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和田地区

和田地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乌鲁瓦提风景区

乌鲁瓦提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乌鲁瓦提风景区2007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昆仑山南麓的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处、和田县浪如乡境内。距和田市71公里。海拔1900米。属于山谷拦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生态保护及旅游等多,该枢纽工程由主坝及副坝、右岸开启式岸边溢洪道、泄洪排砂洞、左岸冲砂洞、发电引水系统、主副厂房、110  千伏户内式开关站等建筑组成。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选址于西昆仑褶皱带的北缘,在铁克力克断裂间的断隆北部,该断隆东西长24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由元古界绿色片岩系组成。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昆仑山南麓的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处,属于山谷拦河水库,具有灌溉、防洪、发电、养鱼、生态保护及旅游等多重效益的大型调节水库。枢纽河流呈"S"形,水库水深平均15米,最深达40米。水库的坝高131.8米,坝顶宽12米,长365米,正常蓄水位1962米。有防洪、排砂、兼导流涵洞及明渠等配套设施。水库回水长23.5  公里,水面宽度400-70米,水库面积为12.93平方公里。总库容3.4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万千瓦,年发电量.89亿度。该水库的修建工程是国家点水利建设项目,投资25亿元人民币,1993年8月开始修建,1997年9月2日截流,1998年8月提前蓄水,2001年竣工发电并入和口电网。水库区南头有几个小岛,其上生长众多植物,是灰鹤、野鸭、大雁等飞禽的乐园;库区四周被干燥剥蚀的低山环绕,高峻挺拔,形态奇异:远观"银光素裹源驰腊象"莽昆仑的风姿;近看湛蓝色的湖水,水清浪静,湖光倒影,景色十分秀丽,好似荒山秃岭中的绿珍珠。水库周围环境优美,是夏季避暑、乘凉、游泳、垂钓、划船及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该景点距县城近,交通便利,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乌鲁瓦提水库地处昆仑腹地,大坝气势宏伟,水库蓄水量大,湖水清澈,坝下流水终年不断,水库库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利用现有的水源及绿化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涵蓄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形成了一方胜景,别有一番“塞外小江南”的情调。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是水利部“九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是造福和田各族人民的幸福工程,除极大改善了和田发电、灌溉、防洪状况外,还改善了和田流域绿色走廊的生态平衡,对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推动和田地区经济的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乌鲁瓦提工程的竣工,乌鲁瓦提已形成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独特的昆仑山风貌、壮观的工程设施及峡谷水库,使该区域成为了和田地区旅游业内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自发游客的不断增加,为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旅游资源,由乌鲁瓦提工程建设管理局和和田银河实业公司共同出资发起成立了新疆和田喀龙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同时经申报,2004年乌鲁瓦提被自治区旅游局命名为风景区和旅游定点单位,同年11月被评定为和田地区首家国家AA级风景区,景区基本情况:乌鲁瓦提风景区位于新疆和田河西支流喀拉喀什河中游河段,该景区所依托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属于山谷拦河水库,是一座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生态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坝最高133米,坝顶宽10米,坝顶高程1967米,是我国目前已建同类坝型中第一高坝,局世界第四,亚洲第二,景区位于和田玉产址之一---墨玉河中上游地段,距和田市71公里(二级柏油路),水库水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库库容3.47亿立方米,水质一级,水电厂总装机6万千瓦,可改善灌溉面积113万亩,使下游基本上不受洪水灾害,确保和田河干流每年向塔里木河年供水10.57亿立方米,维护和田河下游绿色走廊的生态平衡及生存。  目前的旅游资源及接待设施有:  1、工程景观:宏伟的大坝、索龙桥、大坝夜景、溢洪道、玉龙大坝飞瀑、电厂厂房以及栈道等。  2、人文景观:奇石馆、工程建设教育图片馆、园林小区、休闲公园、流域模型、昆仑文化墙、假山等。  3、自然景观有:昆仑小三峡、象鼻山、怪石滩、昆仑十八湾、小峡谷、红柳滩等。  4、旅游服务项目有:库区喀河观光、喀河源头探险、漂流、游泳池、垂钓池、游艇等。  5、蒙古包四个、农家乐休闲度假村一处、个体餐厅数个,小卖部数个、大小游艇三艘、旅行车一辆、舞厅、篮球场、网球场、健身房、小影院各一处。  6、待建项目有:冲沙洞索桥、儿童游乐院、室内游泳馆、卡丁车车场等。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和田这个新疆最贫困的地区有了脱贫的希望,对维护和田地区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是加强民族团结、稳定边疆最为有力的举措。今天的乌鲁瓦提不再寂静、不再沉默,我们有理由相信:“乌鲁瓦提”这颗璀璨的水电明珠将同举世无双的和田玉一样名扬四海、光照八方。  电话:0903-2090055

