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沈世骐 (1896~1988)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沈世骐(1896~1988年),字思期,朱泾镇人。11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毕业于南洋中学。民国4年(1915年)起,在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明强小学及县立女子高小执教。民国9年,任金山县国语指导员,开办国语讲习会,自任主讲。后任县视学员。翌年,参加江苏省教育总会、江苏省义务教育期成会,并于中华职业教育社任干事。在此期间,他受邀奔波于苏浙地区的一些市县讲学,与教育界人士交流教学经验。 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愤然辞去英工部局主办的麦伦书院教务,并襄助100多名爱国学生转入光华大学附中读书。抗战时期,组织金山县旅沪同乡会,任理事主任,曾营救遭受日伪破孩的同乡多人;协助有志青年去后方抗日;帮助失学青年在沪就读,设贷学会济助清寒学生。9月起,先后任上海世界书局推广部、交际科和总务处主任,为世界书局出版发行各类教科书作出贡献。民国36年2月,他被举为金山县参议员,县长寄去当选通知书,他当即挂号退回。6月,任世界书局董事兼副经理。因他屡在-和言论中反对-,主张民主,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以政治嫌疑犯逮捕,经友人营救,保外听审。上海解放前夕,书局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人逃离大陆,他与同事共同维持书局。1950年,世界书局由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他任临时管理委员会委员,经过6年清理,于1957年移交给上海新华印刷厂。 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先后担任松江专区生产救济协会常务理事、苏南区生产救灾委员会委员、七县劳动-院董兼副主席。并先后作为特邀代表参加金山县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苏南区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海市新成区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还担任若瑟医院和若干学校的院董、校董。对解放初期的社会事业作出了贡献。1988年4月,在上海寓处病逝。 [以上内容由"夏之恋"分享。] |
蔡振 (1889~1972)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蔡振(1889~1972年),又名毓中,字亮工。朱泾镇人。民国9年(1920年)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毕业,投身于水利事业。民国18年起先后在导淮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等单位任技正。民国22年黄河决口,参加堵江复堤、导淮入海和苏北滨海区整治等工程。抗战时期,导淮委员会迁至四川綦江。其时物资材料缺乏,他受命筹办代水泥制造厂,任厂长。所生产的代水泥,对川、黔等省的水利工程建设起了很大作用。民国30~31年,在水利工程学会刊印的《水利特刊》第三卷发表论文《贵州之农田水利》,影响很大。民国32年,当选为中国水利工程学会董事会董事。翌年7月,被派往美国,考察防洪排涝、农田水利灌溉、水力发电等项目。民国34年10月,回国后结合国情,用于实践。民国36年,在水利部任水文司司长,总管全国水文事业,并组建水利实验处、水文研究所等。 解放后,在上海华东水利部工作。1950年,调到国家水利部,长期任水文局副局长,分管水情预报、水文站网、资料整编、水文测验规范等技术工作。1951年,深入农村参加土改运动,并主动将家乡的房地产缴公。在负责全国水文业务领导工作的20多年间,足迹遍及全国各主要江河。并多次主持全国性水文学术等会议,负责审阅“全国基本水文站网规划”、“水文资料整编方法”、“洪水预报方法”、“水文测验暂行规定”等文件,他还担任水文局《水文工作通讯》、《水文月刊》、《水利水电技术·水文副刊》等刊物的主编。1972年9月18日因病逝世。 [以上内容由"quanbing12"分享。] |
丁月心 (1867~1953)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丁月心(1867~1953年),女,一名金兰,朱泾镇人。明辨事理,处事果断诚挚,人尊为“兰姑”、“兰姐”。后嫁松隐吴姓为继室。丈夫逝世后,她摒弃富裕的家庭生活,致力于社会事业。初筹办农场,继去浙江湖州福音医院担任管理工作,后在松江刺绣学校任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受松江景贤女校之聘,任国文教员兼管理工作,深为校长宋占梅倚重。秋,宋去世,其夫姚文蓥翌年离松时将校务托付。丁慨然承诺,精心擘划校务,聘学者马君武、王季梅等任教。又租民房为校舍,在城东增设分校,亲自奔走城乡,动员家长送女入学,在她的影响下,学生增至120人,编为4个学级。长校8年,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受各界赞颂,历年省县视学,评语优良。孙中山莅松,特往视察,与丁月心等合影留念,并书“怀清台竣”匾额,以示褒奖。民国5年(1916年),教育部颁金色一等奖章和奖状。办学期间,对贫困学生免收学杂费,为此亏空达1.26万余元。她先后变卖私人田产2百余亩及嫁奁饰物等以充经费。 民国初,袁世凯窃国,军阀纷争,她心潮激愤,倾全力送女儿采芝出国深造,女儿身体娇弱,留恋母亲,她晓之以理:“国事如此,你不该儿女情长。”女乃欣然成行。不久,采芝染病身亡,有人议论她不该遣女出洋。她说:“我怜我弱女,更怜我弱国,我希望女儿学成归来报效国家,好比勉励儿子从军打仗,岂可因死而反悔!”但她终因爱女天折,事业受挫,无力继续主持校务,转而信仰佛教,在松江佛学会任会长。解放后,被选为松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1953年病逝。 [以上内容由"amei"分享。] |
孙旭初宅 | 孙旭初宅为金山区文物保护单位。 孙旭初宅位于朱泾镇新汇居委会东风街与仓桥街交汇口。始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其北临朱泾市河,坐北朝南,钢混结构三层,共9间,南北长15.26米,东西宽12.15米,占地面积185平方米。2012至2013年金山区人民政府出资予以修缮。2007年2月8日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朱泾镇金山公园 | 朱泾镇金山公园去年投资60万元,新翻建了亭子、长廊,修建道路,对绿化作了重新布局,增设150盆各类盆景。该公园2002年度被评为市“七不”文明公园。 朱泾镇 朱泾镇——上海浦南重镇,经济和文化在金山区占有重要地位。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沪、浙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环境舒适怡人;水陆交通便捷,物产丰富。镇域面积77.11平方公里,下辖13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共8.8万余人。近年来,朱泾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工业是全镇的支柱产业,以医药、服装、电子等行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服务业、…… 详细++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