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重庆市 >>万州区

万州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着名的北温泉公园位于重庆北碚区,北濒嘉陵江,南倚缙云山。北温泉公园以泉而得名,有泉眼10处,水温一般为35—39摄氏度,日流量5000余吨,属弱碱性硫酸型矿泉,对皮肤、关节、肠胃等部位的疾病有一定疗效。  北温泉公园依山自然地形而建,园林景观集古寺庙阁、山、水、林、泉、峡、洞于一体。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翠竹森森,林木葱郁,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园内景物以关圣殿、接引殿、大佛殿、观音殿四大殿为中心,四大殿东有古香园、石刻园、观鱼池、荷花池;北有乳花洞、五潭印月等景点。古香园系温泉寺旧址,园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存有宋、明、清三代僧人墓塔。石刻园内多为宋、明、清三代石碑,其中明代盘龙塔为石刻珍品。数帆楼、柏林楼等则因中外要人曾在此下榻而成为抗战历史名楼,留有大量珍贵墨宝。近年来又增添了流翠园、兰池、汤池、濂溪等新景点。北温泉公园

重庆金刀峡

重庆金刀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金刀峡位于重庆直辖市北碚区华蓥山西南麓,海拔880米,距重庆市中心九十公里,系首批“国家AAA级旅游区”。金刀峡是一处新近发现的保持着原始古老神奇的峡谷自然风景区,约上亿年的峡谷幽壑景观为主,以岩溶地貌为辅,兼有大量的地质上称壶穴碧玉串珠的深潭绝景。   金刀峡地势雄伟,以峡著险,以林见秀,以岩称奇,以水显幽。金刀峡长约9公里,分上下两段,上段由于喀斯特地质作用。地面切过强烈,金刀神功般形成了独特的峡谷幽壑,石壁如削,两山岈合,垂直高度超过百米,上有古藤倒挂,下有潺潺流水,下段由于流水侵蚀的作用,有洞穴群提高潭檀相连,飞泉瀑布层层叠叠,古钟乳、石笋、石柱更是千姿百态,堪称全国最长的峡谷十里仿古栈道,让人惊叹不已,凭栈探幽,将感悟那蕴藏于大自然山水的天地灵气,已开发的七公里风景线以雄、险、奇、幽著称。集瀑、泉、洞、峡于一体,主要景点有藏刀洞、中峡天然浴场、悬天飞瀑、神鹰峡、弥乐佛等四十多个景点可供游客探险,攀登和水上游乐,是人们度假避暑、踏青、回归自然的旅游佳境。被游客誉为“梦中的香格里拉”、“中国第一险峡” .   进入金刀峡,你会发现这里的风光奇异独特,碗口粗的树木在绝无泥土的巨石缝中挺拔伟岸,峥嵘的石岩与葱郁的林木有机的揉合在一起,幽静的碧湖与窜急的溪流同谱水的乐章,各具形态的石钟乳一簇簇斜挂岩壁――喀斯特地质特征造成的原始风貌使这里的一切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大大小小的泉水顺着苔鲜争相跳跃而下,在阳光的投射下褶辙生辉,让你想起古人所云:“大珠小珠落玉盘”,人在峡中走,水在峡中飞,时隐时现的阳光,飞泉流瀑所溅起的水雾,奇形怪状的石乳形成一片如梦如幻的世界,这浪漫之旅,让你留恋往返,不已忍离去。    留恋于峡中的山水风情,你一定不舍得就此别过,那么徒步探幽则让你的游兴向着更高层次沿伸下去,在这清水绿水的怀抱中,沿着清清的溪流,去寻找你梦中最瑰丽的色彩。而且,在峡谷实行的谷底探幽――溪降活动已成为金刀峡最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热线。   这里除了山奇水秀,更有民俗风情增添更多的人文品味。入夜,到风情寨小憩,观民族歌舞,品风味烧烤,尝香醇美酒,体验“疯狂一夜、回味一生”的感觉。    沿线有“川东第一牌坊”这美誉的滩口清代御赐节孝牌坊;“中国花木之乡”静观的万亩花圃;融“寺”、“塔”景为一体的宋代古刹塔坪寺;颇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韵的偏岩古镇,构成了一道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靓丽风景.  网址:http://www.cqjdx.net/

