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驻马店铜山湖 | 驻马店铜山湖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铜山风景名胜区分铜山、铜山湖、云雾峰三个部分,总面积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景区融汇山峦、湖水、岛屿、潭瀑、洞穴、寺庙、革命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风景名胜资源,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圣地”构成了完整的风景名胜体系。 铜山,原名大复山,汉代名将邓通在此铸钱而得名。它以“险似华山,秀似黄山”被冠以“小武当”之称,“南朝金顶(湖北武当),北谒铜峰”的美谈流传至今。自东汉以业,佛道两家的释子道徒,在铜山修身养性,弘扬拂法,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一天桥”、“二古庙”、“三宫观”、“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山上,云雾缭绕,危崖耸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鬼斧神工奇妙无究。山泉、飞瀑、红叶、怪石、河湖、寺庙、相互交映,可谓人间的仙境,历史上留传的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传统庙会来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达数十万人之多,物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铜山以独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游客。相传,王莽赶刘秀曾在铜山激战;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闻名于世的郦道元曾数次登临铜山详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迟敬德登山游览,立碑纪念;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山后咏诗激励斗志;明朝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曾“相从贤士大夫数辈而来”登山游历,并亲自撰写《重修铜山清凉禅寺碑记》清代顺治皇帝削发为僧到铜山清凉寺隐居。清代历任知县登峰观景,并留下很多赞美铜峰的诗篇。 铜山乡 铜山乡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处、东临确山县、南接桐柏县、北与驿城区的老河、板桥相接。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是革命老区,因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铜山而得名。全乡面积266平方公里,下辖大路庄、焦竹园、郑庄、毛桥、上邵、高庄、肖庄、楼房岭、邓庄、曹庄、山头、缸窑、罗沟、彭庄、闵庄、羊进冲、柳河、铜峰18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335个自然村,总人口3万人,耕地…… 详细++ |
铜山风景名胜区 | 铜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铜山风景名胜区分铜山、铜山湖、云雾峰三个部分,总面积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整个景区融汇聚集了山峦、湖水、岛、潭瀑、洞穴、寺庙、革命遗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风景名胜资源的精粹,集“雄、险、奇、秀”于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圣地”构成了完整的风景名胜体系。 铜山,原名大复山,汉代名将邓通在此铸钱而得名。它以“险似华山,秀似黄山”被冠以“小武当”之称,“南朝金顶(湖北武当),北谒铜峰”的美谈流传至今。 自东汉以业,佛道两家的释子道徒,在铜山修身养性,弘扬拂法,形成了丰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一天桥”、“二古庙”、“三宫观”、“四道天门”、“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观”、“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点,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山上,云雾缭绕,危崖耸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围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鹰等八十种动物,鬼斧神工奇妙无究。