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葫芦岛九门口长城 | 葫芦岛九门口长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介绍 在绥中县西南境内有一段长44公里,保存基本完好的明长城。绥中境内长城原为两段,一段位于李家、永安、加碑岩三乡的西南界,全长31公里,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徐达所建,属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蓟辽长成。另一段是明万里长城的支线辽东长城,从锥子山向东南到金牛洞,全长13公里,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长城以条石为基础,外包砖墙,宽5米,高10米,顶外侧有垛口,里侧有女墙,每250米至500米建有敌台,每500米至1,000米筑有敌楼,每遇山口、峡谷设关口。 九门口一带军事防御设施密集、完备。两敌楼之间相距仅七八十米,在2公里范围内,有敌楼12座,哨楼4座,战台1座,烽火台1座,城堡1座,布局严密,异常坚固。九门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的李自成大顺军与清军在这里有过"一片石大战"。 辽宁葫芦岛 |
姜女石遗址 | 姜女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女石遗址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濒临渤海湾。 民间传说的“姜女石”,是指在海中耸立着的一组自然礁石,即一组海蚀柱。1982年4月,锦州市文物普查队在“姜女石”附近的海岸发现了石碑地、黑山头、瓦子地、大金兰丝屯等遗址,以后又调查了止锚湾和周家南山遗址。1983年12月,省文化厅、省博物馆组织专人复查,确认了石碑地遗址是秦汉时期的高台建筑群址,并于1984年4月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黑山头遗址进行清理,对石碑地遗址进行了试探性发掘。“姜女石”海岸及其附近的6处秦汉遗址,以石碑地建筑群址规模最大,时代较早,另几处遗址也都不晚于西汉前期。 石碑地遗址南北长500余米、东西260多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四周建有宫墙。南端中心为一座多级的夯土高台,高8米,台基坐北面南向海,东西两侧及背面有夯土建筑基址。石碑地高大的夯土台和密集的建筑遗址,正对着海中的“姜女石”,其中最大的一块高出海面24米,根基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11米、东西宽8米左右,黑色。在这个海蚀柱海底的北侧,堆放着一些大型的白色河光石,这类河光石不见于附近海域,可能是古人有意放置的。 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揭石门。”《汉书》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文颖注曰:碣石“在辽西县,此石著海旁”。今山海关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属辽西郡,“姜女石”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都与史籍所记的碣石十分近似。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在北征三郡乌桓回师的途中,曾有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之句,所以可以推测,“姜女石”应是秦皇汉武时期的碣石。 石碑地遗址出土了夔纹大瓦当、变形夔纹半瓦当和巨型空心砖等,并发现有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以及工程浩大的地下板筑夯基,这些工程都不是依靠一般郡县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应是皇家的建筑,因此,如果我们推断“姜女石”就是文献中的碣石无误,那么石碑地遗址很可能就是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 黑山头遗址地势高敞,是伸向海中的仰角,有建筑遗址3组,分布于不同高度的三个平面上,是一处多级台基的高山建筑,这组建筑群很可能是汉武帝东巡碣石的“望海台”。(国家文物局) |
