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周口 >> 扶沟县 >> 固城乡

固城乡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程书院位于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第三位。  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书院规模雄伟,巍巍壮观,旧貌生辉。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的更新扩大,现在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  走进书院,迎面是青石台阶,朱漆大门,高柱重梁,砖山瓦顶,重檐叠脊,布瓦跑兽,木雕彩绘引人入胜,大门两侧耳房10间,东西对称  和大门混为一体,雄伟壮观。走过大门是“龙门”,“龙门”与大门风格相似,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8间,由月亮门通向东西耳房,各成小院,清静幽然。  继续前行,步入龙门(即二门)。据说龙门位于黄河上游,其流甚急,古代传说鲤鱼登此门即化为龙。科举时代称会试得中者为登龙门。在这里呢,把进入考场的大门叫龙门,也是对入学弟子、进取及第寄予的厚望。古代大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在过去,只有“大比”之年方得开放,每当龙门开启,豫东百姓无不争先恐后赶往书院“跳龙门”,以期好运,久而久之成为百姓避霉祈神速、喜闻乐见的民俗。传说一跳“龙门”金榜题名,二跳“龙门”青云直上,三跳“龙门”财源广进,四跳“龙门”百年好合,五跳“龙门”得生贵子,六条“龙门”富寿康宁。  在通往“立雪讲堂”的中轴线两侧,左左右右对称罗列着东西文场,呈南北行向,分为四排,每排各13间,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全为蓝砖布瓦,古代风格的柱廊式建筑。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的原貌。考场边的两棵古松,高大挺拔,蔚然成阴,是当年重建书院的县令缪应缙亲手所栽。  书院的“立雪讲堂”,“讲堂”十米见方,前壁呈框架结构,棂子门窗,这是书院建筑的重要部分,“讲堂”高约十米,面阔三间,单檐斗拱,每间“六攒”,每攒三斗两昂,非常紧凑。显得高大雄伟,蔚为壮观,讲堂的门上悬挂着我国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书定的“立雪讲堂”,和大门两侧由著名书法家马萧萧书写的这幅楹联:“立雪见精诚,树尊师以令范;设堂明理性,遗重教之高风。”金字匾额,恰似画龙点睛,给讲堂镶嵌了明珠。  “讲堂”的中间塑了程颢的坐像,再现了他接人待物“春风满面”的历史旧幕。史书记载,程颢平时独坐或闭目养神,或思考问题,总是一脸严肃,一动不动,像雕塑一样。而给学生解答问题或待人接物却满面春风,和蔼可亲。  讲堂东边的一组塑像,只见程颐、程颢端坐,杨时、游酢(杨时、吕大临、谢良佐为程门四大弟子,都曾寓居扶沟师学于程颢)满脸恭敬站立求教,生动再现了“程门立雪”的典故。1093年,杨时、游酢二人已考上了进士,但他俩为了进一步深造,便辞去官位来找程颐求教。当时,杨游二人三翻五次来找程颐,可程颐为试探他俩的诚心,有意关门不风,闭门不收。在一个大雪天二人双来找程颐求教。刚去的时候下的是毛毛雪,后来雪越下载大,足有一尺多深,程颐看到他们两人冻物像冰人一样站立门外仍不肯离去,求学心切,打动了程颐,才收他们为徒。后来人们就把程门立雪用为尊师重教的典故流传,所以大殿名为立雪讲堂。以此来教育后人虔诚求教,勤奋学习。  讲堂西边的群塑像是从“大程书院”步入仁途的历史名人。-:有明代户部、兵部、刑部尚书刘自强,吏部尚书刘泽深;一代才子江西提学付史李梦阳;广东道监察御史杜化中;柳堂、杜化中、罗赞、曹嘉、卢传元、郝维乔、何出光、何出图等,都是从大程书院走出去的-。  展望书院,古色古香、风景如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馆内常年举办文物、书画及其它各种展览,内容丰富,特色各异,游人如织。  2000年10月,“大程书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程书院

