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嵖岈山 | 嵖岈山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教育基地。 嵖岈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境内,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可游面积52平方公里,海拔786米,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AAAA”级旅游区、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和18个重点风景区之一。嵖岈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素有“中原盆景”、“华夏图腾林”、“地质公园”、“西游记全书”和“东方第一社”之美誉。 嵖岈山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南临驻马店市,距武汉300公里,北靠漯河市,距郑州18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纵贯遂平县境,距景区25公里。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交通条件,缩短了景区与大都市之间的距离,交通方便快捷。 《西游记》外景地嵖岈山天磨湖生态旅游景区四季风光如画。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冬,银装素裹,洁白如玉。山上众峰峥嵘,奇石突兀,洞垒幽邃,古树参天,层峦叠翠,雄奇壮观,兼具华山之险、泰山之崴、黄山之奇、峨嵋之秀、雁荡之幽;山下流水潺潺、湖光倒影,既有南方青山之灵秀,又有北方峻岭之雄浑。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此山后亲书“别是洞天”。明代礼部尚书、诗人许赞曾在此写下了“嵖岈山秀寻仙踪,隐隐云阙十万峰”的著名诗句。当代大书法家李锋的《登嵖岈山》为:漫道黄山天下奇,嵖岈峭丽世间稀。千重瑰壁嵯峨甚,绝献灵峰看欲迷。 嵖岈山风景区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璀灿夺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代吴楚在此争雄,吴王死后,葬于天磨蜂下,虽历经沧桑,“吴王墓”仍在;隋朝明将窦建德兵败嵖岈山,战死后葬在凤鸣谷中;唐代王仙芝部将尚让曾屯兵于此,后与黄巢合力守山,现有“黄巢洞”;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舅父高迎祥进驻嵖岈山,现有“点将台”及“高官亭”;清代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现存“乾隆探险洞”和供乾隆安寝的“顺天宫”为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杨靖宇、范文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发展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景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游历嵖岈山广了墨宝真迹——“别是洞天”。清乾隆私访,三上崎岈山,有乾隆沟、乾隆洞为证。包公庙、玉皇大帝庙、关岳庙、五龙宫、八卦亭等景观,无不显示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平添了一层对嵖岈山的憧憬与向往。1958年,这里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一代伟人毛译东曾亲临遂平视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嵖岈山风景区文化底蕴丰厚,与西游文化、石猴文化密切相联,渊源流长。著名高僧玄奘早期在嵖岈山一带颂经修行,他的大弟子道全、三弟子道一就是嵖岈山人。淮安才子吴承恩为避祸远行,途经嵖岈山,从嵖岈山石猴、唾唐僧、碎八戎、白龙马、定海神针、老君花园、黑风洞、高老庄、流沙河等天造地设、惟妙椎肖的奇石景观中汲取灵感,撞开了酝酿己久的艺术闸门,创作了千古巨著《西游记》。随着中央电视台代《西游记》续集在此的拍摄和在全国的播放,使嵖岈山风景区饮誉全国,名冠天下。 素有“中原盆景”之美誉的嵖岈山,精雕细刻,玲珑剔透。蜜蜡山顶峰细泉缓流,似蜜涂壁;南山万石排空,景观密布;北山浓缩历史,文化厚重;六峰山千姿百态,野趣横生。景区内山青水秀、山水相依,秀蜜湖,天磨湖,琵琶湖、百花湖点缀其间,宛如一幅神奇的山水画卷。原河南省委书记、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游览后,赞誉喳岈山为“天然盆景、中华一绝”。 素有“华夏图腾林”之美誉的嵖岈山,山势嵯峨,怪石林立,是童话的世界、“动物”的王国。青蛙石、剑鱼石、神象石、丞相帽石、母子石、情侣石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石猴、石马、石牛等十二生肖石更是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展现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华夏图腾”。 素有“地质公园”之美誉的嵖岈山,系伏牛山东缘余脉,处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中国大地第一台阶与第二台阶的过渡带,极具地学意义,绝对年龄在1.23亿年左右,对划分燕山中,晚期造山运动,具有划时代的科学意义,(作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岩体经过浸入构造节理的运动,地壳上升裸露地表后的风化剥蚀等内外地质动力综合作用下,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发展形成的)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兼具“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峨眉之秀、雁荡之幽”,是国内唯一、世界罕见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价值。2001年,加拿大地质专家迈克.