山泉、飞瀑、红叶、怪石、河湖、寺庙、相互交映,可谓人间的仙境,历史上留传的农历六月十五日的传统庙会来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达数十万人之多,物资交易大会盛况空前。 铜山脚下便是南宫寺,踏入山门,穿过竹林小道便来到千年佛教、道教圣地——滴水崖,寺院南侧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断,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侧有一神仙洞,传说是祖师爷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断,从滴水崖拾阶而上经“好汉坡”、“回心崖”、“焦阁老碑”、“百丈崖”、“一线天”、“铜山云梯”、“得道石”、“天桥”过四道天门可到达顶峰,立在铜峰之顶鸟瞰群山,满目葱笼,花枝烂漫,山峦起伏似巨龙飞舞,河流交错如飘带萦回,景区100多个著名景点尽收眼底,千里云海,河湖一线,水天一色,气象万千,使人心旷神怡,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登山完毕,便可泛舟铜山湖,碧波荡漾,岛绿景秀,岸上松涛阵阵,鸟语花香,宾馆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水怪”的传说,更为铜山湖增添了一分美丽和神秘。铜山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山水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险、求佛、探胜的旅游胜地,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的明珠。 铜山以独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历代游客。相传,王莽赶刘秀曾在铜山激战;南北朝时期,以《水经注》闻名于世的郦道元曾数次登临铜山详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迟敬德登山游览,立碑纪念;唐未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登山后咏诗激励斗志;明朝正德年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曾“相从贤士大夫数辈而来”登山游历,并亲自撰写《重修铜山清凉禅寺碑记》清代顺治皇帝削发为僧到铜山清凉寺隐居。清代历任知县登峰观景,并留下很多赞美铜峰的诗篇。 整个景区由“十大名峰”、“五大石崖”、“八大景观”构成,其中“铜峰积翠”、“熊石朝天”、“石婆峰”、“天桥石”、“滴水崖”、“四天门”、“一线天”、“云梯”等绮丽雄奇的景观令人叫绝。周围群山之上,形若猴、狮、虎、羊、龟、鹰、蛙等多种动物的怪石,其鬼节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该景区已于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区,它是以山水为依托,以丰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为内涵的风景胜地。 铜山风景名胜区 铜山风景名胜区 铜山乡 铜山乡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处、东临确山县、南接桐柏县、北与驿城区的老河、板桥相接。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是革命老区,因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铜山而得名。全乡面积266平方公里,下辖大路庄、焦竹园、郑庄、毛桥、上邵、高庄、肖庄、楼房岭、邓庄、曹庄、山头、缸窑、罗沟、彭庄、闵庄、羊进冲、柳河、铜峰18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335个自然村,总人口3万人,耕地…… 详细++ |
盘古圣地景区 | 盘古圣地景区:盘古山圣地地处桐柏山脉北陲,位于泌阳县城南11公里,主峰海拔459米,周围山峦互陵环峙,如同众星拱月。该景区草木竞秀,奇石嵯峨,象形石景有“石狮子”、“盘古”、“盘古垛”、“盘古爷的石箱子”;山下不远处还有大磨一扇。据考证,山巅原建于五代时期的盘古庙一座及历代石碑数通。然不幸于“文革”时期被损毁。近年来,民众集资又在旧址新建大庙一幢,仍为坐北朝南格局。又新添山门一道,气势恢弘庄严。山门内过道两侧,有四大天王塑像分立,魁梧雄健,威风凛凛。院内大殿高耸宽敞,黄瓦飞檐,红柱画栋,颇有古朴轩昂之势。殿内有丈余披发身着槲叶的盘古彩塑一尊,目光炯炯,气度和善,令人起敬肃然。东西厢房也为黄瓦红墙,建造亦显质朴典雅,其内供奉道教诸神。院中庙有大型祭坛,不时有朝拜者燃起袅袅香烟,钟钵之悠扬声在庙内回荡。 