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 |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来宾市象州县,依托古象温泉、冷泉和象江等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54.4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04平方公里。景区内象江、水晶河、罗秀河、北山河、石祥河水质良好、水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良,田园风光浓郁,人文景观丰富。景区以发展温泉养生度假、凉泉休闲娱乐、象江滨水商务为核心,形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和产业带。在景区发展中,坚持以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建设秀美山川,改善人居环境为主旨,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 |
古象温泉度假村 | 古象温泉度假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象州县城郊象州温泉景区内,距县城8公里,度假村依山傍水,湖泊环绕,风光奇丽。 度假村依托的地热资源——象州温泉,水温高达85℃,泉水含偏硅酸、锶、铜、铁、锌、镁、钙、钠、碘、氟、钡等二十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护肤美容、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对慢性关节炎、神经痛、慢性风湿病、腰肌劳损、运动器官外伤后遗症、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有显著疗效。 古象温泉度假村内有各种温泉泡池19个,提供特色温泉泡池、温泉游泳池、儿童戏水池、独立贵宾温泉池、健身中心、休息厅、露天水吧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温泉浴服务,浴池可同时容纳1500多人泡浴。度假村内有豪华酒店1座,温泉别墅17栋,客房140间(套),会议室6个,设有中、西式餐厅和音乐水吧茶艺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古象温泉度假村秉承环保和人文传统,是集休闲度假、保健养生、食宿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
圣堂山 | 圣堂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圣堂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南部,离县城45公里,山峰巍峨林立,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主峰海拔1979米,山高险峻,是桂中第二峰。该景区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是重要的水源林保护区。主要观赏点有:雾锁重山、双龙吐玉、石河奇观、神秘石墙等。 圣堂山是金秀大瑶山自然风光精华所在。有24个山冲,墨绿色的原始森林覆盖着每个山头,无数条山溪向周围8个县辐射,灌溉着数百万亩良田,因此人们称这里是绿色水库。7座海拔1600米以上的石山峰高插云天,最高峰名马鞍顶。群峰长年掩映于云雾之中,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登顶眺望,山中峰峦叠起,峰如笋柱,高达400米至500米,一望数十里,有如塔林戟海,气势壮阔。 山谷间尚存古冰川时期的遗迹石河石海。圣堂山,古木参天,为典型中亚热带森林风光。山腰海拔1000米至l500米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带,有名贵的欣赏树种五针松,罗汉松,多生于崖壁间,青葱碧翠、刚健龙钟。1500米以上至山顶,有全国罕见的万亩变色杜鹃林,间有珍贵的福建柏。每年5月,杜鹃花竞放,树树繁花,红、黄、白相间,花香浓郁。圣堂山上瀑布极多,有的高达数百米。圣堂山方圆百里,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是珍禽异兽乐园,游人不时可见群猴嬉戏于山林崖壁间,亦有林麝、山羊、白鹇、锦鸡等兽禽窜入人们的眼帘。圣堂山丹峰挺拔,怪石嶙峋,绿树掩映,碧水萦迥。丹峰、碧水、绿树相映成辉,各具特色,景观有步移景换之妙,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圣堂山为泥盆系紫红色砾岩和砂石组成,经自然力的作用和地表水长期侵蚀、切割、风化,崩解为丹峰挺拔、朱崖壁立、棱角刚锐、峡谷幽深的大瑶山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 每当清晨山高红日升、谷深云海阔、鸟鸣声声、云涛阵阵之际,置身奇峰浮云、松篁交翠、猿鹤相亲的巨幅画卷之中。那难以数计的鳞次柿比、丛罗棋布的奇峰怪石,有的似长柱神鞭立地顶天;有的像铜墙铁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垒卵摇摇欲坠;有的若顽猴赏月寿龟戏花,呼之即出,栩栩如生;有的仿佛宝鼎古董,玲珑剔透。那朱丹的颜色,在霞光照耀下似美人略施粉黛,透出羞涩令个人神往,让人陶醉。前来寻幽揽胜的游人,无不赞叹圣堂山峰峦怪石之神奇、诡秘,称道圣堂山真乃“人间仙境”,神峰迷雾、云海石河、飞瀑高挂、万亩变色杜鹃、神秘石墙、石兽如生、峰林无际,奇观目不暇接。 |
