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台湾省 >>澎湖县

澎湖县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吉贝岛

  俗称“台湾堆”,为澎湖群岛北海域中最大的岛屿。俗称“台湾堆”,为澎湖群岛北海域中最大的岛屿,位于距白沙岛约5.5公里的海上,全岛面积约3.1平方公里,西岸有一道数千公尺的黄金色海湾,呈弧状迤逦入海,碧海蓝天与金色海岸相映成趣。美丽的沙滩,可踏浪、戏水、潜泳,亦可欣赏绮丽的海上落日,恍若置身于夏威夷度假胜地。吉贝海上乐园位于岛上西南的白沙尾,海湾上有一栋栋彩色的度假小屋,为吉贝妆点出缤纷的热带风情。

澎湖列岛

  澎湖列岛为台湾第一大离岛群,是台湾省最早开发的地方,位于台湾海峡上,多渔港,夜间万点渔火流动,忽明忽灭,与水中映射之星斗互相辉映而形成“澎湖渔火”,曾被台湾省政府选为台湾八景之一。  澎湖列岛由64个大小岛屿所组成,自然景观是十分优美,著名的“风柜涛声”、“鲸鱼洞、”“望安玄武岩”、“虎井沈城”、“将军屿帆船石”、“花屿仙人脚印”、“桶盘屿石柱”等。当然,旅游资源远不止海滩陆上的,还有浅水中的、海底下的及海面上的各种旅游资源,均有待进下开发。澎湖列岛以盛产鲳鱼、鲣鱼闻名,此外还有马鲛鱼、鲨鱼以及乌贼和龙虾等,每年初秋时分,是去澎湖列岛吃海鲜的最好季节。  澎湖列岛有早期移民的传统聚落,为顺应环境而发展出的特殊空间地景,有异国统治时期殖民与军事防御的空间地景。种种的空间地景呈现了澎湖悠长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特色。境内的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还有文石书院、观音亭、七美人冢、西台古堡等,均有历史可考。著名的澎湖跨海大桥、桶盘屿、通梁榕树等景观,亦各有特色。  Penghu Islands   必去理由:台湾省最大的离岛群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中国台湾[Taiwan]   景点所在省、州:澎湖县 [Penghu County]

双心石沪

  石沪是先民智慧的展现,它是利用玄武岩和珊瑚礁所砌筑的捕鱼陷阱,而七美的“双心石沪”因造型浪漫,吸引众多的情侣前来,俨然成为澎湖观光的代表景点,位居澎湖景点第一名。  双心石沪又称“顶隙沪”,已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坐落于澎湖县七美乡的北部,是澎湖地区众多石沪中保留最完整的石沪,是由许多石头排列而成,从高处更能清楚的看到两个大大的爱心。从高空俯瞰过双心石沪之后,可以下水走走、玩玩,附近海域的海水清澈碧蓝,如果水位不高,或是正处于退涛的时候,也不妨走到双心石沪里头,彷佛爱心将你围绕,十分浪漫,如果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前往,将会是人生中最美的经历。需要注意的是若要观看双心石沪必须先确认每日的退潮时间,才能顺利看到完整的石沪双心形。  澎湖有许多捕鱼用的石沪,规模有大有小,却没有一处石沪比得上七美岛的“双心石沪”,两颗心套叠而成的“双心石沪”,就像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吸引着世界各地情侣的到来,《海豚湾恋人》的部分场景就是在此拍摄。   Double-Heart of Stacked Stones   必去理由:目前保存最完整和最美丽的石沪   七美乡 [Qimei]

马公城隍庙

马公城隍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公城隍庙亦可称妈宫城隍庙,是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内的古迹庙宇,供奉城隍爷。它是继文澳城隍庙之后澎湖地区的第二个官设城隍庙,为中华民国内政部设定的三级古迹。  马公城隍庙始建于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9年(清康熙四十四年)完工。1885年因中法战争,法军占领澎湖,马公城隍庙被烧毁;1886年由通判程邦基在今马公市重庆里重建,其后在1889年,澎湖厅署迁移至马公,马公城隍庙的官祀地位得以巩固。  初建时的马公城隍庙为三进带左右护龙之建筑。因澎湖地区位处海峡中央,多风害,马公城隍庙亦曾多次修建。今天我们所见的马公城隍庙的风貌基础奠定于1932年,为五开间、两进两廊的合院式建筑,三川殿上有通判程邦基所献立之“悔者迟”、“你来了”的匾额。三川殿后有重檐歇山顶的拜亭,正殿神龛供奉城隍爷,左右分立文武判官。正殿左室供奉注生娘娘,右室供奉临水夫人。东西两侧厢房祀有注录司、阴阳司、褒善司、注寿司、速报司以及罚恶司等。  Magong City God Temple   必去理由:澎湖最主要的城隍庙

