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西省 >>上饶市 >> 婺源县 >> 蚺城街道

蚺城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三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这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7度,年降水量为1821毫米。婺源古属吴中楚尾,正式建制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由宋而下,文风愈显强劲,有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选入《四库全书》172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代文气造传世名流,文学家朱弁,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都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此外,婺源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剧是京剧的源流之一,古朴的傩舞被称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阁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名,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风姿迷人......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  婺源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是全国十六个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境内处处为景,犹如一个大公园,有人说她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也有人说她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文公山、鸳鸯湖、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堪称“生态奇观”,江湾、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飞檐戗角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在婺源,春可赏五色芳菲,夏可探清幽奇洞,秋可观漫山红叶,冬可访平湖鸳鸯。婺源的物产中外驰名。“四色”(红、绿、白、黑)是与“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品,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是婺源绿茶,它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扬名天下,黑是“砚国名珠”龙尾砚,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是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此外还有甲路工艺伞、竹编、刺绣、木雕、根雕等民间工艺品,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婺源的交通也较为便利。营运班车已直达上海、杭州、深圳、广东、温州、宁波、金华、常熟、南昌、九江、黄山等地,有旅游车队一家,从县城大型停车场到达各景点,每20-30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交通十分便利。通讯上实现手机乡乡通,各景区均有电话。婺源现有三星级宾馆一家,准三星宾馆二家,二星级宾馆五家,旅游定点宾馆十八家,还有许多经济实惠的小宾馆和住宿楼,目前县城已达床位5000多个,各旅游景区也有980个床位。婺源旅游定点购物场所四家,这些购物场所,地方特色浓厚,种类繁多,品种齐全,任君选购。具有婺源风情的休闲娱乐场所8家,旅游服务机构--旅行社10家,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2002年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2003年能过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婺源的旅游业将迅速走向成熟,成规模化,婺源旅游市场逐渐走向繁荣、兴旺。江湾大鄣山卧龙谷李坑篁岭村汪口长溪村桃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江湾

江湾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用时参考  3小时  交通  在婺源长途汽车站乘直达江湾的班车可达  门票  单独购票60元/人;通票:210元,5天有效(通票包含14个景点:李坑、江湾、汪口、卧龙谷天然氧吧、江岭、灵岩风景区、百柱宗祠、思溪延村、严田古樟、文公山、石城、彩虹桥、晓起、鸳鸯湖)  开放时间  7:30-17:3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  导游:  江湾建村于唐朝初年,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的河弯处聚居,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繁衍成巨族。  看点:  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成为婺源东大门。  介绍:  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凡鼎盛。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还孕育出了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江湾   江湾镇  江湾镇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距县城28公里,距风景名胜黄山96公里,离瓷都景德镇110公里,溪婺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镇总面积293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102个自然村,200个村民小组,人口30127人。镇政府驻江湾村,邮编:333213,电话:7293258。 江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镇耕地面积25988亩,其中水田23673…… 详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大鄣山卧龙谷篁岭村汪口李坑长溪村桃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汪口

汪口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这前碧水汪,故名“汪口”。  介绍:  汪口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宗祠构造十分宏大巍峨,主祠堂高达三层。牛腿雕刻威严,月梁造型古朴。在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仪式仍在进行。祠堂采用的是祭祀中最高级别的“周礼”。在旅游黄金周,祠堂都会进行定时现场表演。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在婺源长途汽车站乘坐始发的婺源公交专线前往可达  门票  单独购票60元/人;通票210元,5天有效(通票包含14个景点:李坑、江湾、汪口、卧龙谷、江岭、灵岩风景区、百柱宗祠、思溪延村、严田古樟、文公山、石城、彩虹桥、晓起、鸳鸯湖)  开放时间  7:00-17:3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汪口   汪口村  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 详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湾大鄣山卧龙谷李坑篁岭村长溪村桃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

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灵岩洞位于“中国最美的乡村”——江西婺源境内的灵岩洞森林公园内,灵岩洞内分“灵岩洞群”、“石城古树群”、“石林奇观”三个景区。灵岩洞群由36个溶洞组成,目前已开发且对游人开放的只有其中两个:涵虚洞和莲华洞。相比之下涵虚洞更为好看,也是游玩的重点。和大部分沉积而成的钟乳石、石笋为主的溶洞不同,灵岩洞内是流水冲击石灰岩形成的石芽、石林景观。此外,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多处。景区周边一些古村落、名树古木也值得一看。  导游:  江西省婺源县灵岩洞森林公园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又是1995年经省政府批建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内分“灵岩洞群”、“石城古树群”、“石林奇观”三个景区。  介绍:  灵岩洞群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萃灵、琼芝等36个溶洞组成。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洞内泉流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蓬来仙阁、金阙瑶池、云谷游龙、天池荷香、龙门泻玉等景观数百处。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卢潘和明代戴铣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多处。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在婺源长途汽车站乘班车可达,车程约1小时  门票  单独购票60元/人;通票210元,5天有效(通票包含14个景点:李坑、江湾、汪口、卧龙谷、江岭、灵岩风景区、百柱宗祠、思溪延村、严田古樟、文公山、石城、彩虹桥、晓起、鸳鸯湖)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古坦村西侧    大鄣山乡  大鄣山乡,位于婺源北部边陲,东连沱川乡,南接清华镇,西与景德镇市毗邻,北与安徽省交界。全乡总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9000多人,下辖五个村委会,31个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林业乡,森林覆盖率达89%,山林面积12.9万亩,毛竹林2万余亩,有机茶园4000亩。清灵公路穿境而过,是镶嵌在皖、赣两省婺、休、祁、浮四县交界处的一颗绿色明珠。 大鄣山乡,以…… 详细++

