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云南省 >>怒江州

怒江州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怒江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唐古拉山麓,上游叫黑水河,藏族人民叫它“卡拉曲”。   怒江流经西藏从四川进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经过贡山、福贡、泸水县后至保山、德宏,流进缅甸,注入印度洋。在怒江州的流程约400公里。   怒江在青藏高原上流淌,宛如一条绿地毯上的蓝飘带。进入藏南八宿前后,她便进入深不可测的高山峡谷。从海拔3000多米一降再降,降到海拔700余米的深槽。   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一左一右,紧紧护卫着怒江,于是,两山一江尤如三条巨蟒,由北向南,扶摇而下。   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山脉,在滇藏交界处的主峰楚鹿腊卡峰海拔4649米,至保山境内降到海拔3000余米。这一段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达20多座。 与高黎贡山隔江相望,由北向南平行的是碧罗雪山山峰,又称怒山山脉,海拔达5500米。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流淌艰难。于是,它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然而巍峨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寸步不让,反而步步紧逼,以至把两山之间的距离拉至一箭之遥,不足百把米。愤怒的怒江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更像一头被猎人追赶的野猪,嘶呜着、发怒着。   在地球的东方犁出一条大沟谷,从谷底到极峰相差达4000米,从而创造了世界东方一条最著名、最壮观的大峡谷。

片马抗英纪念馆

片马抗英纪念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片马抗英纪念馆  片马是祖国边疆的重要边防前哨之一,也是怒江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二类边贸口岸即片马镇所在地,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古西南通道之一,同时又是边疆各民族在十九世纪初抗击英国殖民侵略的主战场。为纪念片马人民抗英斗争取得的胜利,见证历史,宏扬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改革开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于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落成完工。 一九八九年五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将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定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七年四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建成十多年来,对促进片马口岸的开放,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建立边疆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阵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片马镇位于泸水县的西部,是省级片马口岸的所在地,泸水沿边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南、北三面与缅甸接壤,总面积为327.55平方公里。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修建在片马镇政府所在地片马至坡西“丁”字路口的左上方。仿茶山人住宅样式建筑的纪念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三面青山环抱,其保护面积为二万余平方米。  馆内设有展厅,陈列展品116件,其中文学资料56件,图片资料34件,实物26件;会议室一个(40个座);报告厅一个(247人座),以及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保管室等,是我县乃至我州境内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更是对广大干部、部队官兵、群众及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展示祖国西南边陲风土人情和自然资源景观较好的场所。  自古以来,片马就是祖国西南的边防要塞,也是我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片马在诏代就是南诏的西域属地,元代属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的云龙甸军民府,明代属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永昌军民府的“茶山长官司”,清代属永昌府(保山县)登埂土司管辖。十九世纪末,英国侵略者在把印度沦为殖民地后,为了实现打通印缅,穿插藏地,连接长江流域之势力范围的野心,全然不顾光绪二十年(1984年)中英续议滇缅条约,于光绪二十六年正月上旬(1990年2月13日)率兵一千余人入侵原属我茨竹、派赖、滚马等地。  沿途强索供应,大肆烧杀抢掠。清土守备左孝臣、土千总杨体荣率众英勇抗击。正月十四日,英军又突然发起进攻,左孝臣、杨体荣率领土练五百多人,奋勇抗敌,浴血奋战到第二天下午,终因寡不敌众,我方各族军民伤亡一百三十七人,左孝臣亦身中八弹,战死在甘稗地,为国捐躯。这里英军以武力侵略我茶山等地之始,也是我各民族抗英斗争的序幕。英军入侵我茶山等地的暴行发生后,清朝-无能,英侵略军更加肆意妄为,于宣统二年冬(1910年12月3日)悍然由殖民地密支那出兵两千余人,马队千余匹,在郝滋上校亲自统率和费罗上校指挥下,于1911年1月4日经昔董再次进据片马。  为了保家卫国,在傈僳族头人勒墨夺扒(土司管事)的带领下,片马地区的景颇、傈僳、彝、怒、独龙、汉、白,各族人民组成了四百多人的抗英队伍,并与泸水各土司派出的“民团”一百多人汇合,组成了一支五百多人的民族自卫队,他们用土枪、土炮、弩弓、长矛、大刀、滚木、擂石作原始武器,在岗房、古浪等地巧妙地伏击敌人,大家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只把英军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仓惶逃遁,使英军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锐气大减,沉重地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  在古浪的一次伏击战中,神箭手褚来四还用毒箭射死一名英军指挥官,更是使敌人闻风丧胆。后终因寡不敌众,抗英队伍-搞撤入深山密林中隐蔽。在危急关头,勒墨夺扒派神箭手褚来四到怒江告急求援,而褚来四这位勇敢的傈僳汉子,不顾生命危险,冒雪翻山,终将英军武装强占片马的消息传到了怒江和内地。随后不久,他又率领怒江土司民团“弩弓队”四百多人,突破雪山-,攻进片马,与勒墨夺扒带领的片马抗英队伍会合。  1985年春,正值怒江各族人民喜迎新春之际,原0中央总书记-同志来到怒江视察工作,总书记高度评价和赞扬了片马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2月16日8时,总书记亲笔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同年,省委和中央批准了州委、州政府关于修建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的报告,并为之拨出了专款。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州县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总投资150多万元的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和纪念碑,1989年6月4日,在响彻云霄的礼炮声中落成了。  纪念馆成立多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要求,用“领导当楷模、基层树形象、机关作表率”的宗旨和业务理论文物知识,加强了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认真践行了文物工作者的准则。故累计,接待国外来宾1380多人次,学生、复退军人8939人次,干部职工16843人次,真正做到了国防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作用。  片马镇  " 【片马镇简介】片马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是中缅边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镇辖片马、古浪、岗房、片四河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景朗城市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740人,流动暂住人口最高时候4万多人,平常2万多人。片马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 详细++