盘古开天辟地,兄妹滚磨成亲繁衍人类,创造世界的神话传说就诞生于此,人们寻根拜祖,祭祀盘古延续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每年三月三庙会周围群众便纷至沓来,登山拜朝“至诚、至信、至勤、至爱”的盘古精神,得到完美体现,同时盘古圣地又是泌阳八大景观之一。早晨,你若登上山顶,瞬间脚下云雾弥漫,一切处于迷蒙之中。阳光初照,又涂金-,霓裳羽衣,直让你有飘然欲先之快,此即为泌阳八景观之一“盘岚朝起”之壮观。 河南泌阳盘古山是人根之祖盘古爷和盘古奶繁衍人类的地方,位于我县陈庄乡境内。其山体东扼大磨,南接猴山,西连风山,北至百神庙,主峰海拨459米。“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盘古文化是在中华本土上滋生的远古文化,延续古今,传播中外,其时空的博大精深,居世界前列,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 泌阳民谣日:“泌阳县景致多,分南门涉沙河,二十五里到大磨。大磨西南盘古山,每年盛会三月三。盘古庙岁知多少,皓首兴叹不知年。”这首民谣旋即将你的浓浓兴致带上了盘古山,这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民间传说和轶闻趣事甚多。 据泌阳县《县志》载:“盘古山,县南二十五里,蔡水分焉。本名盘山,后传为盘古,因立盘古庙于上。”昔日当地群众亦有称此山为“九龙山”者。因观其山势,向外恍若绵延九道丘陵,如“龙”状,故名之。 据地质专家们讲,盘古山主要是震旦系变质岩及燕山运动第二次侵入的花岗岩和均质混合岩构成,山中蕴含有铜、金、银、石等矿藏。 山上奇石嵯峨,草木竞秀,山坡苹果和梨树片片;漫山生长有十多种中草药材。蔡水——甜水河源头自山涧。山顶有庙宇三座,高古质朴,雄浑庄严。大殿塑有身着槲叶的盘古巨人坐像一尊。清晨,你若置身山巅,但见天色碧幽,月牙西悬,顿觉深奥无比,神话般的情思油然而生。少顷,曙光初上,山头霞染,脚下云雾涌动,漫无际涯,“盘岚朝起”之誉名不虚传。此所谓泌阳“八景之一”。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玉帝让繁衍人类,令盘古兄妹在农历三月三“滚磨成亲”,以后,两人便在此定居。又传盘古恩泽这一带子孙,每年总要“电不闪,雷不打”的下三场雨,以保这里常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有盘古带帽,喜雨来到,及“东南西北搬,不离盘古山”之说。可见,在漫长历史中这里是一方乐土,又派生出劳动人民珍珠般多彩的超自然的想像。优美的神话传说,使后人对盘古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想念盘古,因而每逢农历三月三——山花烂漫之际,周围及邻县群众便纷至沓来,登高朝拜或祈求吉祥。当地人并组织演出民间文艺节目和举办农特产商品交流,遂形成了“三月三”庙会。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庙会,来自全国的香客和游客已达二十多万人次,盘古庙会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向世界有关部门提出申请。2005年12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郑重宣布泌阳为“中国盘古圣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到此踏青及进行民俗旅游者,更是蔚然成风。盘古圣地景区 |
铜山湖森林公园 | 铜山湖森林公园:省级铜山湖森林公园座落在铜山北侧余脉,距泌阳县城东20公里处,铜山湖畔,处于汉水流域的分界边缘,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过典型地段,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种丰富,省道411公路,高速公路沿北擦肩东去,泌阳铁路横贯其中,交通十分便利。 公园内山势雄、奇、险、峻,酷似各种生灵,分别被冠以其名,如骆驼山、凤皇山、二龙戏珠等,一道道石寨墙实为历史见证,位于公园东部的义和寨,即清末义和团聚义之地,闯王寨即明末李自成-压迫的战场指挥所。清澈深蓝的铜山湖环抱着公园北侧,湖面浩浩渺渺,碧波荡漾,湖岩港汊交错,松涛阵阵,山中孕水,湖中映山,山因水秀,水因山清,架舟遨游有“山-复,柳暗花明”之感觉。公园内的树木古朴苍劲,高耸挺拔,郁郁苍苍,树灌虬枝盘旋,婀娜多姿。春季万木吐绿,百花溢香,蜂飞蝶舞;夏季山峦叠翠,流水潺潺;秋季层林尽染,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壮观;冬季银装素裹,悬崖冰挂,分外妖娆。山峰之间点缀的巨石拔山而起,凌空而出,气势不凡,妙姿天成,龟石、锅石、空洞石、尖刀石、猴虎石维妙维肖。巨石之下掩映着各类动物生活的洞穴,开成一大奇观,山、水、树、石形成了铜山湖森林公园独特壮丽景观。 地址: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铜山湖路东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 20元 |
