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青铜峡大峡谷 | 青铜峡大峡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青铜峡大峡谷 |
青铜峡水库 | 青铜峡水库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基地。 青铜峡水库自然风景区位于青铜峡水库上端,由青铜峡水电站拦河大坝逆水穿过十里长峡,有一片开阔的高峡平湖,平湖内山光水色秀丽宜人,库区内有2万多亩次森林,5万亩滩地。滩地绿草如茵,岛上林木参天。浅水滩上,黑白相间,色泽分明,布满了飞鸟。密林深处,蒲苇丛生,飞鸟起落,穿梭往返,千姿百态,成为多种鸟类的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被人称为“黄河鸟岛”。 每年三四月间,几万只候鸟从温暖的南方来到春醒泛绿的黄河河心岛。据动物学家考察,黄河鸟岛共有鸟类180多种,以雁、鸭为最多,还有鸬鹚、豆雁、灰雁、赤麻鸭、绿头鸭、蓑羽鹤等。另外还有珍禽黑鹳、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 青铜峡水库区已成为自然保护区,每年春至秋季游客接踵而至,划船观鸟,咏诗作画,乐在天涯。 |
青铜峡108塔 | 青铜峡108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百零八塔位于宁夏自治区青铜峡市峡口山黄河西岸的一个向东的山坡上。 一百零八塔是一处塔群建筑,塔群的始建年代不详,《大明一统志》记载:“峡山口……两山相夹,黄河流经其中,一名青铜峡,上有古塔一百八座”。《大明一统志》是明英宗时修撰的,可见十五世纪中期塔群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当时称其为“古塔”,可以推测塔的修建年代则更为久远。塔的形制属于元代新出现于内地的-教式塔,因此可以推测塔群应当是始建于元代的。 塔坐落在十分陡峭的山坡上,坐西朝东,背山面水,依就山势凿石分阶建造,自上而下,按一、三、五、七的奇数排成十二列,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因塔数而得名为一百零八塔。塔的底座为砖砌的八角形须弥座,是实心、覆钵式的-塔。外表涂抹白灰,塔顶是宝珠,与北京妙应寺的元代白塔十分相似。最上面的一座塔,形制特别大,以下逐层按比例缩小,远望可综观塔群的全貌,很符合视线作图的-原理。此种形制的塔群建筑,在中国的古塔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取一百零八之数,其意义可能与佛教密宗《金刚顶经》中毗卢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有关。(国家文物局) |
董府 | 董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府,位于小坝东南28公里的峡口镇任桥村,是清光绪年间的光禄大夫(正一品)、太子少保董福祥的宅第,故称“宫保府”。此府动工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落成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用银数十万两,用工二三百万个,耗粮五百万斤。其内寨、外寨共占地3000亩。建筑材料精心选用,汇集川、陕等地的能工巧匠进行建造,为我国传统砖木斗拱结构,运用彩、绘、雕、刻、塑等手法,又以匾、题、画点缀装饰。府形为堡寨,坐西向东,规模宏大,格调讲究,布局严谨,工艺精湛,是较具代表性的明、清四合院式建筑群,也是宁夏现存最大的堡寨,已被列为宁夏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寨墙早已被毁。内寨墙东西长122米,南北宽112米,墙基宽12米,顶宽4.5米,高8.5米,外加女墙高2米,厚0.5米,墙上四周均有枪眼和瞭望孔。墙顶四角有角台,并建有更房。大门顶端有3间“悬山式”立木砖砌门楼,大门建在偏北墙30米处,门洞条石为基,砖拱弧顶为墙。木质大门,包钳铁板。寨墙内南北角各有砖阶可登。 内寨为“三宫六院”式布局(即南前、南后;中前、中后;北前、北后六院)连成一体。宅院正门,偏建于北院和中院之间,有砖刻对联:“铭怀四字,誓鉴二心”。门楣上悬御赐“宫保府”金匾。傍有侧门。以中后院为轴,向南、北展开,中后院是两层完整的立木框架楼房,木制楼梯,扶栏上下。主体建筑东西长72米,南北宽58米,占地150亩,共148间出插房屋。全部屋脊,均系硬山式,脊檐反翘,设置六兽,装点部分琉璃瓦。建筑雕梁画栋,彩绘新颖。除正门外,另有旁门、屏风、照壁、影壁等,书画题刻、装衬雅致。主房有祖先堂、客厅、卧室、书房、学房院等。 倚寨墙内,另建通排土木房屋,供仆夫杂役住用,还有粮食、碾坊、磨坊、厨房等。 府周围有朱府、姚府、贾府、李府、周府、杜府等近十座堡寨,如众星捧月,均系董福祥部下住地,因名董营村。 解放以后,多次修葺,近年再次重修,现在已对游客开放。 |