渔翁岛灯塔

渔翁岛灯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渔翁岛灯塔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西南端,为台湾最古老的灯塔。该塔的位置原为西屿塔灯的旧址,西屿塔灯始于清乾隆43年,为八角形花岗石的七级石塔,塔上每夜燃点灯火。  渔翁岛灯塔立于花岗岩台基上,底部直径约2.5公尺,塔高11公尺,灯高60.7公尺,内有螺旋铁板楼梯。塔身向上微微内收,为圆形铁造结构,外表漆成白色,是台湾地区创建最早的洋式灯塔。在入口三角形的门楣上留有凸铸的英文题字“D-ID M. HENDERSON 1874”,是灯塔设计人韩得善的署名。另在庭院内有三块保存完整的石碑,分别是清乾隆43年(1778)所立的《兴建西屿塔灯碑记》、44年(1779)的《建修西屿塔灯落成碑记》,以及清道光8年(1828)所立《西屿塔灯碑记》。  此外,灯塔旁还有一座洋楼,是以石块砌筑的,内分上下两层,屋顶采低缓四向屋坡作法,屋檐水平线脚突出于入口的小玄关,百叶窗为法式造型,显示出其浓厚的欧式建筑风格。  Yuweng Island Lighthouse   必去理由:台湾最古老的灯塔

澎湖跨海大桥

  澎湖跨海大桥坐落在台湾澎湖县,连接白沙与西屿两大主要岛屿,是澎湖群岛主要交通要道之一。远远望去,该桥犹如长虹凌空,雄踞于台海之上,不但使该区的交通畅流无阻,而且极富观光价值,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在跨海大桥兴建之前,白沙与西屿两岛间的唯一交通方式为行船驶过吼门海道,但海道的水流湍急,平时的流速高达每秒三米以上,遇到季风强的冬季时节水流更是险急。政府在经过多年勘查后于1965年开始兴建大桥,1970年完工正式通车,自此两岛的住民终于可以经由原来险恶的海路交通改为陆路交通来往于两岛之间,或是前往澎湖本岛。  跨海大桥经过多年的潮汐及海风侵蚀,而且交通流量增加,原桥逐渐不堪使用,于是在1983年开始改建并于1996年完成改建工程。改建后的新桥全长2494米,宽13米,其中双车道宽9.5米,人行道宽3.5米,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深海大桥之一。  Penghu Cross-Sea Bridge   必去理由:东亚最大的深海大桥之一

澎湖风景区

  澎湖风景区正式成立于1995年,旨在将澎湖列岛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级海上观光休闲渡假中心。澎湖群岛多渔港,夜间万点渔火流动,忽明忽灭,与水中映射的星斗互相辉映,“澎湖渔火”因而曾入选著名的台湾八景。  澎湖风景区内景点颇多,著名的“风柜涛声”、“鲸鱼洞”、“望安玄武岩”、“虎井沈城”、“将军屿帆船石”、“花屿仙人脚印”、“桶盘屿石柱”等自然景观以及包括澎湖跨海大桥在内的人文景观都是众游客拍照留念的绝美地方。此外,由于澎湖是个海岛,居民多半从事渔业生活,面对着变化无常的海域及澎湖自然环境影响,只好依靠神明寄托心灵,于是澎湖民间宗教发展十分繁荣,各种庙宇遍布岛上。因为澎湖居民对寺庙的建筑相当重视,甚至不惜巨额兴建,要求美仑美奂,以代表对神明的尊敬,所以这些庙宇不但是村民的信仰中心,更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观光的功能。  Penghu National Scenic Area   必去理由:台湾最知名的海上风景区之一

