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麻姑山 | 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西,离城约十余华里。这里山势秀丽,万木葱笼,鸟语花香,物产丰富,不仅有奇特壮观的飞瀑“玉练双飞”,还有千古流芳的“鲁公碑”,著名的“半山亭”、“仙都观”、“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仙境依然,故《名山志》上说“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 麻姑山风景名胜区分为: 仙坛胜境景区、麻源三谷景区、丹霞福地景区、竹海松涛景区和醉仙湖景区等五大景区。 1、仙坛胜境景区有:仙都广场、读书林、鲁公祠、长寿廊、三忠祠。 2、丹霞福地景区有:丹霞观、别墅、宾馆。 3、醉仙湖景区有:觉海寺、东方军战场遗址、西汉古县治标志岩刻、高岩跳水、蹦极、游艇、水上歌厅、野生动物园、宾馆、码头等。 4、麻源三谷景区:“老子天下第一”岩雕、老君殿、景区大门。麻源三谷坐落在麻姑山下,有着多种天然岩石景观,景观内有一座中型水库——麻源水库,距县城6。5公里,库区内有三个湖心岛,青山绿水环抱,是游人休闲的好去处。 5、竹海松涛景区有:植物园、游廊亭、游步道、环山公路等。麻姑山风景区1991年1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特别提示 南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春季雨水集中,平均气温15.8度,夏季天气晴朗,偶有雷阵雨,平均气温27.9度,秋季天高气爽,平均气温19.9度,冬季偶有风雪,平均气温6.6度。 类型:山 开放时间: 8:00-17:00 建昌镇 南城县辖镇,县府驻地。1954年置建昌镇,1958年更名城关镇,1983年复建建昌镇。位于县境中部,镇府驻建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4.1万。206国道、临(川)南(城)公路过境。辖胜利路、交通路、解放路、建国路、拥护路、体育路、临江路、跃进路、城东路、生产路10个居委会和光塔、新桥2个村委会。工业有农机、印刷、酿酒、工艺美术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兼…… 详细++ |
半山亭革命纪念地 | 半山亭革命纪念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半山亭革命纪念地、危家祠堂毛泽东旧居: 位于建昌镇麻姑山村。半山亭始建于宋代,古时供上下之人歇息避雨之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军主力转战南城,取得了“南城战役”和黄狮渡、长源庙等战斗的重大胜利。据史料记载,1932年8月22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部分官兵从宜黄越过芙蓉山来到南城,途经麻姑山半山亭处,时值正午,曾歇息用餐于此。他观察了周边的地形,果断地作出了不攻打县城的决定。然后匆匆下山,在危家祠堂住了一晚。危家祠堂现在仍保存完好。毛泽东曾经歇息过的半山亭(又名垂玉亭)现已修葺一新。 建昌镇 南城县辖镇,县府驻地。1954年置建昌镇,1958年更名城关镇,1983年复建建昌镇。位于县境中部,镇府驻建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4.1万。206国道、临(川)南(城)公路过境。辖胜利路、交通路、解放路、建国路、拥护路、体育路、临江路、跃进路、城东路、生产路10个居委会和光塔、新桥2个村委会。工业有农机、印刷、酿酒、工艺美术等厂。农业主产水稻、蔬菜,兼…… 详细++ |
南城从姑山 | 从姑山座落在县城东南1公里处,景区面积1800亩,临江耸立,气势雄伟。因相传麻姑仙女的妹妹从姑在此山修道成仙而得名。 从姑山分南北两峰。北峰巍然当空,如擎天一柱,称天柱峰。南峰如神鳌欲翔,名飞鳌峰,两峰相抵,仅距数尺,形成一条窄长峻峭的石罅。由罅底窥天,天空细如一线,此景称“一线天”,两峰绝壁上架一石拱小桥,长2米,名“步天桥”。 飞鳌峰东西绝壁之上,镌有明代著名学者罗汝芳所书“飞来峰”三个大字,每字约两米见方,笔势遒劲飞逸,若有神功。著名学者、旅行家徐霞客曾“出建昌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他在《江右游记》中有记:“北向登其岩,曰‘飞鳌峰’,岩前曰‘长春阁’,阁之东有堂曰‘鳌峰’。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其后飞突而出,倒书‘印空’。下有方池,名曰‘玉冷泉’。”其下,近崖根处,有“悟空”小字,又稍北,有“洗心池”三字。