缙云山

缙云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郊,是嘉陵江边一处避暑游览胜地。最高峰海拔980米,九峰挺立,拔地而起,山上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因而有“小峨眉”之称。   缙云山的主峰叫狮子峰,峰顶狭窄,在一块比较平坦的岩石上,用铁栏杆围起一个览胜台。在这里往下看,是悬崖峭壁;往远处看,是峰峦起伏;山脚下,嘉陵江在缓缓流过。缙云山有两万多亩森林,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是著名的植物宝库和森林公园。例如飞蛾树,为稀罕的树木之一,它的果实生有两个羽翼,果体上有金黄色的绒毛,形状象蝴蝶,十分名贵。山上的竹林亦很茂密,有的竹子粗如碗口,高达几十米。竹子品种多达十几种。    缙云山是佛教胜地,原有寺庙10多座,现存缙云寺、温泉寺。缙云寺坐落在“狮子”、“聚云”两峰之前,背依峻岭,前临幽谷,四周古木参天,翠竹成林,是一座雄伟壮观的深山古寺。游人可以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寺前。缙云寺始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历代修葺扩建;盛极于宋,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网址:http://www.jysdj.com/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静观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的“中国花木之乡”静观镇境内。经北碚至金刀峡公路可达。距北碚区城中心20公里。属丘陵型自然风景旅游景区。  静观森林公园为重庆市级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8.9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4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为74.5%。园内原生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类型是以松、柏、杉、樟、楠等树种形成的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乔木树种以松树为主,杉、柏次之,再次有青冈、油桐等。  竹林主要是慈竹、水竹、白夹竹和少量楠竹。按其性质分类:木本油料植物有油桐、核桃等;经济林木有女贞、棕榈等;灌木有红籽、柃木、杜鹃等;藤本有悬钩子、猕猴桃、葛藤;草本有小芭茅、白茅、蕨类等。景区最具特色的是具有520多年花卉苗木栽培历史的花卉种植,其种植面积达10平方公里,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是全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的川中川东花卉艺术的发源地,以其人工造型、园林艺术见长。  目前园内种有花卉900余种。春天,红梅、紫荆、海棠争相吐露,樱花、桃花、杜鹃缀满枝头;夏至,荷花出泥,亭亭玉立,玉兰吐艳;秋到,菊吐黄花,芙蓉争艳,桂花飘香,石榴鎏金;冬令,松柏长青,桩头挺拔,一片苍翠。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境内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介绍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位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与著名风景区北温泉毗邻,距重庆市中心50公里,与渝合高速公路开口处相隔5公里,总占地面积1385亩,其中果园面积900亩,是重庆市唯一的荣获国家AA级景区认证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青少年绿色教育基地。  园区千亩果林,四季鸟语花香,山间湖光潭影,层峦迭翠,幽深迷人。  金果园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和精心培育的千亩果园,以四季花果为主题,以丰富的文化为内涵。依山就势分为17个功能区,共有40余个优质特色瓜、果品种,西西里塔罗科血橙、美国布廊李、沙田柚、希母劳特葡萄、大五星枇杷等都受到游客的好评和青睐。赏四季鲜花、品四季鲜果、游葡萄长廊、踏缙云古道、观百鸟争鸣、忆五千年农耕文化,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圣地。    乘车路线:渝中区(重宾、朝天门、南坪、杨家坪、沙坪坝)――北碚(518路)――澄江――金果园车站下。    重庆北碚区