大鄣山卧龙谷

大鄣山卧龙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是“最美乡村”的骄子。卧龙谷静卧在大鄣山脉,这里飞泉瀑流泄银吐玉、彩池幽潭碧绿清新、山峰岩石挺拔奇巧、生态民情原始古朴,活脱脱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一部雄浑跌宕的野0响曲、一处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乐土圣境、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  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  景区四季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碧泉淙淙、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彩池连环、相映交辉。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构成一幅天然泼墨山水画。  一部雄浑跌宕的野0响曲:  谷内“树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长,瀑在岩上飞,泉在山间唱。”谷口是巧石嶙峋,溪流潺潺,枝叶扶疏,潭静池幽;深入其中,流泉随山势起伏,回旋、转折,有时一如素娟白练,随意漫流;有时又如游龙飞舞,飘逸毕现;再前行,高百米的瀑布无所顾及地喧泄腾嚣,张扬着个性。于是峡谷里水气、雾气交织升腾,彩珠晶体相互碰撞,俨然一部雄浑跌岩而又充满野性的交响曲。  一处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乐土圣境:  大鄣山卧龙谷高达96.7%的森林覆盖率使整个景区成为天然大氧吧。加之开发者凭对大自然的设计修建了数千米合理科学而又变化多端的游步栈道、护栏,点缀旅途中的朴拙茅舍、古雅茶亭、精巧石屋显得那么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俗话说: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溯溪而上淌着山泉,感受一下高瀑震憾,聆听鸟的呜啾、泉的欢唱,呼吸清新的气息,那是何等奇妙的享受。真是要“不辞长做岭南人”。    大鄣山乡  大鄣山乡,位于婺源北部边陲,东连沱川乡,南接清华镇,西与景德镇市毗邻,北与安徽省交界。全乡总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9000多人,下辖五个村委会,31个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林业乡,森林覆盖率达89%,山林面积12.9万亩,毛竹林2万余亩,有机茶园4000亩。清灵公路穿境而过,是镶嵌在皖、赣两省婺、休、祁、浮四县交界处的一颗绿色明珠。 大鄣山乡,以…… 详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湾李坑篁岭村汪口长溪村桃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婺源鸳鸯湖风景区

婺源鸳鸯湖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鸳鸯湖位于赋春镇,和文公山一样,是婺源西线景区之一,包含在婺源风景区通票内。这里是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又因为鸳鸯本身的爱情寓意,景区内也建起了爱情长廊之类的人造景观来烘托浪漫氛围。不过,相比之下,依然是自然景观更加夺人眼球,适合观鸟拍照。  景区面积不算大,走走逛逛很惬意。进入景区大门便是一条四五百米长的水泥道,走到底便能看到鸳鸯湖的水面。秋冬季节,能看到成对的鸳鸯在湖中嬉戏,一些摄影爱好者会带着长枪短炮来拍鸟。若在其它季节前来,也能看到一些景区内人工养殖的鸳鸯。  湖中的游船是最值得体验的项目,除了乘船欣赏鸳鸯湖的湖光山色,还能登上湖中的小岛(30元/人)。岛上有座“月老祠”,是标志性建筑。祠前有一个巨大的同心锁,不少善男信女在旁边挂上小同心锁以求吉利。  因周围水环境良好,所以每年都会吸引众多鸳鸯来此过冬,最多可达2000对,是亚洲乃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从岸边可以租快艇开到湖中岛上去观鸳鸯。  鸳鸯湖位于婺源县西部赋春镇,景(德镇)白(沙关)公路西侧。离县城紫阳镇43公里;西接瓷都景德镇41公里;南距风景名胜区三清山201公里;北离旅游胜地黄山179公里。八十年代初,因水库周围生态环境良好,吸引了众多的鸳鸯来此越冬,故1986年后逐渐被改称为"鸳鸯湖",1997年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区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为主。有木本植物24科185种,覆盖率达95%以上。  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动物在此栖息繁衍。据初步统计湖区共有动89种,其中哺乳类17种爬行两栖类22种,鸟类50种。鸟类又分为水鸟类14种,山林鸟类36种,尤以鸳鸯居多,最多时达2000多对,占全世界已知野生鸳鸯数量的2/3。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现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种)。  月老祠一把巨大的铜锁,有人称它为同心锁,也有人称它为婚缘锁,还有人称它为平安锁。情侣、恋人锁一把平安锁,以祈求百年好合;单身的朋友锁一把婚缘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找到和自己共享幸福的另一半儿;您还能为自己、家人、朋友锁一把平安锁,以保生活平安美满。年轻的情侣来到鸳鸯湖,一定要到这座月老祠来拜一拜,许下生死相随的挚愿,更多的是会在这里锁上一把锁,和自己心爱的人刻上心语心愿,锁在这把大锁的周围。锁上锁后,把钥匙投入到用花岗岩砌成的水井中,人们称它为鸳鸯池。让其为您锁住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有了月老的赐拜、铜锁的守护,你们也将会是一对人人羡慕的比翼双飞鸟!  鸳鸯长廊这一自然景观不仅吸引了国家林业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江西省自然保护区办公室等科研机构及鸟类专家来此考察,而且连美国、日本、巴西等海外游客也纷纷慕名前来,中央审计署署长、江西省省委书记舒惠国、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等专程来此观赏鸳鸯,称鸳鸯湖是一个"静谧的绿色世界",是一块"超尘净土"。继而频频亮相于各大媒体。  野生鸳鸯特征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半公斤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辩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和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野外容易辩认。  湖心岛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岛,岛上建有湖心亭、廊桥、观鸳阁等景观,辟有桃、李、柑桔果园。1986年始,每年有2000多对鸳鸯翩然汇聚于此越冬,白天,千余对鸳鸯成群成片栖息在库湾之中,红嘴翠羽,如鲜花盛开,双双对对形影不离,或嬉水觅食,或翱翔长空;傍晚,一对对鸳鸯偎依在湖畔林间,卿卿我我,悠然自乐,还不时传出“咕咕咕’的私语声呢。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莲,後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板桥词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在婺源长途汽车站乘至斌春的班车可达  门票  包含在通票里;单独购票60元/人;船票30元/人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西部赋春镇  门票信息:  成人票60元;1.2米以下儿童、70周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身高1.2-1.5米儿童、学生、69-69周岁老人凭证半价。婺源风景区通票210元包含此景点,5天有效。  赋春镇  赋春地处婺源西南,与瓷都景德镇市毗邻,是“自西进入上饶的门户”。面积213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2个行政村,1个林场,山林26万亩,水田2.2万亩。省际交通干线“景白”公路横穿全境,正在开工建设的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在赋春设有道口,交通区位优势显。境内有金山茶庄、鸳鸯湖、三灵山、古城、冲山等著名景点。 赋春物产丰饶,有日益红火的有机茶、有…… 详细++

