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李伯秋 (1916~20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伯秋(1916-2005.7.18)1916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一个教师家庭,少年时期在沈阳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1936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参加“一二·九” 运动,加入中共。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 职位简介 “七七事变”后,按中共北方局指示,离开北平到济南,在国民党第叁路军政训班工作。韩复榘不战而逃后,他参加了徂徕山起义,在第4支队3中队当战士,不久任中队指导员,以后担任过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旅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军政委、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他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卓有成效,而且潜心学习作战指挥,亦文亦武,军政全能。 战争故事 1940年3月,鲁中八路军第3次整军,四支队的3个营编为四支队1团,吴瑞林为团长,李伯秋为政委,这个团是鲁中地区的主力部队。 5月日军来犯,上级命令1团在杨家横伏击。当时团长吴瑞林不在,李伯秋摆了个“空城计”,把1营放在西山,把2营放在东山,让鬼子进庄。日军进庄后,李伯秋指挥部队攻击,给日军杀伤后,主动撤至西山,待敌退却时,实施追击,又歼敌一部。杨家横战斗结束后,日军大队长因部队伤亡过重引咎自杀身死。李伯秋对吴瑞林的治军和作战十分服,吴瑞林对李伯秋也很尊重,吴瑞林说:“你是个大学生,是我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老师。”吴瑞林的夫人被日军抓获,是李伯秋定计将她营救出狱。鲁中军区曾认定李伯秋是“托洛茨基分子”,命令吴瑞林把李伯秋抓起来。吴瑞林拒不执行命令。他说:“李伯秋是什么人我们最知根底,他绝对不是托派。我团现在不属于鲁中军区领导(1940年组建山东纵队第1旅,四支队1团编为1旅2团,即著名的“老2团”),我只能执行山东纵队的命令。”保护了李伯秋。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李伯秋去东北。四平保卫战后,7旅政委李伯秋觉得不能一味地消极退却,得看准机会杀它个回马枪。旅长曾国华也有同感,接受了李伯秋的建议。部队在向南开进的途中,发现敌新6军一个营在团长的带领下单独进驻黑石镇,是一处比较孤立的薄弱环节。 曾国华、李伯秋觉得这是歼敌的好机会,纵队领导决定8旅阻援,7旅攻取黑石镇。新6军的这个营,士兵都是抗战期间应征的高、初中毕业生,训练有素,7旅强攻一宿没有结果,便沿袭抗战期间的惯例,拂晓撤出战斗,白天隐蔽休息。留下最后交替撤退的一个-现此时守敌要突围,立即趁乱突入黑石镇,歼敌一部,其余逃窜之敌,也被7旅其它部队歼灭 。李伯秋擅长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他所在的部队开展了群众性自我进行阶级教育的诉苦运动,即“诉苦和叁查” 李伯秋与战友合影 李伯秋与战友合影 ,后来被毛主席命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推广。 诉苦教育最先发端于3纵7师20团,这个团是鲁中军区的主力“0团”,是参加徂徕山起义部队的基础。 部队进入东北后,成分发生了变化,四平保卫战后,逃亡较严重。李伯秋主持召开了7师第一届政工会议,在会上做了《试论阶级教育》的专题报告,提出了“吐苦水”、“挖苦根”的初步想法。韩先楚任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提出奔袭威远堡,大多数领导不赞成,纵队政委罗舜初提出表决,支持韩先楚的只有两票,其中就有李伯秋。林彪批准了韩先楚的方案,果然打了胜仗。 抗美援朝 1950年,志愿军准备入朝,当时志愿军的领导人尚未确定,由高岗召集各军-传达入朝决定。40军政治部主任李伯秋在会上汇报了40军的战斗力和准备情况,并汇报了部队存在该不该打,能不能打,敢不敢打和会不会打的问题。高岗认为这四个问题提得切中要害。 40军一入朝,军长温玉成和李伯秋晋见了彭德怀,按彭德怀的要求,李伯秋架设了一条40军与总部之间的直线电话。40军初战告捷,抓了一些美国兵,李伯秋能讲英语,自审问俘虏。 李伯秋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朝鲜西海岸反登陆防御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 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枚。 文革时期 回国后,李伯秋历任40军代政委、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文革期间,李伯秋担任辽宁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关于李伯秋在文革期间的表现,一些资料作过披露:林彪在1967年6月28日指示,大军事机关的大院和广场都要竖立毛泽东像。 沈阳军区也成立了一个毛主席塑像办公室。由军区司令员-任总指挥,李伯秋负责坐落在沈阳市红旗广场的群雕《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具体的组织工作。李和伯比较尊重艺术家意见的。有一次,创作人员考虑到-的偏差,将毛泽东的一只手做短了些,李看了后觉得不舒服,建议他们还是按正常的比例做。但是,第二大早晨,当创作人员正在按他的意见修改时,李却突然驱车来到现场说:"还是照你们的意见做"。当时,还有一些人提出,夺取政权部分应该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开始,但李却还是坚持要从南昌起义开始。 1976年,担任毛泽东联络员的毛远新一方面在北京活动,同时又不断地向辽宁发号施令。李伯秋在抓民兵工作时反复宣讲:“现在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又在党内,民兵工作的任务转变也就在这里”,“我们民兵工作现在不做好,等到大难、国难临头,那就来不及了”。他还指令下属的-门要专门组织人力研究“对党内资产阶级实行-”等问题。张志新一案据说也是毛远新、李伯秋亲自过问的。 批判-时,有的资料称李伯秋是“-骨干份子”。 1988年,李伯秋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以上内容由"WJ"分享。] |