重庆温泉寺

重庆温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温泉寺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贞宗时期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无论天晴落雨,游人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1259年2月蒙哥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1259年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缙云寺下院,创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南齐中设东阳郡后,寺内香火兴旺一时,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后经北周武帝和唐太宗两度没法,毁坏严重,唐贞宗时期幽谷净满禅师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上了摩崖佛像。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宏济和尚又进行重修。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重庆府景物下》云:“唐乾符中置温泉寺。”唐代诗人陈玉白、王摩诘、杜子美、李义山等,都曾游历或下榻过温泉寺,司空图在此题诗云:山容地脉本清凉,不解为霖却作汤。草木龟鱼因熏煮,漫赢法塔宛僧坊。  北宋真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温泉寺被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宰相丁谓来游,咏有《游温泉寺》五律一首诗中写道:“客到留新句,人闲咏旧文。”反映出当时就有不少的名流学士留诗而去。据《重庆府志》、《璧山县志》和《巴县志》记载,均称温泉寺“题咏甚众”,“诗碑林立”。北宋景德与大中祥符之间,推官彭应求出任渠阳幕史,去合州上任途中,夜宿温泉寺,题五律《宿温泉佛寺》诗于寺壁,诗云:公程无暇日,乍得宿清幽。始觉空门客,不生浮世愁。温泉喧古洞,寒磬度危楼。彻晓都忘寐,心疑在沃州。  嘉庆元年(公元1056年),理学家周敦颐签署巴川郡判官厅公事,舣舟温汤峡,读到此诗,赞不绝口,作序刻石立于温泉寺中,成为温泉寺历史上的一段诗韵佳话。事过163年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冬,重庆知府庹性善,发现早已湮没的此碑,如获至宝,将其复制,并为其作“跋”,收入《周濂溪集》中。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元宪宗蒙哥率军攻打合州钓鱼城,中炮风死于温泉寺中。明万历《合州志》载:“元宪宗为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崩。”从此,温泉寺之名,遂列上正史。  明、清两代,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明成化年间,温泉寺重新进行了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方广四丈,上翼以亭,游人天晴落雨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供游人观赏。这时的温泉寺,香客游客,络绎不绝。有文官武将,有骚人墨客,有僧伽凡士……他们来这里观山玩水,吟诗作赋。诗人刘道开来游后题诗《温泉寺》,诗末有注:“在巴、合之间,三峡之第二也。”诗云:两崖环抱时王居,峡邃林深静有余。几个长松巢野鹤,一池温水跃神鱼。僧无白社能供酒,客在青豆好读书。蜀道清华真富贵,鼓声过后不如初。  清乾隆《巴县志》载:“出江岸攀石蹬曲上,至温泉寺。石壁万仞,古树虬蟠,云根泉泻,分窦而出,与松涛相应,水清澌无沉点,无磺气。昔人迎流砌池,方广四丈许,上翼以亭,严冬可浴……泉流绕万丈,至大雄殿前汇为大池,沸水中绿藻参差,赤鱼游泳,复转回廊至山门外,悬岩作瀑布,鸣玉飞雪,穿云而下,殆为各温泉之冠云。”《重庆府志》称:“温泉崇胜寺在峡西南,题咏石刻林立。”《璧山县志》云:“有泉涌出如汤,腾沸可浴,游人题咏甚众。”至今还存有明代诗碑十数方,诗数十余首。自明代起,一直到清同治前,温泉寺都很兴旺发达。产业大,僧人多,富甲一方。人称“温三千,禅八百,杉木园的和尚惹不得。”足见其势力之大。  现存的温泉寺为明、清两代建筑,殿分四重,依次为关圣殿、接引殿、大佛殿、观音殿。在明成化年间重建时,为一门三殿。清乾隆年间,将山门改建为关圣殿,同治年间又将观音殿改建为铁瓦殿。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概况  西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校本部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学校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学校现任-黄蓉生、校长王小佳。  西南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发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占地总面积约641.93公顷(9629亩),校舍面积157.94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4637人,硕士研究生5731人,博士研究生819人,留学生65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文、史、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下设30个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6个博士点、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5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5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932人,研究员、副研究员177人,博士生导师151人。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8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出版社1个,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近两年来,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1500余项,总经费近2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17项、省部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0余项。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成果入选"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长期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优秀毕业生。代代学子胸怀祖国、探求真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4年、1999年、2005年连续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1987以来,学校连续十九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英、加、法、德、日、澳、俄等近14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科研合作,与国外44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杏坛育人、劝课农桑、学行天下、服务民生,是西南大学百年不变的追求。西南大学秉承"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保障、科技创新为支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校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目标迈进!   