独龙江

  独龙江峡谷位于云南西北角,北连西藏自治区,丁部和南部紧靠缅甸。这里因居住着史上称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神秘的峡谷"。纵贯全境(250千米)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东面是5000多米高的高黎贡山,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4000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  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双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中国境内流长90多千米,流域面积1947平方千米。独龙江落差大,江上支流飞漠多达100余条,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3200毫米以上,为云南之最。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类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稀有动物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小熊猫等。  世代居住在峡谷里的独龙族,直到50年代独龙族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  50年代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独龙族人民垦荒造田,建设国园,独龙河谷地区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修通了从县城到独龙江江边的人马驿道65千米,从独龙江到县城走驿道需2~3天时间。独龙江河谷内修了人马驿道79千米,架起了4座钢绳吊桥,结束了过江靠溜索和藤蔑桥的时代。贡山至独龙江的扶贫公路目前正在修筑中。  地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石月亮观景台

  石月亮距离福贡县城32公里,在我们没有目睹它的芳容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石月亮。石月亮位于高黎贡山山脉中北部福贡县石月亮乡境内的怒江西岸海拔3200米——3500米之间的山颠中,是一个天然大理岩溶蚀而成的深洞穿透整个山体而形成的。深洞呈椭圆型,东西长32.70米,上下高约60米,宽30米,深12米,洞前有一棵约20米高的干枯云杉树。从远处眺望恰似一轮明月高高悬挂于山林峰海之中,与天空连接为一体,群峰簇拥,形成一个集宏大、奇异神秘、秀丽为一体的怒江大峡谷地质奇观,傈僳语叫“亚哈吧”,是傈僳族的发祥地。在傈僳族和怒族的民间故事中,有许多有关石月亮的神秘的传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最著名的是:在远古年代,洪水暴发,江河泛滥,人类遭殃,地球上只剩兄妹俩,哥哥叫启酒,妹妹叫来酒,天神指点他俩结成夫妻以繁衍人类。一天,在怒江边上,龙王公主与启酒邂逅相遇并深深地爱上了他,以后经常与之幽会,龙王得知后不仅竭力阻止他们相爱,还企图施用法术让河水淹没群山,淹死启酒。天神也察觉龙王的反意,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木船和神弓宝箭,好让兄妹两和龙女在龙王作法涨水时便于逃生,后来龙王滥施法力,搅得沧海横流,洪水滔天,转眼就淹没了峡谷、漫过了群山。启酒兄妹和龙女三人同坐在天神为他们准备好的木船上,七天七夜漂游在波峰浪尖里,然而雷电不断,风雨不止,沧海成灾,在这关键时刻,启酒用天神赐于的神弓宝箭,对着天空射击一箭,风雨雷电立即停止,再射第二箭,驱散了满天的云雾,升出了火红的太阳,第三支神箭对着眼前的一座高耸的石峰射去,石峰射穿一个大洞,使洪水从洞中流出去,但他们三人却被围困在那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的石月亮洞中,来去无路,进退两难,在这无计可施的时候,启酒之妹来酒毅然从洞中跳下山崖,顿时那万丈深渊的山段之间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从而使启酒和龙女得以踏桥而过,并最终促成了他们的婚事,使人类繁衍生息……  从地质构造上来说,石月亮是燕山运动晚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分别向北、向南运动中直接碰撞而形成强大水平挤压,加之当时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影响,整个区域岩性抗侵蚀力强,碰撞后所释放出来的应力,使反复遭受海侵的古地中海强烈隆起,从而使整个地区大规模的迅速抬升,河流沿构造线迅速下切,断块隆起,断陷沉降而形成的山地地质奇观。  石月亮是石月亮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石月亮风景名胜区海拔2200米——5000米之间,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月亮山景区由30多个主要景点组成,站在风景区的巴金山丫口、天椅、玛格约山顶,便可体会到“登高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可以领略到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岭高谷深的雄伟壮观的怒江大峡谷风光;可以体会到月亮山集黄山之神韵、华山之险峻、泰山之烟云、雁荡之巧石为一体的地质地貌奇观。  月亮山主峰明显,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主峰卧虎峰海拔约5000米,突起于群峰之上,巍峨挺拔,神形惟妙惟肖,犹如一只猛虎由南向北侧卧于山顶,遥望着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至今尚未有人攀登过此峰。而万丈崖则山体倚天拔地而起,从崖顶往下望去,深不可测,山体如刀削般险峻,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在月亮山上观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只见那云海凝聚于山涧峡谷之中,一会儿似大海波涛翻滚,一会儿则忽隐忽现,变幻万千,犹如置身于月宫仙境之中,仿佛正在与嫦娥仙子遨游天际。