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湖坊乡“龚家大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使闽赣苏区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同时打通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5月10日,按照周恩来的提议,经党中央批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苏区北部防线的战略要地黎川湖坊成立,正式建立以黎川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东北防线区域,下辖闽赣边区黎川、建宁、泰宁等二十一个苏区县,中央指派顾作霖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肖劲光被任命为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毛泽东、顾作霖、邵式平等在此办公居住。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一些重大战斗发生于这个地区。旧址系旧式砖木结构单厅重房式屋宇,有大小房室20余间。正厅一厅四房,两侧各有厢房,后有庭院围墙,建国后经当地政府多次修缮,保存完好。1985年,由江西文化厅拨款修葺一新,各房室陈设基本恢复当年原貌,并设有革命文物和图片陈列,可供参观。1982年6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江西省省长,苏区时期曾任闽赣省委委员兼中共黎川县委书记的方志纯视察黎川时,曾专程到湖坊赣省旧址参观。1987年12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坊乡 湖坊乡位于江西省黎川县东南面,距县城20公里,东与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乡交界,南接熊村镇、西靠河源乡、北邻洵口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76个村小组。共有2210户,总人口9612人。全乡有耕地1.7万亩,人均耕地1.8亩,有山地10.5万亩。人均山地10.1亩,森林覆盖率70%左右。 湖坊是革命老区,1933年5月中央苏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在湖…… 详细++ |
东华山 | 东华山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东华山景区位于黎川县华山场洲湖村境内,距离县城约33km。东华山景是一个集“红、古、绿”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共有景点十多处,其中红色旅游景点有毛泽民、肖劲光故居、千年古道(红军驿道)、六板石桥、烈士纪念碑等;绿色旅游景点有天然的暖水温泉、神奇的“千年古杉”、交椅石探秘、脸盆石、石棺等;古色旅游景点有“船屋”古建筑群、双龙争鼎壁画、“万字符”石、“龙凤呈祥”图案等。景区内有原始次生阔叶林1.2万亩,茫茫-、苍翠欲滴,奇峰怪石,云遮雾绕,山上珍禽异兽众多,山泉清凉甘甜,景色优美怡人。 |
寿昌禅寺 | 寿昌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江西省黎川寿昌禅寺,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江西省黎川县洵口镇香炉山之畔。这里地势平坦,山青水秀,群山环包,阡陌纵横,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寿昌禅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由高僧泉南桂琛筹资兴建,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佛门禅宗五家之“曹洞宗”的祖庭。 寺院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堂、僧众宿舍、膳房及斋堂等,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1988年,黎川县政府将寿昌寺列为重点开放寺庙。1995年进行大修,新盖了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寺、会客室、客房、厨房,并修通了一条五公里的通往当地政府的水泥路,投资160多万元。 寿昌禅寺风景优美。香炉峰翠屏叠嶂,溪水自南向北,迂回其前。古时寿昌禅寺四周古树参天,绿荫如盖,上方常有泉飞,四时疑雨,洞壑幽峭,夏亦生寒。倘或皓月当空,佛池印月,岩壁倒影,景色更佳。这是一群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综合艺术体。整个禅寺线条流畅舒朗,造型灵动婉丽,凸现了唐式建筑的风采神韵,生动地再现了盛唐风韵与大唐雄风,弥散出天人合一的人文底蕴。 千年胜迹,必有与之相随的千年吟咏,寿昌禅寺历代诗人墨客题咏甚多,尤以清代署名烟霞散人在寺前“养生池”畔即兴题的回文诗最为别致,诗的全文是:“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留人宜晚天,霞落潭中波漾影,沙笼树色月笼烟。”这首诗据说经过折合取舍可演绎出一百首诗来,例如倒念“烟笼月色树笼烟,影漾波中潭落霞,天晚宜人留景好,妍争桂白菊开花”亦是一首好诗。 元末明初,曹洞宗二十五世法嗣常忠禅师,发愿为中兴曹洞宗-修道,他隐于新城(今黎川),潜修20年,悟透禅机,了明大道,传二十六世法嗣于无明禅师。无明禅师承传法嗣后,初住持宝方禅寺,后游历海内名山大川古寺,再返黎川,住持寿昌禅寺。 在这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历代高僧辈出,僧侣过千,成佛作祖者甚多,佛法曾远传至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如福建省福州鼓山涌泉寺是本寺祖师无明禅师的弟子元贤禅师所开创,涌泉寺至今还有“寿昌堂”,,并存有《寿昌语录记经板》一百多块、二百余页。