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黑龙江 >>佳木斯 >> 抚远市

抚远市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位于我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抚远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东临乌苏里江,西部毗邻浓江乡,北临黑龙江,南靠浓桥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34°13′36″~134°43′10″,北纬48°15′14″~48°23′20″。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162.2以公顷。地处东陲江海联运的"黄金水道"上,与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道距离仅65公里,区位优势显著。公园内森林覆盖率75.2%,这里森林茂密,物种丰富,环境优美。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草甸、沼泽等。在公园景区内,分布着976公顷的天然次生林,335公顷人工林。建群树种蒙古栎、白桦、山杨、红松等为主、经过多年的封育和保护,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林内古木参天,落叶如毡。公园境内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有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湿地总面积1316.9公顷,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由于人为干扰少、食物丰富、原始生态景观尚无明显的结构变化、自然环境极佳,因此吸引了大量鸟兽在这里繁衍生息,并成为多种旅鸟迁徙的停歇主要通道和繁衍栖息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有种子植物610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有红松、野大豆、黄檗、水曲柳、胡桃楸、乌苏里狐尾藻、莲等7种。动物209种,隶属61科,已查明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东北虎、梅花鹿等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史氏鲟、达氏鳇、大天鹅、棕熊等25种,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极北鲵、红点锦蛇等85种,另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录的有大白鹭、大杓鹬等12种。值得一提的是,公园所在地抚远县还是著名的"大马哈鱼之乡"和"鲟鳇鱼之乡"。公园所在地抚远县拥有275公里的中俄界江黄金水道,距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市航道距离仅65公里,每年都有大量商品从此港出口,堪称东陲江海联运的"黄金水道"。这里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交汇的奇景,在两江交汇的节点上,有举世瞩目的中俄勘界后回归祖国的-,这是两江汇流后形成的独特的森林湿地复合体。隔岸望去,俄罗斯风情尽在眼里,真可谓游一江春水,览两国风情。华夏东极森林公园是中祖国大陆最早观看日出美景的地方,被誉为"太阳的故乡"。夏天,这里最早北京时间2点15分左右就开始亮天。即使到了8月末,3点一过,天就开始蒙蒙亮。清晨至此,只见茫茫雾海,随着晓雾渐消到朝霞散绮,一幅水墨山水画慢慢变成略施淡彩的风景素描。到旭日东升,金光万丈之时,又突然换成一幅金碧辉煌的工笔画,光色形象,变幻无穷。世纪之交之际,全国游客聚集于此见证中国世纪之交第一缕阳光的盛况,现在每年观日出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整合提升抚远旅游资源,将其打造成黑龙江特色旅游名城,近几年国家加大投入力度,陆续建设前抚铁路和抚远支线机场,抚远县成为全国惟一一个同时拥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高速公路的县份,一张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为华夏东极森林公园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祖国东极最重要的旅游胜地。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北临黑龙江,东靠乌苏里江,纵跨抚远同江两县市是黑乌两江汇流的三角地带。保护区总面积198089公顷,其中核心区66050公顷,缓冲区27964公顷,实验区104086公顷,属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由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全新世纪以来,三江湿地就形成于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三江平原,是举世闻名的重要淡水沼泽湿地,具有典型的低地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而炎热,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为604mm,年平均气温2.2℃。  保护区内有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河流57条,湖泡200余个,有兽类43种,鸟类259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7种,昆虫500余种,鱼类105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东方白鹳、金雕等13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大天鹅、白枕鹤、马鹿、雪兔等47种,高等植物900余种,国家三类保护植物野大豆、黄菠萝等4种,国家二类保护鱼类施氏鲟和达氏鳇2种。  保护区于1994年建立,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200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9年加入“东北亚国际雁鸭类保护网络”,2002年加入“东北亚国际鹤类保护网络”,2001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大赫黑契尔国家自然保护区、2006年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巴斯达克国家自然保护区、2010年与俄罗斯百隆斯-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国际联合保护区,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  三江保护区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建设,已完成了综合办公楼、保护管理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同时下设抓吉、海青、永发等7个管理站,以及荷花泡、姜明礼岗、马圈岛、瓦盆窑等19个管护点及十个流动管护站点。完成了局、站、点的三级管护体系建设。保护区设施设备完善,已配备了现代化的交通、通讯设备,已经全面实现从局到站楼房化、办公监测自动化、交通工具机械化。  三江自然保护区创业者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保护区内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的濒危物种有所恢复,鸟类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加。到2012年秋季统计,鸟类由建区初期的169种增加到了259种。

