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敖长福 鄂伦春族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敖长福 (1940~) 笔名乌仁尼贝亚。鄂伦春族。黑龙江爱辉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民族师范,1984年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研究生班。历任逊克县中学教师,古里努吐克秘书,古里乡党委副书记,旗文联副主席、主席,旗委宣传部副部长,旗广电局局长,旗政协副主席、研究会秘书长,呼盟作协主席,专业作家。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小说集《猎刀》,报告文学集《昨日的猎乡》,短篇小说《孤独的仙人柱》等。短篇小说《猎人之路》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内蒙古首届索龙嘎三等奖,《阿美杰》获呼盟首届文学创作骏马奖三等奖,报告文学《比生命更宝贵的……》获1984年全国少数民族团结征文三等奖,电视剧剧本《天神不怪罪的人》获国内国际四项奖。 [以上内容由"liuxinyu"分享。] |
郑万隆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郑万隆 (1944~) 黑龙江爱辉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校有机化学专业。历任北京农药一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北京出版社文艺室副主任,《十月》杂志副主编,副编审。北京作协理事,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响水湾》、《同龄人》、《纸鸟》、《渴望》,中短篇小说集《红叶在山那边》、《当代青年三部曲》、《有人敲门》、《老棒子酒馆》、《生命的图腾》、《走出城市》等。策划、创作电影《北京人》、《和你在一起》,电视剧《渴望》、《雷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铁齿铜牙纪晓岚》、《搭错车》、《京华烟云》、《麻辣婆媳》、《子夜》、《王熙凤》等。 [以上内容由"lzs1984"分享。] |
郭德浩 (1909~1987)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郭德浩 (1909~1987) 笔名高兰、黑纱等。黑龙江爱辉人。民盟成员。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曾任山西、张家口中学教员及报刊,北平文协分会会员,沈阳《东北民报》文艺副刊,长春大学国文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华东大学文学系教授、系副主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省文协副主席,省文联常委,省民盟常委。192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高兰朗诵诗选》、《高兰朗诵诗新辑》、《用和平力量推动地球前进》,诗论集《诗的朗诵与朗诵的诗》,专著《李后主评传》等。 [以上内容由"贫下中农"分享。] |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 |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展出的内容纵深100余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旅俄华侨史和中俄(苏)友好史教科书。它集展示与研究于一身,是全国唯一的、全方位展示百年来中俄友好历史的纪念馆。纪念馆共分为“《闯崴子,跑远东》的岁岁月月”、“列宁最依赖的人”、“追求革命真理的先驱”、“为消灭法西斯而战”、“希望寄托在你们的身上”、“黑河,旅俄华侨的绿岛”六个部分,总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分六个部分,展出文物、书信共1000多(份)件。纪念馆历时五年筹建,经过广泛的走访和资料收集,建成了集展示、研究于一身的纪念馆,其内容纵深百年,涉及党、政、军、学、商、文化及隐蔽战线,被认为是一部旅俄华侨史和中俄(苏)友好史教课书。纪念馆的建立,也将加快推进黑河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黑河建立对俄桥头堡和打造边疆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爱辉历史陈列馆 | 爱辉历史陈列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辉因《瑷珲条约》而闻名于世,爱辉历史陈列馆也因《瑷珲条约》而倍受世人关注。爱辉历史陈列馆记载了中俄关系的演变史。 爱辉历史陈列馆始建于1975年6月,同年9月竣工并对外展出。初建馆时,定名为“爱辉反修展览馆”。1979年7月展览馆对展出的内容进行调整,并定名为“爱辉历史陈列馆”。 建馆20多年来,爱辉历史陈列馆共接待中外各界观众192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34位,省部级领导400多位,国际友人、侨胞10000人次,有49个国家的外宾参观了陈列馆,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中、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94年,爱辉历史陈列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1992年,黑河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后,爱辉历史陈列馆已成为黑河市最重要的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鉴于原展览馆面积狭小,布展手段落后,在全国同类型级别的示范基地中条件最差,1999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改扩建爱辉历史陈列馆。 