兴武营古城 | 兴武营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兴武营古城 兴武营古城位于盐池县城西北48公里,今属高沙窝乡二步坑村,坐落在明代两道长城交会处的低洼地上。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旧有城,不详其何代何名,惟遗废址一面,俗呼为半个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都御史金濂始筑此城,就其旧基,设都指挥守备。据考察,古城略为矩形,东墙长610米,西墙长580米,南墙宽470米,北墙宽480米。墙体筑有腰墩,东墙5个,西墙4个,南墙4个,北墙5个。南瓮门外百米处有一口古井,俗谓龙踏井。相传有一骑士经此前去灵州,时遇日将落山,遂向一牧民询问:“天黑前能否到灵州?”对日:“灵州距此还有百余里,你除非是神人神马,不可能到达。”此时马渴不得饮,于是一声长嘶,用蹄挖地,顿出一口水井,清泉自溢。牧民抬头已不见骑士。后来在瓮城门上修建了关帝庙,铸造关公形象,并取名龙踏井。时遇雨水较多的年份,井水自溢。当地居民每逢年初一大早来此观井,据说井水溢向何方,何方便会丰收。 兴武营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障,有“灵夏重地,平庆要藩”之称。由宁夏抵榆林界凡四百里,无高山叠涧可倚,则依花马池、兴武营控制。兴武营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属铁柱泉古城。铁柱泉古城位于盐池县城西南36公里,今属冯记沟乡暴记春村,东至哈巴湖林场8公里,西到王冲庄6公里,北抵钱记滩5公里,距铁柱泉村西500米,青山冯记沟公路经过此处。古城呈矩形,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60米。古城东墙辟门置瓮城,瓮城南北28米,东西18米,黄土夯筑,基宽10米,残高4-8米,顶部残宽13米,夯层厚约20厘米,原有砖石,早年已被拆除。古城内部分荒芜,部分为农田,地表散布着大量明代瓷器残片和砖瓦等建筑材料,古城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靖十五年(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待郎(后为兵部尚书)刘天和奉命治理三边军务。他与中丞张文魁“同谋修铁柱泉城,周回四里许,高四寻有余,厚亦如之,城以卫泉,隍以卫城,工图永坚。设操守官领之,置兵一千五百多,马八十六匹,兼募土人守之”。城建成后,结束了170年来鞑靼部落和花马池民众为水草争战的历史。今考证城内已不见水泉,当为风沙压埋,城东有泉,为后人所为。当年“水涌如柱,泉水甘洌,日饮数万骑弗涸”的局面今已不见,但泉水仍使百亩良田受益,居民饮水也依赖于此。北京大学著名地理学教授侯仁之先生曾到铁柱泉专程考察。 |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 |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为文化旅游景点、国家级森林公园。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盐池县境内,200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公园东濒陕西定边、南邻甘肃环县、北接内蒙古前旗,距首府银川120公里。总面积5000公顷,由城南、哈巴湖、骆驼井三个景区组成。公园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以生物多样、大漠奇秀、湿地、湖泊为主要特色,是集生态、科普、探险、休闲、消夏避暑为一体的高品位国家森林公园。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内山、沙、水交融,树木繁茂、沙山雄浑、草原广袤、沙滩浴场细软宽阔、湖水清澈湛蓝,风光旖旎,景色壮美。园内集中了灌木丛林、森林浴场、百鸟乐语、草园风情、沙山金色、曲径通幽、可以探险、湿地鲜润,常有湖泊映天、名木古树阅尽人间沧桑。使游人在游览、娱乐、休闲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公园有野生维管植物54科169属315种,动物25目50科180种,有塞北荒漠生物“基因库”之称。园内山川藏风得水、独具魅力,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可登高远眺,可悠闲漫步,花草丛间,鸟鸣蝶舞;林间小溪,潺潺流水;幽深静谧;沙山迷道,不知尽头;登塔,天风指来,听潮声隐隐,十里景色尽收眼底。湖泊有清光,危岸曲折,鸟飞蓝天,鱼翔浅底,游人泛舟,热情垂钓,乐而忘返。进入沙海,赤脚碎步,地软沙细,跑马射箭,不知今年何年,夜赏明月,品味天上人间。