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海南省 >>定安县

定安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太史坊

  太史坊  太史坊座落于海南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建于万历二年(1574年)孟春,系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巡抚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约为国史官王弘诲所立纪念物,故称太史坊,坊通高5.1米,面宽三间,明间(除柱)宽2.84米,次间(除柱)宽1.3米。  明间太史坊额石面宽80厘米,长3.1米,顶盖及专额石之间竖一石,上刻“恩荣”二字。太史坊额外负担石正面中间阴刻横写正楷字“太史坊”,右侧阴刻直写小楷“总督闽广粮饷巡抚广东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巡抚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约为”,左侧阴刻直写小楷“嘉靖乙丑科会试第二十名进士第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国史王弘诲立,万历二年甲戌孟冬吉日”。太史坊额背面阴刻横定正楷大字“解无坊”,左侧阴刻楷体小字“嘉靖辛西科广东乡试第一名王弘诲”。明间大柱对面刻有楷字对联“石柱擎天秀繁南宣开六指;瑶台贯斗兴摇北极应三台”,传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董其昌系王弘诲之门生)。  这座明代牌坊,建筑设计造型均极古朴而雄伟,并且能注意到海南多台风而四信之前后设置有防风作用的斜柱,使牌坊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大方。  王弘诲,安绍传,号忠铭,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生于嘉靖十十一年(1514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享年76岁。死后朝廷派遣当时的海南分巡提学副使戴熹主持谕葬,其墓在今定安县富文镇九所墟附近。  王弘诲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参加乡试中辛西科解元,时年二十,4年后中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赠太子少保。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王弘诲卒于定安故乡,群众奔走相告。“士民衰之,为之罢市。”可见乡人对他悼念之深。  王弘诲一生著作甚丰,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记》、《南礼奏牍》、《南溟奇甸录》、《文学谈宛》、《国朝名臣录》等。他的主要作品“宛转深切”、“宏中肆外”、“有为而作”。他的诗文笔调清新,文字精炼,感情真挚,主旨确切,格律严谨,用词遣字非常讲究,吟涌起来音节锵然,但是,由于海南历史的局限,他的作品中不免有些应酬肤浅之作,有些含有宣传迷信的糟粕。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八角殿

