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 | 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馆位于兴国县。该陈列馆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1300平方米,分6个展厅,用图片、实物、雕塑、模型、场景、多媒体影视合成等形式展现当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和今天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 “男子没老婆的赶紧‘由’到老婆,女子没老公的赶紧‘由’到老公……”纪念馆一隅,写着这样一段话。在开展兴国调查时,毛泽东谈到婚恋自由,曾这样和当地群众说。 这个“由”为何意?当地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介绍,“由老婆”是兴国最“土”的方言之一,和“讨老婆”意思相近,现在这个词很多兴国年轻人都不会用了。 原来,毛泽东每到一地搞调查,都喜欢用当地方言和群众交流。 走到一组蜡像前:毛泽东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和农民亲切攀谈。正是这种深入群众的调研,让毛泽东摸清了中国农村情况的底数。毛主席在《兴国调查》中说,占人口6%的地主与富农占有80%的土地,而80%的贫下中农仅占有20%的土地。 “政治就是土地政策,土地政策‘正’,政治就‘正’,就能得民心。”这是《兴国,兴国!》中,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钟老师被-杀害前悟出的一番道理。这次调查让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能解决农民的疾苦,赢得劳苦大众的拥护和支持。 随后,红军大规模开展“打土壕分田地”活动。分得土地的广大贫苦农民认识到红军是为劳苦大众利益而奋斗的,纷纷靠拢红军。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红军队伍迅速壮大,革命事业蓬勃发展。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没过多久,1931年4月2日,在《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他又进行了补充:“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而正确的调查靠的就是深入群众。至此,深入群众搞调研,成为苏区干部始终坚持的好作风,并成为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克敌制胜的法宝。 小木桥,在赣南山区随处可见。在纪念馆里也展示着一座小木桥的照片。这座桥毛泽东称为“樟树塘小桥”,但当地的群众更愿意叫它“爱民桥”。 1933年11月,毛泽东到兴国长冈乡作调查。经过樟树塘时,他看到横跨小溪的一座木桥桥栓断裂,人走在上面左右打晃,十分危险。他当即要求派人修理,并对乡干部说:“修桥铺路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苏维埃政府的干部要时刻注意,当真解决。”时隔几个月,长冈乡苏维埃政府收到毛泽东从瑞金写来的一封信,信中特别问到:樟树塘的小桥修好了没有? 当时,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主席,修桥铺路这样的小事,却也深深记挂在毛泽东的心里。主席尚且如此,苏区的干部更是“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纪念馆中摘录了当时毛泽东撰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如何关心群众的问题进行了特别的梳理,大至分田造屋、架桥铺路,小至柴米油盐,甚至婚姻问题,无微不至。群众感动地说:“0真正好,什么事都替我们想到了。” 时光荏苒,历史再续。 参观时恰好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前不久,长冈乡塘石村上屋组村民范玉凤生病住院,村干部谢信璋主动上门,把她的医保报销凭证带到乡里,全程帮她代办,很快这笔7230元的报销款就批下来了。 时刻把关心群众,执政为民铭记于心,这不正是我党事业长盛不衰的根基么! 在纪念馆,有张照片很不起眼。要不是似曾相识,记者也不会留意。照片上是一幢土屋,屋名“也是居”。刚到兴国时,杵在闹市区的这幢屋子就特别显眼,与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没想到,在纪念馆能再见。 屋子的主人是兴国县第一位县委书记胡灿。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敌人攻进兴国,将他家付之一炬。回来,他简单盖了个土坯房。当时有人劝他去分好房子,他说:“0人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不是为了解放自己,这里也是住。”遂取名“也是居”。 胡灿牺牲后,他的妻子赵次如一直居住在这里。解放后,当地政府要给她换新房,她说:丈夫给我什么房子,我就住什么房子。直到现在,虽然胡灿的后人都很有出息,但这幢房子一直作为传家宝保存着。 不由想起了兴国的另一位书记刘启耀。