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广昌县莲花科技博览园 | 广昌县莲花科技博览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广昌莲花科技博览园位于广昌县盱江镇小港村境内昌厦公路旁,莲花科技博览园以子莲科研为主题,集子莲科研、良种繁育、科普培圳、莲文化展示、休闲观光。园区占地140亩,工程总造价约1500万,2008年动工,2009年竣工投入使用。博览园包含科研试验区、莲种资源区、良种繁育区、中外莲种博览区、温室区、办公管理若干功能区域。华东地区最大专类莲花科技博览园。中外莲种博览区引种200多世界国家和地区400多有代表性的莲花品种,盛夏七月百花齐放,竞相争艳最佳观赏季节。 园内设有荷风桥、荷韵亭、曲桥、方汀步桥、爱莲广场、莲文化碑柱、景墙、木框架青砖道、廉洁石、太阳能除虫灯。 莲文化展厅分前言、莲史脉络源流远、领导关怀映心迹、白莲科研谱新章、特色莲俗佑安康、莲姿卓雅艺天成、党建引领莲开发、结束语八个介绍板块。 |
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 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在盱江河畔。县城中心大街西北部一座松柏延年,环境优美的小山丘上。为了纪念我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份兴建,一九五八年落成。馆院内建有红军塑像、烈士公墓、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一九八六年又将陈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共展列了八十多名著名烈士的事迹。 纪念馆是单层宫殿式建筑,高20米,建筑面积249.9平方米。古朴庄严。迎门廊横梁红色大匾上刻着“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门两边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馆前两边各有四季如春的小型花园。正前方沿台阶而下是一金色塑像纪念碑,馆后有一蒙古包式的烈士公墓。 馆内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正厅和左右四个展室。正厅中央是前言,简述广昌革命斗争史及本馆沿革及更新陈列的概况,两边展出苏区时期使用过的票证、武器等文物51件。正墙详细介绍了高虎脑战斗的经过,悬挂着血战高虎脑油画及张震同志的提词“向高虎脑战斗中顽强作战,英勇杀敌光荣献身的烈士们致敬”和刘志坚为庆祝高虎脑战斗胜利的祝捷歌。高虎脑战斗是保卫中央苏区阻击敌人通往红都瑞金在大道的关键—战役。在彭德怀、陈阿金等同志的领导下,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中旬,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及红一军团十五师在搞虎脑一带布防,七月底至八月上旬,在高虎脑、万年亭、大寨脑三次战斗中,共歼敌九千余人,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为红军主力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在这次战斗中,红五师政委陈阿金同志等二千三百多红军战士英勇牺牲。 第一展室位于正厅右侧,面积13平方米,主要展列了广昌县第一个党支部—0苦竹党委的成立情况及广昌县第一、二次-会情况,简介了第一位党支部书记黄贵求等25名烈士的生平事迹。 第二展室与第一展室相邻,主要陈列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前后牺牲的饶福林、顾作霖、李鹏举、魏桂英等三十六名烈士的斗争史迹、照片和烈士遗物10件。 第三展室位于正厅右侧,与第二展室相对映,集中介绍了原海滨区政委兼任-符竹庭烈士的光辉事迹。符竹庭同志生于1912年自幼父母双亡,1928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0,1929年升任独立团大队政、21团政委,1932年红军整编后任一师一团政委。符竹庭同志勇敢坚定,身先士卒。领导部队打了许多胜仗。在著名的鸡公山战役中,率领一营兵力与优势敌军激战数天,取得了鸡公山战斗的胜利,1941年,符竹庭率领——五师二旅由鲁南东进滨海,发起了青口战役,以后又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使我军顺利渡过了抗日难关。1943年11月,他与滨海区司令陈士榘一道成功地领导了赣榆战役,并取得辉煌的胜利。解放了赣榆城。不幸的是,在战斗结束后,符竹庭同志被小股偷袭的敌击中,于1943年11月26日英勇牺牲。本展室并陈列有烈士遗像遗物,以及-、谷牧等领导同志悼念符竹庭烈士的提词和海滨党委、红星报写的悼念文章等。 第四展室与第一展室相对应位于第三展室隔壁,主要展列了广昌籍已故老红军符彪、李步高等四位老红军的生平事迹供大家瞻仰。 革命烈士塑像座落在纪念馆前100米处高8米,占地面积23平方米,建于1976年,下为不磨石碑座、碑身上为象征战争年代团结如一人的红军战士和农民形象的雕像。 革命烈士公墓为砖混水泥结构,是园拱形建筑,在烈士纪念馆后侧,高2米,墓碑中央镌刻着“革命烈士公墓”六个黑体大字。两则横镌刻有毛泽东主席手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墓的顶端雕塑一支红色火炬,与周围碧树绿茵相应衬,格外醒目。该烈士纪念馆雄伟大壮观。庄严肃穆,松柏满园,景色秀丽,一九八七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烈士建筑保护单位。 |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 |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 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 大寨脑位于赤水、贯桥交汇处,向南延伸,连接高虎脑山脉,是通往驿前、石城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旬,红三军团34师、红一军团15师(即少共国际师)在此依托有利地形布防。