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河南省 >>周口 >> 沈丘县 >> 老城镇

老城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沈丘槐园

  沈丘槐园又叫中华槐园,位于行政新区北侧,北邻南洛高速,是沈丘县委、县政府2011年确立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时遗留的近300多亩的废旧坑塘、林带,并将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设以现代园林风格为主的槐树生态园建设。  中华槐园位于行政新区北侧,北邻南洛高速,是沈丘县委、县政府2011年确立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充分利用修建南洛高速公路时遗留的近300多亩的废旧坑塘、林带,并将其整合水系成湖,建设以现代园林风格为主的槐树生态园建设。中华槐园占地面积350亩,总投资1.6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总投资4581万元,建设周期6个月-。  中华槐园项目2011年6月30日开工,一期工程计划6个月。目前,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70%,已栽植胸径50公分以上的国槐79棵,从全国各地联系到的刺槐、黄金槐、龙爪槐、金叶刺槐、毛刺槐、香花槐、五叶槐、金枝国槐等等槐树品质20个。一期工程春节前可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春节前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个高品位的娱乐休闲场所。  槐花飘香的五月,在沈丘县行政新区北端,一个充满创意和历史记忆的公园即将揭开妩媚的面纱:槐香山、槐香湖、观槐亭、七星岛、三槐桥、“千字文”广场如一颗颗珍珠撒入园中,与品种多样、千姿百态的槐树构成的槐林争奇斗艳,与县城内的高楼、绿树交相辉映。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华槐园”-。  主要景观有广场入口、人文展示、槐树品种资源、水上观赏、儿童娱乐、静态植物、湿地栈道、餐饮休闲等8个功能区。  主要景点包括:周兴嗣雕像、《千字文》文化广场、槐香湖、槐香山、观槐亭、七星岛、三槐桥、三槐堂、千年古槐、五福迎宾槐、比翼槐、连理槐等。园林中拥有包括世界珍稀品种的国槐、刺槐65个,槐树2万多株。其中,胸径50厘米以上的槐树150余株,1米以上的4株。中华槐园以生态自然、文化品味、槐树科研等特色与京城槐园、-大槐树公园齐称三大“槐园”。园林可以容纳上万人的游园休闲场所,成为河南省目前集生态旅游、园林文化、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第一处生态槐树园林。沈丘槐园 沈丘槐园 沈丘槐园

华佗冢

华佗冢为文化旅游景点。  沈丘县有个村叫华佗寺,村后靠沙河。沙河岸边有个冢,叫华骨冢。传说,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埋葬在这里。  东汉帝(公元147—公元167年)年间,项县(即项城县)一带瘟疫流行。正巧华佗带领樊阿、吴普几个徒弟,游乡行医经过这里。他们来到东小楼村、西小楼村时,正是这两个村的瘟疫流行得最厉害的时候。华佗和几个徒弟商量,一定要急救这两个村的病人。东小楼是个穷村,大部分患病人家无钱买药。华佗和他的徒弟们就用土方,挨家挨户给病人熬药治病。华佗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很快东小楼的瘟疫就被他们治下去了。与时同时,西小楼有几户有钱人家,开始不相信华佗他们的土方能治病,请来了巫婆、神汉焚纸烧香送瘟神。十几天过去了,西小楼的瘟疫不但没有送走,反而愈演愈烈。西小楼的人眼见东小楼的病人,服了华佗的药治好了病,再也不相信巫婆、神汉那一套了,也把华佗请到他们村上。经过几天几夜抢救,西小楼的瘟疫也被华佗他们师徒给治下去了。人们都称华佗是“神医”,临走时,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  华佗到了吴国,治好了吴将朱治的金疮,又转到蜀国为关羽刮骨疗毒,于是神医华佗的名声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后来传到丞相曹操那里,曹操差人把华佗请到许都为其医治“头痛”,并想把他长期留在自己的身边。华佗是从民间成长起来的医生,一生以解除穷苦百姓的病痛为己任,他怎能长期留在曹丞相身边呢?他假说家里来了信,妻子有病需要他赶回去治疗,曹丞相只好应允了。谁知华佗一去,再也不回许都了,仍然走村串户行医,为穷苦人治病。曹操打听到华佗的消息后,非常生气,就派人把他抓了回来,命华佗继续给他根治头风。华佗诊断后说:“丞相的头风已入内很深了,需要劈开头颅,取出风液,方可根除。”曹操一听,疑心顿生,认为华佗有害他之心,就把华佗长期囚禁监中,折磨至死。  华佗的徒弟们得知消息后,便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许都,买通狱吏,收殓了师父的遗体,共同商量归藏师父于何地。樊阿说:“若将师父归藏谯郡故里,官府必然追查,众位倾刻就要大祸临头,不如归藏我家——彭城”。吴普说:“如将师父归藏你家,若被官府查出,0性命也是难保阿?”樊阿说:“师父生前待我如子,就是受株连我也心甘情愿”。最后决定把华佗灵柩运往樊阿老家彭城。  一行人跟着华佗的灵车,日夜兼程向彭城进发。一天,灵车行到项县(当时项县治所在槐店,即今沈丘槐店镇)。正遇上霪雨天气,大雨滂沱,数日不止,灵车无法继续前行,只得暂停。消息传到东小楼、西小楼,过去曾被华佗救过命的人,听说华佗的灵车停在这里,就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成群结队的人来向樊阿要求,把华佗安藏在这里。樊阿、吴普等徒弟开始不从,后来想想,天气不知什么时候放晴,气温又高,路程尚远,又不能放停不藏,于是就答应了。大家动手把一代神医华佗埋藏在沙河南岸的一块高地上。下葬那里,十里八村的男男女女,都披麻带孝给神医华佗送葬,哭声传播十里开外。封土时,有的用筐抬,有的用衣包,有的用盆端,三天三夜就堆起一座大坟冢。人们称它为“华佗冢”。后人在坟冢南为华佗建庙,名叫佗庙。不知何时,华佗庙演变成华佗寺。后来庙宇所在村庄也以华佗寺命名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槐店清真寺