他的官更大,是当时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但他不要公家发伙食费,带头从家中背米去省苏机关吃。妻子还开玩笑说:“老公老公,饭要我供。” 1935年初,刘启耀在领导游击战争时与组织失去了联络。他虽然衣衫褴褛,乞讨度日,但谁也不知他腰间竟藏有一大包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的金银。直到后来成立0江西临时省委,他才将珍藏了3年之久的金银拿了出来,被人戏称为“腰裹万贯的讨米人”。 我们党为什么能凝聚群众,从这两位书记身上不难找到答案。当年的干部虽然掌握着各方面的权力,但始终与群众艰苦与共,患难相依,“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没有一点特殊。而与此相对应,白军则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并非无源之水。在兴国的潋江书院,毛泽东最早在这里举办“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当时的苏区领导人与苏区干部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而当时苏区各级党组织都设有监察委员会,各级政府均设有工农检查部和工农控告局,到处都有“工农控告箱”,苏区干部自觉接受着群众的监督。 正是在苏区干部的凝聚下,兴国人民艰苦奋斗,全力支援革命战争,先后成为扩大红军、支前参战等10项模范。1933年5月,-在中央苏区一次会议上盛赞“中国外国不如兴国”。毛泽东则称赞兴国“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号召“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并题写了“模范兴国”四个大字。从此,“模范兴国”闻名遐迩,传颂至今。 参观结束,再回首,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凝聚群众,千言万语汇成一个简单的真理——“人民万岁”。 |
三僚风水文化景区 | 三僚风水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境内,处在兴国、宁都、于都三县边界,距县城64公里,距赣州黄金机场和井冈山机场分别是150公里,距京九铁路兴国火车站67公里,景区邻近319国道,处在泉州—南宁高速公路旁,距兴国东出口为13公里,交通便利。 三僚村因其独树一帜的风水文化,被海内外易学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风水祖师杨筠松(名益,号救贫),携弟子曾文辿、廖金精隐居三僚著书立说,奠定中国风水文化的理论体系后,中国风水文化由此传播海内外,三僚曾、廖二姓师承杨公奇术并发扬光大。自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历朝,明师迭出,其中白衣承诏,由皇帝钦封为钦天监博士的风水师就达36人,享誉世界。古都南京、北京,著名建筑如明十三陵、故宫、长城清东陵等都是三僚风水先生堪择。景区内至今保存了大量的风水作品,如龟蛇相会、曾氏砂手、蛇形祠、虎形墓、七星池等,是中国风水文化保存最为完好、风水作品最为集中的古村落,成为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朝觐的圣地。 2008年6月,三僚风水文化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僚风水文化景区分别荣获了“2006江西乡村游十大旅游景点”、“2007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三僚村也于2009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地址: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 类型:民俗村文化旅游区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7:00-18:00 门票信息: 门市价:80.0元 梅窖镇 梅窖镇位于兴国县东部,东与宁都交界,南与樟木及于都县毗邻,西北与古龙岗镇接壤。人民政府驻梅窖圩,邮政编码342432,距县城64千米。下辖梅窖村、寨脑村、三僚村、店山村、水南村、黄岭村、黄沙村7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5974人,其中农业人口24822人。土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667亩,山地7.43万亩。 1949年8月属第五区…… 详细++ |