再领略“花马鸟瞰”、“沙海观云”、“云中折柳”、“西湖烟云”、“柳浪听莺”、“沙岛观潮”,妙趣横生、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丰富的人文景观。这里祥瑞深蕴,传说众多,历尽沧桑的古城堡,闻名遐迩的明隋长城,悠远漫长的哈巴湖细石器文化、香火旺盛的灵应寺、花马寺等向你展示着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历史过程。 作为宁夏少数民族聚集区中心的花马寺森林公园还具有着浓厚的伊斯兰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形成了以清真寺、道堂、拱北、蒙古包、寺庙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景观。同时也造就了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油香、盖碗茶、羊羔肉、手抓肉、烤全羊为中华名吃。蒙古包、度假小木屋、旅游接待中心品味高,食、住、行、娱、游设施齐备,交通畅达。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与贺兰山苏峪口森林公园、沙湖AAA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旅游区初步形成了宁夏经济旅游圈。 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必将成为西部地区的又一处旅游热点和亮点。 |
同心清真大寺 | 同心清真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心清真大寺坐落于宁夏自治区同心县的旧城内。 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为久远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相传始建于明代。从照壁及礼拜堂脊檩等处保存下来的维修题记可知,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寺院经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重修。 寺院的大门朝北,门前有一座仿木建筑的砖照壁,照壁的中心是一幅十分精美的砖雕花木图。由券门通过暗洞,拾阶而上可以登上高达10米的台基,台基的外表包砌有砖,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上面建有礼拜堂、邦克楼(唤醒楼)、阿訇住房等建筑。寺院的主体建筑——礼拜堂坐西朝东,单檐歇山式顶,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九间,用20多根巨大的圆木柱支承梁架,室内的地面全部采用木板铺设。礼拜堂前右侧是唤醒楼,是一座二重檐、四面坡式顶的凉亭式建筑。 同心清真大寺把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体现出精湛的建筑技巧。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解放了宁夏东南部的大片土地,曾在这里召开了各界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国民自治政府,实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民自治,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这也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宁夏一处著名的革命建筑。(国家文物局) |
窨子梁唐朝墓群 | 窨子梁唐朝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窨子梁唐朝墓群坐落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城西北37公里的窨子山南坡上。目前共发掘了六座。六座墓皆为依山开凿的平底墓道石室墓。墓室门开凿于山丘的横断面上,小墓门,墓室平面多方形,平顶、直壁,转角处作弧。壁面用竖凿、横凿和斜凿的方法,雕刻成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图形。多壁龛,有棺床,上部无封土,有的墓室还留有棱形立柱支撑顶部。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土文物有木桶、琉璃球、石鼎、墓志铭、陶器、货币、胡旋舞墓门等,这些文物分别收藏在自治区博物馆和县博物馆。 琉璃球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最为著名的是六号墓出土的,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胡旋舞墓门。墓门单扇高89厘米,宽43厘米,厚5厘米,上下有圆柱形门枢。