来宾圣堂湖景区 | 来宾圣堂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瑶都第一漂 位于金秀县城南面45公里处大瑶山主峰圣堂山脚的滴水河中游。圣堂山素有“人间仙境”和“广西黄山”之美誉,是岭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最大的天然氧吧。滴水河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源头之一,水质极为清纯,两小时的漂流河段就象一条玉带穿梭于奇山秀岭之间,蜿蜒迂徊,滩多水急,奔流不息。沿河两岸群山相连。奇峰林立,绿树成荫,古树悬藤,奇花似锦,就像一条长长的山水画廊。乘坐充气艇荡起双桨,顺流而下,追波逐浪,时而抛上浪尖,时而跌落浪谷,处处有惊,处处无险,令人享受到征服大自然的无穷乐趣,充满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境。 “哪儿凉快哪儿呆着”——是夏天里最贴心的问候。带你去个乘凉避暑的好地方,这就是——圣堂湖!圣堂湖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大瑶山腹地——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南部的长垌乡镇冲村境内,距离县城36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 |
金秀莲花山 | 金秀莲花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桂中偏东的大瑶山区,因为广西大瑶山的主体山脉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此,又叫金秀大瑶山。全县总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其中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500多平方公里,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连片的原始森林就有60多万亩。所以,金秀大瑶山既是广西最大的绿色水库,又是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金秀也是因此得名,去金山秀水之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你是哪一种,今秀的风貌都能满足你,它有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500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从、东北至西南连成一片,有天堂岭、金秀老山、莲花山、罗汉山、圣堂山、五指山和龙军山等名山、这些山均属大瑶山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由于北回归线附近充沛的雨量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少经破坏的生态协调,使它形成了地质古老,脊线多向、峡谷幽深,风光绮丽,丹峰碧水,朱崖绿树.幽静、神秘、峻险、古野的自然景观。同时它还有着凉爽宜人的气候。县城与旅游区均在大瑶山腹地海拔1000m以上,并且林木茂盛,到处流水潺潺,年均气温17℃,且温差不大,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即使是三伏天,晚上睡觉仍须盖棉被,气候十分宜人。这里没有大气污染,空气极为清新,经专家测定,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60000个每平方厘米以上,平均含量为9194个每平方厘米,水质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浓度低于《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5至10格。在这样远离尘世仙境般的天地中遨游,真是难得的享受。 而山中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瑶山的山体庞大,起源古老,地形复杂,走向和地理位置特殊,土壤含水率高,自然肥力好,从而为各种各样的生物创造了难得的生存条件和“避难所”。因而这里动植物种类丰富,数量繁多,雄居广西各山之首。据一九八二年自治区科委组织的广西大瑶山综合考察队的报告统计,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3335种。陆栖脊椎动物347种,昆虫24目176科836种,蝴蝶类119种,构成区系成份古老而复杂,种类繁多又珍稀的基因库。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植物活化石--银杉,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活化石“瑶山鳄蜥”,国家一级保护的蝴蝶金斑喙凤蝶等就是冲破灭顶之灾而顽强生长在这里的。 |
