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重庆酉阳桃花源 | 重庆酉阳桃花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简介 离酉阳县城不到500米,有一石灰岩溶洞,高、宽约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哗哗地流入泉孔河。溪畔有一个四角木质小亭。传说是当年渔人问津之处,故名“问津亭”。仰视洞口高处,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三个大字。高大雄伟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的“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和“无影无踪渔郎路志,有根有据陶令文章”两幅楹联。逆桃花溪入洞,洞内钟乳倒挂,千姿百态,好似观音坐莲、燃灯古佛、宫庭玉灯、银山雪海、飞禽走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洞中滴水如珠、叮咚有声好似铜壶滴漏,在石钟和石鼓上轻叩,声音清脆悦耳,此乃洞中八景之一的“石鸣钟鼓”。洞中石壁石刻颇多,因年代久远,皆模糊难辨。惟洞尾左侧高处,古朴遒劲的“太古藏书”四个大字,清晰犹存。 |
重庆龙潭古镇 | 重庆龙潭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龙潭古镇位于渝东南武陵山区腹地,面积1.5平方公里,是3.5万土家、苗、汉各族人民的聚居地。古镇重建于清雍正13年(1735年),因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汆水洞常积水成潭,故名龙潭。 古镇顺湄舒河而建,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现存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鉴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时隐时现。50多座土家吊脚楼翘角飞檐,形态美观。街上店铺林立,巷道相互连通。封火墙壁垒森严,气势恢弘。四合院古朴幽静,颇具特色。为“县丞”、“巡检”、“州同”、“县佐”所在地,古有“小南京”和“货龙潭”之美誉。 湄舒河自古以来就是连结酉水汇入沅江,通往江浙的大通道,自雍正末年废除土司制度,取消“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禁令后,江浙、湖广、重庆等地客商纷纷云集龙潭古镇,运来大宗食盐、布匹等日用百货,运出桐、茶、漆、朱砂、-等特产。古镇上盐号、商行、店铺林立,有“货龙潭”之称。江西商人会馆万寿宫、湖南商人会馆禹王宫等相继建立起来,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抗日战争日期,龙潭古镇成为沦陷区民众避战的大后方,1.5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云集了8万人,商贾云集,人烟阜盛,使龙潭一时蜚声全国,被誉为“小南京”。 龙潭古镇砖木结构的居民房屋鳞次栉比,建筑工艺各有千秋。木结构的房屋,一般人家是“三柱四骑”、“三柱六骑”。大户人家则是“四合天井”大院。青石柱砌成古朴典雅的大朝门,院内有“中堂”,用作祭祖、迎宾和办理婚丧大事。临街底层用木板装修或砖泥砌成的柜台,是主人出售货物的门市。文昌宫、轩辕宫、禹王宫、万寿宫等庙宇,窗花门楣、画栋雕梁,飞檐翘角,秀丽美观。昔日在春秋阁公关像前,有河北诗人题的“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的楹联。置身于古镇之中,可以用手去触摸历史,用神经末梢去感知逝去的辉煌。专家学者在考察古镇后赞叹:“古树、古井、古桥、古码头、古建筑形成一体,民居与码头、会馆交相连接,不仅自然景色绝佳,而且历史价值也极其重要,完全可以和丽江四方街媲美。” 龙潭古镇人杰地灵,是革命先驱赵世炎、原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刘仁、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同盟会员王勃山、瞿秋白夫人王剑虹的故乡。著名作家沈从文20世纪20年代住在龙潭,写过王幺妹的动人故事,他在作品中多次描写了龙潭古镇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著名女作家丁玲也描写过古香古色的龙潭中学;著名戏剧作家田汉在他离别龙潭时,吟了“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的七绝诗。 龙潭镇 龙潭镇位于渝东南武陵山区腹地,面积1.5平方公里,龙潭因伏龙山下两个状如“龙眼”的汆水洞常积水成潭,古镇自 “龙眼”之间穿过,形如“龙鼻”,因而得名。龙潭自蜀汉以来,曾相继为“县丞”、“巡检”、“州同”、“县佐”所在地,相当于州县的分司或副职,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自宋及清600余年的“蛮不出洞,汉不入境”土司统治政策,造就了龙潭这一千年古镇独有…… 详细++ |