吉亚丽人艾特莱斯绸厂

吉亚丽人艾特莱斯绸厂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艾德莱斯绸的故乡——和田市吉亚乡。该乡有艾德莱斯绸生产企业、合作社50余家,其中形成规模的有10家,艾德莱斯绸生产专业户达2300余户,但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就数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公司。  2月13日,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图尔荪尼亚孜·艾合买提给记者来电,兴奋地告诉记者,十三冬期间他带来的1000条印有十三冬会徽和吉祥物的艾德莱斯绸领带、1200条艾德莱斯绸围巾全部售光,收入20余万元。  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公司2006年正式注册成立。1985年,和田市吉亚乡政府牵头成立了一家专门生产艾德莱斯绸的工厂,当时图尔荪尼亚孜·艾合买提就看到了市场前景,将该厂承包经营。据了解,2000年之后,国家免费为和田地区贫困家庭赠送艾德莱斯绸电动织机,由此一大批艾德莱斯绸加工制造厂逐渐成长起来,艾德莱斯产业焕发生机。这让图尔荪尼亚孜·艾合买提更加看到了希望,2004年,他收购了这家工厂,两年后公司正式成立。“保留这项手工艺并不容易,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传承这门技术。我是商人,我的义务就是让和田的艾德莱斯绸卖得更远,卖得更多。”图尔荪尼亚孜·艾合买提说。如今的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当地艾德莱斯绸生产规模最大的公司,年产值达到500万元,有90多位员工。

无花果王景区

无花果王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无花果王景区位于和田县拉依喀乡政府后果园内,距和田市区22公里。无花果属小乔木类,维吾尔称"安桔尔",花藏在花托里,不易发现,所以又称"神秘之果",当地群众称其为"福寿之果"。年接果2万多个,从6-10月都能吃上新鲜果子,果大鲜嫩,色泽鲜黄,不但味道甜润爽口,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具有强身健脑、延年益寿之效,被人们誉为人间"仙果"。无花果王历尽沧桑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像这样历史久远而又异常硕大,生机蓬勃的灌木不仅在新疆乃至全国也实属罕见。无花果王虽然年代久远,古老的无花果王毫无龙钟之态,但一年三茬依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树冠像一丛巨大而别致的绿色蘑菇,占地面积达0.1公顷,周围的新枝根连根,相互撕扭,  盘根错节,爬地百生,向四周蔓延,如蛟龙起舞,银蛇出洞。古无花果树历史悠久,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于阗有一个名叫艾则孜阿洪的农民,早年取美貌妻子,夫妻相爱,生活幸福,唯一遗憾的是婚后多年未育,于是他四处求医,未果。一日遇一老者,老者甚为所动,逐将西王母所赐手杖转赠与他,并再三嘱咐将此杖栽于庭院内,用三十三个葫芦装满喀河源头圣水,春夏秋冬各浇一次。艾则孜阿洪回家后遵老者之意,精心呵护,三年后的一天,神杖萌发嫩芽,次日即枝繁叶茂,第三日未见花而结果。艾则孜阿洪喜而食之,次年便添贵子。  科学研究表明,无花果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不含或极少脂类和胆固醇;矿质含量极高;可食纤维含量居果类之冠。己知可溶性可食纤维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降低血胆固醇,有助于防治心脏病和中风以及某些癌症,还有显著减肥作用,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拉依喀乡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无花果种植、栽培热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乡无花果种植面积达到了1100亩,每棵无花果树收益达到了300元,作成果酱或者干果后市场前景更加广阔。成为了拉依喀乡农民增收又一亮点。  每逢春、夏、秋季,来此观光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是和田重要旅游文化景点之一。景区基础设施完备,现有四星级厕所一座,周围环境优美,是夏季避暑、乘凉、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该景点距县城近,交通便利,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地址:和田县拉依喀乡