周福成 (1898~195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周福成(1898-1953),字全五,辽宁省灯塔市柳条寨镇连三台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科毕业庐山军训团三期,陆大将官班二期毕业。早年在奉军任职,历任万福麟陆军第十五旅连排营长。1925年,升任第六旅八十团中校团副。 1927年5月任东北陆军第6旅17团团长,驻军河南,先与归附国民革命军的靳云鹗作战,后与个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作战,奉军败北后,撤军至直隶整训。 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任东北边防军步兵第6旅44团团长,1931年5月任第13旅639团团长,后任独立第29旅旅长。 1930年,张学良通电拥蒋,派兵入关,周随军驻军北平西苑。 1932年,参加古北口抗战。 1935年3月任第53军129师师长,参加长城抗战,1935年率部围剿陕北红军,1936年12月参与发动西安事变,并任临时外线总指挥。 1937年5月任第53军116师师长,归五十三军万福麟指挥。1938年6月参加武汉会战,12月任第53军军长,1939年7月任中将,9月参加第1次长沙会战,在岳阳与日军激战。 远征滇西 1943年参加滇西-战,入列霍揆章第二十集团军,霍是陈诚亲信,对东北军怀有成见,欲吞并五十三军。时值卫立煌长官代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正苦于蒋嫡系部队不好指挥,便与五十三军美式装备,使其成为甲种军。从此,五十三军感激卫立煌,作战及其卖力,在滇西连下腾冲 龙陵等日寇顽固据点。 1945年1月攻克中缅边境之畹町,与郑洞国将军会师,打通中印交通线。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抗战胜利后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败军东北 1947年4月赴东北参加内战,7月任第8兵团司令官兼第53军军长,兼嫩江省主席,担任沈阳防卫。 1948年4月兼任松江省政府主席、松江省保安司令部司令,10月兼任沈阳守备兵团司令官,所部副军长赵镇藩劝其起义,但周感卫立煌栽培之恩,不愿单独起义,后见大势已去,遂化装逃走。11月2日,五十三军放下武器,部队被遣散。周于逃跑途中被俘,1953年3月9日获释,同年在哈尔滨去世。[ [以上内容由"daodan901"分享。] |
高鹏 (1911~1959) 开国大校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高鹏,1911年出生,辽宁省辽阳市铧子乡唐家堡子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 (一) 1931年,高鹏考入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学生组织的学生军,被选为学生军的队长。 1935年,高鹏参加“一二·九”-。 1936年“六·一三”-时,高鹏任总指挥。同年,毕业于北平东北大学政治经济系。 1937年,高鹏参与组织成立“东北救亡会”。 (二) 1937年9月,高鹏在北平西郊参与组织国民抗日军,任政治部部长兼副司令员。 1938年1月,国民抗日军编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高鹏任支队司令员。后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细数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的领导,杨成武司令员之下,最高-名义上就是副司令员高鹏了。但高鹏只是军分区名义上的第二把手,不管作战,分管的是供给部和卫生部的工作。可高鹏分管的这两个部距军分区司令部很远,在易县西边靠近涞源县境的的干河净、七峪一带。那里属军分区的后方,前面是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再前面是军分区所属的各主力团部队。高鹏并不跟自己分管的这两个部门住在一起,而是跟杨成武在一起。可想而知,高鹏其真正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主要是他的资历很浅,是收服原赵侗部队的同时,被晋察冀军区领导明令树立的几个知识分子样板之一。其余如王远音、汪之力、王建中、史进前等人,都是原赵侗部队中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是主动靠拢八路军共产党的。树立了这几个知识分子代表,重点提拔重用他们,就会在其他平津等大中城市来到晋察冀根据地的知识分子中起到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倒不在乎这些人有多大的实际作用,会不会指挥打仗,能不能带头冲锋陷阵。抗战期间的知识分子,其实主要是一些大中青年学生,当时由于人数稀少,真的是很“金贵”的。 1940年,高鹏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4年10月,高鹏到晋察冀党校参加整风学习。 (三) 1945年,高鹏调回东北,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参谋处处长、辽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辽西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四) 新中国成立后,高鹏历任东北军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防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因种种原因低授),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彭德怀庐山会议上事发,殃及到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邓华被撤职查办,贬到四川。邓华是高鹏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现在的老上司,接受调查是不可免的。没有了后台的交底和庇护,高鹏不知如何是好,结果于当年12月选择了自杀,享年48岁。 [以上内容由"wangme"分享。] |
张慧忠 (1910~1941)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慧忠 (1910-1941),原名张维福,化名张文善。辽宁省灯塔县人。1924年到沈阳一家成衣铺当了学徒,后又到兵工厂学车工。1927年经李笛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宣传工作。一次到街上散发传单被捕,出狱后被组织上安排到安东车站当力工,利用工作条件搜集日本军事情报。后又到锦州,在古塔附近开设一所照相馆,以掩护身份。在此结识了锦州师范女学生龙桂沽,并与其参与了情报传递工作。1935年5月,党组织选送他去苏联莫斯科郊区新母科大学,学习无线电专业。1937年4月在海参崴实习毕业,不久回国在哈尔滨从事国际情报工作。4月中旬,在哈尔滨市偏脸子望发楼,他与在哈的国际情报负责人庄克仁会面。并安排留下工作。5月初,他与龙桂洁转道大连、青岛去上海,稍停留后,被派到天津,在法租界地安了家。以开服装加工店为掩护,设立电台、搜集日伪军事情报。1939年初,根据国际反法西斯和国内抗战形势需要,他又被派到牡丹江地区开展反日国际情报工作。此后,他与龙桂洁,来往于牡丹江、哈尔滨、奉天之间。1941年7月16日凌晨,在他和龙桂洁发报时,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他们分别押在两处,9月,敌人将他杀害,龙桂洁被保释出狱。日本投降后,龙桂洁到哈尔滨接上关系。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秘书转告苏联方面对张慧忠的高度评价,同时转给东北地方流通卷5万元,表示慰问。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整理了张慧忠的抗日斗争事迹,送往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以褒扬烈士激励后人。 [以上内容由"冷色调"分享。] |
苏仲祥 (1931~2000)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苏仲祥,1931年生,辽宁灯塔人。195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副总警监警衔。1955年任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局长、党组书记,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党组书记兼北京市武警总队第一政委,北京市副市长兼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中国警察学会副会长。中共十三大代表。1992年9月被授予副总警监警衔。2000年12月3日11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以上内容由"daisy"分享。] |
张克俊 (1911~193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克俊 (1911-1937),辽宁省灯塔县人。农民家庭出身。1930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来哈尔滨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5年经东北抗日联军组织派遣,到奉天(今沈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掩护身份是"日满书院"教师。因参加奉天兵工厂纵火案被敌追捕。1937年农历3月22日,日本宪兵去其家搜查未获,将其父母妻子押到奉天刑讯逼供,没有结果。翌日清晨,在敌大搜查中被捕,经过多次刑讯,他没有屈服。不久,他和妻子被押往哈尔滨。受尽百般折磨,硬是只字不供。敌人无奈,在这年冬季一天夜晚,将其押到太平桥圈河杀害。 [以上内容由"好迷惑"分享。] |
金毓黻 (1887~196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金毓黻 金毓黻(1887-1962年),字静庵,灯塔市八家子村人。1907年,毕业于辽阳启化学堂,后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3年入北京大学文科。历任奉天省立一中、奉天文学专门学校教员,奉天省议会、东北行政委员会秘书。1930年,任辽宁省0秘书长、东北大学史地教授。1931年,任省0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九·一八”事变后被迫出任伪职,先后担任伪奉天公署参事官、伪奉天图书馆馆长、奉天通志馆主纂。1936年,借访日之机,化名逃回上海。经蔡元培介绍,任中央大学史学教授,后兼系主任。1939年,于四川任东北大学史学教授兼文科教研所主任。 1943年,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46年,回东北,视察东北文物。1947年,任国史馆纂修、沈阳博物馆筹委会主任。1949年,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起,任中科院历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有《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等著作,编有《辽海丛书》、《奉天通志》、《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等。 [以上内容由"河口通四海"分享。] |