槐店清真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迁居该县而加以扩建。明崇祯年间遭兵燹。清顺治以后,-籍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该寺坐西面东,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0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属中国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对称分布两侧。寺北院有园林1处。全寺院房舍共计63间,取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终年63岁之意。正门为牌楼,上悬清康熙年间进士马朝轩亲书“清真寺”匾1块,两侧为南北便门,门上各书“周中规”、“折中矩”,意在陶冶穆斯林情操,使之言行合乎规矩,以求静心诚意。正门内南北边墙处立有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碑共13通,均记载于寺史。过殿3间,中为廊亭,雕梁画栋。正中悬明朝巡抚使巴图鲁·哈速鲁题“道源无极”匾1块。讲经堂排列了礼拜正门外两侧,南北各3间,为长廊出檐厢房式建筑。南北讲经堂各悬“德步桑林”、“功补造化”匾,为清光绪二年(1876)伊玛目杜宽所题。主体建筑礼拜殿由卷棚、殿厅、套房、耳房、望月楼浑然构成,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殿厅内有12根红漆顶柱,下铺地毯,可容纳1000多人礼拜。大殿中央悬挂阿、汉两种文字匮两块。中文匾书“道遵独一”,为清廷侍卫马廷襄所赠,阿文匾书有库法体“泰斯米叶”。殿前左右明柱上刻有清康熙年间著名书法家李润科亲书对联1幅。上联:“狱海火烈要是欲火占捻”;下联:“考赛(即《古兰经》所指天堂中河流名)水甜究从德水发源”。礼拜殿正门上悬匾“事有真宰”。由大殿北口旋梯可登望月楼,楼高3层,顶层为宣礼阁,楼顶翘角飞檐,雄伟壮观。据寺存古碑记载,该寺为豫东始建第一座,其建筑格局独树一帜,吻兽装饰和雕刻图案精美。1966年在“0”中,该寺部份建筑被毁,寺内所藏珍贵手抄本伊斯兰经典、13通石碑亦遭毁坏。1980年主体建筑得到修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晓顶寺

晓顶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晓顶寺,位于槐店西边杨营,沙河北岸。晓顶寺供奉人祖爷、女娲娘娘。解放前殿宇林立,香火旺盛,每年春天,二月二至三月三庙会,方圆数县的善男信女前来拜神求福。解放后,庙宇被拆毁,九十年代后陆续复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老城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老城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