龚滩古镇 | 龚滩古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重庆市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龚滩古镇,位于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是由乌江连接重庆的黄金口岸。据史料记载,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山洪暴发,垮塌的岩石填塞乌江而成滩,过往船只不能通行,逐渐形成古镇,因当年这里的居民龚姓众多,故名龚滩。 从1700余年的风雨苍桑中走来的龚滩古镇,建筑格调独具魅力,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展示出崔璨夺目的历史画卷。两公里长的青幽如玉的石板街,起伏不平,蜿蜓崎岖,盘亘在乌江东岸,悬空托起气势恢弘的土家吊脚楼群,国画大师吴冠中写道:“是唐街,是宋城,是爷爷奶奶的家。”著名国画《老街》便诞生于此。 依山傍水幽雅别致的民居,用杉木长柱或硬杂木将屋架托起,成为全部为木结构的吊脚楼。吊脚楼或凿石为基,或垒石为础,长长的柱头或撑乱石,或绕古树,高低错落。吊脚楼柱间板壁可开门,可成窗,临江一面的万字格花窗更是独具匠心,花样百出,既可观景,又可晾晒纳凉。古色古香的大业盐号、三教寺、川主庙、杨家行等古建筑如艺术群雕,堪称古建筑史上的珍品。 古代巴人文化遗址蛮王洞、东汉僰人悬葬、乌江纤道、南宋金头和尚起义的铁围城遗址、太平天-队为当地孤寡老人背水送水的“四方井”、笔落惊天的“惊涛拍岸”摩崖石刻、罕见的间隙喷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伴着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使龚滩古镇凸显迷人的光环。 龚滩古镇是著名的影视拍摄地,《武陵山剿匪记》、《奇人安世敏》、《远山的呼唤》、《赵世炎》等影视片把该镇作为外景拍摄地。峨嵋电影制片厂用“乌江美景人未识,龚滩古镇第一娇”来赞美她。同时,龚滩古镇还是著名的自然岩壁攀岩基地,2002年“五一”期间,曾在这里成功地举办了龚滩国际攀岩挑战赛,上演了一幕幕“绝壁上的芭蕾”。 龚滩古镇是乌江百里画廊的灵魂。走进龚滩古镇,便走进历史,梦回千年。 龚滩镇 龚滩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与贵州沿河县相邻。龚滩是一个千年古镇,兴于唐、明两代,这里终日舟楫列岸,商贾云集,成了渝川湘黔的物资集散地,故又有“钱龚滩”之誉。 龚滩镇位于酉阳西部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处的凤凰山麓,是由乌江连接重庆的黄金口岸,也是崇山峻岭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千年古镇,有“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之称。据史料记载,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 详细++ |
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 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酉水河位于酉阳县东部,发源于湖北省宣恩县,由酉阳大溪、酉酬、后溪三镇经重庆市秀山县辗转注入沅江,后流入洞庭湖。酉阳境内全长81公里,平均宽度约12.5米。沿岸都是土家人的聚居地,是土家族的摇篮。 如诗如画的酉水河有“渝东南小桂林”的美称,笔架山林银子滩,三吾山下流清江,高碑夕照醉渔父,玉带深山尽喜狂。河岸春花灿烂,夏绿滴翠,秋枫绯霞,冬雪晶莹,伴以山雀噪动,鸣蝉鼓风,煞是宜人。一排排古朴苍劲的枫杨,一列列磷次栉比的吊脚楼,一曲曲悠扬撩人的木叶情歌,一条条通往历史遂道的青石板路,回荡着土家族的无尽情韵,让人流连忘返。 风情万种的酉水河,恰似从远古走来的土家妹子,山赐予她清纯,水赋予她灵秀,那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古朴典雅的摆手堂,悠扬动听的民歌、山歌、木叶情歌、古老的阳戏、傩戏、异彩纷呈的民族节日,奇特神秘的民族习俗,风味独特的民食文化,无不散发着特有的民族气息。 据考证,土家族是巴人的一支,楚人灭巴时,悲壮而豪放的土家先民们由湖北省顺酉水河而下长途迁徙。