篁岭村

篁岭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婺源县石耳山脚下有一座令人稀奇的篁岭村。该村近150户人家,其房屋全部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的结构开式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架天桥即可达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村民们还使用竹晒簟,用它晒晾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层层叠层层,硕是壮观。这里是画家和摄影家的乐园,有关篁岭的摄影作品,曾在全国获得十多次大奖。  篁岭全村姓曹,是从歙县篁墩迁徒来的。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西递村炒得很热的清代户部尚书曹文埴,军机大臣、大学士、太子太师曹振鳙父子,其故乡就在篁岭。这些在《婺源县志》中均有记载。  篁岭建村历史约500年,村口有80多株红豆杉,都有500年左右的树龄。红豆杉中还隐藏着方竹、观音竹、香榧树。屋外的小方塘里,均养殖一些红、绿、黑、白、花等各色的鱼种。  篁岭村最著名的是“晒秋”。篁岭顺着山势而建,村中很少有平地,正因为如此,每家的房屋楼上都有木头晒栏,搁上晒盘就可以晒稻谷、辣椒等农作物了,其中尤以红艳艳的辣椒最受摄驴喜欢。      交通  距离婺源县城39公里,交通如下  1、婺源县城到篁岭的巴士:每天5班左右,票价约10元。  2、乘坐江湾镇班车:7:00-17:00每20分钟一班,然后在江湾镇换乘面包车或三轮车到景区。  3、景区内交通:①景区观光车②索道  门票  ①A票:135元/人(含:门票、观光索道)  ②B票:120元/人(赠送景区公交)  ③索道票往返:60元/人、单程:45元/人  ④享受门票免费游客,景区公交费:15元/人  ⑤溜索:45元/次  ⑥导游服务费:40元/次  一、享受门票五折优惠人群票价:A票95元/人;B票60/人  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不含成人院校;6周岁(不含)18周岁未成年人;身高1.2-1.5米(含)儿童;60--69周岁的老人;  二、享受免门票优惠人群但需购买60元/人(观光索道费)或15元/人(观光车费)  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新闻记者证;持省级及以上画家、摄影家证者;现役军人(含武警部队官兵);持有县级以上导游证(带团除外)及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者;婺源县居民,持有效身份证件;持有A1类驾照随团驾驶员;70周岁以上老人(需持有效身份证件);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持有效证件的残疾人;  注:单购门票及购单程缆车票,不享受门票优惠。  开放时间  7:00-17:30  景点位置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湾大鄣山卧龙谷李坑汪口长溪村桃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李坑

李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  李坑是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建村于北宋年间(公元1010年)。  介绍:  这里本是个水乡小村,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前有大片油菜花田,后是徽派民居建筑。两下结合,十分有画派意境。现在整个村庄被圈起来作为旅游景点,实行门票制。春季时,前半段的田地里开满油菜花,还有拱桥、栈亭、寺庙和庭院。后半段入村后,沿街店铺林立,主要出售这里特产的徽派木雕和龙尾砚,还有众多“农家乐”可住宿、吃饭。民居中夹杂着不少明清古居,室内的雕刻十分精美。临河有不少茶楼、酒店,坐在0上,面临一派小桥流水,黑瓦白墙,倒有几分惬意。一条河流分段穿越整个村庄。可以坐长长的竹筏漫游其中。村里有青石板的路,闪烁着幽微的光泽,撑着伞散步其中,感受着四周静谧的气氛,恍如世外。   李坑位于县城东12公里处,是婺源东线的一个精品景区,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景区门口停车场泊车后就有人上来兜售门票,最终,原价210的套票以185成交,四人省了一顿中餐费用。进入景区,李坑标志性的牌楼矗立在面前,过牌楼就是一大片油菜花田,早上八点柔和的光线下,两位拍妻党开始忙碌地拍摄。  李坑隶属于婺源秋口镇,建村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民以李姓为主。李坑村四面环山,村内古建筑保存完好,布局极有特色。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小河穿村而过,小河两岸均傍水建有徽派民居,河上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拱桥和木桥。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用石板铺就洗菜、洗衣的小河埠。山光水色与古民居溶为一体,相得益彰,活生生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宁静景象。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  类型:古镇古村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开放时间:  售票时间:7:00-17:30  门票信息:  包含在婺源景区通票内。单独购票60元。李坑 李坑 李坑   秋口镇  秋口镇位于婺源县东北部,地处城郊,毗邻江湾,南界浙江开化。国土总面积225。52平方公里,总人口5439户、23382人,下辖白石、王村、渔潭、秋口、黄源、李坑、占才、言坑、岭溪、官桥、秋溪、里源、词坑、梓槎、洙西等15个行政村,有101个自然村,是婺源区域人口大镇之一。 交通快捷。省道溪婺公路横贯全境,景婺黄高速公路途经王村、渔潭、秋口、李坑、黄…… 详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湾大鄣山卧龙谷篁岭村汪口长溪村桃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思溪延村

思溪延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思溪和延村实际是前后两个村落,由一条小河和一条路连接。这里历史上出过很多官员和商人,所以村子里有不少豪宅。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村内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和稻田,村庄与秀水青山的优雅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而1987年版的《聊斋》在此取景,真正使思溪延村名声大噪。另外这里也是连续剧《青花》的拍摄地。  电话  0793-7335888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在婺源长途汽车站乘班车在思溪延村下可达  门票  单独购票60元/人;通票210元,5天有效(通票包含14个景点:李坑、江湾、汪口、卧龙谷、江岭、灵岩风景区、百柱宗祠、思溪延村、严田古樟、文公山、石城、彩虹桥、晓起、鸳鸯湖)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内(381乡道,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左右)

