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吉林省 >>吉林市 >> 龙潭区 >> 东城街道

东城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雾凇岛

雾凇岛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吉林的雾淞与桂林的山水、长江的三峡、云南的石林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市的雾凇早已远近闻名,然而人们了解最多的大都是市区一带的十里长堤,却少有人知道距吉林市40公里的松花江下游有一个雾凇岛。雾凇岛位于吉林市北面郊区60公里处的乌拉街附近,松花江在这里冲出几个小岛,其中最大的岛上住有韩屯、曾通屯的农家,并多古榆树,每当严冬来临,江水蒸发的雾气使小岛笼罩在霜雪之中,树丛和农舍无不挂满银花,冬季里出现树挂的几率高,故有“雾淞岛”之称。这里的树木形状多样而奇特,多系野生,江汉曲曲折折,沿江的垂柳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银丝闪烁,景色列野更美,雾淞形成的面积也更大,持续的时间更长。岛上的韩屯、曾通屯是欣赏雾凇最好的去处。近些年来,吉林市区的发展已使雾凇出现的几率大大降低,持续的时间也很短,到吉林市区想看到壮观的雾凇美景,越来越难。  每年1月3日吉林市都举办雾凇节、国际龙舟比赛,为了保证出雾凇,丰满大坝在7-8天内夜里放水,冲河道,促成形成雾凇的必备条件。作为下游的雾淞岛当然更加受益了,在此期间去雾淞岛,能看到非常壮美的雾凇。  人们把吉林雾凇的观赏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即“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惊奇。  夜看雾是指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松花江上出现的江雾景观。该景一般会在夜里10时左右出现,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出现,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雾气升腾着、翻滚着涌向松花江两岸。霎时间,江边的街路、建筑都被大雾所笼罩,游人将置身于浓重的云雾之中,江边的建筑物、树木也在雾中若隐若现,灯光也变得扑朔迷离,整个街路仿佛成为云海仙境一般。一般来说,当夜的江雾越是浓重,次日的雾凇景观越是壮观,这也成为了吉林雾凇预报的重要征兆。  是说清晨起来看“树挂”(雾凇)。经过一夜的浓雾,清晨当人们再次来到雾凇观赏区时,前夜那十里江堤上黑森森的柳树、松柏和千年榆树,居然在一夜之间被江雾染得一片银白,在眼前豁然呈现出一个银色梦幻般的奇妙世界。江边的树木凝结了厚厚的雾凇,太阳被晨雾遮住。每一棵垂柳的枝条都晶莹闪烁,宛若玉枝垂挂,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株株被雾凇所装扮的松柏都似银菊牡丹盛开、寒冬腊梅怒放,就连路边的小草,也被雾凇包裹得毛茸茸的。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描述观赏雾凇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9点以后,阳光、微风怀着对雾凇的妒忌,促使凝结在树枝上的雾凇开始脱落。最初只是一点一片的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的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在空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雪帘。纷飞的雾凇会似雪花一样落到人们的头上、肩上,使人感到格外凉爽、清新。  

金珠花海休闲农业旅游景区

金珠花海休闲农业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金珠花海位于北纬44度,全球最利于各色花卉生长繁殖的独特地理纬度带上,景区位于吉林市龙潭区金珠镇农林村距市中心16公里,距珲乌高速华丹大街入口5公里,距202国道2公里,交通辐射范围便利,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金珠花海 (10) 金珠花海 (9)金珠花海景区总占地面积1350亩,其中包括锦绣百花园区、映山醉蝶花区、浪漫草坪婚礼、七彩绚丽花带、四季玫瑰花田、叠水荷花池、金色向日葵田、素质拓展中心、观景智能温室、儿童活动天地、果蔬采摘园、山地慢行(8844m)等。  是集生态旅游、休闲采摘、度假娱乐、农业观光、徒步探险、文化体育于一体的高品位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景区内柳榆相拥、流水不断、四季赏景、湖水荡漾,如诗如画,有山水交融、情景合一之妙。徜徉于景区,与花相衬,与景相融,好似一副曼妙绝伦的水墨画卷!因秉成了“道法自然”的 原理,金珠花海在设计上“顺山、顺水、顺势”,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引领了城市低碳旅游的新风尚。春看桃花映山红,夏赏荷花幽香随,秋觅红叶染层林,冬赏瑞雪飘满园。  交通信息  火车站乘17路,或是乌拉街、舒兰、榆树客车;在金珠豫园(九座新村)下车,步行30分钟或乘坐倒短车,到达金珠花海。 .