其娜民俗风情园

其娜民俗风情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其娜民俗风情园位于墨玉县城南,阿克萨拉依乡其那巴格村,距和田市40公里。2007年底被评为自治区级3A景区、全国工农业示范点、五星级农家乐。园中有一株极其古老的梧桐树,维吾尔语为“其娜”,“其娜”是英语china维吾尔英译,意思是“中华桐”。树高30多米,主杆直径达3米,树冠遮盖地面1.5亩,需7个人才能围抱起来,树龄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测定为1000年左右。园中有40多个树种,有些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特有的。  阿克萨拉依乡古勒巴格村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上,东临卡拉喀什河约3公里,引水方便,林网如烟如织,风光秀丽。这株古树巍然屹立于该村中,更添无限光彩。虽然是千年古树,但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生机盎然。这株古树从何处引来,无法弄清楚。当地有人说是从印度引进的。当地还流传不少于此树有关的神话传说,无不充满神秘色彩,激起人们亲睹该树的欲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们一直把它视为"圣树",经常有人前往顶礼膜拜。另外,这株古梧桐树在地理学、植物学方面有重要研究价值。  其娜民俗风情园就是以千年梧桐树为中心,开发建设的集民族娱乐活动、民族饮食、民族工艺、农家乐等为一体的民俗风情休闲园。千年的古树,优美的传说,都市人的生态家园,在这里都有完整地展现。其娜民俗风情园占地面积40余亩,其中的生态酒店,内设绿色餐饮,环境优雅舒适。另外还有室内游泳馆,KTV蒙古包,田园别墅,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桑皮造纸、地毯、丝绸等手工工艺品展示。

核桃王公园

核桃王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核桃王公园  核桃王公园于2007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境内的恰勒瓦西村,距最近集散城市和田市7公里,景区类型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据考证,核桃王树定植于唐代公元644年间,距今已有1365年历史,堪称果树中的老寿星。历经千年沧桑,核桃树王仍以其高大伟岸,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雄姿展现于游人面前,给游客一种深邃悠远,欢畅淋漓的感觉。核桃王是历史辉煌的佛教古国首都约特干唯一生存下来的活证,距约特干遗址中心1000米(1866年,尼亚孜艾克木伯克统治和田期间,在约特干附近挖水渠当中发现了这个文化遗址)。  核桃王公园占地41亩,核桃树王占地一亩天地,树高16.7米,树冠直径20.6米,树型大致呈“Y”字型,整个大树主干五人合抱围而有余。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四人站立。该树年产核桃6000余颗,所产核桃以个大皮薄,果仁饱满著称,具有健身益肾,滋肝润肺,润肠健脾,延年益寿之功效。相传唐玄奘取经归唐途中,因饥渴难耐而昏迷,醒来却发现原本荒芜的戈壁上长满了枝繁叶茂的大树,一阵轻风吹过,其果实纷纷坠地,从坚硬的果壳中露出莹亮润滑的果肉。玄奘取而食之,顿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于是他摘取许多果子置于行囊之中,每日取食一枚,便可走完当日行程。行至和田,将仅剩的三枚果子赠给热情好客的于阗人,勤劳朴实的于阗人将神果作为种子,经过数代培育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传说明代时期,中原有对夫妇,不但相貌奇丑无比,而且年过半百不育,忽一日,梦见一位银发童颜的老者说:“大漠西域有一神树,食其果便得子。”梦醒后,便携夫人途三年觅此树,食其果,妇颜丽娇,数月得子,后其子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状元树”也因此得名。树王历经千年风霜,似乎吸收了天地之精华,产生了天地之灵气,被当地百姓视为“神树”、“寿星树”,每年当地的百姓都要拜谒“神树”一两次,默默祈祷,愿自己与老树王一样长寿,好象是“神树”真的显灵,当地百姓中高寿老人数量相当多,仅该村(巴格其镇恰勒瓦西村)200余老人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八九十人。  核桃王不但赋予当地百姓于神奇,更为丝绸古道客商及来往-带来幸运,传闻,1877年清朝大将军左宗棠西征时路过此地,见此树,立马观望、惊叹:“此树乃天下众树之魁矣”!并乘马绕树三周,归京之途其顺无比,回朝后深受朝廷重信,以后宦途顺畅,官运亨通。至今,国内外知名人士路经和田,必观此树,以求幸运。  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核桃王为主题,形成了千里葡萄长廊、民俗一条街、农民广场公园、核桃王、芦葫长廓、核桃展厅六个游览参观点,公园特色鲜明,景色宜人。核桃王公园深挖核桃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核桃木及核桃工艺品,产品品种繁多,种类齐全,打造出了以核桃和核桃木加工为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产品体系。  如今,国内外知名人士路经和田,必观此树,以求幸运。