见此段河谷宽广,鱼儿戏游、两岸古木参天、野兽成群而停下脚步,在此定居,以捕鱼、贩盐、狩猎为生,与当地的仡佬族、苗族等兄弟民族一起学会了耕作,在酉水河两岸繁衍生息,正是这些勤劳勇敢、憨厚朴实的土家人,创造了独特的土家文化。 清清的酉水河,孕育和滋养了土家人。酉水河畔的后溪古镇,至今保存着有数百年历史的摆手堂,每逢土家传统节日和村寨婚丧嫁娶及祭祀等重大活动,土家人都会在摆手堂外燃起熊熊篝火,彻夜欢歌,跳起展现土家先民们劳作、生活、狩猎、作战等场景的摆手舞;表演“花灯四只角,丑角和旦角,唱得喜气来,跳得人孝和。”反串角色,男扮女妆的花灯、体现土家图腾和信仰的阳戏、傩戏等;婚丧嫁娶要哭嫁跳丧,生动地体现了土家族“哭办喜事、笑办丧事”的民俗特点。这里有土家传统的山歌、小调、号子、木叶情歌有若天籁、粗犷豪迈。每一首歌都记载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叙述了一个动人故事。在酉水河两岸,土家人喝着大碗的酒,吃着大片肉,品尝香喷喷的油茶汤,烹炸油滋滋的油香粑粑,磨制白嫩嫩的米豆腐,有着独特的飘香诱人的饮食文化。 酉水河,是土家族的母亲河。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可以触摸历史的痕迹,可以聆听远古的天籁之音。 |
阿蓬江大峡谷 | 阿蓬江大峡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阿蓬江大峡谷,国家AAA级景区(目前正创4A),市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发源地。有“深山玉带,苗家符号”之称。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阿蓬江成为我国唯一一条由东向西的江 流。自古就有阿蓬江“倒流三千八百里”的说法,因此备显神秘。拥有神龟峡、天门峡、神女峡等三大峡谷的阿蓬江大峡谷,享有“峡谷柔情·诗画仙境”的美誉。 景区位于酉阳县城西北部50余公里的阿蓬江畔,幅员面积31平方公里,具有30分钟高速、50分钟机场、3小时重庆的良好区位优势,位于酉阳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龚滩古镇、濯水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中间,距离均在1小时里程内。 “阿蓬”是土家语“雄奇、秀美”的意思。阿蓬江发源于湖北利川。整条河流自东向西,穿行于武陵山脉,经黔江至酉阳龚滩注入乌江,全长249公里,为乌江第一大支流。 |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 |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南腰界位于酉阳县南部,与贵州省沿河县、松桃县、印江县、重庆市秀山县接壤。这里群山清秀,清幽寂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同志创建的川黔湘鄂革0据地,曾播撒过中国革命火热的种子,留下过红军生活和战斗的足迹,浸透过先烈们流下的热血,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1934年6月10日,贺龙把红三军司令部设立在南腰场上的余家桶子大院里,10月27日,任弼时、肖克、-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转战到达川黔边区,与红三军共8000余人胜利会师。从此,红二、六军团以此为根据地,转战川黔边区,使-如梦方醒,为之震惊,不得不抽调重兵围赌川黔边区。因而减轻了中央红军遭敌重兵围追赌截的压力,有力地策应和支援了红军的战略和长征。 走进南腰界,你仿佛回到红军领导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的峥嵘岁月,看到战马弛骋、弹雨横飞的惨烈厮杀场面;走进余家桶子,你仿佛听见贺老总气吞山河的爽朗笑声,看到红二、六军团将士欢庆胜利会师而相互拥抱、喜悦欢呼的情景,体会到乡亲们十送红军依依惜别的动人悲壮场景…… 1986年,为纪念南腰界革命圣地,缅怀革命先烈,酉阳县人政府拨款修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遗址和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亭。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曾跟随贺老总一起创建南腰界革0据地的廖汉生将军为南腰界纪念馆题词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的馆名,肖克将军也为会师纪念亭题了字。 现在,南腰界是重庆市唯一的老革0据地,境内仍完好保存有数十处红军战斗遗迹、红军烈士墓。有红二、六军团会师大会会址、八一军民会址、大坝场祠堂红军政治部旧址。有红军大学、红军医院、十大政纲等五十六处文物景点。每逢清明、渝黔边区的乡亲和青少年学生都会自发地到司令部旧址凭吊纪念红军亲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默默地记读那至今笔迹清晰、苍劲有力的红军标语——活捉冉瑞庭,替为革命而牺牲的工农群众0! |