下河湾冶铁遗址 | 下河湾冶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河湾冶铁遗址,位于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南10公里下河湾村东,北部为小水沟,东部、南部有小河环绕。东南距坡头山2.5公里,西南距条山2公里,南部紧邻蝎子山。遗址总面积23万平方米,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城两级台地。 从地表看,遗址基本上没有遭受大的破坏,遗址区内随处可见大量残块(包括炉口、炉腹和底层)、炼渣、铁矿石、陶豆、陶斧、陶盘、盆、罐、板瓦、简瓦等遗物残片和大量的烧土块,还发现有石范、陶范及鼓风管残片。上世纪90年代,村民曾在遗址南边田埂上捡得十几吨铁矿石。从遗址断壁上暴露的断面和勘探的情况看,遗址厚度在1.5米~3米,最深处可达4米。初步推断为战国至汉代冶铁遗址。 下河湾冶铁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所见到的冶铁遗址中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好,延续时间较长,且集采、冶、铸于一身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官营冶铁遗址。它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中国冶金史乃至世界冶铁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河湾冶铁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泌阳白云山 | 白云山主峰海拔983米,奇石如垛,白云缭绕,俗称白貌垛。明嘉靖《南阳府志·山川·泌阳县》的记载是:“白貌垛山,在县东七十里,山之奇峰秀丽,常有白云舒卷故名”。清《泌阳县志》具体描述为:“白茅堵(垛),在县东北七十里,山势雄伟,俯环群山,天阴雨必兴云雾。山后有龙潭。相传山上有白茅大仙。每逢岁旱,乡人无论远近,皆往祈雨,有求辄应,屡著灵异。又名白云山。” 白云山古老而神奇。历史上,以其满山青翠、如龙在卧而曾名青龙山。自白貌垛向东北绵延至确山境,宛若一条巨龙,白貌垛正是昂起的龙首,石垛俨然是龙角,枪杆岭一如龙须,龙口喷吐着云雾飞瀑(九龙瀑),龙尾翘立在平畴绿野(乐山),一派意欲腾飞、活灵活现的苍龙容貌,古人以“貌朵龙容”列为泌阳八景之一,载入《南阳府志》。尤为神奇的是,在这条巨龙身旁有龙盘山、桂花山、罗汉顶、大顶子、城顶山、棋盘、蜀山、挂旗山、千年岭诸峰盘桓来朝,如龙拱卫;有黄龙潭、黑龙潭、响水潭、白龙泉、火龙泉、立陡沟泉、响石棚泉等众水相向,润泽滋养。可谓九龙蟠曲,祥瑞纷呈。 传说远古时候,这里是一片深海,与东海相连。天塌地陷以后,海水迅速东泄,这里的老龙王把宫中金银珠宝装了一船,与龙子龙孙一起随水搬家。太白金星见状急奏玉皇大帝:中原宝贝不能流失东海。遂作法退水,宝船搁浅在今东双山老爷庙处,大橡树就是大船桅杆。老龙与子孙也化石为山,构了如今的白云山系。 神话见证着历史。25亿年前,太古界地层出露桐柏山群,分布在羊册—王店大断裂以北华山水库—宋沟、竹林—白云山一带。历元古界—新生界,经中条、王屋、燕山构造运动,地层发生变质、褶皱和断裂,产生不同成因的岩浆活动,形成白云山现在的地质地貌。 白云山雄壮而质朴。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遥遥相望,成为豫南双峰星座,高大深厚,威武雄壮。民间传说当初太白顶与白云山相约一同往高处长,看谁长得又快又高,并约定日出而长,日落而息。谁知,白云山下有竹林晚照,天黑得晚,多长了一个时辰。太白顶虽为主峰却矮了一截,它急白了顶,便到玉皇大帝那里诉说白云山超越主峰。玉皇大帝派太白金星下界用其拂尘扫了一下,把白云峰尖扫落到东边而成乐(落)山。白云山平坦无峰怎么办?太白金星又派众山神抬白云山南一山顶的石垛子放到白云山顶而成白貌垛。抬走山顶的山成了平台,即现在的台山。 那以后,白云山虽然稍低,但经玉皇大帝特批可以自成体系,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低山组合。共有山峰八八六十四座,东有双山565米、挂旗山650米、火龙山461米、乐山813米,南有光石垴832米、大尖山604.7米、罗汉顶760米、黑山497.5,西有桂花山740米,北有塔山760米、龙盘山604米。山连山,峰连峰,秀峻挺拔,巍然峙立,列山如屏。脊峰北翼陡险,南翼舒缓。岩层由变质岩、混合岩、花岗岩、白云岩等。山岭怪石天成,形态自然,原始古朴。 白云山幽静而灵秀。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又有天然小气候,俗言“白茅垛戴帽,淹死老道(士)”。山上有水泉九九八十一眼,著名泉眼有张良庙泌水源泉,立陡沟柳河源泉,台山河源泉白龙泉,老河源泉响石棚泉,九龙口纱帽翅河源泉,大橡树龙潭源泉,棋盘岭泉(汇入泌水),城顶山泉(汇入泌水)等等。泉水竞凑,奔涌成溪,越涧跳峡而成飞瀑十数个。蔚为壮观的瀑布有龙潭峡瀑布,落差近40米,飞流直下,水雾弥漫;蜘蛛山三级瀑布,落差150米,如蛟龙出海,携风带雨,飞珠溅玉,经三级蹦极,呼啸而入黄龙潭;九梦崖瀑布,落差70米,似晴天响雷,轰鸣之声传之数里;立陡沟瀑布,落差50余米,横宽十数丈,细流慢分,如轻纱薄雾。 