老达玛沟遗址

老达玛沟遗址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城东北25公里处。以老达玛沟为中心,周围还有许多其他遗址。该遗址西北四、五公里处有吴六杂提麻扎,西南三公里多有力济阿特麻扎,东北四、五公里有苏甫其麻扎,东南四、五公里有乔潘阿特麻扎,正北六、七公里处有卡纳沁城,往正东十多公里处还有南北相距三公里的佛塔遗址两处。因此,老达玛沟实际上是范围广大的古遗址群。介 绍 黄文弼教授在他的《塔里木考古记》中记述道:“过达摩戈村向北东行,入沙碛约五、六公里地,即有红色陶片散布,显示已逼近古代住宅区域也。转东行,至一为数众多瓦砾场,地名特特尔格拉木,西南东北一线,绵延约数里,房屋虽已毁败,但审其痕迹,街衢巷陌尚可辩识,中有大道一条通向东北,显然为一旧城镇之残迹……”。   该遗址出土有汉代五侏钱至喀喇汗王朝时代的众多古钱,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带佛教标志的陶器和陶塑像,古于阗文书等。有的学者认为老达玛沟古遗址群是汉之扦弥城,唐之坎城,明之培因城。     新疆和田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介 绍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座落于墨玉县夏合勒克(扎瓦)乡境内,是封建社会农奴主买买提力汗和加的庄园遗址。庄园总面积20000平方米,庭院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高度4米,单层,房间110间。   庄园由三部分组成,邸宅前是大花园和几十亩地的大果园;庄园的房屋巍峨宏大,内分大厅、男客厅、女客厅、卧室、几重门的多个大小内室,还有大小厨房、粮房、马厩、畜圈、鸽子房、油房、磨房等近百间,内设农奴主专门拷打农奴的大厅、吊人的铁环等刑具,以及法庭和监房。   豪宅的墙壁和门窗等都有精致的雕刻,室内陈列豪华。庄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黑暗野蛮的农奴制典型代表。它对研究和田地区近代政治、宗教及农奴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新疆和田

玉龙湾风景区

玉龙湾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玉龙湾风景区  玉龙湾风景区(布尔库木水库  )位于洛浦县多鲁乡,距县城12公里,距315国道7公里,是和田地区重点推出的旅游休闲观光综合风景区。  玉龙湾景区属于水文景观中的自然湖泊景型,夏季丰水期水量充盈,风景优美,湖水与周边沙漠巧妙组合在一起,湖边生长有大量植被,景色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该景区集雪山、芦苇湖泊、沙丘、沙滩、胡杨林、羊群、野鸭、白鹤、民俗村为一体,景区中部为连绵3平方公里的沙丘和空旷沙滩,湖泊水面最大时为1650亩,最小时为480亩,湖泊四周有大小不等的15个渔池,渔池四周被芦苇环绕。湖泊的西北外围为茂密的胡杨林,金秋十月,金黄的胡杨林、沙丘、雪山倒影在碧绿的湖面上,与湖上遨游飞翔的野鸭、白鹤、湖边的维吾尔民居、羊群构成了一道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景线。  现该景区已委托中科院新疆分院进行规划,规划设计面积为17.14平方公里,经过综合评分将该景区规划为3A级旅游风景区,计划为游人提供沙疗、沙浴、度假、垂钓、休闲娱乐等项服务。规划总投资为5522.47万元,总体规划建设期限为2006—2010年,当前已铺设县城至该景区的沥青路面7公里,修建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一个。

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

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  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始成立于2008年12月,园区由有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即策勒村事件纪念馆、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同志旧居,策勒乡万亩石榴园,中科院策勒治沙站和策勒县国际沙漠治沙示范点(沙漠公园)组成,占地25平方公里,该园区具有园中园,景中景的特质,突出策勒旅游特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喀拉喀什河