古时此处有一小池,水波荡漾,炫目莹心,今仅有遗迹。再稍北,天柱峰距崖根数米处,有两个石洞,一个叫“油洞”,一叫“米洞”。传说洞中能出油、米,后因一贪心和尚将洞凿大,油米没有了。两峰东西的石刻还有“天下奇观”、“壁立万仞”、“玉立”等字样,因年久风雨侵剥,难以辨识。 山的东坡有一条石径可通绝顶,称“天梯”,沿“天梯”攀数十米,见双石对峙如门,称“铁关”,再上十余米,就到了“一线天”,极窄,游人鱼贯而入,可见一块巨石嵌于两面绝壁之间,岌岌可危。从巨石底穿过,望两面绝壁,高十多米,如斧劈刀削。 罅长十余米,其境极幽,凉风习习。出“一线天”便到了两峰的西侧,有“屏玉洞天”。山石亦怪,有棋盘石、步蟾石、涵虚洞、蹑云岩、狮子岩等,或若垂莲含苞欲放,或若飞鸿展翅,或若蟾蜍欲跃。古人赞:麻姑山以瀑奇,从姑山以石怪。此处题刻有“蓬莱仙境”、“振衣千仞”等字。从天柱峰西南崖背攀登几十米,便到绝顶。山顶平旷,可容纳数百人。遥望四山回合,俨列翠屏,烟云缭绕。朝东北望去西江环抱,长桥双锁。俯瞰,平畴千顷,百十村落点缀其间。南北盱水澄碧,风帆远引,万千气象,纷呈眼底,倘遇天风浩荡,吹衣拂襟,游人倍觉心旷神怡。 |
麻姑山古亭桥 | 亭桥,既是亭,也是桥。古人出行,不像今天这样方便,官吏奉差出入,举人进京应试,抑或是庶民走亲访友,大多都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向他们的目的地。于是,那些古道上,五里、十里必有凉亭或铺屋供行者休憩。 倘若凉亭恰好就建在短桥之上,亦亭亦桥,便为亭桥。 在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城县麻姑山,有一亭桥,名叫龙门亭桥,典型的桥亭一体式结构,长约六七步,宽只二三步。据记载,龙门亭桥古称三峡桥,始建于宋代。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进士廖连重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邑人周达重修。亭桥的东面和西面都刻有宋人的手书碑文,桥下则有著名的神功泉。相传此泉乃南极仙翁云游到此时“杖击而成”,麻姑仙女则采灵芝仙草,用此泉水酿制美酒为西王母祝寿,为“中国六大奇泉”之一。 此外,在南城县上唐镇源头村东北方向200米处,还有一坐横跨于活水小渠之上的活水亭桥,全长27.7米、宽4.6米、高4.9米,有三拱两墩。桥身均用青麻石砌成,桥面用红石条横铺,桥栏杆栏板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缠枝卷草云纹。亭桥构件,无一颗钉子。据文史学家考证:南宋庆元元年(1195)朱熹来到建昌军治的南城,应邀到源头村的“读书堂”讲学,他在那里住了几十天,每天都喜欢去翻阅村中吴氏书楼的藏书。在朱熹的眼里,村中的祠堂、书楼前的池塘、流淌的小溪……水光山色,诗情画意,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然后人对朱熹这首诗写于何地颇有争议,但据《南城县志》记载,此诗应是朱熹寓居南城时写于上唐镇源头村。 |
毕姑山 | 毕姑山,座落在南城县东南方上唐境内,距县城五十余里.山路崎岖,岩壁陡峭,茂林修竹,风景秀丽.其山何谓"毕姑"据<<南城县志>>所载:"前五代宋梁时,鞋山毕姑喜其山灵,飞身潜修于此 ",故得其名.毕姑山的胜景可分"毕云峰"、"虎踞岩"、"鞋迹岩"、"龙眠书院"等、女仙毕姑居住的"毕云峰",峰高特出,屹然壁立.峰中有一深洞,洞门深邃,是夏日避暑的胜地.在毕姑山云梯岭左侧,设有"龙眠书院"有学舍十余间.南宋著名学者宁文智曾在此隐居讲学,首座弟子有王岩谷,曾巩.姑,从姑,毕姑,民间传为三姐妹,她们分别居的三座山各有特点,麻姑山以瀑奇,从姑山以石怪,毕姑山呢?它以它的俊秀而闻名.代诗人张蓉游至此山时,曾写下了:"历历云霞拂树流,洞门苔鲜几经秋,群峰环拥晴光炫,曲涧清回野色浮"的诗句镌刻于此.在云雾缭绕的"毕云峰",可观"虎踞岩"石壁的险峻,"鞋迹岩"松竹的俊秀;在"鞋迹岩"的松林中,还可视石啻百丈的"虎踞岩",石壁上至下而上的足迹,据说是女仙毕姑留下的"仙迹".此说虽属荒唐,但现居住在毕姑山下的人民,常年累月不辞辛劳地上山采集药材,植树造林, 却为后人留下了勤劳的足迹. 江西抚州市 |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 |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 南城洪门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江西省南城县境内,规划面积4313.34公顷,主要包括南城县境内的洪门水库、黎滩河以及周边一定的区域。