  八角殿  位于王弘诲故居北边约20米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王弘诲致仕归里后创建,坐东北向西南,明末曾毁于盗焚,清康熙年间重修。为重檐歇山顶宫殿式构筑,正脊有双龙戏珠灰塑。八角殿为王氏宗祠之前殿,合王氏宗祠之山门,有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四合院式布局,占地约1000  平方米。殿里原供奉万历皇帝像,早晚烧香朝拜,以示崇敬。今山门及东西配殿俱损毁。殿进深3间,宽5间,明间均用圆金柱,柱径24厘米,鼓镜古式石础。前檐柱为方形石柱,后檐柱为八角形石柱,前后门均缺。后殿进深3间,宽5间,硬山顶,神龛已被拆除。宗祠历来为小学所在地。“文革”期间,遭破坏,部分损坏。1981年,村里人集资修好前殿(八角殿),1984年政府拨款略为整修后殿。祠里今存有康熙丙申(1716)翻刻的明万历皇帝诰封王弘诲及其妻周氏之诰封文匾1块。“忠义世家”木匾额1块、《重建王氏祠碑记》半截,还有“东阁风清”木匾额1块,挂在前殿正门上方。八角殿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八角殿建成后,某些曾受过王弘诲训斥、处罚,跟王弘诲有意见的官员,上奏疏给皇帝,指控王弘诲私建宫殿,图谋不轨。奏稿交到执掌朝廷政事董其昌手里,董其昌与王弘诲交谊很深,对王弘诲的为人非常敬重,深知王弘诲决无造反之心,但事关重大,严重违制是要诛灭九族的。于是在专员查案前,秘信送达王弘诲。不久,专案查案的官员和县官到龙梅村问及此事。王弘诲便禀告建殿目的是因自己致仕回家后,离京城较远,不能奉事皇帝,心中想念,特建殿供奉当今皇帝像,早晚朝拜,以示崇敬。董其昌了解真情后,启奏皇帝,皇帝不但不治罪,还给予嘉奖,并将那些控告人杖责处罚。  现在八角殿虽部分被损坏,但气势尚存,尚书公当年的学习志气更是源远流长,子孙后代都向尚书公学习,奋志读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至2006年,龙梅村平均每年都有10多位学子考上大学。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海南文笔峰道家文化苑,坐落在距海口46公里处的定安县文笔峰境内。文笔峰与定安南丽湖山水相依、行意相生,自古被视为“南溟奇甸”人文之大成的象征,也是海南岛人文景观的一个缩影。千百年来,这里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诞育了许多闻名遐迩的贤德雅士,众多美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广为流传。  文笔峰道教文化苑是海南省北部新建成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由海南中野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文笔峰道教文化苑景区以南宋风格为基调,环绕文笔峰山体建设了大量仿古建筑。  文笔峰道教文化苑南门进入就是玉蟾宫,然后分别是仙廊琼苑、南天门、玉蟾阁。玉蟾阁里奉着就是白玉蟾,南宗宗坛一代宗师。文笔峰道教文化苑其它景点如  观音院、元辰殿、鹊桥等。  文笔峰道教文化苑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研究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景区。文笔峰道教文化苑景区占地面积近千亩,以南宋建筑风格为基调,环文笔峰而建。众多仿古建筑阁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山体周围,使景区气势恢宏、壮观古朴、气韵万千。  苑内玉蟾宫是道教在海南唯一的合法庙宇,也是道教南宗实际创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终归隐之地,被道教奉为“南宗宗坛”。玉蟾宫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由祈求平安的慈航殿、和合姻缘的月老殿、嘱照本命的元辰殿、开启智慧的文昌阁、健康长寿的药王殿、发家治富的财神殿等近20座殿堂组成。建筑结构完整、风格鲜明,系统地展现了道家主题文化特色。殿宇美伦美奂、雕刻精妙绝伦。其中主殿堂玉蟾阁敬奉南宗五祖白玉蟾,基本造型为八角形楼阁,其飞檐、重檐辅之以灯光,在夜间可以见到道经所述天宫“八角垂芒”的景象,其建筑风格为玉蟾宫建筑的特色代表。  文笔峰道教文化苑传承中华道教古典文化的风姿神韵,秉承“大道和谐、尊道贵德”的宗旨,以古典雅致的建筑风格、风光秀美的山水意境及深厚丰富的人文内涵远迎八方四海游客的到来。

