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广佑寺 | 广佑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辽阳广佑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出现的寺院之一,也是东北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佛教传播中心。公元1161年,金世宗完颜雍在这里政变称帝,此后,广佑寺倍受历代朝廷恩典而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历史上多位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朝拜,并留下吟颂她的诸多诗篇。1900年,这座千古名寺惨遭沙俄焚毁。 重建的广佑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在寺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设计建造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甘露戒台、三宝楼,在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碑廊、东西配殿,寺院西部建有别院圆通禅院。 圆通禅院为广佑寺附属殿宇,建于白塔北侧的人工土台之上。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大殿为五开间歇山单檐式仿古建筑,通高17米。殿额牌匾"圆通禅院"为全国著名书法家启功所题。"圆通"乃观世音菩萨别号,故此殿专门用于供奉观音菩萨。 殿内中央置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坐像,通高6.2米。坐像左、右前方为善财童子和龙女二立像,是为观音二近侍。殿内东、西两侧1.2米高的须弥座上,对称排列观音为教化众生而变化的32个人物形象,称"三十二应身"。 复建的广佑寺整体建筑群布局严整,宝殿崇阁,气势恢弘,以辽代风格为基调,融合明清建筑之精华,为我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 “关东古刹祈康宁,宝塔巨佛佑众生”,广佑寺,这座关东古刹历经千百年的岁月风雨、兴衰荣辱,正以其强大的智慧张力、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磅礴的建筑气势而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景区。 |
王尔烈纪念馆 | 王尔烈纪念馆 王尔烈纪念馆坐落在辽阳古城西门里王尔烈故居“翰林府”。“翰林府”在1991年复建中被辽阳人民白塔区 0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翰林府”原为南北两院,中间有道路相隔复建后布局有所变化,为东西向两进院落,在门向东,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仿清式瓦房32间。目前,该馆的陈列分三部分:一是王尔烈生陈列:该陈列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与息息相关的实物,来展现王尔烈的家世出身、求读科考、入仕为官及致仕回籍等一生的经历与事迹;二是王尔烈诗书艺术:专题陈列。共计展出王尔烈不同时期的墨迹、科考试卷及文章诗词几十余件,通过该陈列使观众来感受与领略“关东第一才子”的艺术风采;三是王尔烈故居复原陈列:该陈列按历史原貌恢复了王尔烈致仕回籍后举家生活的部分场景,有客厅、书房、起居室等,试图以此使观众对王尔烈本人及当时的官宦家庭的日常生活、习俗,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 这座翰林府第在建筑布局上,不同于封建时代那种对称封闭式官宦人间的公馆,府第庭院并不大,东西两院,房屋20余间。西院为住宅,东院为书房、花园。门朝南开,门上有上马石、影壁,一间小门楼,0“太史第”,内挂“传胪”两匾,蓝地金字,由大学士王杰题写。 门里第一趟5间前厅,房脊左右斜插“钢刹寿”,表示为官显赫。第二趟5间后堂,是祭拜0之所,堂里收藏王而烈画像和谱书,王尔烈七十和其母九十大寿两架寿屏,在夹壁墙里收藏,作为王氏世代传家之宝。现在,两架寿屏,珍藏在辽阳博物馆。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二甲头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参议,为官几十年,曾参与篡修白塔区 《四库全书》,并出任“三通馆”篡修和江南乡试主考。他一生流芳于世的传说很多,号称辽东才子。 今天,为弘扬历史文化,在翰林府旧地建王尔烈纪念馆,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房屋32间。现在积极进行筹备步陈,将其家世、生平业绩、科举乡会试朱卷、《四库全书》纂修以及书法诗文等,通过文物和史料陈列出来。 |
辽阳白塔 | 辽阳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阳白塔坐落于辽宁省辽阳市的白塔公园里。 辽阳白塔的具体建造年代已无从考证,从建筑风格和细部的作法上看,辽阳白塔与锦州大广济寺塔的风格较为一致,与北镇的双塔也很相近。锦州的大广济寺塔有明确的纪年,建于辽道宗清宁三年(1057年),北镇双塔约建于辽道宗至天祥年间,因此可以推测辽阳白塔应建于辽代。后代虽经过多次重修、增建,但仍然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 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十三层,是密檐式砖塔。塔通高70米,塔座二重,已有残损,下部经过后世的修补。塔身逐层稍内收,八面各建有佛龛,龛内雕有坐佛,左右各立一尊胁侍,一佛二胁侍上有宝盖、飞天。第一檐的下边有砖雕的斗拱五铺作,承托着檐部,朝南一面的拱眼壁上嵌有后世所加的“流”、“光”、“碧”、“汉”四个单字木匾。第二檐以上都叠涩出檐,各层悬有风铃、铜镜等饰件,塔顶上还有刹杆、宝珠和相轮。辽阳白塔结构严整、比例匀称,构造坚固,1975年辽宁海城发生强烈的地震时,白塔安然无恙,使人赞叹不止。白塔整个建筑的造型和局部的雕刻,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国家文物局) |
