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中国青瓷小镇·披云青瓷文化园 | 中国青瓷小镇·披云青瓷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披云青瓷文化园成立于2009年,位于龙泉市上垟镇,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是中国气候养生之乡。文化园对龙泉瓷厂旧址进行创意改进,把旅游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发挥青瓷非遗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是世界唯一的青瓷文化主题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包括青瓷寻踪剧场、青瓷体验坊、龙渊古迹、国际陶艺村。其中青瓷寻踪剧场分为“瓷之国、瓷之旅、瓷之史、经典影院、百年龙泉”五个篇章,全面讲述了中国陶瓷发展史。青瓷体验坊是游客体验互动场所,设有专门老师,指导教学。龙渊古迹仿造民国时期土墙建筑,展示民国时期、建国初期,龙泉县城、各历史古迹、风光风貌照片。国际陶艺村由十栋独立工作室组成,十栋工作室各有不同的文化主题,分别植入龙泉青瓷文化、地域文化。 披云青瓷文化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浙江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重点文化企业等,是以保护生态、尊重历史打造的青瓷非遗传承基地,具独特旅游资源,游览小住,感农家淳朴、享现代惬意,品青瓷文化,是最受欢迎的特色景点。 地址:丽水市龙泉市上垟镇青瓷文化园(中国青瓷小镇) 类型:手工作坊创意园区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3小时 电话:0578-7322000 官方网站:http://www.cn1957.com/ 开放时间: 8:30-18:00 门票 |
龙泉山景区 | 龙泉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龙泉山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江浙第一高峰.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与云贵高原相识,形成了高原湖泊、高山草甸、云海雾松等众多高原特有的自然奇观。目前已开放龙泉大峡谷、荒野山庄、绝壁奇松、七星潭、黄茅尖、瓯江源等六大景区。那奇松异石、深潭飞瀑、云顶佛光和上千米高的自然天成的龙泉大佛无不给人以震撼。 这里不仅有中国高品位的景区,还有一座功能齐备、风格独特的荒野山庄。置身其中,让你感受到浓浓的北欧山地风情,成为一个四季皆宜的森林旅游、商务会议、休闲度假胜地。 走进龙泉山,你将成为大自然最亲近的人。 门票·开放时间: 80元(含景区内接驳车费用) 07:30—17:30 交通概况: 公交:丽水市西站--龙泉市车站---龙泉山景区 6:55-18:45丽水汽车西站有前往龙泉市的汽车,约20-40分钟一班,票价35元 自驾:上海市区———沪杭高速———杭州绕城(往金华方向)———杭金衢高速(张家畈枢纽)———金丽温高速(丽水方向)———缙云仙都———丽水出口--龙泉市---龙泉山景区 景点位置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
龙泉白云岩风景名胜区 | 龙泉白云岩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白云岩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龙泉市郊游悄然兴起,形成了一道以白云岩古迹为基点的连接白云岩石、云岩山庄、九潭十八湾、白云瀑、云坞古村、云坞书院、石马生态沟诸景点的度假旅游风景线。环线区域总面积约五平方公里,统称白云岩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7900亩,海拔216—535米。它形似袋状,周围高山,中为谷地,岩樟溪和白水沟在此汇合,从袋口涌向市区龙泉大溪。仰望诸峰,白云岩峻峭,石马峰挺拔,下樟村雄踞坝上,观溪水岩崖、田畴古樟、飞瀑深潭,让人神情飘逸,心旷神怡。 白云岩诸景,位于市郊西北方向约3公里左右,均有公路和游步道相连。交通十分便捷,有郊游公共汽车直达景区。娱乐休闲度假设施一应俱全,实为朋友聚会,来宾观光好去处。 |
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南部,与屏南、龙南、兰巨3乡镇27个行政村毗连,总面积23万亩。以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是我国十二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素有“华东古老植物摇篮”之美誉。 【机构概况】1975年由浙江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与庆元县百山祖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并晋升为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行管理局、管理处、保护站、保护点四级管理。保护区管理局设丽水市林业局内,为正县(处)级事业单位,龙泉和庆元分别设立管理处,为副县(处)级社会公益类纯公益-业单位。 【自然条件】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闽浙丘陵区,属洞宫山系,由武夷山脉向东伸展而成。区内地形复杂,群峰峥嵘,峡谷峻峭,沟壑交错。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矗立在保护区核心地段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长三角第一高峰。主脉为瓯江上游龙泉溪主要支流大溪和小溪的分水岭。 保护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区内相对较高的海拔与茂密的森林,加上独特的地形和水文地理环境,小气候特征明显,主要特点是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温度低、雾日多、相对湿度大。年日照1515.5小时,年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为30.2℃;最低气温-12.5℃。年降雨量2438.2毫米,年蒸发量1171.0毫米。区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达12万个∕立方厘米。 【生物资源】森林植被在全国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南部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95.0%,活立木总蓄积量145.9万立方米,区内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据调查统计,有种子植物1464种;蕨类植物196种;苔藓植物368种;真菌242种。