仙沟塔

仙沟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仙沟塔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海南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是海南省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时间较早的古塔之一。塔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依《易经》八卦设计为八面体,墙上分别纹印着“日、月、星、辰、天、地、玄、黄”等字,底层正门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今仍清晰可辨。  见龙塔共设有28个实门,门的设置很科学。每层有8个实门和假门,其中第1层实开东、西、北3个门,其它5个门都为假门。第2层则与第1层刚好相对,实开5门,虚开3个假门。这样虚虚实实交错而上,预防塔身纵向开裂。楼阁式塔的内部是空心的,塔内壁设有砖梯,通向各层。整个塔并无任何现代建筑材料,没有水泥、没有铁钉,没有支架。一块块塔砖在糯米等原始建筑材料的粘合下累叠成塔,200多年来,任凭狂风、雷电的肆虐,屹然矗立。  定安见龙塔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安知县伍文运和乡绅林起鹤等捐资创建,未竣,见龙塔至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再由知县吴先举、乡绅莫某等捐资继成。见龙塔高20余米,八角七层仿楼阁式,见龙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见龙塔塔顶覆盆上树铁刹竿巅插蓝天,游人可从内壁砖梯螺旋登至塔顶,远眺建江南岸,观赏江边及远处绮丽景色,贻情悦性,心旷神怡。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增添了见龙塔神秘色彩,文人墨客每到海南省定安,无不登塔领略奇观妙景,挥毫作颂。  200多年来,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沐浴着见龙塔的灵气,青年求读者,不惜跋涉,纷纷登塔远眺,虔诚祈祷,接收洗礼,渐成习俗。延至今天,县内学生也喜登见龙塔。  2000年8月起,海南塔岭旅业开发有限公司斥资6000多万元对见龙塔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开发,清理坟冢、铺草植树、修缮古塔,历尽沧桑的见龙塔重现昔日风采。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管理单位是定安县民政局。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南部的中瑞农场,在原红军操场司令台遗址上建设,占地20亩,总投资230万元,园中央建有冯白驹将军和琼崖革命主要奠基人王文明主席两人的3.5米高的铜像。园中建有陈列馆、接待室、值班室、题词亭、湖中亭、假山池、两座石狮子、大门、围墙、停车场等,总建筑面积5394.6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89.46平方米的两层楼陈列馆,陈列了海南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个阶段的革命斗争史料及珍贵文物,包括琼纵战士使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工作用品、武器、旗帜、印章、历史照片等。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于1992年经海南省委、省政府同意筹建,由省委领导任组长的筹建委员会负责筹建工作。1993年10月16日正式开工兴建,1996年8月1日举行落成剪彩典礼,同日对外开放。  纪念园中《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简介》等3篇碑文均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名义镌立,两座题词亭里刻有各级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各级政府、单位和个人捐款的《芳名榜》。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南部,方圆100多里,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琼崖革命的重要根据地。母瑞山是土地革命时期琼崖特委、琼崖苏维埃政府和红军独立师三大领导机关的驻地。1928年3月,国民党蔡廷锴师抵琼“围剿”琼崖革命,琼崖军民反“围剿”受挫。同年底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王文明率部转移到母瑞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火种。1929年6月,红军独立团在此成立。1930年4月,中共琼崖“四大”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召开,作出发动“红五月军事攻势”等重要决议。8月,红军独立师在母瑞山成立。同月,琼崖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母瑞山召开,成立第二届琼崖苏维埃政府。  1932年7月,国民党广东政府警卫旅陈汉光部到琼“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红军反“围剿”失败后,冯白驹率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和警卫部队100多人在母瑞山与敌周旋、坚持斗争,最后剩下25人。在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于1933年4月成功突围,第二次保存了革命火种。  

南扶水库

南扶水库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扶水库位于该县龙州河支流同仁河的雷呜镇境内。1959年4月开工建设。坝型为均质土坝,主坝顶长230米,坝顶浆砌石防浪墙高度0.9米。副坝9座,总长1227米。土坝上游护坡:干砌块石厚度35厘米,水泥沙浆勾缝。沙碎石垫层厚度20厘米。  土坝上游护坡:干砌块石厚度35厘米,水泥沙浆勾缝。沙碎石垫层厚度20厘米。利用副坝山坳做临时溢洪道。两座放水涵,第一涵管是土基隧洞,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块衬砌,第二涵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64年建永久溢洪道,溢洪道为有闸门控制的宽顶堰,总净宽度34.8米,设5扇6×4.3米钢筋混凝土平板双悬臂闸门。陡坡末端为挑流消能。因设计未做地质钻探,只做地表地质描绘判断。当挑坎插墙开挖至设计深度时,仍未见岩层,经地质复查才发现墙址位于黄竹大断层上。经现场水工试验改用面流消能,并在下游岩盘上建二道堰,控制尾水位。库区工程于1965年建成验收。  设计灌溉面积9334公顷,现有干渠总长47公里(暗埋混凝土管3处长度1400米,混凝土防渗长12公里),支渠长85公里(混凝土防渗长28公里),渠堤通车里程46公里。现灌溉面积4807公顷。  90年代初,由县政府组织库区旅游建设,已建成一定规模的南丽湖休闲旅游区。