辽阳白塔公园 | 辽阳白塔是北方古塔中的佼佼者,它雄浑古朴,巍然屹立在古城的北隅的白塔公园。建于辽金时期。经历代补修,仍保持初建时风貌。 据1922年发现的塔铭和“金史”后妃列传上记载,为金大定年间(1161~1173)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的垂庆寺塔的俗称,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白灰,俗称白塔。 后虽经历代补修,仍保持原有风貌,为现存辽金时期砖塔中的精品之一。1963、1972和1982年对基座曾进行3次维修。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71米,分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塔基两层。塔座下部迭涩上收,上部为两层矮束腰须弥座,刻仰莲、斗拱、伎乐人和栏板等。塔身下部各角砌雕半圆形倚柱,每面中间砌一道突出的横格,下部正中砌眉拱龛,内雕坐佛。龛外两侧立二胁侍,上刻小宝盖、飞天。横格上部正中为一垂绶大宝盖,左右上角各雕有飞天宝盖。塔身每面均嵌有铜镜。塔身上部密檐由下而上逐层内收。檐上覆瓦,角脊置兽,飞檐上悬风铎。塔刹由砖雕刹座和鎏金刹杆构成。刹座下段为八角形重瓣仰莲状,上段为一覆钵。刹杆上串置鎏金铜宝珠和相轮。 基座塔身都以砖雕的佛教图案为饰。塔身八面都建有佛龛,龛内砖雕坐佛。塔顶有铁刹杆、宝珠、相轮等。 旅游信息 交通方式:距离辽阳火车站约400米,出火车站后向东步行即可; 门市票价:免票。 |
中华广场 | 中华广场 中华广场是辽阳市民市内游玩的主要场所,2003年新扩建的中华广场,占地38700平方米,建有160米长的彩色音乐喷泉,各种园林小品点缀其间,形成一幅完美的城市园林景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辽阳观音寺 | 辽阳观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观音寺 观音寺座落在辽阳市中华大街207号,高30米突兀而起的土台之上。占地面积6 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 300平方米。观音寺建在辽代天显三年(928年)东丹王宫遗址上。明弘治十三年(1499年)改建为御库,俗称金银库。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始建观音寺。经雍正、乾隆、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二年(1863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多次修葺。清末民初,改建为经商山东会馆。1915年,释济生和尚用600元购回,更复佛教寺院。相继扩建,至1966年,有正殿、禅堂、娘娘堂、胡仙堂、十方堂、客堂、关帝殿、地藏殿、钟鼓楼等28间。1984年,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先后修整牌楼门、天王殿、圆通殿,由下至上,由北向南,贯穿在中轴线上。石牌楼建于1992年5月,楼高8.4米,长11.5米。楼门北向匾额“观宏伟区 音禅寺”,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南向匾额“关东古刹”;竖楹,“座下莲花占断西湖三月景;瓶中杨柳分来南海一枝春”,为清末王之瑞撰联。法王殿建于1994年,长12米,宽9.6米,高6米,建筑面积115.2平方米。法王殿东峙鼓楼,西峙钟楼。圆通宝殿建于1998年5月,同年11月告竣。长23米,宽15米,高12.2米,建筑面积345平方米。面阔5楹,北向雕柱挂两幅竖楹。殿北东侧配房为客堂,西侧配房为斋堂。院庭立宝鼎1尊,石碑4甬。寺院东坡依山建有三霄殿、地藏殿、0堂、僧房、居士林。观音寺是辽阳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为市佛教活动的中心,文化古迹游览的胜地。1983年11月14日,辽阳市人民0将其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通明山 | 通明山风景区 八会通明山风景区位于辽阳县东部山区八会镇,距离县0所在地33公里。毗邻千山,地理位置优越,是历史名山之一,传说上八仙每年都要来此聚会,故称“八会”,通明山又名东北名刹 窟窿山,只因唐将薛礼一箭射穿山崖故而得名。唐王李世民也曾在此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 风景区内山高而险、峰奇而怪,曲径同幽,山清 水秀,奇石异树比比皆是。绿树浓荫遮天蔽日,山下南果阵阵飘香,春可赏花,秋可摘果,烂漫山花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幅山水田园图。通明山是辽南最高山峰之一,海拔770米,有“人人多说千山仙人台高,仙人台才到通明山的腰”的美誉。 站在通明山顶,登高望远,可以清晰的看到仙人台的风光,遇到晴朗之日,举目北望,还可以隐约望见辽阳白塔。通明山与历史名刹之一的华严寺谣相呼应、隔道相望。还与下达河龙峰寺毗邻,相距不到10公里。这里至今还是一处由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人们感受、回归大自然、品位美好生活的理想胜地。近年来次游玩休闲度假者日益增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