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甘肃省 >>白银

白银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集东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国实属罕见在北方更是独树一帜。因其造型独特。规模大、景区组合优越,可称之为“中华自然奇观”。  景泰黄河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与中泉乡龙湾村毗邻。这里群山环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秀丽。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规模宏大,占地约10下方公里。石林由桔黄色砂砾岩构成,高度80-100米,最高处达200余米。景区内峡谷蜿蜒,峰林耸立,绝壁凌空,气势磅礴,自然造型多姿传神,以奇、雄、险、古、野、幽见长。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山水相依,静中有动。龙湾绿洲与坝滩戈壁,两种生态,一河这隔,对比强烈,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黄河九曲,龙湾多娇。徜徉景区,色彩、形态、险易、曲直、明幽、古新等多有变化,颇具天然大园林神韵。景区内有自然景点多处,各具特色。从黄河石林景区顺流而下约48公里,可达有“中华之最”美誉的景电工程一泵站,为一难得人文景观,其间水路宽畅平缓,两岩风光清新浪漫,若借游船贯通,有锦上添花之效。西行至寿鹿山巅,可参观明代古城枣永泰城。  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集东西南北自然景色之大成,在全国实属罕见,在北方更是独树一帜。因其造型独特、规模大、景区组合优越,可称之为“中华自然奇观”。  形成  黄河石林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景泰黄河石林  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100米之间,最高可达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皆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沟之多。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结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景区适宜观光旅游、探险猎奇、度假休闲、宗教旅游、“丝绸之路”游、会议旅游等。  地址:白银市景泰县中泉乡龙湾村  类型:峡谷地质地貌河流民俗村采摘/农家乐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943-5523080  开放时间:  0:00-24:00(景区全天开放,部分项目18点结束)  门票信息:  门票40元,区间车票20元,电瓶车15元,单程游轮30元;通票105元(包含前4项);羊皮筏子、驴车、骑马、卡丁车、索道等另行收费。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会宁红军会师纪念地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城,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  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以及-同志亲笔题名的三军会师纪念塔;-元帅亲笔题名的“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会宁城,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胜利。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  纪念地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而在会宁县大墩梁和慢牛坡还修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借以纪念那些在中国红军万里长征中英勇献身的壮士。  1996年,国务院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国家文物局)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白银黄河湿地公园地处我市白银区水川镇,距市区23公里,地块临近黄河,渠系纵横、芦苇密布、山川壮美、乡风浓郁,拥有干旱、半干旱地区难得的黄河湿地,地貌呈阶梯状的三级台地分布,是高原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每年夏冬两季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栖息繁衍,形成了和谐的自然生态圈。近年来,白银区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逐步营造了春季踏青运动、夏季亲水娱乐,秋季采摘体验,冬季温泉养生的四季度假、全天候旅游休闲目的地。

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石窟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座落于县城东十公里处红山岔内,四周红色石质山体裸露,山崖下有泉水涌出,以“法门”“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是陇上闻名的佛寺之一。  法泉寺石窟依山开凿,始建于北魏时期,唐宋两代较为鼎盛。现残留36个洞窟,保存有唐代以来雕塑佛像及壁画等珍贵文物,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价值。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曾监督修建法泉寺,宋代崇宁五年(1106年)钦赐法泉寺与西安景云寺为上下两院禅寺,允许会州法泉寺容纳五百僧人修行。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靖虏卫指挥房贵与寺院主持桑迦班丹创建大佛殿、天王殿、伽蓝殿、观音堂等。明代兵部尚书彭泽青年时游学至靖远,曾寄身法泉岩洞潜心读书,作有《东山八景》诗及《仙堤赋》等诗文。近代有张大千、于右任、何裕、范振绪、张云锦等文化名人寻访古寺并留下墨宝。张大千曾题联:“岩前柱杖看云起,松下横琴待鹤归”,临洮何裕题有“法能护体,地翠千里;泉可洗心,灵映九州”,均已木刻悬挂寺内洞窟门上。现今珍藏于甘肃省图书馆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一度在法泉寺隋唐石窟内保存。  法泉寺自古山幽林茂,石冽泉清,被佛家视为修行善地,证道胜境,誉称“法泉地灵”,是靖远古八景之一。自一九八八年开始,政府号召,社会捐助,对法泉寺文物古迹重点保护,修复石窟,再建楼阁,恢复旧制,引水上山,植树绿化,使其面貌焕然一新,昔日雄刹,重放光彩。法泉寺以其悠久的创建历史,珍贵的文化遗产,独特的红岩景观,成为陇上黄河风情线一处重要的旅游观光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大巴车到靖远,然后在靖远车站乘去平川的车,告诉票员到法泉寺提醒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甘肃省白银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红山岔中法泉寺    东湾镇  东湾镇位于靖远县城东北部,东与平川区宝鸡镇、共和镇接壤,南连乌兰镇,西临黄河,与糜滩、三滩隔河相望,北靠平川区陡城镇。因黄河由西而来至此转北流去,呈弯形,又在县城之东而得名--东湾。东湾镇总面积229.3平方公里,折合34.4万亩,有效耕地4.464万亩。 行政区划   现辖三合、大坝、瓜园、杨柳、砂梁、南头、东湾、红柳、滋泥水、冯园10个村,78个村民…… 详细++

