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岫岩清凉山风景区 | 岫岩清凉山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清凉山风景区 清凉山风景区位于岫岩东北部的汤沟镇,因其山深林密、气候温润凉爽而得名。景区以石怪、水清、峰秀、松奇、崖险而闻名于世,历来为佛道两家的清修之地。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主要旅游景点有传说中唐代名将薛礼东征时留下的葬马石、藏马谷、箭眼和点将台,还有天然的石湖十八罗汉洞、老君堂的洞中洞、龙象石、石花、石笋、石林、孪生风动石、漂亮的小天使等奇石。辽代古塔、千年古松、长年不解冻的冰洞。共有植物600多种,其中园林木38科78属150多种,400多种中药材;50多种山野菜;有猫头鹰、秃头鹫、棒棰鸟、狐狸、野猪等丰富的珍奇野生动物;山泉中还有珍稀动物娃娃鱼和林虫类龙虾等。 清凉山风景区内有一奇特的天然水洞,洞中有一暗河,可乘船游至洞中深处。洞壁上有千姿百态的岩石和钟乳石。 清凉山风景区内的石湖瀑布,位于朝阳乡荒地村石谷沟内,源于清凉山岱王庙文山下,汇集东西两股涧水而成。因水流不止,因而石湖天然形成“七瀑七潭”。此外,位于清凉山下的朝阳暖泉村还有丰富的温泉水,水温高达70℃,富含17种有机元素,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和皮肤病有独特疗效。 |
鞍山市龙泉湖风景区 | 鞍山市龙泉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岫岩冰湖山庄(龙泉湖风景区)位于鞍山市岫岩县前营子镇燕窝村,占地3700多亩,主要由拓展训练营主题公园、满族风情博物馆和休闲、旅游、采摘、度假场所等组成,是集游览、度假、住宿、娱乐、拓展训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国家AAA级旅游度假区。冰湖山庄拥有辽沈地区项目最全的拓展训练基地之一,训练项目设计环环相扣,涵盖高空、地面、水上以及真人CS激光丛林野战等数十种项目,例如攀岩、空中断桥、太空行走、毕业墙等。冰湖山庄主营农家和满族特色饭菜,可同时容纳五百人就餐、百余人住宿。岫岩冰湖山庄(龙泉湖风景区)强调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将重点打造集满族文化、玉文化、龙文化和山水文化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度假区。 交通路线:走丹锡高速在岫岩南下,右拐7公里即可到达; |
岫岩陨石坑 | 岫岩陨石坑坐落在苏子沟镇古龙村罗圈里村民组,自古以来便呈现一个环形大坑的地貌,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圈里”。坑内直径约为1.8公里、深约150米,从坑唇的山脊上往下望这里就好似一只大碗,夏秋之季来此观赏景色更加美丽。 陨石坑是由于大的流星体、小行星或彗星撞击行星及其表面,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环状地质构造,此前世界上已发现的陨石坑为176个,中国版图尚未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测大队在本区开展地质调查时,将这一地质现象描述为漩涡状构造。1982年—2004年期间,赵树明通过航空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和实地观察,推断该坑为陨石坑。1998年—2001年,覃功炯等人通过地质填图和人工重砂等样品分析,认为该坑与陨石撞击有关。 后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陈鸣博士率勘探队来“圈里”钻探,并得出重大结论:圈里陨石坑为中国唯一被证实的陨石坑!同时在“圈里”发现了第一流的矿泉水,富含低钠高钙偏硅酸,“圈里”人再也不用喝又苦又涩还漂着油花的水了。 陈鸣博士对古龙村环形构造——也就是“罗圈”的岩石冲击效应、矿物变形微结构特征以及地貌特征等进行了科学研究。该环形构造是一个直径1.8公里的碗状坑,在平面上呈现为近五边形到似圆形,坑底与坑唇山脊高差平均为150米。在坑内变形基岩石英颗粒中发现了击变面状页理,这是判断该坑陨石撞击起源的诊断性标志。坑区内冲击角砾岩和岩石震裂锥的产状,以及撞击形成的地貌特征等均与陨石撞击作用结果相符合。