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辽宁省 >>盘锦 >> 盘山县 >> 胡家镇

胡家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赵连有 (1924~195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赵连有,1924年生于辽宁省盘山县胡家区胡家街一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地耕种,全家人仍然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赵连有长到8岁时上不起学,就给财主家放牛。父亲盼望赵连有快快长大,也好有个帮手。谁料到就在赵连有22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上了国民党军队的迫击炮手。  1946年2月,赵连有在辽阳被解放军解放,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参军后通过诉苦运动和阶级教育,使他明白了穷人所以穷,是剥削阶级的存在;不推翻这个阶级,穷人是过不上好日子的。赵连有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阶级觉悟提高很快,行军、作战不怕苦、不怕死,一贯冲锋在前,英勇杀敌,先后参加了保卫本溪、保卫四平、四保临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立大功三次,小功两次,并于1947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两广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南大陆全部解放,国民党军队残兵败将逃往海南岛,与该岛守敌陈济棠部合并,总兵力近10万人,舰艇50多艘,飞机30余架。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岛防御总司令”,依靠其海空优势,组成所谓陆海空立体防御,企图长期固守,并与万山、金门、马祖、舟山诸岛至为犄角,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海上屏障和作为“-大陆”的跳板。为了彻底消灭驻该岛的国民党军队,解放海南岛,-指示,要在1950年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问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与四十三军及琼崖纵队,统归第十五兵团指挥,担负解放海南岛的任务。  赵连有他们连在接受渡海作战任务后,进行了阶级教育,为海上练兵和渡海作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为了适应海上生活,掌握海上作战本领,赵连有刻苦训练,练习打秋千、走浪桥,在木筏上苦练瞄准射击。经过三个月的苦练,终于克服了晕船的现象,掌握了迫击炮在船上的射击要领。他还和战友们一起研究制作了木质炮杵卡盘,代替铁的迫击炮底座坐板,提高了射击精度。通过临战训练,他能在大海颠簸摇摆中掌握六○迫击炮的准确射击。  1950年2月中旬,国民党军守岛部队为阻止解放军强行登陆,疯狂地以海、空军-海峡,加强正面防御。同时,集中了五个师的兵力,对琼崖纵队和山区根据地实行“围剿”,以解其心腹之患。为了支援琼崖纵队的反“围剿”斗争,加强岛上接应力量,取得渡海作战经验,兵团决定,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营实施0。第四十军决定以一一八师三五二团一营担负首批潜渡任务的尖刀营。3月5日下午,第四十军一一八师先锋营,在起航地点灯楼角的一块空旷地上召开誓师大会。第十五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代表上级党委将一面锈着“渡海先锋营”的锦旗授给渡海勇士时,800名勇士群情激奋,振臂高呼“坚决渡海过去,把红旗插上海南岛!”韩先楚怀着满腔殷切的期望,说:“我把登陆作战先锋队的红旗交给你们一营全体同志,要求你们坚决完成插入海南岛敌人心脏的光荣而艰巨的尖刀任务,并首先和坚持在孤岛苦斗二十三年的琼崖纵队胜利会师。”这时,落日的红霞和飞舞的战旗交相辉映,映红了深蓝的大海,映红了出征勇士们一张张坚毅的脸庞。赵连有所在的机炮连担负掩护登陆作战任务。这一天,赵连有的心情很不平静,写下决心书交给党支部,坚决表示:这次跨海出征,不立功决不回来。  当日晚7点,海面上狂风大作,波浪汹涌。担任尖刀营的一营,分别登上14条战船,乘风破浪,向海南岛方向出发。风越刮越大,战船顺风扬帆,像离弦的箭,五小时航行100余公里。  午夜1时左右,船队正航行在琼州海峡主流上时,突然风停了。俗话说:“帆船有风赛过龙,没风不如虫。”赵连有心急火烧火燎,双眉拧成了疙瘩,心里咒骂着:“该死的天气!”就在这个时候,忽听指导员喊:“同志们,风停船不能停,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争取时间大家划水前进!”赵连有忙操起小铁锹当桨用,奋力划起来,边划边喊:“快划呀,争取先到岸,立头功!”大家都迅速拿起铁锹、木板等工具划水,船又前进了。赵连有划得最有劲,小铁锹不停地在海水中翻动着,激起团团浪花。他一直坚持划水四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手掌上磨起了血泡,汗水浸透了衣裳。出发时他就有病,加上战斗中负过伤的腰部阵阵疼痛,脑袋有些眩晕,但是他仍然咬紧牙关,索性趴在船上坚持划水。  天亮了,透过海面上薄薄的晨雾,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琼岛的轮廓。指挥船上的营长陈永康挺身站在船头,向各船发出全速前进的信号。各船接到信号加倍努力,争取登陆立首功。