乌苏镇

   乌苏镇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小岛上,东临大江,西依小河。从地球经度上看,它是中国疆域的最东端,是国人每天早晨最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号称“东方第一镇”。每年夏至(6月21日或6月22日,凌晨2时10分),黎明就降落在这“东极小镇”上了。    此时登上伊力嘎山头,看第一轮红日从两江交汇处涌出,“沧海浴日,金轮晃漾”万物披上了金黄晨缕的奇观令人难忘。    说这里是“镇”,其实这镇上原来只有一位男性居民。后来有位姑娘与这位居民结了婚,才使这里有了唯一的家庭。镇上有条唯一的街道,长十几米,是由6栋厂房组成的。    乌苏镇是抚远县的捕鱼点。每到秋天的白露前后,大批渔民都前来捕鱼。这时,镇上一改平时的清静孤寂景象,机声隆隆,人欢鱼跃,一派繁荣温馨景象。可是渔汛一过,镇上就又只剩下那一家居民了。    他们并不寂寞,因为常有旅游者光临,与他们相伴相乐。乌苏镇附近,是中国少数民族赫哲人的聚居地,赫哲族男妇老少个个都是捕鱼能手。乌苏镇虽小,却很富饶,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渔场。    交通:从哈尔滨经铁路或同三公路到佳木斯,大约400公里;佳木斯经铁路或同三公路、佳抚公路到建三江,大约200公里;从建三江沿佳抚公路一直向东,大约200公里,经洪河农场、前锋农场、前哨农场等到达浓桥,此前一直为省道,均是白色路面;从浓桥右转向东沿乡村公路到抓吉镇,大约30公里;从抓吉再向北前行约10公里即到乌苏镇。    乌苏镇  一、基本情况 乌苏镇位于黑龙江省最东北角,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地带,东部和北部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俄边陲镇卡杂相望,西部与别拉洪乡,南部与海青乡接壤。抓吉镇有14个自然村,总人口4320人。区域面积276平方公里,林原面积800亩,耕地面积8.3万亩,草原面积2.8万亩。 抓吉镇是我国最早见到太阳的行政镇,素有“东方第一镇”…… 详细++

莽吉塔站故城

莽吉塔站故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莽吉塔故城  莽吉塔故城位于抚远镇东9公里的城子山上,西北为抚远镇,北面为黑龙江水萦绕。据考证此遗址是“海西东水陆城站”十城中的第十城,即莽吉塔城。城墙依山势而筑,直至临江的悬崖峭壁上,西南-东北走向的不规则长方形,周长约925米,墙残高0.6-2米,仅有一门,墙外侧有护城壕。俗称“城子山山城”。  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9-1413年),为管辖黑龙江的55城站之一,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遗址临黑龙江江面山崖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内仅容一人通行,狭洞通至山顶,历史的风云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留下了一页沧桑。到此野游,既可领略自然风光,又可享受古老文化熏陶,别有一番情趣。  电话:0454--2133838  地址:佳木斯市抚远镇东9公里的城子山上

-

  -  -又称抚远三角洲、熊瞎子岛(俄文:остров  Большой  Уссурийский,博利绍伊乌苏里斯基岛,大乌苏里岛;满文名:摩林乌珠岛,汉语“马头”的意思),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一个岛系,其西半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东半部为俄罗斯联邦所有。2010年11月23日,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发表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称“双方将共同对-进行综合开发”。2011年2月22日,中方声明中俄两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将共同开发-,将其建成友谊之岛、和谐之岛和自由之岛,成为互免签证区。  -地处我国最东端“金鸡”版图上鸡冠位置,面积约335平方公里,其中中方面积为171平方公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桃温万户府古城