台江公园

  台江公园为台湾第八座公园,于民国98年(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名称得自于古代台湾西南部曾存在的台江内海,范围包括台南市安南区与七股区滨海陆域、海域至澎湖县东吉屿。  台江公园是台湾唯一一个河海交界的湿地生态公园,有着极高的保育意义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公园总占地面积39310公顷,包含台南市安南区与七股区共4905公顷的滨海陆域以及34405公顷的鹿耳门段至澎湖县东吉屿海域。除了结合人文、历史、生态保育等,园内还有湿地、潟湖两重生态景观,以及1200多只黑面琵鹭,数量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和地区,处处展现着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是一处非常值得守护和游览的生态园区。  Taijiang National Park   必去理由:台湾唯一一个河海交界的湿地生态公园

西台古堡

  西台古堡位于台湾省澎湖县外安村南海岸,西屿西南,因清李鸿章为防海寇而倡建的,故又称李鸿章古堡,堡垒全部掩蔽在玄武岩层内,墙垣坚厚,隧道宽阔,可容驻军54人,目前已列为一级古迹,古堡尽头为海崖,有明显的侵蚀地形。  西台古堡坐落在西屿乡外埯村南临海的高地上,由李鸿章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兴建,用以防御外来侵略者,其占地达8.15公顷,列属台湾一级古迹,昔称西台古堡炮台,为澎湖最前线、最具规模且火力最大的炮台;由若干条地下隧道构成,整体成“山”字形,隧道宽4米多,高近4米,堡顶与地面同高,顶上覆盖绿草,远望不易察觉,堡内装置大炮4门,驻军最多时达5000人,工事完善,至今犹存。  

小门鲸鱼洞

  小门鲸鱼洞坐落在台湾澎湖县西屿乡小门屿西北海岸的海崖上,因外观上状似一只鲸鱼的头部而得名。此处原为一玄武岩海崖,但经海水和海风的不断侵蚀,最终贯穿成为一海蚀拱门,看似一只搁浅海滩的鲸鱼而备受众游客的欢迎。  鲸鱼洞高约7.8米,潮大时,可欣赏巨浪拍打洞口的景象;退潮时,游客能进洞内聆听海涛荡气回肠的吼声,令人精神振奋舒畅。此外,鲸鱼洞东侧现在还有两根海蚀柱,原为海蚀拱门,因顶上玄武岩崩塌而成,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热门的拍照地点。  Whale Hole of Xiaomen   必去理由:澎湖县最著名的海景之一

姑婆屿

  姑婆屿面积约0.3平方公里,为澎湖列岛的北海最大的无人岛,岛上有片绿色大草原,一侧并有白色沙滩和礁石岩岸,游客可在此享受浅滩戏水之乐,并观赏绮丽的珊瑚、热带鱼类。此外,姑婆屿也是著名的紫菜生产地之一,产量多、品质佳,目前属于赤坎村的公共财产,由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每年冬季采收季节时,村民统一包船前往,盛况空前,为北海百年来独特的常民活动。这处无人岛有不少鸟类栖息,尤其是燕鸥类,如白眉燕鸥、红燕鸥等,颇受赏鸟人士瞩目。

通梁古榕

  通梁古榕位于白沙岛通梁村保安宫前,树龄已达三百多年,当地人皆视为神树,是澎湖岛上唯一的大榕树,共有数十条支干,枝叶繁盛茂密,形一个天然的华盖,蔽荫达半亩馀,是世界上难得一见的大榕树,澎湖地理环境原不适合植物生长,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大榕树在此却长得枝叶茂盛,居民为了保护枝干,将每根枝干皆用板子包围起来,中间以架子、支柱来支撑巨树。

吉贝屿

  吉贝屿位于距白沙岛约5.5公里的海上,全岛面积约3.1平方公里,西岸有一道数千公尺的黄金色海湾,呈弧状迤逦入海,碧海蓝天与金色海岸相映成趣,美丽的沙滩,可踏浪、戏水、潜泳,亦可欣赏绮丽的海上落日,恍若置身于夏威夷度假胜地,吉贝海上乐园位于岛上西南的白沙尾,海湾上有一栋栋彩色的度假小屋,为吉贝妆点出缤纷的热带风情。

鲸鱼洞

  鲸鱼洞位于澎湖列岛西屿北端的小门岛,岛上遍布奇形怪状的玄武岩,黑色岩石间有一个海蚀形成的大岩洞,相传有巨鲸在此受困,故名,洞穴高约7.8公尺,洞内寒冷阴森,好似洪荒之地,洞外巨涛拍岸,气象万千,退潮时,在此听潮音,效果十分震撼。

