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 石城县 >> 屏山镇

屏山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通天寨

通天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石城通天寨位于距离石城县城7公里的大畲村,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景点以各种形似人或物的山石为主。游览通天寨途径有二,一是沿南门拾阶而上,上山路比较难走,但返程不累;二是从北门步梯而下,较为轻松,返程须另辟蹊径。  通天寨不算大,景区景点相对集中,在方圆2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分布有大畲荷花观光园、古民居南屋、通天寨生态乐园、通天岩、玉盂寺、净土岩、试剑石、石笋干霄、钟鼓石等景观,整个游程大约两三个小时,有较为完善的游步道和指示牌。山上的看点,一是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门”丹霞地貌奇观,二是天然形成的千佛丹霞,三是比较少见的岩面龟裂地貌。山上有一处玻璃观景台,可站在透明玻璃上观景拍照,体验凌空的感觉。  若是七八月来到通天寨,山下的荷花盛开,在荷花园里以荷塘为前景拍通天寨丹霞山体的全景照,景致最佳。  通天寨,是久负盛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区,位于距石城县城七公里的大畲村。因寨上主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通天而得名。寨上怪石如林、犹如丹霞横空;满寨龟裂石板,美称仙人犁田;寨中清泉四季流淌,竹木青翠如海;寨下碧水环绕,四周青山连绵。奇特的山水,秀美的风光,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人间仙景。  在修通公路前,前往通天寨的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客家古驿道“闽粤通衢”,踏着通体溜光的鹅卵石铺设的古道,似乎再现了客家先人修通这条通往闽粤的驿道所付出的艰辛。通天寨的脚下有一条碧波荡漾的小河,小河上屹立着一座客家先人在宋代修建的石拱桥,后人称之为“将军桥”。传说元末明初时期,陈友谅率兵退守在通天寨,并派重兵守卫着此桥。朱元璋统率大军追杀到此,为争夺此桥,两军发生激烈的战斗,一时刀光剑影、硝烟弥漫、血流成河,最后双方都有多名将军战死于桥上。后人将此桥修复后,称为将军桥。  越过将军桥不远,进入到一座傍山而建的客家古村落。该村落建于清乾隆年间,取名南庐屋,为一黄氏家族所建,是典型的客家“天井式”民居建筑群。分五井,井井相连,共九十九间半。进入里面真像一座迷宫,走完九十九间可以不见天日,体现了客家先辈高超的建筑技巧。现仍有黄家子孙居住。  站在黄家屋的村口,可以看见通天寨一高一矮达几十米的两柱气势恢宏的石笋冲天而起,名曰“石笋干霄”。传说古时有一男一女两位仙人遍游天下寻找修身养性之地。一日,两位仙人在此不期而遇,他们同时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互不相让。在相持不下之时,寨中的土地公出来调解,让他们各显仙术,谁的道行更高,谁就在此-。两位仙人商议比搭天梯上天,谁先上天谁就为胜者。两位仙人摇身一变,化成两支石柱发疯似地向天上升起。他们只想到取胜,猛烈的冲击波带来了地动山摇、飞沙走石,祸及四周生灵。天宫玉皇大帝发怒,下令雷公劈断两支疯狂猛冲的石柱。雷公得令后,电闪雷鸣,将两支石柱劈断,从而留下了这一高一矮的两柱石笋。  攀登通天寨的路,是在高达近百米的悬崖下面,仰视那倚天而立的悬崖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岩石像威风八面的雄狮、有的像展翅飞翔的雄鹰、有的像俯视小鸡的老鹰、有的像观音、有的像和尚坐禅……集天下奇岩之大成。向上攀登不远,一座宋代建筑的山门肃立在山峡中,刚劲而又飘逸的石刻“石门”两字,使人浮想联翩。进入山门向下俯视,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难怪这里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接近山顶处,有一座明万历年间修建的“玉盂寺”,该寺为全省十四大重点开放寺院之一。来这里进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游玩者也可在此喝上一杯久负盛名的通天茶。通天茶历经数百年不衰,曾为朝廷贡品,名噪远近,取寨上泉水冲泡,茶色碧绿,清香四溢。  寨上主要风景点有“石笋二霄、通天岩、净土岩、试剑石、万人坑、船舷崖、仙人犁田、黄蜂吊薮、七仙观海、钟仰、石鼓”等等……一景更比一景美,一景更比一景奇,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观赏。  寨上还是一处古战场,自宋代始,这里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塞,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残墙废垒处处可见,猴子城、万人坑、主薄寨、长庚门现在还可以看到战争留下的痕迹。  风景区内古代石刻、石碑甚多,历朝文人墨客在此观景饮茶,题诗作对,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地址:赣州市石城县琴江镇钱江村  类型: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797-5733177  官方网站:http://www.scttz.com/  开放时间:  8:00-17:00春、冬季(10月-次年5月),6:30-19:00夏季(6月-9月)。 通天寨 通天寨 通天寨 通天寨 通天寨