月亮山周围均为奇峰危岩,在千峰万壑之间流淌着山涧小溪,汇聚成一条名叫巴金河的河流注入怒江。月亮山上有着数不胜数的飞流瀑布、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盎然生机,神采奕奕。旭日东升之际,一轮鲜红的太阳从碧罗雪山露出笑脸,顿时怒江大峡谷光芒四射,群峰突起,沟壑凹凸,沟谷纵横,层层叠叠,大峡谷轮廓在晨曦中逐渐退却神秘的面纱,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0”彩色油画卷。当夕阳西照之际,高黎贡山上的石月亮便徐徐升起,迎着晚霞奔向无垠的夜空,恰似一轮悬挂在夜空中的明月。      地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石月亮村228省道  类型:地质地貌山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驼峰航线”的一段重要空中走廊,怒江大峡谷和“石月亮”是驼峰飞行员十分熟悉的地面导航标志。据统计,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为止,中美空运大队飞越驼峰8万架次、空运物资80多万吨,保障了缅北战场抗战物资的需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中美两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美共损失飞机609架,牺牲飞行员1500多名。坠落在怒江州境内的飞机27架,其中战斗机7架,运输机17架,3架机种不详。坠落在泸水县境内高黎贡山山脉的C-53运输机,是目前遗留在地面上最完整的飞机残骸。  1943年3月11日,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中国航空公司C-53运输机从中国昆明巫家坝机场飞往印度汀江途中,因遇到低气压、强气流而不幸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坠落。1996年6月C-53坠机残骸被缅甸猎人发现,同年11月17日缅方通知了中方,中方十分重视,泸水县人民政府派人员守护坠机残骸达540天,怒族青年曲天成为守护坠机残骸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1998年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怒江州、泸水县经过多方努力,3月30日将C-53坠机残骸分割成三部分运送到泸水县片马抗英纪念馆暂时保存。怒江州人民政府在C-53坠机址设立了纪念标志。2003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筹资建立以C-53坠机残骸为主体的纪念馆,同时成立了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筹建及资金筹措工作。2004年7月6日,中国?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破土动工,主体工程展馆于2005年11月竣工,同年12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3300㎡,建筑面积1209㎡,同时,修复并展出C-53坠机原形。  为充实丰富纪念馆展览内容,给参观人员提供更多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多年来,县文物管理部门先后到缅甸、昆明及怒江境内进行相关文物征集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及一些坠机残骸。C-53坠机残骸不仅是记录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是中美两国人民爱好和平、同仇敌忾、抵御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见证。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上了一份厚礼。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是国内目前唯一陈列驼峰坠机残骸珍贵文物,并辅之以详实图片资料全面反映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纪念在驼峰航线上英勇牺牲的中美飞行员这段惨烈历史的展览馆。驾驶中航C—53运输机的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期(1919年出生,1942年参加“驼峰”航运,1943年3月11日执行驼峰航运任务时,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不幸坠机而失踪)。2004年4月11日在民间征集到的C—53坠机组人员遗物。  1996年6月缅甸猎人在海拔3325米,距中缅边境线中国一侧137米处原始丛林中发现的C—53坠机残骸。  守护坠机的怒族青年曲天成(1974年出生,1996年11月自愿参加守护坠机队伍,1998年2月28日,在一场大雪中不幸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1996年11月21日至1998年5月27日守护坠机的武警战士。  搬运C—53坠机残骸(1998年3月至5月27日从坠机点搬运到片马镇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存放,图为搬运途中)。  1997年11月27日,泸水县片马镇小学的孩子们,用坠机旁摘下的53片大树杜鹃叶拼成飞机模型,制成长5.3米的横幅作为礼品送给美国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  1998年2月19日,中美双方把中国?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孩子们怀念驼峰飞行勇士的特殊礼品,在美国圣地亚哥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盛大的交接仪式后,在展览大厅内作为珍品长期保存。  1998年5月28日,怒江州人民政府在坠机原址竖立的“中航C—53坠机址纪念标”。  景点位置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片马镇片马村  