7月21日拂晓,敌汤恩伯纵队主力第四师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攻击,至午后1时红军向高虎脑撤离。 高虎脑海拔406米,面积4平方公里,因山形酷似昂首蹲坐的猛虎而得名。1934年7、8月间,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军第三军团,凭借高虎脑有利地形,阻击六倍于我、武器精良的国民党军队进攻,打死打伤国民党军4000多人,其中团长6人,营长10多人,连、排长400多人,为中央主力红军和临时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现仍有红军所挖堑壕、掩体等工事遗迹。高虎脑村附近的曾家排,曾设红三军团指挥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等在此指挥战斗。 万年亭是高虎脑南大岭夹山坳公路旁的一座古凉亭。1934年8月5日至7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在高虎脑顽强抗击国民党军6个师十数次的轮番进攻。战斗中,彭德怀的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座古亭。当年的万年亭已在战斗中遭炮火毁坏,至今残存一石碑,碑上 书“红三军团战斗司令部旧址万年亭”。 |
明清古建筑群 | 明清古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清古建筑群较为集中于驿前街道东面一线,由四十余处单栋古建筑构成。有姓氏宗族的公祠、家庙,有达官显贵的官邸、别墅,有商贾店铺、生产作坊,以及文人挥毫遗存的十数处石刻题额。其高墙深苍,飞檐翘脊,曲径通幽,几进庭院,木刻、砖雕、石雕古朴典雅,栩栩如生,堪称江南明清建筑的上乘佳作。明清古建筑群文化蕴底深厚,为研究明清社会、思想、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提供了实物证据。现简介几栋: "奎壁联辉":又名七幢厅堂,清代民居。有大小庭院两处,天井11个,房间32间,进深七进,占地面积1582平方米。石雕、木雕有荷花、古钱、凤凰、文房四宝等图案,雕刻精美。 "清吸旴源":相传为明代云南按察使赖巽探亲别墅。座北朝南,仿古代官船之形,逆水而建,重檐亭式屋顶,占地面积540平方米。穿斗式结构,有大小厅堂,厢房30余间。藻井绘有缠技牡丹图案,其它檐板刻有流云、花卉、人物图案。 "石屋里"民居: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门坎、神龛、房柱、照壁、屋檐、门楼以及地面等,都采用光滑细腻的四方石块磨光而成,故名石屋里。进深三进,占地1075平方米。石门楼上刻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福禄寿喜"等图案,石柱座上也刻有狮、象、鹿、鹤、莲花等吉祥图案和文房四宝。其建筑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堪称一绝。 "进士第"官宅:为清代滨州知府赖晋的府第。座西朝东,占地面积449.5平方米,门楼匾额刻"进士第"。 江西抚州市 |
驿前红军宿营地 | 驿前红军宿营地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驿前红军宿营地: 莲花古镇--驿前有明清时期古建筑五十余处,土地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时期,著名的高虎脑战役、万年亭战役、古楼峰战役都是在驿前境内进行的。1934年8月高虎脑战斗结束后,红军退守驿前一带并在此宿营。当年红军住宿地主要是明、清时所建民居,主体建筑有“赖巽宗祠”、“大夫第”、“布政祖庙”等十栋。现有坑埔、马房等红军住宿生活设施,其中的“大夫第”是当年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许多建筑上仍留存有红军当年题写的标语,如:“打倒-贼蒋介石、活捉何应钦”、“白军兄弟,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北上抗日去,死了也值得”、“拥护中国共产党,打倒-的国民党”、“打倒一切的-的分子”等等,为研究中国革命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如今民居所在地驿前镇被列为江西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99年4月,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重返广昌,回忆当年苏区反“围剿”的战斗岁月,希望弘扬苏区革命精神,把莲乡广昌建设得更加美好。 |
河东雁塔 | 河东雁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河东雁塔又称慈生寺塔,位于旴江镇大塘村下堡村小组,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广昌建县之时,仿唐朝长安雁塔模式建造,饱经风霜,几经兴废。"雁塔风霜"为广昌古代十景之一,惜于1986年被夷为平地。广县为弘扬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兴建"河东森林公园",把重建河东雁塔作为公园建设的先期工程,于1998年9月至2000年2月复原竣工。雁塔按原貌设计,外观8面7层,高51.986米。塔有明层7个,暗层6个,砖木结构,风格、材料、色调均为仿宋营造楼阁式佛塔,造型优美,端庄纸朴,为莲乡广昌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1999年7月26日上午10时至11时,重修的佛塔刚刚安好主刹杆之时,天降祥瑞,雁塔顶端出现一个七彩的圆形光环,即千年一遇的灵塔佛光。 这是十分难得的放射佛光。也是佛放智慧之光明。它可以破一切众生之昏暗。 江西抚州市 |