嘉陵江小三峡

  嘉陵江小三峡是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的统称,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合川区境内,全长27千米。据《明史.纪事年末》载,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崩,皇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在位三年,就被燕王推翻,遂削发为僧,流落南方。曾分别于永乐三年(1405年)和永乐七年(1409年)到善庆里(今御临一带)寻访旧臣杜景贤(吏部主事),他们常游峡中。后人纪其事,便将邻水的西河改名御临河,峡以河名。  上为沥鼻峡,又称牛鼻峡、铜口峡,主要位置在合川区盐井镇,全长3千米。峡中江流湍急,水深莫测,峡岸群峰高耸,峻峭幽深,有巨梁滩、狮子坟、笑和尚、牛鼻洞、猴子石、磨子沱等绮丽景观。中是温塘峡,又称温泉峡、温汤峡,处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段,全长2.7千米。古时峡口建有温泉池,称为温塘,故名。入峡江水咆哮奔腾,旋涡叠生,气势磅礴;峡壁两岸相距不过200米,悬崖挺立,犹如刀凿斧削;峡岩之腰,泉如汤涌,云根窦生,景色秀丽,为小三峡之冠。下有观音峡,又名文笔峡,全长3.7千米,也在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峡口岸边有巨石屹立,形如石笏,俗称文笔石,旁边悬崖高处有一古刹,名观音阁(今不复存),峡以阁得名。峡中不到一公里的范围内,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有朝阳桥、朝阳复线桥、碚东大桥、襄渝铁路嘉陵江大桥等6座大型桥梁,为国内桥梁密度之最。  ——观音峡又名文笔峡,因峡口文笔沱岸边,有一块巨石,形状像石笏,俗称文笔石,故名。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峡长3.7公里,两岸石壁万仞,沿江怪石嶙峋,江窄水深,蜿蜒曲折,巨石立岸。雾茫茫,石峰参天;阴森森,江涛汹涌,是嘉陵江小三峡中最险峻的一个峡。唐代诗人陈子昂过峡时写下了“风烟犹可望,歌笑浩难闻,路转青山合,峰回白日曛,奔涛上漫漫,积浪下法法。倏忽犹疑及,差池复两分”的诗句。  两岸古迹,古洞众多,有三分水洞,峡岩群洞等奇洞。三分水洞位于半岩间,有几十米高,洞口喷出三股泉瀑,飞泻江中,自古为峡中一绝。洞分三层,洞口还有清代摩岩石刻。东岸有一张飞率兵北上阆中时,遇洪水阻隔而开凿的行军便道,人称张飞道,现还留有张飞埋锅造饭的“张飞洞”等古迹。今在峡谷两侧的鸡公山和飞蛾山间,架起了铁路大桥和公路吊桥,两山对峙,双虹飞渡,蔚为奇观。观音下壁两岸由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构成,因江流下切,暴露于地表,地质发育完全,断层结构清晰,更是一天然地质陈列馆。  ——牛鼻峡又名沥鼻峡、铜口峡、谢女峡。因峡中有石洞一对,洞口排列仅一壁之隔,倾斜生长,状如牛鼻,涓涓清泉,潺潺入江,淙淙有声,终年不绝,人称牛鼻洞,峡以洞名。峡中以牛命名的还有上峡口的牯牛石,中峡牛脑壳、牛背梁、牛0等。有一首《牛鼻峡》的诗写道:沩山一水牯,变相眠江头。全身不可见,鼻观涕无休。等闲牵未得,听牛且应牛。  牛鼻峡自巨梁滩至方家沱,全长3公里。两岸群峰高耸,怪石嶙峋。峡口巨梁滩,长石横亘江心,河道蜿蜒,水流湍急,十分险要。此外,两岸还有狮子坟、笑和尚、矿山梁子、猴子石、磨子沱、隔蚤孔等景点。  ——温汤峡又名温塘峡、温泉峡,全长2.7公里。因峡中有温泉,古时在泉口建有泉池,称为温塘,故名。  温汤峡两岸山岭高峻,奇峰突起。北崖西山、禅岩,岩壁挺立,犹如刀砍斧削,虾蟆溪从中下切,形成二岩对峙,奇特壮观,故又称温汤峡为二岩峡。南崖缙云山,林木葱蔚,高耸入云。峡岩之半,泉如汤腾,云根窦出。峡口禅岩壁上有一个能容几十人的岩洞,人称“金刚洞”,传说是禅岩寺和尚存入珍贵物品的地方。又传说洞中还住着一条龙,常常飞出洞子去听和尚讲经。温汤峡峡岩高耸,幽深峻峭,景色优美,为小三峡之冠。

绍龙观

  地方志记载,4700年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在此山修道炼丹,因为丹成之时天空出现非红非紫的祥云,轩辕黄帝遂命名为缙云,缙云山因此而得名。《大明正统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中也记载:‘轩辕黄帝往,炼石于缙云堂,于地炼丹时,有非红非紫之云现,是曰缙云,  因名缙云山’。缙云山的绍龙观即为轩辕黄帝的炼丹修行之地,并以轩辕黄帝传承至今的丹道、武学、医技、养生闻名于世。  绍龙观始建于明代成化乙已年,历史上几经兴衰,  1998年由李一道长率众弟子重修,现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正一派道观,也是源远流长的道教养生-名观。  绍龙观座落在海拔1050多米的缙云养生名山的幽谷之中。道观坐西朝东,占地七十余亩,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元辰殿、慈航殿、财神殿共三重主殿六大殿堂,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缙云山与四川青城山、峨嵋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自轩辕黄帝炼丹开始,缙云山历来都是人文汇粹之地,道教创史人张道陵天师、陈抟老祖、张三丰祖师皆曾于此养生山修行,创造了以“道家宴”、“道家茶”、“道家酒”、“道家法”为特色的“缙云四绝”,铸就了缙云山养生修行的文化风格。  绍龙观始建于明代成化乙巳年(1485),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说到“绍龙”的由来,就要提到接龙桥。绍龙观以北一箭之遥,有一深沟,沟壁上有古石刻“接龙桥”三个字。相传,轩辕黄帝为使巴人安居乐业,尽享太平,在此建桥以续巴山龙脉。  公元1485年,天雷断桥,山洪暴发,巴山龙骨摇动,有仙人移来一庙,镇于桥头,名曰“绍龙”,意为接续龙脉之意。于是庙宇得名“绍龙”。抗战时期,时任住持隆树法师为了拯救战争孤儿、保育办学,毅然将全部庙产捐献给世界红十字会,被辟为“北泉慈幼院”。慈幼院由四大教育家之一的周之濂女士任院长,收养难童千余人。建国后,庙产在“文革时期”遭到严重毁坏。1998年3月13日,在北碚区政府的批准下,绍龙观修复工程奠基,于当年的8月正式修建,历时半年,在1999年2月12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重修后的绍龙观,位于缙云山森林入口,坐西朝东,占地70余亩,共有三重主殿,八大殿堂。其建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左侧一泓清泉汇入碧池,东边一片阔地恰似山门洞开,庙观在山峦碧水环抱之中,宛如座落在山水构筑的太师椅上,极具道家所崇尚的左倚青龙,右靠白虎,上有祥云飞驰,下有碧波荡漾的仙境氛围。  观中银杏,桂花,香樟等古树参天,还有相思、罗汉,桫椤等珍稀植物。原古庙有联曰:“山如碧玉水如黛,云在青天月在松”,足见其自然风貌迷人。  1998年3月开始重修,1999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道观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左侧一泓清泉汇入鉴池,东边一片阔地恰似山门洞开,宛如座落在山峦碧水构筑的太师椅上。观内古松、银杏、香樟、桂花等古树参天,楠竹、慈竹、花竹相拥成片,更有相思、桫椤等珍稀植物。重修后的道观占地30余亩,已斥资800多万元建成灵宫殿、玉皇殿、财神殿、元辰殿、慈航殿、三清殿和山门牌坊、茶廊、香房等庙宇主体,充分展示道家系列文化----道家宴、道家茶、道家功、道家法。  2000年,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来观视察后,也对我观道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  “庙貌重新,仰瞻殿宇巍峨,篆烟缭绕;风光益胜,纵览松林苍翠,药草葱茏”。重修后的绍龙道观现正日异焕发出青春活力,不仅是巴渝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更是重庆一大人文景观。   