铭山绿洲滑雪场

铭山绿洲滑雪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铭山绿洲滑雪场位于吉林市铭山绿洲生态庄园内,铭山绿洲生态庄园被铭山四面环抱,悠然湖与泛波池两潭碧水坐落园中,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可满足不同层次滑雪爱好者的需求。同时滑雪场还配备了索道及大、小拖牵等场地配套设施,以提供最大的方便于滑雪爱好者。铭山滑雪场在吉林市率先运用全新理念将绿色生态园嫁接到滑雪场的配套设施中,使滑雪者既能感受到滑雪的乐趣,也能感受到绿意盎然的南国风情。  园区内餐饮部设有大型阳光生态餐厅、多功能音乐KTV包房、豪华KTV包房(设有自动旋转餐台,可同时容纳30人就餐),可同时接待1000人就餐,并可承办大型喜寿佳宴,同时免费提供婚纱外景拍摄;客房部设有高档、标准、普通客房能接待300人同时入住。中型视频会议室一间,接待商务洽谈和各类会议;康乐部设有大型户外垂钓池、露天游泳池、冬季滑雪场、丛林历险、登山、划船、烟花、篝火、儿童乐园、蒙古包、棋牌娱乐、健身康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农产部建有餐饮自用大型养殖基地,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果园、鱼池、山野菜加工厂等配套设施,真正作到了自种自养自加工,绿色餐饮一条龙,大大满足了餐厅供给需求,顾客可以置身于明亮幽雅的阳光生态大厅,可以边赏边食感受田园风情,真可谓:天然绿色好心情,新鲜纯正好味道。  园区特色  整个庄园以绿色生态为经营主题,这里依山抱水,空气清新,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融山水于一色,浑然天成。隐逸田园的高档享受,舒心惬意的工薪消费,铭山绿洲距离市区仅3公里,并常年设有短途接送车,魅力江城中有一个世外桃源,全体员工将以热情的服务、丰盛的佳肴真诚欢迎各界宾客来铭山旅游圣地度假观光、商务洽谈、休闲娱乐。

龙潭山

  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型,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吉林八景中的龙潭印月即指此处。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早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山城顶峰,俗称"南天门",在此可一览江城全景。位于城市东部、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是一个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公园。龙潭山山势绵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万株树木,其中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30多株。此外,山顶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  山势挺拔雄伟、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参天,草大葱郁,风影幽雅,是个理想的旅游胜地。最高峰俗称“南天门”海拔388.3米,登峰远眺,江城尽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时期的古城遗址,遗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周长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了望台。“水牢”,亦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是山城内储备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还有清乾隆时建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了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黄婆罗树为“神树”。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民国年间,“神树”萎残凋谢了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水牢、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  