白云山区有大型水库1座,小一、小二型水库5座。北山脚下的板桥水库蓄水7亿立方米,碧波万顷,倒映白云山雄姿。小型水库如宝石如明镜,镶钳在山间,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高水阔,天然和谐,于雄伟中透着灵秀。 通山为林木花草覆盖,蓊郁缤纷,四季长青,恰如绿色的海洋。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针阔叶种类繁多,高、低交错互生,横无际涯,遮天蔽日,1993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森林公园。龙潭寺侧,中原马尾松王树高百尺,直插云霄;万僧寺中,千年银杏一雌一雄,树冠交合,形同夫妻。数株千年大橡树和张良庙千年柿树,一树一景,姿态各异。同时,密林深处栖息着狼、獾、野猪、金钱豹、大灵猫、青羊、麝、天鹅、勺鸡、白冠长尾雉、蜂鸟、大鲵、果子狸等多种动物,又有“天然动植物园”之誉。 白云山物华而天宝。中药材品种众多,分布广泛。民间有“从山上到平坡,除了白草都是药”的说法。据有关部门普查,白云山有各类中药材698种,分153科,计583属。全国重点普查的363个中药材品种中,白云山出产192种。在河南重点普查的476个中药材品种中,白云山出产273种。优质中药材有射干、桔梗、柴胡、丹参、南山楂、苍术等,大宗药材有夏枯草、南沙参、半枝莲、益母草、金银花、马鞭草等。其中,射干、桔梗以量大质优成为北京同仁药店专供药材。1982年,河南省医药总公司确定泌阳为射干生产基地县。白云山畜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是南阳黄牛繁育基地之一,是泌阳驴的中心产地。 白云山广泛分布着白貌垛祖师庙、老爷庙、张良庙、万僧寺、老崇寺、罗汉寺、龙潭寺和北泉寺等众多古寺庙,星罗棋布着棋盘岭、龙头崖、龙椅、龙印、石船、十八扭、神仙拉车、纱帽石、蛇头石等诸多神奇景观。城顶寨、闯王寨、大顶山寨、台山寨,寨寨相连;火龙洞、罗汉洞、台山洞、神仙洞,洞洞沟通。这里是神奇的仙境,是人间的天堂。泌阳白云山 |
焦竹园革命圣地 | 焦竹园革命圣地: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铜山乡焦竹园村,地处泌水源头,北靠白云北麓,南与铜山相望,是竹沟革0据地的前身,是豫南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8月,豫鄂边省委在此成立,1936年民主革命时期成为0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所在地,也是当时全国十四块革0据地之一。先后有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张旺午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游击战争,于1938年1月13日,0豫南特委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迁往竹沟,其间流传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常让人忆念和敬仰。如今焦竹园革命圣地也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焦竹园,是一座被桐柏山余脉群山环抱的小山村,位于泌阳县东部的铜山乡。村中有一处修葺一新的古代大院落,青砖青瓦,房屋布局错落有致,典雅大方。70多年前,这里是0鄂豫边省委机关所在地,如今这里已建成一座纪念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的创始人有张星江、王国华、仝中玉、周骏鸣、张旺午、陈香斋等。1935年,0鄂豫边省委机关最初设在焦竹园以西的王店张楼村。1936年,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信阳吴家尖山成立,初成立时仅有7个人。成立游击队,首要问题是解决0。经过努力,游击队员借来一支九七汉阳造步枪,一支八音手枪,买来一支橛把子枪(没有抓子钩)。不久,0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进驻焦竹园和距焦竹园南约1公里处的邓庄铺。 1936年3月,游击队已经发展到30余人。3月18日,鄂豫边省委在桐柏县郭竹园开会,为解决因人员增加急需0的问题,决定趁桐柏县平氏镇孤峰山三月三庙会时“浑水摸鱼”,夺取土豪劣绅和保安团的0,武装游击队。平氏镇是桐柏县与唐河县交界处的一个大镇。3月27日,张星江、周骏鸣、王国华带领游击队员和农民赤卫队员进入会场。下午4时,夺枪战斗打响,游击队员、夺枪队员各自扑向自己的目标。在一声哨音后,游击队员和夺枪的赤卫队员随着人群,安全撤离庙会。这次战斗,游击队员夺得长短枪9支。张星江在掩护大家撤退时,不幸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周骏鸣腿部中弹。 平氏夺枪战斗中,一位游击队员叫马长富(于1995年辞世,享年94岁)。