怒江大峡谷

  怒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与缅甸、印度接壤,国境线长达449公里,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设在六库,共辖泸水、碧江、福贡、兰坪和贡山5县。人口45.4万人,有傈僳、白、怒、普米、独龙等少数民族。怒江和独龙江在境内高山峡谷中流过,为举世闻名的怒江大峡谷的主要地段,高差多达4740多米,长达621公里。两岸有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群峰雄峙,横亘千里,其间的怒江奔腾咆哮,沿江多急流、险滩、峡谷、溪流、瀑布、翠竹绿林,云雾拥山,景色壮丽,有“东方大峡谷”之美誉。  在贡山还发现了古老的岩画,怒江及其支流独龙江上,还保留有溜索、藤桥、铁索桥等各式桥梁,宛如一座活的桥梁博物馆。在泸水县片马口岸建有片马抗英纪念馆,展示边疆人民-英军入侵的史实。傈僳族和独龙族村寨的垛木房及生产、生活用具独具民族特色。傈僳族信仰原始宗教,保存有原始图腾崇拜的遗迹,有“伴朵”、“迪母瓦”、“盍什”等民俗节日.怒族有“仙女节”、独龙族有“卡雀哇”等民俗节日。他们穿自制的麻布衣、火草衣,显得古朴大方。傈僳、怒、独龙等民族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怒江地区民俗丰富多彩,尤以傈僳族的刀杆节,独龙族的镖牛习俗最为独特。各民族均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  怒江是我省高山河谷探险和考察民俗的重要旅游区,六库距昆明635公里,至大理235公里,至保山150公里。有公路接320国道,即滇缅公路,通往昆明、大理、保山等地,泸水县的片马为省级边境口岸。  奔腾的怒江,仿佛是一条被激怒了的金色大蟒,自北向南奔腾而来。汹涌澎湃的江水,冲击着石崖,震撼着山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像怒江这样狂暴、险恶的河流,只有到此旅行,亲自耳闻目睹,才能体会到怒江这个名字真是取得太妙了——这是一条真正的愤怒之河啊!  这条流贯中国西南横断山脉的大江,源出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上游叫黑水河,藏名叫“拉曲卡”。经过西藏、云南,出境流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它全长3200公里,在中国境内有1540公里.怒江两岸,东边是怒山(又名碧罗雪山),西边是高黎贡山,许多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峰顶积雪皑皑,而河床海拔只有七八百米,江面与山巅高差达3000米左右,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峡谷。据说,怒江峡谷,全长310公里,平均深度200O米,仅次于世界最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348公里,深度1737.4米),为世界第二大峡谷。  月亮石是谷中的一大奇景,从公路上遥看,清晰可见山峰拖着一轮园月。实际上,这是高黎贡山的一座岩峰开了一个约100米高、直径45米的竖椭圆行大洞,可以窥见山背面的天空。怒江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峭壁千仞,危岩磷峋,不少江岸都是垂直的石壁。由于江水长年累月的冲刷,有的甚至形成向江面倾斜欲倒的险崖。当地有一首顺口溜形容怒江峡谷:“上山到云端,下山入深渊;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  这里实在找不到什么平地。沿江公路,不是削坡而筑,便是炸石掏岩,硬把公路嵌进山崖里。远远看去,这条造价比一般公路高出三倍的山间公路,就像一条风中的黄色绸带,飘拂在悬崖深谷之间。历史上,怒江曾使一些勇敢善战的英雄为之驻足。相传,三国时代蜀国宰相诸葛亮曾带兵远征到这里,当他听到部下报告“一十卒未过二三死”时,这位著名的军事家只得摇着鹅毛扇叹息道:天堑为阻,人力弗能。  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缅甸后,妄想东渡怒江,进攻中国西南腹地。可是,由于当地人民的-和怒江天险的阻隔,也使他们最后望而却步了。  从前,高山深峡的阻隔,民族之间的压迫,使这里连盐巴一类的生活必需品,也缺得出奇。不少人一年只能吃到几次盐,有些老人临终前的最后希望是吃到一次盐巴。      地址: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  类型:峡谷河流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门票:50元  

