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金山区 >> 金山卫镇 >> 金山卫社区

金山卫社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金山卫镇

  金山卫镇地处上海西南美丽的杭州湾北岸,金山区南部,东与山阳镇毗连,西与浙江省平湖市为界,南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邻,北与张堰、廊下镇接壤。东西宽10.81公里,南北长9.88公里,总面积54.93平方公里。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创设了卫所制度。鉴于金山沿海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洪武十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与安庆侯仇成偕方鸣谦巡视浙江沿海,找一个地方建城。几经筹备,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滨海的盐业集镇小官镇筑城设卫,因与海中金山相望,故名金山卫,人们称小官镇为卫城。金山卫城刚开始建造时是个土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改为砖结构,除月城楼外,有正门楼4座、水关门2座、角楼4座、箭楼48座。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又改为石砌结构,其坚固程度甚于一般的府县城,人们曾给它以“石头城(南京)下第一城”的美誉。当时全国有36卫,金山卫与威海卫、天津卫、镇海卫列为四大名卫。  金山卫城在建卫时,即设卫治、都指挥府、千户所于城中,东门外置演武场、演武厅。正统年间又建帅府、察院。为防倭寇袭击,瞻阳、凝霞、镇海、拱北四个城门楼日夜有门官领兵守卫,沿海备有巡哨海船40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明朝时,金山卫城辖境东西长310里,南北宽125里,西南起海宁卫乍浦千户所,东北至太仓卫吴淞千户所,南及大海,北达松江府,设置千户所7个,各领百户所10个,总兵力13357名(正德《金山卫志》载)。金山卫城内街巷绸密,人口众多。自成化十九年至正德十年的32年内五次人口统计,金山卫城平均每年在万户左右。可见当时的金山卫城已是一个军事重镇,繁荣之所。  乘车线路  :轨道交通一号线--莲花路站下车,然后乘坐莲卫专线直达金山卫镇,车程约一个多小时。  自驾路线:莘庄--S4沪金高速公路(至山阳出入口)--亭卫公路--金山大道--学府路--金山卫镇;或莘庄--S4沪金高速公路--G15沈海高速公路(至金山卫出入口)--松卫南路--金山大道--学府路--金山卫镇。  景点位置  上海市金山区老卫清路老卫清路329号附近  

金山卫镇万寿寺

烟堆山崖墓群为江油市文物保护单位。  烟堆山崖墓群  烟堆山崖墓群地处涪江东岸,江彰平原东部边缘。南北朝时期崖墓,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葬于浅丘缓坡处开凿而成,多为南北走向,暴露墓室形制简单。其中M1方向310°,墓道宽0.9米、高0.8米、墓道长2.3米,墓室长1米、宽2米、高0.8米。几何纹梯形汉砖长0.33米、上宽0.2米、下宽0.26米、厚0.09米。烟堆山崖墓群为研究本地南北朝时期丧葬习俗和民俗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征。    金卫村  金卫村地处金山卫镇境东端,金山卫城遗址东半城内。东以东城河与山阳镇杨家村为界;南至龙胜路,与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接壤;西至穿心路,与卫城村为邻;北抵金山大道,与农建村相交。区域面积1.82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小组,392户,1064人。现有0党员82人,村民代表36人,党员议事会10人。村委会设在板桥西路1338号。全村自然村落,有西顾家宅、东顾家宅、谭家宅、…… 详细++

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

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卫城日军杀人塘位于金山卫镇卫城村4组。1937年11月5日,日军登陆后,数日内在该处残杀50多位农民。当时,血流满塘,尸骨成堆。此处原是一个大旱塘,1964年填为良田。为牢记民族深仇,金山卫政府于1966年在此立碑。遗址面积约100平方米。1984年3月19日公布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遗址纪念地”。

金山卫古城

金山卫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安庆侯仇成召湖州、苏州、松江、嘉兴等府、卫军民共建。初系土方城,高2.8丈,周长12里75丈,护城河宽9丈(永乐年拓宽至11丈)。永乐十五年(1417年),城墙改砖甃结构,有城门楼4座、水门1座、角楼4座、敌楼8座、雉堞3678个。成化三年(1467年),又改石砌结构。建卫伊始,即设卫治于城正中。洪武二十年,在东门外2里置演武场、演武厅,左、右、前、后4个千户所治事厅亦设于演武厅周围。永乐年间设兵马司于卫城。正统年间又建帅府、察院。  清顺治二年(1645年),建金山营。设参将署于卫城北门。雍正四年(1726年),金山建县,县署建于卫城正中。乾隆年间,又建海防同知署、中军守备署、军装局、火药局,并重建演武厅。嘉庆元年(1796年),县署迁朱泾后,卫城日衰,城池逐渐残破。民国26年(1937年),卫城遭日军炮击。今仅存城墙遗迹数处。  金山营城又名金山营。明景泰三年(1452年),卫指挥同知侯端建,高2.4丈,周长128丈,西有旱门,设吊桥,护城河宽2丈,周长127丈,明末废。[见图]  [见图]  胡家港堡城在卫城东30里漕泾镇南。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由守备官统领。系砖甃城墙,高2.7丈,厚1.8丈,周长92丈,东、西有旱门、吊桥,护城河宽4丈,周长122丈。清乾隆年间已改称胡家厂,系金山营军马厩,废于清光绪年间。  东、西新墩明洪武建卫时筑于漕泾南塘外海涂上。弘治二年(1489年),卫指挥佥事魏文伯因旧址沦海,向北迁于捍海塘北。墩分东、西两处:东墩高2.6丈,周长26.6丈;西墩高4.7丈,周长25.6丈。清属金山营管辖。约废于清末。  金山墩明洪武年间建于捍海塘南。南对大金山,高4.1丈,周长22.1丈。清乾隆年间属金山营管辖。约废于清末。  戚家墩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建。系砖甃建筑。高2.2丈,周长12.2丈,土基高1丈,周长35丈。清乾隆年间属金山营管辖。约废于光绪末年。  筱管瞭望台明初称小馆墩。在卫南塘外。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初系土筑。正统五年(1440年),易砖甃三层建筑:上层高1.5丈,周长14丈,设烽火楼,围以矮墙;中层高1丈,周长49丈;下层系土址,高1丈,周长49.2丈。正统七年(1442年),总督翁绍宗易名“筱馆瞭望台”。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属金山海防分汛。清末废。  横沥墩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系砖甃结构,高1.7丈,周长10.3丈,西有水,清属金山营海防分汛。清光绪末年废。  葛蓬墩明洪武年间建。地处东捍海塘内。高4.9丈,周长33.5丈。因墩生艾草,故名。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属金山营海防分汛,清末废。  另有蔡庙港堡城、袁浦、横沥墩,在今奉贤县;江门营城、独树营城和新庙等墩在平湖县境,从略。   

金山卫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金山卫社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