海南解元坊

  海南解元坊  解元坊位于海南定安县城镇东门街老市场东侧,原在王尚书生祠后(今定城医院后),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孟春,为当时的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诲立。王弘诲系定安县龙梅村人,万历年间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广东乡试考中辛西科第一名举人,故坊匾是“解元”。解元坊初立于定城中街,清代曾重修一次,民国十七年夏,因建新街,解元坊始迁至今址。  海南解元坊通高5.1米,面宽三间,明间(除柱)宽3米,次间(除柱)宽1.5米,明间解元坊额石面宽77厘米,长3米,厚20厘米,正面阴刻横写楷体大字“解元”,字大70厘米见方,右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琼州府知府吏韩宜,同知陈梦雪,通判杨麦,定安县知县黄守潜,定安县知县元萃重修”;左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翰林院蔗吉士王弘诲建,隆庆二年孟春吉日产。民国十七年戊辰仲夏月吉士旦裔孔明镜同众迁立”。解元坊额后背中间阴刻横写楷体大字“翰林”,字大60厘米见方;右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钦差提督两广都御史王同道,分巡海南道副使姚世为”;左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诲建,隆庆二年孟春吉日立”。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张岳崧故居

张岳崧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岳崧故居位于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张岳崧,系海南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曾让嘉庆皇帝大赞神州大地“何地无才”。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他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吟绝、写绝、忠绝“四绝”中的“写绝”。  张岳崧故居有两处,一处为出生之祖居,占地1500多平方米,今仅存有正屋1幢,为悬山式建筑。另一处故居,位于出生故居西南面,占地1200多平方米,四合院式结构,悬山式建筑,为张岳崧居官时所建,今仅存正屋1幢,后屋1幢,两侧横房2幢。故居西侧建有张氏宗祠,为张岳崧晚年亲自筹建,宗祠占地约1500多平方米,有完整的山门、前殿、正殿、廊庑。山门、前殿西厢及东廊庑圮损毁,其余尚存完好。故居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海南十大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民居依旧时模式而建,路巷全部用青石铺设,修旧如旧,古朴自然。张氏后人秉承先辈遗风,尚学重教,人文蔚起,代代人才辈出。  张岳崧 (1773~1842)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澥山,号觉庵、指山。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革除各种陋规,四次受到皇帝召见,倡导并协助林则徐严禁鸦片。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丘浚)、忠绝(海瑞)、吟绝(王佐)、书…… 详细++  张岳崧 (1773~1842)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澥山,号觉庵、指山。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革除各种陋规,四次受到皇帝召见,倡导并协助林则徐严禁鸦片。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丘浚)、忠绝(海瑞)、吟绝(王佐)、书…… 详细++

南丽湖

南丽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南丽湖  南丽湖地处海南定安县中部,湖东紧挨高速公路,距海南海口市50公里,交通便捷。  南丽湖开发经海南省政府批准,列为海南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26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常年水温22―23℃,是琼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这里年平均气温22.5―23.7℃,气候宜人。  该区终年湖水清澈,碧波荡漾;鱼翔浅底,鸟翱蓝天;绿染湖滨,清风习习;有18个岛屿、半岛镶钳湖中,错落别致;湖光山色,胜于西湖、日月潭。为实施南丽湖开发总体规划,海南定安县政府已投资上亿元建设基础设施,  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工程已完成,投资开发的软硬条件已全部改善,投资者纷至沓来,诸多旅游度假、文化教育、技术培训项目已在该开发区落户。  台健高尔夫球场、鸿扬垂钓俱乐部、华星别墅、休闲中心、鸵鸟农场、欣乐鹿场、潮之阳寄宿学校、丽湖水庄等一批项目已先后建成营业。南丽湖风景名胜区已初具规模,是投资开发者的风水宝地,是旅游度假者的好去处。

见龙塔

见龙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见龙塔,1986年,定安县人民政府定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着手抢救和保护。1996年,定安县文化馆集资对见龙塔进行修缮,使其保持昔日风姿。  见龙塔是海南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时间较早的古塔之一。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安知县伍文运和乡绅林起鹤等捐资创建,未竣,至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再由知县吴先举等捐资继成。塔高20余米,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塔顶覆盆上树铁刹竿巅插蓝天,游人可从内壁砖梯螺旋登至塔顶,远眺建江南岸,观赏江边及远处绮丽景色,贻情悦性,心旷神怡。    195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整见龙塔,使古塔仍然保持昔日风姿。  