安环伦院士游览后,评价嵖岈山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高品位的地质公园。2003年,在国家地质公园的评审验收中,我们从黄龙、雁荡山、三峡等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10名的绝对优势,一次性通过验收,荣膺国家级地质公园称号。 素有“西游记全书”之美誉的嵖岈山,又名“石猴仙山”,和西游文化。石猴文化源远流长。唐玄奘多次到崦岈山讲经,两大弟子道全、道一系遂平籍嵖岈山人;明代淮安才子吴承恩避难嵖岈山,看到千奇百怪的象形石,从憨态逼真的醉八戒,惟妙惟肖的睡唐僧、白龙马,活灵活现的七十二石猴和孙悟空的化身石猴王等奇石中获得启迪,撞开了酝酿已久的艺术闸门,创作了惊世之作——《西游记》。1998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剧组总导演杨洁携师徒四人到嵖岈山考察选景,称赞这里是传经的圣地,创作的宝地,《西游记》的发源地,是一部《西游记全书》,选定嵖岈山作为主要外景地,完成了《西游记》(续集)的拍摄工作。 素有“东方第一社”之美誉的嵖岈山公社,1958年4月20日,诞生了曾经影响一个历史时期进程的全国第—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为了再现公社时期的管理、生产和生活场景,我们按照尊重历史的原则,建成了国家近代历史博物馆。他,作为历史的见证,正在向世人展示那一段曾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而又让人扼腕叹息、沉吟不已的沧桑历史! 地址:驻马店市遂平县 类型:国家公园地质地貌山湖泊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天 电话:0396-4779338;0396-4779318;0396-4779888 官方网站:http://www.chayashan.com/ 开放时间: 夏季07:30~17:30 冬季08:00~17:00 门票信息: 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70元,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40元。 |
遂平济渎庙 | 遂平济渎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座落在遂平境内,有皇上御批的“济渎庙”。遂平济渎庙在历史上也因其规模大、香火旺、人脉盛,在清朝顺治和乾隆两个时期均被推认为县八景之一,受到历史的赞誉和褒奖。遗憾的是这座古庙己被历史湮没,给后人留下了一些遗迹和遐想。古诗赞曰“由来四渎视诸侯,肯求平原祷祀求,抵为灵源开北面,遂敬瞻拜盛神州。”读起来真让人联想翻翻。 遂平济渎庙,位于县东部平原地区,距县城有20多公里的任庄村庙mai西首。该庙北面与西面有谢湖沟(古大杨子河,传说亦称济水)环绕,东为开阔地,与上蔡交界,南为庙会会场,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来此进香朝拜,均在此聚结、活动。纵观庙院四周环境,河水清清,绿树成荫,优雅舒心,真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尚佳的风水宝地。其所以能成为遂平县古八景之一,除了这里的环境优美之外,济渎庙本身的魁力也会让世人称道。 建庙的历史最早。 相传,该庙始建于唐朝,距今有1370多年的历史。据该庙现存残碑记载:唐太宗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有一马姓-,随带妻儿老小一行随从,是上任,是出游,记载不详,路过任庄村时,其母突然患病,危难之际,走访群众找医治病。当地人给马-讲,地处偏远,郎中难找,不过,这里有一泉水,是从济水河(古杨子河)中流过来的,泉水有灵气,喝了可治病。马-立即让人取来泉水给其母喝。说也真怪,水饮下不久,其母病愈,没有影响他们的行程。事后,这位马-为了报答泉水救母之恩,便捐资在任庄村建起了一座名为“济源祠”的庙,供奉水神。后来,他又请示皇上亲渝,将“济源词”改为“济渎庙。”从此这里祭祖水神的香火越来越旺,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相传,上蔡县为争夺对济读庙的所有权,曾与遂平对簿公堂数载,终因该庙在遂平地界而打输了官司。 庙院的建筑规模最大。 据一些知情的老年人介绍,遂平济渎庙唐朝始建之后,明万历,清顺治、嘉庆、光绪年间,都有过重修,使庙宇越修越宏伟壮观。该庙坐北朝南,原占地有二百亩,面积33500平方米。总体布局“甲”字形,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中轴线上由北向南座落三个大殿:后殿,为云霄殿,中殿,为济渎殿,前殿,为前三门。围绕三座大殿共有庙舍120多间。庙内还有大柏树数株和巨大的铁香炉一座,终日香火不断,另外,还有庙地二百亩,使该庙有了经济保障。济渎庙的规模当时在全县所有寺庙对比中,属于最宏观、最伟大的。 祭祀朝拜的香火最旺。 济渎庙庙会为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是济渎爷(当地称神为爷)降善赐福的吉日。庙会期间,周边地区的群众及西平、上蔡、信阳甚至安徽省的一些县的善男信女还有四方商贾,八方杂耍,地方戏曲都云集于此,日达万人,热闹非凡,会持续十天半月。遂平县西山的群众使着两牛抬杠的牛车,提前数日来到会场,可见庙会的强大的吸引力。真是会大人多,影响深远。济渎庙会的繁荣情况堪与嵖岈山庙会相媲美。 |
龙天沟 | 龙天沟自然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遂平县槐树乡境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系伏牛山余脉。因九龙山、龙天山而冠名,享有中原“九寨沟”之美誉,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融的旅游观光圣地。 景区内山相连、岭相接、壑相通、水相溶、浑然天成,景色宜人。山有龙天山、九龙山、飞石山、猫头山、金顶山等。龙天山海拔553米,峰高路险,隋代名将窦建德在峰顶所建的龙天寨至今仍存;九龙山似九条龙欲腾空而起,相互缠绕嬉戏;飞石山山顶无崖无峰,数不清的巨石或立或卧如天外飞来之石,具鬼斧神工之妙;猫头山远看酷似猫头,栩栩如生;金顶山因其顶峰的石块或砂粒中含有黄金般色彩的金石而得名,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光彩照人。岭有神话般传说的分神岭,有南北数公里长的跑马岭,有酷似凤凰栖落的凤凰岭,有石金混合的金山岭。沟有龙天沟、蛟龙沟、五里沟。龙天沟谷深峰险,林密树茂,野趣浓郁。卧虎石、飞天石、虎狼洞、娘娘洞、水帘洞、九龙潭、龙口瀑布、四迭岩瀑布、双龙眼瀑布、黑石崖、千层崖等景点散布其间;蛟龙沟水流激荡,似蛟龙入海。