桃温万户府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温万户府古城  桃温万户府古城位于汤原县香兰镇汤旺河大桥甫一公里。此城对研究元朝在黑龙江省的军政建制和了解东北地区开发史,都有重要价值。元代在松花江下游设水达路,下辖五个军民对广府,桃温万户府是其中之一,管辖女真族各部。  由于局旺河道逐年西迁,至清末此城大部陷于河道之中,现仅存原城址的三分之一。古城呈长方形,周长2500米,东西垣长750米,夯土版筑,高6米。西城垣有马面五个,西北有角楼。

-

  -  -又称抚远三角洲、熊瞎子岛(俄文:остров  Большой  Уссурийский,博利绍伊乌苏里斯基岛,大乌苏里岛;满文名:摩林乌珠岛,汉语“马头”的意思),是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一个岛系,其西半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东半部为俄罗斯联邦所有。2010年11月23日,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发表中俄总理第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称“双方将共同对-进行综合开发”。2011年2月22日,中方声明中俄两国政府已达成共识,将共同开发-,将其建成友谊之岛、和谐之岛和自由之岛,成为互免签证区。  -地处我国最东端“金鸡”版图上鸡冠位置,面积约335平方公里,其中中方面积为171平方公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抚远口岸

  介 绍 抚远县位于中国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界线长275公里。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直线距离仅35公里,水上距离64公里。抚远口岸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边贸合作。 由抚远口岸沿黑龙江而下可达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共青城,由此经铁路可通往苏维埃港。继续沿黑龙江而下可抵黑龙江入海口的河港与海港城市尼古拉耶夫斯克,是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唯一的水上入海通道。 抚远水域宽阔,江中无浅滩,口岸水域最深可达10米左右,平均水深4米,是黑龙江上我国一侧最佳的深水良港。抚远口岸水域通常可停泊5000吨级驳船,丰水期万吨轮船可直抵黑龙江出海口,是黑龙江省和佳木斯市江海联运我国一侧最优的换装港口。 抚远口岸边界线长,所辖9个乡镇中,有6个乡镇处在中俄边界线上,所对应的俄罗斯地区是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黑龙江佳木斯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赋有诗情画意、再现大自然风光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自2009年开园以来,来自四面八方组团观光旅游的团队络绎不绝,园区内一池、二亭、五大自然观赏区大气、壮观。尤其是开通2.4公里的环形栈道使游客可通过步行零距离亲近自然、了解生态的奥秘。还可乘坐游船尽情欣赏大自然风光,直观鸟类在水中游弋、空中翱翔。大多数游客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地感受平原湿地美丽而神秘大自然的风采,这里的一草一木、优美的原生态环境,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和美好的印象。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富锦市西南50公里处,是在佳木斯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总面积2200公倾。园区内原始生态资源保持完好、水生植物繁多,睡莲、芦苇、水葱、香蒲等148种草本植物,纵横交错、绿洲涟漪。  这里水渚密布、碧波荡漾,丰富的水资源为河虾、青蛙以及各种鱼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空间。这片广茂的绿洲,也就成为了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地。经国家环志中心专家测察,在湿地公园内筑巢栖息的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头鹤。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枕鹤、大天鹅、白琵鹭以及各种水禽达42种。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省东部小兴安岭南麓汤原县大亮子河红松母树林场境内,总面积7171公顷,始建于1987年,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内建园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大亮子河森林公园地处小兴安岭南麓,   距县城37公里,总面积7171公顷,森林覆盖率86.5%,是国内建园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公园内有驰名中外的原始红松母树林、瞭望塔、巨树岛、神木鸳鸯湖、抗联密营、望松楼、盘石松、千年古树、百年大鸟巢、野生动物展馆、原始猎屋等自然景观。  公园简介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小兴安岭南麓汤原县大亮子河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  红松母树林场境内,总面积7171公顷,始建于1987年,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内建园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是以红松原始林景观为主体的天然生态旅游地,展现出古木奇伟、森林广奥、山石奇特、山水清幽,四季景象丰富多彩,自然风光隽美怡人的景观特色,被誉为“兴安明珠,三江翡翠”。  景点简介    公园内有驰名中外的原始红松母树林,了望塔、巨树岛、神木鸳鸯湖、抗联密营、望松楼、盘石松、千年古树、百年大鸟巢、野生动物展 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  馆、原始猎屋等自然景观。  红松原始林:总面积2400公顷,树龄400--500年,红松以其优良的材质和名贵的种子驰名中外,世界分布甚少,国内现以罕见。登高远眺,红松原始林郁郁葱葱、层峦叠嶂、绵延天际,宛若一块碧玉,嵌于崇山峻岭之间,林内有磐石松、黑熊仓、古木年轮等景点。  愿海寺:三江第一寺,是黑龙江省最大佛教寺院之一。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宏伟壮观,这里群山环抱,碧水萦阶,“楼宇共山水一色、钟鼓伴松涛齐鸣”。建筑群与自然景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大亮子河漂流:三江第一漂,大亮子河沿岸青山相映,景色秀美。漂流沿途激流险滩相间,巨石奇树相伴,河水平缓时清澈见底,激流处迭荡起伏,是生态旅游的佳境。  园内树木  巨树岛:神木,岛上分布数株东北巨树大青杨,最大胸径2.4米,枝繁叶茂,雄阔挺拔,河边一株大青杨树干大部分枯死,但树顶长出繁嫩的枝叶,令人称奇故将其名曰“神木”。 白桦林:三江第一林,面积1000公顷的白桦纯林,绵延天际。树干洁白似婷婷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白桦叶色随季节变化,色彩缤纷淡雅,给雄阔的山林增添了诗情画意。   卧虎砬子:险峻陡峭的石砬高数十米,石上苍松遒劲挺立、杜鹃芬芳。此岩上曾有东北虎栖息,故命为卧虎砬子。  抗联密营遗址: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指挥部遗址在公园的北部,这里出土有步枪、洋枪、机枪、电话机、饭盒等文物。军长夏云阶当时威震三江平原。