石泉古苗寨 | 石泉古苗寨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石泉古寨位于酉阳县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苍岭镇大河口村阿蓬江畔,小地名“火烧溪”。 石泉古苗寨距阿蓬江约3公里,是酉阳县苍岭镇大河口村石氏家族的民宅。苗寨坐落在一个呈撮箕口状的山谷中,依山而建,除进出寨子的槽口外,三面都被古树和翠竹包围着。石泉古苗寨距阿蓬江约3公里,是酉阳县苍岭镇大河口村石氏家族的民宅,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寨子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108户500多寨民,全是石姓。 古寨分上中下3寨,全是石姓,寨上有70多栋木质民居,有108户和500多名村民,古寨被1000多棵古树,500多丘梯田和满山翠竹紧紧包围,比之前《中国博物馆志》所载“中国最大的原生态苗寨”贵州郎德苗寨还大。石泉古苗寨相传有500多年历史。 寨子依山而建,占据了一个形似半岛的山腰,形如一把坐北朝南的椅子。整个寨子里有8孔山泉,这8孔山泉不仅清冽甘甜,四季不干,而且冬暖夏凉。因寨子里全是石姓村民,因而被称为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另有传言,这里过去常有猛兽毒蛇出没,无人敢居住,后来,石氏祖先来到这里,放火烧山,烧走猛兽毒蛇后定居下来,故“石泉苗寨”小地名又为“火烧溪苗寨”。 石泉古苗寨中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木质瓦房。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3间正房,有的是5间正房,有的除了正房还有转角加厢房。 正房一般为五柱、七柱、九柱之分,厢房一般为五柱、七柱。厢房多为吊脚楼,楼上为客房,楼下为安放石碓、石磨等生活用具的地方。也有的人家把吊脚楼上安排为书房兼卧室,楼下安排为牲畜的居所。 3间正房(或5间正房),最居中一间为堂屋。这是家族安放祖先牌位和祭祀先祖之地,是神圣的去处,一般禁止妇女、小孩,尤其是孕妇、产妇入内。当地人认为,孕妇、产妇身带血腥,是不洁之身,入内则有辱祖先圣明。堂屋两边的正房,一般是家长或者成年成家之子媳的卧室。转角一般作为厨房、餐厅之用。寨里保存着古老的火铺、三脚、鼎罐等传统炊具。 堂屋后面,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当地人称其为“官房”。据说这是主人用来接待官府之人的卧室,故称“官房”。在农家最尊贵的堂屋之后的房间接待客人,表示主人对客人由衷的尊重。 青瓦灰墙的老房子,屋子的窗户皆雕刻着精美的窗 花,花、鸟、兽。窗花雕刻里的花,主要是梅花、桃花等;鸟一般是喜鹊、凤凰等,兽类主要是梅花鹿、山羊等动物。这些窗花,虽然因年代久远,失却了最初的色泽,但雕工精美。 每一栋民居的穿枋斗榫都没用一铁一钉,但能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从纵观看,房屋的上部、中部、下部由一个三棱体和两个长方体组成,看上去端庄稳重、九曲回肠、曲径通幽,又有挺拔健劲之美。而吊脚楼的断面纤巧的木结构穿斗式构架极其轻灵,苗居半边吊脚楼突出“轻”的效果,“悬虚构屋”,架空而立,上实下虚,对比强烈。 |
金家坝水库景区 | 金家坝水库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金家坝水库位于官清乡境内,距酉阳县城47公里。自2010年11月28日正式下闸蓄水,金家坝库区变成一座美丽的湖泊,成为酉阳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
毛坝群贤居 | 毛坝群贤居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毛坝群贤居避暑山庄地处乌江水系与沅江水系“分水岭”的圆梁山麓,南距国家5A级桃花源景区35公里,北邻地球上北纬“神秘28度”同纬度森林面积最大、生态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大坂营原始森林。海拔1200多米,夏季最高温度26℃,全年平均温度15℃,辖区内冬寒夏凉,夏天宜避暑,冬天可赏雪;山庄依山而建,森林覆盖率达80%,古木参天,四季葱郁。境内有神奇秀丽的后河流域半岛风情,国家一级水质细沙河流域风光和秀水温泉。 山庄现有微型企业69户,带动全村及周边发展农家乐154户,其中星级农家乐27户,床位1800余张,带动就业1120人。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年收入1500万余元。