定安文笔峰

  文笔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的中部,它平地拔起,山色秀美,为定安八大名景之一。文笔峰从山腰至山顶主要由玄武岩和片理岩组成,山上植被茂盛,山顶常有云雾缭绕。文笔峰,又名文豪岭。"文笔"、"文豪"的意思就是:文采、有文采的人。古代这里出了不少的文人、才子,被明朝明神宗誉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的礼部尚书王弘诲,就出生在文笔峰脚下雷鸣镇龙梅村。王弘诲一生著作很多,文学上颇有成就,其中著有《南溟奇句录》、《尚友堂稿》等。至今,龙梅村还有一座为纪念王弘诲所建的富有海南建筑特色的明代牌坊,建筑设计造型古朴雄伟、坚固大方,叫做"太史坊"。

珍稀动物园

  珍稀动物园  居丁珍稀动物园位于东线高速公路海南定安居丁分道口旁。离南丽湖不远,依居丁河两岸而建。以海南黑熊、四川黑熊、海南水鹿、东北梅花鹿为主,汇集海南各类名鸟和大多数种类蝴蝶。  居丁珍稀动物园具有驯养、科普、欣赏观光、旅游购物等综合功能。居丁珍稀动物园特设计的熊鹿园、蛇园、蝴蝶展视厅以及蝴蝶苑等,在居丁珍稀动物园可以近在咫尺看黑熊戏水、捉弄玩耍;可以亲临其境聆听鸟语,见识千姿百态的花草果木;可以在海南居丁珍稀动物园探究蝴蝶世界的奥秘;随意抚摸鹿头脸、身腰,甚至是晶莹透红的茸角,可以同可爱的鹿群合影留念。

王弘诲故居

王弘诲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是王弘诲的故居。王弘诲,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史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奏牍》、《文字谈苑》等名篇。他一生为官贤能清正、同情民众、关心教育事业。明万历四年(1576),王弘诲以一纸奏折《奏改海南兵备道兼管提学道疏》上 书朝廷,请求万历皇帝在海南设提学道,让海南儒生就地参加会考。这个奏疏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允准,并付诸施行。这便是海南民间著名的“奏考回琼”。此举大大促进了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  王弘诲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约50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现存大屋二幢,横庑小屋一幢。前后大屋均为一幢三间式砖木建筑,悬山式顶,正脊之鸱尾顶饰已坍坏。前院有照墙,左侧有院门。故居右边为王氏宗祠,系王弘诲明代万历年间筹建。王氏宗祠由山门、八角殿、正殿、二侧庑廊组成,悬山式顶,今山门、庑廊已损毁,八角殿明末曾毁于焚烧,清康熙年间重修,为歇山式顶,正殿进深3间,面宽5间,是一座仿古宫殿建筑。祠里存有清代匾额及现代名人题额多块,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居左边为太史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太史坊为四柱三孔石雕牌坊,通高5.1米,全宽7.3米。牌坊呈瓦楞式顶盖,造型古朴雄伟。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王弘诲 (1541~1617)  王弘诲,字绍传,号忠铭,广东琼州府(现海南省)定安县人,生于公元1541年,于公元1617年病逝于定安老家,享年76岁。卒后被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葬。王弘诲是明代名臣、教育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国子临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在文学上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集》、《南溟奇甸录》、《南礼…… 详细++

飞禽世界

  海南热带飞禽世界地处海南省安定县塔岭开发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鸟文化主题公园。在其中有五十余种鸟类,都属于海南独有的鸟类或亚种,一般游客是难得一见的。在这个鸟类王国中,除了能欣赏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鸟类外,多才多艺的鸟类明星们还将带给您精彩纷呈的各类飞禽表演。众多散放的鸟类,或徜徉林间,或栖于枝头,又或翱翔于蓝天白云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享受着生命的美好!