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

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宁都赣江源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依托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工程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25平方公里。团结水库水利枢纽是赣江源头上的重要工程,发挥着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景区水利工程景观雄伟壮观,大坝泄洪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库区水质优良,山水相依,四季特色各异,冬春碧波荡漾,风景如画,尽现江南水乡风韵。

如日山普照禅寺

  寺后的“毗庐宝殿”、“钟楼”、“鼓楼”地势最高,接近山顶。毗庐宝殿前置一个4米多高的铁鼎,该殿为二层建筑,一楼殿内6米长的卧佛金身耀目,殿楼的坐莲毗庐大佛也有5米多高。卧佛的龙床、龙桌,毗庐大佛的莲座、龙桌周佛刻的是西游记人物彩雕,雕像栩栩如生,十分精致。毗庐宝殿左右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楼下两侧,十八罗汉分列其中,镇守宝殿,站在地势最高的“毗庐宝殿”楼上凭栏眺望,远看群峰耸立,翠壁千寻,十分壮观。  整个普照禅寺香烟缭绕,钟磬声、诵经声不绝于耳。该寺每天佛事不断,旺盛时节,施主日达千人。全国每年到此观光、进香者不下10万人次,并且游人香客远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及东南亚等地。海外名僧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光明山,普觉寺主持宏船法师,日本姬路市大善町宝积寺主持吉井鸠峰法师,美国洛杉矶了知法师以及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香港妙法修文法师、达行法师等,都曾寄物来打斋结缘,或多次来寺授法观光。香港梁善玉、邬觉宽、曾果慧、曾圣凤、陈文柄、卢栋权大居士曾常率几十位居士来寺进香拜佛,捐助颇多。1984年9月,该寺传授三坛大戒,新加坡光明山法师、宏船法师及全国佛教四大名山、方丈、法师均应邀来寺,一起为信徒传授三坛大戒,消息不胫而走,仅17天时间,就有1000多人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19个省市赶来,求戒受戒。  

石城阻击战纪念园

石城阻击战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腊石,原名“迎恩石”,是古代迎接朝廷圣旨的地方。古时曾有一李姓知县常在该处狩猎,后将该山改名为“李猎石”,因在石城白话中,“猎”与“腊”音相近,后人也称之为“李腊石”。  李腊石山海拔398.9米。该山从北端看为一块完整的巨石,山体四周围悬崖绝壁。山体南端为连绵丘陵,与西华山风景区相连。山体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李腊石山脚、山顶各有一座寺庙;山脚为中华庵,山顶为中华寺,香火旺盛。沿山体南侧另有一条通往山顶的步行栈道,为沿山壁开凿,现已失修,但仍保留栈道痕迹。  李腊石是石城阻击战最后一道防线的主战场,现在山顶现仍保留有几百米长的旧战壕遗址。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一开始便陷入了被动。1934年8月30日,地处广昌、石城之间的战略要地---驿前(与石城小松毗邻)被敌占领,中央革0据地及中央红军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为迟滞敌北路军向中央革0据地中心地域---瑞金进犯,赢得时间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击敌人,当时红三军团的军团长为彭德怀,政委为-。  1934年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至10月7日结束,历时12天。石城阻击战是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北线战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在此期间,不但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杀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迟滞了南犯敌军的进攻步伐,红军阻击敌人进犯石城的实际时间,比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原定计划多了7天,为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的安全集结与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若没有石城阻击战,敌北路军便可长驱直入中央机关所在地,其后果是不堪设想。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阻击战战役,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0石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出资兴建了石城阻击战纪念园。整个纪念园,占地28.6公顷,建设用地50亩(33340㎡),由山门口广场、红色记忆广场、胜利广场、石刻广场、石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石城阻击战纪念馆、纪念碑、观景平台、主题雕塑、红军故事园、红军战壕遗址等部分组成。  景点位置   