水源山公园

水源山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水源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南部,距市中心广场约3公里,占地面积64公顷,规划面积54公顷,园内布局分为八大部分,园中主要供展项目60余种,千余只野生动物。  水源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南部,距市中心广场约3公里,占地面积64公顷,规划面积54公顷,海拔高度为111.3米,二00二年三月份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水源山公园,建园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总投资3000万,于6月份开始破土动工,十月一日竣工并正式开园。  园内布局分为八大部分,包括面积达4.6万平方米,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门前广场区,位于园内海拔至高点堪称古建筑物奇观的眺望阁景区,百鸟齐鸣的百鸟园景区,以三江地区动物为主的大型野生动物观赏区,田园风情浓郁的草食动物散放区,可观看训兽及马戏表演的综合娱乐活动区,千姿百态的植物观赏区和建有荷化场的宁静休息区。  目前,园中主要供展项目60余种,千余只野生动物,按照动物分类及习性分别供展于百鸟园、猛兽区、小动物村、草食动物散放区和综合动物表演场,在供展的动物中,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已达20余种,其中,梅花鹿、黇鹿等珍贵动物已形成了种群,同时来自友好动物园的阿拉伯狒狒、小熊猫等珍稀动物也在园中安家落户,现在园内植物种类已达26种,数量为2.7万余株,绿化覆盖率达到80%,被冠以"天然植物园"的美称。  本园按规划建成后,目前在黑龙江省尚属一流水平,不仅是游览观光的场所,也是我省动植方面的科普宣传中心,科学研究基地,水源山公园以它优美、典雅的自然风光,庞大珍稀的动物群体,山水辉映的美景,令人留连忘返,为丰富佳城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江三江口