怪石林立,洞穴皆是。五里沟细流涓涓,四季不断。沟内生长着山葡萄、弥猴桃、山樱桃、山核桃、拳菜、板栗、棠李、绵枣、油桐、木灵芝等多种野生植物,憩栖着猫头鹰、刺猬、松鼠、野猪、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为景区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整个景区,林木茂盛,遮天蔽日,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流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冬白雪皑皑,洁白如玉。一年四季如变换的画卷令人留连忘返。 龙天沟自然风景区不但景色宜人,而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更是引人入胜。刘秀坑、仙女池、点将台、旗杆窝、凤凰台、秦王寺、高尖寺、将军墓、神头寨、龙天寨、桃花洞等古迹至今尚存。当年王蟒撵刘秀、伍子胥保娘娘、窦建德葬身母猪峡等传说源远流传。 搞日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黄霖、栗再山、-、皮定钧,范文澜、刘子厚等曾在龙天沟及李兴楼居住和战斗过。当年新四军在景区办的被服厂、军政训练班、-居住过的房屋等遗址均在。著名作家吴伯萧所著《猎户》文中打豹英雄董坤的原型人物――钟殿奎曾经居住在龙天沟内。 岁月悠悠,苍桑巨变。景色宜人的龙天沟自然风景区犹如一位久居深闺的“美女”,等待人们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 |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位于遂平县嵖岈山镇政府所在地,东西长230米,南北宽165米,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是继巴黎公社之后全世界第二个人民公社,具有垄断性和典型性。是我国在-时期遗留下来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人民公社旧址。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紧临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嵖岈山风景区的所在地,有遂平县城、驻马店火车站的旅游公交车直达,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嵖岈山人民公社成立于五十年代后期。当时,广大农民刚刚脱离封建桎梏和战乱之苦,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和安定的生活环境。随着三年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广大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原先比较穷困的大多数农民群众政治热情空前高涨,有着加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实现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强烈愿望。而此时,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又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改变贫困面貌的普遍愿望。然而,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加之在宣传、引导中强调总线路的基本精神是“用最高的建设速度发展我们的社会生产力”,“速度是总线路的灵魂”,于是,盲目求“快”的想法和做法倍受推崇,占居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大大助长了浮夸不实之风,使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进一步膨胀起来;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片面地强调“一大二公”,这就推动着生产关系急剧地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这样,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具体工作中,原来良好的愿望就变成了一种政治狂热。无可置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中国0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斗几十年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但路子怎么走,模式怎样塑,时间要多长,世界上没有成功的先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仅有的先例,就是巴黎公社和前苏联集体农庄的做法,对于急于奔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的中国广大农民来说,效仿和借鉴法国巴黎公社和前苏联集体农庄就成为可以理解的事情。于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人民公社就应运而生,并得到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推广。 1958年4月20日,在全国“-”声浪的推动下,“嵖岈山卫星集体农庄”(又叫卫星农业社)成立,7月初,中央-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郑州华北六省市农业协作会议上第一次把嵖岈山卫星农业社称为“共产主义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从此诞生。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旗杂志主编陈伯达在嵖岈山调查研究,起草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经毛泽东主席修改、批示,先后在8月召开的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印发,9月1日出版的第7期《红旗》杂志全文刊发。