桂花屋

  清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南京)沦陷。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洪秀全长子)在干王洪仁轩等人的保护下,率太平军余部南下,10月9日途经广昌与石城交界处杨家排古岭脑时遭党清军席宝田部伏击,10月23日幼天王被清军捕,即囚禁于桂花屋花厅。月初,幼天王被押抵省城,28日被江西巡抚沈葆祯杀害于南昌。该客家民居与太平天国诸多巧合,时间巧合:该民居修建于1851年,落成于1864年,与太平天国起义、沦陷时间一致;地点巧合:起义于花都,建都于南京(石头城),终结于石城;人物巧合:该民居五个马头墙与太平天国五王石城蒙难巧合。幼天王曾用毛笔在侧室南面白粉墙上提诗一首“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眼底空悬海月秋。  桂花屋是县城唯一保存较好的客家民居,是清代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体现了独特的客家建筑文化,该屋为砖木结构,悬山顶,三堂两横式民居,中有天井,后为正房,两边厢房,前0院,门额楷书阴刻“永怀”二字,年款为“咸丰辛亥年”(1851)。该屋系当年石城富豪黄性存所建造,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有70余间,分三进:前厅、中厅、后厅,两侧是厢房。整个建筑富丽堂皇,高墙深院,是典型的客家民居,保存比较完好。以幼天王为首的诸王在石城的覆灭,宣告了历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终结。使桂花屋成为这段重要历史的实物见证和历史信息的载体,它的保存,对太平天国后期革命斗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宝福院塔

宝福院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宋·宝福院塔位于琴江镇东城区。该塔是一座江南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徵宗崇宁元年(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1110年),塔高59.8米,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结构精巧,既保存了盛唐遗风,又有典型的大宋风格,可绕平座穿壁而上塔顶,登临远眺,远近山川、江城风貌、尽收眼底。建筑面积1982.12平方米,底层对边直径为10米,对角直径为12米,内空直径为2.6米,墙厚3.7米,墙外边长5.6米,自下而上逐级微收,高而不危。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塔墙北较直而南较斜,重心自然向北移成15度夹角,结构严谨,技艺精巧,虽经800多年风雨雷震,仍挺立江边。塔砖多有“崇宁壬年”,“僧道符立”字样,底层亦有“应可”砖记。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两次维修。  宝福院塔是我国珍贵的古典建筑,是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闽粤特色融合的结果,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国之瑰宝。1959年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寨温泉度假庄园

  距县城约十公里的九寨度假庄园,是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生态人居于一体的一个大规模温泉度假景区。九寨温泉上有瀑布、下有水潭,水温常年保持在60摄氏度。这些从奇特的丹霞地貌中冒出来温泉水,富含锰、钡、锂、锶、铁等20多种微量元素,经科学检测,对心血管疾病有着神奇的保健疗养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景区内设有温泉泡池、SPA中心、水上乐园、理疗中心、会议中心、美食中心、星级酒店、度假公寓、客家庄园、生态居住小区等。来到这里的特色温泉区,游人可以在群山环抱、热泉暗涌的峡谷温泉池中斜倚石窟,让身心与自然融于一体;可以在亲亲鱼疗温泉池中让群鱼近身,亲吻体肤,同鱼共戏,乐得一生逍遥;可以在微波SPA池中随微波荡漾,似少女怀春,濯足而过,恰似仙子凌波而去;还可以在热雾袅绕,恍然仙界的东巴水台偷来浮生半日闲;在阴阳太极五行SPA池中推演万物造化之旅程,追思圣贤之智慧。在这里,泡累了、乏了,可以到温泉桑拿房里让蒸腾的泉雾,清心涤肺,四大皆空,蒸得一身轻松;还可以闲卧石泉热壁,或听风观月,或悠然入梦!惬意尽在不言中……

赣江源第一瀑

  赣江源第一瀑,位于山高陡峭的石井山,由神龙飞天、神龟祝寿、竹海连涛、天然氧吧等景观组成。  春天去访赣江源第一瀑时机最佳。置身其间,方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原生态!横过山梁,尊颜未见,先闻其声,一阵轰鸣之声穿林而来,丝丝凉气浸袭全身。峡谷之中,一挂白瀑从山顶飞流直下,从上往下看仿如蛟龙入海,从下往上看宛若神龙飞天,让人顿觉渺小。飞花万点,碎琼漫舞,水雾升腾,让人感大自然之奇伟,忘尘世之烦恼。瀑布下面是一深潭,深不可测,潭边有几只神龟,随着飞瀑之撞击,水波荡漾,几只神龟颔首点头,犹如向游人致敬。丽日悬天,碧水于地,水天一色,美不胜收。两岸高山翠竹连天,微风吹过,摇曳万态,竹涛阵阵,清凉之气,沁人心脾。大自然巧妙地把雄壮与娟秀浓缩于一处,又将之藏于深山之中,可见上苍的钟爱程度。由中国诗词学会会长、原国家文物局长、著名书法家孙轶青先生题写的“赣江源”三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飞瀑相映成趣,使其更增人文气息。