赵连有不顾手上的血泡疼痛和腰痛,和战友们奋力划船。  大约到了中午的时候,船队冲破了敌人的飞机和船只的阻拦,终于看到登陆点超头市了。  下午一时许,离登陆点儋县超头市还有十来里地时,敌机四架临空扫射,敌人的两艘炮艇也尾随追来;同时从白马井方向又驶来十多只敌帆船,排成一字横队,企图阻挡解放军船队前进。这时,渡海先锋营的船队已经冲入敌人的船队,和敌人的船只搅在一起了,滩头上的敌人也没办法向先锋营船队射击。敌船为了和先锋营船队区分开,扯起了红旗。营长陈永康从望远镜里监视着敌船的行动,命令各船也挂起红旗。敌人换上白旗,先锋营也扬起白旗。海空上面的敌机投弹扫射,竟将他们自己的一艘帆船炸沉,并炸伤一艘炮艇。敌船见势不妙,慌忙靠岸逃避。先锋营船队离岸只有几百米了。岸上的敌人射击更疯狂了,炮弹和子弹一起打了过来。赵连有抬头怒视岸上敌人射击位置,不断地目测着距离,握住炮管的左手随着距离的变化不停地修正着炮筒的角度,右手攥着炮弹,拉开了射击的架式。  岸上的敌人像蝗虫一样进入沿海工事,向先锋营船队疯狂射击,子弹像暴雨似的噼噼啪啪地打在船身上,炮弹掀起了冲天的水柱。船离岸边上有200米了,营长一声令下,各船战士勇猛地跳下战船,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岸上发起冲锋。岸上的敌人企图把先锋营冲锋的战士压在水里,约一个营的兵力从岸上小岭岗上冲下来,集中全部火力向先锋营射击。这时,先锋营指挥船立刻下达命令,各船集中火炮、机枪掩护部队突击。船上各种火炮一齐咆哮起来。赵连有迅速将右手的炮弹填入炮口,“轰”的一声,炮弹飞了出去,第一发试射近了十多米,没有击中目标。“奶奶的!”赵连有随口骂了一声,迅速将炮口放低到四十五度,将炮弹填入炮口。随着一声巨响,敌人堑壕内冒了团黑烟,堑壕内的泥土和敌人一起被送上了天。“好,命中了!”旁边的指导员和弹药手喊着。他又连续发射了五发,全部落在敌人阵地上,其中一发正好落在敌人一个暗堡上,暗堡内的重机枪顿时变成了哑巴。站在指挥船上的师参谋长苟在松和营长陈永康带着激励的口吻大声命令着:“打得好,猛打!”-的鼓励,同志们的期望,赵连有一气打出20多发炮弹,发发命中。敌人阵地上的暗堡一个个被掀翻。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由于连续射击,六○炮射程短、口径小、筒壁薄,传热非常快,没打几发筒身就热得烫手。赵连有急忙把事先准备好的蒲席包在炮身上,继续发射着。炮筒发射药散落在炮筒内,冒出三尺多高的火苗。炮筒烧红了,蒲包烤着了。再发射就有炸膛的危险。“三十发了,小心炸膛。”副排长和副射手不安地叮嘱着。赵连有眼睁睁地看着战友们遭受敌人阵地上机枪疯狂射击,有的中了敌人子弹倒在水里,气得牙咬得咯咯响,心里想到,突击队受敌人火力阻拦,登不上滩头,牺牲了那么多同志,我怎么能考虑自己呢?于是他斩钉截铁地说:“炮筒子炸了,只牺牲我一个人,多打出一发炮弹,就能多消灭几个敌人。我是共产党员,只要人和炮在,就要完成掩护任务。”  蒲包燃烧起来,赵连有的手被烧起了泡,手掌被烫焦,钻心的疼痛电流般地传遍全身,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着。他咬紧牙关,迸住呼吸,忍住了刺心的剧痛,继续向敌人阵地射击。敌人见先锋营登上了滩头,便调集增援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冲上来。敌机擦着桅杆低空盘旋着,敌人的火力更加猛烈,帆船上的桅杆和篷绳被打断了,篷布被打的千疮百孔,接近敌人阵地的十多名战士倒下了。突然,敌人的三发大口径炮弹落到船头前海面0,炸起的水注把船头掀起两米多高,随后又猛地跌落下去,不停地摆动着。船上的人踉踉跄跄,有几个同志摔到了海里。  赵连有心中怒火轰的一下烧到头顶。面对凶恶的敌人,他眼前出现了五位亲人惨死在敌人屠刀下和他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受尽欺诈的情景。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他瞪着充满血丝的双眼,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炮弹都甩到敌人的阵地上。他叉开双腿半蹲着,左手使劲地卡住炮口,控制身体和炮筒不随船摆动,紧握炮筒的手被打红的炮筒烫得冒着白烟。他敏捷地装填着炮弹,一发发炮弹射向敌人阵地。增援的敌人被炸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赵连有已经连续发射54发炮弹了,紧握炮筒的手失去了知觉,脸色苍白,干裂的嘴唇被牙齿咬出了血。“消灭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他怒吼着,吼声犹如霹雳,压过了隆隆的炮声和子弹的呼啸声,在硝烟弥漫的海面上回荡。他左手仍死死地卡住炮筒,以惊人的毅力继续装弹射击。敌人在这准确、猛烈的炮火轰击下和正面部队的攻击下,开始溃散了,登陆部队乘势突入了敌人的阵地。  “看,冲上去了!”船上的战友们欢呼着,跳跃着。赵连有放下手中的炮,望着溃逃的敌人和勇猛追击的战友们,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老赵的炮共发射54发,打中了53发!”弹药手兴奋地向大家报告着。命中率极高的炮弹对登陆作战起了关键作用,大量地杀伤了敌人,有力地支援了登陆部队,加快了攻击进程。战友们闻声围拢过来,望着他被炮筒烫得血肉模糊的左手,和他亲切拥抱着,称赞着:“咱们的神炮手,英雄啊!”  1950年8月,第四十军党委根据他的英雄事迹,授予他“英雄炮手”光荣称号。  1950年10月,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发动了侵朝战争,赵连有随一一八师肩负祖国人民的重托,由安东(今丹东)跨过鸭绿江大桥,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朝鲜战场。在1951年2月的第四次战役横城反击作战中,不幸牺牲,时年27岁。  (陈再兴高惠祥)  [以上内容由"wf520"分享。]