定安张氏宗祠

定安张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氏宗祠位于海南定安县城定城镇东南20多公里处永丰乡高树林村,是一座有正屋和横主席台的院子。张氏宗祠那里陈列的主要是清代探花张岳崧的著作、书画、对联、碑帖匾额、印章等遗物和晚清名人关于记述张岳崧生平事迹的文章著作,对了解和研究张岳崧及晚清海南的历史、文化具有较重要价值的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的张岳崧,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海南省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张氏宗祠故落籍琼山。张氏宗祠后迁定安。张氏宗祠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翰山公行述》中记述:"七八岁时,或偕童稚钓游,每挟书与俱"。十岁时,负芨琼山县蔡南昭为师,学业进步很快。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已已(1809年),中进士,张氏宗祠的0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燕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氏宗祠的张岳崧饱才博学,涉猎很广,业通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张氏宗祠史称他“学问淹通醇粹”,说他“诗赋宗汉魏而出入唐宋诸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造精妙,片褚只字,人争宝之。”他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现今海南岛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  张岳崧乐善好施,济困助学,他任陕甘学政时,曾捐俸修复荒废了的汉中之涅中、巩昌之南安、绥德之雕山等书院。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捐捧制作棉衣数千件,以救济水灾之民,对家乡的公益事业,他也尽力而为,曾捐资历并合众力,重修岁久就圯的定安县文庙张氏宗祠,带头捐集4000两银,建立宾兴馆,以资助定安县贫寒的读书人做为赴乡试的旅费。还多次捐资给家乡高林村修路,晚年他致力编篡《琼州府志》,其“采访必确,抉择必精,删其丛杂舛谬,阅岁而成书。”他还捐资合刊《丘文庄海忠介文集》并为邢宥搜辑遗文。曾主讲琼州之琼台书院、雁峰书院,羊城之越秀书院、肇庆之端溪书院。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岳崧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他的棺葬于琼山县甲子镇毛头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在张岳崧前,明清两代,琼人登进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当朝清嘉庆皇帝仁宗琰,为张岳崧的直接这样高的名次而骄傲地说:“何地无才!”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长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张熊祥也均中举人。  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有功于国于民,历来海南岛人民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宏诲等一起引以为荣。      张岳崧 (1773~1842)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澥山,号觉庵、指山。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革除各种陋规,四次受到皇帝召见,倡导并协助林则徐严禁鸦片。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丘浚)、忠绝(海瑞)、吟绝(王佐)、书…… 详细++  定城镇  一、基本情况定城镇位于定安县北部,南渡江下游南畔,东靠高速公路,西与新竹镇接壤,南与雷鸣镇为邻,北与海口市隔江相望,海南东环高速公路从定城镇东部穿过,距海口3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定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21个村委会,共143个自然村,381个经济社;13个社区,139个居民小组。境内交通十分便利,143个自然村都通公路。总人口10.5万人…… 详细++  张岳崧 (1773~1842)  张岳崧(1773—1842),字子骏,又字翰山、澥山,号觉庵、指山。广东定安人,今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海南在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从二品)。革除各种陋规,四次受到皇帝召见,倡导并协助林则徐严禁鸦片。