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撞击坑,而圈里陨石坑是中国唯一的一个。 圈里陨石坑填补了国内无陨石坑的空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人们探索地球、认知宇宙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同时这里也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旅游开发潜在资源,可以提高岫岩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圈里”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像世外桃源一般掩藏在大山深处。这里适合户外运动爱好者自驾或徒步前往,“罗圈”的“内壁”有很多小路可通往坑唇顶端,登顶后陨石坑的全貌可一览无遗。如果露营,可以选择在山脚下的平坦地点。 |
卧鹿山效圣寺风景区 | 卧鹿山效圣寺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卧鹿山风景区位于岫岩县城南26公里的杨家堡子镇松树村境内,以峰秀、庙奇、景美而著称。山中有一长约百米、形似卧鹿之背的青石脊,传说古时有一骑黑鹿的道人居住山中,死后化身青石脊,卧鹿山因此而得名。卧鹿山山势险峻,秀色可掬,景点随处可见。 石制古庙——效圣寺 效圣寺座落在卧鹿山脚下,因其历史久远而被当地人成为老古庙,是目前辽宁省内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制古庙。 效圣寺原是一座三间房舍的草堂古庙,始建于唐。1981年辽宁省文物厅拨款进行全面维修,新建东廊房三间,修仿古山门一座,建花墙长60.4米。后又在西面建廊房三间。这座巨型庙宇,全是石质结构,正殿三间长9.15米,宽5米,高5.4米。除门窗外,墙体、廊柱、梁架、屋顶、殿脊、吻兽等皆用石料雕制,贸隼插接而成。石庙东西山墙由61块条石砌成,庙后墙65块条石,庙前墙30块条石。让人称奇的是,石庙的脊檩能预知天气情况,雨前有“小雨微润、大雨重润、无雨不润”的征兆,奇像之因,至今不解。石庙内有五尊-像,全是石质雕成。 碑林 在石制古庙的右侧,有一处碑林。置有从明清至民国期间的庙碑和墓碑50余座。是岫岩历史的见证。 松树羊 松树羊是卧鹿山的主峰,海拔519米,独峙于群山环抱之中。远望峰巅,石崖古松自成一体,状如山羊,故称松树羊,当地音谐称松树秧,地名由此而来。 石檐观瀑 距离顶峰近100米处,断崖上伸出一块巨石,状似屋檐,檐下是一片约400平方米的平面巨石,可容百十人。夏季,涧水流至石檐上,形成一道20多米宽的瀑布,飞泻而下,直落地面。积年累月,巨石表面被冲出一道道波浪形纹,排列有序,甚是奇特。 卧石听松 距离石檐观瀑不愿处有一断崖,崖上立一块巨石,高丈余,上平坦,人可卧。四周尽是郁郁葱葱的青松,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日暮时分,横卧石上,轻风徐徐,松涛阵阵,别有情趣。 卧鹿山效圣寺风景区 |
岫岩药山 | 药山系千山余脉,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部韭菜沟乡、三家子镇、石庙子镇的交界处,距县城60公里,因盛产药材而得名,又以岫岩方音谐称岳山。药山为清代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与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并列齐名。药山山势高峻,由东北向西南起伏绵延10余公里,有大小奇峰40多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石花顶海拔889.7米。有4座山峰联袂而立,峰顶各有一处岩石崩裂开来,远望犹如四朵莲花盛开,故名石花顶。古城顶与它隔沟对峙,山巅有古城遗址,存有人工凿刻之石椅、石旗杆、定向盘等。清华观为药山主景区。傲然挺立的迎客松和唐代古塔格外引人注目。明代辽东总兵李成梁曾在此广建庙宇,建有清华观、娘娘庙、三清殿、灵官殿、关帝祠、佛殿、钟鼓楼等。这里的奇峰摞叠,洞井棋布。风景区西部山势雄伟多姿,怪石嶙峋;东侧层峦叠翠,涧水潺潺,风景区分为古城顶景区、清华观景区、梨花坞景区、石花顶景区和古战场景区等五大景区。现正在分步开发建设,部分对外接待。 