而今所有曹洞宗派系,都是寿昌禅寺诞生的。 始建于唐建中年间(780—783)的福州鼓山涌泉寺到明代曾一度衰落,寿昌寺僧无明经祖之徒元贤禅师便至此重新开山,使之中兴。至今涌泉寺还存有“寿昌堂”,并存有《寿昌语录记经板》一百多块、二百余页。现今所存佛门曹洞宗派系,大都由寿昌禅寺诞生。 1996年12月29日(农历丙子年11月19日),寿昌禅寺隆重举行了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新建成的寿昌禅寺建筑群,包括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堂、僧众宿舍、膳房及斋堂等。昂立于旧寺址第二层高阶台基上的大雄宝殿,砖木结构,双层重檐,桔黄色琉璃瓦覆顶,双龙戏珠顶脊,攒头飞角,梁栋拱掾均朱漆描金绘彩,气势雄伟,色彩富丽堂皇。大殿内正中一米多高的绘彩莲座上,塑有如来、弥勒、观音三尊大佛坐像。如来佛两旁前侧分塑两尊胁侍弟子菩萨立像。三世佛身后左右侧地上,分别塑有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坐像。大殿左右两旁壁前的高台座上,十八尊罗汉分两排列座。殿中所塑诸佛菩萨罗汉等,全部金箔贴身,灿烂耀眼。大雄宝殿侧旁的观音堂,占地约300平方米,亦为桔黄琉璃瓦顶,朱漆梁柱。堂内莲座上的观音坐像,高一丈余,形体丰润,神态慈祥,衣饰飘逸华美。天王殿耸立于大雄宝殿前,殿内气氛肃穆,四大护法金刚挺立四隅,仪态威严,极具威慑感。新建的僧舍占地400余平方米,为双排对合式砖木结构平房,中间内院砌有条形花坛,坛中花木繁茂。膳房、斋堂、浴室等生活用房基本配套完备,且设计大方,分布合理,内部粉饰洁白,宽敞明亮。寺前设有放生池和停车场。耗资30万元,从寺门前直连赣、闽公路主干线的全长3公里的混凝土路已修建成水泥路,程控电话也已安装通话。 现任住持:释空妙 法师 寺址∶江西省黎川县洵口镇 寺内电话:0794—7578212 |
黎川革命烈士公园 | 黎川革命烈士公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黎川县是著名革命老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00多名,为了褒扬和缅怀先烈,并对子孙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55年始建、1956年建成烈士公园,内设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碑和纪念亭等建筑物。 烈士公园大门两侧镌刻着仿毛泽东同志手书“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进门一条宽阔通道,夹道两旁冬青翠柏,四季常青,正中矗立纪念塔。纪念碑上刻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黎川的革命活动事迹。 烈士纪念塔分底座和塔身两部分,底座为正八方形,有10级台阶可登,塔身为四面矩形,塔身为混凝土制成,高十三米,朝南的正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塔”。东面为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题词:“学习革命先烈的艰苦斗争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背面为中共黎川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题词:“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为彻底实现革命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而奋斗!”巍峨壮观,庄严肃穆,每逢清明节,全县人民纷纷前往敬献花圈,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现已列为全县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基地。占地19000平方米,长年对外免费开放,年人流量20万人余次。 |
黎川明清老街 | 黎川明清老街,是江西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之一。张恨水的故居。已经成为众多观光游客的一种共识。可以称得上是当地历史进程中的见证。黎川老街在许许多多的历史古迹遗迹中或许并算不上非常悠久的,但是在保护、维护上,可以说令人有些许遗憾,古时候近十里长的老街现如今大约只剩下了三成,前来老街旅游探访的游者都不由得感叹、惋惜。走在这条老街上,人们仿佛跟随着历史足迹回到了从前,不少游人在这里思古抒怀,感慨岁月的流逝与时代的剧变。虽然老街是古老的,但这座小镇的古朴清秀之美却能给人以清新舒爽的感觉,并使得不少前来老街旅游的人们驻足流连、陶醉于此。 用时参考 30分钟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城(磨市街口到南城门之间) |
朱德旧居、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旧址 | 朱德旧居、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朱德旧居、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旧址: 位于县城日峰镇篁竹街潘家大屋。1932年10月,中央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由建宁迁入篁竹街。1932年12月30日,在潘家大屋前地势开阔的李树坪上,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这里举行,红一、三、五军团共7万多指战员和1万多工农群众,接受了中央军委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检阅。1933年7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正式宣告成立,潘家大屋成为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肖劲光被任命为军团长兼政委。至今,在潘家大屋墙壁上,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当年留下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等标语,仍墨迹清晰,保存完好。 |