老窝山

  老窝山  老窝山是碧罗雪山最大的一片高山湖泊群的所在地,“念波依比”湖被当地傈僳族视为神湖,幽深莫测,但无路下到湖边。“老窝山”是碧罗雪山主峰,海拔4435米。老窝山位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中排乡境内,地处澜沧江西岸,碧罗雪山的东面,西与福贡县一山之隔,北与维西县相连,南通兰坪县的石登乡和营盘镇。老窝山自然保护区是进入“三江并流”地区的始端,被称为“三江之门”,属高海拔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群山间的密林中飞瀑密布,高山湖泊云集,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十五个高山湖泊,被人们称作万瀑千湖之山,湖泊的海拔从3500米到4000米,最大的湖是鸡夺鲁湖(傈僳语“欠国司马依比”),面积约5000平方米。老窝山风景区由德庆河的两大支流分老窝河片区和鸡夺鲁片区,鸡夺鲁河片区由鸡夺鲁湖、高湖十八湾和一个无名湖汇流成鸡夺鲁河。老窝河片区由念布依比湖和一个无名湖汇流成老窝河。  老窝山片区的北部由8个湖的湖水汇流组成松坡河。整个老窝山自然保护区的高山湖泊形态奇异,出口的流差极大,形成无数高山瀑布,最高的瀑布近两百米,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不要壮美得多。老窝山三个片区组成的自然景观神奇得让人吃惊。鸡夺鲁村西南面的高湖十八湾,面积约4800平方米,该湖源头的南面和西南分别人高山峡谷的融雪飞流而下注入该湖,说它是湖但又不是满湖是水,而是小片小片的小湖组成的一片湖群,湖群又汇成一条宽约5米、深2米的河道,弯弯曲曲缓缓流淌,明镜的水面在山竹丛中开成一道道如梦的仙境,居高腑视,就像一条条织锦飘落大地,鸡夺鲁西北面的鸡夺鲁湖面积最大,湖里雪山相映,青波荡漾,湖水出口就形成一大高瀑,水声隆隆,瀑雨飘飞,密林中只见雾霭冉冉升腾,似“白龙飞天”。念布依比湖四周冷杉环抱,显得寂静、神秘。  清澈的湖水慢悠悠流淌出山谷形成近3000米长的河道,与河道两岸的多个小湖组成一道宽约500米的湿地草甸,草甸四周山、冷杉、杂木依河而立,3000米的河谷,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一片金秋的稻田耀眼夺目。念布依比湖从外观年她就像一座人工水库,近百米高的山崖陡壁自然形成“水库”的“大坝”,湖水人山崖的丛林间跌落成瀑布关开成“水库”天然的“溢洪道”。念布依比湖的北面群山间还有8个高山湖依山而形成梯状排列,最高海拔约4000米,鸟瞰湖群如同天空的北斗星,故当地傈僳族人称为“实依比”,意为七星湖。站在老窝山顶,视野极其开阔,往西可见高黎贡山主峰嘎娃嘎普,往北可见白马雪山和太子雪山,往东可以看见梅里雪山和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地区的十万江山一览无余,春夏之交,山中云雾腾升,登临绝顶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颇为壮观。  不论春夏秋冬,老窝山始终充满着神奇的芬芳。该地区主要居住着两个古老纯朴的傈僳族和白族支系“拉马人”,他们的民风民俗富有地方传统的文化风采,他们朴实大方,在长期山地耕种的生存环境中,始终保留着一种传统、古朴、纯洁的山地民族文化,富有独到的诗意和情话……如今“三江并流”老窝山片区成了科学、探奇、探险和自然生态旅游的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老窝山探秘。

瓦拉亚窟芭蕉河

  芭蕉河景区是瓦拉亚窟景区的组成部份,位于怒江泸水县大兴地与称杆乡交界处。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六库位于泸水县六库镇,居住着傈僳、怒、独龙、白、彝、汉等10多种民族,是少数民族集居的地方,各族群众闭结友爱,和睦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在沿江两岸。怒江是国家“三江并流”自然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三江”中的一江、1998年被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怒江大峡谷——人类文化公园”优先发展项目。怒江峡谷,以其雄、险、奇、秀、幽而著称,其地型地貌独特,垂直景观及原始森林高差殊异,生物群落多样、峡谷神秘莫测、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地质博物馆”,瓦拉亚窟芭蕉河流域生态旅游区正好在这些自然风光之中。   “瓦拉亚窟”为傈僳语,意为“蝙蝠溶洞”,3个天然洞口将多个大型溶洞连接成溶洞群。其中3个天然洞口中,有2个分布在芭蕉河景区,可与瓦拉亚窟溶洞相通相连。   瓦拉亚窟芭蕉河生态旅游区,面积为1650亩,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紧靠怒江边,交通十分便利,路途不远,距自治州州府六库38公里,瓦(窟贡(山公路133千米处的公路边,是进入福贡、贡山两县和西藏的必经之地。   瓦拉亚窟芭蕉河生态旅游区,与滔滔江水仅一路之隔,背靠雄奇险峻的高黎贡山,河谷纵深,芭蕉河畔,植物种类繁多,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古树野花争奇斗艳,溪流蜿蜒,河岸和半山腰更具有它独特的特大型溶洞地下景观景点的配置、这些自然资源,正是挖掘开发发展旅游的良好自然基础,瓦拉亚窟芭蕉河在怒江两岸,至今流传着很多美丽神奇的传说,其一是在很远的年代,居住在瓦拉亚窟芭蕉河的“摆农”,即傣族人所崇奉的佛界神仙,跟随着他们的子氏搬走了,把这神仙居住之地交给了古祥的蝙蝠来栖居,带走了茂密的芭焦林,附近居民清早起来发现八角林的突然消失,留给了芭蕉河两岸的是古树野花、珍贵的花草,鸟语花香,半山腰溶洞内蝙蝠成群,这就是瓦拉亚窟芭蕉河河的由来。   芭蕉河景区继瓦拉亚窟景区之后,沪水县矿业公司于2001年1月起着手开发以来,利用芭蕉河山险、水秀,环境幽静、河床开阔、河滩平整等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效保护,初步修通了景区内1.03公里公路及其相应的人行道,建起了吃住等设施,可向游客提供吃住游玩服务,芭蕉河溶洞待开发,由二个主洞多个支洞组成,洞内景观景点之庞大,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洞洞相连,分股分岔,重重迭迭,景观景点之多,更是独特奇异;美不胜收,两迭宫三迭宫殿、神气之极,使人流连忘返,瓦拉亚窟芭蕉河生态旅游区开发完毕后,将达到果木成林,绿树成荫,万木茂盛,洞内洞外风景秀丽,集休闲、度假、娱乐、商贸、科考、旅游探险为一体的风景区。  