王铁汉 (1905~1995)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铁汉(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辽宁盘山人,国民党将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王铁汉毅然下令还击,顶着上面“不抵抗命令”打响了抗日第一枪。生平喜欢研究军事、政治,编写过《战争论》,《东北军史略》等书并出版发行,有儒将之称。  人物经历  年青时-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因家境贫寒弃学从军,之后进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曾经在北平中国大学进修。九一八事变前一直驻守沈阳东山嘴子北大营。王铁汉时任东北军陆军独立旅第七旅620团团长,拒绝执行上级的不抵抗命令,下令打响抗日第一枪。后随东北军入关驻守北京昌平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同年5月,任第六十七军少将军参谋长。  1937年11月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9月,任四十九军一〇五师师长。1939年9月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3月参加了南昌会战中的江西上高战斗,10月,升任四十九军中将军长,兼任金华兰溪警备司令,驻防浙江。1942年5月至8月参加了浙赣战役,后驻守江西上饶。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赴杭州受降,1947年8月卸任陆军整编第49师师长(后改为陆军49军,任军长)。后1948年任沈阳防守司令官、辽宁省主席。  1947年9月,兵员得到补充后的49军在东北。适逢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在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陈诚的指挥下,刚到东北才20多天的49军就陷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术陷阱中,被8纵痛歼,49军军部和下属的79、105师被歼灭。其中,王铁汉本人凭借一口熟练的东北话,又侥幸只身脱逃。  从此,王铁汉指挥的原张学良东北军部队,终于在内战战场上被歼灭殆尽。  1948年10月底随国民党赴台,作为东北军在台高级将领。1960年6月起任中华民国-国策顾问,1963年6月起兼任国民党第九届中央评议会委员,1990年张学良九十寿辰时,曾亲临祝寿,1995年12月15日于台湾逝世。  王铁汉有二女王翠凤(现居于沈阳市铁西区)与王令仪(居于台湾,获加州大学化学硕士,夫为施福佑)。  [以上内容由"21976214"分享。]