龙潭山鹿场

  坐落在龙潭山南麓,松花江东岸,距市中心九公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龙潭山鹿场是集养鹿、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企业。场区面积380公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线旅游景点之一。龙潭山鹿场是我国圈养东北梅花鹿历史最悠久,吉林地区规模最大的鹿场。鹿只存栏保持在1000头以上。年产鹿茸750公斤左右。鹿场参茸服务部主要经营该厂生产的《龙潭山》牌参茸系列产品,梅花鹿二杠鹿茸、三岔鹿茸、砍头鹿茸;各种规格的鹿茸片、茸粉、鹿心、普通红参;各种人参片、田鸡油、长白山不老草;灵芝参茸系列补品酒、参茸系列化妆品。其产品以“名、优、新、特、纯、廉”而著称。  鹿场的“三宝园”为国内外游人提供了观赏性极强的“东北三宝”,在这里可观赏到人参的叶、茎、花、果;训鹿、水貂、紫貂、兰狐、貉、山鸡等珍奇动物。  龙潭山鹿场建于1949年。是中国圈养东北梅花鹿历史最悠久,吉林地区规模最大的鹿场。鹿只存栏保持在  龙潭山鹿场  1000头以上。年产鹿茸750公斤左右。坐落在水草丰美,牧场广阔的龙潭山下,只要走进鹿场,就会听到美妙悦耳的鹿鸣声,禁不住使人想到《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萍”的佳句。  鹿,原系野生动物,生活在大山林里。人们想见到则难,城里人想见则更难。早在清朝年间,吉林小白山建有望祭殿。吉林地方-为了祭祀满族祖先,在小白山下建鹿圈,“白山鹿囿”成为吉林一景,吉林人自然有机会观赏到梅花鹿。  龙潭山鹿场是以饲养梅花路和马鹿为主,兼有“东北三宝”加工厂。生产“龙潭山”牌参茸系列产品,有梅花鹿二杠鹿茸、三岔鹿茸、砍头鹿茸;各种规格的鹿茸片、茸粉、鹿心、普通红参;各种人参片、田鸡油、长白山不老草;灵芝参茸系列补品酒、参茸系列化妆品。为适应吉林市的旅游事业的需要,鹿场还饲养少量的紫貂和培植少量的人参。1998年龙潭山鹿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认定为“旅游国线”。龙潭山鹿场就成为吉林“三宝”的展台和窗口而闻名中外。  龙潭山鹿场由于经常有人参观,鹿已习惯这种环境,可以接受游人运来的食物,也可以任人抚摸那柔软的绒毛。甚至表示亲昵,与人结友,合影留念。  据历史记载,山参最早源于唐朝,盛产在山西省的太行山脉。到了明朝,太行山的人参突然绝迹,竟奇迹般地出现在东北的大山里。是什么原因却不可知。但汉书中说:“摇关星散而为人参,摇光不明人参不生”。《词海》中介绍摇光为北斗七星的第七颗星。可见人参这种植物能和星光结缘,是很神奇的,山里人说,在有人参生长的地方,周围的植物都偏向另一方,犹如皇帝驾到,路人回避那样神威,或许不无溢美之嫌。  

乌拉街满族镇

  看 点 在乌拉街满族镇,许多建筑都带有满族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在这里可以品尝地道的满族风味饮食,如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等,若时机凑巧的话,还可以亲眼目睹独特的满族婚俗和萨满教仪式。在乌拉街满族镇上还留有不少历史悠久的古迹,如乌拉总管衙门、侯府、魁府、古城墙等。  介 绍 位于松花江东岸,距吉林市区大约30公里,是一处以满族民俗为主的景点。吉林市有34个满族乡镇,满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以乌拉街最为集中。 交 通 从市区乘长途车,1小时可到。    吉林吉林市

龙潭山

  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型,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吉林八景中的龙潭印月即指此处。与水牢相距250米处,有一圆形石砌深坑,俗称早牢,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山城顶峰,俗称"南天门",在此可一览江城全景。位于城市东部、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是一个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公园。龙潭山山势绵延陡峭,是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上百万株树木,其中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30多株。此外,山顶上至今仍保存有1500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  山势挺拔雄伟、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参天,草大葱郁,风影幽雅,是个理想的旅游胜地。最高峰俗称“南天门”海拔388.3米,登峰远眺,江城尽收眼底。山上有一座渤海时期的古城遗址,遗有山城城垣、“水牢”、“旱牢”,城墙凭借山势,沿山脊夯土碎石筑成,墙壁最高处10米,最矮仅1米余。城垣上宽1至2米,基宽10米左右。周长2396米。山城的正南和正北各有一门,东西南北四面都有了望台。“水牢”,亦称“龙潭”,位于山城西北隅最低处,呈长方形,东西长22.8米,南北宽125.75米,深9米多,四周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水牢”是当时山城的蓄水池。“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是山城内储备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囚牢。山上还有清乾隆时建的观音堂、龙王庙、关帝庙等,统称龙凤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八月初九,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东巡吉林时,曾游览了龙凤寺,祭礼了龙潭,并为观音堂正殿书写了“福佑大东”匾额,封一棵28米多高,挺直无曲、枝叶翦齐的黄婆罗树为“神树”。此后,每年春秋两季,清驻吉林的文武-在吉林将军率领下,都要到龙潭山祭礼“龙潭”与“神树”。民国年间,“神树”萎残凋谢了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水牢、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建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四大名山之一,龙潭山公园依山而建,是吉林市最大的市区风景名胜公园,也是我国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城市森林公园之一,具有较高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价值。  