条山农场旅游区

条山农场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甘肃农垦条山集团是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企业,隶属于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土地面积近10万亩,其中耕种经营土地面积4万多亩;辖区总人口近万人,现有从业员工1500人,拥有博士、硕士、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农艺师在内的300余名科技人才队伍;主要产品有优质果品(梨、苹果、杏)、加工型马铃薯、作物良种、蜂产品、杏脯等,其中11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有甘肃省著名商标5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公司先后被确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果品生产基地、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甘肃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  甘肃农垦条山集团改革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对农业规模条田全部实行了集中统一经营,按生产项目组建了专业公司,坚持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品牌化提升、信息化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统一经营和集约化管理,培育和发展了具有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的现代种业、绿色林果、加工型马铃薯三个支柱产业,林果、制种、马铃薯三个产业已成为利润超千万元的产业项目。  集团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能为项目合作伙伴提供有效的资源供应链;公司毗邻包兰线铁路,也是公路交通枢纽,有得天独厚的物流发展条件,开放的条山是新技术和资源整合的平台,是您投资的沃土和价值增值的摇篮。在今后的发展中,条山集团将依托资源优势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及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本着协作、互补、双赢的良好愿望,诚邀国内外有志之士,全方位、多渠道联合、开发,共谋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未来。  甘肃条山现代农业休闲度假有限责任公司是条山集团以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和农场的人文资源,融入农业生产、农户生活、传统民俗庆典等环节,将农场体验、生态消费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休闲项目。目前已建成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现代农业文化、科普教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生态产品开发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园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风景秀美。距景泰县城仅5公里,四周延伸着一望无际的万亩果园。苹果树、梨树、杏树园林纵横交错,多姿多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彩,春的山花烂漫、夏的葱郁苍翠、秋的硕果累累、冬的银装素裹,宛如七彩音符,让游客赏心悦目。园区与现代农业滴灌泵站相毗邻,游客可俯视和领略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滴灌设施。放眼望去,东有滔滔黄河,北临腾格里沙漠,南依“沙漠绿岛”寿鹿山,长城、大漠、黄河交汇于此,有“中华之最”之称的景电工程润泽着万顷良田。呈现在游人面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壮丽画卷。  园区设施齐全,不仅可为公务和旅游活动提供满意的食宿,而且有垂钓、采摘、篝火晚会、大型拓展实训、儿童娱乐等特色项目,已形成具有“游、住、食、娱”四大功能的综合服务体系。园区已是一个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生态优美、体验现代农业文化、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洽谈的绝佳圣地和宁夏—甘肃精品旅游线路。  徜徉在花木馥郁的田园之间,脱离了凡尘的喧嚣,品尝着地道的农家菜,将美食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让您充分体验“田园餐饮”的最大魅力。您可以下农田采摘果蔬,到圈舍饲喂动物,让您感受与土地亲近的快乐,体验与自然相伴的轻松;洗去都市喧嚣的尘埃,感受灵空的缥缈、闲暇的怡情。园区独具魅力的风景,可以带您回归自然,感知乡间气息,享受自然风光和大自然的宁静,让您忘却都市繁忙的生活压力。  “条山农庄”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光临,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让您充分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感知浓厚的乡土气息,体验闲云野鹤的生活情趣。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蒙、宁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574公顷。公园地处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周围被荒漠所包围,享有“沙漠绿岛”之美誉。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日益推进,这座灿若明珠的绿色宝岛越发闪耀着诱人的光彩。从景泰县城西行35公里可到公园入口大门,这是一座三门四柱仿古式功能性牌楼,古朴雄伟的牌楼正中赫然雕刻着原中国道教协会名誉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亲笔题名“寿鹿山”。公园优美的自然景区内,山体巍峨,蜿蜒生动,绿波荡漾。公园内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天然林和油松、落叶松、青杨人工混交林以及由祁连杜鸽、锦鸡儿、腊梅、高山柳等组成的天然灌木林,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公园内马麝、丛林猫、岩羊、狐、蒙古兔等野生动物徜徉林间,寿鹿苑内人工饲养的马鹿、白唇鹿憨态可掬。