药山系千山山脉余脉,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60公里处,历史上是辽宁四大名山之一,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药山以盛产药材而得名,以其雄伟而著称,有大小奇峰40余座,人文古迹众多,景色四季宜人。药山风景区分为古城顶、清华观、梨花坞、石花顶、古战场等五大景区,共有80多个景点,但部分人文景观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目前正在逐步修复。药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有600多种植物,其中药材200余种,有山鸡、棒槌鸟。野猪、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药山风景区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具备了相当的旅游接待能力 韭菜沟乡 韭菜沟乡位于岫岩西北部,北以药山主峰石花顶山与三家子镇为界,东与黄花甸镇隔河相望,南以房木岭与大房身乡相接,西以牧牛岭与牧牛乡毗邻。全乡横向距离11公里,纵向距离14公里,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辖5个村,70个居民组,12300口人,2005年末,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5.4亿元,财政收入1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260元。 境内多山,地势由北向东南逐…… 详细++ |
大洋河漂流 | 大洋河漂流距岫岩县城4公里左右,全长12.5公里,共分为3段。第一段起点在大洋河东桥下500米左右,终点在小虎岭口子街村民组,全长5公里;第二段起点在小虎岭口子街,终点在小虎岭第四村民组,全长3.5公里;第三段起点在小虎岭第四村民组,终点在小虎岭第一村民组,全长4公里。顺河漂流而下,急流处波涛滚滚,皮筏如脱缰野马,缓流处波光粼粼,皮筏似闲庭信步。两岸青山状如翠屏,山映水中,水绕山行,恍如漂入仙境。真是“筏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 除漂流服务外,大洋河漂流区还开展农家乐旅游接待项目。游客漂流完毕后可到农家院小住,自己亲手采摘一些绿色瓜果蔬菜,品尝具有满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在口子街,天是蓝的,水是净的,空气是清新的,蔬菜是绿色的,人是真诚的,生活是惬意的…… 大洋河是岫岩境内最大的河流,是岫岩的母亲河,因河水流量大如汪洋之意而得名。大洋河发源于偏岭镇,由西北流向东南,至哨子河乡哨子河村东侧与哨子河水汇合后出境,至东港市黄土坎注入黄海。大洋河全长230.2公里,岫岩境内流长180.2公里,流域面积1068.4平方公里。大洋河支流多,水量大,流速快,落差大,非常适宜开展漂流。据文献资料记载,百年前船只从海口可上驶至岫岩镇,后来河床逐渐淤浅,小船仅能驶至哨子河街。 |
卧鹿山石庙 | 卧鹿山石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鞍山卧鹿山位于鞍山岫岩县城东南24公里的杨家堡乡松树秧村。 石庙原名“效圣寺”,俗称“老古庙”,是省内现存唯一大型石构古代庙字。1988年1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卧鹿山山势险峻,奇峰怪石,林深草茂,景色迷人。卧鹿山石庙依山傍壑座落在山前一平地上。石庙正殿三楹,高5.4米,宽5米,长9米许,36块精制巨型石瓦覆盖殿顶,整个建筑除门窗为木制外,其余栋、梁、柱、瓦、屋檐、殿脊等,皆为青白石料建造,精雕细刻,严密合缝,宛如一体。石庙内供五尊石佛像,庙前立一石钟楼,庙院四周皆为石墙围砌,整个石庙建筑可谓“石庙房、石佛像、石钟楼、石围墙”。遥望石庙,如处飘渺烟云之间,游人至此,惊羡不已。 石庙西侧有一碑林,已竖起的石碑50通,真、草、隶、篆各体书法一应俱全,其镌刻年代,自明万历朝起,止于民国年间,其中清碑居多,石碑图案精美,雕工细致,是一批石刻艺术佳品。 卧鹿山石庙位于青山掩映之中,远望烟云缥缈,如在仙境,附近还有老牛背、船石等名胜,春秋两季,游人络绎不绝,是一处旅游胜地。 |