符廷贵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符廷贵,男,汉族,1944年8月生,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人。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上将军衔。1963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12月至1967年11月任陆军战士、团电影组放映员。1967年11月至1970年2月任陆军团政治处干事。1970年2月至1971年6月任陆军师政治部干事。1971年6月至1979年6月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秘书、副处长。1979年6月至1980年10月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任陆军团副政治委员。1981年7月至1983年5月任陆军守备第17团政治委员。1983年5月至1988年7月任陆军某守备师政治委员(期间: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国防大学基本一系学习)。1988年7月至1991年8月任陆军第64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1991年8月至1994年8月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省军区党委常委。1994年8月至11月任陆军第64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集团军党委常委。1994年11月至1996年4月任陆军第64集集团军政治委员、集团军党委书记。1996年4月至2001年7月任陆军第39集团军政治委员、集团军党委书记(期间:1992年8月至1994年1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学习;2001年3月至7月在国防大学正军职以上干部培训班学习)。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26日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期间:2000年3月至2002年8月在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学习)。2003年12月26日至2009年12月21日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2010年2月26日至2013年3月任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4年7月22日晋升为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6年6月24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以上内容由"muxiafei"分享。]

王充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充闾 (1935~)  辽宁盘山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盘山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营口日报社副刊,省委书记秘书,营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兼市政协主席,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兼任南开大学、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清风白水》、《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何处是归程》等20种,“王充闾作品系列”《寂寞濠梁》、《文明的征服》、《西厢里的房客》、《一夜芳邻》、《山城的静中消息》、《天凉好个秋》、《我有诗魂招不得》七种,诗词集《鸿爪春泥》,学术著作《诗有灵犀》等。散文集《春宽梦窄》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以上内容由"小A"分享。]

石希玉 (1929~2009)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石希玉,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盘山县,194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辽南铁路局大石桥站运转员,沈阳南站工作组组员,沈阳铁路局车务处科员,中长铁路四分局技术科干事、主任,东北军区运输司令部一科股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历任志愿军朝鲜铁路军管总局副科长、科长,志愿军司令部军事交通部一处副处长。1955年起历任铁道部车务局副科长、科长,运输总局副处长,交通部安全监察委员会铁路组组长,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局长,北京铁路局局长,铁道部运输总调度长,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会长,2003年12月离休。是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6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以上内容由"丫头"分享。]

阎墨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阎墨林 (1936~)  笔名迟盾。辽宁盘山人。大专学历。1959年后历任盘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员,盘山县地方戏剧团、县评剧团、盘锦垦区剧团编剧,盘锦地区群众艺术馆创编,盘山县文化馆创作组长,1985年后任盘锦市群众艺术馆创编部主任,《香稻诗报》主编。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深幽的心湖》,发表诗歌200余首,散文、戏剧、曲艺等30余篇,诗集《香稻十年诗选》。四篇作品获市人民政府创作奖,歌词《唱着歌儿上学校》获198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优秀创作奖。诗歌《出海》被选入辽宁人民出版社诗集《党旗颂》,《那流淌着的》、《夜空蜃影》被选入辽宁文学十年丛书诗歌卷《心灵的涛声》等。  [以上内容由"flyxj"分享。]

绕阳湾景区

绕阳湾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盘锦绕阳湾景区地处辽宁省盘山县,位于渔歌萦绕的绕阳河畔。成立于2011年9月,占地面积3万余亩。这里有传承百年的渔猎文化;这里烟波浩淼、鹤舞鸥鸣;这里是一处以“水文化”为核心的亲水型景区,也是一处可以放飞心灵、舒缓生命的地方。 在这里您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乘坐木排近距离接触芦苇荡,让您的心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景区自成立以来现已对外开放:木排观光、木排餐饮、渔猎文化主题乐园、井盐浴场、自助烧烤、河鲜饭店(陆地餐厅)、篝火晚会、水上漂、垂钓基地、水上婚礼、赏景观鱼、冬捕等多个项目。井盐沙滩浴场及浴场内儿童欢动世界还是孩子们的好去处。让您在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之中恣意徜徉,给您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度假休闲体验。