大地渔村

  大地渔村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北有乡村嘉年华、重庆农谷,南有嘉陵江小三峡。距重庆绕城(二环)高速公路兴仁出口仅2公里,静(观)水(土)观光大道从渔村中间穿过,地理位置、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渔村有精养渔池1500亩,年产有机鱼近2000吨,产值1400余万元,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有机鱼养殖基地之一;另有花卉种植1400余亩,产值1000余万元;通过近年的努力发展,渔村已经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娱乐、旅游、垂钓、餐饮为一体的具有川东民居风貌的新型园林式渔村。2007年,大地渔村经济总产值为1.6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9180元。2006年被重庆市委命名为“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被重庆市委市府命名为“重庆市文明村”、“重庆市直辖十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近段时间来,渔村结合碚金路农房风貌整治工程的实施,对1平方公里的硬件设施进行了美化。主要内容是修建环绕渔村的道路、休闲亭等旅游观光设施,培植绿色植物,整治房屋风貌、加固整修鱼池鱼塘。渔村在实施美化工程中立足高起点、高标准,把靓化环境与优化生产生活条件统一起来,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风貌、统一实施。三个月,共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200多户的农房风貌整治,修建了5个垂钓休闲亭和环绕渔村的步行观光道,一批错落有致、淡雅美观,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风格的新型农民新居展现新姿,大地渔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碚金公路线上一处靓丽的景点。  渔村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渔业、花卉业两大产业支柱。渔村发展指导思想是发挥优势、壮大已有产业规模,积极引导、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在发展渔业方面。一是注重品牌效应。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地渔村于2006年被授予“有机鱼基地”称号,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专业化合作社”称号,在此基础上,新增有机鱼养殖面积300亩,全渔村渔业养殖面积达1500亩。二是协会扶持带动。渔村成立了渔业协会,为养鱼户提供的服务。包括技术培训、鱼苗供给、饲料直购、成鱼销售等。2007年,渔业协会为养鱼户直购鱼饲料5000余吨,销售成鱼1900多吨,创收突破1400万元。由于协会服务全面周到,养鱼户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发展花卉产业方面。渔村有花卉面积1000多亩,品种丰富,现又一次引进了4位业主发展花卉产业,新增花卉面积450余亩,壮大了渔村的花卉业。  渔村在发展渔业、花卉业的同时,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餐饮娱乐等产业结合起来,综合经营,全力打造功能齐全、品位高雅、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品位和档次,着力打造北碚旅游、休闲靓点——大地渔村。休闲垂钓是大地渔村的一大特色,每天都有很多垂钓爱好者、旅游观光者三五成群在渔塘边垂钓、休闲,大地渔村也是旅游观光、享受田园风光的好去处,游乡间小道,吃农家饭,住农家乐是都市人员的休闲方式,渔村在原有农家乐的基础上,新发展星级农家乐4家,现渔村共有星级农家乐15家,可供1000人次左右同时就餐、住宿。结合渔业产业,干烧鱼已经成为我们餐饮的特色,吸引了不少的食客。每天,尤其周末有不少的游客到渔村品味干烧鱼。始建于光绪年间的滩口孝节牌坊也是渔村旅游、观光的靓点之一。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1935-1949年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区:重庆市北碚区  批次:第六批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42号,为中国第一个民办科学院,1930年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北碚创办。下设理化、农林、生物、地质4个研究所,并附设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曾管理三峡染织厂,并设成都办事处、西昌工作站。院址初设火焰山东岳庙。1934年院部和理化研究所迁文星湾“惠宇”。 现存文物点有:惠宇楼、地质楼、地磁测点、卢作孚旧居等。 惠宇楼为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办公楼。1933年,卢作孚向国民政府军政要员杨森劝募2万元,后加1万元,于次年建成,因杨森字子惠,故名“惠宇”。1939年1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迁来此工作。同年春,地质调查所也迁此办公。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开始筹备,1944年成立,惠宇借作其展览大楼,设地理、地质、工矿、生物、农林、医药卫生6个分馆,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综合了众多学科的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1945年更名为北碚科学博物馆,1946年又更为中国西部博物馆。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为西南人民科学馆、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自然部。1981年挂牌为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该址为其北碚陈列馆。1991年重庆自然博物馆独立建制。 地质楼建成于1939年春,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墙体为青砖勾缝,该建筑面阔9间,进深3间,通面阔宽31.7米,通进深为11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 原为1938年抗战时期内迁北碚的经济部地质调查所(1938年1月开始使用此名,1941年夏更名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办公楼,现为重庆自然博物馆办公楼。 地磁测点在1945年12月由中国西部科学院立,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测定,是我国较早测定的地磁点之一。该测点为一石碑,石碑为四方体石柱,高112cm x 40cm,基坐高33cm、120 x 120cm,碑的四面均刻有文字记载,一面为东经106°25′46″0,一面为北纬29°50′07″3,正立面和侧面刻有“中国西部科学院”等字样。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1992年公布为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核定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中国西部博物馆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和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该址对研究我国民族科学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抗战内迁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北碚公园