驿前石屋里民宅 | 驿前石屋里民宅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驿前石屋里民宅 驿前镇境内有50余幢明清古建筑,其中石雕、木雕、砖雕堪称江南古文化佳作,而“石屋里”民宅由于其用材独特、石雕工艺精湛,成为这群古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石屋里”民宅建筑年代为清朝康熙55年(即公元1716年),结构为进深三进,占地1075平方米。由于整栋房屋由石门坎、石墙体、石地板、大石柱等面石建构而成,故名“石屋里”。石屋不仅用材独特,建造工艺也十分精湛,石块与石块之间衔接无缝,被誉为江南建筑一绝。而且民宅内的石雕也具代表性,双门楼居正厅刻有“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等图案,刀法细腻,层次清新,栩栩如生。石础座上雕有狮、象、鹿、鹤、文房四宝、花卉等精致图案,具有典型的徽州雕刻特征,惟妙惟肖。多年来,“石屋里”民宅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致认为其对研究明清社会、思想、文化、民俗风情、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 |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 位于广昌县旴江镇西南3公里的乌石岗。东、北二面俯瞰县城和旴江,东、西二面是悬崖,高233.4米。“乌石春云”为古时广昌十景之一。第二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两场战斗在此指挥打响。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在此召开总前委会议,部署攻打广昌的战斗。经过激战,红军收复广昌县城。1934年4月中下旬,第五次反“围剿”广昌大会战期间,红一方面军阵地指挥部在此指挥,进行了一场阵地阻击战,阻击国民党军南进。由于李德、博古仍坚持错误的军事指挥战术,结果红军损失惨重,广昌城失守。 |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暨毛泽东旧居 |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暨毛泽东旧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第三次会议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故居座落于广昌县旴江镇清水村沙子岭村小组下街邱家祠。1931年5月27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攻克广昌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第四仗胜利后,在此住宿。5月28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二次反“围剿”期间的第三次会议,到会成员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同志。会议总结了广昌战斗情况,统一了继续东进思想,作出了不打南丰,攻打建宁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起了关键作用,为第二次反“围剿”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旧址及陈列室面积452.36平方米,正门有石刻“邱祥远公祠”门额,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陈列室展出的是当年红军在广昌反“围剿”时留下的部分武器和生活用具,它是广昌对外宣传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窗口。 1972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和夫人卓琳来江西视察时,曾专程前往旧址参观。1999年9月2日,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同志专程前往旧址瞻仰时,当即挥毫题词:“缅怀毛泽东主席丰功伟绩,让毛泽东思想世代相传”。1995年7月,广昌县委、县政府联合命名该旧址为广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该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9月,抚州市委宣传部确定该旧址为抚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乌石岗战斗旧址 | 乌石岗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昌厦公路旁,形如乌纱帽,圆静秀丽,“乌石春云”为古时广昌十景之一。苏区斗争时期,乌石岗发生过两次鏖战,至今“岗上仍有红军迹,耳畔俨闻先辈声”。第一次战斗是1931年5月27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在此指挥红军攻克广昌县城。第二次战斗是1934年4月中下旬,第五次反“围剿”中广昌保卫战红军临时指挥部就设在乌石岗三官殿。由于错误的军事路线指导,这次战斗最终以失败告终。目前,乌石岗仍然保留有红军战壕、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旧址、三官殿等红色遗迹。 |