李家堡碧云寺 | 李家堡碧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九门口碧云寺 辽宁省绥中九门口水上长城南端的老牛山,半山腰上坐落着气势雄伟、飞檐凌空的碧云寺。夏日的碧云寺它自有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它的美是豪壮的、庄严的。绿树掩映,丰满的树冠使人感到处处勃勃生机,葱茏郁茂皆情韵,白云流连,仙风缭绕。 碧云寺总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寺内设有天王殿、地藏殿、祖师殿、伽蓝殿等多处殿阁。灿烂纷呈更显吉祥、安谧。只要亲临其境便能体验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寺院至下而上,依山势而建,金碧辉煌的殿阁一层一层增高,优美典雅的景致也一级一级递进。院落呈现出极强的艺术性,形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格局,所到之处无不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始建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明太祖朱无璋御笔亲书“碧云寺”,军师刘伯温选址,开国元勋徐达奉旨修建,普贤和尚主持,经佛像开光,开七传戒,盛况空前,常住僧人达五十人之多。 一个可以净化灵魂的圣地,所有的文字都被赋予了圣洁的色彩,我们遥远的虔诚在此开始拉近距离,那些酝酿许久的世俗、欲望开始动摇,一种由衷的崇敬之情从心灵深处感动我们的泪光。推开一扇扇红色的大门,跨过一道道门槛,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身心完全被庄严圣洁所感染,每一个进来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放轻脚步,面容郑重,生怕惊动这方净土,生怕打碎了这高雅的寂静。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九门口一片石大战,山河破碎,时局动荡,战乱四起,碧云寺被毁严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一片石大战获胜后出资重新修复,由玉林禅师主持。如今的寺院、佛像闪烁着只有圣灵才拥有的光芒,这光芒直射人的心灵,让人不禁俯身下拜,心中默默忏悔、祈祷……当年的陈圆圆常来此寺烧香,默诉着不为人知的离情别绪或多年后与佛结缘的契机。千年古刹,清幽、静寂,绝世佳人早已香消玉殒,唯有那悠扬的梵音回荡…… 秦始皇筑城御敌至今,历史上演译了无数次的战争,吴三桂血战李自成,袁崇焕-多尔衮,民国时期的直奉大战,北伐战役皆发生于此,碧云寺一一亲历目睹。1723年雍正皇帝东巡至此,并亲笔御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走进古老神秘的大殿,镀金的牌匾,木格子窗,粗梁饱柱,无不显示着中国古建筑的精湛。院中青青古木,瑟瑟风声,中华气韵融在其中,给人带来无限平和、宁静。仰望一尊尊高大的佛像,一颗朝圣的心,渴盼濯洗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干净的心,聆听千佛塔上悬在檐角的风铃,悠然我心。对一切平凡的生活,我们选择珍惜。灵魂飘逸的深处总会有一种生命的感动。 不是因为缺少什么才忧愁,而是因心灵承载了太多的欲望才痛苦。 古刹它被岁月雕琢,不因时代而改变的庄重,从内到外弥漫出温馨的慈悲。碧云寺一个充满了传说和历史的古寺,它久经风雨,曾几度毁于战争,几度修复。徐达战败避难于碧云寺,得方丈指点,菩萨显灵,佑护了他,使其逢凶化吉并转败为胜。明太祖为报恩此寺,投巨资大修。后吴三桂三次敬香以求胜数,为不忘此寺的恩泽,在其做蓟辽督师时动用了大量军队,花费巨额银两二次大修寺院,碧云寺再次鼎盛于北国,均可见碧云寺之灵气、之名气,千百年来香客、信众络绎不绝。古刹被世人崇拜千年,它安然地看着一代代生命的消长,坚定的保留了一个个时代的过往,留给人类无尽遐思与追忆。 来此,不仅可净心,还可感受九门口水上长城的壮观。感受超凡脱俗的古刹,一处瑰丽的灵拜圣地。 |