还有苍鹰、隼、啄木鸟、雉鸡、柳莺等鸟类。这里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日青山叠翠,鸟语花香;秋季万紫千红、层林尽染;冬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历代文人学士总结有“寿鹿八景”:主峰独秀突出,四面群山幽雅,被赞为“群峦耸秀”;“崖畔虹桥”,迂回始达;“风幡兆瑞”可卜丰欠;“天梯云路”,路峻高危;“古洞仙踪”乃鹿女踏花古迹;“石泉泻玉”水自石出;夜静风来,松声如涛,是“夜半涛声”,虽为盛暑,逢天雨即飞雪,此乃奇景“炎天飞雪”。登寿鹿山,但见沿途云雾缭统,野劳幽香,似有“登天梯、踏云路、入仙乡”之感。举目远眺,景泰的一二期高扬程灌区、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宁夏的中卫县茫茫苍苍、天地一线,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随着公园建设的日臻完善和森林旅游热的日益兴起,寿鹿山森林公园更为人们所认识,大量游客涌向这块绿色宝地,年游客量已达5万人次。人们在这里充分体验满目醉人的绿色,进行森林浴,呼吸新鲜纯净的空气,陶冶情操,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这里又是白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动的中小学生德育课常在这里进行。公园内的寿鹿山餐乐园、良友民族山庄和寿鹿山度假村等餐饮网点可提供寿鹿山羊羔肉、锅盔、蘑菇面片、乳猪肉等具有地方风味的餐饮服务,蒙古包、藏包内还可享受具有民族特色的裕固族、藏族歌舞,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调节精神、消除疲劳,沐浴森林温馨的优美环境。寿鹿山森林公园,这座“绿色宝岛”,是一处集森林旅游、度假休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观景胜地,是人们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好去处。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坐落在会宁县城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于2006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开馆,是一座集文物陈列和现代化多媒体展示为一体的纪念性展馆。纪念馆以“红军长征胜利”为主题,真实再现红军三大主力静宁会宁会师的英雄史诗。  1935年9月至10月间,红25军、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先期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5月至7月底,以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红15军团(由红25军、红26军整编而成)组成了西方野战军发动西征,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并与陕甘老根据地连成一片,红军和地方武装都得到发展。同时,对东北军、西北军和其他国民党军队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根据中共中央要求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甘肃的指示,8月至9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发起岷洮西固战役和成徽两康战役,创建了甘南和陇南两块临时革命根据地。至此,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形成了南北呼应。会师进而打通国际路线的有利态势。在此期间,蒋介石急调胡宗南第1军北上,毛炳文部第37军、王均部第3军、孙震部第41军、马步芳部新编第2军、第25师、第49师、第51师、第104师,以及东北军、西北军、川军各一部围堵红二、四方面军,第35师、第11军、东北军骑兵向陕甘宁边境南部推进,企图阻止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根据敌情的变化,中共中央为了阻止和打击胡宗南西进,保证实施打通国际路线的宁夏战役计划,决定提前实现三个方面军的会师。9月13日,中央军委提出了《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其目的在于红四方面军北上抢占以界石铺为中心的西兰大道中段及其附近地区,不让胡宗南部占领该区域,阻滞其西进。红一方面军红15军团骑兵团组成特别支队,于10月2日一举攻占西兰大道的重镇会宁县城,歼敌400多人。  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两个团在政委王宏坤的率领下,率先到达会宁,与红15军团第73师胜利会合,揭开了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序幕。8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到达会宁青江驿、静宁界石铺地区,与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会师。9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张国焘,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委员兼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红军总部和第4军、第31军抵达会宁县城,受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师长陈赓、政治委员杨勇和所属部队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10日傍晚,红一方面军1军团第1师、第2师,红15军团第73师和红四方面军各部队的代表五六百人,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朱德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华苏维埃政府《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与此同时,红二方面军分左右两个纵队渡过渭河,越过西兰公路,急速向会宁挺进。15日至17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任弼时、副总指挥肖克、副政治委员关向应率总指挥部和第2军、第32军陆续由通渭进入会宁县南部的侯家川、谷头岔一带休整;陈伯钧、王震率第6军到达会宁县东部的青江驿与红四方面军第9军会师。18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和主力部队向会宁县东部的老君坡一带前进,受到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政委肖华率领的红5团和师政治部宣传队及后勤人员的热烈欢迎,两支部队的代表在老君庙举行了会师联欢活动,红2师把从陕甘宁根据地运来的大批物资送给红二方面军的指战员,表示热情慰问。