金秀县山水瑶城景区 | 金秀县山水瑶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金秀县山水瑶城景区】是国内首创将县城与瑶族文化相结合打造的首个4A级景区。山水瑶城坐落在大瑶山腹地的金秀河谷中,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世界瑶都,是弘扬世界瑶族文化的窗口,是展示瑶族文化艺术的中心。 近年来,以“美丽县城、美丽乡镇、美丽村屯、美丽通道、美丽景区”为抓手,金秀全县共投入1.5亿元资金进行县城“山城化、民族化、公园化”及基础设施建设,融合瑶族文化元素和建筑风格,创新将县城(山水瑶城)作为全广西首个开放式国家4A级景区来打造,10月下旬已经通过专家组的现场验收。 同时,特别注重将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与清洁乡村和生态乡村结合起来,全县共投入经费9223万元,硬化、绿化、美化122个。其中,长垌乡古占瑶寨被列为“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金秀镇金村被列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六巷乡下古陈瑶寨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桐木镇龙腾屯等7个村寨被列为“广西传统村落”,多个村落被列为“广西绿色村落”和“生态村”,一批古旧村屯换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林区、珠江流域防护林源头示范县,金秀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据该县农业局局长陶学胜介绍,金秀全县茶叶面积由2011年的2.66万亩增加到今年的4.7万亩,水果面积达7.13万亩,“力争2016年实现‘山外群众人均一亩果,山内群众人均一亩茶’的特色产业目标,并使之成为一条特色农业田园旅游观光体验带,形成产业、旅游双增收。” |
忻城县薰衣草庄园景区 | 忻城县薰衣草庄园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忻城薰衣草庄园旅游项目位于广西精品旅游六大路线之一的来宾市忻城县,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约3000亩,是集农业旅游观光、婚纱摄影基地、影视拍摄基地、薰衣草深加工产业和特色经济苗木种植园和香草集市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香草种植园,庄园内遍植了上百个香草品种,几乎可以闻遍世界所有的香草味道,其中以薰衣草的种植面积最大。目前,庄园种植的主要花卉有薰衣草、美女樱、马鞭草、硫华菊、格桑花、玛格丽特、向日葵等等。目前,庄园仍在继续扩大规模和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并将继续延伸和扩张薰衣草连片总面积,以打造成全球最大连片的薰衣草庄园。预计总体项目竣工后,每年可新增游客60万人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200余人。 2014年中国旅游节广西会场和忻城薰衣草节主会场就设在忻城薰衣草庄园。以“寻梦花海、香约忻城”为主题的“薰衣草节”规模宏大影响力广泛,是南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薰衣草节”,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娱乐。 |
来宾百崖大峡谷 | 来宾百崖大峡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广西省来宾市百崖大峡谷位于武宣县河马乡境内,距县城38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最高海拔1200米,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她峰峦险峻、峡岩逼空;清溪百折、飞瀑壮观;林木苍翠、花香袭人;朝出晴岚、暮纳霞辉;被誉为“世界罕见的峡谷风光”。主峡谷全长10公里,计有三十七道弯,十多处瀑布,七处深潭,还有数以百计的侧峡谷。 百崖大峡谷景区内林木葱郁、怪石嵯峨;古藤悬吊、百卉溢香;清溪流泻、常年不竭。水质属不含任何杂质的淡泉水,有洁肤美容、增强食欲、排除体内杂物的健美功能。原始森林内,有晰蜴、猿猴、娃娃鱼等珍稀动物和桫椤、红椎、白椎、香花木、观光木等名贵树种。年平均气温16―24℃,氧分充足,负离子高,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和疗养胜地。主要景点有“天女撒花瀑”、“鸳鸯瀑”、“西王瀑”、“天王瀑”还有太平天国西王肖朝贵故居遗址。 大峡谷全长10公里,宽5-40米,计有37道弯,10处瀑布,主峡谷两侧布满了数以百计的了全峻陡峭及大小不一的侧谷,“百崖大峡谷”因此而得名。它具有“山青、水秀、林幽、石奇”的特点,被香港《大公报》誉为“世界罕见的峡谷风光”,2004年自治区副主席张文学到风景区时也感慨而发并题了词“峡谷藏灵秀,胜似九寨沟。” 景区总面积13.66平方公里,地势呈梯级上升,海拨1200米,是中国西南地区落差大的梯级瀑布群。景区内林木葱郁,怪石嵯峨;清溪百折,常年不竭。 还有蜥蜴、猿猴、娃娃鱼等珍稀动物和桫椤、红椎、香花木、观光木等名贵植物。景区年平均气温16-24摄氏度,空气负离子每立方厘米达10万个单位,被称为“天然大氧吧”和“大自然空调”。 地表水全部项目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工程标准》Ⅰ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水温常年保持在130C左右,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和休闲疗养胜地。 交通概况: 沿G209行驶约11.6公里,从环岛的第2个出口离开,进入鞍山路,沿鞍山路行驶约0.9公里,右转进入朝阳路,沿朝阳路行驶约0.8公里,左转进入S323,沿S323行驶约21.9公里,稍向左转,行驶约12.6公里,到达终点。来宾百崖大峡谷 |