左门扇上雕刻一女子,右门扇雕刻一男子,两人头戴圆帽,身着圆领窄袖紧身长袍,脚穿长筒软靴,扬臂挥帛,翩翩起舞。各自以直径约1米的圆毯为舞台,纵横腾掷,急转如风,终不离毯。该门制作刀法娴熟,做工细腻,画面线条流畅,人物表情生动,体态优美,写实性很强,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从漫患的墓志铭文中得知,墓主人是大夏月氏人,姓何,为昭武九姓之一,卒于公元700年。墓志说明了这里曾是鲁州如鲁县辖地。 窨子梁唐墓特殊的形制和葬俗,在西北和全国唐代墓葬中都极为少见。其0土的雕刻胡旋舞图案的石门扇被定为国宝,它不仅反映了唐代石雕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而且表现了唐代的现实文化艺术生活,是研究我国唐代乃至整个古代文化和艺术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群唐墓发掘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墓葬形制、葬俗的研究,和对墓葬年代、墓主人族属,唐代有关地名的考证,反映了中国古代民族的迁徙和融合。窨子梁唐墓群的发掘,证实了突厥民族的迁徙和在宁夏盐池一带定居,对唐代历史地理和宁夏地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同时,窨子梁唐墓群周边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提示人们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青铜峡金沙湾旅游区 | 导游金沙湾旅游区位于宁夏青铜峡市青铜峡镇,毗邻青铜峡鸟岛,与佛教圣地牛首山隔河相望,东临黄河,西至109国道,距银川市80公里,占地面积1.7万亩。境内自然风光秀美迷人,黄河水一改奔腾咆哮的姿态,在金沙湾像一位美丽恬静的少女,静静地舒展着她俊俏的身姿,远山、黄河,金沙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动人的画卷。 金沙湾旅游区最早是一个农业生态观光园区,早在1994年,作为滕家湾农业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场,开始了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将生态观光,旅游、农林,水利,牧,渔综合开发。1996年修建了浮船式泵站及一级自流灌溉系统,1999年建成一级蓄水池和滴灌,喷灌。管灌为主的1500亩节水灌溉系统,2001年正式命名为金沙湾旅游区,2002年,作为日援项目的综合示范区开发面积7000亩,其中除2000亩围栏外,5000亩全部引进了西班牙智能化灌溉管理系统。 来到金沙湾既能亲身体会回归大自然的意境,又能领略乡村田园的乐趣,无论是碧水云天玫瑰池,还是鲜嫩香甜属红提,都会使你目不暇接,留恋忘返。目前,这里除开展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一系列项目外,还有滑沙,骑马,骑骆驼,乘羊皮筏子漂流,快艇冲浪,垂钓、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一些列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 交通从吴忠市区出发,经金积镇、青铜峡镇、青铜峡黄河大桥,进入109国道至青铜峡铝厂南,109国道与201国道交汇处,便可到达金沙湾旅游区门口。 宁夏吴忠市 青铜峡镇 青铜峡镇是因1958年建设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而得名,位于宁夏青铜峡市府所在地小坝南部19公里处,辖上坝路、砍石、新民、新桥、利民、解放路等6个街道居委会及草河、沃沙、余桥3个村民委员会,有26个村 民小组。有中央部属、自治区区属、市属企事业单位72个,总面积39.8 平方公里,总人口20182人,其中城镇人口14500人,农业人口5682 人。实有农业劳…… 详细++ |
寺尔滩湖 | 寺尔滩湖为文化旅游景点。 寺尔滩湖 宁夏盐池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干旱少雨。“大漠孤烟直”的诗句可以形象概括这一地带的自然景象。 然而,连续5年干旱的盐池县自1996年入春以来,短短时间内,在县城东南方向,城郊乡寺尔滩村、北塘村、东郭庄村和青山乡刘窑头村、太平庙村和赵记塘村的中间地带,却出现了一个奇迹,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形成一方东西长约10.5公里,总面积达3万多亩的湖泊,湖水最深处达5.7米,平均水深1米左右。 城郊乡东郭庄村有28户人家,祖祖辈辈想水、盼水。全村吃水靠5米深的井。每年春天,水不够吃,还要车拉人背,上十几里外运水。年过60的王生元老人说:1996年春节过后,井里的水上涨,水也由咸变甜,到2月底,井水往外流,全村27口井,几乎三分之一往外流水。