五龙岩摩崖石刻

五龙岩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五龙岩摩崖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西约4公里,位于琴江镇西外村,西华山南麓。长150米,最宽处约3米。岩中石刻多处。宋陈孝荣题刻:行书阴刻“清胜五龙岩”五字,繁体。“清胜”二字在上,长120厘米,宽57厘米。“五龙岩”三字在下,长180厘米,宽57厘米。左下阴刻竖行楷书“嘉定己卯结夏日邑人陈孝荣书”数繁体字。陈孝荣系陈敏第七子,官武经大夫,殿前司催锋军统制。宋赵东之七律《停骑》诗刻;诗后有文曰:“嘉熙戊戌上已,邑令三山赵东之来访灵迹,偶得句,因笔于石。”元李克家诗刻:诗共两首,即五言诗《昔人题诗》,七律《一枝绿竹》。诗前有引言曰:“天历二年己巳冬十月,朝观五龙岩。昔贤留题,追和二首,丰城李克家。”岩中另有石刻一方,仅存“岁次”两字。

大畲荷花园

  大畲荷花园位于琴江镇大畲村,距县城6公里,规模种植面积达500亩,是石城县着力打造的一处能集中中展现“中国最美莲乡”靓丽风景,融赏莲、采莲、品莲及荷文化研究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主要包括三大区域:品种繁多的荷花物种园,规模成片的赏莲区和内涵丰富的荷花研究院。  盛夏时节,走进有着“万绿赣江源,百里荷花乡”之称的石城,映入眼帘的便是那赣江源头活水浇灌出的千顷沃野、万亩碧荷。10万亩白莲延绵百里形成的“百里荷花观光带”,让您顷刻间便能领略到中国夏季最美的田园风光。置身莲海,恍若梦中,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让您流连忘返……  大畲村  大畲村地处琴江镇东南部。村部驻地大畲,宋前曾名竹子洞、彭家村,元初尹世高从宁都固村迁此,以“良田白米”的美好愿望,改名大畲。东邻宁化县石壁镇赖屋,南毗珠坑乡狗礤,西连建上、仙源二村,北接沔坊村。全村四面环山,中部呈长约6华里,宽1华里的小盆地。2003年辖26个村民小组,555户,2236人。共有耕地2115亩,(水地1836亩,旱地279亩),山林3964…… 详细++

石城琴江水利风景区

石城琴江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石城琴江水利风景区位于赣州市石城县琴江镇,依托琴江河、前江河防洪工程、南坑水库而建,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总面积48.9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82平方公里。  石城琴江水利风景区包括琴江河石城县城区河段、通天寨景区、九寨温泉景区、大畲乡村旅游示范村。景区地域文化主要有客家文化、非遗文化、寨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景区具有白莲之乡,荷花生物景观突出;丹霞地貌、龟裂景观突出;峡谷温泉、养生文化深蕴;灯彩非遗、民俗文化丰富;赣江源头,生态环境优越等五大特色。

石城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

石城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石城县是赣江源头县,湿地资源丰富,有河流型湿地面积1679.35公顷。境内有大小河流140条,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总长1099公里,河网密度0.69公里/平方公里。县内最大河流琴江河全长71.8公里,在县城段建成人工湖,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许多迁徙候鸟的天堂。建立江西石城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可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石城永宁桥

  永宁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城县高田镇岩岭管理区上柏昌水口,距县城约60公里,永宁桥是典型的阁式瓦桥。桥身用麻石砌成,单孔,横跨溪流,长30米,宽5.3米,跨度10.6米,桥身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同治五年(1866年)于桥上增建亭阁,祀关羽像,阁分五段,中段最高,两边逐级降低,中段建庙,两边设靠栏木凳,供人憩息。桥身坚实,格局古朴,为南方山区特有的建筑。  高田镇  一、概况 高田镇(含原岩岭乡)位于石城县境内东北部,距县城27千米。西北部靠木兰乡,北接广昌县塘坊乡,东临福建省宁化县河龙乡,西南毗丰山乡和福建省宁化县济村乡。全镇总面积23780公顷。镇境内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成倾斜状,最高点为牙梳山,海拔高度为1387.3米,最低处为窑口,海拔高度为280米。境内中部高山多,丘陵多,谷地和平地穿插相间,山势逶迤,为武…… 详细++