支亭寺

支亭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支亭寺,位于扶沟县城西南,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建于北齐年间、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伟华丽、气势壮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 清嘉庆年间,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区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支亭寺国槐、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佛祖殿等几部分组成。整体建筑金壁辉煌,脊列龙凤,檐卧走兽,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规模雄伟壮观。寺内近200尊雕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千年古刹支亭寺位于扶沟县西南柴岗乡寺前和寺后村中间,坐落在南北走向、高出地面5米左右呈龟形状的土岗上。古刹规模雄伟,建筑华丽,气势壮观。寺山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槐,给古刹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外衣。   古刹内设有佛祖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帝始天尊殿、地藏殿及东西殿庑60多间,总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是遗留寺院中建筑华丽、殿宇齐全、佛道合一的一个奇葩。   古刹支亭寺始建于大齐武平年间(公元550-581),是在张志伯祠全神庙的旧址上修建起来。张志伯,西汉人,名释之,字志伯,高祖时任大夫之职,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因-吕戚吕产,被吕后罢官贬于鄢扶,定居在龟形的土丘上重建家园,院中种植奇花异草,花香四溢,并建小亭一座,名芝庭,龟的头部植槐树一棵,其意"植槐定宝地"。   汉文帝时,鄢扶洪水横流,成为泽国,民不聊生。张志伯为治水患,发展农商,不顾年高体衰,带领黎庶挖沟排水,不幸舟翻落水,民众连夜寻找,只到第二早上,洪水退去,才在十多里以外的土岗上发现张志伯的遗体,后人为纪念他,把发现他遗体的土岗取名露尸台,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路寺台(路寺台村的来历)。其二子与百姓继续治水,终退洪水。汉文帝被张志伯贬后的惊人事迹所感动,为其平反昭雪,并晋升三级,以相国礼葬于寺西岗上(公元1970年这一大型汉墓被毁),其住宅改为志伯祠,子加官进爵,(后人为纪念张志伯的俩个孩子,把当时疏导好的两条河沟,取名大郎沟和二郎沟,慢慢演变成大狼沟和二狼沟,二狼沟在现在鄢陵县境内,后断流废弃,现已不见其踪,而大狼沟还在发挥着扶沟西南部人民旱涝保收的作用)(大狼沟的来历)。   东汉中期,志伯祠被改为全神庙,供奉天地全神。北齐武平年间,佛教兴盛,文宣帝命国子监博士张思伯到此组织建寺工作,庙宇成为佛道合一的寺院,并定为紫亭寺。之后几度颓圮,数度修葺。至明正德年间,先后建竣天王殿、菩萨殿、大佛殿殿庑20多间,香火更加兴旺,僧侣多达五六十人,此寺成为佛教文化重要发展地。清嘉庆年间,因芝亭寺犯忌讳,把芝亭寺改为支亭寺,延用至今。1986年,支亭寺遗址被省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四月古庙会,方圆数千里的善家斋公、游人商贾云集此地,寻奇探宝、烧香拜佛、经营贸易,日达数万人。寺内乐声入耳,经声不断,钟声远扬,香火极盛,驰名安徽、湖北、江苏等地,游人更是络绎不绝,一年多于一年。   古刹支亭寺山门前,有一棵高10米,树干围4.3米,长势旺盛、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槐。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8年,西汉文帝初期,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大夫张志伯,因-吕戚被吕太后贬到鄢扶定居,此树是张志伯亲手所栽,至今已2000多年。   支亭寺有个亘古不变的传统:就是每年的四月初八和七月十五唱三天戏,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骑着大车小车前来观看,与此同时还会到庙里求福祈祷,以求好运。在人山人海中尽享娱乐、美食,其乐融融。那几天也是好朋友尽情玩乐的好时光。(整理编辑,纪俊辉;其中大狼沟和路寺台的来历,小编走访当地老人得知)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柴岗乡  扶沟县辖乡。1949年设第八区,1958年建柴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6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3万。通公路。辖柴岗、梅桥、许岗、两冢坡、支亭、寺后、朱岗、歧岗、翟楼、塔湾、汲下、位寨、前李、巩河、邢坡、陈准庄、下岗、丁庄、庞庄、唐庄、后许岗、张力士庄2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棉花。.