主持编纂《琼州府志》,擅长书画,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与丘浚、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是海南读绝(丘浚)、忠绝(海瑞)、吟绝(王佐)、书…… 详细++  定城镇  一、基本情况定城镇位于定安县北部,南渡江下游南畔,东靠高速公路,西与新竹镇接壤,南与雷鸣镇为邻,北与海口市隔江相望,海南东环高速公路从定城镇东部穿过,距海口3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定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21个村委会,共143个自然村,381个经济社;13个社区,139个居民小组。境内交通十分便利,143个自然村都通公路。总人口10.5万人…… 详细++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位于定安县雷鸣镇南曲村之西北的居禄山坡上,占地17亩,由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展览室、红色墙、将军井、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纪念碑、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停车场、月塘、围墙8个项目组成。这一遗址景区自2007年初,由村民集资和政府投资共同建设。2015年4月4日第一期8个项目工程竣工。该遗址离雷鸣镇主干道定雷路仅1.5公里,东南距雷鸣墟仅1.8公里,北距定安县县城14公里,东北距海南东线高速公里约7公里,东距道教文化圣地——文笔峰道教文化苑6公里,距南丽湖景区7公里,交通极为方便。南曲村8个经济社横跨3.4公里,有200多户,2000多人,周边有三香、奇昌坡、美弄坡、南九店、白马、红岸等村庄,人气很旺。   这是一个琼崖国共联合抗日的重要遗址。1941年4月上旬的一天,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抗日独立总队长兼政委冯白驹率领11人到定安县雷鸣乡南曲村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南曲村父老王立珪将他们安排居住在该村东北部居禄山的5户农民家中,其中王姓1户、伍姓3户、林姓1户,冯白驹居住在老房东王世春家。冯白驹等人在居住期间,曾会晤抗战时期居住在金鸡岭山脚下美染村的琼崖著名民主人士、原任琼崖国共联合抗战组织——战时党政处秘书的王集吾,共谋抗日大计。南曲村担任国民政府定安县后备游击大队第一大队长的王志发多次聆听冯白驹的抗日主张,并暗地里主动做好冯白驹一行人的外围安全警戒工作。冯白驹等人主要是在夜间通过演讲、唱抗日歌曲、吹口琴等方式来宣传和发动群众以多种形式参与和支持抗日,国共联合抗日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冯白驹一行人与当地民众结下深厚的情谊。   1939年4月29日,驻定城日军坂田混成旅团官兵出动3辆装甲车,取道金鸡岭、宾文(今富文)、龙门,企图进犯驻翰林的国共抗日统一战线机构“琼崖战时党政处”。日军装甲车到龙门后,掉头往雷鸣方向驾驶过来。事先已获得消息的雷鸣乡国共两党组织在雷鸣墟组织起两支武装小分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中共石锦党支部领导和南曲村国民党定安县游击后备第一大队队长王志发(南曲村人)、小队长王位禄(南曲村人)商量后决定伏击日军。下午3时许,石锦党支部组织吴科道、吴文球、吴治锡、吴谈錞等10多人在雷鸣墟公路的东边埋伏,王位禄带领王成祥、王成福、王世勇、王立春、陈昌国、莫登诗6名队员(前5名为南曲村人,后1名为头尾村人)在日军必经之路西侧的“双人墓”处埋伏 ,王志发带领10多名队员埋伏在岭坡山(今雷鸣中学校址)待机行动。下午4时许,3辆日军车驶了过来。当最后一辆装甲车进入伏击圈时,两支伏击队员一齐开枪掷手榴弹袭击,打死打伤了几个鬼子兵。日兵慌忙用机枪向伏击队员扫射。开过伏击圈的2辆装甲车发现后一辆车被袭击,立即调头回来支援。王位禄立即布置5名队员掩护,亲自带领王成祥冲上去用手榴弹袭击军车。日军的机关枪继续向伏击队员疯狂扫射,王位禄不幸中弹牺牲,王成祥肩部负伤。敌人火力太强,王志发迅速率几名队员前来接应,由王立春背着王位禄,2名队员扶着王成祥撤离阵地,吴科道、吴文球等伏击队员也撤出战斗。次日,定安县国民政府县长吴雄亲自率员对王位禄遗体进行确认,慰问其家眷,追认他为抗日烈士,并举行追悼会。原琼崖守备司令、陆军中将王毅在1946年春为“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撰文时,赞誉“雷鸣市一役”是“我琼地方团队抗倭殉国此其第一声也”。   1942年2月26日,经常在潭陆村一带活动的雷鸣后备中队接到密报:日军因遭游击队突袭恼羞成怒,不日将来围剿游击队。游击队员担心战火殃及无辜村民,即刻收拾行装,赶往潭陆溪北岸,准备在此处与日军激战。27日凌晨6时许,定安县游击后备第一大队长王志发率领雷鸣乡、宾文乡后备中队70余人在宾文乡(今富文镇)潭陆溪北岸的坡丛中埋伏。这时,日军近千人分别从深水、溪头村两路来犯,在以寡敌众的战况下,队长王志发冷静沉着地指挥战斗,他命令一班班长带领6名队员把守水急而浅的渡口,其他队员阻止日军渡溪。当六七个日本兵走到约20米宽的潭陆溪中间时,游击队员开始进行射击。为了迷惑敌人,王志发端着机关枪来回移动扫射,数次打退了企图渡溪北进的日军。突如其来又变化莫测的袭击,使得日军摸不准游击队员的实际人数和火力,他们不敢贸然进攻,大部分的兵力撤出了潭陆溪。中午时分,日军派出4架战斗机飞临潭陆溪,沿着溪坎低空来回飞行。战斗机距离地面不过10余米,日军从空中用机关枪向游击队阵地疯狂扫射,子弹如雨一般落下,游击队员根本无还手的余地,只能掩藏在坡丛里。王志发身上多处受伤,但他忍着剧痛,继续端起机关枪射击。这时,一发子弹打了过来,命中王志发左胸,他光荣牺牲,年仅29岁。战斗持续了8个多小时,日军终究没有渡过潭陆溪,狼狈地撤回雷鸣墟据点,游击队副大队长率领余部转移到深水村,撤出了战斗。这场战斗中,还有15名队员牺牲。王毅中将在“雷鸣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中撰文赞誉“潭陆溪一役为地方团队抗倭战中仅见者”。