乌拉街清代建筑群

乌拉街清代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街清代建筑群,位于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第二松花江从乌拉街镇西流过,东南距吉林市区约35公里。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群由魁府、后府、萨府和清真寺四部分组成。  “魁府”位于乌拉街镇政府西侧,门前是乌拉街镇东西向出入的主要道路109乡道。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二进四合院建筑。最早的主人是王魁某,故称为“魁府”。光绪年间(1875年)王魁某出征伊犁,受到光绪帝的煲奖,晋为副都统,赏赐金银,衣锦还乡,修建府邸。后卖于曾在张作相手下任伪松花江上游水上公安局长的张茂塘名下。解放后,此宅曾被辟为永北县政府、永吉县农业展览馆,后为乌拉街人民公社所在地,乌拉街满族镇招待所。主体建筑正房设于南北中轴线上,两侧厢房东西对称。南面临街处为一面阔三间的倒座,大门设在总体平面的东南,两侧置有耳房各一间。中为拱券形大门,门房外墙两侧置有八字抛山影壁,门瞻立面以大门为中心,依次迭落成三级。正房以及东西厢房均为硬山、抬梁式,斗拱、木架结构的青砖瓦建筑。前出檐廊后出梢,磨砖对缝,建造精良。头、墙脚等处还嵌以漂亮的砖石雕图饰。正房与东西厢房相连的“迥廊”至今仍较完好。  “后府”位于乌拉街镇东北隅,现永康路南,西南距镇政府约300米。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管理打牲乌拉地方总管三品翼领云生的私人府邸。因镇内还有“东府”、“前府”,而云生宅邸居此,兼居“两衙署”之后,故称“后府”。光绪六年(1880年),云生任乌拉总管后,开始营建府邸,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落成。辛亥革命后,“后府”逐年败落。民初尚有余辉,至伪满,只残留四合院一套。虽还有人看守院落,但百花园和南园早已凋零,院墙几倾,满目萧条。后曾作为永北县政府,辟为永吉县“四化站”、县炼铁厂办公室、县师范学校老师住宅。现仅存正房和西厢房。  “萨府”位于吉林市第三中学(原永吉县第三中学)院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1年),系时任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第十三任总管(正四品)索柱的私邸,为典型的清初时期“二进四合院”格局。1786年索柱调任吉林副都统之后,转卖给他人。因其曾为一显贵萨大人所有,所以亦称萨府。建筑面积500?,有门房三间,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六间,与清末时期相比,明显存在着奢侈豪华与简易典雅之别。正房有套间,间壁为松木板结构,地面为松木地板,飞檐翘脊,曾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脊饰,文革被砸掉。解放后,“萨府”一直辟作永吉三中教室。2004年以后,萨府归吉林市第四十九中学管理和使用,局部曾几经小修,所以整体上保护较好。  清真寺位于乌拉街镇西南,距镇政府700米处,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是乌拉街仅存的一处寺庙建筑。坐西向东,殿是长方形宫殿式的楼阁,北廊5间,南廊3间,对厅3间,正殿匾额正书“德维教化”。此寺院对厅和南廊已拆除,1984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现北廊为讲堂。该寺自建立以来,一直是穆斯林们宗教活动的场所。在各大节日里,均举行隆重的礼拜,礼主麻及做各种纪念性的活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乌拉部故城

乌拉部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部故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旧街村,属于明清时期的遗址。古城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分筑内、中、外三道城垣。中央有大型建筑台基,各道城墙的城外均有护城河。建筑采用青砖水磨对缝,装饰采用大量的砖雕、石雕,体现了清后期满族建筑的艺术成就,同时具有乌拉满族建筑的特点。从1657年,清朝顺治皇帝在乌拉街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成为全国最大的贡品基地和管理机构,从第一任总管迈图至清末最后一任总管乌音保止,254年间,共有31人,36任总管,总管级别最高达正三品。这时的“乌拉”十分兴盛,成为中国北方一座著名的城池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该城为明代扈伦四部(乌拉、哈达、叶赫、辉发)之一的乌拉部都城。“乌拉”作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是专门为清廷皇室征集选送贡品的管理机构,与江宁(南京)、苏州、杭州齐名而成为四大朝贡基地,康熙曾两次东巡这里。  乌拉部故城是打牲乌拉朝贡历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街镇  乌拉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国家星火密集区龙潭区内,地处松花江上游、松花江冲积平原始段。南望龙潭山,北筇衔凤凰阁、西临松花江东倚长白山众余脉、方圆188平方公里,是一块矿物产资源丰富、农业比较发达的一块风水宝地。 乌拉街古为城,今为镇,是祖国东北松花江畔“资深”的关东文化名镇。远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满族的祖先肃慎人就劳动、生息、繁 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富尔哈城址