当年他是鄂豫根据地地下党、省委交通员,建立和疏通了以张楼为中心的地下组织秘密通道。参加过众多游击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泌阳县烈士陵园工作。马长富有一个孙子叫马荣光,是一个很用心的人。他少年时就经常听爷爷讲游击队员的战斗故事。1983年他21岁时,就萌发了写作红军游击战斗的书籍,曾经参与《泌阳县志》的写作,重点写那段红色历史。他根据爷爷马长富的讲述,重走当年红军的战斗路线,有时还要带上年事已高的爷爷一同前往,找到并确定了张星江当年壮烈牺牲的地点,就在孤峰山下。如今这里立起了一座纪念碑,每年清明时节,马荣光都要带上家人到这里祭奠英雄张星江。 在焦竹园村的纪念馆内放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是一件古时妇女裹腿用的象牙楔。马荣光说,这是爷爷马长富珍藏了数十年的文物。当年平氏夺枪战斗中,周骏鸣大腿中弹受伤,马长富背着周骏鸣撤退,后来游击队员们找了一块门板抬着他来到泌阳县城外。为了避免敌人盘查,大家将周骏鸣化妆成一个老太婆,裹上腿,用手推车将周骏鸣送到泌阳县城一位进步医生的诊所治伤。而后,马长富又将周骏鸣接到王店乡张楼村自己的家里养伤。3个月后周骏鸣枪伤痊愈。焦竹园纪念馆成立时,马荣光将这件文物捐献出来,存放在纪念馆内,供大家参观。 9月4日,记者来到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在馆长王瑜廷的指引下,见到了一位老人。他叫焦润江,今年81岁,他的家就在纪念馆的西侧。上个世纪30年代,他十多岁,他家虽在焦竹园村,却住在离焦竹园南1公里远的邓庄铺村。邓庄铺那时候是一个古寨,为躲避土匪,附近的村民都搬进了寨子。他清晰地记得,经常有一个“叫花子”来到寨子里。可是这个“叫花子”不往富人家去,专往穷人家跑,谁家穷就进谁家门。后来长大后他才知道那个人叫王国华,人称王老汉。那时候王国华任鄂豫省委组织部部长,他当年奔走于泌阳、确山一带,引导穷苦农民走向革命之路。 革0据地的迅猛发展,引起-顽固势力的仇视。1938年1月7日,敌人趁独立团到信阳、桐柏剿匪扩军之际袭击焦竹园、邓庄铺。敌人攻占了邓庄铺后,又向焦竹园进攻。由于独立团留守部队占据了有利地形,顽强作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当地群众和自卫队也积极配合,用土炮、石头反击顽军。后抗日独立团回到焦竹园,将顽军团团包围,剩余残兵狼狈逃回泌阳县城。战斗胜利后,抗日独立团在邓庄铺进行两天休整,于1938年1月13日,鄂豫边区省委和独立团进驻确山县竹沟镇。这支部队经改编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由周骏鸣任团长。1938年3月,八团全体官兵1300多人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凯的带领下,踏上东征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焦竹园革命旧址建筑群的保护有县乡负责。2000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2006年,省文物局、省财政厅拨付300万元,对焦竹园革命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建筑群的原貌。纪念馆馆长王瑜廷介绍,近两年来,许多当年的老红军及老红军的后代们千里迢迢来到纪念馆,回顾那段战斗历史,瞻仰先辈们过去工作和战斗的地方。2009年6月1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40余名成员来到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进行了学术交流。当年在鄂豫边打过游击战的万海峰,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为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欣然题词:红色鄂豫边,伟业照千秋。 铜山乡 铜山乡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处、东临确山县、南接桐柏县、北与驿城区的老河、板桥相接。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是革命老区,因境内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铜山而得名。全乡面积266平方公里,下辖大路庄、焦竹园、郑庄、毛桥、上邵、高庄、肖庄、楼房岭、邓庄、曹庄、山头、缸窑、罗沟、彭庄、闵庄、羊进冲、柳河、铜峰18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335个自然村,总人口3万人,耕地…… 详细++ |