葫芦岛朱梅墓园 | 葫芦岛朱梅墓园为葫芦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梅墓园,位于绥中县李家乡石碑坊村。它是辽宁省唯一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代石刻群。西南距姜女庙十多里。在石牌坊村南,有一对华表,绿树掩映的两座高大石坊,四柱四间,三楼式,单檐庑殿顶。此坊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是皇帝为总兵官后军都督府朱梅(字海峰)因镇守山海关有功而赐立的。 墓园占地面积很大,前后长达三百余米。前部有分列左右的一对石华表,其后为一对石狮子,再后为石坊。坊为四柱三楼式,单檐庑殿顶,主楼四朵斗拱,侧楼两朵斗拱。主楼正面坊檐下刻“圣旨”二字,下面额板刻“名勒燕然”,其下又刻“左柱国特进光禄大夫赠太子少保前经理军务镇守蓟辽地方五挂将军印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海峰朱公承恩坊”,主楼后面额坊刻“华表忠勋”。坊上雕有飞凤,奔龙、鱼、马、羊、鹿等图纹。坊后为石制墓园门,园内中间有石铺甬道,两侧是石虎、石羊、石马和文臣雕像,其后有石雕龟趺座的高大龙首碑四通,再后有圆首碑两通。 最后是土筑坟茔,直径五米余,存高还有二米多。墓前有插屏式石雕墓表,刻阳文楷书十行,每行五字,其文为“明诰赠左柱国特进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前经理军务镇守蓟辽等处地方五挂将军印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海峰朱公墓”。 字体浑厚古朴,书法很精。这处墓园的雕刻,无论是石坊还是石狮、石人,整个石雕群,均具有结构严谨、气势浑雄的特点。它们造型逼真、形象生动,是辽宁地区很少见的明代晚期遗存。墓园占有很优越的地理环境,南面是渤海,与姜女庙仅数里之隔,遥遥相望,西面是九门口长城,并有沈山铁路和公路可达,交通也是很方便的。 牌坊为青色花岗岩刻造,气势雄伟,花纹雕饰精美。墓前有石狮、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是辽宁省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代石刻群。同时,显示了明代石刻精良技艺,为市级文化保护单位。 朱梅 朱梅,号海峰,明末辽东广宁前屯卫(今绥中前卫)人。初任副将之职。为人朴实忠厚,办事精明干练。天启六年,在著名的宁远保卫战中,朱梅与袁崇焕一起,坚决抗击了后金军。他们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终于以少胜多,击退了努尔哈赤的侵犯,捍卫了山海关与京师的安全。天启七年,他又与袁崇焕一起,击退了皇太极的侵犯,取得了宁锦大捷。 朱梅是坚决的主战派,他不仅是袁崇焕的有力助手…… 详细++ 朱梅 朱梅,号海峰,明末辽东广宁前屯卫(今绥中前卫)人。初任副将之职。为人朴实忠厚,办事精明干练。天启六年,在著名的宁远保卫战中,朱梅与袁崇焕一起,坚决抗击了后金军。他们视死如归,英勇顽强,终于以少胜多,击退了努尔哈赤的侵犯,捍卫了山海关与京师的安全。天启七年,他又与袁崇焕一起,击退了皇太极的侵犯,取得了宁锦大捷。 朱梅是坚决的主战派,他不仅是袁崇焕的有力助手…… 详细++ |
葫芦岛塔子沟双塔 | 葫芦岛塔子沟双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位于绥县永安堡乡塔子沟北150米的妙峰山上。 东南距县城75公里。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双塔建于辽乾统年间(1101~1110年),两塔东西对峙,相距50米。东塔高约24 米,砖筑八角九级密檐式。塔身八面各有角柱,东、西、南、北四面砖砌浅龛,内置一佛,坐于莲花座上。佛座须弥式,束腰部雕有马、象、狮头等姿态各异。龛上有宝盖、飞天、铜镜。塔东南面右上角雕有“辽天祚皇帝”,正南左上角雕有“宣赐舍利塔”等砖雕题名。故又称天祚或舍利塔。西塔高约10米,砖筑六角实心七级密檐式。其结构与雕刻部分与东塔基本相同,现存五层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南距县城75公里。因塔下有一妙峰寺而得名。双塔建于辽乾统年间(1101~1110年),两塔东西对峙,相距50米。东塔高约24 米,砖筑八角九级密檐式。塔身八面各有角柱,东、西、南、北四面砖砌浅龛,内置一佛,坐于莲花座上。佛座须弥式,束腰部雕有马、象、狮头等姿态各异。龛上有宝盖、飞天、铜镜。 塔东南面右上角雕有“辽天祚皇帝”,正南左上角雕有“宣赐舍利塔”等砖雕题名。