观音亭

  观音亭位于澎湖青年活动中心旁,连于清康熙35年,主祀观世音菩萨,造型古朴,历经中法战争的破坏,而于光绪17年重建迄今,虽比初建风貌稍逊色,但依然不失庄严华丽,至今仍是澎湖佛教圣地。

台中孔庙

台中孔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台中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原建有孔子庙,格局与彰化孔子庙相近,但在日治初年被充作军营,不久即被折毁。据史料所载,当时台中孔子庙工程共费白银三万两,若与同期台中城内之考棚二万八千两,衙署二万两,城隍庙八千两之花费相较,可知当时孔子庙花费之昂贵。今所见台中市孔子庙乃由台中市议会所倡建,市政府筹画,于民国六十一年(1972年)九月组设兴建委员会,委由台湾省公共工程司规划设计,于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六月始奠基鸠工,于民国六十五年(1976年)竣工。    采用中国式建筑,气势庄严雄伟,为全省其他地方少有。和忠烈祠仅隔一栋青年活动中心,孔庙的入口在双十路上,路口设有两座牌楼,建筑采四方形宫殿式,中央为大成殿,供奉至圣先师神位,也是每年祭孔大典的主祀场所。  景点介绍    孔庙与忠烈祠位于双十路与力行路的交叉口附近,两栋建筑相邻而建,皆采行中国式建筑,气势庄严雄伟,为全省其它地方少有。  孔庙的入口在双十路上,路口竖有两座牌楼。建筑采四方形宫殿式,中央为大成殿,供奉至圣先师的牌位,也是每年各地祭孔大典的主祀场所。  忠烈祠位于力行路上,其建筑以黄白色调为主,光洁清幽,正殿主奉革命烈士神位,殿旁绿树高耸,左侧植有兰花、盆景,清丽引人。忠烈祠附近的台中神学院,亦富庭园之胜,可以顺道一游。  建筑形式    其建筑形式除参考曲阜孔子庙外,尚广徵学者专家意见,且为与隔邻之忠烈祠(采用清代宫殿式建筑与彩绘)有所区分,最后决定采取宋代宫殿式建筑,以取其浑厚、肃穆、朴实而壮观。  建筑特色之一。  台中市孔子庙之格局,乃依曲阜孔子庙缩小规模,故在构成的空间元素上较为多样。道贯古今与德侔天地两座六柱五间牌坊位于力行路上,冠以单檐青色琉璃瓦顶,但立柱出头,为其特色。在两座牌坊中间,轴线转换,由南而北依序为照壁、檽星门、泮池、甬道、燎亭、瘗所、观德门、毓粹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与崇圣祠。照壁采北式庑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壁面琉璃浮凋以“孔子游学图”为主题。  与照壁相对为檽星门,两侧各立金声、玉振二门,均以华表为柱,栅篱为门,中央双柱柱头有狮子一对,平时关闭,仅释奠典礼始开;依古礼只有皇帝与状元方能由檽星门进出。泮池在檽星门后方,采半圆造型,其上跨有“碧水桥”,桥栏亦彷宋式勾栏抱鼓形式。  泮池至大成门间为甬道,两侧置石灯笼,并植榕树;此处在日治时期原是台中神社之外苑。甬道尽端两侧有燎亭、瘗所,分立于台基之上。燎亭为方形,瘗所则为八角形;乃是在祭孔释奠典礼时瘗毛血与燎帛布祝文之所。观德门临双十路侧,为台中市孔子庙平常之主要入口,与毓粹门在大成门前庭两侧相对而立。其名称乃自曲阜孔子庙而来,即与礼门、义路同性质。其屋顶采北式歇山顶,覆青色琉璃瓦。  大成门面宽五开间,采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梁枋饰以宋式彩画,中门六板饰以八十四颗铜钉,其馀四门则各饰以七十颗铜钉,均漆以朱红,平时仅开最外侧之边门。大成殿为台中市孔子庙之主体建筑,立于月台(佾舞台)之上,月台前有丹陛云龙石凋,左右隅则为礼乐台,均绕以勾栏抱鼓。屋顶采北式重檐庑殿顶并覆以黄色琉璃瓦,正吻因采宋式作法而无走兽,故无一般闽南式孔庙之通天筒与鸱枭装饰。在翼角的部份则将柱子升起并往内倾斜,以修正因尺度较大所造成视觉上的变形。