就连从前十分干燥的打粮场,人走上去也开始往下陷,住了八年多的房子,墙壁向外渗水,睡觉的炕也十分潮湿……许多老人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样的事情。神话般的大湖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当地人议论纷纷,对此,宁夏有关专家经过实地考察、监测,首先断定大湖的形成与地壳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地震前兆异常。最后,作出如下解释: ……调查中未发现深部水上涌情况,在寺尔滩附近,见到水从饱含水分的白垩系砂岩地层中渗流出来,说明盐沼区积水是下降型水所致。从遥感资料解释发现,盐池县城及其附近,有一条南北向延伸的古河道,该古河道地势低洼,是良好的储水场所。而这次湖泊形成地区,就位于古河道上。1996年秋以来,该区域雨水集中,较往年丰富,这便使古河道内白垩系砂岩中的水份逐渐增多,趋于饱和。加上1997春寒,与往年相比,春潮期来得晚、迅猛,导致岩石中水分大量外流,汇于低洼地,地下潜水面上升,部分地段出现积水。 |
明王陵 | 明王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王陵位于罗山东麓,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朱木旃及其子孙们的陵园,当地人称“明王陵”或“明庆王墓”。根据史书记载,葬在这里的有明代皇帝亲封的庆靖王、庆康王、庆怀王、庆庄王、庆恭王、庆定王、庆端王、庆宪王等九世亲王和一位端和世子,以及庆藩王分封的真宁王、安化王、宏农王、丰林王等诸王的陵墓和嫔妃们的陪葬墓。其中庆靖王正妃孙氏,是永乐八年(1410年)最早埋葬在这里的,距今已有590多年。 最早在地面上留存的“墓疙瘩”有72座,但到1984年6月同心县文物普查时,只有34座了。1988年自治区将之列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几乎全部遭到盗掘。1967年,韦州周新庄村为了用砖,派人将村西南的一座墓拆毁。当宁夏博物馆闻讯派人赶到时,墓室内早已空空,只剩下“大明庆靖王圹志”一盒。墓志方形有盖,长60厘米,高30厘米。 志盖正中阴文楷书竖镌“大明庆靖王墓”六个字,四周刻有云龙花纹,志文18行22个字,简要记述了朱木旃生平及“令德孝恭,乐善循理”等功德。墓室内用磨光的青灰色大条砖砌筑,白灰构缝,十分精细严密,墓室门向东开(逝者头枕罗山,脚蹬青龙山),墓室分前后两进,后室两侧各有一配室。墓室全长约14米,宽约13米,高6米,券顶。墓门装有两扇石门,各室之间原本都装有门,墓室建筑非常宽敞。 宁夏吴忠市 |
花马寺(无量殿) | 花马寺(无量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花马寺位于盐池县城南7公里的吴记圈境内,占地面积2万亩,北靠城南林场,交通便利。内有久负盛名的无量殿,香火旺盛,周围树木葱茏,景色优美。旅游区内有平坦的浮沙地和草地分布,点缀着座座的沙丘,形成独特的塞外自然景观。 介 绍 无量殿原来建筑早年已毁,现仅存当年的建筑台基,为黄土夯筑。基底南北长16米,东西宽14.8米,残高6.8米,顶部平坦,南北长12.5米,东西宽11米。北侧原有建房基址,南北16.2米,东西宽15.2米。北侧有踏步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登临,计有13级。登至巅端,举目四望,树林、草原、禾苗、农舍历历在目,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主寺供奉无量佛祖神像,其余侧殿是何佛尊已无考证,地面建筑及塑像已荡然无存。现地面仅存大量的明代砖瓦,大板瓦,桶瓦,瓦当,房脊兽等建筑材料,还有草木花纹的贴墙砖及明清陶瓷残片等,北侧还有烧焦土,是设灶和烧炕的痕迹。可见这里当年香烟之盛,为善男信女云集之处。 无量殿的建筑近于长城和花马池城,可能与明时城防军事建筑有关。此庙当建于明代,延至清时,是了解明代建筑的一处重要遗址。 宁夏吴忠市 |
哈巴湖 | 哈巴湖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哈巴湖生态观光旅游区位于盐池县中北部,属盐(同)香(山)干旱草原荒漠区。南北长38公里,东西宽64公里,总面积16万公顷。属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之一。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在区系上属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地区,中国黄土高原草原省至内蒙古草原省的过渡地带。根据调查,保护区内已知各类植物507种,分属76科,276属。