  北碚公园是重庆市规范化管理二级达标公园,位于嘉陵江南岸北碚区中心的火焰山上,现有面积7.43公顷。它地理位置优越,园地四面临街,交通十分方便。内有作孚纪念园、盆景园、雉科动物展览、休闲茶园等,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山地公园,并于2005年5月1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北碚公园原址为火焰山东岳庙,其地势较高,近可以俯瞰北碚城市街景、嘉陵江行船风帆,远可以眺望缙云山、飞蛾山、鸡公山、观音峡、温塘峡等山景、水景、峡景,可满足游览休息。1930年,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即原嘉陵江三峡峡防局局长卢作孚先生,为了发展北碚地方经济文化事业,拆毁东岳庙神像,建成了峡区博物馆,开辟周围二十多亩墓地和三十多亩荒破、农地,揭开了公园、动物园建设的序幕,取名“北碚火焰山公园”,不久更名为“北碚平民公园”。动物最初以饲养良种禽畜,后逐步改为饲养展出野生动物。历经抗日战争和内战之后,公园几乎荒芜停顿,于1950年被北碚军管会文教部接管更名为“北碚公园”,列编入国家事业单位,并逐步得以发展建设。  北碚公园的植物配置以自然为宗,而又有章法,乔、灌、花、草、竹交相配合,适宜布置,构成幽雅、古朴、野趣的自然景观。北碚公园初建规模时,林木覆盖率达百分之五十左右,通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典型山地公园特有的植物景点和景区,目前已是林木葱郁、花木繁茂,园林绿化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园中高大乔木密植成林,林下遍植花草灌木,有不少稀有古树,其中4株命名为重庆市二级保护树。特别是从公园前门拾级而上,梯道两侧,浓密高大的桂花树与棕竹、紫薇、茶花、地被等形成立体的又富有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观。夏天,紫薇花烂漫如火,清风徐来,娇妍颤动;秋天,亭亭玉立的桂花树上点缀着红色、白色的桂花,浓香远溢,香飘十里;冬天,茶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虽是冬日,亦显春意昂然。怡园景区以春花为主,主要配置海棠、紫荆、紫藤、杜鹃等。早春,鲜红的海棠花簇生于枝条间,明媚夺目,而满条红的紫荆,在流水潺潺的瀑布声伴奏下,迎风起舞。  一直来北碚公园都保持着动物展出观赏,从最初饲养良种家禽,发展到展出虎、狮、狼等猛兽和其他野生动物。随着年代的变迁和人们对动物生存发展的认识,原有的笼舍已不适宜动物生长,现已逐步淘汰大型猛兽,目前动物展出主要以深受小朋友喜欢的雉科动物和小型动物为主。  通过建设后的北碚公园已成为重庆市山地公园的代表,是北碚城区中心的区域性、综合性游览休闲公园,同时作为缙云山—北温泉—钓鱼城风景名胜区旅游线上的一个停留点,以其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卢作孚史迹文化内涵和花鸟展为特色,吸引着八方游客。

