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东宁要塞群 | 东宁要塞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宁要塞群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后,在我国东北三省中苏边境的战略要地上修筑了17处庞大的秘密军事要塞,在东宁就有10处,目的是永久占领东北,攻占苏联的梦想。 东宁要塞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群。一是规模最大、沿线最长的一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南起大肚川镇干河子沟,北至绥阳镇的阎王殿,正面宽110公里;东起三岔口镇麻达山,西至老黑山和光村,纵深五十多公里。隐藏在密林深处中,处在极神秘的隐蔽状态。其中野战阵地45处,永备工事400多处,84个地下野战弹药库,多处反坦克壕。三是屯兵最多。侵华日军在东宁县屯兵达13万人之多。其中:中将2人,少将11人。全县屯兵3个师团,一个“国境”守备队。 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场。二战时期,随着1945年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的失败已成定局。8月7日,斯大林签署命令,苏军九日开始向中国边境的日军发起进攻。苏联强攻近18个日夜,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而当时日军四周重兵围困,没有接到投降的命令。后经已投降关东军总司令部----牡丹-河野贞夫到东宁要塞传达了天皇《终战诏书》和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命令。1945年8月30日,东宁要塞中901名日军放下武器,拖带着105具尸体走出要塞,向苏军投降。至此,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在东宁要塞胜哄山结束。 东宁要塞是中国最大集中埋葬中国劳工的场所。二战时期,在修筑东宁要塞时,日本关东军在国内共抓了17万劳工修筑东宁要塞,这些劳工只有极少生还,绝大多数都被残害致死集中埋葬。劳工坟遗址位于东宁大肚川镇老城子沟村北1.5公里的山岗上,占地2万多平方米,共有8000余名中国劳工的尸骨埋在这里,象这样的劳工坟在东宁就有10几处。 根据上述显著的特点,东宁要塞已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级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用这个最真实、最生动的实物教育国人,勿忘国耻,激发全国人民强化爱国热情,教育国人激励斗志,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悲剧,不忘国耻,清醒地了解那段耻辱历史和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丑恶嘴脸。东宁要塞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的铁证,也是揭露当前日本阴谋政治扩张的活教材,更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有利抨击。 东宁要塞位于东宁县三岔口镇南9公里处,宽约119公里,纵伸50公里,是侵华日军在亚洲修筑的最大的军事要塞,被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东方首屈一指的“北满永久要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场。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修建的军事防御设施,是在中国留下的历史罪证。近年来,东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保护性开发建设沉睡了近60年的侵华日军东宁要塞,积极发挥基地示范教育作用。目前,东宁要塞已被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省级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东宁革命烈士陵园 | 东宁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东宁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东宁镇西山社区西山山顶岗地上。GPS东经131°06'17.8"北纬44°03'32.3"海拔173米。建国后东宁县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而立。东宁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9年10月1日,占地10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纪念碑后身有5座烈士墓。但经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纪念碑体严重破损2003年东宁县委县政府筹措30多万元对东宁镇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翻建,翻建后纪念碑碑高14、1米,碑身正面(东侧)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金光闪闪大字;南侧刻有:革命烈士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他们的丰功伟绩,载诸光辉的史册,流芳千古!我们的任务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将来,为建设人类最美满,最幸福,最繁荣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勇前进!1959年5月15日。西侧刻有:东宁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斗争中,特别是十四年同日寇搏斗的漫长岁月里,面对着国内外残暴凶恶的敌人,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光辉旗帜下,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为了我们子孙万代的幸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许多革命先烈在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人们立下了不朽的功绩。