喀拉喀什河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喀拉喀什河

麻扎塔格山

麻扎塔格山为文化旅游景点。  麻扎塔格山  麻扎塔格山(又叫红白山)位于墨玉县境内的和田河下游西岸,呈东西向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被和田河拦头截断。山体呈长条形,东西向分布,山体东临和田河冲积平原绿色长廊,西侧被沙漠环绕,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区,它是受新构造运动的单面山,对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好材料。由下第三系的红色泥岩、石膏和灰岩组成为白山,由上第三系的棕红色砂岩、泥岩构成为红山,两山形似卧龙饮水。山体延伸至和田河而断陷地下,翘首挺立于河边;平均坡度30°,海拔1300-1570米,主峰海拔1570米,西高东低。山体受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基岩裸露,多残坡积物。  麻扎塔格与南北走向的和田河交相辉映,塑造出令人生畏而独具特色的荒漠景观。在红山嘴上有一古戍堡,背依红山山体,面对宽阔的和田河河床,北为白山嘴,白山嘴下为一巨大的回音壁。古戍堡属于古代古堡遗址,遗址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复合型,由主墙和女墙或里壁与外壁构成,墙体中夹杂红柳枝、芦苇等材料,夹层厚40厘米;第二重在第一重基础上扩建,由土块和生泥块构成;第三重亦由土块构成,属于附属建筑。三重墙的土块规格各异,分别37X20X9,38X20X9,30X20X8厘米,这表明古堡的三重建于不同时期。现古堡建筑的上部已全塌陷,只残留墙体。古堡平面由两个长方形组成,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古堡的西部不远处,有圆形峰火台一座,互为衬托。古戍堡遗址位置最高,可府视四周景观。古代自龟兹至于阗必经由此地。古堡始建于东汉时期,廷续至唐、宋时期。是汉唐时期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遗址内曾出土有古代文书及期他文物,是和田历史上重要的古城之一。可能衰废于十一、十二世纪的宗教战争。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内外考古、探险家前往探险,名扬中外。  麻扎塔格目前处于自然保存状态,山顶古戍堡由墨玉县文管所管理。近年来由于受丝绸之路研究热潮的影响,经常有国内外游客来探险考古及重温古代的驼铃、马队运输的场景,南部山峰由于山势高峻,道路崎岖,一般游客很难到达,只限于登山爱好者开发利用。

热瓦克佛寺遗址

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 游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和田洛浦县玉龙喀什镇40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围沙丘茫茫无边人迹罕至。热瓦克,维吾尔语意为亭台楼阁,因佛塔中土塔耸立,故名热瓦克,又译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介 绍 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东墙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据说曾有立佛在内,此庙现毁坏殆尽。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以西、东墙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佛高约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供养人像,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色彩单调,以褚色为主,泥塑佛像有明显的健陀罗风格。   院中为佛塔。塔系土坯砌筑,多处被人挖坏。塔基基本为正方形,高约6~7米,塔身为复钵式,残高为3米,为典型的印度复钵式佛塔。寺院内外散布着红、黑钯和少量彩轴陶片,还有散乱于地表的人骨、泥塑佛像残体和剪轮五珠铜钱,附近有屋宇建筑的痕迹。   关于热瓦克的历史沿革和兴废年代,史无记载。学者据出土文物和佛像,壁画风格,以及以塔为主体的建筑格局推断为南北朝及唐代所建。热瓦克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和田

麻扎塔格古城堡

麻扎塔格古城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 游 麻扎塔格古城堡位于和田河下游西侧麻扎塔格红山嘴上。麻扎塔格当地人亦称红白山,《宋史·于阗传》称“通圣山”。汉唐时是南北东西交通枢纽。该山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迤逦而来,至新疆和田河处戛然而止,翘然挺立,北有白山嘴,南有红山嘴,自然景观苍茫独特。城堡南距新疆和田市180公里,在和田墨玉县境内,初步断定为唐代遗址。城堡保存完整,城门口、了望台、城墙历历在目。介 绍 古城堡所有建筑由棕红色胶泥夹胡杨树枝垒成,城堡的下部有地道与地下仓库相通。在城堡西50米处有峰火台一座,高7.5米。城堡东北山坡20米处的台地上,有一处佛教寺庙遗址。城堡东45米处,河岸的山腰上有一麻扎,据传在十一世纪初的宗教战争中,有一个叫玛江汗的和田佛教徒暗中为伊斯兰教军队传送情报,后被佛教徒察觉处死。-队占据和田后,为他立了此墓,供人凭吊。   古堡南面断岩上有一岩洞。黄文弼教授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载:“在临河边峻坡下,之石隙中,有空穴为浮沙所掩,疑为古人居住遗址。嘱毛拉等掘之,出乾元钱一枚,木简-民族古文字,又获粉红色陶片,皆唐代物也。石室顶部刻梵文、汉字甚多”。现洞顶字迹剥落无存。斯坦因1908年、1913年两次至此挖走大批文物。有龟形红陶碟、坐佛浮雕模子、木制品、毛制品、金属制品、皮革制品,更珍贵的是有各种古文书,其中古藏文木简很多。纸文书中有汉文、于阗文、阿拉伯文和古维吾尔文文书。     新疆和田