潋江书院 | 位于潋江镇楼街,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为庭院式建筑,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阁等组成,占地面积4903平方米。 1929年4月,毛泽东作为红四军-表在这里传达了0六大会议精神,并在此主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1930年至1934年,书院为兴国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雕梁画栋的潋江书院,位于兴国县潋江镇横街,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朱门丹窗。建于乾隆三年(1733年),占地面积4903.8平方米。依山造形,五重递进,由门厅、讲堂、拜厅、魁星阁、文昌宫和崇圣祠组成一个建筑群。由低而高,阶梯次,设计严谨,布列有序,气势恢弘,雄伟壮观。 牒楼式门楼,坐西向东,以取“紫气东来”之意。歇山顶门头,脊的两端,吻兽相向倒立,中有雄塑宝瓶。其下为红底蓝字的横额,-“潋江书院”,云纹图案饰边,左绘“梅兰”,右绘“竹菊”。 跨进门楼,是宽敞余坪,可容纳千人。四周栽有8棵松柏,两株玉兰,朝北,登13级台阶为门厅,硬山屋顶,高为二层,共有四间。中为大门,红石门框,和合木门,书有红底蓝字“秀汇双江”横额嵌于门首。横匾左右分别为“北秀山河映双江”、“东汇泮水起人文”山水图。门前竖一对圆木丹柱。 入门厅,可见小四合院式的花圃。圃内奇花异草,芬芳四溢,峡谷侧有玲珑墙相隔。穿过花圃走道,上五级石阶为讲堂,共三间,硬山屋顶,脊有堆塑“丹凤朝阳”。飞檐之翘卷上,诗画相间,雅趣盎然。前为船篷顶檐廊,四根木质丹柱,红石鼓墩为基,支撑船篷,堂前左右为对称的木栅栏围屏,中堂三墙而无门,左右为花格门窗厢房。左右各一耳门,堂之东侧有学舍6间,两侧9间。 穿过讲堂,则是天井,上两级台阶为科厅。雕花绣朵,描龙绘凤。四角各一丹柱支撑硬山屋顶,四周均系花格长窗,前开和合门,门槛过膝,状若“大花轿”。厅内陈设黑漆书箧10多箱:史册、精华、蕴玉、简帛、翰林、国粹等。 魁星阁位于拜厅之后,比拜厅高五级石阶,攒尖阁顶,顶有“双龙戏珠”彩图。四柱八角,角系铜铃,俗称风铃,风吹铃响,反衬幽静。书有“魁星阁”三字的横额,挂于阁顶和阁棚之间。顶棚澡井,俗名果合顶,或花轿盖,饰以“鲤鱼跃龙门”浮雕。阁基为条石垒砌,两侧围以红石栏杆,石柱上塑石狮,昂首相望,憨态可掬,栩栩如生。魁星阁,原为供奉魁星菩萨之处,状似应变亭,四壁透风,内栽6株仙人掌,长达20年,亭亭玉立,状如香烛。近年间花开四次,均是白色,冰清玉洁,实属罕见,甚是喜人,被称为“吉祥之兆”。 魁星阁二层阁棚下有一手持朱红毛笔,屈腿单立的魁星菩萨造型,意表“魁星点斗”。阁棚为三层,飞檐翘角,碧瓦朱槛,嵯峨挺拔于青天之下,鹤立鸡群于书院之中,为最高层建筑。 魁星阁后即文昌宫,两者前后紧连,唇齿相依,中间隔出一条人行道,旧为“文昌帝君”之供奉处。文昌宫,亦砖木结构,硬山屋顶,中堂顶棚有八角形藻井,雕花斗拱,上下五层花板,凹面为浮雕“龙凤呈祥”。六根红石大柱立于宫中,其中前廊石柱上原镌刻兴邑传胪学士钟启峋以“兴国”撰写的嵌字联一幅:“兴我小邦,示其文德;国之善士,简在帝心”。宫中堂两侧,各配楼房,上下两层共二间,厢房前还有软扇耳房。 宫的前部为船篷顶檐廊,其东西两端各一耳门,直通屋外。 崇圣祠位于文昌宫左侧,有耳房纡通,中隔余坪,砖木结构,歇山屋顶,重檐翘角,红墙丹柱,双开花格大门,四根木柱支撑着顶棚,檐廊正中顶棚绘有“麒麟吐玉书”之彩画;中堂正中顶棚为藻井,其凹面为“双狮滚球”浮雕,侧为四向五屋,流云翘桥,山水画配诗。正厅天花顶棚其上绘有四幅对称彩图:一曰“蜂(封)猴(侯)拜象(相)”图;二曰“二鸭(甲)传芦(胪)”图;三曰“金鸡报晓”图;四曰“雀(爵)鹿(禄)蜂(封)猴(侯)”图。耐人寻味。 楼房前14米,屹立一座三门石碑坊,上刻龙头、狮身、花卉、卷云、面鼓……雕工之精细、线条之流畅、图案之隽秀,堪称石雕石刻艺术之精品,令人叫绝。 潋江书院建筑艺术精湛,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现代革命意义,它是1929年4月毛泽东的故居。当年毛泽东在此写下著名的《兴国县土地法》,从此有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澎湃怒潮;有了十万兴国男儿如鬃发怒耸的雄狮,呼啸着跟毛委员当红军闹革命;有了著名的兴国“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创造第一等工作的模范县”。 潋江书院,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永恒的丰碑。 潋江镇 潋江镇位于兴国县境腹地,地处兴国县城,属丘陵平原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潋江镇由原潋江镇和五里亭乡于2000年4月合并而成,镇政府驻潋江大道,现有在岗干部职工102人,内退23人,退休42人,离休1人。 全镇辖1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19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2.7万余人,总面积51.6平方公里。辖有12所村小学,1所卫生院。交通便利,…… 详细++ |