享受财政补助资金 万元,税收返还 万元,年户均收入 万元。配套设施完善,有卫生室、超市、登山步道、休闲垂钓池、生态广场、景观亭(观景平台)、户外cs运动中心、户外运动中心等设施,是您休闲、养生、避暑的首选之地。 这里有绿色健康食品,您可以喝山泉、品土鸡、吃腊肉尝蕨耙;这里有深厚的土家文化,您可以唱山歌、跳摆手舞、穿土家衣;这里田园风味浓厚,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让您真正回归田园生活。让您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宁静,享受高山的清凉,体验现实版QQ农场。真正让您回归田园生活,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品农家菜、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
大酉洞 | 大酉洞系一石灰岩溶洞。洞高三、四十米,阔二三十米,长百余米,有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侧流出,注入酉阳河。溯溪入洞,两岸墙立,半里许,豁然开朗,别有一天地。其中田十余亩,四周环山,皆峭壁,仿佛与世隔绝。因此,清《酉阳州志》称此洞“与陶渊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清《四川通志》也说:“酉阳汉属武陵郡之迁陵地,渔郎所问之津,安知不在于此?惟晋永嘉之后,地没蛮僚; 自宋及明,又世为土司地,名儒硕彦,游迹罕至,故文献无征,不能正名为桃源耳。” 大酉洞上穹下平,冬暖夏凉。洞顶,钟乳悬挂,错落有致,水落珠玑,叮咚有声。乳石形态各异,或人或物,亦禽亦兽,凭游人之兴,随形赋名。左右石壁有许多篆刻题咏,皆因年代久远,蚀损莫辨。唯洞后左壁上,清季酉阳知州罗升梧手书的“太古藏书”四个斗大的楷体宇,仍清晰可见。关于藏书一事,清《酉阳州志》载有一诗,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咸阳书生背着书籍,逃进武陵山区,将所负之书尽藏此洞中。 1936年以前,川湘公路未修,官路离洞口约一华里,从那条自洞中流出的小溪的石桥上通过。溪畔桃树特多,一到春天,桃花盛开,落瑛缤纷,溪水流红。明代无名氏在洞壁题刻绝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阑干。”明季酉阳宣慰使冉天育在咏大酉洞“八景”的诗中也有“万山嶙峋洞天幽,结酗联翩作胜游。霄际松风青霭霭,洞边桃瓣水悠悠……”都是咏这“桃涧流红”胜景的。 现酉阳县政府正着手开发大酉洞风景区,按《州志》所记恢复旧貌,根据游览需要配以现代旅游设施,供人们欣赏游乐。 |
乌江百里画廊 | 乌江百里画廊是重庆市市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陲,重庆酉阳段为重庆市与贵州省的界河,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历史古镇、民俗风情于一体的高品位的风景名胜区。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流经重庆市酉阳县万木乡、龚滩镇,至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70公里。乌江百里画廊包括乌江干流酉阳县龚滩古镇至万木乡之间河段,以及自东向西倒流的乌江支流阿蓬江酉阳段,占地面积240平方公里。含乌江百里画廊峡谷景区、龚滩古镇景区、阿蓬江漂流景区、清泉廊桥景区、马鞍城旅游景区、万木石林景区、三家阡石林、悬葬旅游景区、长溪沟生态旅游景区。是千里乌江的精华,被誉为“乌江百里画廊”。 乌江百里画廊“山似斧劈、水似碧玉、虬枝盘旋、水鸟嬉翔”,以“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为特色。特别是荔枝峡、白芨峡、土坨子峡是山水画廊的精品。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 乌江百里画廊文化内涵深厚,自然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龚滩古镇有1700余年的历史;蛮王洞为战国遗迹;马鞍城是南宋金头和尚起义遗址;僰人悬葬是东汉僰人的独特风俗;还有巴人纤道、清泉廊桥、土家风情、“惊涛拍岸”、“竹零诗龛”等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颇具研究价值。 雄奇险秀的河谷沟壑,鬼斧神工的悬崖绝壁,桀骜不驯的乌江、欢快奔流的阿蓬江,点缀在秀美的乌江百里画廊,受到了无数科考、探险、摄影爱好者、电影、电视剧组的青睐。 万木镇 万木镇位于重庆市酉阳西南边陲,渝黔交界处,与贵州省的沿河县黑獭镇共处一条街。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距酉阳县城57公里,距沿河县城8公里。全乡所辖8个行政村,60个组,总人口21415人,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282亩(其中:田6734亩,土19548亩)。 全乡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是全县海拔位置最低的乡镇,为此,乡党委0决定利用这一难得的区位优…… 详细++ |