阿克斯皮力古城

阿克斯皮力古城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古城位于和田洛浦县城西17公里处的沙漠边缘,东距杭桂乡祖拉吾绿洲3公里。阿克斯皮力,维吾尔语意为“白城堡”或“白城墙”,为古城废弃后的名称。介 绍 古城大部分被流沙埋没。现残存北面城墙一段,其余三面墙已无迹可寻,墙为弧形,残存的城墙长约百米,高约2.60米,厚约1.80米。城墙用的土坯砌成。土块底面有刻划出的符号,这些类似文字的符号,系用手指或树枝刻划而成。城墙有两个部分:下部较宽,可供城内守卫者巡回行走,上部为胸墙,有一排间隔距离相等的方形了望孔,用于观察防守,因多年风蚀,古城已低于墙下原地表约4~5米。   阿克斯皮力古城周围古迹范围十分广阔,古城遗址其实只在此范围的东侧,古迹处于沙丘绵延的沙漠,东西宽约5、6公里,南北长20公里以上,南接玉龙喀什绿洲,东邻杭桂乡,西靠吉亚乡、北至沙漠纵深处,在这片沙漠的丘间低地上,陶片残件纷呈,房基、田渠历历可辨。关于这片古迹,较早的汉文记载见于民国初年成书的《新疆游记》一书,其文曰:“其地沙丘起伏,状若游龙,一望无际,相传为古营垒。或即谓于阗国都,颓垣露外间,有时流沙开处,城廊宛然,家具备置,且见大宗贵重物品。”    1957年,古城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和田  杭桂乡  (一)地理位置   杭桂乡位于洛浦县城北7公里处,东与多鲁乡为邻,南与洛浦镇以热合满普尔干渠为界,西接恰尔巴格乡,北抵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长约16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2003年全乡耕地面积72879亩。杭桂乡全年多风沙,年降雨、降雪量少,平均气温11.5度,平均降水量34.5毫米,无霜期212天,严重缺水。 (二)人口 …… 详细++

千里葡萄长廊

  千里葡萄长廊位于和田县巴格其镇,距和田县政府区12公里。为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田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路边大造防风林带,大修葡萄长廊,建成了如今村村贯通,遮天蔽日的千里葡萄长廊。目前,和田县已建成的葡萄长廊约1500公里。  利用农田道路建成千里葡萄长廊,创造了葡萄栽培史上的奇迹,受到中外来宾的高度评价。葡萄长廊犹如条条绿色的长龙蜿蜓在和田县村村落落,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小气候,现已成为戈壁绿洲的一大景观,是生态观光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同时葡萄长廊主体建设既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且经济效益显著。80年代初,和田县将这一创举大力推行,并进行了统一规划,以后逐年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县葡萄长廊达1500多公里。据测,40米葡萄长廊相当于1亩标准化葡萄园,和田县域内葡萄长廊年产葡萄可达700吨,年产值可达140万元以上。  葱绿茁壮而又生机勃勃的葡萄长廊绵延千里,蔚为壮观。1990年7月-总书记考察新疆时,专程察看了和田县农田道路葡萄长廊,走过和田县一道道葡萄长廊时,不断称赞这是"奇迹、奇迹"。赞叹道:“在西北边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能看到如此壮观的葡萄长廊,真是大开眼界”。回到宾馆,他兴致勃勃地挥毫书写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  葡萄长廊的建设一是节约了土地。二是经济效益显著。三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改善了农田小气候,美化了农村环境,已成为戈壁绿洲的一大景观。四是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葱绿茁壮而又生机勃勃的葡萄长廊绵延千里,蔚为壮观,徜徉其间,脚下是乡间小路,头顶翡翠般的葡萄,一派田园景色,使人犹入仙境,流连忘返。      巴格其镇  和田县辖镇。1957年为五区。1958年成立春花公社。1984年设巴格其镇。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8公里。面积307.5平方公里,人口4.2万,有维吾尔、汉、回等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98.5%。辖肖尔巴格、比曾、良种场、海勒其、安拉买、喀什、艾斯坎提、恰喀、恰勒巴什、尼向达、布坎拜尔、卡斯皮、索米、罕艾力克、瓦喀帕、尤卡空、休玛巴格完、奥依依休玛、托万休玛…… 详细++