“三都区委”旧址 | 黎川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全红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黎川打响了第一枪。1933年10月,黎川苏区先后进行了著名的“洵口战役”、“资福战役”和“团村战役”,其中“团村战役”所在地团村就是归“三都区委”(三都区委当时驻在黎明村)所辖。据记载,在国民党军队进攻黎川县城之前,中央便将闽赣省委、省政府机关搬迁到德胜,直至同年12月撤退到福建。“三都区委”是中共闽赣省委下设的基层政权组织。旧址和红军标语是当年红军在黎明村从事革命运动时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遗迹。 |
黎川洵口、资福桥、团村战斗旧址 | 黎川洵口、资福桥、团村战斗旧址: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以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总司令部在紧急布署作战方案之后,随即由篁竹街迁往德胜关,作战指挥部设在团村以东的华盖峰,主力部队则驻守在团村地区各个前沿山头,设下作战伏击圈,迎击敌人。 洵口战斗旧址名声显赫,位于县城东北20里闽赣两省往来要道的洵口,历来是兵家占据要地。1933年10月6日,彭德怀与藤代远率部在此与国民党吴奇伟师遭遇激战,红军取得洵口战斗胜利。 |
岩泉 | 岩泉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中段,位于江西省中部最东端的黎川县国有岩泉林场境内,其东南部分别与福建省建宁、泰宁两县相连。1999年8月和2000年11月,该区申报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通过专家组考察论证和评审,2001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岩泉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460公顷。 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7.8%,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专家考察报告资料表明:该区拥有高等植物2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661种,国家级、省级保护树种54种,且保存块达3000标(其中胸径1米的近千株)的香榧群落;鸟类、兽类和两栖爬行动物186种,其中云豹、黑熊、猕猴、苏门羚、大猫、山猫等28种为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果组织虫类动物536种,其中宽尾凤蝶、麝凤蝶、金裳凤蝶、鱼纹环蝶等十余种为稀有品种。 保护区内群峰峻岭,奇石林立,风光旖旎,景色宜人。鬼斧神工造就的五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令人拍手称绝,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直插云霄仙展雄姿。海拔1355米的会仙峰,远望如一头雄狮昂首吼叫,故又名狮子峰,它耸立于群峰之中,直插云霄,有“势临武夷俯闽赣”之气势。山下林木郁郁葱葱,山上岩石嶙峋,绝壁悬崖,而随处可见石缝中生长的台湾松姿态婆娑,秀色横溢,山顶峭壁边依势建一古庙,即会仙寺,坐于平台饮酒对弈,仙人般飘逸,洒脱,难怪明代地理学家黄仪、旅行家徐霞客游罢皆大为慨叹;洋岫奇洞赏油米。在岩泉另一高峰岫峰顶千年占刹洋岫寺旁,有一花岗岩石洞,洞口约2太见方,深约3太,洞顶有1米见方“天窗”,置身洞中如坐井观天,洞壁花岗岩经风化形成了粒粒米状的颗粒,散落至洞中央池上,溢出层层黄色油状浮物,阳光照射,油光泣泣,实在美不胜收,让人留连忘返;林荫石道现仙踪,登临洋岫峰,半坡林荫小道有一巨石,表面有一个长达1尺、宽4寸、深半寸的“足迹”,俨然一脚印,五趾痕迹清晰可辨,大概是某位仙人经过此处欣赏美景而单足停憩留下的;层坪飞瀑,银龙自天降。走近层坪工区,便听见水声淙淙,回音萦绕。溪水流峭壁边,陡然下降至百米深的山涧,说它“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为过,阳光照射下,七彩斑斓,仙女散花恐也逊色于此。置身于瀑下,人间烟火,何以再恋?山水之乐,龙头寨水库漾喜。保护区西面高峰之下,黎川人民依势建造了龙头寨水库,拦水大厦坝采用国内先进的“对数螺旋形双曲拱”技术,设计独特,坝高90.7米,坝面弧长132米,颇为壮观。水域绵长,峰回路转,蜿蜒数十时,水色清晰碧绿,两岸群山连绵,森林密布,泛舟顺流而下,赏美不胜收之景,怀怡然自乐之情,你咋不叹“小山峡”之绝境? 岩泉林中,两条支流汇成岩泉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时而水势平缓,时而是湍流急下,跌落数米,其曲、其险,实为勇士漂流探奇的好去处。 江西抚州市 |
黎川黎滩河省级湿地公园 | 黎川黎滩河省级湿地公园位于黎川县境内,主要包括黎川县潭溪乡新庄村至日峰镇石子岭段黎滩河及潭溪乡大芸村至黎滩河段潭溪及周边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150.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16.64公顷。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