同江三江口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三江口在辽宁辽源县东南四十四里辽河西岸,与四洮铁路经之;旧时帆船纷集,上达辽源,下通铁岭及营口,为满蒙重要市场,是“五口通商”口岸的其中之一;现经过同江市政府的独具匠心建设,已成为风景独特的旅游观光宝地。  三江口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位于同江城东北4公里处,汇合后俗称“混同江”,故名为“三江口”,黑龙江自西而东流来,水呈墨绿色,平缓而坦荡;松花江泥沙较多呈黄色,黄色的松花江与黑色的黑龙江汇合后的江水汹涌澎湃,水色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  地址:佳木斯市同江市  类型:河流  等级: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

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度假区位于同江市街津口赫-族乡。赫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中国人数较少的六小民族之一。在漫长的渔猎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度假区内的赫-族文化村将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通过赫哲村落建筑、大型雕塑群、民族宗教风俗、历史文化、民族歌舞、服饰、手工艺品的集中展示,使游人进一步了解赫哲族的风土人情。文化村内的赫-族展览馆通过有形实物和资料的展示,再现了赫哲族历史以及渔猎生产、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特色。    游客可以到赫哲人家做客,品尝特色餐饮,切身体验赫-俗风情。还可以选购独特的赫哲鱼皮工艺品。赫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唯一穿鱼皮服装的民族,鱼皮上衣缝有用鱼皮剪成的浪花和云卷图案,表示了赫哲族是个生活在青山绿水中的民族。用鱼皮制作的鱼皮画、挂件等各种工艺品和鱼皮包、鱼皮鞋等用品已经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洪河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同江市与抚远县交界处,总面积21835.7公顷。地理位置为东经133o34′38″—133o46′29″,北纬47o42′18″—47o52′00″。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以保护水生、湿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珍稀濒危动物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同时又是东北亚候鸟南归北迁的重要繁殖地和停歇地,每年来此繁殖的水鸟达数十万只。区内有野生动物284种,鸟类174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枕鹤、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乌雕、大天鹅、鸳鸯、细嘴松鸡等10种;野生植物有1012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胡桃楸、刺五加、黄蘖、黄芪等6种。另有《中日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协定》中受双方共同保护的鸟类有97种;《中澳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协定》中受双方保护的鸟类有15种。   一、 自然条件: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三江冲沉积平原,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相对高度差3米,由西南向东北呈微倾斜。地面坡降为1/5000~1/10000,根据地形部位高低分为阶地和河漫滩两个类型。    (1)一级阶地:在保护区内面积大,无任何切割现象。由a1+1Q3上更新统冲积、湖积二元组成,地表覆盖5.65~14.5米粘土、亚粘土,阶地内多沼泽洼地,粘土沿浓江河右岸地形局部隆起,相对高差1~1.2米。    (2)低河漫滩:分布在浓江河、沃绿兰河两侧,呈条状、蝌蚪状分布,与一级阶地相接壤,河漫滩由重沼泽组成,即a+b Q4,为全新冲积沼泽沉积层。    保护区土壤主要为白浆土和沼泽土。    