山普拉古墓群

山普拉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城西南14公里的戈壁台地上,该墓的年代为战国至三国之间,公元前217至283年。  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墓群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是菜刀形棚架式墓。前者为单人葬与合葬,后者为多人丛葬。己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国家文物局)    山普鲁乡  山普鲁乡地处昆仑山南麓,洛浦县湖东南缘,总面积53.87 平方公里,全乡有 25 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乡总人口6131户24960人,其中维吾尔族占99%,全年粮食总产量14959吨,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1139元。   山普鲁乡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古朴。乡集市距和田市中心19公里,距洛浦县城约9公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普鲁乡在上级党委、政府…… 详细++

和田地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和田市 吉亚丽人艾特莱斯绸厂 麻扎塔格古城堡 和田玉文化墙 依麻木阿斯木麻扎 和田河 普鲁火山 玛利克瓦特故城 丝绸之路南道 米切提清真寺 布扎克墓地 和田昆仑公园 莫尔力克沙漠 大巴扎 葡萄长廊 民羊东汉墓 玛利克瓦特古城
和田县 乌鲁瓦提风景区 无花果王景区 核桃王公园 千里葡萄长廊 核桃王树 赞木庙遗址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 英尔力克沙漠 和田约特干遗址 阿萨乔克时如希库尔干城堡 和田千年核桃王 和田水字碑 麻扎塔格 双流农家乐 阿瓦提地主庄园 尼雅遗址
墨玉县 其娜民俗风情园 喀拉喀什河 夏合勒克封建庄园 麻扎塔格山 和田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 和田地毯厂 千年梧桐 英艾日克水库 梧桐王树 新疆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 乌鲁瓦提风景区 核桃王公园 吉亚丽人艾特莱斯绸厂 无花果王景区 老达玛沟遗址 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
皮山县 亚尕其乌依吕克古城 桑株岩画 皮山大清真寺 巴西拉克水库 汗吐格水库 三仙岭 塔吉克民族风情园 古核桃园 坡斯喀贝壳山 红色生态林果旅游观光园 固玛镇阿巴乐旅游区 桃花园度假村 羹株岩画 吐尔地阿吉庄园 乌鲁瓦提风景区 无花果王景区
洛浦县 玉龙湾风景区 热瓦克佛寺遗址 阿克斯皮力古城 山普拉古墓群 巴格达提麻扎 玉吉满麻扎 布亚麻扎 葡萄王 巴额达特麻扎 阿其克古代炼铁遗址 葡萄王 杨树王 红柳王 哈拉快力水库 江坎特 阿克斯色伯勒古城
策勒县 策勒人文生态旅游园区 老达玛沟遗址 丹丹乌里克遗址 慕士山 伊庥木加帕尔特合兰古墓 策勒小佛寺 阿萨乔克图如希库尔干城堡 治沙研究站 板兰格草场 恰哈泪泉 丹丹乌依里克遗址 策勒村事件纪念馆 策勒县国际沙漠治沙示范点 托特伊麻木麻扎古墓 胜利水库 丰收水库
于田县 圆沙古城 大河沿民俗村 喀拉墩古城 玛坚勒克遗址 阿其克库勒火山 喀拉墩遗址 于田克里雅河国家湿地公园 昆仑山 沙漠玫瑰庄园 艾提卡尔大清真寺 伯什托胡拉克古城遗址 乌鲁瓦提风景区 核桃王公园 无花果王景区 其娜民俗风情园 吉亚丽人艾特莱斯绸厂
民丰县 鱼湖 毛主席语录塔 安迪尔遗址 和田胡杨林 阿阔其卡古城 新疆尼雅国家湿地公园 尼雅文物馆 昆仑山炮点 高山牧场度假村 中国沙漠第一村 唐兰城遗址 夏羊塔克古城 乌鲁瓦提风景区 核桃王公园 无花果王景区 其娜民俗风情园

和田地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