22日,红二方面军在将台堡(时属甘肃静宁县,今属宁夏西吉县)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23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靖远打拉池,与西方野战军司令部及红15军团司令部会合,朱德、张国焘同彭德怀、徐海东、程子华等领导人会面,开始执行新的作战计划。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达到了党和军队的空前统一,是革命大团结的象征,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会师,预示着西北成为中国共产党团聚和领导全国抗日力量的中心,为即将来临的全民族抗战做了准备。  在会师前夕,为阻击敌人,保证会师,红军先后在会宁境内进行了六次大的战斗,1800多名红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慢牛坡、大墩梁战斗十分激烈,在大墩梁战斗中,红四方面军第5军副军长罗南辉及88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在慢牛坡战斗中,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师长柴洪宇及100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会师期间,组建了以冯青选为主席、张武汉为副主席的县苏维埃政府(下辖城关区苏维埃政府)和5个抗日农民协会。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展了扩红建政、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会宁人民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6年会宁人口约为6万多人,红军会师期间,人民群众不仅为数万红军将士的休整提供了条件,同时还筹集了大量的粮食、衣物和渡河造船所需的木料。1936年9月的《红色中华报》深情报道:“仅在郭城驿一地,就筹集粮食四、五百石”,红堡子一富户捐献粮食达二百石。全县大约为红军提供肉食品生猪、羊只达2889头(只),布匹衣物6380件(匹),此外还有大批的银元。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防教育基地。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位于平川区会展中心二楼。成立于2009年,2011年免费对外开放,是一个综合性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展面积约800平方米,拥有展柜31个、展板70块、展台15个,文字史料30余万字,影视资料290余分钟,历史文物300余件,图片、图表40余幅,主要陈展内容为靖远起义、西征胜利、陡水支部、当家做主等。  1932年4月,中共陕西省委派谢子长、焦唯炽到驻靖远王子元部甘肃宣慰使署第3旅策划发动起义。4月28日,谢子长、焦唯炽到达靖远,与王子元部的中共秘密团党委接上头。团党委5天内连续召开4次会议研究部署起义,决定利用王子元参加教导队典礼之机将其抓获,举行起义。5月5日晚,因消息泄露,王子元突然扣押副旅长张东皎和2团1营营长王儒林等共产党员,并缴了他们的枪,起义被迫提前进行,2营营长吕振华率先发动起义,其他营响应,拉出200余人的队伍。5月6日,起义部队集合于靖远打拉池(今平川区),改编为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4支队,总指挥谢子长,政委焦唯炽。但因起义时间仓促,未能与谢子长、焦唯炽(在兰州)取得联系,暂由吕振华代理总指挥。将2营编为一个大队,曹炳奎任大队长。1营1连编为一个大队,由张秀山任大队长。改编后部队在向海原方向进发途中,遭到王子元部两个骑兵营围追堵截,第4支队击退敌人后向崛蜈山撤去。后在一个山村休息时再次被敌骑兵包围,第4支队被打散,张秀山等领导人被捕,靖远第一次起义失败。  随后,谢子长通过邓宝珊等人的关系,以受赠等方式筹得王子元在兰州的0弹药,于5月26日运到河口。5月30日,谢子长等人派人秘密到王子元部队联系地下党和思想进步的士兵策动起义,在水泉堡打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旗帜,整编为1、2、3支队。总指挥谢子长,政委焦唯炽(在兰州)。6月,在谢子长的主持下,3个支队又合并为一个支队,番号为陕甘游击队第3支队。政委杜润滋,司令王儒林。第3支队在靖远等县开展游击战争,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提出“打倒土豪劣绅”、“反对要粮要款”、“扶助工农大众”等口号,以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王子元获知他在兰州的0弹药被截后,急令所部周维邦为总指挥率领部队赴水泉堡“围剿”第3支队。在谢子长等人的指挥下,游击队击毙周维邦,“围剿”部队被打退。  游击队在转战期间,部队在靖远水泉堡扩编了第4支队,孙作宾任4支队司令兼政委。游击队的活动引起敌人的恐慌,王子元部和国民党105旅冶成章部联合向游击队发动进攻。7月,游击队遭到驻防靖远的王子元部王云山特务营的进攻,激战后游击队乘雨夜撤出战斗。转战到北山札巴岗子时,遭遇国民党军冶成章105旅(骑兵旅)的阻击,战斗中游击队伤亡惨重。大队长郭映珠、参谋王贵仁和许多指战员牺牲。靖远第二次起义失败。  1936年5月8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西征战役计划》,以红一方面军的第1、第15军团共计13000余人,组成红军西方野战军,向陕、甘、宁三省交界的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地区实施西征。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聂鹤亭任参谋长,刘晓任政治部主任。  从5月19日起,西方野战军分左、中、右三路开始实施西征战役。左路军红1军团,经蟠龙、安塞等镇向西南进入甘肃曲子镇。6月1日,红2师攻占曲子镇,歼灭敌马鸿逵第35师骑兵一部。红4师于马岭附近击溃敌第35师1个营。3日,左路军红1军团主力在阜城地区歼灭驰援之敌35师6个营。13日,左路军红1军团进至宁夏的七营附近地区。6月11日,右路军先头部队占领宁夏境内的同心城。14日,由红28军、红81师和骑兵团组成中路军,执行夺取安边、定边等地的任务。与此同时,第29军一部也进至曲子镇、合水等地区,配合左路军行动。7月间,西方野战军又相继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反扑和袭扰,巩固并扩大占领地区,使新老根据地连成一片。7月27日,西方野战军主力集结于豫旺地区休整,准备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至此西征战役胜利结束。  2012年纪念馆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参观人数约9万人次。  