罗古箐

  罗古箐

独龙江河谷

  南省地图西北角有块突出的狭长的长方形地区,它北部紧连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紧靠着缅甸,这一地区就是很少有人去过的独龙江地区。这里因居住着史书上称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而闻名,也因他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偏僻闭塞而被称为是“神秘的河谷”。河谷中有种类繁多的自然资源和峭壁千仞的峡谷奇观以及丰富多采的民族风情,是我国难得的多学科的实物博物馆。       纵贯全境(250公里)的独龙江源于西藏察隅县,这条异常汹涌的河流紧贴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主体的西北麓,被陡峭的高山所围堵。东面是5000多米高的高黎贡山(傈僳语称曲果),西面有同缅甸毗邻的4000多米高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由上游克劳洛河与麻比洛河汇合后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县,到茂顶又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汇入恩梅开江。在境内流长90多公里,流域面积1947平方公里。整个独龙江犹如一条青色的长龙,奔腾咆哮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中。整个河谷地形复杂,从高处望,河谷的山峦绵延起伏-茫茫蔚为壮观。从山肢到山巅气候温度相差很大,平时沿江行趟,挥汗如雨,行至山腰就有了凉意,待到山顶就是寒气袭人了。独龙江水落差很大,远望江水上游,有如从天而降之感。   江上支流飞瀑多达100余条,不仅水力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雨量达3200毫米以上,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河谷中植物繁多,有名贵的秃杉、三尖杉、珙桐、硫磺杜鹃、水青树、树蕨等,很物有的毒竹也生长在这里。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有虎、扭角羚、红岩羊、金丝猴、金狗(小熊猫)等,可以说,整个独龙江河谷,真不愧是云南动植物王国中的一颗明珠。       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独龙江也因此而得名。独龙族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吃的是野生植物,用的也是野生植物。如打猎的弩弓是用黄桑木做成,渡溜用的溜筒用的是清香木黄桑木,穿的衣服用的是野生麻类,连五彩的独龙毯也是用野生麻类织成的,住的房子更是离不开竹子和茅草,有时为了充饥吃的是堇中粉和野果。野生植物用途如此之广泛在别处是很少见到的。  

独龙河谷

  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每年11月间,独龙河谷就几乎和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十几米厚的积雪把一切住处都阻隔在雪山之外,只有到来年8月冰雪消融的时候,才是河谷最热闹的季节。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察隅,在云南由北向南蜿蜒150公里,江面平均宽度约40米,东西两岸的独龙寨人们“隔岸谈话听得见,见面握手走三天”,这绝不夸张,有的地方哪怕走十天也难握手言欢。而且江水湍急,暗礁横斜,渡船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只有“飞”过峡谷,才能不断绝两岸间的联系。怒江峡谷的天气多变,日夜温差很大,要注意保暖。当然,带好常用的药品是必须的。  有人亲眼见过,独龙族人真的能“飞”过峡谷,而且还有多种“飞”法呢:第一种被人们称为吊桥,独龙族人无论背多少东西,无论白天黑夜都能从“吊桥”飞身过江,动作轻盈,如履平地。另一种过江的方法就是溜索。  其实,无论是走吊桥还是溜索都是十分危险的,但生存的力量使独龙人练就了特技,所以沿独龙江旅行,单是看独龙人过江就可让人感到莫大的满足。纹面而在独龙族  另一个吸引游客注意的便是当地的纹面女,独龙族的纹面分两种,一种是在脸上刺满花纹,被称为满文;一种是在面额两边刺花纹,称为半文,对于这一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不过现在,怒江仅存的纹面女已经很少了,因为这一习俗,已经不再沿用。  从昆明乘车到六库(怒江州州府),全程614千米,每天有3~5班卧铺客车,需16个小时,到达六库后,需再车行280千米,才能到达贡山。  从贡山可徒步前往独龙江,当地的山路非常险峻,行走困难,可请当地脚夫代为背扛行李,减轻负担。独龙河谷

江中松

  江中松距贡山县城茨开镇10公里,位于齐郎当西岸怒江之中,北纬27°39′,东经98°43′,海拔1500米。在怒江西岸的江中一座岩石上,生长着一棵无法估算树龄的云南松,树高约4米,根部土壤和肥力较少,常年不见干枯和成长,四季常青,数百年来都傲立于怒江中的岩石之上。每年怒江江水上涨之际,水位均到树根上部,任凭风吹雨打都亭亭玉立于怒江之中,成为怒江大峡谷景区中的一道奇妙景观。   相传在很久以前,青藏高原山神唐古拉山有三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分别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姐妹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找大海哥哥。在一个黑夜,三姐妹一起向着太阳出来的地方走去,走着走着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就走散了。而怒江则是三姊妹中最漂亮、最孝顺的姑娘,离开父母和两姊妹后,她一路追赶两位姐姐,一路向岸边的青松拜托向父母捎一个口信,而怒江两岸的青松没有听清怒江的话语,直到现在贡山境内的青松一直都在喔喔作响,仍然还在问着怒江要捎带什么口信给青藏高原山神唐古拉山夫妇呢!  相传怒江在拜谢了卡娃卡布雪山山神和唐古拉山双亲后,一边玩耍一边走,到了茨开镇齐郎当后她向江边的一棵松树告知了要到遥远的地方找大海的事,希望它能一定转告给自己的父母,之所以到现在在这里还有一棵松树站在江中,一直面向青藏高原山神唐古拉山传话,形成了奇特的江中松景观。  传说诚不必信,不过江中松还真让人浮想联篇:在江中百年不倒,傲然屹立,看潮起潮落,波起云涌。那份刚强,着实让人钦佩;那种孤独,却使人不禁联想起旅途艰辛,形只影单,从而沧然涕下。  然而,爱情是美丽的,我愿意相信传说,我希望传说是真的。我相信傲然而立的青松那份那种责任,我相信怒江对大海的那份执着、那种向往!  同样,要向江中松脚下那块巨石致敬:任风吹浪打,安然不动,肩负一种责任,托起一个生命,托起一份爱情,托起一个希望!   