凤阳山共有珍稀濒危植物81种,其中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3种,二级保护植物有白豆杉、华东黄杉、香果树等18种。 区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拥有兽类62种、鸟类121种、两栖类32种、爬行类49种、鱼类45种、昆虫1690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6种,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云豹、黑麂等5种;I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鬛羚等31种。 【建设成效】近年来,保护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保护区工作方针,深入开展“严保护优生态、重科教扩影响、抓共建惠民生、争项目强基础、促开发增后劲、强党性转作风”的工作举措。不断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体系建设,促进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科研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区校合作广泛开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社区关系稳定和谐;旅游事业不断发展。 保护区先后被授予“中国最佳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自然保护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十大贡献单位”、“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生态旅游区”、“全国摄影创作基地”、“浙江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浙江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等。域内龙泉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浙江省最值得去的五十个景区”之一。 凤阳山自然保护区既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基地,也是独具魅力的休闲养生福地和理想的旅游观光圣地。保护区将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工作总要求,积极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进程。 |
龙泉市博物馆 | 龙泉市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博物馆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龙渊镇公园九姑山上,是本市人民弘扬龙泉历史文化的教育基地。 龙泉市博物馆馆东侧是秀美的“龙渊公园”,南邻“龙泉宾馆”,西北侧是“儿童公园”和体育广场,轿车可直达馆门。馆四周青松翠柏,风光绮丽,在馆前石阶上,眺望龙渊镇,大半个山城风采尽收眼底。成开馆,馆藏文物较为丰富,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矛、陶釜,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唐代上青瓷文物3000多件。北宋龙泉青瓷五管瓶等照片,1998年印制为国家邮政总局的铜佛等。收藏以龙品泉青瓷为主,三级以上青瓷文物3000多件。北宋龙泉青瓷五管瓶等照片,发行的特种邮票。 龙泉市博物馆分为三个展馆,分别是龙泉青瓷展、龙泉宝剑展和龙泉生态展。 龙泉青瓷展 龙泉青瓷展馆共3个展厅,面积386平方米。第一展厅为龙泉窑青瓷简史厅,介绍龙泉窑发生、发展、鼎盛及衰落的全过程;第二展厅为龙泉青瓷专题展厅,展出青瓷器物瓷片、窑具;第三展厅为现代龙泉青瓷展厅。 龙泉宝剑展 龙泉宝剑展馆面积125平方米。陈列以展示现代龙泉宝剑为主,设民国年间龙泉宝剑铺模拟场景一个。 龙泉生态展 龙泉生态展馆面积125平方米,陈列展示龙泉境内,特别是凤阳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动、植物标本,并设动、植物场景和凤阳山保护区模型各一座。 馆藏文物 北宋龙泉窑五管瓶釉色淡青,胎色灰白。以莲荷为主要装饰内容,运用刻划、堆贴等装饰手法,制作精致,纹饰生动。五管瓶俗称五端壶,属冥器,为龙泉窑典型器,常与盘口长颈瓶组成随葬品组合。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虎瓶缺盖。肩颈部堆塑一只老虎,下部堆塑一只飞鸟。粉青釉,釉厚滋润,胎灰白。造型规整端庄。虎瓶与龙瓶组对称龙虎瓶,为龙泉窑常见明器,南宋开始替代五管瓶、盘口长颈瓶墓葬组合。 元代龙泉窑豆青釉观音像高28.8厘米,头戴华冠,冠后为镂空火焰纹。观音面部丰满圆润,仪态端庄。右腿屈起,右手搁膝,旁塑一只鹦鹉;左手扶绶带,旁置净瓶一只,左下侧塑一只老虎。釉色豆青,釉层肥润,灰白胎。面、颈、胸、手、足均露胎,呈朱砂色。 |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 |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龙泉市区北隅安清山,始建于1959年,总占地面积36.2亩,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 建园以来,在一条中轴线上建有门楼、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广场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第一三四共三任浙西南特委书记宋孟平烈士纪念碑和许信琨、张麒麟烈士墓,还有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七位烈士墓。 早期,广东省委委员、广州市委书记、省港大罢工组织者之一季步高烈士纪念亭和纪念碑,粟裕大将部分骨灰敬撒纪念碑和龙泉籍知名人士、原总参政治部顾问、少将李逸民将军纪念碑,还建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房,接待处和厕所。 革命烈士纪念馆分两层共四个展厅,以史实介绍、照片、革命文物等形式,详实的记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龙泉地方组织的发展历程和龙泉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馆内陈设86幅革命烈士的照片画像和150多件革命历史文物,供人们瞻仰。 