翼天文化旅游城

翼天文化旅游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翼天文化旅游城是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为核心,融五星级酒店、风情商业街、旅游地产开发等于一体的江西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由江西省翼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位于婺源县紫阳镇王家洲半岛,距离县城3公里,项目总规划面积1300余亩,项目总投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上。   项目总体分为二期,一期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及综合配套项目,其中演艺中心(用地30亩)、风情商业街(用地30亩)、VIP商务中心(用地9亩)、康体疗养(用地27亩)、企业总部基地(用地61亩)、集散广场(用地20亩)、生态停车场(用地56亩),计划投资4.57亿元。二期为休闲度假酒店、旅游地产开发,其中五星级酒店(用地81亩)、休闲度假洋房(用地155亩)、休闲度假酒店(用地42亩)、山林木屋、水上休闲等,计划投资5.5亿元。  “落叶归根,根在婺源;千年守望,梦里老家”。乡愁,自古以来便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植根心中,牵肠挂肚,在城市化进程飞快的当下,每一个在外拼搏游子心中的乡愁便是梦里徜徉的老家。有一个地方,她能跨越空间,勾起每一个驻足过的人浓浓的乡愁,这便是有“中国最美乡村”美誉的婺源。  剧场简介   婺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梦里老家】,是翼天集团携手山水盛典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世界三大山水实景演出之一,该剧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倾情打造,由国家一级编剧张仁胜担任主编,共斥资2.3亿元。这场羊年开春大戏依山而建露天剧场、傍水而演“梦中家园”,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更叠,时空岁月的流转,颂扬婺源人崇文重教的鼎盛文风,借乡愁之酒,圆回家之梦。  A、【梦里老家】具体位置在哪儿?距离县城有多远?如何去到剧场?  答:距离县城3公里,百度地图搜索“梦里老家剧场”即可到达;● 沿线路段均有“梦里老家”指示牌;  B、【梦里老家】开演时间是什么时候?几点入场?演出时长多少?  答:每晚8点,【梦里老家】准时开演,每场演出时长70分钟,开演前30分钟开始检票,前5分钟停止检票,观众需提前到达剧场,以免耽误观演。  C、【梦里老家】每晚都会演出吗?每晚几场呢?  答:每年3—11月是我们的正常演出时期,在此阶段内,除特殊天气原因外,每晚均有一场演出,旅游旺季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演。   D、【梦里老家】是一场怎样的演出?  答:它是一场大型的山水实景演出,所谓山水实景,即主要依托自然的山水风光为舞台背景,借助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和演员出神入化的演绎,将古徽州的书乡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婚嫁习俗等融入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中,在景中讲述故事,抒发对老家无限眷恋的情怀。  E、【梦里老家】投资很大,那么它有哪些看点呢?  答:对,投资是很大,翼天集团斥资2.3亿元并联袂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倾情打造了这场盛大的演出,无论从外观,还是从内涵而言,【梦里老家】的看点都不是几句话能概括的,这里我就先剧透几点:   ● 它有12000多平方米的实景舞台,在设计上利用了当今国内最先进的移动舞台技术,舞台中央的三个圆盘都可以配合演出剧情旋转,中间是一方大型可翻转的砚台;

婺源文公山

婺源文公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文公山中有朱熹祖墓,因其谥号“文公”而得此名。朱熹祖墓周围有朱熹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但至今只留下16棵,最高的那颗有“江南南杉王群”之誉。山上有十万亩郁郁葱葱的山林,环境很好。  文公山座落在江西省婺源县境内。  得名于理学大师朱熹,朱熹即朱文公。因为山上有他祖母的坟。朱熹的曾祖父曾让当时有名的风水师观象,大师发现文公山正好处在龙首上。而当时正好有一天驿道沿山而过,所以也有人说是龙脉。  后来朱熹的祖母葬在了山上,有人说朱家后代必出“大人”。果然就有个朱熹。  朱熹曾多次上山祭拜祖母,并且在山上亲手种了二十四棵松树,象征二十四孝。现在只留下十来棵,因为有人偷筏。  在山腰部位,当地相传有一种叫文公帽的东西,其实是一种矿石,象白糖一样大小的颗粒。常常有人拣了撵碎泡茶喝,据说有保健功效。  那条古驿道至今仍然结实,人们发现原来在台阶的石板两边竖插了一些小石块,所以会越踩越紧。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在婺源长途汽车站乘班车至晓林,再打摩的可达  门票  包含在通票里;单独购票60元/人  开放时间  7:00-17:30  景点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晓林乡境内  