改扩建后的爱辉历史陈列馆占地10万平方米,规划为8个大小不等的功能区:大门风景区、历史陈列区、题词碑林区、将军衙门区、民俗风情区、江畔娱乐区、管理区和商服区并适当配置园林、绿地、雕塑等景观,计划全部工程分三年完成。 爱辉历史陈列馆新馆工程于2000年9月2日正式开工,目前,主展厅大楼已如期完工。展馆的设计成方圆一体,主展厅大楼右圆左方,象征国土完整,可是被一个大三角一冲为二,右圆型建筑被割出城墙,寓意不平等的《爱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被沙俄割占了60多万平方公里。三角形的一边指向见证松,另一边指向魁星阁。 主展厅入门左侧是有创意的城墙,上面是210平方米的大型铜浮雕《美丽富饶的黑龙江》,右侧是五面风墙,五面风墙悬挂大小不等的1858个风铃,在微风中作响,寓意是1858年签订的不平等的《瑷珲条约》。 顺着风铃墙步入50米宽、6米高的阶梯,阶梯旁的侧面小广场上,一个母亲的两只抽象的大手,托着地球仪,有一个残缺的手指,寓意着祖国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夺去了近十分之一。 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是序厅,序厅集中反映了爱辉历史陈列馆的主题。新馆陈列的主要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黑龙江是中国北方民族的母亲河”,说明从遥远的古代起,源远流长支流众多的黑龙江流域就哺育着自己的优秀儿女——中国古代北方诸多民族。他们在美丽富饶的黑龙江流域广袤的土地上,世代劳动、生息、繁衍,与血脉相连的中原各族一起,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第二部分“十七世纪的黑龙江流域和中俄《尼布楚条约》”,说明从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清政府统治下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满族、赫哲、费雅喀等黑龙江流域各族,遭到了沙俄哥萨克的严重侵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组织了雅克萨之战,通过外交谈判,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第三部分“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的龙江流域”,说明《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对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的管理。在约一个半世纪的和平环境里,黑龙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爱辉发展成为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 第四部分“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黑龙江和中俄《瑷珲条约》”,说明十九世纪下半叶,清帝国已由盛至衰、内外交困,面对强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再次入侵,再也无力自卫和-。1858年,在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武力威逼下,黑龙江将军奕山-与之签订了丧权失地的《瑷珲条约》。 第五部分“‘庚子俄难’和‘重建爱辉’”,说明《瑷珲条约》生效后,黑龙江两岸中俄贸易发展起来,江东64屯地区仍归中国管辖。1900年,义和团反帝-爆发,沙俄借机出兵中国东北,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烧毁了黑河和瑷珲。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海兰泡惨案》半景画,画长76米,宽19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半景画馆,全国第五个半景画馆。 展厅内有《瑷珲条约》、《尼布楚条约》两个写实雕塑场景,形象的再现了历史的真实场面。《瑷珲条约》的场景展示,则再现了1900年爱辉城被毁和爱辉人民不屈抗争的历史。 《世代友好 永不为敌》为爱辉历史陈列馆的专题展览,观众参观完爱辉历史陈列馆,便可步入该展厅继续参观。《世代友好 永不为敌》展反映的是中俄两国从古到今的友好交往,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和友好往来。 当参观者看完展览来到半景画馆外,沿阶梯向上攀登到展馆顶部,就能俯视波涛滚滚的十里长江,眺望江东64屯,遥看魁星阁和见证松。夏天,您可以欣赏展馆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和幽雅环境;冬天,您可领略到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