…… 详细++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扶沟县古城乡古城村东北300米处,南北长700米,东西宽300米,高5米。南临古城乡政府,东、西、北皆为开阔地,岗中有一条蜿蜒小道从中穿过。  来到固城乡,凤凰岗遗址非去不可。据《周口文物考古研究探索》记载,凤凰岗遗址位于(扶沟)县城西南17.5公里,固城乡古北村东北角300米处。凤凰岗遗址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约5米。中间一条小路将凤凰岗遗址一分为二,路北岗已毁去一半以上,路南岗保存较为完好。  来到扶沟县固城乡。沿一条乡村小道一路向北,行至千米左右,发现一条小道将本该连为一体的高岗一分为二。“想必这就是凤凰岗遗址。”凤凰岗遗址地势较高,比四周高出5米左右,上面栽种了密密麻麻的杨树。沿一条崎岖小道,登上了位于路南的一座高岗。攀沿途中,随手拾到一块陶片,上有线条勾勒的些许花纹,简约大方。  站在高岗俯瞰,四周绿油油的麦田尽收眼底。高岗上除有几座坟墓外,还有几个裸露的盗洞。一些小的盗洞,由于被落叶填埋,不易被人发现。大的盗洞看起来不像新挖的,经过雨水冲刷,有的已轻微塌陷,有的沿着树根形成泥块,有的还能看见裸露的墓砖。此外,在路北的高岗西部,我们也发现一处残破的盗洞。  据了解,凤凰岗遗址的文物目前虽已被文物部门发掘,但不排除有不法分子存在侥幸心理前来盗墓。在凤凰岗遗址附近没有找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在一名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在一个废弃酒厂的院前发现一座倒地、刻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它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静静地看护着这处遗址。  1978年12月,周口地区文化局普查队在岗的断壁中发展了大量的彩色陶瓷残片和各种石器、鹿角、兽骨以及汉代墓葬品。这些陶瓷残片分别为直领、篮领红褐花手制陶瓷,素面红褐色陶缸,平底黑色陶碗,三角形和圆柱形的鼎腿,灰色陶豆、陶鬲、陶壶、陶俑和空心砖等物。经鉴定,这些器物,有属龙山时期的,亦有属于商周和汉代的。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位于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省级文保单位。-同志为该馆题写馆名,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而建。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门、广场和展厅组成。大门朝东,巍峨壮观的仿古式门楼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亲笔题写的馆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入园内,两侧有假山点缀,水泥道路两旁平坦有形,北侧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河南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的立碑。西侧为小何庄殉难烈士纪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纪念馆广场,广场面积600平方米,广场正中央由花岗岩砌成的底座上,竖立着戎装的吉鸿昌将军半身铜像。广场正北就是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的主展馆,展厅面积为190平方米,展出实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绍生平事迹。东  侧为名人书画馆,内展-、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吉鸿昌将军的亲笔题词,另有书法家,书画家等名士笔迹134副(件),所展版面面积130平方米。最西侧为扶沟县烈士事迹陈列馆,全县有386名有志之士为国捐躯,展厅利用版面63副90平方米,展出22名烈士的英勇事迹,展出实物108件,扶沟县革命烈士英名台上记录着各乡镇近300名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英名。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前身为扶沟县烈士陵园,筹建于1962年,1964年陵园建成,1979年筹建激鸿昌烈士纪念馆,在将军牺牲50周年即1984年之际,更名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东临周郑公路,南临311国道,距京珠高速公路45公里,交通便利。纪念馆整体搬迁工作已纳入县政府2003年十二件实事之一。2004年完成配套设施和绿化,新址设在县城南三环路侧,是省、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  景点交通  从汽车站乘坐一路公交到烈士陵园下车      吉鸿昌 (1895~1934)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详细++  吉鸿昌 (1895~1934)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详细++