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江西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  婺源县地处扬子准地台之中,北部受鄣公山东西向构造控制,中南部属萍乐凹陷带北东崛起端,呈北东向形式展布。境内自元古代震旦纪至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以元古代前震旦纪地层分布最广,余为石炭纪、二迭纪、三迭纪、侏罗纪和晚侏罗纪地层。县内火成岩以古生代(即加里东期)、中生代(即燕山期)活动较为强烈。它分布于东部的江湾——街口挤压破碎带和北部的鄣公山东西向构造带中,出露面积18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6%左右。婺源县地处黄山余脉环抱之中,属中低山与丘陵区,地形上呈“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特征,山地占总面积的83.09%。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群山逶迤,峰峦叠嶂,鄣公山主峰擂鼓尖最高,海拔1629.8米;西南丘陵绵亘,凤洲乡小港村前河床最低,海拔33米;平均海拔在100~150米之间。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江西饶河源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全部为天然湿地,参照《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分类系统,结合野外调查,将湿地公园中湿地划分为2类(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4型(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森林沼泽、草本沼泽)。  (一)永久性河流  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等。湿地公园内永久性河流湿地主要指星江干流。  (二)洪泛平原湿地  又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公顷的泡沼)。洪泛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星江两侧的最高水位线与最低水位线的部分区域。  (三)草本沼泽  包括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及面积大于8公顷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草本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星江两侧,有莎草沼泽、藨草沼泽、荆三棱沼泽、芦苇沼泽、菰沼泽、荻沼泽、菖蒲沼泽、灯心草沼泽、蒿沼泽、水蓼沼泽、羊蹄沼泽等。  (四)森林沼泽  包括淡水森林沼泽、季节泛滥森林沼泽、无泥炭积累的森林沼泽。该类型湿地主要分布在月亮湾沿岸的部分区域。  江西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346.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2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50%,  湿地资源  (一)植物资源  江西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亚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淡水资源丰富,水岸线曲折漫长,沿岸滩涂,形成了大量大小不一的湿地。公园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湿地植物中,蓼属(Polygonum)包含种数最多,莎草属(Cyperus)次之。据资料记载及对湿地公园植物资源考察,初步统计湿地公园共有湿地维管束植物58科、169属、218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1科、162属、211种(双子叶植物38科、111属、149种,单子叶植物13科、51属、62种)。详细内容见附件2。  (二)脊椎动物资源  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在婺源湿地公园及周边山林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404种,隶属于34目100科,种数占江西已知脊椎动物总种数的47.8%。其中,鱼类有5目14科75种,种数占江西已知鱼类37.0%;两栖动物有2目6科21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两栖动物的52.5%;爬行动物有 3目11科42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爬行动物的54.5%;鸟类有17 目50科214 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鸟类的51.0%;哺乳动物有7目19科52种,其种数占江西已知哺乳动物的49.5%。  湿地公园附近月亮湾区域发现有蓝冠噪鹛野生种群。在我国仅分布在江西婺源和云南思茅,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 3.1,属极危(CR)等级动物。  湿地公园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37种(虎纹蛙、鸳鸯等)。  湿地景观资源  1.  水域景观  水是饶河源湿地公园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公园内碧水环绕、如诗如画,其水文景观蕴含着动与静的神韵和灵与秀的气概,独具江南“鱼米之乡”之景色。阳春时节,薄冰融化,苇蒲萌生,柳丝初绽,碧波蓝天,一派勃勃生机;盛夏,雨过水涨,鸭戏鸟鸣,苇蒲滴翠,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烟雨凄迷,堤柳摆指,芦苇弯腰,又是一番奇异的情趣;金秋,是岸边的丰收季节,苇花笼云,稻花飘香。  2.  植物景观  湿地植物主要以莎草、芦苇为主,多形成单优势种群,形成连片草荡、苇荡景观,季相变化明显。在河流岸边、河道旁栽植了许多垂柳、杨树、淡竹等,形成湖光水色、杨柳依依、清竹郁林的景观,点缀了湿地的自然风景。早春季节桃红柳绿,春风拂煦,使湿地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夏日,荷花盛开,如霞似火,杨柳树荫斑驳,湿地景色更加秀美。  3.  鸟类景观  饶河源湿地公园特有的生态环境,栖息着众多的珍禽异兽,特别是鸟类景观资源,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浩荡的芦苇、锦簇的荷花成为多种水鸟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迁移途中的停歇地。一年四季成千上万的水鸟在此栖息、取食、繁衍,使饶河源湿地公园成为鸟的世界。每至迁徙季节,候鸟和旅鸟成群结队,或翱翔蓝天或漫游水面,在这片广袤的水面上尽情嬉戏。  4.  天象景观  天象景观则由有人应时、应地观赏,不作固定观赏点。天象景观随季节、时间、观测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效果。  科普馆以及蓝冠噪鹛馆  湿地科普馆展示了婺源湿地的特色,详细介绍了婺源饶河源湿地的功能、物种以及婺源为生态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  蓝冠噪鹛馆用-的风格以及触摸屏和影音播放等多媒体功能生动表达出蓝冠噪鹛这一全球濒危物种的样貌,让它栩栩如生的展示在人们眼前。