其中野生植物54科173属,323种,栽培植物46科18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沙冬青1种,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有麻黄、甘草、苦豆子等。 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陆生野生动物25目51科149种(包括亚种)。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6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3种。保护区内共有昆虫纲的昆虫140科,436种,蜘蛛纲的蜘蛛7科13种,蟥类5科17种。保护区具有独特的荒漠类型景观,有干旱山地、干草原,有大面积毛柳、沙柳、柠条群落,还有面积可观的湖泊、沙漠、森林、果园、绿洲及众多的文物古迹。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是干旱、荒漠地区少有的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和比较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价值,同时保护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山川沙海兼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
吴忠涝河桥烈士陵园 | 吴忠涝河桥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忠涝河桥烈士陵园位于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涝河桥村,始建于1951年,主要是为了纪念1949年,在解放宁夏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192师575团奉命解放吴忠攻打涝河桥时牺牲的135名革命烈士。涝河桥烈士陵园建立以来,经1969年、1986年两次修葺和1999年重建,已成为吴忠人民悼念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2005年4月,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厅等七部门命名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园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纪念广场4600平方米,建有14.9米高的纪念碑一座,烈士墓碑56座,纪念亭和花岗岩浮雕。纪念馆内陈列着75名在解放吴忠、抗美援朝、剿匪平叛战斗中光荣献身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和个人生命安全牺牲的吴忠籍革命烈士和失踪烈士的画像及生平事迹。 改造后的烈士陵园,将实现在设施建设上,由土坟、砖塔、水泥碑向石碑、常青树、花园、纪念雕塑的转变;在管理模式上,由传统的守陵看墓向积极开发“红色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发挥教育阵地作用转变;在陈列手段上,由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向全景画、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转变,真正成为革命先烈的瞻仰地、革命历史的纪念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地、红色旅游的目的地。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无量殿 | 无量殿为文化旅游景点。 无量殿位于盐池县城南7公里红石梁之巅,今属城郊佟记圈村。东距胡家梁4公里,南至下潘圈3公里,西到黄家圈2公里,北至李家沟沿1.5公里。盐池—大水坑公路经此。 无量殿原来建筑早年已毁,现仅存当年的建筑台基,为黄土夯筑。基底南北长16米,东西宽14.8米,残高6.8米,顶部平坦,南北长12.5米,东西宽11米。北侧原有建房基址,南北16.2米,东西宽15.2米。北侧有踏步台阶拾级而上可以登临,计有13 级。登至巅端,北部林场树林,其余三方草原禾苗和农舍历历在目,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主寺供奉无量佛祖神像,其余侧殿是何佛尊已无考证。地面建筑及塑像已荡然无存。现地面仅存大量的明代砖瓦、大板瓦、桶瓦、瓦当、房脊兽等建筑材料,还有草木花纹的贴墙砖及明清陶瓷残片等。北侧还有烧焦土,这当是设灶和烧炕的痕迹。可见这里当年香烟之盛,为善男信女云集之处。无量殿的建筑近于长城和花马池城,可能与明时城防军事建筑有关。此庙当建于明代,延至清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