白浆土分为岗地白浆土、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三个亚类。面积为11311.18公顷,占总面积的51.8%。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岛状林下,黑土层厚10~20厘米,目前少量开发,计划退耕还林。草甸白浆土,为平坦地区,生长小叶樟杂草类。潜育白浆土,分布低洼处,低平地,土壤肥沃。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浓江河河滩上,面积为4105.1公顷,占总面积的18.8%。    洪河自然保护区属三江沿江温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漫长,严寒多雪,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秋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9?C,最冷月份平均气温-23.4?C,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2.4?C,极端最低气温-39.1?C,极端最高气温40?C,10?C有效积温2165—2624?C,日照时数为235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585mm,50%~70%的降水集中在7~9月份,暴雨多集中在夏季,最大日降暴雨量可达75mm,中雨也较频繁。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66mm。全年多西北风,植物生育期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四级,最大风速可达24m/s。全年冻结期为7个月左右,沼泽植被冻层深80~160mm,最大冻土层深为2.0~2.2m。一般早霜出现在九月下旬,终霜出现在5月中旬,无霜期114~150天,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1天。   二、 植物资源: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独特,植被类型丰富,是珍贵的植物资源库。据统计区内有高等植物103科1012种,其中种子植物719种,蕨类植物31种,地衣、苔藓植物262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胡桃楸、黄芪、黄蘖、刺五加等6种。另有许多植物可供药用、食用和做为蜜源。共有11个种类:药用植物有253种,如五味子、刺五加、龙胆、芍药等;果品植物有19种,如山葡萄、榛子、刺五加等;饲料植物有54种,如小叶樟、毛果苔草等;山野菜植物有9种,如黄花菜、蒲公英、蘑菇等;纤维植物有54种,如芦苇、小叶樟等;油脂植物有核桃楸、野大豆、野豌豆、苍耳等;植物性农药类有升麻、藜、棉团线莲等;芳香油类有铃兰、益母草、艾蒿、菖蒲等;鞣科类有水冬瓜、白头翁、狼毒等;蜜源植物主要有毛水苏、水苏、沼柳、椴树等;森林资源有乔木、灌木。常见有柞树、桦树、杨树、水曲柳、榛子及胡枝子等。   三、动物资源:    据调查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有16目43科174种,兽类有5目11科3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骆驼、猞猁、黑熊、棕熊和水獭等7种。经济价值较大的动物有狼、貉、赤狐、豹猫、伶鼬、艾鼬、黄鼬、东北兔、狍子、刺猬、野猪、松鼠、麝鼠等13种,尤为狍子数量大,常年在100只以上,雪兔、麝鼠到处可见。    从多年调查记录,本区鱼类共6科16种,主要是泥鳅、老头鱼、鲫鱼、嘎牙子等。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反映东北三江平原原始湿地全貌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我国三江平原的一个“缩影”,它集典型性、稀有性和多样性于一体,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会(GEF)、国家林业局(SFA)确认为“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三江平原典型示范区。保护区于2002年1月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批准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目前我国仅有的21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交通:从佳木斯到洪河自然保护区有班车前往,每半小时一班,票价30元,约2--3小时的车程。  