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专门为他们立了一块“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碑高2.07米,宽0.69米,厚0.1米。时任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管事专员兼保安司令、陆军少将丘岳宋题名碑名,正中书写“为国捐躯”4个大字,左侧题“为王烈士志发题”7个小字,右侧为丘岳宋的署名;琼崖守备司令、陆军中将王毅在碑的背后书写约800字的简介,予以褒奖。这块碑原竖于国民政府雷鸣乡大门前,20世纪50年代初,倒地后,南曲村民认为这块碑与王位碌等10多名南曲村籍抗日牺牲的游击队员有密切的关系,便派出6个小伙子将碑扛回村中保存起来。   雷鸣墟一役和潭陆溪一役都是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旗帜下的产物。解放战争时期,南曲村民积极筹钱筹粮支持琼崖纵队、渡海大军解放海南岛。   这个抗日村庄自2006年起,在定安县各级政府的关怀以及定安县委党史研究室、定安县博物馆的帮助下,努力发掘红色、古色史料。2008年秋,由村民集资在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前竖立起一块50cm×80cm×3cm的石碑,碑的正面刻有“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11个大字。2011年1月6日,为了配合中央电视-事栏目任继尧等3名记者在次日到遗址拍摄《浴血琼崖》的文献片,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突击修好了一条从村口通往遗址约800米长的土路,铺上混合碎石。并将《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简单地竖立在《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碑东南约4米处,使两碑并肩伫立。次日拍摄任务顺利完成。定安县政府符立东县长于2012年4月到南曲村调研后,定安县政府当年9月拨款45万元硬化了从村口往遗址方向约800米的土路。当年下半年,定安县政府发文将其列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博物馆继续积极向县政府申报这一遗址文物的保护工作,得到财力支持,加上该村民又多方集资,规划腾出10亩地,修建一个停车场,整治遗址环境,进行绿化,重新竖立一块60cm×120cm×3cm的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的石碑,石碑北面携刻由中共定安县委党史研究室撰写900多字的“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简介”,在这块石碑与旁边并肩伫立的《雷鸣乡抗倭殉国忠烈官兵纪念碑》下都加筑底座,气势倍增。   该遗址的冯白驹住过老房东的住屋于1971年倒塌,于2013冬重建为“展览室”后,在定安县政府和南曲村民的支持下,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定安县委党史研究室负责设计前言、古色南曲、红色南曲、绿色南曲、现代南曲、当代南曲、后记、档案资料、艺术欣赏8大板块,重点展示南曲人的爱党故事、抗日英烈、古代历史、民国人文,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事迹。 这个点自从动工建设以来,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并逐年增多。近几年来,每年有省、厅、县、镇各级领导和各阶层人士近10万人到该遗址参观,日本学者佐藤正人也多次到遗址调研、忏悔,韩国记者也多次到遗址参观、调研。定安县的中小学在清明节、“七·一”、“八·一”、“九·三”等重要节日赴遗址举行纪念活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定安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定城镇 定安张氏宗祠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新竹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龙湖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黄竹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雷鸣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龙门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龙河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岭口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翰林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富文镇 太史坊 八角殿 文笔峰道家文化苑 仙沟塔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南扶水库 海南解元坊 张岳崧故居 南丽湖 见龙塔 定安文笔峰 珍稀动物园 王弘诲故居 飞禽世界 定安张氏宗祠 冯白驹将军抗日驻地遗址

定安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