黑龙山庄 | 黑龙山庄创建于1995年,是黑河第一家民营旅游企业。黑龙山庄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座落在黑河西郊7公里处的黑龙江畔,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鸡犬相闻。 黑龙山庄的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这里曾是善良、正义的“小黑龙”养伤并战胜作恶多端的“小白龙”的地方,江边建造的大型雕塑——《黑龙颂》,已成为山庄的标志性建筑。整个雕塑气势宏伟,生动形象,腾空而起追逐明珠的黑龙,给人以挺拔向上、追求美好未来的艺术享受,被社会各界人士誉为“黑龙江畔第一龙”。 黑龙山庄风景秀美,空气清爽。春季,阳光明媚,绿草青青,流水潺潺,是郊游的好地方;夏季,绿树成荫,鲜花点点,江风习习,是避暑胜地;秋季,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红叶片片,是秋游赏月的好去处;冬季,漫野皆白,一尘不染,是赏雪滑雪的最佳地域。建造精美的1000多平方米的欧式别墅,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江边、山腰、树丛之中,游人徜徉其中,会被这欧亚文化交融产生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折服。因此,近年来,这里已成为黑河远近闻名的国内外朋友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机关团体郊游、家庭朋友聚会的旅游胜地。 在这座山坡上是为宏扬鄂伦春文化而建的“鄂伦春族原始部落风情园”,可以看到鄂伦春人居住的最原始的房屋——撮罗子(仙人柱),还可以看到他们的祭祠、婚俗、捕猎、歌舞、游戏等表演,以及制作精美的兽皮、桦皮制品。代表鄂族萨满教艺术的萨满舞,给这个民族披上了神奇的色彩,会使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引起无限的遐想。在这里还可以品尝到独特的手把肉、野菜等山野风味和自酿的野果浆酒,会使人陶醉的不忍离去。进入夜晚,迷人的篝火晚会,可与鄂家少女同歌共舞,火光映照下舞动的游人伴着火堆上烤肉散发的香味,这一切会使人感受到鄂族人的粗犷、勇敢、智慧和好客,会对这个民族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电话:0456-8699664 开放时间:7:00—22:00 地址:黑龙江西郊7公里的黑龙江畔 |
黑河口岸 | 黑河市所在地原为黑河镇,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尔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长达7000公里边界线上唯一相对的姊妹城。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黑河道,1934年伪满洲国在此成立黑河省,1945年解放,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黑河地区行政办事处,1946年改为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0年建立黑河市(原黑河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初实行了“两撤两建”,撤消原黑河市建瑷珲区,撤消原黑河行署,建立现在的黑河市。现城区内居住着满、回、朝、蒙、达翰尔、鄂伦春等33个民族。 黑河市港口位于城区的西部。火车站位于城区的东南部,客运站位于城区的南部,飞机场位于客运站的南部,城区的中心部位为行政办公区,三星级的黑河国际饭店位于王肃街东段北侧。城区内建筑均为砖瓦结构的楼房,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建筑居多,保留了一些满清时的建筑和俄式风格的建筑。城区内建有大、中、小学和科研机构20多所,电影院、工人文化宫、体育馆、博物馆公园等分布城区各处。 黑河市旅游业发展很快,1988年9月24日黑河首家开通了中俄边境一日游,从此黑河的旅游业不断发展状大,到目前为止,已成为黑河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卧牛湖 | 卧牛湖风景区地处黑河市爱辉区上马厂乡卧牛河村,距黑河市区14公里,位于黑呼公路16公里处,面积为50平方公里,与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黑河市省级名胜风景区。 卧牛湖湖区夏季山青水秀,冬季银妆素裹,具备游览、观赏、避暑、度假、娱乐、美食等综合旅游服务功能,区内景观溶中俄风情为一体,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身,地方特色鲜明突出。 卧牛湖风景名胜区曾做为第二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的分会场之一开发了近十个冰雪旅游项目,如初级滑雪、冰雕、雪雕、冬泳、冷水垂钓等,为充分发挥地缘和资源优势,使景区内的冰雪资源得以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拟望卧牛湖雪场,开辟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修建中、高级滑雪道、高山吊椅索道、高山别墅等设施,将滑雪场建设成为黑河乃至俄罗斯边境冬季旅游热点,已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滑雪旅游基地。 上马厂乡 上马厂乡地处黑龙江中游右岸,位于黑河市区西北黑呼公路27公处,为小兴安岭低丘陵地区,距省级旅游区卧牛湖水库11公里,是黑河市旅游西线的延伸点。全乡辖区总面积8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6.6万亩,山林92万亩,草原20万亩(其中天然草场面积9万亩),水面5万亩。一共有10个行政村,总人口6000人。上马厂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黑呼公路、黑新公路贯穿全乡,是连接大…… 详细++ |