雾烟山

  雾烟山位于桐丘城西北,又名烟雾山、乌鸦山,为嵩山山脉余支。扶沟八景之一。相传为老子出鹿邑讲道的第一站,战乱时是民众避难之所,而今则是善男信女烧香求愿之圣地,每年三月庙会时人山人海很是热闹。久羡其名,故于辛巳年六月邀友人同游之。  是日,阳光灿烂,微风徐徐;我和友沿扶许公路并骑迤逦西向,经老镇韭园转向北约四里许至雾烟山脚下。沿南门拾级而上,面一座殿堂曰将军殿,想必是镇守山门的了。正对将军殿的南门两侧蹲着两头石狮,须发怒张,圆眼环睁,很是威武。南门东侧是一面壁墙,上面用隶书誊刻了雾烟山的种种状状;两侧是一座戏台,廊柱结构,颇有几分气势,只是没赶上庙会,没有穿红着绿的帝王臣子在上面摇摆,也没有丝竹琴弦婉转悠扬,只剩下这座戏台静静的坐着。  将军殿为穿堂建筑,过道两侧站了两位浓彩绘就的将军,横眉冷对,指手画脚,煞是威严;让人心生几分寒意又有几分温暖,将军殿上面是一个亭子,可沿两侧梯阶而上。  过将军殿向北是0殿,再向北是药王殿,再向北是龙王殿、关公殿等等,七八座庙宇由南向北一字摆开。殿宇大都是仿古建筑,有廊柱、挑檐、斗拱、彩绘及明黄琉璃瓦。殿前有砖砌的大大香火坑里面满满的灰烬和袅袅的香烟证明着-的兴盛。殿门两侧多有一位姓刘名明的人留的不能算诗的四句;门里有老的女人坐着,照例有-和功德箱;也照例供奉着君、母、爷、奶、菩萨龙王之类的神灵,或横眉冷对或慈眉善眼默默地接受着人们或真或假虔诚的膜拜。殿门外左或右的角处都立着一块用大理石凿就的功德碑,顶端刻着“万善同流”,下面则密密麻麻的排着人名和所捐的人民币的数目。大概是想流芳千古吧,不过我突然想起贾平凹在《白夜》或别的什么作品里提到某地山里人用这种碑来横在茅坑上面,很好用的;这样想时对于这流芳千古我有了几分笑意,千百年后,也许这碑,这庙都不知哪里去了,谁还会记得张三李四的几个大文呢?  辉算是善解人意的。简单快乐中不时透出几许忧伤;微笑着静静的看我滔滔不绝的表演,倒是反衬出好为人师的我的无知来;风轻轻从辉和我之间穿过。从将军殿上亭子四望,发现雾烟山只高出地面二三十米,方圆也不过一二里许。也许是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幻,巍巍高山慢慢湮失而致。山上树不多,有槐、松、楝和核桃树,我想替辉打一颗青核桃下来,但由于庙里老太的不肯,竹杆没借到,只好做罢。  小山上如果满满的栽上树,再吊起一只大钟,则廊角飞檐于枝叶间隐现,晨钟暮鼓和雾烟在林中悠扬,也许会少几分热闹,但肯定会更添几分意趣和些许诗意。  夕阳快要回家时,我们也踏上了回来的路,夕阳在身后跟着,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      韭园镇  扶沟县韭园镇位于县场面西9公里处。西与许昌市接壤,距离地107国道、京广铁路及京珠高速公路4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80公里,311国道昨许郸地方铁路穿境而过。 全镇辖40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5万口人,镇城面积82平方公里,耕地址在万亩。1996被原周口若悬河地委,行署命名为科为""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被省乡企业局命名为""东西部合…… 详细++

吉鸿昌碑林

吉鸿昌碑林为文化旅游景点。  1996年,扶沟县书法协会副主席.县政协委员李仰勤先生退休后,在家乡吕潭镇将军故居旁创建了“吉鸿昌碑林”.初由李仰勤自筹资金二万元投入筹建,购置碑坯,向全国书画名家和著名人士征集碑文书画作品,刻碑二百多通.其举动得到县文联大力支持,在《泛区文艺》上给以报道并印发征集碑林作品广告后,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吕潭乡党委和乡政府号召全乡广大群众向碑林筹建处募捐资金十多万元,并划拨上地三亩以供碑林座址.到1998年上半年止,已刻成300多通,内容有吉鸿昌将军遗墨,如为纪念辛亥革命死难烈士题写的魏体“国魂”和就义诗(李仰勤书丹),也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等的题词,还有著名书画家的书画精品.  吉鸿昌碑林建成后,不仅成为宣传吉鸿昌梢军英雄事迹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阵地,而且构成为烈士家乡的一个旅游景点.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  吉鸿昌 (1895~1934)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详细++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吉鸿昌 (1895~1934)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详细++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古鸿昌故居

古鸿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优秀0员吉鸿昌,字恒立,名世五,1895年9月18日生于吕潭乡吕潭古镇。1934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牺牲时39岁.英年被害,斗志未酬,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吉鸿昌将军一生坚持抗日救国.兴办家乡教育,留下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现存的吉鸿昌故居、吉鸿昌学校就是将军留给后人的无可比拟的精神和物资财富.  1895年初,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过继给近门叔叔吉大奶家,住吉大奶两闸草房.同年9月18日,吉鸿昌就诞生在两间草房里.那两间草房,位置在学校偏南一点的吉家老宅里.1931年,吉鸿昌的父亲吉筠亭在开封因病去世,灵柩连夜从开封运到吕潭,就停在两间草房里.为了便于各界人士吊唁,吕潭的父老乡亲连夜动工,在紧挨学校的东边,盖起明三暗五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6间的三合院,就是保存到现在的吉鸿昌故居.1980年,扶沟县人民政府拨款25000元,对故居进行了重修.为了保护故居,吕潭乡党委.政府把乡文化中心搬进故居,并邀请县博物馆的有关人员把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迹,制成图片,陈列在故居内,供人们参观学习.80年,被评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吉风仙,把自己出资2000多元购买的4000余册图书,也搬进故居,供人们免费借阅.1994年,乡文化中心搬到尚村岗乡政府所在地,吕潭二村村委会在故居内办公至今.现故居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鸿昌 (1895~1934)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详细++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吉鸿昌 (1895~1934)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详细++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信息来源:扶沟政务网

固城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固城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