富尔哈城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富尔哈城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龙潭山区乌拉街满族镇内  年代:金—清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吉林市文物管理处   是否开放:否  位于乌拉街公社南5公里万家大队与富尔大队之间,地处前、后富尔通河与松花江的夹角地带,平面呈方形,只有南门,城墙结构为黄土垒砌,城墙外附有马面、瓮城建筑,城外存有护城壕遗迹。该城除东墙北段遭到局部破坏,西墙和北墙因开水渠打开两豁口外,其它部分保存尚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长蛇山遗址

长蛇山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蛇山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一批 1961.4.13  地址: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哈达村   年代:青铜时代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吉林市文管处   是否开放:否   位于吉林市龙潭区大屯乡哈达村,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属年代:青铜时代(西周初至秦汉之际)西团山文化类型。房址为半地穴式,分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形制。墓葬形制为石棺墓和土圹墓两种。解放后,吉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此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发掘年代:原始社会房址15座,灰坑17个,墓葬4座,出土石、陶、铜、玉器612件。长蛇山遗址为研究吉林地区年代:原始社会房屋建筑和吉林地区年代:原始社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猴石山遗址

猴石山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猴石山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一批 1961.4.13  地址:吉林市龙潭区江北乡八家子村   年代:青铜时代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吉林市文管处   是否开放:否   位于吉林市龙潭区大屯乡孤家子村北,总面积450,000平方米。猴石山遗址是一个较大的年代:青铜时代村落遗址。各山坡都有古代人工开成的阶梯状台地,上面分布着数十座居住址,皆为半地穴式。东山南坡为墓葬地,有数百座石棺墓。从1976年至1986年,共发掘居住址18座、石棺墓163座、灰坑5个,出土了大量文物。猴石山遗址有居住区,有墓葬地,面积广,内涵丰富,是省内相当典型的西团山文化遗址。对其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西团山文化的变化的情况,而且可以为进一步研究西团山文化的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埋葬习俗以及族属等问题提供充足的实物例证。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龙潭山寺庙群

龙潭山寺庙群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山寺庙群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龙潭山上  年代:1754年  类别:古建筑  管理单位:吉林市宗教局   是  位于龙潭山公园内。由龙凤寺、观音庙、龙王庙等组成,清乾隆初年始建。“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后经维修,已基本恢复原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学古东山遗址

学古东山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学古东山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龙潭山区乌拉街镇内  年代:青铜—汉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吉林市文物管理处   是否开放:否  位于乌拉街镇东北方向的漫岗上。上世纪70年代进行过两次发掘,出土大量年代:汉代遗物。为研究东北地区年代:汉代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大海猛遗址

大海猛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海猛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杨屯  年代:青铜—唐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吉林市文物管理处   是否开放:否  位于龙潭区乌拉街镇杨屯村,面积60,000平方米。包含青铜、汉和渤海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过四次发掘,清理房址17座,墓葬 6座,瓮棺5座,出土器物2800多件。极大的丰富了西团山晚期文化内涵。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泡子沿前山遗址

泡子沿前山遗址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泡子沿前山遗址  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  地址:龙潭山区棋盘街  年代:汉  类别:古遗址  管理单位:吉林市文物管理处   是否开放:否  位于吉林市棋盘街南面,山呈东西走向,有五个山头,其中两山头的西南坡上分布着许多居住址。另外的山坡上分布数百座石棺墓,组成了石棺墓群。该遗址有两种不同文化,一是西团山文化,已发现的居住址和石棺墓群皆属于此;另一种晚于西团山文化,包含着汉文化,已经使用了铁器,至今尚未定名,其年代大体在西汉前后。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东城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东城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