兴国将军公园 |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赣南十景之一。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县城南门口,将军大道南端,距兴国县城中心2公里,距赣州市80公里。属于红色旅游主题公园。兴国是誉满中华的“将军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军参战,这些参加红军的兴国儿女们,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出许多革命将领,仅解放初期授衔的将军就有54位,将军数量之多,列江西之首,全国第二,2002年将军园建成开放。 将军园由将军广场、将军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大型群雕、休闲广场、将军湖、将军岛等组成。将军广场正中安放由汉白玉石雕刻、高6米的毛泽东主席巨型雕像;园内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安放陈毅元帅和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雕像,并利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征组歌;将军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突出兴国红军县的特色,馆内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了1955年至1964年实行军衔制期间的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生平事迹;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是由0中央宣传部和0江西省委宣传部批准兴建,馆内分六个展厅,通过高仿真雕塑和声、光、电等现代布展手段,利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图片以及实物、场景、多媒体影视合成等形式,向人们展示当年苏区干部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密切联系群众,执政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优良作风,也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主题的陈列馆;大型群雕由“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面军旗及79位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环绕而成,三面军旗象征着兴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组建了三个师参加工农红军。群雕长23.179米,象征着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3179名;宽2.3米,高8.5米,象征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3万人口的兴国就有8.5万人参军参战;将军园西南方还分别建有肖华上将和陈奇涵上将二座纪念亭;另外还设有休闲广场和将军湖、岛等景观设施。 将军园是集瞻仰教育、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正在申请国家AAAA级旅游区。 |
兴国通天岩 | 赣州的通天岩是江南最大的石窟旅游胜地之一,唐代就被开掘的石窟寺。然而在兴国也有“通天岩”的天然景致就鲜为人知了。兴国的通天岩位于高兴镇,距县城7公里。兴国“通天岩”藏身于绵延数十里的丹霞地貌地段之中,因其天然的岩洞和隘口而成为了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红军的战场。兴国通天岩的入口处就在公路旁边,路旁一座近年立起的牌坊,书写着“通慧寺”三个大字。隐藏在山体,依山而建的通慧寺始建年代是南宋末年。相传,通慧寺的建立还源于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文天祥率军队撤离赣南往广东方向时,为了作战方便,暂时将一些行动不便的将士遗孤留在了岩洞内,并且依着岩洞建了一座房屋掩护他们,让当年寂寞冰冷的山岩里冒出了炊烟,延续了生命的气息,总是在幽静深邃的境界中寻求无为无我、修身养性的佛家人又在旧址上建起了这座通慧寺,通慧寺的几间房屋全都隐身于通天岩之内,只需一堵墙,一扇门就成了一间房子。 兴国的通天岩还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四方面军的指挥部。光滑的主峰下有一条垂直的、凿了孔仅能容一只脚站立的台阶,这条台阶就是当年红军为走捷径站岗放哨之用而开凿的。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用各种方式沿着红军的足迹去跋山涉水,去感受体验红军的精神。渺小的我们在这硕大的石峰前,在这块弥漫着革命先辈精气神的英雄土地上,油然升腾起一种征服自然的豪迈和勇气,我们四肢着地攀上了岩顶。 站在通天岩之巅,对兴国党史颇有研究的胡玉春先生向我们指点着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遗迹。这里,曾经弥漫着战争的烽火硝烟,有红军挖掘的道道战壕,有第三次、第五次反“围剿”中-军队轰炸的累累弹坑。这块文天祥和红军将士们挥洒过热血和生命的疆场上,曾经因为战争造成了满目的苍痍和荒凉,造成了兴国县水土的严重流失。今天,站在通天岩之巅,我们却犹如登临绿色的浪巅之中,昔日战争的痕迹已被青松绿水覆盖,战争年代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兴国模范县在征服大自然的伟大工程中,又夺得了“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水土保持示范县”的荣誉称号 高兴镇 高兴镇位于兴国县西北部,东邻崇贤乡,南接潋江镇,西靠茶园乡,北界泰和县,距县城13公里。全镇面积23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老营盘、上密、墩坵、长迳、高湖、高多、高兴、黄群、水口、樟坑、启光、华坑、小春、新圩、山塘、文溪、合兴、蒙山、老圩、龙山),3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5万人;京九铁路、石吉高速、319国道穿境而过,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 高兴镇素…… 详细++ |