故又称天祚或舍利塔。西塔高约10米,砖筑六角实心七级密檐式。其结构与雕刻部分与东塔基本相同,现存五层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宁葫芦岛 永安堡乡 "绥中县辖乡。1961年设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46公里,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0.9万。通公路。辖大甸子、西沟、边外、杨树、 花户庄、栗木沟、石匣口、小山口、立根台、永安堡、獐狼铳、北河、塔子沟、张家房、车场沟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苹果、玉米、豆类,特产人参。有辽代乾统年间建的妙峰寺双塔。 ".…… 详细++ |
绥中止锚湾海滨 |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的止锚湾。这里是一个小码头,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特点,止锚湾这里环境优美、无污染、民风淳朴。那里的碣石海滩相对人少清静,是畅游的好地方。止锚湾附近的港湾,沙底、水浅且清,是赶海捉蟹的好地方。止锚湾海滨不仅可以享受到戏水的乐趣,还能大快朵颐,享受海鲜大餐。又因止锚湾远离城市,所以显得格外的宁静,平添了一份宁静,一份安详。走进这片天然的海滩,就会感觉远离城市的喧嚣,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止锚湾漫步在充满原生态的港湾漫步,在碣石海滨畅游、玩水,光着脚在满是沙子的浅滩上赶海、捉蟹,住在生长着老玉米和大豆的院子里,尽情招呼海鲜大餐:海螺、皮皮虾等。 止锚湾海滨吃喝:螃蟹、皮皮虾、蛤蜊、鲜贝、大虾……止锚湾的丰盛海鲜大餐不容错过。此外,海边的清晨有渔民捕鱼,可从渔民手中买到新鲜的海鲜,价格公道。 止锚湾海滨玩乐:到址锚湾,寻的就是静。安静的小渔村,最适合躺在沙滩上静静看海,傍晚时分看看海上的落日,在海边的夜色里围在篝火旁听听涛声…… |
绥中碣石宫 | 碣石宫位于绥中县城西56公里处的止锚湾海滨,距山海关15公里,长10公里。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海水清澈见底,水浅波轻,海滩宽阔平缓,白沙细腻无泥,海中无礁石。海滨浴场的海底坡缓,距岸边百米之外海水仅齐胸深。 止锚湾东侧的海域浅水区,海底坡度更缓,水拂脚面,极适于儿童游玩。在距岸边200余米的海面之中, 耸立着三块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约20余米。民间传说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处.每逢落大潮, 从岸边到礁石隐约现出一条巨石铺就的海中栈道,可直达礁石脚下。在姜女坟的东西两侧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东侧叫红石砬子,西侧叫黑石砬子(又称黑山头),象两条巨龙静卧在海中,构成似"二龙戏珠"(海中礁石)的独特景观。近年来,经过考古发现证明,姜女坟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 魏武帝"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红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对的石碑地都发现了秦汉皇帝巨大的行宫遗址。 1994年,辽宁省开始在此兴建旅游渡假区。这里将陆续兴建国际一流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度假酒店和别墅等度假娱乐设施。 |