高山冰碛湖

  怒江两岸雪山深处,有无数的高冰碛湖。冰湖大都分布在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的接近4000米,人迹罕至。春夏之交,冰消雪融,雪退到哪里,花就开到哪里,从山上到湖边,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清碧透亮的湖水,映照着无边的原始森林和空阔的蓝天,白雪把高山杜鹃衬托的更加鲜丽多彩。每年4--10月间是登山的最好季节,当地的人们在这个季节上山挖药、采集兰花、捕捉湖中的雪鱼。山上的珍贵药材有虫草、贝母、灵芝、蝉花和黄莲,怒江的兰花品种也是最丰富的。这个季节的冰湖国,还是野生动物最集中的栖息地,春暖花开的时节,它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觅食饮水、产子0。  没有人确切地统计过这众多的高山湖泊到底有多少,可当地的人们会告诉你永远也走不完,仅仅是福贡县境内海拔3800米以上的碧罗雪山上就有高山湖十多个,最大的是福贡匹河乡东北部,碧罗雪山中的七莲湖或称七仙女湖。七个小湖散落开来,尤如山中的明镜。湖中-大如磨盘,雪鱼时而跃出湖面,湖四周是雪山、森林、草甸花海和怪石,景色极美。  还有一个人们经常去到的湖泊,人称达友湖,傈僳语称“锅乃鲁比”。从福贡县城上帕沿碧罗雪山一侧有一条小路通往维西,当年公路还没有修通时,福贡一带的人们出入怒江,就是沿这条小路去的。大约走7、8个小时的路程,便可到达锅乃鲁比。湖泊周长约3公里,湖边箭竹成林,树林青翠。在湖边搭起帐蓬,挖好灶眼,烧着水,再到山中挖来党参、鸡冠菌和麻叶菜,就可以做饭了。山下的老百姓每当冰雪消融时,都到湖边采集野菜、挖贝母、黄岑、黄花和治腹痛的旦黄。再往山上走约20来分钟,在雪山丫口附近,还有略小一些的湖泊。这里海拔已达3800米,四周已无树木,只有低矮的灌木和苔藓植物。再越地山顶,下山后就是维西了。在下山的途中,约在海拔2000—2500左右的山腰,就可挖到草乌,民间用它治疗多种疾病。   

黑普隧道

  怒江西岸,座落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宽9千米,南北长135千米,总面积12万公顷。山势陡峭,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带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这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森林覆盖率达85%,高山峡谷复杂的地形和悬殊的生态环境,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条件。高黎贡山巨大的山体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在东西坡海拔1600—2800米地区,是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它连接东喜马拉雅区,组成了我国最引人瞩目的原始阔叶林区。在这里,森林资源极期丰富,珍稀植物随处可见。有当今世界上是大的杜鹃树种—500多年树龄的大树杜鹃;有被称为“绿色寿星”的古老孑遗植物——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秃杉;有云南樱花的原始种、云南山茶的原生种,以及其它珍稀树种,是我国珍稀树种汇集的森林。   北南延伸的横断山脉,动物学家们把它称之为南北动物区的走廊。被誉为“哺乳动物祖先分化”的发源地。保护区内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就有30种。与大熊猫和滇金丝猴享有同样声誉的羚羊,是高黎贡山的古原生动物。还有长臂猿、懒猴、黑叶猴、灰叶猴、熊猴、红面猴、黑麝、云豹、金猫、灵猫等。鸟类有300多种,白尾梢红雉、红腹角雉、白鹇、金鸡、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绿  在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现已建成独龙江公路。独龙江公路在高黎贡山风雪丫口的黑普隧道海拔3200米,距贡山县城51公里,是去独龙江的必经之路。因自然保护区森林类型多样,植被垂直分布,因而在黑普隧道一日可分别领悟到高黎贡山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和景色。这里可以看到有如冰雪长城的高黎贡山主山脊,可以观赏到有“阴山镖水”之誉的滴水河双  