李兆麟故居 | 李兆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兆麟故居 李兆麟故居,坐落在辽阳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1996年秋,灯塔市人民0与原铧子乡人民0投资21万元对李兆麟故居进行了修复,1997年8月1日竣工。故居室内展出了其主要生平事迹、将军遗物及诗文字画。如今,李兆麟故居已成为辽阳市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李兆麟 (1910~1946) 李兆麟 (1910--1946)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筏。191O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小学和私塾读书,因父逝世,生活拮据,辍学务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说服了深明大义的母亲杨长秋,毅然离乡,走上了“杀敌救国复河山”的道路。同年11月到达北平,经同乡进步青年张一吼介绍,结识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 详细++ 铧子镇 铧子镇地处辽宁省灯塔市东部15公里处,全镇共辖31个村,4个街道,共有2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7万人。全镇耕地面积6.76万亩,东部低山,西部丘陵,中部、北部呈平原分布,地域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 铧子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处于沈阳、鞍山、辽阳、本溪等大中城市群中,距沈阳桃仙机场仅30公里;距营口鲅鱼圈100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灯塔出口…… 详细++ 李兆麟 (1910~1946) 李兆麟 (1910--1946)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筏。191O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小学和私塾读书,因父逝世,生活拮据,辍学务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说服了深明大义的母亲杨长秋,毅然离乡,走上了“杀敌救国复河山”的道路。同年11月到达北平,经同乡进步青年张一吼介绍,结识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 详细++ 铧子镇 铧子镇地处辽宁省灯塔市东部15公里处,全镇共辖31个村,4个街道,共有2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7万人。全镇耕地面积6.76万亩,东部低山,西部丘陵,中部、北部呈平原分布,地域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 铧子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处于沈阳、鞍山、辽阳、本溪等大中城市群中,距沈阳桃仙机场仅30公里;距营口鲅鱼圈100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灯塔出口…… 详细++ |
祥云寺 | 祥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祥云寺 祥云寺坐落在灯塔市铧子镇大达连村,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经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两次大修。1966年“文革”期间,祥云寺被毁。1997年恢复祥云寺。建钟楼、鼓楼、天王殿、正殿、念佛堂,又雕汉白玉观音菩萨像,竖立在大殿东侧汉白玉护栏之中。院后古松挺立,四周青砖围墙。 铧子镇 铧子镇地处辽宁省灯塔市东部15公里处,全镇共辖31个村,4个街道,共有25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7万人。全镇耕地面积6.76万亩,东部低山,西部丘陵,中部、北部呈平原分布,地域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 铧子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处于沈阳、鞍山、辽阳、本溪等大中城市群中,距沈阳桃仙机场仅30公里;距营口鲅鱼圈100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灯塔出口……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燕州城山城 | 燕州城山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汉至唐 燕州城山城,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西大窑镇城门口村东的石城山上,是4世纪初,高句丽占据辽东时所建。