符竹庭烈士纪念亭 | 符竹庭烈士纪念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符竹庭(1912~1943)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成长为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曾任中共滨海区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治委员,曾参加指挥赣榆战斗等一系列重大对日作战,战功显赫。1943年11月26日,符竹庭在反击日军袭击旦头的作战中英勇牺牲。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为国捐躯的八路军优秀将领,1945年至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曾将赣榆县改名为竹庭县,赣榆人民还创作了题为《纪念符竹庭》的颂歌。目前,头陂镇建有符竹庭烈士纪念亭,并立碑撰文以示纪念。 |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 |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 位于高虎脑集镇中心。1985年筹建,1988年建成,碑高12米,占地290平方米。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了碑名,碑的正面镌刻其题词:“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南面有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刘志坚的题词:“长征前夕的激战”。北面有原中央委副主席张震的题词:“向高虎脑战斗顽强作战英勇杀敌的烈士们致敬。”碑座内原来设陈列室,展出有关高虎脑战斗的文物、图片等,现移至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每年接待人数4000多人。 |
旴河飞瀑 | 旴河飞瀑 位于驿前镇姚西村的血木岭,是抚河发源地,《汉书·地理志》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均有记载。最高处为灵华峰,海拔991米。山上怪石嶙刚,且多罅隙,泉水从中喷沫而出,汩汩作响,至血木岭汇成竹管细流,开成源头活水的抚河第一流,顺着山谷形成两股溪流,一经里木庄,一经罗家地,汇成山涧小溪,流经十华里至木头坑合流,先后形成五潭七瀑布。飞瀑珠帘高挂,一泻三折。 溪流经龙井、天井里形成驿前港。又环绕驿前镇,穿过高虎脑、杨溪乡等地,在赤水的石咀头与塘坊港汇合,始称旴江(旴江为抚河的上游)。旴江在广昌境内穿越驿前、高虎脑、杨溪、赤水、旴江、甘竹等6个乡镇,接纳11条港、69条溪条溪流之水,总长78.95公里,流域面积1568.5平方公里。旴江在甘竹镇罗家村流入南丰县境,再经南城接纳黎川河,经抚州接纳宜黄河、乐安河等,形成抚河,注入鄱阳湖、长江。 因血木岭长有许多野生的中药鸡血藤,山下有“里木庄”、“木头坑”等到地名,加之崇山峻岭,坡陡路曲,故取名“血木岭”。三字既概括了抚河发源地的山川地貌、植物特色,又点出古驿道的险峻曲折。 |
摩崖石刻古文字符号 | 摩崖石刻古文字符号为文化旅游景点。 世界之奇--摩崖石刻古文字符号 ,赤水镇古源村会背后龙山,散布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褚黑色岩石,占地约800平方米,刻划着各种古文字符号。其笔迹有勾、勒、圈、点、横、竖、撇、捺,刻划痕迹清晰分明,粗放恢宏,神秘莫测。1989年1月发现后,经省文物部门古文字专家实地勘察,认为系古文字无疑。此处古文字符号面各之广、线形之古拙,堪称世界之奇,将为揭示远古人类文化奥秘,了解古文字演变,提供一部罕见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
莲神太子庙 | 莲神太子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莲神太子庙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赤水镇大禾村,庙里供奉着“莲神七太子”塑像。庙正门两侧书写三幅对联:“庙貌垂千古,威灵镇四方”;“莲花广织田地锦,仙子深通世人情”;“神妙香缘联闽粤,太和气象映乾坤”。门楣上头写有“莲神太子庙”。 千百年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当地村民都著举办酬莲神、庆丰收的庙会活动,届时闽赣两省各地客商云集赤水大禾村参加庙会庆典活动及白莲交易等商贸活动。每年庙会活动期间都举行特殊的仪式将莲神太子神请出来参加群众举办的游庆活动,即使在文革破四旧时期该活动都没有终止过。 赤水镇 赤水镇古称银溪,亦称白水,取旴水流经此处,“清澈如银,眉须可鉴”之意。苏维埃时期,改“白水”为“赤水”。位于县境中南部,东与尖峰、塘坊二乡相连,南与杨溪乡、高虎脑乡毗邻,西与头陂镇、新安乡紧靠,北与旴江镇接壤,总面积136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赤水圩距县城24公里。盛产白莲、茶树菇、晒烟、生姜等,境内大禾村千年古寺定心寺,现完整无损,为市级重点开放寺院。.……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明代雯峰书院 | 明代雯峰书院位于甘竹镇龙溪村饶家堡,为明代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号雯峰)于成化六年(1470年)所建,飞檐翘脊,高墙深院,占地5032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有读书号房56间,大小庭院三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有池有楼。建筑古朴典雅,山水楼轩相映,为明代江西有影响的书院之一。明代教育家、状元罗伦经常寓居于此,授课讲学,并撰有《雯峰书院记》。抗战时期,陈鹤琴率国立幼稚师范学校迁此办学。 江西抚州市 甘竹镇 甘竹镇位于广昌县北部,是广昌的北大门,东邻本县千善乡,南接旴江镇,西靠苦竹镇,北连南丰县波罗乡,是溯旴江源头而上的第一个乡镇,故有“旴源首镇”之称,面积114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甘竹圩距县城13公里。 宋时,该地为芦毛州(即甘竹圩),盛产芦毛形似甘蔗、翠竹,故名甘竹。 全镇辖一个居委会,甘竹、罗家、鹅龙、洙溪、坪上、答田、大嵊、樟树、朝华、龙溪……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