泌阳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 | 泌阳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泌阳县境内,总面积1996公顷,是铜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区之一,是汉水流域的泌阳河和淮河流域的汝河的分水岭,是“一山源二水,流向分东西”的自然写实。公园位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带,受江淮流域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河南省的“植物标本库”。公园辖铜山湖森林公园、岩生植物园、义和寨三个景区,集山、石、林、水、人文景观与一体,兼具北方风貌和江南风情,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园区。 地址: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铜山湖路东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 20元 |
“风婆婆”摩崖石刻 | 泌阳县象河乡槐树李村西山南坡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有一石窟,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风婆婆洞”。此洞高约2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洞内雕有佛像3尊,中间莲花座上端坐的“风婆婆”神态安祥,左右两侍者毕恭毕敬。 “风婆婆”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风的神,春天,“风婆婆”教燕子唱歌,唱着唱着,柳条就绿了;夏天,“风婆婆”带着乌云散步,走着走着,就下雨了;秋天,“风婆婆”变了个魔术,变着变着,枫叶就红了;冬天,“风婆婆”送来了贺卡,送啊送啊,飘来了很多美丽的雪花!使得风调雨顺,给人们带来了富足祥和的快乐生活。樊金凤摄 |
泌阳凌云寺 | 泌阳凌云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凌云寺(又名华山奶奶庙)位于泌阳县羊册镇北的华山顶上,上有砖塔一座,石碑数通,是为纪念一贤德女子所建。 相传西汉武帝时期,华山脚下有一村庄,由于村民们每到农忙季节无暇照顾年幼的孩子,致使村旁的华山水库经常发生淹亡事故。华山奶奶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下山到村中的一棵大树下,围绕大树划一个大圆圈,每天都带领整个村庄的孩子在里面玩耍,解除了乡亲们的后顾之忧。后来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就在华山顶上修建庙宇来纪念华山奶奶。樊金凤摄 |
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 | 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驻地。以此为中心开辟的鄂豫边革命游击根据地(又称桐柏山革命根据地)是南方八省市十五块红色游击根据地之一。 1935年8月,张星江、王国华、张旺午,在唐河毕店商定,将豫南、鄂北两地党组织合并成成立鄂豫边省委。张星江任书记,王国华任宣传部长,仝中玉任组织部长。接着,在泌阳王店南部张楼村高粱地召开会议,决定在确、泌、桐、信四县结合部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桐柏山去革命根据地,以配合南方各游击区的斗争。省委机关主要设于王店乡张楼、铜山邓庄铺、焦竹园。之后,省委派人三上北方局,又到延安,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刘少奇同志的具体指示。朱总司令亲自接见了鄂豫边省委代表周俊明指示“你们要猛烈的扩大······”。 1936年1月,鄂豫边省委建立自己的武装——鄂豫边红军游击队,从7个人,3支枪,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10月初,红军游击队在抗战爆发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发展到400多人。根据党中央《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鄂豫边红军游击队改变为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独立团壮大到600多人,辖两个营六个连和一个通讯排,一个手枪队。1938年初,根据中央指示,周恩来同志宣布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 1938年1月,中共鄂豫边省委迁驻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焦竹园革命旧址是竹沟革命根据地的前身。省委机关迁驻竹沟后,焦竹园曾作为招兵处,在保障中原抗战,人员输送、物资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方位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位于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内。