中前所城 | 中前所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前所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城西44公里今京沈铁路北侧,是辽宁现存最完整的“所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中前所”全称“中前千户所”。 所城略呈方形,东西510米,南北502米,非正南正北,偏40°。城墙现高8米,墙基6.3米,顶宽5.3米,基部为条石砌筑,墙顶女儿墙无存,场内中心有十字大街通向东、南、西三门,分别称定远门、广定门、永望门。北面嵌石匾,刻有“中前所”三字。城门用青砖作六丁横拱券法砌筑,白灰填缝,门洞高6米,宽4.2米。在城门内侧,可沿斜坡式马道登上城顶。现唯东门马道尚残留遗迹。城墙四角有方台,现仅有西南隅方台保存完好。 中前所城历史悠久,是山海关外第一城,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崇德八年(1644年)清世祖派郑亲王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征明宁远城(今兴城)。攻陷中后所(今绥中城)、前屯卫城、中前所城等绥中诸城,为清军入关扫清了道路。 2006年5月,中前所城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绥中新浪海滨浴场 | 绥中新浪海滨浴场度假村位于渤海之滨,葫芦岛绥中县二河口村,西距山海关 70 公里,东距兴城约 50 公里,北距绥中县城约 15 公里。县城至度假村全程柏油马路,自驾车从京、沈(走京沈高速公路)至此仅三个小时左右车程新浪浴场是一家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度假场所,有全海景落地窗式客房,新鲜卫生的海鲜大餐和农家菜,丰富齐全的海边休闲项目。浴场总占地面积 50 余亩,海岸线 2000 延长米,沙滩平缓、沙质细滑、海水清澈、海鸟群栖、空气清新,是远离城市、无污染、尚未开发的原始海滨。浴场紧邻二河口码头,刚从海里捞出的虾、蟹、鱼、贝类都将成为您的盘中美味,您还可以乘坐渔船出海,体会浪里颠簸和撒网捕捞的乐趣。二河口码头和团山子码头周围建设了 2000 余亩松林绿化带,成为浴场的天然氧吧和绿色卫士。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热情周到的家庭式温馨服务,使您无忧无虑尽情放松身心,融入大自然,用不多的花费在新浪浴场度假村圆一个温馨浪漫的海边之梦。 |
葫芦岛市前所城 | 介绍 位于绥中县城西42公里处,京沈铁路前所站北侧。原称急水河堡或中前所,1931年改现名。城西有强流河,蜿蜒清澈,绕城而过。该城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指挥叶兴所建的千户所。 城基本呈正方形,东西长510米,南北宽502米,墙高10米,设三个城门,无北门,上建真武庙,已毁于兵火。各城门原建有罗城(又叫瓮城),现唯有西门罗城尚存。前所城是关外第一所城,扼据要冲,形势险要。明清交战时,明朝派总兵在此把守。明代在关外曾建有125座所城,前所城是唯一保存较完整的一座。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曾把前所城作为攻击山海关的重要阵地。 辽宁葫芦岛 |
绥中斜塔 | 绥中斜塔座落在绥中县城西南27公里的前卫镇内,古称瑞州歪塔,有怪塔之称。古塔建于辽代,现存塔高约10米,石筑塔基,砖砌塔身,实心三级呈八角形。塔身有砖刻图案,佛龛中的佛像、顶盖、飞天已无存。塔身向东北倾斜12度,塔尖位移达1.7米,但斜而不坠。 提起斜塔,人们脑海中首先会闪现出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形象。该塔因为倾斜数百年不倒而闻名于世,更由于伽利略的“两个铁球”自由落体实验而被写进了中学课本。比萨斜塔虽然知名度很高,但并不是世界上倾斜度最高的塔。其实,“世界第一斜塔”是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前卫镇的前卫歪塔。 前卫歪塔不仅比意大利比萨斜塔早落成300多年,而且它的倾斜度超过了比萨斜塔和中外任何一座斜塔,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斜塔”。为此葫芦岛文物专家大声呼吁,保护前卫歪塔刻不容缓,应该尽早将这一斜塔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
三山 | 三山 三山又称三女峰,位于绥中县范家乡境内。三峰并立,高耸入云,主峰海拔710米,峰峦奇伟,形如笔架。 三山又称东歧山,三洲山,是辽西名山,位于绥中县范家乡境内,地处燕山山脉东延尽头,是自然、人文景观资源集中地之一,集山、水、泉、洞、寺与一体。主峰海拔710米,银白色的六宓塔建于蜂顶。据《史记封禅山》记载: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者,其传在渤海就是三山在海市蜃楼中的幻影。三山,历史上曾有无数帝王将相为之吸引,燕昭王、唐太宗、乾隆等均曾巡幸与此,并留下众多千古美谈。三山历史上就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传统庙会,来此游览进香的人众多。跳石沟位于三山景区西侧,绵延百里是关外第一峡谷。谷内到处奇峰怪石,奇洞奇景,秀松古树。 |