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

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四龙路冶炼厂十字西南角。纪念馆主体高18米,建筑总面积7053.1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馆内收集布展各类历史实物97件(主要为白银大爆破前后的生产及生活用品),表现勘探勘察、领导关怀、艰苦奋斗、二次创业、劳动模范、白银精神等主题画面展板259张,铜矿石、黄铁矿石、金矿石、硫矿石等矿石标本45件,金、银、铜、铁、硫等矿产制品106件,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就的新产品标本30件,视频播放设备及广告机29台(屏),多媒体互动场地1处,大型沙盘1个,4D影院1座。布展围绕“功勋铜城、魅力白银”的主题,以白银城市发展脉络和白银有色矿业开发历程为线索,展示了白银有色金属开发的卓越功勋和白银城市发展的巨大魅力,从多角度凸显“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矿山精神。  1951年至1954年,641地质队在白银厂矿区和外围进行调查与勘测,确定了矿床的开采价值。1954年9月28日,白银区有色金属公司成立,组建了矿山工程队,承担部分建设任务。1955年2月1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确定引进苏联设备,并委托苏联冶金工业部有色设计总院进行开采设计,确定了露天开采方式。1955年9月提交矿山初步设计,1956年6月完成矿山技术设计。自1956年2月开始,白银公司矿山工程队在现场进行大爆破施工。施工历时10个月,共掘进巷道1.18万米,药室473个,开挖方量4.91万立方米、充填巷道长4780米。大爆破平均降低山头标高50米,为机械剥离开辟了场地,缩短了矿山基建的时间一年半以上。这次大爆破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的爆破工程,揭开了白银公司矿山建设的序幕。  1957年1月1日,矿山工程队与采矿厂合并成立露天矿。1970年7月1日,露天矿利用现有人员及设备开发铜厂沟矿区,即三采场,服务年限5年,1975年5月闭坑。露天矿开发建设的33年中,白银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自然环境与技术条件方面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崇高的创业奉献精神共完成采剥矿岩总量1.13亿立方米,为国家提供铜矿石6634万吨,含铜金属82.2万吨,共采出黄铁矿436.4万吨,估算产值达39.08亿元,矿山建设投资1.55亿元,盈利21.77亿元。白银露天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矿业遗迹,是白银人民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在这里,还留下了共和国开国元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白银建设、赞赏矿山精神的珍贵历史。1966年3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白银和露天矿时题词“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1992年8月14日,江泽民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艰苦奋斗、振兴白银”。同年8月25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李富春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视察过白银。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强调:“白银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1年,纪念馆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石祖娘娘庙