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 | 走进门厅首先看到的是四个大字“浩气长存”。在纪念碑的左右两边的玻璃柜中摆放着兴国烈士的英名录。 第一展厅,陈列着兴国54名将军中两位上将的雕像,他们分别是肖华、陈奇涵。 第二展厅展出的是1930年12月——1934年10月这段时期苏区军民历次反“围巢”示意图及当时兴国模范师长谢远松、少共省委书记钟效培等9位革命烈士塑像。 第三展厅也是整个馆的中心部分,展现的是革命最艰难、最动荡年代的战斗英雄们,肖像有刘昌思、刘启耀、徐达志、谢昌宝等先烈,记载了1934年——1935年长征时期的艰难行程和长征路线图以及长征中牺牲的12038名烈士。 第四展厅陈列的是1935年——1945年期间,模范县委书记谢名仁、钟世斌等革命烈士雕像,以及一幅非常出名的《马前托孤》塑像。 纪念馆前面是革命烈士英名牌,占地130平方米,碑石全部采用庐山脚下星子县出产的金星石雕刻,组成一个环形碑墙,上面刻写有23179名兴国烈士英名,气势恢宏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
兴国革命纪念馆 | 兴国革命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兴国革命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潋江镇红军路5号,是县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筹建于1958年冬,1963年11月成立,并正式对外开放。1976年中宣部批准筹建毛泽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1977年正式对外开放,隶属兴国革命纪念馆。为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2005年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兴国县文物局与革命纪念馆合署办公,为二块牌子一套人马,且不增加人员和编制。 兴国革命纪念馆为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负责全县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以及保护和管理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处理全县境内文物行政违法事件,组织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巡查工作,并对发现的文物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8人,馆长兼书记1人,副馆长3人,全馆编制20人,现有在编人员19人,离退休人员13人。兴国革命纪念馆现有专业人员16人,副研究员1人,中级(馆员)2人,初级(助理馆员)13人,内部机构设置为三组一室一队,即陈列保管组、群工组、安全保卫组,办公室和文物行政执法队。 兴国革命纪念馆 电话0797—5322604 邮箱xggmjng@126.com 网址http://www.jxxggmjng.com 地址兴国县潋江镇红军路5号 邮编342400 |
丹霞湖 | 丹霞湖景区位于兴国县城东10公里处,距319国道2公里。这里苍山碧水、风景宜人。置身1万多公顷的山水风光,植被繁茂、林木葱郁、碧波千顷、浩瀚无涯、自然气息扑面而至,让您心旷神怡。漫步于森林幽谷、古木林立、宁静致远、花草夹道、摇曳送迎、幽泉流转、追闹相随;泛舟在碧水湖面、劈波斩浪、逍遥自在、物我两忘、空灵透彻。 景区内丹霞地貌怪异独特,这里奇特罗列、怪石嶙峋、活灵活现、举手投足间,您会感叹自然造化之神妙:天门寨古战场会让你梦游-之雄浑;观音坐莲、天子印、仙桃峰、玉笥峰、飞天神龟、出水神龟会让您醉心鬼斧神工之精妙……在这“造化钟灵毓秀”的山水相融之地,您可小憩休闲茶庄,畅饮水上酒吧,品味客家小吃,饱餐野蔬山肴;您可为伊甸族小伙子上刀山下火海助威,为傣族姑娘优美歌舞喝彩,为泰国“人妖”叫奇,为人蛇共舞赞绝;您还可充分感悟水车、砻、磨、擂等所蕴含的客家古朴文明。 |