凉泉景区 | 凉泉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寺村镇齐心村。省道20134线可达。距柳州市约92公里。是一处避暑、游泳的旅游度假区。这里依岭傍水,清幽雅然,有芭蕉林约20万平方米,里面分布着大小小数百处泉眼,其中最大的当数蕉林最西端、自古星岭脚下的泉眼。此泉系由古星岭地下有岩石溶洞,储有丰富的地下水,水顺势东流,被地下岩石阻挡,在强压下沿裂隙流出形成。凉泉水质甘甜,烹茶酿酒,则茶香酒醇;泉水盛夏不超过200C,故中伏炎夏,水寒气爽,手脚浸入,顿觉清凉,过往行人皆以观泉洗濯为快,品尝泉水为乐。主要景点有绿蕉林、古星涧,蕉林旁建有游泳池、啤酒亭、烧烤屋等游乐设施。 |
28号铁轨·十里花廊景区 | 【广西最美铁路——十里花廊】合山市“百年老矿十里花廊”观光铁路项目全线使用废弃铁路,总长约7公里,线路设计宽约6米,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估算投资约1000万元。南起忻合二级路古樟路口,北至东矿煤台,铁路两边将种上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一条铁路沿线的“十里花廊”。 合山有百年的煤矿开采历史,有广西第一家煤矿生产企业——合山矿务局。曾几何时,合山火车站让合山荒地变热土,把合山的煤矿、活蹦乱跳的红水河鲜鱼、新鲜的农特产、做工精细的人造板、惟妙惟肖的奇石一批批送到全国各地,勤劳能干的合山人于是得到回报。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火车给予合山这座小城历史和美好。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快速路四通八达。 沉睡的铁路经过一百多年的煤矿开采,合山煤矿资源几近枯竭。2009年,合山市被列入资源枯竭城市,全市上千名职工下岗失业,合山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于是,蜿蜒穿梭的铁路支线,不知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开始沉睡,有些甚至因停用、废弃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火车站沧桑谢幕,宣告一个时代终结,未来的的合山能不能留下一截木枕铁轨,让时光能驻0会?为什么我们要“用完就扔”? 每个时代都能幸运地留下一些痕迹,或许多年之后,正当人们感慨与之相关的一切大多已悄然退出历史舞台之际,蓦然发现,仍有一些厚重的符号,如合山废旧老铁路就固执地留了下来,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线索和记忆。 合山十里花廊 铁道梦幻之旅 看厌繁华之后,最爱的还是古朴之美。合山有广西第一条窄轨铁路,可开发利用的铁路资源有28公里。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能干点什么呢? 合山市“百年老矿十里花廊”观光铁路项目全线使用废弃铁路,总长约7公里,线路设计宽约6米,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估算投资约1000万元。南起忻合二级路古樟路口,北至东矿煤台,铁路两边将种上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一条铁路沿线的“十里花廊”。 合山市锁定了转型重点目标——发展工业旅游,利用合山厚重的百年老矿和工业文化历史,打造一个富有工矿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合山市秉着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考虑,建设者及施工人员重新利用废旧铁路资源,所用的材料全部是铁路上、火车上换下的废旧材料。不仅大大省下了建设成本,还体现出地道的铁路元素,让这些充满沧桑感的废旧物资为人们细细道来合山铁路的成长史。极具价值和意义。 2015年广西(合山)工业旅游节将在被誉为“光热之城”的合山市举行,广大游客“零距离”感受到100多年来八桂大地独一无二的煤电工业发展历史,以及“十里花廊观光铁路”如诗如幻的浪漫情怀。 在这条路上,游客们骑着自行车穿行在隧道中,一边骑行一边刷屏看手机,休闲情调十足。铁路自行车阻力小,骑行体验老少皆宜。28号铁轨·十里花廊景区 |
大瑶山 |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09°50’?110°27’,北纬23°40’4°28’,总面积24907公顷。保护区于198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内山高、坡徒、谷深,最高峰圣堂山海拔1979米。由于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加之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生境差异大,因而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比较完整,动植物种类丰富,起源古老,特有种相当丰富。本区主要森林植被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并分布有完整的银杉棗长苞铁杉、金毛石砾针阔叶混交林和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性植被;区内已知的维管束植物有213科870属23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瑶山苣苔、异形玉叶金花等10多种,以“瑶山”地理命名的模式种有30多种;已发现的陆栖脊椎动物有273种,尤以鳄蜥、金斑喙凤蝶为世界性的濒危物种。大瑶山是广西最大的水源涵养林区,且区内不分布有大面积的丹霞地貌,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对当地的气候调节、水土保持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