长溪村

  中国现存原生态千年古村越来越少,这其中的一个---长溪村是江西省婺源县一册稀珍的古旧独本书,书中多是经典的古诗词。岁月的磨蚀让书页有点残缺,可它原汁原味的山野的异美,它酽得像浓茶般的历史感,真令人有点震撼。  掠去浮躁的清爽真正领略了宁静  长溪村距婺源县城53公里。我们一行18人,本来我是想一个人跟着司机坐车到长溪的,但是大家都坚持要我一同走山路,说路上的风景很美,我也就只有顺从众人的意思了。按网上的介绍,我们是走岩前到长溪这条山路的,说是山路,其实大部份是由青石板辅成的古驿道。(晚上在村里听房东说,这条古驿道,自古就是长溪村通往外地的交通要道。)一路上,虽然走得有些辛苦,但觉得付出与看到的美景所比,真是非常值得的。一路上,大家看见一处好的风景,或一株古树,就会大喊大叫,欢呼得不得了。实在是美,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经过近二个小时的步行,我们走到了长溪村头,还没有到村,在山头就看见这个深藏在大山中的山村了,远远望去,真的是很美啊!  美丽的长溪村,千山万壑的巍巍高山环抱着它,村内一湾潺潺河水流经村中,全长有37公里,村称为长溪河。村子也就用其命名,叫长溪村了。一条长长的青石板铺成的石板路沿村直至村头。泛着青光的石头静静地观望着天、地、人的无休止的变化。风光秀丽的长溪村,那千年古村异样的自然美,那千年古村很重很酽的历史感,会给你一种震撼……到了婺源,你千万别放弃去长溪村的机会,能体验到这种震憾实在不易。  到了村头,看见一条河流从远处流来,一座大青石块铺成的石桥静卧在水面上。石桥面很清洁,那历经磨走的石板面让你一爽,青青的藤蔓从石罅长出来,垂吊在石壁或空中,让石桥显出一种异样的苍老和美丽。这座戴氏族人筑于清乾隆年间的石宝桥,迄今已有230多年历史了。桥下的碧水中有鸭群嬉戏,悠悠地,把那千年的沧桑归于平凡。  桥身虽历经洪水冲击,但很完好,那6块重达上二三十吨的大青石板是在那个没有起重机械的年代是如何架设上去的,村人也不知道。他们说,是那时在村里-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帮助之下,这桥才得以建成的,我听听笑了笑,也许那传说是真的。  四周青山树木红黄绿一片,村宅就掩映在山林中,历史在这块美丽的地方浓缩得很重很酽,斑驳的青灰色的古房子随处可见,这些古民居随便那一幢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远方层层的青山,浓重的如泼墨,轻淡的如一抹云。  村中心有一个“社公亭”,建于明末,如今已经破败。据村里老人讲,上世纪70年代时,村里有好几个祠堂、牌坊、庙宇、大戏台等建筑,可惜后来在0时都拆毁了。还有不少古居石砖雕木雕,也在那个时候破坏了不少,让人扼叹不己。这里曾是前人避逃战祸的地方,据记载,宋淳化992年,长溪村始祖戴匡德就把家人迁到长溪村居住,历经己有1000多年,这里以戴氏聚族而居,这个家族至今己有43代。在这么远的一个大山之中,却生活着2300多人的大姓大村,这也许在全国都是不可多见的。  也许在喧嚣与嘈杂的尘世呆久了,想找一个宁静之地,渴望一种清新淡雅的静谥,即使只是轻风拂着杨柳枝,即使只是平湖荡着圈圈涟漪,只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情,可以感觉恬美与宁静,可以思索,可以感悟,可以聆听自己灵魂的声音,让心有种归宿感,便足矣。到了长溪村,我油然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这不就是我苦苦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吗?  已是晚上,我和雪儿相约在村里走走,淡淡的月光,把我们的身影倾泻在古村的夜色中,古村的夜是幽深、静谧的。长溪河在村前静静地流淌,河中的木桥在悄悄陪伴着它。路边的小店里还有村民在那里交谈着,也许是在说着自己那古老的往事。此时有些薄雾在身边萦绕,看着远处幽幽灯光从窗花里飘出,脚踏在千年的古石板上,想象那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便有了一种恬静的心境。  当晚宿于窗花之内,枕一缕恬淡的星光,让古村的心韵在耳边滚动,在心里流动,渐渐地进入了梦中。和着晨曦一起醒来,勤劳的村民已开始赶着洗菜做饭,在河边洗衣。行走在古朴典雅的古村里,看着大绵砖砌成的房屋墙体,大面积的清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并极尽所能地点缀门户庐和漏窗,形成对比强烈、清新明快的格调。房屋四周突起的马头墙,檐饰彩绘或砖雕,点缀各种阁窗,从而形成各巷道不同的街景。我站在在古老的石桥上,尽情地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享受古村的静谧、平和的氛围时,留下一种远离城市的喧嚣  村里的史料记载,村里古时有八景,有诗赞“山岩石径斜,未闻生玉札,偏目孕丹砂。璨烂迎朝旭,氤氲射晚霞,谁教龙虎护,此地有仙家”。只是,这八景有的现在难觅其迹了。感叹岁月地飘逝,时光地飞逝,不见了往日的踪迹,只留下空空的情怀,守望着亘古的憧憬,展示着古村的情韵,沧海桑田,千年的风雨,长溪村,讲述着千年古村的传奇故事……眼见得华夏大地上一个个古村湮灭于现代化的洪流中。这脚下的古村,似乎依然沉醉千年长梦中,轻轻送一句,长溪村,一路走好,谨祝再越千年!  [附记]长溪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由于地外处极其僻远的山村,就是到了婺源,你也在当地人也难问到这个村庄的位置。说他是世外桃源,一点也不过份。村里民居大部分为晚清建筑,高大的马头墙,在青山蓝天、小桥流水、青砖黛瓦映照之下、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色。  用时参考  2-3小时交通  自驾车去长溪应在景婺黄高速的赋春镇高速口下,北行过赋春镇后转去清华镇的县道。不久就会注意到在公路的左侧有去长溪的指示牌,顺车进去就好了。从进口到长溪村有12公里的山路,比较崎岖且回头弯较多,注意鸣笛和慢行,正常行驶20分钟左右可达长溪村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长溪村长溪村 长溪村   长溪村  长溪村委会简介 长溪村委会,以村内河流长远而命名,位于镇政府北部,距镇16公里,南接岩前村,北与浮梁县毗居。东与大鄣山乡程、戴村交界,西边是林塘的沙古坦村,是个地处边界的偏远山村,拥有耕地1555亩,林地75000亩,盛产茶叶,茶油等原生态产品,自然资源丰富,建国前夕辖区属游汀乡第四保,1949年隶赋春区,1958年改属长降分场,1969年再属赋春公社…… 详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湾李坑篁岭村汪口大鄣山卧龙谷桃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桃溪村

