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鴜鹭湖 | 鴜鹭湖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鴜鹭湖位于昌图县鴜鹭树镇包家桥村,区域面积2548亩,水域面积170亩,总长8.5公里,是昌图县重要的旅游景观之一。这里过去为水泊沼泽,其间水草丰茂,周围树密林深,僻静清幽,人迹罕至,因而常有鴜鹭等水鸟栖息于林树之间,故名“鴜鹭湖”。 这里是现代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先生的故乡,他在抗战时期发表了成名作《鴜鹭湖的忧郁》,并在年迈时重返故土,在这里留下了他的足迹和许多动人的轶事。鴜鹭湖岸边,有一个名叫“苦芹亭”的小亭子,苦芹是端木蕻良先生曾用过的又一个笔名。老先生功成名就却时刻心系家乡,多次给鴜鹭中心小学写信或寄贺卡,时时关心家乡少年儿童的成长,惦记家乡的发展。1986年,74岁高龄的端木蕻良先生携夫人钟耀群回到鴜鹭——这个阔别已久的故里。为鴜鹭中心小学校题字,并作了报告。报告中讲述了自己勤奋苦读的经历,鞭策家乡的少年儿童努力学习,学成报国,对家乡的孩子寄予无限厚望,还多次邮来他的著作给鴜鹭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端木蕻良先生故去后,其夫人钟耀群也多次奉端木蕻良先生的遗愿回到先生的故里鴜鹭乡看望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慰问家乡的父老乡亲,慰问鴜鹭中心小学的师生员工。端木蕻良先生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真让人感动。端木蕻良人虽故去却把一颗游子眷恋家乡心留在了鴜鹭这篇土地上,他曾这样说:“我吃到的第一口奶是鴜鹭树的乳汁,我喝到的第一口水是鴜鹭湖的水。”这种对故乡的深情与日月同辉。 目前,鴜鹭湖风景区已初具规模,蓄水充沛,风景优美,是集休闲垂钓、娱乐观光、水产养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 |
昌图天桥山 | 天桥山北靠昌图镇东明村刘家屯,南邻天桥山村。距县城9公里。是昌图第三高峰。山姿俏丽,风光秀美。山有南北二峰,相距百余米。南峰日天桥峰,山体怪石嶙峋,状如蜘蛛,亦称蜘蛛峰。海拔457米,相对高度230米。北峰山形凹陷,日大洼峰(大架子峰),海报468米,双峰对峙,险峻凌空。两峰山腰处有桥形山脊相连,削壁悬崖,宛然天桥,故称天桥山。险处桥长十几米,其宽仅容单人通过。行至桥上,俯视悬空百尺,目眩魂惊。而登峰眺望则心旷神怡。是游客的浏览胜地。山的东北角,有天然溶洞,内有绵延数华里的旱洞,再往前便是水洞庭湖,洞内钏乳石林立,地势平坦宽阔,据当地百姓讲为辽金时期辽兵积粮草之地。 |
昌图北山公园 | 北山公园位于昌图城区北端,依北山而建。东临站前大街。西临文化大街,南靠北环路,北接迎宾路,规划占地面积1.03平方公里。是县城人们休闲、娱乐、晨练的主要场所,登北山可纵观昌图县城全景。公园内植被良好,树木茂盛,主是树种有黑松、樟子松、冷松、桧柏、新疆杨、刺槐、枫树等十余种。花开似锦、姹紫嫣红,主要花卉有红刺玫、黄刺玫、忍冬、连翘、树锦鸡、接骨木、万寿菊、孔雀草、美女樱、景天等。公园内配有仿古牌,仿古亭、石桌石凳、甬路等设施,突出了以人为本、人文合一。娱乐项目有人工湖、水船、赛车、射击、健身房等。北山公园最高日游量达数千人,已具综合性公园雏型。 |
太阳山风景区 | 太阳山风景区距昌图县城七公里,境内有昌威公路横穿而过,风景区山势绵亘蜿蜒,有大小山峰10余座,最高山峰海拔306米,最低山峰海拔208米。 风光旖旎、碧波潋滟的太阳湖仿佛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风景区地处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山体自然植被良好,树木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松树、杨树、柞树、槐树、榛树、山楂树等二十余种。 依山傍水而复建的常泰寺,更使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兼收并蓄,是昌图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区。 昌图镇 昌图镇是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100个中心镇之一,是县内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也是客货运输的主要中转站,是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地方性工业型城镇,区域面积193平方千米,东部7个村为山区村,西部有县内最大水库,城关河由东向西贯穿城区中心,沈长铁路、沈哈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京哈公路纵贯南北,通讯设备先进,方便各地的联系和交往。 …… 详细++ |