盘锦鑫安源生态园

盘锦鑫安源生态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盘锦鑫安源生态园是国家2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盘锦市优秀旅游景区。鑫安源生态园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陈家乡,距京沈高速高升出口8公里,距盘锦市区15公里。  鑫安源生态园始建于2003年3月,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依托喜彬河宽阔的水域绕水而建,是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度假”三位一体的“农旅合一”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鑫安源生态园全园规划为一个中心服务区,六个休闲游乐区即水产养殖科普休闲区、青年点及农事休闲区、水上休闲游乐区、林下休闲游览区、有机稻栽培休闲区、有机菜园采摘休闲区。   

盘锦东晟园艺基地

  东晟园艺基地座落于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大荒乡得胜村。北面靠近京沈高速铁路,东南面临京沈高速公路,南面紧邻  102  国道(沈盘公路)。距京沈高速公路高升站  6  公里  ,距盘锦市中心  35  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盘锦东晟园艺基地始建于  1999  年,现占地  1200  亩,是集生产、科研、教学、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区,拥有先进的辽沈  I  型日光温室  23  栋(面积  13248  ㎡)和冷棚  10  栋  10000  ㎡及相匹配的育苗室、恒温室、现代化滴灌等设施。现有  80  余种观赏价值很高的绿化树种和彩叶树种及各种名贵花木,陆地及温室栽培新、奇、特绿色食品蔬菜和各种四季盛开的  鲜切花,现已出圃苗木  2000  余万株,各种花卉  500  多万支,绿色食品蔬菜  200  多万公斤。  盘锦东晟园艺基地园林绿化苗木品种主要有:美国紫叶矮樱、北美红枫、红叶椿、香花槐、金枝国槐、金叶刺槐、龙爪槐、美国大叶垂榆、白腊、梓树、臭椿、四翅滨藜、金叶莸、砂地柏、紫叶小檗、北海道黄杨、银中杨、新疆杨、  84K  杨、转基因抗虫杨、中绥  12  杨、欧美  107  杨、欧美  108  杨、窄冠杨  798306  。  盘锦东晟园艺基地绿色绿色食品蔬菜品种主要有:美国苦苣、菊苣、紫背天葵、荷兰水果黄瓜、串番茄、台湾金旺  369  番茄、彩色椒、番杏、结球茴香、樱桃水萝卜、西洋芹菜、芦笋等。并通过国家、省、市、县各级绿色食品蔬菜认证管理中心的审查认证。随着基地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个兼具旅游风光、餐饮、娱乐的生态园区呈现在广大游客面前。几年来,上级组织的参观团、考察团、群众自发组织的观光旅游团,连续不断,仅  2002  年不完全统计就达  1.2  万人次。  盘锦东晟园艺基地实行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  形式经营,带动上千农户共同致富,曾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的表彰,被评为  2002  年辽宁省林业系统“  1010  ”工程林业种苗基地建设十先单位。盘锦高新技术企业。绿化先进单位。现在基地已经成为沈阳农业大学工厂化高效农业实验基地,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盘锦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市县农业龙头企业,辽宁省林木种苗产业化建设千亩重点苗圃。国家特色苗圃。  东晟园艺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是现代农业在盘锦市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搞好生产的同时,其园区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产品特点,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东晟园艺基地在省、市县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已营造了较好的旅游接待环境。接待能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年接待游客  8  万人次的能力。由东晟园艺基地首创的丰收采摘节开盘锦市农业旅游采摘的先河,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我市县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是青少年陶冶情操,热爱大自然,普及现代农业科普知识的大课堂。  当前,东晟园艺基地面对旅游新形式,正不断增加新的设施,强化管理,培养专业队伍,做到生产和旅游接待两不误,而且要相互促进,全面提升东晟园艺基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早日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辽河碑林