石祖娘娘庙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祖娘娘山在会宁县太平店镇石娘娘山(亦称蟠龙山)峰顶。远远望去恰似一顶皇冠镶嵌在蟠龙山上。该庙占地390亩,建筑占地30亩,主题建筑包括“石祖娘娘大殿”、“百子圣宫”两个大殿和“天坛”、“黄天楼”、“山门”五个部分,另外还包括碑台等附带建筑。整个庙宇寺观依山修建,大殿、黄楼、碑亭、门楼、天桥、圣阁、仙池、石洞,楼台,重重叠叠,美轮美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谈到石祖娘娘庙,人们总会津津乐道有关石娘娘的美丽传说。  传说在清代,有个青江驿人去四川当麦客赶麦场,回来的路上到一个破庙里投宿,由于困乏也没有看清是什么神位就倒在供桌前睡着了,睡梦中,见一美丽仙姑朝自己走来,言说自己是石祖娘娘,并央求麦客把她送到甘肃青江驿的盘龙山,惊醒之后仔细观察,原来庙里供奉的石雕神像乃是石祖娘娘,于是这位青江驿人便将石像抬到自己的独轮车上,开始了艰难的归程,走啊走,晓行夜宿,栉风沐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石像推到了青江驿的杜家辽屲,这时载石像的车子重得再也推不动了,麦客便放下来,由于连日的奔波辛劳,这位青江驿人疲乏得睡了过去,睡梦中依稀听见石娘娘说他的脚下有一墩狗尿稍草,草中有给他的盘缠,一觉惊醒,好生纳闷,再看看自己的脚下,果然长着一墩狗尿稍草,他在草下试着挖了几铲子,果然看见一个瓷瓦罐,打开罐口,里面满满的一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阿弥陀佛,这位青江驿人一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他怀揣着银子三步并作两步朝自己家里跑去,早已把石像丢在脑后,天色已晚,可怜石像神仙孤零零地躺在杜家阳屲山上。  第二天早上有个放羊娃去杜家阳屲放羊,来到山顶后无意中发现有一尊石像躺在山顶,小孩子顽皮,就滚着石像玩耍,玩啊玩,直至把石像滚下了山。  后来这个孩子发现,他明明是把石像滚下山的,可是隔了一夜,这一石像又在山上,他将这一情况转告大人,大人们也颇为奇怪,就警告自家的娃娃再不敢往下滚那个石像了。  再说当地有位姓贾的掌柜,有天晚上梦见一位貌似天仙的女子,言说自己是石祖娘娘,石祖娘娘说要借他的耕牛用一下,如果答应,可以保证几辈子的富贵荣华,掌柜很高兴的说那就用去吧,第二天贾掌柜醒来时果然发现自家的耕牛个个浑身冒汗,牛槽里的草料全是一层层的长虫节节,再看杜家辽屲的时候发现这里早已是椽檩成堆,砖瓦满地,贾掌柜好生奇怪,他相信这是真的,于是他就牵头给石娘娘修了庙宇,这便是后来的石娘娘庙的由来。庙宇修起来了,从此贾掌柜一家五谷丰盛,牛羊满地,人丁兴旺,代代不衰。  据县志记载,石祖娘娘庙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清朝乾隆年间扩建,改革开放以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发展至今已是会宁庙宇寺观建筑里比较大也比较独特的建筑群之一。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位于靖远县鹿鸣园戏台西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厅500平方米,临时展厅300平方米,馆藏文物360余件。整个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真实的展示了红军靖远渡河战役和靖远起义等内容。  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发布《宁夏战役计划》,指示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夺取宁夏,完成打通国际通道任务。为此,红四方面军决定第30军为渡黄河先遣军,并负责造船。10月14日,红30军造船部队进入靖远境内,在大芦子一带寻找树木,收集棉花、桐油、铁钉等造船材料。并在这里组织工匠造船,训练强渡战士,侦探渡河地点,造船地点选择在祖厉河畔的张家崖湾,这里便于隐蔽,距离黄河较近,可穿越山沟直达红嘴子、虎豹口等处渡口。造船地点附近是祖厉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进行试渡演练。  1936年10月23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抵达大芦子,向红30军下达渡河命令。当日夜晚,红30军第88师前卫263团在虎豹口下游的红嘴子渡口组织0,因遇浅滩受阻,未能成功。随后,红军战士抬着木船,夜行转移到虎豹口一带的村庄和梨树林里集结待命。24日,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等化装成当地人,带领第88师团以上干部和263团连排干部,沿黄河岸侦察渡河地点,确定从虎豹口渡河。当晚10时许,红30军将事先准备好的7条大船和15条小船运到渡口。渡河先锋-士于此集结待命。11时,程世才下达渡河命令。经过20多分钟的强渡,船接近对岸时,被敌人发现。为阻止红军渡河,蒋介石急调河西马步青骑5师在靖远境内的黄河北岸设立防线。第1旅马禄部驻守北湾线,旅部设在北湾。第2旅韩起禄部驻防中和堡及三角城,旅部设在三角城。红30军迅速用机枪、迫击炮掩护,渡河先锋连的战士成功登上对岸,摧毁了敌军的4座碉堡,歼敌1个连,缴获了一次可供五六十人摆渡的大木船两只,一排排长李国忠在炸毁敌人碉堡时壮烈牺牲。  25日凌晨,红30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击溃马步青部韩起禄河防部队,消灭虎豹口渡河守敌韩起禄部一连多敌人。红30军263团渡河成功,控制了渡口,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过河。消息传来,全军振奋。但由于国民党部队关麟征第25师突然开抵靖远,军情出现逆转,负责监视靖远县城国民党驻军并看守渡口的红5军被迫放弃虎豹口渡口,将船只运到下游的三角城渡口,是夜,红30军89师全部渡过黄河。随后,红5军、9军和方面军直属机关也于10月30日前全部渡过黄河。  2011年12月,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山寺石窟