四面城城址 | 四面城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面城城址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四面城镇政府东200米处一高起台地上,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是辽代至金代的遗址。城址四面城墙夯土筑成,呈不规则菱形,城有南北两门,城东、北两面有护城河(红山河)。 城内遗存大量辽金时期的陶瓷片标本和兽面瓦当、卷云纹瓦当、灰黑色大方砖等建筑材料;还有“政和”、“元佑”等北宋钱币、铁箭头、铁甲片、车辖等遗物。2000年在城内出土安州残碑,得以佐证其为辽代安州州治。该城金代为归仁县治。为当时的商贾贸易繁盛之地。 碑上面刻的文字为“辽东之地为州者,五十有四,安州即其一也……俗阜视其地利,甲诸辽左,真一境之佳致也……吞辽宋一匡天下,封疆万里……取民之所归,惟归有仁之意……”。2000年的秋天,当地农民耕种时,发现一块残碑。随后考古人员又在发现石碑的附近,挖了两条2米宽, 10米长的探沟,发掘出一些散碎的石碑残块和辽金时代的大量琉璃建筑材料,包括瓦当、滴水等,还发现了铁箭头、铁刀、头盔、铁甲片等军事武器以及生活用具。通过碑文记载和遗迹发掘,文物部门确信,四面城古城为辽代安州、金代的归仁县。 该城址是辽北地区保存最好的辽代夯土城,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考证价值。1988年12月,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昌图辽河国家湿地公园 | 昌图辽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辽河干流之源,也是东辽河和西辽河交汇处,位于昌图县长发乡的福德店。从福德店至盘锦辽河入海口538千米管理路长,1050米宽。我县全境辽河长187.3千米,堤防和管理路长146千米。辽河干流从我县长发乡的福德店,向南流经五个乡镇场,在通江口乡边家村进入开原市境内。河长82.3千米,管理路长72千米。我县境内东辽河段,河道长105千米,堤防长74千米,北起三江口镇大力村二模屯,向南流经3个乡镇,与西辽河相交汇入辽河干流。 据统计,辽河保护区内各种野生植物恢复70多种,其中禾木科、莎草科、菊科植物占50%;各类野生动物80多种,其中鸟类58种,有白鹳、白鹭、灰雁等国家一类保护野生鸟类。辽河源湿地每逢春季,冰雪消融,河面上鸥鹳竞翔,洋溢着生机盎然的气息;夏季烈日当空,辽河水碧波荡漾,鱼虾驰游,蒿草飘香;秋季金风送爽,湿地植物繁茂,芦花飘扬,传递着丰收的希望;冬季朔风吹雪,辽河冰封,银白色的世界,北方一道独特风景。 经地质部门进行地热勘探,在辽河源头发现丰富的地热水源头,勘探井深2207米,水温67摄氏度,水量充沛,适合上温泉项目。 2015年12月,辽河源湿地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辽宁昌图辽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辽河源景区规划形成“一飘带四分区十二景色”的规划结构。一飘带指纵贯南北,彰显湿地生态主题的辽河飘带;四分区指表述地域特色和生态主题的四个旅游组团分区,即福德温泉小镇区、福德湿地景观区、辽河古渡自然区、牌楼乡土风情区;十二景色是指点缀在辽河生态湿地上的十二个旅游景观明珠。简称:一带、四区、十二景。 1、福德温泉小镇。本区域在旅游设施建立和项目设定方面,定位在贤雅高清的格调特征上,属于安静区域。在加强现有场地生态现状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东西方文化精髓,结合现代社会高雅类型的旅游项目,力求打造一个现代人回归生存本源、荡涤心灵和诗意养生的梦乡。本区主要项目包括婚影基地、音乐广场、儿童世界、温泉中心、度假别墅、高尔夫球场等。 2、福德湿地景观区。该区域横跨封育内外,西侧毗临福德店遗址,东侧临近王子村。本区域定位在生态观景、溯古博物和互动体验的思维框架内,属于动静结合区域。旅游设施的建立在不破坏现有生态的基础上,针对区域的主题特色积极配合适应性的形式内容,力求打造一个彰显辽河生态文化、亲近自然和生态互动的旅游乐园。分为两部分,封育内部区域为静区,项目有福德馆驿、千里行码头、辽河观景、辽河博物馆、荷湖风光、滨湖亭阁、生态广场等;封育外部为动区,项目有沙丁跑车场、开心农庄、生态餐饮、水上乐园等。 3、辽河古渡自然景观区。该区域在封育区内部,东侧在苇子房至太平山堤坝区域附近。本区域定位在自然生态风光游览和文脉追溯的思维框架内,属于安静区域。本区以维持原生态和加强生态补植区域为建设出发点,旅游建设仅为游览调入的建立,目的在于让游客领略辽河之源的湿地生态精髓所在。主要项目有古渡码头、古渡博物馆、野外露营、湿地风光等。 4、牌楼乡土风情区。该区域在封育区外部,东侧临近牌楼村。本区域位于在民族运动、乡里游乐和知青文化的基础平台上,属于动静结合区域。旅游设施的建立在不破坏现有生态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内容主题积极配合适应性的形式内容,力求打造一个湿地游赏、民族运动、乡野游乐以及现代对抗赛为目的的理想之地。主要项目有知青文化体验区、特色采摘区、户外拓展体验区、如意湖自然景区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榆城公园 | 榆城公园位于昌图县内老城镇内,始建于1913年。日寇入侵后公园被破坏,便成了“花园大坑”。1992年老城镇政府在原址复建。目前公园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园内有湖面1000平方米,湖内建有仿古水榭一座高5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园内东南方建有四角凉亭一座,占地20平方米,高3米。四周杨柳错落有致。