乌苏里江边的狗爬犁

  乌苏里江边的狗爬犁  “乌苏里,两大怪;汽车没有爬犁快,拉水用麻袋。”这是描绘乌苏里江边风俗的歌谣。得天独厚的乌苏里江自然环境,造就了江边人独特的生活方式。那往来穿梭的狗爬犁就是一首田园诗,一幅风俗画,让人写不完,看不够。  居住在乌苏里江边的家家户户都养狗。有的养十几条有的养几十条。他们养的狗个大体胖,威武雄壮,像一只只猛虎似的,虎虎有神,让人望而生畏。若是惹怒了它们,那发疯似的狂吠,如虎啸龙啼,震耳欲聋;那张牙舞爪的凶相,如饿狼扑食,咄咄逼人。夜里,只要有一条狗咬,全村的狗都会闻风而动。一拥而上。别说是野狼不敢进村,就是体大力憨的黑熊都尝到过它们的厉害,再见到它们都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呢!江边人进村狩猎,都带十条二十条狗,前簇后拥地“保驾”,威风得很呢。若是发现了野兽,群狗就像小燕子逗鹰似的,在野兽身前身后地蹿跳撕咬,灵活机智得很。再凶猛的野兽也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口之力,几个回合,全筋疲力尽,成为猎人枪下之物了。  江边人养狗不光是为了护村狩猎,更主要的是把狗当成运输的畜力。一到大雪封山,道路全被积雪埋没了,别说是马车牛车行不通,就是风驰电掣般的汽车也变成雪中蜗牛了,好半天,好半天,爬不出多远。有时甚至光见车轮旋转,就是前进不得半步,-抛锚。江边人自有办法,把狗套在爬犁的绳套里,像马拉车一样,也在狗的脖下扣上夹板,拴好肚带,或两条狗拉一个爬犁,或四条狗拉一个爬犁。若是走亲戚,便套两条狗;若是拉东西,便套四条狗,最多的也有套六条狗的。赶狗爬犁和赶马车一样手里握着鞭子吆喝,不过比赶马车省力多了,狗比马灵通,用不着鞭子抽,只是握着鞭子做做样罢了。只要主人一坐上爬犁,喊一声“驾!”狗就会撒起欢儿来,一跑一溜烟儿。不过也得掌握好每条狗的习性;有的狗勇猛,舍得出力气;有的狗狡猾,时刻想偷懒。特别是老狗,越老越狡猾,一发现主人不注意,便松下套来。而当主人晃起鞭子时,才慌忙绷紧套绳。赶狗爬犁还真得掌准眼神儿,若不然累的累,闲的闲,时间长了,舍得出力气的狗也会变得狡猾的,和主人耍心眼呢!狗是聪明的,主要把它们调动好,还是肯卖力气的。每当拉上坡或者遇到雪坎时,仔细观察,只见它们不约而同地伏下身子,四只爪死死地抵着积雪,尾巴伸得直直的,套绷得紧紧的。鼻子急促地呼吸,喷出团团的雾。——它们都有上进心,关键时刻更能协力作战呢!  套狗爬犁人自有审美观点。他们套狗爬犁不光是挑选膘肥体壮的狗,而且在皮毛色泽的搭配上也是颇有研究的。或挑青一色的黑狗,起名曰:“小黑虎”:或挑一抹白的狗,起名曰:“大黄花”。各种颜色的狗套成的狗爬犁在江边上飞驰起来,真可谓一绝;那白狗爬犁,像一团白光,显得更皎洁;那黑狗爬犁,像一团黑旋风,显得更威武;那黄狗爬犁,像一团黄雾,显得更雄壮;那花狗爬犁,像一团斑云,显得更娇美。再听那狗脖下响动的串串铃声,真是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画图呢。  狗是通人性的,最能了解主人的意图。江边人冬天把乌苏里江的冰块拉回家里化水喝,全靠狗爬犁。奇怪的是拉冰块的狗爬犁不用人赶,只要把装好冰块的麻袋往爬犁上放稳,喊一声“驾”,狗就会拉着爬犁照原路走回家,妻子在家等着卸冰块就是了。卸完冰块,绑好麻袋,妻子再喊一声“驾”,狗又会拉着爬犁照原路跑回江边来。有时是一家或几家的狗爬犁拉冰块,有时是全村的狗爬犁都拉冰块。哪家的狗爬犁也不用人驱赶,照样能把冰块拉到家。江边人狩猎归来,主人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爬犁上睡大觉,狗也会平安无事地把爬犁拉回家来。江边人赶集,有时碰到熟人说几句话,或者还有些什么事没办完,都会放心大胆地把所购置的东西放到爬犁上,先打发狗爬犁回家,保证路上不会出事的。  狗爬犁就是江边人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小孩子上学,坐狗爬犁;新媳妇回娘家,坐狗爬犁;就连产妇生孩子也坐狗爬犁去接生。若不然乌苏里江边叫“雪生”的孩子怎么这么多呢?最有趣的,算是新郎接新娘坐狗爬犁举行婚礼了。接新娘的狗爬犁是经过挑又挑,选又选的。个个狗头上都系一朵小红花,夹板上都绑一条小红布,背上都背着一个红气球;而一个个赶爬犁人鞭杆上都系一条红绸子,鞭穗上都拴一朵大红缨。第一个爬犁坐着手捧收录机的青年男女;第二个爬犁坐着新郎新娘;第三个爬犁坐着男女傧相,后边的爬犁上则依次坐着送亲的人。整个爬犁队在悠扬的乐曲中飞驰,在说笑中前进。渐渐地,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在乌苏里江边的雪原上,举行这样的旅行婚礼,实在是别有情趣,这对生活在南方,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男女来说,别说是坐狗爬犁旅行结婚,就是坐上一趟狗爬犁谈情说爱,也是最美的享受吧?