红山寺石窟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山寺石窟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内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保持基本较好。对研究石窟建筑形制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平川区西北部的共和镇境内,省道308线可直接到达。红山寺亦名开元寺,因座落在红岩石山上,故称红山寺。据寺内石碑记载,红山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明弘治扩建石窟,修大雄宝殿,万历十二年(1584)扩建东西殿、法王殿、岳山楼苏武庙等建筑。乾隆二年(1743)创建窟前木建筑。清道光二年(1822)重新修缮。同治二年(1863)大部分建筑毁于兵火。“文革”时窟内塑像及殿门建筑悉遭破坏。1983年后地方村民集资修复,塑像殿门得以恢复。1936年石窟曾为红军会师指挥部.  1936年9月14日,红军西征石路先遣队从海原到达打拉池,10月4日徐海东、程子华率十五军团到达,随后彭德怀率前方司令部到达打拉池,司令部设在红山寺下院。10月22日与朱德,张国焘率红四方面胜利会师。10月25日召开会师庆祝会,彭德怀报告一方面军一年来的发展情况及陕北苏区状况,以后在此驻扎48天,建立了打拉池农民协会。  平川区成立后,在红山寺修建纪念亭、纪念碑。纪念亭下面横梁悬有黑底金字匾额,上 书“雄征万里”,碑正面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打拉池会师纪念碑”,背后有碑文。    共和镇  共和镇地处平川区中部,西距区0所在地22公里,东部接黄峤乡,南、北部与靖远县接壤,西部与宝积乡毗邻。辖区内有空军打拉池场站,有靖远煤业公司红会一矿、三矿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境内有丰富的煤炭、沸石、花岗岩、金矿床、矿泉水等多种自然资源,还有陇中名山屈吴山、龙凤山、红军长征打拉池会师遗址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白宝铁路、共辘公路、平高公路、省道308线穿境而过,公路…… 详细++

王进宝将军墓

王进宝将军墓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进宝墓位于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玉湾村,坐北向南,处于东北高、西南低的滩地中,当地人称“将军坟滩”。墓葬及所存石雕建筑延伸约200米,神道宽约20米,原有17道石雕、建筑和造像,现存自北向南依次为:封土1座、神道碑1通(龟趺6只,螭首5块)、石牌楼遗址1处、石狮1对、文官石像1对、石马1对、石牌楼1处、龟趺1对、狮座2块、器械座1对、东西两处石亭遗址2处、石牌楼遗址1处、石狮1对、旗杆座1对、上马石1对。  墓葬封土为圆形双丘,底径14米,高约3米,为与原配孙夫人合葬墓。另有家族墓距该墓6公里。  王进宝墓初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历时三年建成,现存石雕及建筑惜毁于文革,但残骸基本完整,图案纹饰清晰可见,其规模宏大,布局考究,石工雕凿精巧,造型丰富精美,对研究清代丧葬、石结构建筑、石雕艺术和民俗文化都有较高的价值。  王进宝将军墓(1626年—1685年)字显吾,平川区黄峤乡马饮水人。清顺治五年(1648)投军陕西提督孟乔芳部张勇标下,以精武功,善骑射,屡立战功。尤以平吴三桂养子陕甘右镇总兵-之功,为康熙所器重,加一等阿思哈呢哈番,授奋威将军,兼提督平凉诸军事。二十一年(1682)九月,以四川云南荡平,诏进宝陛见,康熙帝钦使郊迎,亲临赐宴,赐团龙御衣,黄鞍鞯马,及行,帝亲临海甸,缓辔顾问二十余里,复赐内大臣朝衣一袭,准以外大臣列内大臣班,驰奏觐见。二十四年病逝于固原任所,康熙帝赠其太子太保衔,并授一等子爵,世袭罔替。乾隆朝,乾隆帝顾念平定三藩叛乱勋耆,令图王将军画像悬紫光阁,供后人凭吊缅怀。王将军为有清一代甘肃籍唯一的正一品官。二十五年长子王用予运父柩归葬西格拉滩青砂岘,春三月遴石工兴工建墓。原配孙氏病逝后合葬。座北向南,堪舆家称为“犀牛望月穴”,原立石坊三座,总长150米,宽20米,由南大门向北依次排列上马石、旗杆石座、牌坊、龟形石碑座、石犴、石马、石羊、文官、武官石像等,有谕祭碑文四道,钦赐造葬碑文一道,神道碑铭一道。立碑规模宏大,石工雕凿精巧,为全国少见之将军墓葬,惜毁于0,坟堆封土为圆形,周长33米,高7米,向南7米处为首碑座及石坊。  将军墓自葬后数次被盗,为保护地方文物,1992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挖掘清理。