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和英雄事迹,将永载史册,流芳万古。全县人们将永远纪念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光荣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中共东宁县委员会 东宁县人民委员会 公元1959年10月1日立。北侧刻有: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李延录 一1959年9月18日。2003年县政府投资30万元对西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重新改建,同时建设了1000平方米水泥面广场及2400平方米水泥面上山甬道,1200平方米水泥面健身广场。新建后的烈士陵园不但成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成为县城居民健身锻炼的好场所,外国游客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
绥阳五八-烈士牺牲地 | 绥阳五八暴乱烈士牺牲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46年初,为了扩大收复工作的范围,开辟新的区域,一九四六年二月,党组织派魏绍武、于佑民、(中共党员)、吴舒兰(魏绍武的爱人、中共党员)等同志到绥阳县建立人民政权,成立了绥阳县民主政府。由于当时的骨干力量不足,除清洗部分敌伪上层分子外,原维持会的大部分人员仍继续留任。新政权虽已建立,但组织不纯的问题仍未解决。在驻东宁苏联红军撤离回国之际,已经内外勾结起来的城里山里两股匪徒趁此机会加紧了活动。终在5月1日挺进军攻占了东宁县城,5月4日攻占了绥芬河,5月8日凌晨挺进军2000多人包围了绥阳县城,发起攻击。魏绍武和吴舒兰率一部分警卫战士据守政府南楼(今医院)进行还击,战斗坚持近两个小时,击毙了孙营副官“十八罗汉”之一的宋明昌。终因叛徒卢凤歧(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的出卖和敌众我寡,弹药打光而牺牲。县长魏绍武、县妇联主任吴舒兰及其长子一家三口、县公安局长于佑民、总务科长李福堂、警卫班长张志刚和一些警卫班战士、公安局干警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县城被占领,刚刚成立的人民政府被推翻,保安大队被瓦解。挺进军占领绥阳后,大肆搜捕通共嫌疑人,逮捕了50多人,押送到东宁县城,共中20多人被杀害。 绥阳地区的人民深切怀念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六月十四日县民主政府在北山顶为烈士们建造一座雄伟高大的烈士纪念碑,新任县长李端亲笔写下碑文:“为国献身名垂千古!” 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永垂青史,烈士们的英明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
东宁要塞博物馆 | 东宁要塞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宁要塞博物馆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南山村北2公里的勋山上。1999年5月成立筹备处,在勋山地下要塞一个300平方米的仓库内建立了“东宁要塞陈列馆”。于1999年6月1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2008年东宁县人民政府投资2000万元,在东宁勋山要塞山下修建新的要塞历史陈列馆,正式命名东宁要塞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5 000多平方米,由10 000多平方米的大理石广场,4 000平方米的绿地和1 100平方米馆舍组成。馆内展出了500多件侵华日军侵略中国的证物,其中有侵华日军用过武器弹药、生活用品、中国劳工的劳动工具和苏联红军用过的武器备,及六个部分的4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组成了东宁要塞系列图片展。再勋山要塞入口处,树立中央军委副主席-为东宁要塞题词“勿忘国耻、强我中华”纪念碑。在广场的中心树立的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原国家副主席-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纪念碑,在广场左侧是“劳工殉难纪念碑”,右侧是“抗联英雄纪念碑”可供上万人在此集汇活动。1998年6月10日,东宁县政府批准公布东宁要塞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月10日,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公布东宁要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2004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级景区。2005年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五排山城遗址 | 五排山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排山城遗址 东宁县五排山城遗址位于道河镇五排村,距道河镇15公里,距东宁县城65公里。是隋唐以前所筑。山城经历了几千年,虽有所破坏,但仍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区,2006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排是因早年伐木人在绥芬河里放木排,一下子能放下五个木排而得名。现居住着30几户人家,方圆几十里内没有其它村屯,由于人烟稀少,这里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环境都保护的很好。绥芬河环绕着景区流过,河两岸奇峰突起,怪石林立,古树参天,著名景点有大峡谷、鹰嘴峰、乌龟石等。在古城遗址至小地营村约十几公里的水域段非常适宜开发漂流,林业公路至五排村水泥硬质路面今年开工修建。五排的上游是古山城遗址,山城修筑在青山群峰之中,沿V形山脊延伸,地势十分险峻。城垣在制高点以南段落多为石筑,一般都在3米高左右,在制高点以东多为土筑和土石混筑,北面城垣中部地势较为平缓有一门址,城内北部近垣处有许多土坑,为古人穴居址。地池平面略成V形,城墙全长1900多米。据《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五排山城记录档案》记载,绥芬河流域旧中国至两汉时期为沃沮人之地,魏晋时被南下的勿吉人所占有,隋唐时属勃海国之城,从史料记载和东宁地区考古发现,五排山城是沃沮人防御挹娄人进攻而修筑的。 |