复旦大学旧址

  复旦大学西位于北碚东阳镇夏坝,当时校内标志建筑是以复旦大学老校长-之名命名“登辉堂”,该建筑为砖木结构,一楼一底,中为楼房,两侧为平房,面积605平方米,楼房保存较完好。  抗战时期,复旦大学自上海西迁,师生辗转五千里,于1938年2月择址于重庆北碚东阳镇夏坝,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勤奋学习。设有五院二十二系及两个专修科,师生2400余人,以张志让、陈望道、周谷城、洪深、孙寒冰、章靳以、曹禺等著名教授为代表的广大进步师生,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高举抗战、团结、进步大旗,积极开展各项救亡运动,使复旦成为大后方坚强的民主堡垒。1938年7月在复旦建立了北碚第一个中共党支部,1944年12月《中国学生导报》也在此创刊,1946年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留渝校友在此创办私立相辉文法学院至解放。  复旦大学旧址现有保存完整的两部份:一是:登辉堂为复旦大学西迁后新建的第一幢小礼堂,以老校长-之名命名,是当时复旦标志性建筑;登辉堂前,1987年4月建立“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址”纪念碑,由周谷城题书碑名,背面碑文为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手书。二是:寒冰墓位于登辉堂右后侧,孙寒冰教授时任复旦大学教务长、法学院院长,他从五四运动开始,就投身入-,一生追求真理,矢志不移。1937年他创办我国第一期《文摘》杂志,并在其中刊登了斯诺写的《毛泽东传》,最早向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公开介绍这本书。1940年5月27日,在日机轰炸北碚时,6位复旦师生遇难,寒冰教授也不幸罹难身亡,时值37岁。文化界的著名人士发表文章共同哀悼“少了一个说真话的人”,校长-等,铭刻了《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1987年12月11日,北碚区人民政府将寒冰教授墓从夏坝后山,迁至登辉堂右后侧,新建墓园,由周谷城题书碑文,铭刻了《孙寒冰教授墓志》和《迁墓记》。  1992年3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审定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旧址为重庆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2月被重庆是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复旦105周年校庆期间在市政府、区委、区府、上海复旦大学等社会国界的大力支持下,将该展览馆内容进行更新,并4月6日邀请市领导对该址进行了从新开馆。  地址:重庆市北碚东阳镇夏坝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1930年,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刘湘通令全川各县,限3个月内筹款派僧入藏,向喇嘛学法,以作沟通汉藏的桥梁。他在宴请太虚时,为表明自己重视佛教,向太虚大谈其派僧入藏之举。太虚表示很感兴趣,建议:“派僧入藏留学,不如在四川办一所藏文学院,培训汉僧学藏文,作入藏留学之准备。”刘湘很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当场商定取名“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   1932年8月21日,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开学仪式正式举行。这天,缙云古寺甚是热闹,巴县县长冯均逸、重庆高等法院院长费孟与、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卢作孚等官员、乡绅数百人纷纷前来捧场。至此,四川第一所高等佛学教育学府在缙云寺中建成。   据了解,教理院设专修科和普通科,教程以藏文、佛学为主,兼授历史、地理、法律等学科。而学生们要学习的还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1937年秋,因“国难严重,外患日亟”,太虚决定组织僧伽军事训练班。这个在佛学界颇有名气的军训班分为救护班和防守班。军训班不仅由教理院师生全部参加,太虚还专门通知附近县市佛教会,抽派少壮僧伽到教理院来受军训。   而学院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开设佛教文物陈列室。   1939年底太虚法师组织佛教访问团,赴缅、印、锡、泰诸国访问。1940年5月回国,带回各国政府、法团、佛教信徒所赠送的各种物品,包括佛像、经典,以及所摄的各地风景照片等数百种,均属名贵稀有。当年6月,学院在在图书馆楼下开设了佛教文物陈列室,将这些珍贵物品集中展出,轰动一时,吸引了田汉、郭沫若等众多名人前来参观。   由于汉藏教理院特殊的重要地位,当时中国的军政要人和文化名人来此演讲、参观,成为文化重地。1950年,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停办,在近20年的春秋里,共招生七届,为中国佛学界培养了数百名专业人才,发表的学术论著至今仍具有世界影响。  刘湘 (1888~1938)  刘湘,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军阀。刘湘是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敢于拼命,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若即若离,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与政治均有建树,笃信神道。另一方面,刘湘对川渝地区教育事业也有很大投入。1929年,重庆大学…… 详细++  刘湘 (1888~1938)  刘湘,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军阀。刘湘是近代一世枭雄,在战事中勇猛,敢于拼命,外号“巴壁虎”,又名“刘莽子”;在四川内战中逐渐发达,削平群雄统一四川,性格内向,深沉含蓄,持身谨严,为人剽悍。他与蒋介石虚与委蛇,若即若离,生前始终保持四川的半独立状态,军事与政治均有建树,笃信神道。另一方面,刘湘对川渝地区教育事业也有很大投入。1929年,重庆大学…… 详细++