西距泌阳县城33公里,南距桐柏县城55公里,北距舞阳县城52公里,东距确山县城45公里。南邻铜山风景区,S334公路从村中穿过,北临新阳高速公路1000米。四周群山环抱,全村现有400余人,为焦竹园村委驻地。 三:现状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包括焦竹园革命旧址、鄂豫边纪念广场、鄂豫边纪念展厅。旧址房屋为明代建筑,分为西院、东院和一个东偏院,共有瓦房53间(包括一座楼房),占地面积45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00(55)号文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利用“中国革命老区项目”第一期拨付的300万元,对旧址进行了复建,2007年8月完工。现旧址是复建后的面貌。2010年8月利用第二期拨付320万元广场和展厅建设资金,开工建设,现已完工,展厅的布展是利用现代的声光电高科技手段阐述鄂豫边革命历史,并于2013年7月10日全面开馆。广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有三座汉白玉石拱桥和新展馆相连。展览馆占地面积7367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馆内现有工作人员18名,内设办公室,社教部,陈展部,保安部。对外实行免费开放。 四:成果 鄂豫边革命纪念馆自2007年开馆以来,已免费接待全国各地参观者达23.3万人次,其中青少年18.5万人,每年附近中小学校定期到展览馆参观。2009年6月,由原泌阳县常务副县长刘文超主编的《红色焦竹园》一书正式出版。鄂豫边革纪念馆,2008年1月泌阳县委宣传部公布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驻马店市委宣传部驻宣通2010(54)号文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2月,河南省委宣传部豫宣通2011(10)号文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铜山乡焦竹园村 邮编:463718 电话:15939602989 传真:0396-7922429 开放时间:8:00——18:00(全年开放) 公共交通:泌阳县——焦竹园9路公交泌阳县——驻马店市线 |
宋家场水库 | 宋家场水库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宋家场水库位于泌阳县城东南16公里处宋家场村附近,1969年建成蓄水,总库容1.28亿立方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86平方公里。宋家场水库不仅以其防洪、灌溉、城镇供水、鱼肥水好被称颂,更以风姿绰约的自然景色和优美的神话传说而闻名,是豫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水利明珠。2004年6月,宋家场水库被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樊金凤摄 |
“观泌水”碑 | “观泌水”碑位于泌阳县城南泌水河畔,清咸丰二年六月立。碑文记述事件为,当时的邑令偕友踏青于泌水河北岸,观其洋洋西流,甚贻,得诗一首示于同人。旬日后,邑人勒石以记之:“曾探东源大湖山,一水西流郭外环;莫识栖迟门以下,如居廉让水之间;新蒿桃涨添三尺,小艇瓜皮达几湾;吾切由饥思可乐,洋洋何处不心宽。” 樊金凤 摄 |
下元寺 | 下元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下元寺位于泌阳县铜山风景区,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三面悬崖,溪水环绕,竹林仄径,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次第而上,滴水崖天然洞窟常年滴水,成为下元寺独特的景观。寺名由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法师题写。202 樊金凤摄 |
五龙顶石刻 | 五龙顶石刻位于泌阳县黄山口乡五龙庙遗址内,在一块巨石上有雕像6尊。这些雕像神态安祥、栩栩如生,具有明显的隋唐风格。 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处于我国北方佛教与南方佛教的交会处,对研究我国南北方佛教发展中的异同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樊金凤摄 |
泌阳三山民居 | 三山民居泌阳三山民居位于泌阳县官庄镇前寨村三山自然村,建于清代,砖木结构,青砖、灰瓦、木窗、木门、木梁,正面左右两上角分别刻有福、寿二字,脊饰、墀头均由鸟兽、花卉等砖雕装饰,工艺繁缛独特。204樊金凤摄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