陵园的中心位置是一座由八根从低到高的柱子组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最高一根柱子21米,为白色,代表旗杆,其他七根为红色,代表红旗。纪念广场的东边建有一座纪念墙,上面刻着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金色大字。 龙泉革命烈士陵园是浙江省较早的一座革命烈士陵园,同时也是丽水市最早的一座烈士陵园。1982年被龙泉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建成50多年来。经过1982年、1992年,2005年三次整修,特别是2013年又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的龙泉市革命烈士陵园焕燃一新,园内环境优美、满园苍萃、灯火通明、庄严肃穆,真正成为瞻仰革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市民休闲、红色旅游的新景点。 |
大窑龙泉窑遗址 | 大窑龙泉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窑龙泉窑遗址分布在今浙江省丽水地区及其周围的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县。 龙泉窑址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址,以龙泉县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有300多处,其中瓷器质量最好的窑址多集中在龙泉县的大窑村一带,这里是龙泉窑的中心,故而统称为“龙泉窑”。 龙泉县位于浙江省的南部,瓯江的上游,瓷土矿藏十分丰富,河流的两岸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盛产烧瓷用的燃料——松柴。瓷窑可利用溪流的山坡选址,制瓷原料可依赖廉价的水碓粉碎并加工,成品也可从瓯江顺流而下运到温州,瓷器的输出十分方便,这些都是对瓷业生产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盛极于南宋晚期,北宋至南宋初年,主要生产盘、碗、壶等日用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刻花,并辅以蓖点纹、蓖划纹及波浪纹、云纹等,釉层比较薄,釉色青中泛黄。 到了南宋中期,出现了炉、瓶、渣斗、塑像等物,且每种器物又有多种式样,装饰以刻花为主,碗内刻云纹的较多,釉层晶亮透明,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瓷器是龙泉青瓷的最为有名的产品,约始创于南宋晚期。釉层丰厚滋润,色泽晶莹,特别是梅子青,色调可与翡翠相媲美。此期器物的造型更加多样化,而且还出现了模仿玉器的琮,模仿铜器的鬲、觚、觯、投壶等,说明龙泉窑的青瓷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 龙泉窑发展至元代,开始较多的烧制大件品物,这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各地制瓷业的兴起,特别是景德镇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技工纷纷迁走,另行建窑,龙泉窑开始走向衰落。(国家文物局) 小梅镇 小梅镇是中国古青瓷之乡,是中国青瓷的发祥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贸重镇 。小梅镇位于龙泉市南部,东邻屏南镇和庆元县竹口镇,北接查田、八都两镇,西连上垟镇,南与庆元县黄田镇交界,是五都之中心镇,是通往庆元、松溪、政和、建瓯、福州等地的交通要道,距市区40公里,面积97.22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山林面积141035亩,耕地面积12972亩…… 详细++ |
永和桥(安仁廊桥) | 永和桥(安仁廊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仁永和桥位于龙泉市安仁镇境内,距市区25公里,是浙江省保存最好最长的廊桥。该桥为木石结构的廊屋桥,长125.7米,宽7.5米,高13米,有廊屋42间,其下用条石砌筑石墩5座,桥墩间最大跨度为18米。南向有分水雁翅,墩上木梁双向平衡展出,逐层加距伸出,纵铺桥面。桥梁采用筒支、悬臂结合式的建筑方法,桥屋雕梁画栋,飞檐雕梁画栋,斗拱层叠,桥内设栏杆、木凳。 永和桥初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取名永宁。清顺治间(1644—1661)毁于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改今名为永安桥,后更名为永和桥。咸丰五年(1855年)被洪水冲塌二墩,六年重修;1911年夏,山洪暴发又复冲二墩,次年重修加固。1981年,永和桥列为县重点文保单位,198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列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安仁镇 安仁镇位于龙泉的东部,是龙泉市的东大门,距龙泉市区约为29公里。镇辖四个管理区,37个行政村,18495人,总面积207.9平方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丽浦线53省道穿越镇中心,建设中的丽龙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是招商引资、投资开发的好去处。镇政府下设立政府办事大厅、党政办、工业办、计生办、民政办、土地城建办、工农经经济服务中心、文化事业发展中心、社会劳动保障所等…… 详细++ |
丽水龙泉山绝壁奇松·千米栈道 | 海拔1500米,长1000多米 龙泉山作为“江浙第一高峰”,高绝对是不能忽略的。在里面最重要的绝壁奇松景区,小编用亲身体验过的感受给你总结:惊、险、奇。这里绝壁千仞,耸立苍穹;苍松万棵,缘壁而生。真可谓步步有惊险,处处有奇景。这里的松树,无论是从数量、树龄,还是从姿态、生长环境上来说,都比黄山毫不逊色。 龙泉山,当地人也称“凤阳山”,取名大概来自山上有座凤阳庙,供奉的是香菇始祖。传说他是中国创造人工栽培香菇的第一人,以前山区居民的生活大多靠栽培香菇等食用菌为生。龙泉山景区的面积很大,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有大峡谷、荒野山庄、绝壁奇松、七星潭、黄毛尖、瓯江源等六大景点。每个景点虽各有特色,但到龙泉山,绝壁奇松是必去观看的。 绝壁奇松是一处悬崖峭壁上的松石奇观,似经过刀锋劈过的峭壁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松树,且松树的造型各异,有的像迎客的主人,有的似匍匐的仆人;有的合群而生,有的独居迎风。