西沟长城 | 西沟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沟长城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是明万里长城的主干线,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的永安长城,还有一处天下奇观。"站到锥子山上,可以看到两道长城系统,左手是蓟镇长城,右手是辽东镇长城。东、南、西三个方向三条长城像三条巨龙齐聚锥子山,是万里长城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 小河口长城位于葫芦岛绥中县永安乡西沟村,小河口是西沟村的一个自然屯,小河口地势险要,两山夹一沟,长城扼守水关,这里的原始森林景观自然和谐,敌楼上长百年青松,气势雄伟,这里敌楼门窗都雕刻着精美花纹,具有着独特的阴柔之美,被专家学者称为"女性长城"。 西沟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主干线。由此向西,经绥中县加碑岩乡山神庙村,出境就是河北省抚宁县,再向西即通向北京八达岭、居庸关;从西沟东去,过锥子山,经蔓枝草、石匣口,到河口村,长城就止于其东的山谷中了。 锥子山虽然不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山,但在万里长城中,却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在这里的莽莽群山中,一个圆形山峰突起,下丰上锐,远望如锥,故名锥子山。由永安堡乡(驻大甸子村)沿石河北岸公路东去,到金家沟,向南望去,就可看到形状奇特的锥子山了。过金家沟村,沿着一条山道,就可来到锥子山东面的长城上,如果由城墙顶上向西攀登,可直达锥子山。这时你会发现锥子山十分险峻,陡峭的石壁,下临无地,俯身探视,令人为之心悸。长城由东西南三面而来,齐抵锥子山石壁间。这时,锥子山就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天然敌台,把三道长城齐集到自己身上,真是巧妙的利用! 由锥子山向西去的长城,系用砖筑,至今仍保存较好,垛口、女墙依然存在,敌台上的铺房有的也还可见。由锥子山向南,长城越群山,经九门口,直达山海关。在锥子山附近的长城上,保存着非常重要的文字资料。金家沟北的长城上,有一块城砖印有“德州秋班营造”字样。更可贵的是,在曹家房子屯南长城敌楼上,保存着明“万历五年闰八月”由“钦差巡抚辽东兵部右侍郎张学颜、钦差镇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李成梁”领衔的《椴木冲楼题名记》碑,它们记载着修筑这段长城的历史过程。 |
前所古城 | 前所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前所古城简介 前所古城(又称中前所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堡,是明代辽东镇军事防御体系中独立建置的一座所城。建于明宣德三年,明朝建制千户为所,全国共有126座所城,而前所城是当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所城,长、宽各500米、高10米,全城占地0.25平方公里。城内有东、南、西三个门,东门为定远,南门为广定,西门为永望,无北门,上建真武庙。乾隆四十三年重建。今所城完好,三门俱在,西门瓮城犹在。古城为十字街,有街巷16条,寺、庙、教堂12座,今前所为粮食、山货、海产集散地,是绥中县西南传统集市。 |
妙峰寺双塔 | 妙峰寺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峰寺双塔 时代;辽 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塔子沟村 双塔建于辽乾统年间。两塔之间相距50米,西塔高约24米,东塔高约10米,结构、雕刻基本相同。塔身雕刻精细,形态端庄,形象生动,姿态各异。周围景致极为秀丽,山峦起伏,丛绿滴翠,桑柏如织。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一大一小,东西对峙,相距50米,巍峨壮观,悬崖峭壁举目皆是。双塔设计巧妙,造型美观,虽历经沧桑,至今雄姿犹存。大塔(东塔)高19米,砖筑,八角九级空心密檐式,每边长约2米,塔座很低,高2.4米。小塔(西塔)位于大塔西南50米,高10米,为六角五级密檐式砖塔,结构、造型、雕刻与大塔相同,现为五层檐,塔身保存基本完好,塔顶已脱落。妙峰寺双塔保存至今且如此完整,实为难得。 |