莫土司衙署 | 莫土司衙署为广西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莫土司衙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西宁街翠屏山北麓。 莫土司衙署,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年,莫土司在忻城世袭时间长达470多年,曾先后四次迁移衙门,原建于古尚村,后迁于板县村,再迁到古尧村,后来搬到翠屏山脚下。衙署所辖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整座衙署由中轴线(衙署)、东轴线(祠堂)、西轴线(代理土司官邸)及大夫第、参军第、礼房、卡房等建筑组成。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牢房、兵舍、正堂(即头堂)、长廊(亦称花郎)、东花厅、西花厅、二堂、东厢房、西厢房、三堂、后苑(即-)等组成。 莫土司衙署大门廊上立两根格木柱子,柱上悬挂一副雕刻楹联。大门即仪门,仪门平时不开,走两边过道,唯逢喜庆节日或上峰头面人物到来方开。仪门后是院落,中有一条龟背青砖路直通正堂。东面是牢房,分前后两栋。牢房有男女之分,轻重之别,内设铁镣、木枷等刑具。西面是兵舍,亦分前后两栋,内驻士兵,负责保卫衙署安全和看守犯人。 通过院中道路迎面为正堂,堂正中置公案,案上置有惊堂木块及令牌、笔、墨砚等。案桌后是活动屏风,上悬有“明镜高悬”巨匾,左右分别置大鼓、大锣各一面,各种兵器罗列有序,“回避”、“肃静”大牌字高耸。 转过屏风出正堂为一长廊,廓东为东花厅,西为西花厅,互相对称。东花厅是土官专为达官贵人举行宴会而造,厅内陈设高雅华贵。西花厅是土官对犯人初审、用刑的地方。长廊尽头即二堂,亦为三开问,左右均有屏风隔开,左间是土官处理日常事务之处,内置文房四宝;中间是议事厅,置有案桌和太师椅等;右间是师爷卧室兼书房。前窗皆镂空花窗,花鸟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花窗的图案是仿忻城壮锦图案制作的。 二堂之后即三堂。二堂与三堂之间为四合院,院西东各有8间厢房,为土官男孩寝室。厢房尽头是三堂,建筑结构与二堂相似,唯镂空花窗为壮锦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且富丽堂皇,是土官夫妇的卧室。穿过三堂即后苑。后苑依山而起,类似别墅山庄,是土官女孩的-,小巧玲珑,典雅别致,环境幽美。 整个土司衙署建筑皆为砖木结构,穿斗构架,硬山翘角,雕梁画栋,朱漆柱粱,既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风格,又有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韵味,体现了壮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莫土司衙署是我国现存土司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是研究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96年莫土司衙署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忻城县西部,东与宁江乡木排、猫洞村交界,西与宁江乡尚宁村毗邻,南与宁江乡六华村接壤,北与宁江乡黄金村相依。全镇总面积58.5公里。镇下辖板河、都乐、泮水等3个行政村和翠屏、城中、鞍山等3个社区,36个自然屯。2003年末全镇3730户,总人口35450人,其中农业人口1617人,非农业人口19275人。全镇耕地面积14376亩,其中水田3495亩,…… 详细++ |
古碛滩 | 在来宾市武宣县城南郊黔江之中,其南面璞玉山犹存明代1516年立摩崖石刻“勅赐永通峡”;此一带还有武宣旧 “八景”之 “古碛钟声”,清康熙年间人翁同伦有诗云:“锦浪千重古碛滩,神钟出没斗惊澜。不从野寺鸣春晓,偏向江流映月寒。拍水高腾催鲤跃,冲霄直上起龙蟠。全凭一展翻云手,挽转狂澜万顷安。”昔人已去,涛声依旧,击钟鸣玉;或急或缓起伏跌宕,虚虚实实令人迷离恍惚,回肠荡气若闻仙乐。游览此处,你或情敛神收,忘忧、忘俗、忘我,江风飘飘,人若世外;或难以抑情,似癫似狂,手舞足蹈,欲歌欲咏。滩上有奇石的世界,滩中诸石以颜色灰暗、纹理多变的卵石居多,彩石、墨石等等其他石种杂列其中,异采纷呈。 近些年来,武宣出现了以三里镇武台新村、二塘镇坡贯村等为集散中心的奇石户、奇石村、奇石店、奇石市场、国画石厂,数百人成为奇石专业、业余收藏家。武宣奇石传美名,其质精美,其形多姿,其韵醉人,更令人称绝的是:武宣一带有独特石种草花石(亦称国画石),发掘于1996年,石源地居民从其纹形,称之为草花石;因其纹理、图案有山水画、墨画、油画、钢笔画等之意趣,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写意、润色之韵,又雅名“国画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宣奇石集散地之一的三里武台新村距县城约7公里,系“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村”、“广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武宣旅游文化长廊文明创建点”,为前往百崖大峡谷的必经之地。此地在武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武宣县乃至来宾市奇石、盆景的一个重要集散地;武台新村已建有停车场、展览厅及有民族特色的农家住宿和餐饮服务设施,系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武宣乡镇村游的主要旅游景点;来宾市在我县举行2006中国·来宾乡村游首游式活动2006年5月18日将在此处举行。 |