这些长在石壁上的奇松,虽经历千百年而依旧生命力强盛,棵棵松树傲立于山石间,昂首挺拔,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后人还根据松树的自然造型,命名为迎宾松、三友松、五进士、万松屏等。当年习大大在浙江当省委书记时,就曾来到这边,并在绝壁奇松前留影,可见绝壁奇松相当吸引人。 |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 |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位于城东南约3公里的芳野村中,芳野原名坊下,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分校设此,村名改为“芳野”一直沿用至今。分校旧址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3千余平方米,建筑共二进,二进间有天井、两侧厢房,一进与两侧厢房及伙房均为二层,二进为三层。中西合璧式建筑。该屋系芳野村绅士曾水清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所建,故名“曾家大屋” 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浙江大学被迫内迁,1939年秋,在龙泉开办了分校,该屋即为龙泉分校旧址。分校当年设有文、理、工、农、师五个学院。还设有附属小学一所。有著名的教授30余名,全校学生近1000余地人。浙大龙泉分校除了坚持教课外,还开展了各项学术活动,至1945年冬迁归杭州总部,前后历时七年,浙大分校在此不仅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杰出人才,且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对促进龙泉山区文化发展,及发扬求是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龙泉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于1990年3月10日签订了关于“原浙大龙泉分校旧址保护的座谈纪要”,有鉴于此,龙泉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6月17日确定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2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徐仰山故居及徐氏祠堂 | 徐仰山故居及徐氏祠堂为丽水市文物保护单位。 徐氏家族是源底村旺族,迄今已有23代子孙,700多年历史,出现过徐仰山、徐敬五等众多爱国志士,令后人怀念、瞻仰。在徐氏祠堂,“敦本惟源”四个大字正立中间,两边书有“继祖宗一派传真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字样,“克勤克俭,惟读惟耕”成为徐氏祖训,也是徐氏族人安身立命之本。 徐氏先民早先靠贩卖木材起家,经几代人辛苦经营、克勤克俭,才日渐发展致富,成为源底村的旺族,但是物质的丰饶并没有改变徐氏族人的初衷,反而还保持“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家族子弟勤学苦读,争做有志之士。 辛亥革命志士徐仰山故居石柱上有一幅对联,“欲高门第须与善,要好儿孙即读书”。徐氏的古宅正门多有“东海旧家”“山辉川媚”“山水文章”“月山拱秀”等题字,不仅表达了徐氏家族对文化精神的完美诉求与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更表达其对子孙儿女读书进修学识的殷切期盼与保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革命时期,徐氏家族涌现出了徐仰山、徐敬五等一批志士绅士,用自身行动践行着徐氏家风。和平时期,该家族还走出了众多从事军政法律、文化教育、医学卫生、科学研究、商贾经营等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虽星散各地,但融于血脉的家风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源底村 源底村历史悠久,是我市人口第一大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有辛亥革命先驱徐仰山先生的故居,有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素有龙泉西乡好源底之美称,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源底村原来有一座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给源底村村民的出行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重新修桥势在必行,这也是源底村2000多位村民多年来的心愿。 去年,在市…… 详细++ |
龙泉市育才学校文化遗产陈列馆 | 龙泉市育才学校文化遗产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龙泉市育才学校文化遗产陈列馆,是一个多专题馆,2009年4月,丽水市委、市政府将我馆命名为我市第3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分三个展区: (一)"龙泉窑青瓷"展区。(二)"龙渊古迹寻踪"展区。(三)书画,摄影,艺术品展区。陈列馆面积115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900多平方米,安装了安全、消防设备,监视报警设备,空调音响设备,以及办公室1间,接待室1间,保安室1间。 陈列馆隶属育才学校。配置了负责人1人,工作人员2人,保安3人(1人专职)。陈列馆全部资金来源于育才学校董事会。 陈列馆开馆以来,接待了社会各界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尤其是我市的青少年学生,集体组织参观学习,取得了很好的热爱家乡、加强美育教育的效果。 陈列馆在下阶段将紧紧抓住教育基地建设、管理、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愿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推动我市文化发展、文化繁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年5月,陈列馆以第二展厅的内容,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龙渊古迹寻踪》一书。 |