兴国县烈士陵园 | 兴国县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兴国烈士陵园位于兴国县汽车站旁,内有烈士纪念塔、纪念亭、英名碑、广场、飞机陈列馆等建筑群。烈士纪念塔建于1957年,高18米,三级四面,砖混结构,塔顶为2米高的五角星,巍峨雄伟。烈士纪念馆1957年建于鸡心岭,1977年迁入现烈士馆内,由门厅、灵堂和五个展堂组成,占地1401平方米,展出兴国23000多位著名烈士的生平、照片和部分遗物,并建有著名的马前托孤、宁死不屈、洗衣队员、江善忠跳崖、过雪山等艺术雕塑。1991年建成的“革命烈士英名碑”,呈五角回廊式,中间为英烈群雕,回廊镶满镌刻全县23179位烈士的英名的碑石。 1995年1月,2001年7月先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6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江西潋江国家湿地公园 | 江西潋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潋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兴国县境内,规划总面积为53655亩,其中湿地面积为35437亩,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以湿地公园内的潋江、濊水、长冈水库为骨架,以中亚热带南缘独具特色的集河流、沼泽、蓄水区、水塘等于一体的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和悠久的地方湿地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湿地文化等多元文化为支撑,以湿地生态文化宣教展示、生态体验为主要手段,是集湿地保护保育、湿地功能展示、湿地文化宣传、湿地科研监测以及湿地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1931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创办了中央兵工厂,为我军第一个大型兵工厂。该厂在兴国期间,修配和制造了大批武器,为武装红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
均福山森林公园 | 均福山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北48公里处,平均海拔800米,有林地1404.6 公项,森林覆盖率达78%。主要景致有:方石岭、龙下瀑布、千年古杉、书泉、唐代石香案、抗元英雄文天祥题匾“永镇江南”、吞吻、铁瓦、大乌山寺、覆苟古寺等。其中方石岭乃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击元兵之处,1931年9 月15日,毛泽东、-率红军也在此歼灭-军第52师,俘虏敌师长以下 5000余人;龙下瀑布高80米,宽30米,飞流直下,水花如碎玉堆雪,仿佛“白练垂空”;大乌山海拔1204.5米,为兴国第一高峰,原名“大雾名山”,明初大学士解蜡入寺,风吹灭灯烛,殿宇乌黑,遂将山名改为大乌山。位于公园南侧的覆苟山,为兴国县城龙脉发源,故又称佛祖山,天气晴朗时,从山顶可远眺兴国县城。据古代典籍记载,道教的北海仙公齐涓子,在此山一石头书箱中得到秘书12卷,遂登仙籍。 均福山森林公园常年林木葱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4.5 度,素有“赣南小庐山”之称,实为观光旅游的避暑胜地。 |
大圣禅寺 | 大圣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圣禅寺位于兴国县城,汐水江边,滨江大道东侧,南距319国道兴国将军桥1公里,北离红军桥200米,距兴国火车站4公里,交通方便,汽车可直达寺内。 大圣寺,原名大乘寺,位于县城东门直廨(县衙门)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建。初名万年寺,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敕赐“大乘寺”。旧有飞来殿、石佛、铜钟古迹。旁为东林、西竺二禅旁。明中叶,以其址建学宫,后移学,寺仍旧。清乾隆三年(公年1738年),知县徐大坤徒城隍庙于大乘寺,西竺仍存庙古,东林移在庙左。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重修,分为内外二寺(见清同治十一年版《兴国县志》)。大乘寺历史悠久,名扬四海。且有铜钟飞去又飞回的奇传。据1988年版《兴国县志》记载:县城东门内大乘寺有唐铸巨钟。宋绍兴初(公元1131年),钟忽失去,被卖至赣州天宝寺,该寺僧扣而无声。后大乘寺僧寻钟至天宝寺,请求赎回。天宝寺僧不允,说:“果是你寺物,如扣之有声即可。”大乘寺僧一扣即鸣,于是赎载回寺。民国25年(公元1936年)2月成立兴国县佛教理、监事会,会址设大乘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年代该寺被拆。 天王殿内的弥勒佛、韦驮菩萨是铜铸贴金制成;四大天王是高3.3米,威武庄严.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三宝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每尊高4.5米,重2吨多,佛前站立着迦叶、阿难二位尊者,皆是铜铸贴金制成。两边是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宝佛背后塑有海岛观音独占螯头,两侧侍站着善财、龙女两弟子。卧佛殿内的释迦牟尼佛像是缅甸玉雕刻而成,长6.8米,重19.8吨,是镇寺之宝。文殊、普贤殿内的文殊、普贤菩萨像也是缅甸玉精雕而成的。观音菩萨和西方三圣像是铜铸而成的。所有佛菩萨像仪态安祥,法像庄严。 大圣寺于2003年11月5日举行了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庆典会,来自香港、深圳、广东、福建、上海、江西等省市各界人士、佛教信众一万多人参加了这一盛会。