屋檐、斗拱、梁枋与天花均饰以宋式彩画,柱面枋花岗岩洗。  正面面宽七开间,明间较次间、稍间为宽,门均漆以朱红色。室内空间采大跨距无柱的作法,正中设有神龛一座,主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上方有严家淦所题“明德至善”匾额。东西两侧配祀以四配十二哲。内部亦有斗拱装饰,天花饰以祥龙。  东西庑分列大成殿两侧,与大成门、崇圣祠之回廊连接形成封闭型合院,采卷棚式屋顶。下面檐柱及墙面为彷花岗岩斩石子,廊檐饰以宋式彩画。内部奉祀历代孔门先贤先儒。崇圣祠(又称圣祖殿)位孔子庙建筑群最后,面宽五开间,采单檐庑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廊柱与台基勾栏均采彷花岗岩斩石子,梁枋也均饰以宋式彩画。祠内奉祀孔子之先祖神位,亦陪祀以先贤先儒之父辈神位。  建筑历史    孔庙原址为空军子弟小学及教职员宿舍,民国五十六年学校迁移至健行路改名为省三国小,原地就规划改建成孔庙。本孔庙委由台湾省公共工程局规划设计监造,庆仁营造厂及台湾铺道工程公司承建。建筑型式本有典籍可循,惟为审慎再三斟酌,除参考曲阜县志及阙里文献等外,尚广徵学者专家意见,且为了与相邻的忠烈祠(清代宫殿式建筑与彩绘)做区分,最后决定采用宋代宫殿式建筑,以取其浑厚、雍穆、朴实而壮观。平面配置系参照曲阜孔庙布置规模缩小而成。  孔庙建地总面积为23,653.20平方公尺,建筑物总面积为2,363.88平方公尺。因是古典建筑,且是台湾少有的宋式型式,结构复杂多变,装饰繁叠细致,在施工上如溷凝土之浇灌,由模板组立至钢筋排扎,每一细部皆精确校正,外表粉饰装修,尤须棈工细琢。孔庙各殿宇彩绘亦全部采用宋式,以卷草花卉为主,用颜色的深浅来描绘造型,施工相当细腻且繁复,可说是全台少有的建筑典范,值得民众研究与欣赏。孔庙整体建筑群包括下列建筑元素:  牌坊(道贯古今、德侔天地两座)、照壁、棂星门、泮池前院、观德门、毓粹门、燎亭、瘗所、大成门、大成殿、东庑、西庑、崇圣祠等,可说是全台最为完备的孔庙之一。除了平面图彷曲阜外,同时引用曲阜建筑语汇名词与元素,例如观德门、毓粹门,有别于闽南式建筑的礼门、义路等,虽是钢筋溷凝土的新建建筑,但孔庙建筑复古精神与整体形象表达,堪称是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的先驱。  孔庙碑记    台中为人文苍萃之区,更为台湾省政枢纽,四方翘望,动系观瞻,年来凡百建设,齐头并进,惟独孔子庙尚阙如,宁非憾事。盖孔子明人伦、立纪纲、修道兴教,为万世师表。是以各县市,均有孔庙之建立,缓经议会之倡议,市政府之筹划,地方耆老之赞助,及国大代表颜钦贤先生捐献大智路土地一千五百坪变售为基金,复承省政府之指导与协助,建庙构想,始具规模。乃于民国六十一年九月组设兴建委员会,由省府徐前秘书长鼐为主任委员,嗣于六十二年八月由韶华赓董其事,先后绘图、估价,至六十三年六月始奠基鸠工。历数年之经营,终于六十五年竣工。从此庙宇巍峨,明伦有地。瞻门墙之崇高,同登圣城,跻明堂之深奥,共沐薰陶。消灭0匪邪说,恢复固有道德,谋人类幸福,进世界大同,懿欤盛哉,谨为之记  交通提示    搭乘公车: 1.搭乘台中市公车41路,在体育场或双十国中下车。 2.搭乘仁友客运20、51、53路,在双十国中下车。 自行开车: 由大雅(中清)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中清路、大雅路经健行路往东行,接北屯路右转,取斜对面的 双十路南下即可到达。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澎湖县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澎湖县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