟子、锁龙井、三清宫等许多天然景点,基础设施较好,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登临览胜。??  西关屯乡  康平县辖乡。1947年分属六区、九区,1956年先后属方家屯区、方家屯公社,1961年析建西关屯公社,1984年置乡,1986年改蒙古族满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32公里。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西关屯、小辛屯、姜家沟、边台子、望山堡、大广宁、大辛屯、东沟、荒岗子、罗家屯、黑山11个村委会。矿藏有硅石。乡镇企业有砖、瓦、硅石、磕石等厂和鹿场。农……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小塔子古塔

小塔子古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小塔子古塔    明代称“乌峰塔”,清代称“包塔”。位于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濒辽河。据塔建筑风格及辽代棋州城址推断,建塔年当与辽代棋州置年相同或稍晚(公元921——926年),为辽代佛塔。塔为青砖建筑,实心密檐式,8面13级,围30.96 米,高约30米。塔身各面设佛龛,内砖雕座佛,肋侍,下有束腰仰莲佛座。龛外雕宝盖飞天等装饰,上有额无字,施以连珠纹。各角陪衬砖雕小壁塔,密檐结构严紧。顶秃园,不见塔刹。古塔经千余年风剥雨蚀,基座又遭人为损坏,稍东南斜。密檐至十层尚可辩出层次,顶端三层已颓圮。塔刹,宝珠俱已无存。1959年(清咸丰八年)村人曾集资维修塔基。1981年9月,辽宁省文化厅拨款9000元对塔基再次维修。1980年10月,先后确定为县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升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唐僧庙

唐僧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僧庙  唐僧庙位于张强镇唐僧庙村,相传建于明崇祯年间,原为蒙古包氏家庙,清中叶扩建,重修为蒙古-庙。庙宇房舍200余间,分寺院、东西禅院、东仓、西仓5个部分。该庙建筑规模宏大,雕塑精湛,为县内最大庙宇。庙内设大锅一口,能煮米三石二斗、牛两头的肉粥,可供1000人吃一天。盛时有-200多人,旧时正月十五、二十五为庙会,1950年拆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二牛所口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二牛所口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