此后举行了两次冥阳两利水陆普度大斋法会。2005年5月15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初八日)举行了“尊老敬老”大斋会,又名“千叟宴”,对年长的老人表示敬意,百岁老人披红戴花,参加盛会的有1600余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近千人。 大圣寺恢复重建工程,由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十方高僧大德、善信施主、0檀越及各界人士的慷慨乐助,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建成如此规模宏大、设施完善。现已成为兴国县城的又一亮点。但这一巨大工程还在建设中,还需建玉佛殿、三圣殿、法堂、念佛堂、佛苑、万佛塔、观音阁、方丈楼、云水寮、如意寮、佛事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以及绿化、美化配套设施还需要完成。届时,大圣寺将建成一座生态园林式,融学佛修行、-利生为一体的佛教寺院,成为观光游览胜地。 |
兴国将军园 | 兴国将军园位于兴国县城南大门,将军园主要由将军馆、将军广场、大型群雕等部分组成。将军馆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屋顶是红军八角帽造型,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利用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再现兴国籍将军们的英勇事迹;将军广场按长征路线进行规划,广场安放了高5.2米的毛泽东主席汉白玉雕像、朱德司令员雕像、陈毅元帅雕像以及兴国籍54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雕像,并用12块奇石分别雕刻肖华上将所作的12组长征组歌。大型群雕由土地革命战争中主要由兴国儿女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的三面军旗雕塑及群雕组成,群雕正面是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场面,背面是兴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和被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模范兴国”奖旗的动人场面。群雕长23.179米,象征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高8.5米,象征兴国人民在当年有8.5万人参军参战。 |
长冈乡调查纪念馆 | 长冈乡调查纪念馆,兴国县长冈乡是苏区时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模范乡,毛主席1933年11月率中央政府调查团到长冈乡调查后,整理出著名的《长冈乡调查》一文。 1977年建成开放的“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纪念馆”,位于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距县城约4公里,主要陈列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的历史资料和长冈乡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长冈乡建成模范乡的经验。纪念馆占地7028平方米,有4个展厅,门厅是毛主席作长冈乡田间调查的大型雕塑,展厅还有大量苏区时期的照片和实物,供人们参观学习。 |
太平岩溶洞 | 太平岩溶洞。位于梅窖镇,距319国道仅200余米。其洞口至今仍有古代砌垒的堑墙,可以说明它是一处军事要隘,要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的岳飞元帅。宋绍兴三年,岳飞收洞寇功成,后以其地界宁都、兴国三邑之冲,因置寨于此。宋绍兴三年为公元1134年,故岳飞设隘于此距今达868年。兴国史上的七次大战,在洞内就发生过两次。清顺治年间,农民先后起义抗军,均败兵于此,死伤数千人,因人们不愿意再看到战争,梅窖洞遂名曰“太平岩”。太平岩属迷宫式中型石灰岩溶洞,总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岩内洞穴巨大、结构复杂,已探明的有三层以上,上层干燥,中层潮湿,下层有多处地下河,几十个岔道纵横交错,深不可测,30多个洞穴中,大的有数百平方米,小的才几平方米;洞内迁迥曲折,纵横交错,犹如迷宫;岩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佛像、人物,惟妙惟肖的石莲、石榕、石桃,海市唇楼般空中塔群,迁回曲折的“万里长城”以及神态活泼的石猴群,恬静的梅花鹿,笨拙的企鹅、凶猛的秃鹰莫不形态生动,飞翠流丹,在灯光下变幻着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 |
地区 | 景点 |
---|---|
楼溪村 |
---- |
富兴村 |
---- |
中叶村 |
---- |
富宝村 |
---- |
郑枫村 |
---- |
南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