高山湖

  怒江大峡谷有许许多多的高山湖泊,这些高山湖泊尤如颗颗散落的明珠,镶嵌在群峰之间。在位于碧罗雪山海拔4138米的地方有一个在地图上称作“黑弄湖泊”的高山湖,关于这个神秘的高山湖,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高高的碧罗雪山的另一面有一个美丽的村庄,村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湖畔住着一户寡妇人家。一天,寡妇的独儿子到湖边取水,落入水中淹死了,寡妇伤心致极,带了铜锅到湖边诅咒让湖水消失(传说用铜锅诅咒会十分灵验),说完后将铜锅丢入湖中。当晚深夜十分,村民被湖中发出的声响及飞出的亮光惊醒,看到一条形如巨龙的白光朝山的另一边飞去,随之村里的湖面渐渐变窄,湖水渐渐变少,直至干涸,而在亮光落下的地方,却出现了一个湖(也就是现在的黑弄湖泊)。一天,猎人到山上打猎走到湖边,在下猎口之前对着湖许愿说:龙潭啊龙潭,如果你能让我们今天下好的九个猎扣都扣到猎物,那么我们将把九碗酒、九晚米、九个鸡蛋贡奉给你。说完后,猎人们就上山下好了猎扣。过了几天,等猎人们再到山上收猎扣时,发现九个猎扣都扣到了猎物。猎人们高兴地唱起了猎神调和跳起了猎神舞。正在这时,突然听到树上有一只美丽的小鸟朝猎人们叫到:“九碗酒呢?!九碗米呢?!九个鸡蛋呢?!”猎人们只顾唱啊跳啊并不在意小鸟的话。他们从九个猎扣上取下猎物,并派出一个猎人到湖边取水。过了好一会,取水的猎人还没回来,又派了一个人去取水,可是都过了好长时间还是不见返回,接二连三,去了几个猎人都没有返回。最后一个猎人感到很奇怪,他跑到湖边,可是看不到一个人影,只听到那只鸟在叫:“不讲信用的人会有报应的”。此时,猎人才醒悟过来,发现说了谎话……  从此,这里的人们就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后代要做城实守信的人,并把这个故事世代相传至今。   

石门关

  石门关当地人称之为“纳依强”,纳依是仙人洞的意思,强是关口的意思,意思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石门关摩岩壁上共刻有五幅藏文-版,第一、第二、第三幅藏-是教徒们对藏传佛教第十七世嘎马巴说的话,意为:“我们信仰你,我们尊敬你,嘎马巴”,第四幅藏-是释迦牟尼说“南无阿弥陀佛”,第五幅意为“山神保佑这里过往的行人一路平安,不要闹鬼,不要滚石头”。石门关侧面有两个石坠,形极似伞,称之石伞。崖顶有一块平地,周围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每年自己脱壳一次,较高的有5—6米,一般在1—2米,据专家考证,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目前仅有数百株。2001-2004年这里连续四年端午节前后,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丙中洛变得更加神秘。石门关出现巨莽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最近的有50年前的目击见证。传说石门关岩壁上的藏文,就是为了镇住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龙”的巨莽的镇邪禅语。  石门关旁的公路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在没有修通这条公路之前,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的马帮都要通过这条人马驿道来丙中洛托运物资,虽然现在公路修通了,但仍有马帮进入丙中洛托送物资。贡山的马帮文化与宗教文化是融为一体的,所以马帮文化源远流长,因为地形环境复杂等因素,贡山解放后还成立了国营马帮队,一直担负着往独龙江的物资托运。1999年,独龙江公路通车后,国营马帮队解散,2000年原国营马帮队受省里的邀请,参加了进京送《普洱茶》的活动。1997年云南电视台拍摄了县城至独龙江的人马驿道名为《最后的马帮》的纪录片。2003年,我国著名导演田壮壮在丙中洛至西藏的茶马驿道上,拍摄了轰动日本的记录片《德拉姆》。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苍山西镇(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  类型:峡谷  开放时间:  08:30-17:00。   交通  重丁村往北徒步或坐车约1.5公里可到石门关。  

怒江州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泸水市 片马抗英纪念馆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瓦拉亚窟芭蕉河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碑 片马口岸 双纳瓦底老虎跳峡谷 怒江听命湖 怒江六库大桥 腊玛窟 驼峰航线飞机残骸 阴阳山瀑布 腊玛登 六库镇 腊跨洛 片马风景名胜区 凳埂澡塘
福贡县 石月亮观景台 高山冰碛湖 高山湖 老虎跳-虎氏族 竹底民族文化村 知子罗(原碧江县城) 福贡高山湖 怒江普化寺 干地衣比湖泊 亚坪生态旅游风景区 傈僳族村寨 碧江八角楼 亚坪步道 木尼玛 匹河飞来石 腊乌岩瀑布
贡山县 怒江 独龙江 怒江大峡谷 独龙江河谷 独龙河谷 江中松 黑普隧道 石门关 怒江石月亮 迪麻洛乡 怒江第一湾 龙普 石门摩崖石刻 怒江大峡谷溜索 重丁教堂 尼大当(尼打丹)
兰坪县 老窝山 罗古箐 云岭自然保护区 茶盐古道 碧罗雪山高山湖泊 兰坪新石器文化遗址 金满村 轩辕祠 金鸡寺 河西大羊场 通甸武装暴-动胜利纪念遗址 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 兔峨司衙门遗址 通甸镇 兔峨土司衙署

怒江州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