东戴河碣石宫 | 在绥中县万家镇南边的大海里,立着三块大礁石,人们叫它姜女坟。关于姜女坟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早以前,老龙头和东海龙王非常好。不久,老龙头的妻子和东海龙王的妻子都怀孕了。一天,东海龙王把老龙头叫到他的水晶宫里,说:“老龙头哥,咱俩相处这些年了,现在我有一个想法,说出来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老龙头忙说:“龙王弟,你有啥话就说吧,我和你还有啥说儿?”龙王说:“我嫂子和你弟媳不是都要生孩子了吗?我想,她们要是生了一双男孩,就结为兄弟;要是她们生了一双女孩,就结为姐妹;要是生了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妻。你看行吗?”老龙头一听,高兴得嘴合不上了,一个劲儿地说:“那还有啥说儿的,那还有啥说儿的!”过了不多久,老龙头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小黑龙;龙王的妻子生了一个女孩,大伙叫她小公主。 一晃十六年过去了,老龙头每年都给儿媳送去一颗金珠,小黑龙则把金珠编成项链,亲手给龙女戴上。两个人好得就甭提了。可谁也没有想到,东海龙王慢慢地变了心肠,私下把龙女许给了南海龙王的儿子。信儿一传出来,可把小黑龙和龙女急坏了。二人暗暗商量,决定逃走,去一个深潭溪谷里恩爱一世。两个人,没跑出多远,就被东海龙王发现了。东海龙王气得要死,派人把两人抓回来,把小黑龙锁在黑山头上的镇龙石下,把龙女囚禁在东海岸边,两人虽离得那么近,却总也见不着面。 这时候,人间秦始皇正疯狂地修筑长城。江南有个叫孟姜女的,结婚才三天,丈夫范喜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了。好几个春秋过去了,孟姜女想念丈夫,就背着寒衣,带着干粮,不知走了多少路,终于来到了塞外长城工地。只见那荒凉的北国,白骨成堆。孟姜女找啊找,找到的却是丈夫的尸体。她抱着亡夫一个劲地哭,哭了几天几夜,竟哭倒了十多里长城。那天正好赶上秦始皇要去南海寻长生不老药,路过此处听说了这件事。秦始皇大怒,命人马上把孟姜女押来。不一会儿,孟姜女被押来了,秦始皇一看,眼睛都直了,这个孟姜女长得咋这么好看呢?他早把长城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恨不得马上把她搂在怀里,也不去寻什么长生不老药了。于是,他要孟姜女马上跟他回宫,孟姜女死也不肯,秦始皇说:“只要你跟我去,你提出什么要求,我都答应。”孟姜女想了想,说:“我提三条,你要是答应了,我就跟你去。”秦始皇一听孟姜女同意跟他去了,忙说:“你说吧,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孟姜女说:“第一,修甬道十里,直通大海;第二,甬道两旁白布结棚;第三,你要和文武百官披麻戴孝。”秦始皇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马上派人在海上修了十里甬道。第二天甬道就修好了,文武百官披麻戴孝,齐刷刷地站在甬道两边。孟姜女满面泪痕,抱着范喜良的尸体从岸边走来,登上甬道,一直朝前走,到了甬道尽头,她回过身来,冲着秦始皇愤愤地说:“你,你这昏君!”又哭着对范喜良的尸体说:“范郎,我和你一起来了!”说完孟姜女抱着丈夫的尸体猛地跳进了大海。秦始皇急忙上前去拽,已经晚了。 孟姜女跳进大海后,正好落在了囚禁龙女的地方。龙女被孟姜女的行为所感动,她就想:我活着不能嫁给黑龙,何不也以死相抗?我要附在她们身上,让尘世间的人永远记住。想到这,龙女甩动黑龙为她编的项链,不一会儿,十六颗金珠化做十六块礁石,又渐渐变成了三块大长礁石。龙女把自己的灵魂附在礁石上,慢慢升出海面。直到现在这三块礁石还立在大海中,两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感动了人们,人们就把礁石称作了姜女坟。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