辽河碑林为文化旅游景点。    被孔夫子第七十七世嫡孙孔德成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碑林”的中国辽河碑林,位于盘锦市双台子区,是一座集古今书法艺术精华的宝库。它是在以启功先生为首的书法艺术大师及原盘锦市建委主任刘兴泉等各界有识之士的倡议、策划、支持下,经盘锦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的。1999年10月一期落成。  中国辽河碑林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36.86平方米。林林总总的刻石,上起新石器时代的陶文符号,下至当代书法精品,历时上下五千年,囊括纵横九万里,刻碑2000余通,是我国唯一不断代的碑林。这里镌刻的陶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书、简书及汉碑、魏碑等充分展示了我国汉魏以来书体的发展及演变;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首的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及其它大师的作品,又充分体现了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变等各朝代的不同书风及追求;而以于右任、郭沫若、启功为代表的近现代书法大师的作品则说明了近现代书法家们在书法艺术上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中国辽河碑林自落成开放以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书法艺术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青睐,前来观赏习研者络绎不绝。中国辽河碑林本着“以碑点园,以园托碑”的设计理念,倾注碑林、园林相得益彰的匠心,碑林景观均为仿古建筑。其大门牌楼为五洞六柱十一楼,是取美国唐人街及北京雍和宫牌楼之精华设计而成,雕梁画栋,气势宏伟、蔚为壮观。在注重书法艺术的前提下,中国辽河碑林力求将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营造一种既有高品位的书法艺术作品,又有典雅、古朴的碑林建筑群的独特艺术氛围,使多种艺术形式在传承、观赏与研究的结合中,达到了推陈出新的境界,并赋予其新时代的艺术魅力,是一处独特的艺术大观园   

盘锦农耕文化博物馆群

  盘锦农耕文化博物馆群项目主要建设大米博物馆、蒲笋博物馆、河蟹博物馆。集中展示盘锦地域特色产品及文化旅游,三个博物馆组成世界上首个农产品博物馆群,全部免费开放,将旅游、农业、文化及服务业的餐饮、住宿、草坪婚礼等深度融合。  景区为世界上首个农产品博物馆群,结合古今中外的建筑,在北美和澳洲的城区里也没有两个足球场面积的大草坪,世界直径最大的水车,博物馆坐落在沟盘运河旁风景秀丽,是盘锦最休闲浪漫的地方。

盘锦森林公园

  盘锦市森林公园位于盘山县喜彬乡,占地3800亩,是罕见的平原原始森林。森林公园内有8座奇异的大沙丘,据传说是咸丰年间八仙聚会的落脚地。森林公园内现已开发的“匹特博”运动场令游人真实感受枪林弹雨、硝烟滚滚的“战场”;容纳150人的“念佛堂”让游人将痛苦与忧愁,郁闷与惆怅在原始森林里化为乌有。   

杜家台古城址

杜家台古城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杜家台古城址  杜家台古城址位于盘山县太平乡杜家台,俗称西城子。城址痕迹已不清,相传为高句丽所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沙岗子高丽城遗址

沙岗子高丽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沙岗子高丽城遗址  沙岗子高丽城遗址位于盘山县高升镇文奎村北,南北1.5公里,东西0.5公里。属新石器时期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西宁堡遗址

西宁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宁堡遗址位于盘山县古城子乡古城子村中,城址每边长500米。据载西门有石刻“西宁堡灵远门”。据《奉天通志》载,西宁堡即西平堡,民国时改称古城子。此堡临三汊河,为水陆交通要冲。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城堡遗址高平堡遗址

城堡遗址高平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城堡遗址高平堡遗址位于盘山县高升镇街内,城址东西750米,南北500米。据载“堡南曰镇武堡,堡北曰魏家城。”明代在此设高平驿。1917年,高平改称高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唐家房后岗子遗址

唐家房后岗子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家房后岗子遗址位于盘山县太平乡东、西五棵树村之间的岗子地上,面积约26.8万平方米。属辽至清多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唐屯南坨子遗址

唐屯南坨子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唐屯南坨子遗址位于盘山县甜水乡唐屯村南台地上,面积约1万平方米。属辽、金、元多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南坨地遗址

南坨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南坨地遗址位于盘山县高升镇文奎村南台地上,东西300米,南北100米。属战国、汉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王荒北坨子遗址

王荒北坨子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荒北坨子遗址位于盘山县喜彬乡张荒村北王荒屯,属商至明多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胡家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红岩村

----

胡家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