该湿地公园以洪门湖库塘湿地、黎滩河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等构成的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东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丹霞地貌景观下的湿地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湿地景观独特,观赏性极强。 洪门湖(洪门水库)属江西省大型水库,位于南城县东部16公里处。其水域面积70余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2.16亿立方米,大小岛屿千余个,有赣东“千岛湖”之称。 洪门湖-神秘洪门岛 库内曾是西汉南城县治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数万亩丹霞地貌,各具特色。附近既有1933年红军战场遗址,又有明代益藩王墓区,更有神秘莫测的圣地洪门,是集度假、休闲、观赏、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
翠云山 | 在县南,距县城2公里,海拔498.2米,一年四季青苍可爱,云烟缭峦,岗峦回合,瀑布悬流。山谷口两峰对峙,中间夹着一条狭窄山径称为翠云关。 山中有桂花岩、罗汉洞、月石、跃马泉、鸣玉泉、试茗泉诸胜景,王安石、陆九韶等先后作诗吟此。山中的翠云寺旧为金溪第一名胜,今寺已废,仅存一角。 1956年,在翠云山下兴修了马尾泉水库,水库春夏水满,清澈如镜,给秀丽山峦增添了异彩,令不少游人陶醉其中。 江西抚州市 |
聚星塔 | 聚星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聚星塔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塔高30米,共7层,呈八角形,塔檐锯齿形,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叠托而上,基部砖石皆用糯米汁浇浆垒砌而成,塔梯在内外塔身夹墙之中,分左右盘旋而上,全塔根据地势、风向、风力设计成略向北倾斜的斜塔,虽经2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 聚星塔是空心七级八角飞檐式砖塔,高30米,塔基为八方形,基部外径围25.6米、内径围6.8米,塔梯夹其砖壁中,分左右两个石梯迂折而上。古代工匠根据地势和风向、风力对塔身的影响,把它建成稍许朝北偏斜,以保持平衡。 江西抚州市 |
醉仙湖水利风景区 | 醉仙湖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醉仙湖(原洪门水库),素有赣东“千岛湖”之称,位于南城县东部16公里处,其水域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散布大小岛屿千余个,数万亩丹霞地貌各具特色。库内曾是西汉南城县治建昌古城所在地,又有方圆20公里明代益藩王七世八代近千名王子王孙的墓葬群淹入水底世界。近年有专家考证出洪门镇乃洪门策源地,附近洪门古老的“过桥”仪式中的万年桥、太平桥、“望柱”和石像。这一神秘莫测地带,给考古学家和“洪门”考证者留下太多的谜,也为游览观光者带来了许多好奇与刺激。 景区位于抚州市南城县,依托洪门水库而建,景区面积114.9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6.45平方公里,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 洪门水库总库容12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发电、灌溉为一体的大型水库。近年来,景区管理单位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行动,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水质保持在Ⅱ类。景区所在区域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醉仙岩、象鼻山、千年龟、仙人手印、狮子山、回音壁、黄金海岸、世纪之吻、一线天等各式各样的象形石都别具特色。 |