石城金华山

  金华山距县城约20公里,远看金顶参天,近看巍峨苍劲,海拔高度1314米,与东华山一同构筑了石城东北部的高山带。相传此山乃福、禄、寿三星具造,祈求者均有灵验。唐时即在此设道传教。千年古刹迄今仍屹立山顶,尤显久远与沧桑古韵。虽崇山峻岭,山高坡陡,但慕名露营观日出日落者以及入寺朝拜祭祀者络绎不绝。

赣江源漂流

  赣江源漂流号称“千里赣江第一漂”,为亚洲最刺激的漂流!位于江西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赣江源漂流刺激、惊险、安全,野趣横生。漂流景区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10万个单位,全国罕见,有天然氧吧之称!这里层峦叠嶂、林莽苍郁、风光旖旎,您既可领略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风光,让您有返璞归真之感;又可体验到原始漂流的狂野热情.与浪共舞,尽显漂流本色!在这里我们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与与纷繁,寻找到了一份心灵的自由与狂野,在这里您将尽情体验赣江漂流的刺激与快感!  赣江源漂流全长5公里,落差320米,共有河湾80几个,险滩56个,水潭22个。漂流河段两岸绿影婆娑、层峦叠嶂、怪石嶙峋、飞瀑流泉;河滩水流湍急,浪花飞溅;深潭水色清碧,波光悠悠,倒影如画。  赣江源仙人谷漂流途径“仙人谷”、“鲤鱼跃龙门”、“三叠泉”、“金龙潭”、“七里荷塘”等40多个天然景点,令您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更高:落差达320米,顺水狂漂,热情澎湃!更险:险滩达56个,水流湍急,惊险刺激,热潮迭起!更爽:浪遏飞舟,惊心动魄,漂漂欲仙!赣鄱之南,峰峦隐隐,大江碧水,雄州危台。临八境高阁,俯二江并流。溯贡水东折西进,源武夷左突右曲,见城郭幢幢,得古镇星悬。千山叠翠,万峰竟黛;沃野平畴,泽川相缠;水溅流云,虹霓横江,昔治虔城,周围石阵;今日莲乡,誉通四海……千里赣江源于斯,亘古美誉溢青史。   

红四军军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秋溪村红家垄赖氏祠堂,建于1908年,土木结构,一直两进。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中央革0据地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都达250万左右。其时,残存的反动武装如土豪劣绅纷纷转移到一些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企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破坏革命政权,阻碍革0据地的巩固发展。10月初,红一方面军部署主力铲除分散于中央苏区的白色据点,肃清反动武装。10月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  1931年9月,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中央革0据地扩大到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250万左右。其时,残存的反动武装纷纷转移到一些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土楼山寨,企图保存实力,等待时机,破坏革命政权,阻碍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10月,红一方面军部署主力分散于中央苏区消灭白色据点,肃清反动武装。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军长-,政委聂荣臻。红四军军部驻扎在此后,毛泽东主席、-、左权等专门从瑞金来到红家垄,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政治形势和面临紧要的工作任务问题,并研究宁都起义部队的整编问题。  红四军拔除白色据点的斗争集中在石城南区。影响较大的战役有围取洋地三坑寨、屏山克敌、攻克横江烟坊土楼及红石寨战斗等。红四军拔除石城南区白色据点的战斗,从1931年10月上旬开始,至1932年1月1日结束,历时两个多月,共打死打伤敌人200多人,俘敌近3000人,并缴获了大量的0弹药。石城南区白色据点的拔除,肃清了石城的地方反动势力,消除了中央革0据地心腹中的一大隐患,巩固和保卫了革命政权。使赣南革0据地和闽西革0据地连成一片,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革0据地。同时,战斗的胜利,坚定了石城人民的革命信念,激发了更多的人投身革命的热情。此后,各地方革命武装纷纷建立。  旧址现为农户居住,卫生状况不佳,墙体年久未修,较为破旧。  

屏山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胜利村

----

长江村

----

屏山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