公园正门为仿古大门,门楣上有昌图籍的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佟韦所书的“榆城公园”。整个公园小巧玲珑,布局合理。山水亭榭落户园内,形成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是老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老城镇 老城镇位于县城西10千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昌法、昌梨、老老、昌四公路横穿镇区,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是蒙吉黑进京的必经之地。幅员总面积105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261公顷,林地面积2000公顷,水域面积76公顷,辖13个行政村,4个社区。全镇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城镇人口1.5万人。 老城镇地处东经123°59′,北……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架子山自然风景区 | 大架子山位于下二台乡艾家村。大架子山亦称光顶子山或称庙岭(因山口处曾有三处仙庙)是辽吉两省界山。三峰并列巍然壮观。主峰光顶子山海拔532米,相对高度300米,是昌图县最高山峰,因山势磅礴陡峭,峰顶岩石裸露而得名。 峰顶的“人立石”远望之如人立,别有情趣。山北侧有清泉,长年喷涌,注入忙牛南河。峰顶有三角形木架,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沙俄侵占东北时,设立的军事标志。因此人们称为大架子山,日本侵占时,又竖旗于架上,人们又称旗架子山,记录首帝国主义的罪恶史。建国以来通过封山育林,秃山变绿,树木成林。山角周围奇石随处可见,是藏石爱好者的旅游胜地。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辽海卫遗址 | 辽海卫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辽海卫位于何处?明初以来的有关史籍中,既有置昌图牛家庄之说,也有海城牛家庄之说,而各有其据。现就辽海卫遗址如下考证: 经查证,明初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辽海卫初治,确置三万卫(开原)之北的昌图牛家庄(今昌图十八家子乡牛庄窝堡村),距昌图境内的东辽河同江口(今通江口)码头十华里,昔昌图之水路枢纽。其依据: 《奉天通志(二)》在辽海卫条目中载:“清史稿地理志:昌图府东北二百四十里(有误),明初置辽海卫于此,地名牛家庄。”实为距昌图府西南九十里的牛家庄。 又谓,“辽东志:辽海卫洪武十一年置,初治牛家庄,二十六年徙开原城,领千户所九。”“明实录:洪武二十三年二月,置辽海卫指挥使司于三万卫即开原之北城……”辽东志、明实录,两者都说明,辽海卫置于开原北邻昌图的牛家庄。 那么牛家庄的分歧从何而来呢? 《奉天通志(二)》在辽海卫条目中有段按语:一日“今海城西四十里有牛家庄城,此外别无牛家庄……”其实,昌图有昌图的牛家庄,海城有海城的牛庄驿,这在交通、信息等都不发达的年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会有的。附(见606页)明辽东都司域图。二日“又谓在卫西九十里,又似非今牛庄城,何也,纪要谓明初置辽海卫于牛家庄,证以实录洪武二十三年二月置辽海卫三万卫北之语,似牛家庄在今昌图信而有微矣。”前面已经讲清了三万卫即开原,开原之北,无疑是昌图的牛家庄。据《金辽志》载:“辽海卫于三万卫之后,屯兵马军话侔耸一名,步兵二百三十八名,屯军三百七十名,监军四十一名……”也说明辽海卫在三万卫(开原址)之后,即开原之北的昌图,绝不可能是相隔铁岭卫、沈阳卫、东宁卫等几百里以外的海城牛家庄。《奉天志(二)》在牛家庄条目中还记载:“高丽史辛口传:总兵官靖海候、余都督、李平章三个大人到牛家庄下岸,总统大-运粮食至辽阳、海川、沈阳、开原等处。”更加说明是从昌图的牛家庄向海川(海城)转运粮食,绝不是“信而有微矣。 物证:昔年于昌图府地挖得石刻,“辽海卫三字经史,刻有口口斥堠(“斥堠”是军事上哨所、兵的意思)及永乐七年指挥陶昱造”等字。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昌图县太平寺 | 昌图县太平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太平寺位于昌图县毛家店太阳村的太平寺,建于1796年的清嘉庆年间。原有三层殿,文革期间被毁。二十世纪90年代重新复建。目前寺院占地3000余平方米,有二层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正门两侧建有钟楼、鼓楼,有斋房7间,僧舍面积近1000平方米。监院1人,出家僧人近二十人,居士十几人寺院外正门右侧有一棵与寺院同龄的柳树,这棵神奇的古树根部空心,在空心内每年自燃几次,每次燃烧几天后自灭,虽然树内被火烧空心,但仍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当地百姓每逢孩子有病将红布条挂在树上,烧香拜树便大病痊愈,虽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此习俗沿用至今。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