五道豁洛影视基地 | 五道豁洛影视基地位于黑河西部,距市区3.5公里,在黑龙江主航道以南,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一江之隔,这里山青水秀,景色怡人,是人们旅游度假避暑胜地。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14平方公里,分为风流岛影视基地、历史文物馆、别墅区、植物园、动物园、滑雪场等六个功能区。 风流岛原名五道壑洛岛,它北临黑龙江,四面环水,三面是山,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城市隔江相望,岛长960米,宽120米,总面积为12.1万平方米。自1996年以来投资800多万元,初步建设成为反映东北民族特色欧亚文化特色、北方黑土文化特色、北方冰雪文化特色的风流岛影视基地。先后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影制作片厂等单位,利用该岛自然景观和人文影观摄制了电影电视剧。 岛上现有各种建筑54座,建筑面积为5800平方米,建设有俄罗斯一条街,代表建筑有教堂、欧式木屋、综合娱乐城、洗浴中心、塔妮亚酒楼等。有爱辉古城一条街,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和历史名城爱辉特色,建筑有爱辉总督府、魁星阁、大剧院、漠诃矿务局、满族居室等。 门票:50元 地址: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西 |
锦河闯关东影视中心 | 最佳游览时间: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开放时间:全天候服务 锦河地处黑龙江南岸,距中俄边境城市——黑河市仅10多公里,被称作黑河市的后花园。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境内的石金河碧波荡漾、锦鳞烁金、鱼跃鸢飞,像仙女的裙带遗落山间,流金淌银、弯转回还。两岸的老金山、望花山,山峦叠翠,野花飘香。每当夏日,别处是炎炎酷暑,石金河畔却是山风送爽,水气袭人,令人流连忘返。入秋时节,石金河水落石出,山峦夹岸,木叶着彩;到了冬季,河湾素练,雪野连绵,让人不禁慨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如今,建在石金河畔的锦河《闯关东》影视文化旅游区,为锦河神秘的山水增添了一抹人文神韵,剧中的采金场、黑丫头酒馆、“朱家大院”等景点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旅游者来这里参观、游览,细细体味着当年祖辈们勇闯关东的艰辛历程。 在这里您可以观赏到浑然天成的旅游风光,感受独具魅力的旅游风情,探访厚重深远的关东文化,体验到当年山东人闯关东时的悲壮豪情。 |
大黑河岛 | 大黑河岛 处于黑龙江主航道中方一侧,位于黑河市与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距俄布市仅750米,与黑河市区有大黑河岛桥相连,面积0.97平方公里。历经七年多的开发建设,岛上已建成民贸市场、洽谈中心、“不夜城”商服一条街、国际展厅等设施,是集旅游、贸易、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贸娱乐岛。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3月正式批准在大黑河岛设立边民互市贸易区,为黑河市民间互市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
瑷珲古城 | 瑷珲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瑷珲古城(现为爱辉镇)距黑河东南30公里,它是黑河旅游的重要清代人文历史旅游区。据瑷珲县志记载,瑷珲城的名称源于江东旧瑷珲附近的瑷珲河,旧瑷珲统称为萨哈连乌拉霍通,意为黑龙江城。 早在三百多年前(1683年)清政府就在黑龙江东精奇里河附近建造了瑷珲域,并设置了黑龙江将军衙门,1685年移驻黑龙江右岸的瑷珲新城(现今爱辉镇)。当时,瑷珲城是整个黑龙江流域政治、经 济、文化、军事中心。爱辉城做为黑龙江流域最大的城镇,1900年以前达到顶盛时期,当时“人口四万、商贾三千”城内商业店铺异常繁荣,各类庙宇香火顶盛。 1858年沙俄乘清政府的北方封禁政策,在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指挥上,大批沙俄哥萨克军队再次入侵黑龙江流域。他们在江东非法移民,强建村屯,又以武力逼迫清朝政府在瑷珲城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爱辉条约》,使我国丧失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00年沙俄又乘中国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之机,以保护正在修建的中东铁路为名派遣大批军队入侵我国东北。他们先是在黑河对岸的海兰泡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大批屠杀中国居民,把他们驱赶到黑龙江中活活淹死,继而侵占黑河,顺江攻占爱辉城,把爱辉城焚为一片废虚。1900年是庚子年,因此中国历史上称这次沙俄制造的惨案为“庚子俄难”。 现今,爱辉这座黑龙江畔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二十世纪沙俄侵华罪行史的见证,是研究考察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重要的遗址。如今,古城遗址,不平等的中俄“爱辉条约”签定地遗址,副都统衙门遗址,清代将军墓地已成为重要旅游景点。现爱辉历史陈列馆内,正在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新馆,它将采用现代化的手 段,使陈列馆更好地满足游人和参观者的需要;爱辉古城内将恢复原古城风貌,让人们领略古城旧日的辉煌和爱辉条约的签约地的原貌,向中外游客展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
五彩沙滩 | 五彩沙滩位于老黑山南麓,当年火山爆发时升腾起来的几百米高的岩浆飞沫,其质量较轻呈粒状火山砾抛向较远的熔岩台地上,形成砂滩;质量较重的块状浮岩、火山弹则降落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火山锥体;质量最轻的像浮尘般的喷发物则随风飘扬飞至远处,形成火山灰。山的南坡被黑色的火山砾所覆盖,而山脚下分布着大片的土黄色、黄褐色火山砾、火山砂,像泡沫一样,质量很轻,局部有红色、紫色、白色。火山砾中夹杂着灰黑色熔岩碎屑物和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砂的厚度在5米左右,走在上面就像踩在地毯上一样。更美妙的是那红、粉、紫、白彩色的条状地带,是地下喷出高温气体烘烤所致,它的色彩美是任何画家都难以再现的,真是天公杰作。 |