十八家瑶寨 | 位于金秀县忠良乡十八家自然村,县城北偏东25公里处,为盘瑶聚居点,村寨座落在河谷一边的半山腰上,为崇山峻岭和青松翠柏环抱,村前有小河涓涓流过,环境幽雅。瑶民住房多依山而建,屋前均建有竹晒台。村中瑶民常穿着民族服装,尤以女装艳丽,头包彩色丝带,衣裤均绣有精美图案,配以银饰、玉器等。若遇春节、盘王节等重大节日,村民载歌载舞,鼓乐声不绝。 茶山瑶、盘瑶、坳瑶、山子瑶和花蓝瑶等五个支系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瑶族风情。崇山峻岭使得大瑶山变成了一个与世界隔绝的桃花源,使得大瑶山至今依旧保留着古老纯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民间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度戒,是金秀五个瑶族支系都举行的一种传授法术的宗教仪式。这一仪式的基本内容有三方面:一是传授法术,二是传授传统文化,三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受戒者一般是十六七岁的男子,经过度戒就能够“神通升天,求神送鬼”,有资格参加法事活动。受戒者有两种,一是度师公,二是度道公,前者是驱魔赶邪,后者超度亡魂。 瑶族的民间艺术主要包括:织绣、雕刻、舞蹈、音乐等几个方面,是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秀瑶族各支系的居住环境各不一样,建筑结构和房屋布局也都因为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和功能设置的不同而各有特点,五个支系不同形式的建筑及其不同的居住环境构成了金秀瑶族丰富多彩的而特色鲜明的建筑文化,是金秀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金秀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
来宾古海底迷宫 | 介绍 古海底迷宫位于象州县城约4公里的沙兰村青山岭上, 面积约二十多亩。 据有关专家认为:迷宫中的岩石约于3.5 ―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由海底地壳变化和海水长期侵蚀而形成,属岩容侵蚀构造地貌。其周围海洋生物古化石随处可见,垂手可取。由千百块重达数吨的岩石构成。迷宫内石厅、石井、石门星罗棋布,石巷纵横交错、曲折迂回,能穿行的巷道宽处可容二人并肩而行,狭窄处仅纳一人侧身、甚至弯腰曲膝而过,巷道的四通八达、奇曲弯转形如八卦阵,若无向导或路标,稍不留意,极易迷失方向,古海底迷宫因此而得名。 迷宫中的丛生灌木、野藤从空中穿梭交织,使巷内浓荫遮日,其间的藤绕树、树倚岩、岩连藤,构成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景致。更奇特的是整个迷宫颇似城堡,因被浓密的灌林、野藤覆盖,迷宫极为隐蔽。抗日战争时期,它曾是一个掩体,为保护沙兰村的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 古海底迷宫的四周是桃、李、梨、柿、竹等构成的果树林,每逢桃花盛开与果实成熟的季节,人们三五成群或是在果树下纳凉、野炊烧烤,或是在石桌上打牌娱乐,或是在选景照相,或是在吊床里悠闲摇晃,别有一番情趣。 广西来宾市 |
金秀瑶族博物馆 | 金秀瑶族博物馆1991年建成,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博物馆的主体建筑融瑶族民居的吊楼、谷仓、竹瓦等风格为一体。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2001年12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秀瑶族博物馆主体分上下两层。下层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主要介绍大瑶山的历史沿革、概况,陈列瑶族古老的生产生活用具和石牌等。上层主要展示瑶族服饰、手工绣品和银制饰物等。 宽敞明亮的展厅,展示了一个远古的世界: 木耙、开山锄、铁锹、禾剪、长砍刀是瑶族刀耕火种的工具。 弩箭、铁猫、竹鱼夹、猎锹、鱼筌、捞绞、-、鸟盆是瑶族狩猎和捕鱼的古老武器。 纺车、纺织布机、舂坎、石齿轮、竹饭盒、背篓、撩锤等瑶族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展示了瑶胞与艰苦环境顽强搏斗,谋求生存的聪明才智。 一件件做工精美的工艺品和散发着古朴神韵的黄泥鼓、长鼓、蜂鼓、床头琴等乐器,折射出瑶族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同时馆内收藏的二十多块石牌,展示了瑶族的古老社会组织---石牌制。自明代以来大瑶山的瑶族群众为了维护生产和社会秩序,共同商讨立了规约,并镌刻于石板上或抄写在木板上。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石牌制对维持金秀大瑶山内部的社会秩序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瑶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博物馆的第二层,展示了包括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瑶族服饰58类共90多套,是目前我国收藏瑶族服饰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博物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