龙潭湾风景区 | 龙潭湾风景区地处岫岩县龙潭镇境内,因湾内有深水石潭,传说深潭藏龙而得名。该景区面积2.5万亩,现为国家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龙潭十八湾,最具特色景点当属龙潭湾。龙潭潭面呈桃形,潭中为巨型石帮石底,上流之水从峡谷石缝涌往桃蒂,在潭中旋转后自桃尖泻出。潭水深8.2米,水质清澈、甘冽,含多种有益人体元素,潭面60多平方米,积水近500立方米。潭定西两侧叠石成崖,高15米。狮子饮水湾、金龟湾、珍珠湾、鸳鸯湾等湾湾相连,湾湾都有新奇景,湾湾都有故事传。 龙潭湾风景区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林内的针叶林、阔叶林交融,尤以天女木兰花著名。龙潭山中草本植物1200多种,其中野生药材300多种,山野菜80多种。林下盛产猴头蘑等30余种珍贵菌类食品。 龙潭湾历史悠久。红石遗址面积100平方米,属战国时期遗址。遗址东有石棚2座,属青铜器时代。金代明昌二年,辽东咸平路提刑使王寂在此赋诗:“山巅涌泉成大潭,下彻海眼青于蓝,中水鲤鱼长尺半,金鳞大鬣绝不凡。” |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 |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座落在岫岩县城北出口西侧,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博览中心共有珠宝玉器精品屋1800家。 会展中心拥有3万平方米的大型玉都广场,广场上有花岗岩铺设的地面、音乐喷泉与休闲绿地,可容纳上万人的大型会展活动。 会展中心内部设有酒店、会议厅、商务中心、写字间、玉雕博物馆及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是世界最大的珠宝玉器销售和玉文化传播中心。 在玉雕会展中心,您可以买到称心玉雕作品。1800个铺位,随您任意挑选。从重达几十吨的玉雕作品到小到寸许的微型小件,有传统的工艺品,也有旅游工艺品、养生保健品等各类品种上百种,且玉雕题材内容广泛,绝无雷同。材质不同、价格各异的玉器能满足各类人群的消费需求,具有极大的收藏及增值意义。 进入玉雕会展中心无需门票,您可以随心所遇的游逛于莹碧润洁的玉器的世界里。在会展中心,您可以赏玉雕精品,听宝玉佳话,购上等美玉,结金玉良缘。各类的玉雕作品千姿百态,包罗万象,让游人享受视觉的美感,体味浓厚的艺术氛围。 |
罗圈背水库 | 罗圈背水库位于岫岩南部洋河镇境内,水域面积370平方米,蓄水量6000万立方米,是鞍山地区规模最大的水库。从空中俯视,外形恰似一个巨大的罗圈,所以得名“罗圈背”。目前是国家A级风景区。 水库四周山峰秀丽,山水相依,水天相接,风光宜人。水域内放养草鱼、鲢鱼、武昌鱼等10多个品种的淡水鱼。水库旁有2处度假村,可开展垂钓、捕虾、冲浪等娱乐活动。 电话:0412-7933099 交通提示: 1.从县城乘坐至丹东、东港的长途班车。(发车时间上午6点20分、7、8点30分、10点,下午2点),到大楼下车,票价8元,然后步行1.4公里即到。 2.从岫岩乘坐至洋河镇小客到洋河镇下车,票价7元,然后坐出租车到景区,费用20元左右。 |
岫岩宝泉寺 | 岫岩宝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宝泉寺座落在岫岩镇北3.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洋河沿村,位于兴隆山半山坳处,北倚青山,面临大洋河,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宝泉寺原寺建于1835年,即清道光15年,当时由40多名会首集资兴建。寺下院前有一泉池,水势旺盛,水质清澈,甘甜爽口,经检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是稀世宝泉,故寺以宝泉命名。寺中原只建有一座供奉玉帝的大殿,故俗称“玉皇庙”。后又陆续建起大雄宝殿、灵宵宝殿、千手千眼佛堂、弥勒佛堂、会经堂等。县佛教协会设在寺内。该寺每年四月十八举行庙会活动,吸引大批僧众、居士和游人前来,香港、台湾僧人和居士也常光顾。宝泉寺已成为岫岩县内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