新生鄂伦春民族乡 | 新生鄂伦春民族乡距黑河市89公里,鄂伦春民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长期以来,该民族以原始游猎的生产方式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中,他们吃兽肉、穿兽皮,过着男人以弓箭土枪狩猎,女人采集的原始生活。 解放后,鄂伦春人定居建乡,从此告别了原始的游猎生活,但本民族原始的信仰民俗、巫术民俗、禁忌民俗、自然崇拜和宗教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婚葬等诸多民俗民风事象,在本民族群众中仍有保留与认同,且有迹可查,有形可复。鄂伦春人神秘的原始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注目和青睐,九四年被黑龙江旅游局确定为省级民俗风情旅游基地。 |
龙珠远东国际滑雪场/卧牛湖滑雪场 | 黑河龙珠远东国际滑雪场(卧牛湖滑雪场)是黑河乃至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一家大型边境国际旅游滑雪场,国家SSS级滑雪场,并成功举办了第七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暨黑河龙珠远东国际滑雪场首滑式等大型冬季户外活动,可同时接待2000人入场滑雪。交通黑河市区乘车20分钟即可到达。 门票/开放时间滑雪费用参考:160元/2小时、230元/半天、310元/全天 黑龙江黑河市 |
黑龙江胜山自然保护区 | 黑龙江胜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们在中国北部中俄边境的黑河,有一个名叫“胜山”的保护区,那里地域独特,生态原始,是黑河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一、保护区性质、名称、位置、面积、范围、隶属关系 黑龙江胜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2003年2月,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自然生态系统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黑河市爱辉区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9°25′~49°40′,东经126°27′~127°02′,保护区中心距黑河市区110公里。南邻孙吴县,西接嫩江县,东部与黑河市平山林场接壤,北部为爱辉区二站林场。行政隶属爱辉区人民政府,业务归省林业厅直接管理。 二、保护区区划 胜山保护区总面积6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8200公顷,占30.34%;缓冲区面积13100公顷,占21.83%;实验区面积28700公顷, 占47.83%。均为爱辉区林业用地,包括胜山、三站林场的全部和大岭林场孔雀山营林区的绝大部分。 三、资源情况 胜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共有野生生物物种2053种,其中高等植物896种、脊椎动物339种、昆虫330种、土壤动物59种、大型真菌429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7种:红松、水曲柳、黄檗、紫椴、钻天柳、野大豆和浮叶慈菇。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其中兽类2种:紫貂、原麝;鸟类4种:白头鹤、东方白鹳、金雕和黑嘴松鸡;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3种,其中鸟类35种,兽类8种。 四、主要特点 1、区域位置独特、保护对象特殊 胜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小兴安岭西北坡,毗邻大兴安岭林区,为大、小兴安岭生物交错过渡带,动植物区系种类丰富并具有显著特色。驼鹿和红松是胜山保护区的两大重点保护物种,其中驼鹿做为环北极代表物种,现存鹿科动物中体型最大者,世界珍稀濒危动物之一,在本区有集中分布;胜山红松是我国红松分布最北部界线,因于小兴安岭红松断续分布,成为林学上的一个奇观,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2、保护面积大、植被类型全 胜山属大型保护区,是省内地方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中面积最大者。具有森林、灌丛、沼泽、草甸、草塘5种植被型,9种植被亚型,类型齐全,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拥有保存完好的红松原始林,为国内少有。 3、是中俄边境区域内唯一森林类型保护区 胜山保护区是中俄边境区域内面积较大、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一,便于与俄阿州的保护区建立直接联系与合作,提高黑河开放城市的知名度,促进“两国一城”建设的长足发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胜山狩猎场 | 介 绍 胜山狩猎场是集游猎、野生动物繁育、森林观光、冷水垂钓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场所。 黑龙江黑河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
新生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