  桃溪-婺源县中云镇坑头村婺源县龙山乡坑头村古称“桃溪”,建村一千四百余年,因晋代潘岳带领村人沿村中小溪种桃树而得名。该地两面环山,双溪合流穿村而过。  坑头村有“两多”、“两绝”。“两多”中“一多”是自古以来文人仕宦多。村民流传有“进士满街走,秀才多如狗”之说。村谱载:仅明正德至万历年间,该村中进士者就有十一人,任尚书者六人。其中潘璜祖孙三代里出了九位进士,潘璜一人就先后任过吏、刑、工、兵四部尚书的史实,在婺源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村中“尚书故居”曾有联:“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清初,该村潘姓子弟中举者亦有二十余人,但多研究学问和著书立说。当代台湾著名红学家潘重规即该村后裔。  另“一多”是古桥多。至今村中央小溪上历代所建的三十六座半小型石拱桥,蕴涵着一个意味深长的传说——村0出了三十七位达官,其中三十六位系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村人允许其各建一桥(谐“轿”音),以示荣耀;而有一位是花钱捐来的,村人只允许他建半座桥,以警后人。  “两绝”中“一绝”是村中以一口据说是吕洞宾所掘泉水酿制的“老水酒”,谱载明代宰相严嵩酷爱饮用。“二绝”是村民引溪中活水入宅放养的“冷水塘鱼”,鲜嫩味美而又可入药。此外,坑头村还有千年牡丹、“太宰读书处”以及“桃溪八景”等。桃溪景区简介  桃溪景区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中部,属中云镇管辖(原属龙山乡,后龙山乡被撤并,改属中云镇),途经豸峰和孔村两个自然村,距县城30公里左右。对外交通坑头村——孔村——豸峰村18里为简易公路,豸峰至中云镇为水泥路,中云镇的公路往西通向中国瓷都——景德镇,往东北则连接著名旅游区——黄山。  婺源历史悠久,秦朝时即为“鄣郡”,素有“书乡”和“茶乡”之称。“大鄣山”茶出口欧美各地;荷包红鲤鱼闻名全国;龙尾山砚台是全国四大名砚之一;江湾雪梨鲜甜可口。这四大特产简称“红、绿、黑、白”名产。  桃溪景区的坑头村是全县古代民居保留完好的村落之一,迄今已有1122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唐朝广明(公元880年)年间,福建三山人潘逢辰由黄巢寇乱避难地安徽歙县黄墩始来婺源,定居桃溪(即坑头村),为潘氏始祖。桃溪的下游孔村、豸峰村由此繁衍。  桃溪景区自然风光旖丽、秀美,四周青山围裹,左右蜿蜒伸展,前后列嶂为屏,形似太极八挂图。千年以来,景区内坑头村义风鼎盛,人才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传遍四方,其中,潘璜官至一品,历任户部,工部,吏部,兵部尚书,与严嵩同朝,其“太宰读书处”遗址目前仍在。景区内有36座半桥,这里有一个风俗习惯,每出一个官就要建一座桥,为什么有半座桥呢?那是因为那是买来做的,这也许是世界上最短的桥了。这里还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桥梁最多的地方,平均不到20人就拥有一座桥,从这个方面讲可谓世界之最了。  徽派建筑  在村里兜兜转转,主要是看徽派建筑--那些有几百多年历史的老屋。一眼看去"黑瓦白壁马头墙",屋一般两层,也有三层的,相应马头墙就有三层檐和四层檐,很高,显得高墙深院。除墙上屋檐外,门上窗上还有一段翘角短檐。门上大都有一面辟邪镜,周围饰有精美砖雕。进门是厅堂,两边是厢房,上有天井。大户人家进门后迎面又是一道门,两扇木门紧闭,好象四合院的影壁,要从旁边绕过,才进厅堂。厅堂正面挂有中堂,两边有对联,大都是祖上墨宝。下方是一条长几,供着祖上牌位或佛像,周围放着供品。长几前两张太师椅,中央四方桌,一家人聚此吃饭。  最着迷的是天井,小时候住的老屋厨房有一个小小的天窗,阳光透过玻璃在阴暗的房里落下一个四方的光斑,无数的尘粒在那束光里舞动。而这里的天井较大,就没有了那种凝聚的迅疾,显得稳重而深沉,好象时间发亮的脚印,在凝视的那一刻,仿佛静止,预示永恒。而暮然回首,光斑已从屋里到了门口,仿佛就要离去。想起浮士德的一句话:停一停吧,这一刻多么美好!  下雨时,房顶的水顺势纳入天井,通过两根长长的竹管流到厅堂下,然后再排到屋外,叫四水归堂,表示财源不外流。这是徽商的传统,胡雪岩就是徽商的主要代表。  婺源属于古徽州地,是徽派文化的辐射地。徽派文化的核心就是朱程理学,朱熹就是婺源人,葬于婺源的文公山。古徽州文风鼎盛,商业繁荣,秀才举人不希奇,一门出十多个进士的也有不少。处则学文,行则学商。      中云镇  中云镇位于婺源县西南部,于1993年撤乡建镇,而后晓林乡、龙山乡先后并入该镇,使得当前的中云镇变成了婺源县实实在在的一大乡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总人口2万4千多人。 良好的气候环境 中云镇地处中亚热带,属东南季风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6.7℃,年平均降水量1790.7毫米,无霜期约252天。 …… 详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湾大鄣山卧龙谷李坑篁岭村汪口长溪村彩虹桥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徽饶古道