岫岩双泉寺 | 岫岩双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双泉寺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雅河街道办事处双泉村龙凤山半坡上,距岫岩镇10公里,该寺以南山附近有两泉而得名。 双泉寺原寺始建于1787年,即清乾隆52年,有大雄宝殿3间、禅房3间。1859年(清咸丰9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维修,后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屡遭破坏。 1992年到1993年,恢复并重建了大雄宝殿3间、偏殿3间、禅房3间,并在双泉处建新房1间,塑龙王像,1993年举行开光典礼。双泉寺是岫岩县内一处香火极盛的宗教场所和旅游胜地。 |
姑嫂石石棚 | 姑嫂石石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姑嫂石石棚位于岫岩县城东北5公里的兴隆街道办事处兴隆村薛家堡境内,石棚座北朝南,由四块巨型石板组合而成,左、右、后壁各一块,顶盖一块面积约20平方米,后壁一块被人为砸破。 在距该棚400米处的洋河沿村大榆树村民组南坎子大地里,另有一形制相同的小石棚,遥可相望。民间传说石棚是为姑嫂二人成仙而修。实际系青铜时代“巨石文化”的遗迹,可能是古人的墓葬,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岫岩鸡冠山 | 鸡冠山生态园 是集青山、绿水、大树、野花、深谷、清涧、山珍为一体的天然的修养游览胜地。每年来旅游品尝山珍野味的游人有千人左右。与周边的千山风景区、本溪水洞、参窝水库风景区、辽阳广佑寺形成了旅游网络,鸡冠山生态园就处在这些景点之中。 |
卧鹿山风景区 | 卧鹿山风景区位于岫岩县城南26公里的杨家堡子镇松树秧村境内,以峰秀、庙奇、景美而著称。山中有一长约百米、形似卧鹿之背的青石脊,传说古时有一骑黑鹿的道人居住山中,死后化身青石脊,卧鹿山因此而得名。卧鹿山山势险峻,秀色可掬,景点随处可见。 石制古庙——效圣寺 位于卧鹿山下,因其历史久远而被当地人成为老古庙,始建于唐,原为草房,清嘉庆年间改建为石结构。是目前辽宁省内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制古庙。当地人称“老古庙”。效圣寺正殿三间除门窗外,墙体、廊柱、梁架、屋顶、殿脊等皆用石料雕制,贸榫插接而成。寺四周墙体用条石砌成,石制廊柱力顶柁梁,巨大的石瓦严丝合缝地覆盖在屋顶上。寺内供奉的佛像也全部用石头雕成。更令人称奇的是,寺内屋脊的第二根脊檩能预知天气情况,每当要下雨的前一天,这根脊檩上都会出现一小片湿润,“小雨微润、大雨重润、无雨不润”。寺外东侧有石制钟楼,西侧是碑林,立有70余甬不同年代的石碑。 松树羊 松树羊是卧鹿山的主峰,海拔519米,独峙于群山环抱之中。远望峰巅,石崖古松自成一体,状如山羊,故称松树羊,当地音谐称松树秧,地名由此而来。 石檐观瀑 距离顶峰近100米处,断崖上伸出一块巨石,状似屋檐,檐下是一片约400平方米的平面巨石,可容百十人。夏季,涧水流至石檐上,形成一道20多米宽的瀑布,飞泻而下,直落地面。积年累月,巨石表面被冲出一道道波浪形纹,排列有序,甚是奇特。 卧石听松 距离石檐观瀑不愿处有一断崖,崖上立一块巨石,高丈余,上平坦,人可卧。四周尽是郁郁葱葱的青松,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日暮时分,横卧石上,轻风徐徐,松涛阵阵,别有情趣。 地址:岫岩县杨家卜镇松树村 电话:0412-7925247 交通提示:从县城乘坐班车,每日上午6点30分至下午3点30分区间,每30分钟一个班次,到松树秧下车步行30分钟即到。 游览提示:暂不收门票,登山游览最好自备午餐,当日往返。 |
沟汤温泉 | 沟汤温泉位于县城西北的哈达碑镇沟汤村,古代被称为“神水”,有500多年历史。该处温泉出水温度最高可达48度,水中含有17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长期洗浴,对风湿等病症有显著疗效。温泉区建有元茂温泉山庄,山庄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内设疗养浴池、桑拿浴池、封闭式游泳馆、宾馆等,是集疗养、洗浴、游泳、休闲、娱乐、宾馆、会议为一体的山庄。 电话:0412-7902299 交通提示:从县城可乘专线车直达,发车时间上午9点,下午1点40分,票价5元。 旅游提示:温泉开放时间为早8点至晚11点,中途可到哈达碑玉器市场赏玉、购玉,从温泉至巨型玉体约17公里,30分钟可达。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