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廖家祠堂 | 住溪苏维埃政府旧址廖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住溪是我市重点革命老区,这里曾经是中共龙浦县委驻地,早在1934年,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浙西南就扎根于此,开展了影响深远的革命斗争,在这里建立了最早的县一级苏维埃政府。近年以来,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住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对住溪苏维埃政府——廖家祠堂和住溪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张家祠堂进行了修复,并与前不久投资40余万元建成红色文化广场。苏维埃政府旧址是全省、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师生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主题教育、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的主要集中地。镇、村积极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组织社会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参观、瞻仰、考察,组织开展征文、主题演讲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注重利用纪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现在,住溪村已经成为了省党史教育基地、龙泉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远教广场、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了“红军学堂”。 住溪村 住溪,美曰其名,因全村沿居在美丽的乌溪江溪流边上而得名。这里既有着明、清时期商旅繁华的的迹象,又印记着当年红月,同时又散发着当今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气息。住溪还因民风淳朴、农舍齐整、环境清洁、村庄优美、村民勤劳而闻名于全市内外。 住溪村系住龙镇政府驻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的重点革命老区。全村分为5个自然村,305户,1038人,人均年约收入…… 详细++ |
古溪桥、顺德桥 | 古溪桥、顺德桥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溪桥、顺德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古溪桥为单孔石拱廊桥,东西向横跨古溪之上,清道光十八年重建(1838年)。拱桥全长29.30米,宽5.60米;廊屋九间,明间做法考究,上覆斗八藻井,两侧轩廊,下设神龛;桥廊建筑重檐结构,局部三重檐,桥廊两端牌楼式,中部重檐歇山,高低错落、起伏有致。 顺德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东西向横跨垟顺溪,全长35米,宽4.5米,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组成。木拱架由“三折边”、“五折边”两套拱架系统构成,结构复杂;上架廊屋16间,硬山屋面。 古溪桥将牌楼、重檐歇山等建筑形式融入一桥之中,使之造型美观,富于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顺德桥规模较大,其木拱结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龙泉青瓷窑址 | 龙泉青瓷窑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泉青瓷始于南朝,盛于宋元,当地的哥窑,为南宋五大名窑之一。 龙泉窑为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物普查,现已于龙泉境内发现历代窑址350余处。 位于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的大窑古窑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市的源口古窑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背景知识: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盛极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 龙泉窑发展至元代,开始普遍烧制大件器物,这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明代中期以后,由于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龙泉窑开始走向衰落。 地址: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 类型:古迹 门票信息: 门市价:20.0元 |
季步高烈士故居 | 季步高烈士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季步高1906年出生于安仁镇季山头村,1925年赴广东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系“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曾任广州市委书记。1928年7月在香港被捕,同年冬就义于广州。其故居座落在安仁镇季山头村中心,1981年7月,季步高烈士故居被列入龙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龙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季山头村以季步高烈士故居为核心,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力度,在其周边辐射建设了季步高烈士石像、先烈亭、观光鱼塘、观光林、文化长廊、文化礼堂等,季步高烈士故居的参观价值进一步得到强化提升,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季步高故居瞻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地区 | 景点 |
---|---|
南秦社区 |
---- |
南大洋社区 |
---- |
水南社区 |
---- |
大沙社区 |
---- |
茶坦村 |
---- |
芳野村 |
---- |
吴处村 |
---- |
东岭村 |
---- |
宏山村 |
---- |
周际村 |
---- |
六村村 |
---- |
翁仁村 |
---- |
南秦村 |
---- |
张家村 |
---- |
石退村 |
---- |
和垄村 |
---- |
水南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