杨木桥子战斗遗址 | 杨木桥子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现在位于绥阳镇西南约三公里的沙洞车站,是绥阳林业局森铁处的所在地。南去二十一公里到杨木车站,折向西北再行四公里,在深谷之中有一块不小的开阔地,这里就是当年抗日联军曾痛击过日伪山林警察队的战场—杨木桥子(现名德胜)。当初杨木桥子这一带是片处女林,崇山峻岭,松柏蔽日。日寇侵入后,为了扩充其侵略势力,大肆掠夺林木资源,在这里设立了森林营署和山林警察队。被骗招或强征来的上万名劳工,在日伪-的刺刀下,从事着集中营式的伐木劳动,苍翠茏葱的原始森林,蒙上了法西斯的-,大好河山黯然失色。当年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和第一路军第二、三方面军的二百六十余名战士在林口县红石砬子与敌人激战后,敌人以多倍于我的兵力追击我军,我军穿越滨绥铁路向东宁地区转移,成功地甩掉了敌军,来到了杨木桥子附近,为了补充给养,季清、柴世荣根据工人提供的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战斗计划部队决定攻打杨木桥子。杨木桥子战斗的胜利,给敌人沉重的打击。缴获长短枪十余支,子弹千余发,军马五匹和大批粮食,击毁电台一部,我方无一伤亡。杨木桥子战斗,鼓舞了群众抗战的信心。群众在暗中议论说:“照这样干法,鬼子就快完蛋了”。 |
三岔口救国军兵工厂遗址 | 三岔口救国军兵工厂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三岔口救国军兵工厂位于现三岔口镇政府不远的西南方向。地处中苏边界上的三岔口兵工厂是1932年5月由救国军参议员孟泾清倡议,司令官王德林同意,由商会和农会出头捐募兴办的。兵工厂有四马力火油发动机一台,车床一台,还有一部分钳、锤、锉等工具,办厂之初仅三十名工人,其主要设备车床是孟泾清从宁安面粉厂拆?运到三岔口来的。孟是中共党员,在救国军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公开身份是救国军参议员。他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懂得机械切削和使用车床的技术。在斗争中,他感到共产党抗日就要有自己的军队,有军队就要有兵工厂,所以才力主同意把宁安面粉厂(该厂为抗日救国军封存的日伪产资)拆卸的设备用来建兵工厂,建厂以后,工厂由最初的机械、火药、翻砂、烘炉、木工等车间,又增加了被服车间,工人发展到二百多人,成为救国军的后勤部,厂长是王汗清,军代表是李凤山。每日可生产出四十八麻袋手榴弹,三十多发迫击炮弹。三岔口群众积极为兵工厂献款献料。他们把拣回来的日本炮弹皮和炮弹药送到兵工厂,还把旧中国和前清时代的铜币献出来做弹壳使用。这个兵工厂直到1933年1月日军占了东宁县城才关闭。 |
沙河子烈士陵园 | 沙河子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沙河子烈士陵园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道河镇沙河子村南500米处的半坡岗地上。GPS北纬130°44′15.4″、东经44°09′35.1″、海拔300米。1946年12月,从海林来东宁剿匪的民主联军二团杨子荣所在的一支队与盘踞在沙河村100多名国民党残匪营部展开了一场激战,歼灭残匪两个营,一举击毙了匪首。在这次剿匪激战中,我军二支队十名官兵不幸英勇献身。为了纪念和表彰英烈,东宁人民于与1946年12月底修建了沙河子烈士陵园,1978年10月1日东宁县革命委员会又修建纪念碑一座。陵园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正面方向为南。建筑格局为纪念碑居前,烈士墓居后。纪念碑通高8米,占地面积48平方米, 10座烈士墓皆为封土墓。后因年久失修、经多年的风干雨雷电侵蚀、自然腐蚀沙河子烈士陵园有了一定的毁坏, 2009年道河镇党委,政府决定再重建沙河子标准化烈士陵园。新建陵园占地1600平方米,砌铁栅栏160延长米,砌4米高烈士纪念碑一座,10座水泥结构烈士坟墓,园内及四周栽植绿化树和草坪。新建的沙河子烈士陵园现已成为全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墓地之一。 |
神仙洞景区 | 神仙洞景区 神仙洞位于东宁镇西南1.5公里的绥芬河南岸。洞外双峰耸立,高约百米,双峰间灌木杂陈,西峰崖石间有百年老树丛。崖半腰有野鸽筑巢,游人攀上崖顶,野鸽、白云在脚下飞动。北面、西面崖下是湍急的绥芬河水蜿蜒而过,水深处数十米,双峰、古树皆如画般倒映水中,崖壁峥嵘,游人不敢俯视。西南面崖下岩石向里凹进数米,崖顶如伞盖般罩住崖下,雨雪天游人在此观神仙洞景致,雨雪不能落在身上。从西崖下顺青草地直走,爬梯或攀岩即可到神仙洞口。洞口迎面石壁有信奉者刻一高数米的“仙”字,另刻小字“头上三尺有神明”云云。进洞内,开始可直立,行数米,需弯身,再行,则头顶石壁不可再行,洞多深尚不可知,投石有滚动声渐滚渐远,不知滚落何处。相传此洞曾有神仙居住,由此得名,至今信奉者仍时常供奉香火。神仙洞南河岸有一数百米方圆沙滩,夏日是游泳者理想天然浴场,再向西则是垂钓者乐园。 神仙洞南山满山遍野是天然玫瑰,北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果园。鲜花盛开季节,南岸玫瑰花红得似火,北岸苹果、梨花白得似雪,绥芬河水被映照得一半红一半白,游人至此,如在鲜花丛中穿行。 |