赵世炎故居 | 赵世炎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代:清 类型:古遗址 地区: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批次:第五批 赵世炎同志的故居属于酉阳县龙潭镇赵庄社区,距县城36公里。该建筑建于1902年,座北向南,复四合院布局,共有瓦房32间,占地面积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朝门向东,门上悬邓小平手书“赵世炎同志故居”鎏金匾;正房:木结构穿逗式梁架,7穿用7柱,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用封火筒子;面阔5间21.41米,进深6间12.02米,通高7.8米,檐高4.4米。东2间是赵世炎的卧室,南墙边是赵世炎的书房。该建筑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同志的故居。1904年赵世炎同志随赵氏家族迁居于此,1915年离开龙潭赴北京求学,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是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
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 时代:1934年 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区: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批次:第七批 南腰界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址,又名:八一军民大会会址,位于酉阳县南腰界乡南腰界村二组,小地名:茅草坪。该会址为一坡地,坡地中央立一标志碑,题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八一军民大会会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1934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六周年纪念日,红三军在南腰界的翘尾巴半山腰,召开了万人军-欢大会,欢庆“八一”,同时宣布正式成立南腰界最高地方政权——南腰界区革命委员会。参加大会的有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来自各乡的工农群众,战士的枪尖上插着三角彩旗,工农群众手里拿着三角彩旗,旗上写有“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苏维埃万岁”等革命口号。1982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会址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建议加强保护,开发利用。 |
大车湾墓碑石刻 | 大车湾墓碑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
一品丹霞景区 | 一品丹霞景区位于酉阳小河镇,总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内山峰连绵、河谷幽深,构成了依山傍水的田园风光。奇特的丹霞地貌,以其褐红的丹霞赤壁,拔地而起的孤峰窄脊,仪态万千的奇山异石与绿色森林、飞瀑、流泉相映成趣,具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沿河而进,“赤壁丹崖”绵延十里,叹为观止;两岸翠竹连绵、茂林修竹,形成了奇特的“万马归槽”、“和尚岩”、“轿子顶”等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整个景区青山叠翠、小桥流水、民居错落、民风独特,仿佛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酉阳县南端的南腰界乡余家桶子,一九三四年,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曾在此建立了黔东特区,同年十月,萧克、王震、任弼时率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