茅庵森林公园

  茅庵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的三圣镇境内。经北碚城区至金刀峡公路可达。距北碚区城中心30公里。属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景区。  茅庵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景观;区内年均气温18.6°C,海拔最高1040米。园内树种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79科716属1359种,其中蕨类植物35科66属124种;裸子植物6科8属9种;被子植物138科642属1226种。除杉木、马尾松、栲、樟、楠、枫香等亚热带常见树种外,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14科15属16种(含引种栽培)。按系统类群分,蕨类植物有1科1属1种,裸子植物有3科3属3种,被子植物有10科11属12种。按生活类型分,木本植物9种,其中常绿乔木4种,落叶乔木5种,木质落叶藤本1种,草本6种,其中草质藤本2种。分别是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金毛狗、中华猕猴桃、八角莲、绞股兰、盾叶薯蓣、杜仲、核桃、香樟、楠木、莲、喜树、金荞麦。  茅庵森林公园的林内栖居有两栖、爬行、鸟和哺乳四个纲的动物190种,隶属于21目57科134属。其中:两栖纲1目5科8属11种;爬行纲3目6科15属20种;鸟纲11目32科86属131种;哺乳纲6目14科25属28种。在陆生脊椎动物中,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分别是鸢、雀鹰、普通?⒂析馈⒑祧馈⒑旄菇跫Α⒉蓰^、领角鸮、斑头鸺鹠、鹰鸮和大灵猫等。公园内峰峦棋布,山体蜿蜒曲折,起伏连绵,山水交融,相映成趣。其雄峻的山体,幽深的峡谷,神奇的传说,嶙峋的怪石,自然造化,神功天成。从山下仰望,群峰巍峨雄峙,形态各异;登山顶远眺,可见层峦叠嶂,奇峰林立,怪石嶙峋,形态万千。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的三圣镇境内

北泉风景区

  景区位于北碚区,北濒嘉陵江,南倚缙云山。其前身为温泉寺,初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重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年)。1927年,卢作孚于此创办嘉陵江温泉公园,增建温泉游泳池与浴室、餐厅等旅游设施,后更名为重庆北温泉公园。  公园依自然地形而建,楼台亭阁错落有致,翠竹森森,林木葱茏,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园内景物以四大殿为中心。关圣殿,又称三圣殿,为温泉寺山门。接引殿后有一山泉细流汇成的方池,池上石桥栏杆上刻有麒麟、芭蕉及花鸟等图案,皆为明代之作。大佛殿内现存一尊明代佛像;殿前一对石狮怀抱小狮,十分别致。观音殿以石柱支撑,铁瓦盖顶,俗称“铁瓦殿”。  四大殿东有古香园、石刻园、观鱼池、荷花池,北有乳花洞、五潭印月等景点。古香园系温泉寺旧址,园中古木参天,浓阴蔽日,存有宋、明、清三代僧人墓塔。石刻园内多为宋、明、清三代石碑,其中明代盘龙塔为石刻珍品。  园内有温泉泉眼10处,泉水日流量5675吨,水温35°C-37°C,属弱碱性硫酸型矿泉,对皮肤、关节、肠胃等部位疾病有一定疗效。  温泉寺古为缙云寺下院,庙宇辉煌,石雕甚众,寺内香火兴旺。后经北周武帝和唐武宗两度灭佛,毁坏严重,唐贞宗时期幽谷净满禅师重建庙宇,并在后山岩间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温泉寺受朝廷封赐为崇胜禅院。明、清时期,可算是温泉寺的黄金时代。庙宇得重新修建,同时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广方四丈,上翼以亭,游人天晴落雨均可下池沐浴;并利用温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戏鱼池、半月池等,供游人观赏。  

万州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高笋塘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太白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牌楼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双河口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龙都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周家坝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沙河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钟鼓楼街道 重庆北温泉风景区 重庆金刀峡 静观花木生态旅游区 北碚金果园生态旅游区 重庆温泉寺 西南大学 嘉陵江小三峡 绍龙观 大地渔村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 北碚公园 复旦大学旧址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 茅庵森林公园 北泉风景区 龙车寺

万州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