三岔口地下交通站遗址 | 三岔口地下交通站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据原周保中警卫员刘义权回忆三岔口地下交通站位于三岔口城南桥头右侧胡同里二三百米处。周保中、杨松等抗日将领曾在这里活动过。周保中来到三岔口后,很快同东宁地下党组织联络人唐顺取得了联系。当时东宁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地点是县城三岔口图书馆,馆长叫解作臣,也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所以,这次党、团代表大会的地点就定到了这里。周保中在这次会议上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当前的时局。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现正在步步逼近我们的心腹,国民党政府不但不抵抗,还在镇压人民的抗日运动,他们除了投降-,根本没有能力组织抗日斗争。这个神圣任务只有我们全民百姓自己动手了,我们应当马上扩大抗日组织,联合一切抗日的阶层,积极地行动起来。二、我们的地下党、团组织应当是活跃的,又是有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的。三、抗日救军可能向密山、虎林一带撤退,留下李树平、郭子岩二位同志,将要扩大敌战区的抗日斗争工作。四、要开展东宁县老黑山煤矿的地工组织。 |
三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 三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头道沟战斗遗址 | 头道沟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头道沟战斗遗址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老黑山镇和光村西南头道沟。GPS北纬43°43′38.9"东经130°46′12.8"海拔316米。1935年6月,以周保中为军长,柴世荣为副军长,胡仁为政治部主任,张建东为参谋长的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的一部分开进了东宁县,驻扎在二道沟片底子。当时,老黑山驻有靖安军,这些伪军在村内-烧杀,无恶不作。当地老百姓对靖安军恨之入骨。抗日部队决定诱敌入山,继而一举聚歼,为民除害。于是派出十几名战士到老黑山附近活动,故意让敌人发现,由于天降暴雨,伪靖安军没出动。第二天早晨,伪靖安军一个连,沿昨天游击队战士活动路线出动,伪靖安军刚进入头道沟伏击圈,柴世荣便发出攻击信号,全线开火,仅20多分钟就结束战斗。打死伪靖安军100多人,俘虏10人,缴获军马10匹和一批武器弹药。该遗址东西长1000余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200000平方米。有部分旱田耕地。该遗址是东宁地区伪满初期抗日联军抗击日本关东军及伪军的重要点战斗遗址之一,是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历史见证。 |
七十二道顶子战斗遗址 | 七十二道顶子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七十二道顶子战斗遗址位于万宝湾林场与吉林省汪清县交界的地方,距东宁约80公里。1945年5月8日,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人民战胜了法西斯德国,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进入了战略-阶段,日军处于人民军队的包围之中,太平洋战场日军的失利,以及本国的全面危机,这一切构成了日军必然覆灭的结局。雅尔塔会议后,苏联开始向远东调运兵器和作战物资。8月8日下午,在东宁方向苏航空兵开始对东宁镇和庙沟日军实施空袭,傍晚进行炮击。10日占领东宁,同日17时,第5集团军17军奉命归第25集团军指挥,两个军的主力向老黑山进攻,尔后机械化第10军尾随第17、39军,沿一条公路进入老黑山地区,在万宝湾南侧兵分两路,17军和机械化第10军沿七十二道顶子,罗子沟,大兴沟向汪清进攻,11日在七十二道顶子与关东军激战1天,12日在东大砬子与关东军128师交战,经两天激战,歼关东军2 300人(其中俘虏关东军1名少将及以下1 000人);苏军伤亡2 100多人。 |
绥阳北山烈士纪念碑 | 绥阳北山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绥阳北山烈士纪念碑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绥阳镇第三居民委员会北山烈士陵园内。地处GPS北纬44°25'42.0"东经130°52'37.0"海拔110米,海拔383米。烈士陵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0米、南北宽20米、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烈士陵园正面方向为南,共安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革命烈士18位。烈士墓呈东西向排列,其中只有4座有名烈士墓,其它为均为无名烈士墓。4座有名烈士墓为解放战争时期被土匪杀害的绥阳县县长魏绍武一家4口及公安局长于佑民。魏绍武与妻子吴淑兰合葬中间,东部是他们的长子魏鸿兴之墓,西部是于佑民之墓。4座烈士墓均为砖混结构,水泥饰面,墓碑立于烈士墓南侧,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它均为封土墓。烈士墓周围为次生林,庄严肃穆。绥阳北山烈士陵园是东宁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
老黑山革命烈士陵园 | 老黑山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老黑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老黑山镇北山山坡上。建国后老黑山镇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而立。老黑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46年但经过40多年的风风雨雨,纪念碑体严重破损2007年老黑山镇政府筹措18多万元对老黑山镇革命烈士墓进行了翻建,翻建后纪念碑一座,12座烈士墓。碑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刻有:在抗日及解放战争中,以李擎天为代表的革命前辈将生命留在了这里,黄土埋忠骨、黑山颂英灵在纪念建军八十周年之际,老区人民特立此碑昭示后人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中共老黑山镇委员会老黑山镇人民政府2007年8月1日。新建后的烈士陵园成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洞庭地质公园 | 洞庭地质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