  徽饶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的,由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等地的客商必经之道,故被称“古徽道”,“徽饶道”即属旧时的“国道”。  徽饶古道穿越是徽道的其中一段,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尚未完全开发,沿途断崖峭壁林立,崇山峻林,自然风光秀丽,适合初级户外爱好者的穿越体验。  最佳徒步线路:休宁县汪村——桐子岭——连坑——石屋坑——塘窟——婺源沱川——理坑——白石坑——虹关——岭脚(耗时约13小时)  一条斑驳的古道,纵横深山老林,贯穿阡陌乡间。它就是徽饶两地文化中的亘古大脉——徽饶古道。历史上,徽饶古道又称“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自皖南歙县城起,从休宁至婺源,最后蜿蜒而达瑶里,全长百余公里,路面皆由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未经任何人工雕凿。  在交通闭塞的古代,这条徽饶古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在当年的地位与徽杭古道相当,是古代徽商入赣的经商要道。近些年,它们却渐渐湮没于山林和历史之中。但古道的风采依旧,一峰一景、一水一色,处处有传说。  据《婺源县志》载:婺诸水俱入鄱阳湖,惟此山水东流入休达浙,故名浙源。早在春秋时期,浙源便是吴楚两国的划疆之地,徽饶古驿道穿境而过,被誉为“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村”。  到了浙源当然要上浙岭,寻访千年古驿道,探秘巍巍浙岭关。  要知道,徽饶古道浙岭段,是整个古驿道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  浙岭,由五龙山逶迤而来,峰峦相接数十里。北宋权邦彦诗称之为“巍峨俯吴中,盘结亘楚尾”。在距离安徽休宁地界仅数十米的地方,一条透射着古朴神秘的古驿道从湿漉漉的山林中悄然伸出。长满了苔藓的古驿道很荒凉,进退之间似乎有一种变通古今的奇幻。  “吴楚分源”界碑向西的驿道旁有一古迹,名为“堆婆冢”,遗留着一个感人的传说。相传,古代婺源有一位姓方的老太太,无儿无女,她决心行善积德,便把家安在了巍巍浙岭之巅,每日打柴烧茶,专供来往行人解渴。老太太去世后,人们便把她葬在了浙岭之巅,路人感其恩惠,拾石堆冢,以报其德,久而久之,古墓便由石块堆砌而成,故名“堆婆冢”。  “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 伫立村口看透世间变幻  从浙岭下来,石阶呈S型,两旁树茂林翠,每隔一段山路就有一个歇脚的古驿站。  下至半山腰时,进入徽饶古道的另一段——新岭。这是一条连接浙岭和岭脚村的古驿道,全长约3.5公里。  新岭,是相对于浙岭老岭而言。徒步约40分钟,即来到岭脚村。走进村子,这是一个徽派建筑的古村。村口有一株树龄超过500年的古樟树,没有树心,树身也不完整,只有南北方向的树壳。据讲,年前一场雷火,将树烧毁,没想到来年开春时,竟奇迹般地长出了新枝嫩芽。  浙源多古樟,在与岭脚村相接的虹关村,还有一株更为知名的古樟——虹关古樟。  自南宋起,虹关村就是“徽饶古道”进入江西后最大的村落,有“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这是一个静谧的山村,田间有村,村后有山,山上古树浓荫;村前有水,水倚田园……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秀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  村口傲然屹立着一株冠如巨伞、遮天蔽日的千年古樟,树高26米,胸径3.4米,冠幅达3亩,有古诗赞曰“上树摇荡凌云烟,下根磅礴达九渊”。这就是被誉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在虹关村,与古樟同具盛名的还有一段徽饶古驿道。  古驿道全由青石板铺成,构成了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驿道沿途有“鲤鱼跳龙门”景。清乾隆年间,虹关村的墨业大师詹方寰以此景为题,创制“龙门墨”,正面刻“龙门”金字,背面是鲤鱼跳龙门图案。由于墨好又蕴含吉兆之意,龙门墨曾经畅销天下。在村中古驿道的许多石阶上,还残存着被车轮磨成的凹槽,它是古道当年车水马龙的历史佐证。  景点位置  江西省婺源县境内

彩虹桥

彩虹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彩虹桥的魅力,不仅在于桥体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的完美结合,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建造的生命力,科学合理的选择了建桥的地理位置——建在最宽的河面上;分解洪水冲击力的半船形桥墩设计;根据洪水主流速桥墩之间的差异分布;条石砌法的紧密牢固;桥面设计理念的长远、实用,易于后人维修,充分体现越简单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延续的哲学思想。历经八百多年,依然完整、古朴、厚重、积淀感强。  彩虹桥与登云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连接,解读了古徽州桥文化的精髓:祈盼吉祥、发达。人生的最佳境界,无论读书、做官、行商……登青云,踏上一道吉祥、美丽的彩虹,飞黄腾达,何等风光、潇洒、光宗耀祖。两桥桥名的巧妙组合,正是古人对子孙后代的祝愿、祈盼。桥下的一池碧水,因篆刻流派鼻祖文彭与何震泛舟于此,见这里秀美风光,文彭欣然在临水石壁上题刻“小西湖”而得名。上千年的水碓作坊,依然演示着古人利用水能带动水车舂米、磨粉。一道简单不起眼的石坝,几百年来保护彩虹桥周边的生态环境,被誉为“生态保护神”……彩虹桥是文化与生态、动与静、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个风景区。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及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是最具婺源特色的高品位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彩虹桥位于清华镇,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名。传说,桥落成之日,有彩虹悬于蓝天,双景媲美。桥长140米,宽7米,上有廊亭,廊亭两旁设长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彩虹桥两岸,群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彩虹桥所在的千年古镇清华,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除彩虹桥外,还有登云桥、舂米水碾作坊……。  彩虹桥桥面的木质部分,是从桥的延续性,长远性来设计思考的。从经济、结实、耐用、便于维修的角度去做。粗看:结构简单,做工粗糙,榫头之间的缝隙大,长廊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对木匠的要求水平不高,是普通木匠所建。这样做,其优点在于桥坏了,用最低的价钱,随时能找到维修的木匠。因此桥的建造者苦心积虑,使这座桥完整地留存到今天。  尽管是普通木匠所建,但体现的艺术风格是:古朴、厚重、历史的存积感很强。整座桥,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做不会因为一处坏而影响到整座桥。彩虹桥榫头之间的牢固不用铁钉,全部用木钉。使用木钉,成本低,便于加工。铁钉用在建桥上,容易生锈,与木头结合在一起,人在桥上行走,桥体会发生振动,铁钉会把木头磨损,桥就容易松动。用木钉牢固,木头是同一属性,在振动中,伸缩相同,几十年过去了,榫头之间依然紧密牢固。桥梁是用百年以上的四根老松树加工而成,上面铺上木板供人行走。桥面的木质部分,一般只能保存上百年,所以,彩虹桥历代都维修过。解放后,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八五年。  彩虹桥是文化与生态、动与静、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一个风景区。有厚重的桥文化,历史古迹及古人留存的生产工具,又有生态较好的自然环境,是最具婺源特色的高品位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内  电话:0793-7242972  开放时间:  7:00-17:30(随季节略有调整)彩虹桥   清华镇  清华是千年古镇,以“清溪萦绕,华照增辉”而得名。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始建婺源县,县治设清华,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迁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历时161年。建国前夕,清华属新华乡,建国初属鄣西区,1950年为县第五区区政府驻地,1958年为清华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国营鄣公山垦殖场清华分场,1984年5月恢复清华镇。 清华镇位于婺源县北部…… 详细++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湾大鄣山卧龙谷李坑篁岭村汪口长溪村桃溪村婺源博物馆大鄣山严田古樟民俗园理坑婺源五龙山婺源月亮湾清华镇官坑村庆源村江岭上下晓起汪口俞氏宗祠

蚺城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蚺城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