即高句丽白岩城,唐代改称岩州城,俗称燕州城。城内制高点建一方形指挥台,俗称点将台,高约8米,周围有墙,称内城。站在台上,城内外景物尽收眼底。该山城筑成材料为就地取材,多用青色“楔形石”砌筑,石材皆经走斧,砌工精细,大头向外,尖端向里,墙心内部用石条横压。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葠窝水库 | 葠窝水库是辽宁省大型水库之一,位于辽阳县、灯塔县和弓长岭区交界处的太子河干流上,距市内40公里,库区面积5334公顷。参窝水库大坝巍峨壮观,库水浩渺无际,自然景观优美,四季景观各异,周围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奇花异草,山珍野果,药材遍布群山众壑, 狡兔山鸡鸿雁分布沟渠水边。参窝水库风景区共有山门区、服务区、登山区、望海泉寺、综合游乐区、太子河游览区、一担山景区等。 葠窝水库于1973年建成,位于辽阳市弓长岭区南沙村东,地处太子河干流中部。水库大坝高50.3米,坝长532米,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坝,水库容量7.91亿立方米,是防洪、灌溉、发电、工业用水、发展旅游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葠窝水库 |
接官厅 | 接官厅 接官厅 位于张台子镇接官厅村,距灯塔市区10公里。接官厅村原名黄花峪,后金建都东京城后建陵寝——东京陵。1624年(清·天命九年)从赫图阿拉移其先考等灵梓来辽安葬,努尔哈赤亲率贝勒诸臣,从东京城出迎10公里外的黄花峪接灵,举行隆重仪式。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将其祖考等灵梓迁回新宾又路经此地,特设立供接待用的亭堂,被视为吉祥圣灵之地,改村名为皇华亭。以后官府莅州、回府,州官接送均临此地,遂改为接官亭,今谐音接官厅。厅址是利用明代城堡,墙长宽各160米许,城内筑一亭子,两眼水井;东北隅筑瞭望台,如今瞭望台尚残存,城墙颓毁成土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皇姑坟 | 皇姑坟 公安堡清初墓园 在辽阳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北五顶山南坡,俗称皇姑坟。据康熙五十五年《迁墓建园志》碑文记载:创建于清康熙五年,经康熙七年、二十七年、三十二年、五十年、五十二年5次增修,最后于康熙五十五年墓园工程完毕。墓园面积15300平方米,园内建有土山、栅栏、甬路、玉台、班房、石狮、衙门、碑亭等建筑。迁葬有彭春曾祖父何和晨、曾祖母端庄固-主、祖父何芍图、祖母郡主、小叔祖及彭春、劳满色、齐锡等父母兄弟14人墓,即彭春族墓。随葬有金饰品,葵花形骨雕。在土圹前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彭春之子福罕为其父母立墓碑,满文,碑文正中刻“诰命”二字,碑身正中一行为“正一品光禄大夫都统一等公栋鄂部彭春之墓”,两侧为其5个妻属的名字。墓南还立康熙二十三年彭春诰命碑。 彭春作为满洲正红旗都统、驻东北地区的一名主要军事将领,曾参加康熙年间3次较大的军事行动,即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战争,平定噶尔丹和吴三桂反叛的战争,立下很大的功绩。这处墓园是清初栋栋鄂氏满洲正红旗彭春及其曾祖、祖辈的墓园,墓园遗留至今的所有碑石,是研究清初历史的重要史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万宝桥 | 万宝桥 万宝桥 位于灯塔市万宝桥街道办事处万宝桥村北,沈营公路西侧,距灯塔市区1公里。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夺取沈、辽后,为给八旗军运输军火、粮食,将木桥改成石桥,命名万宝桥。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1822年(清·道光二年)两次重修。1909年(清·宣统元年)村民捐款维修石桥,并立“继述有人,辉增官路”8个大字石碑。桥是两墩三孔平面桥,长6.5米,宽2米,高3.4米,两侧附石柱栏杆,今桥体犹存,尚可通行。1983年11月25日,灯塔县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开发为万宝桥公园,供游人观赏。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高公馆 | 高公馆 高公馆坐落于灯塔市城南4公里张台子镇房身村,系民国期间奉天省官号总文书、征缴课长、代财政厅厅长、实业厅厅长、禁烟局局长高毓衡的故乡宅院,于1927年动工修建,1929年竣工,占地13920平方米,建筑面积3690平方米,共99间房舍,四周是高4米、宽0.66米、长470米的砖石围墙,东南角设有炮台。 门楼下,朱砂门,虎头环,穿门房脊上有两枚鸡爪绶,为四级品文官标志,门前两侧各立一个三蹬上马石,表明高家先祖曾在朝廷为官立过功勋。高公馆基本依照沈阳故宫设计,工艺讲究,为现存全省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官僚地主庄园”,1984年11月25日被定为县级文物。 张台子镇 张台子镇位于灯塔市南部,南与辽阳市接壤,距沈阳市仅45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多为平原。镇辖17个村、1个社区。人口2.4万人,有汉、满、回、锡伯、朝鲜、蒙古6个民族。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境内储有大量的石灰石和煤炭,资源十分丰富。长大铁路、沈营公路纵贯全境。张台子火车站为二级货运编组站,居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话机、座机……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