黄狮渡大捷纪念碑 | 黄狮渡大捷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狮渡大捷纪念碑: 位于南城县(原属金溪)沙洲镇黄狮村,建于1964年7月。“黄狮渡大捷”是红一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之金溪战役中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南城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大捷,在黄狮建有纪念碑一座,上镌有毛泽东同志的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黄狮渡、金溪战役: 1932年12月30日,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下达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的作战计划。陆续调集了40多个师、计40万人的兵力,决定分左、中、右3路发动进攻,以顾祝同为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陈诚指挥的蒋介石的嫡系12个师约16万人为中路,执行主攻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余汉谋指挥的广东部队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的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还有4个师又2个旅分布在南城、南丰、乐安、崇仁、永丰等地担任守备。1933年1月1日,国民党驻抚州的前敌总指挥陈诚,按照蒋介石关于先期“清剿”金溪附近的红军,巩固临川,继以主力向赣南推进的计划,令第2纵队总指挥吴奇伟调第14师周至柔部、第27师孙连仲部(上次被歼后重建)、第90师吴奇伟部集结临川待命。 针对敌军的战略部署,1932年12月3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布《进攻黄狮渡、嵩市,占领金溪》的命令,命令红一方面军由黎川向北行动,寻机歼灭南城县黄狮渡和资溪县嵩市地区之敌,占领金溪,并吸引金溪西南两面敌人决战。指出这是破抚州地域之敌的围攻线,破坏敌之部署,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关键。 1933年1月4日,红一方面军第3军团和第22军乘敌人调整之际,向南城以北之黄狮渡发起进攻。至5日,歼敌第5师周浑元第13旅大部,俘敌旅团长周士达以下1000余人,敌残部向南城溃逃。7日,国民党第27师、第90师由浒湾向金溪进攻,第14师向黄狮渡进攻,并以一个师由南城向东北出击,进行策应,企图围歼红军主力于金溪以西的浒湾地区。红军以第1、3军团等部为右纵队,第5军团为左纵队,分别迎击敌人。至8日下午,将敌击溃,歼敌2000余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其中,孙连仲新组建的第27师又遭到了歼灭性的打击。 红军伤亡也很大,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第5军团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赵博生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6岁。 沙洲镇 "沙洲镇位于南城县东北端,地处南城县、金溪县、资溪县三县交界地带,东邻资溪高田,南与南城浔溪、徐家接壤,西靠南城徐家,北与资溪高田、金溪左坊相连。属金南特区,著名的黄狮渡战役曾在这里打响,黄狮渡大捷纪念碑被列为全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镇国土面积95.31平方公里,是丘陵地区。辖8个行政村(分别是水口村、珀干村、沙洲村、曾家村、邓坊村、黄狮村、临坊村、余…… 详细++ |
万年桥 | 万年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至今已有360余年历史,为江西今存最长的石拱古桥,桥长410米,高10米。桥基坚实,桥身轻巧,自下而上用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卷砌法,桥墩前尖而高昂,后墩方而低矮... 景点位置 南城县206国道南万年桥 |
渭水桥阻击战-南城战役旧址 | 渭水桥阻击战-南城战役旧址: 渭水桥位于徐家乡潭市桥偏东二公里。1932年红军在此阻击国民党驰援金溪许克祥部。是役《周恩来选集》中称之为“南城战役”。渭水桥阻击战,红军取得歼敌千余名,缴获步枪千余支,机枪十余挺的重大战果。 |
登高阁 | 登高阁位于江西省南城县北郊的登高山上,原是登高山,后于2007年1月新建成凤岗公园,2008年竣工,后命名为登高阁。 景点位置 江西省抚州南城县建昌大道登高中路(近王府宾馆) |
沸珠泉风景 | 沸珠泉,亦名汤沸泉、仙人塘,位于南城县上唐镇西北2公里的东湖村。泉池圆形,口径盈丈,深数尺,砂砾浅铺,水清见底,水珠喷吐,犹如珍珠,一串串,一簇簇,清莹晶亮,故称沸珠泉。 据《南城县志》记载:“泉水如汤沸,如佛珠,不溢不竭,实为醇醴之甘”。曾国藩转奉天子,清咸丰帝佳其雅致,赐名“天下第三泉”。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