桦川国家森林公园

桦川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黑龙江桦川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7850.9公顷,由万景山景区和瓦里霍吞景区组成,公园系完达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340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雾,冬季严寒漫长。公园内的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拥有高等植物99科289属585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水曲柳、黄檗、紫椴、野大豆等4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共有脊椎动物28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雕、梅花鹿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马鹿、鸳鸯、苍鹰、花尾榛鸡、黑鸢等28种。“森林郁郁莽莽,苇场连天鸟藏。诸岛相携戏水,古城环绕其旁”,成为公园内的特色景观。  万景山景区:面积4362.9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0′35″~130°43′32.38″,北纬46°31′37″~46°39′28.23″。包括桦川县林业局横头山林场和老平岗林场的部分施业区。  景区内保存有良好的天然林生态系统,植物种类丰富,森林类型多样,主要树种为蒙古栎、白桦、山杨、黑桦、紫椴、糠椴、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色木槭、榆等,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蒙古栎林、白桦林、黑桦林、山杨林及由多种硬阔叶树种组成的阔叶混交林。  景区内现有景点26个,主要有森林植物景观:山花谷、红海(山杜娟花海)、觅林(白桦林)、金鼎盛源(高山湿地)、绿野连空(林间草地)、百草园、三原色(蓝莓、草莓和紫莓鲜果采摘园)、榛果粒等。古树名木景观:百年古柞、亨嘉林(三大硬阔为主)等。地文景观资源:万景山、石壁、琮铮谷、骑石林等。水文景观资源:七一湖、颐静湖等。历史遗迹:南山遗址——汉魏时期挹娄人穴居地。它们在大山之下、广川之上,夏天巢居、冬天穴居,在30公里数范围内分布有大小不一1000余个坑穴。据考察,这是黑龙江省内分布数量最多、最为集中的遗迹群落。  瓦里霍吞景区:面积为3488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5′11″~130°52′12″,北纬46°59′45″~47°10′32″。东与万里河村接壤,西以玲当麦河与松花江交界处为界,南至松花江堤,北与江川农场二十三连相接。景区内共包括8个岛屿、1个古城遗址和27.5公里长松花江段,分别为杏花岛(100公顷)、柳毛通(360公顷)、柳毛小通(133公顷)、笸箩通(270公顷)、鳇鱼泡(107公顷)、小黄河(117公顷)、野鸭滩(68公顷)、八岔小岛(323公顷)和瓦里霍吞古城(100公顷)。  景区内溪流纵横,滩水浩淼,碧草连天。宽广绵长、浪花叠锦的松花江段,曲水环抱草甸,苇场连天碧、水鸟漫云空的原生态湿地景观是瓦里霍吞景区的一大特色。  瓦里霍吞古城依水而建,休现了古代文明与河流不可分割的关系,据考评,该城址为金五国城之一的“越里笃国”,经数次演变而称为瓦里霍吞古城。金代时期由完颜阿骨打的四子完颜宗弼驻守城池,故而城内有一周长40米,高2米的圆形土台称为著名的“金兀术点将台”。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万景山景区的挹娄族穴居地到瓦里霍吞景区的女真人修建的瓦里霍吞古城,既体现了东北先民肃慎族系从穴居野处到易之宫室的历史发展进程,又是一幅从渔猎到游牧再到农耕的历史画卷,是中国东北古历史的传奇和延续,更是黑龙江桦川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湿地、历史的完美统一。    信息来源:招商旅游局  信息来源:招商旅游局

抚远市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抚远镇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寒葱沟镇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浓桥镇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乌苏镇 乌苏镇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通江乡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浓江乡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海清乡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别拉洪乡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鸭南乡 华夏东极森林公园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苏镇 莽吉塔站故城 - 桃温万户府古城 抚远口岸

抚远市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