白银人民广场

  白银人民广场  白银人民广场位于西区经六路东侧,市委、市政府统办大楼以南,占地约12万平方米。整个广场布局对称,有比较明显的纵横轴线,是融现代园林绿化艺术、建筑小品、图腾柱雕、墙面浮雕,现代大型音乐喷泉、艺术照明景观、观赏展览、休闲于一体,是新世纪新白银的象征。  广场在功能布局上既有儿童乐园、老年园地、绿地景观小游园,又有形似白银版图的旱喷泉、景观水道、中心演出舞台、涌泉水池、高台跌水、城建展厅。广场地面全部采用防滑型灰色花岗岩和奶白色广场砖铺砌,红色线条镶割,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与政府统办楼高低呼应,和谐统一。整个广场景观在布局安排上突出了"水、绿、亮、雕塑"四大主题。  广场人民广场水面面积达3800平方米,大型音乐喷泉直线长280多米,有水景喷头1508个,水下彩灯1208个。共栽植各类树木达12种之多,绿化面积38369平方米,安装各种灯具11类、共725组。共设有反映白银历史、风土人情、现代风貌、美好未来的12根石雕列柱(12.8×1.28×1.28米)高高耸立,大型铸铜墙面浮雕(4×15米)栩栩如生,12根高大的列柱和两面大型浮雕遥相呼应,形成了广场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永泰城址

永泰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泰城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驻地一条山镇西25公里老虎山北麓,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筑城,城周约1700米,城垣高12米,四面筑有半圆形城,城门南向,外筑甬城,形似0。现甬城已毁,东北城有损坏,其余保存尚好。  城四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1~2.5米,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永泰城记》载,清雍正皇帝二年,忠信公岳钟琪回乡祀祖,见龟城之形建议说,永泰城虽建造似龟形,但未有五脏,宜补之,遂在城内为凿五眼井,以补龟城之五脏,并在北城角设一大池,叫“甘露池”,合诸井并各为二腑,以补龟城地脉,增添龟城之灵气。古城内原有大佛寺、诸神阁、玉皇殿和数道牌楼等古建筑群。  永泰城是一个介于高山、戈壁、黄河、沙漠、绿洲相交汇的地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给这座古城留下了非常宝贵的人文生态遗产。  从永泰城所处的位置来看,它是兰州北部的战略屏障,从这里向东渡过黄河,经高平(固原)、平凉、泾阳等地可以抵达长安,向西沿古驿道经宽沟、裴家营、大靖营等地可以抵达丝路重镇武威。  永泰城周边都是一马平川的戈壁滩,当地人把永泰城北面的荒滩称之为永泰川、草窝滩,南面是山大沟深的老虎山,东西两面则是丝路古道和长城。  由于明代中央政府防守的重点是北方的瓦剌、鞑靼等蒙古部众。因而,永泰城址就选在了面临平川,背靠大山,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站在永泰城上就能看到,永泰城北面一马平川,是排兵布阵的好地方;后面则是山大沟深的老虎山,是退守隐蔽的好去处。敌军进则无险可倚,我军退则有山可藏,可谓是占尽地利。  永泰城形似金龟而驰名,它的建成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从建成至今,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沧桑,岳镇邦、岳升龙、岳钟琪祖孙三代对龟城的影响,使永泰城声名远播。  2006年5月,永泰城址作为明代的遗迹,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寺滩乡  寺鸣寿鹿,佛佑客旅,老爷山下,宽窄八沟通龙沙,刘庄籽瓜大,付庄苹果香; 滩窝金龟,国安疆界,井子川中,阡陌纵横-浪,永川砂田奇,玉川羊毛长。 寺滩乡位于景泰县以西,东与条农交界,南依寿鹿山,和正路乡、喜泉镇毗邻,西与天祝、古浪两县接壤,北靠昌岭山,和红水镇、草窝镇接界。占地面积638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左右,属典型的二阴气候,年均降雨量180…… 详细++

黄河大峡奇观旅游风景区

  黄河大峡奇观旅游风景区  沿兰州四十公里黄河风情旅游线顺流而下,穿过小峡和皋兰县什川16公里后,便进入白银  黄河大峡奇观旅游风景区。  黄河大峡奇观旅游风景区由31.5公里奇峰异山的大峡,10公里波光粼粼的条城川,  240亩四面环水的太阳岛,20公里水流湍急的乌金峡等景点组成。从入峡处起,依次有峡谷枣林、天王掉甲、大禹治水、神龟探潮、天桥横空、睡佛、古峡仙洞、情侣吻别、友好使者、猛虎饮川、镜中佳人、古峡护神、千里单骑、飞来石、锦鸡独立、鲲鹏钓月、鳄鱼扑食、子母象、鬼斧神工、唐俑壁立、孔明祭天、-洞开等20多处奇观奇景。因峡长、峡奇、峡险皆称黄河之最,故名大峡。  著名的大峡电站依山而建,将狂奔不羁的河水拦腰斩断,坝身全长241米,平均坝高72米,水库存水量约0.9亿立方米,年发电量14.65亿千瓦时。大坝雄伟壮观、气势不凡。从大坝逆流而上,可至省城兰州。

白银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白银区 张炳玉
平川区 王进宝 (1626~1685) 清代名将
靖远县

----

会宁县 王万祥 (1644~1703) 清康乾间著名军事将领
景泰县 岳升龙 (?~1712)

白银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