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0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掀起了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 旧址分三个展示区,一是办公楼展示区,办公楼建于1958年10月,座北朝南,双面二层砖木结构,青砖墙面,红瓦铺顶,东西长43.1米,南北宽12.7米,上层25间,下层24间,前墙及楼房内在后来的维修中使用了钢化涂料将原貌覆盖,楼后墙和东西墙还保存着原貌。墙体布满了1958年书写的“人民公社万岁”标语,“文革”期间书写绘制的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画像,楼内是按当时建制设置的“七部一办、一委”,即联合办公室、农业水产部、畜牧部、工业交通部、财政贸易部、劳动福利部、文教卫生部、人民武装部和计划委员会。二是图片文物展示区,展示有《卫星人民公社简章》、《卫星公社干部配备意义》、公社民兵胸章、周总理签名的奖状、1958年大食堂及大炼钢铁的资料、文物、照片等1500余件。三是实物展示区。展示有人民公社大礼堂旧址、人民公社大食堂旧址、人民公社招待所旧址、人民公社纪念林旧址、人民公社狮象湖大坝旧址、人民公社千米渡槽旧址、人民公社灌溉渠旧址、人民公社炼钢炉旧址及辘轱、水车、扁担、抬筐、耙、犁、耧、铁轮车、纺花车、织布机、石磨、石碾、石臼等生产、生活用具3000多件。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最有纪念意义的当数,“人民公社万岁”纪念林。“人民公社万岁”纪念林是1968年4月20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十年大庆之日栽植的,树种属柏科侧柏,常青乔木。占地面积150亩,共1000棵,围径平均在0.3米,树高7米,林木枝叶繁茂,郁郁葱葱,所组成的“人民公社万岁”六个宋体字,从3公里外即可看到。由于树木栽植是按照笔画顺序进行,因此林间空地或稀或密、错落有致,内置石桌、石凳,是人们休闲、观赏、摄影留念的好去处。“人民公社万岁”纪念林是目前我国栽植面积较大、成活率较高的纪念林,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嵖岈山人民公社的历史,既是一出正剧,也是一出喜剧、闹剧和悲剧。人民公社这种体制运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管理混乱、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严重问题,不是建立嵖岈山人民公社的当事者的初衷。在对当年那些当事人的走访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从总体上来看,那是一个正直、善良的群体,他们都无私地信奉0的事业,有着一腔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热情,他们是弄潮者,又是“左倾”思潮的受害者。共和国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神州大地面貌巨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嵖岈山人民公社的这段历史。嵖岈山人民公社的教训是沉重的,给人们的启迪也是多方面的。 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社”,公社旧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研究历史、探索体制改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绝好教材。 |
嵖岈山温泉小镇 | 嵖岈山温泉小镇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北距郑州机场160公里,南距武汉330公里。京广铁路、石武高速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资源丰富嵖岈山风景区,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风光如画。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冬,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四季分明。 嵖岈山温泉小镇是一个以温泉生态旅游为主轴,融游览、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康体疗养、酒店、会议、文化、富有挑战性的多种拓展运动(如攀岩、溜索、滑雪等)等为一体的经营项目,远离繁华的山水原乡,隐秘山林的心灵居所,是解除舟车劳顿,旅游度假首选之处。 嵖岈山温泉小镇项目总体规划共分为四大组团,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开发项目为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组团和生态观光园组团;二期开发项目为拓展运动组团和生态人居组团。 嵖岈山温泉小镇项目的整休规划,充分参照国内当前综合型温泉旅游区的规划模式,嵖岈山景区内大面积水面景观具备开发高等级度假区的自然条件,景区结合区内的地形地貌,形成多种水体形态,如叠级瀑布,河,溪。池,泉,冷雾等,营造出不同空间特质,不同景观和环境特色的度假场所。北部依托百花湖良好的滨水环境,将湖面与陆地的综合利用和户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公共性和专属性的和谐统一。 温泉小镇以开发温泉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将丰富全省的旅游产品谱系,推动河南旅游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升级,对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狗冢庙 | 狗冢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狗冢庙位于遂平县和兴镇李屯村西北,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为怀念其在西汉末年被王莽军追杀堵截的危急关头搭救自己性命的一只白狗所建,旨在招感后人,以示报恩。与之相连的“王莽撵刘秀传说”2007年2月6日被列入首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得帝位,调集军队镇压各地义军。刘秀偕母率兵在舞阳与王莽军相遇,由于寡不敌众,被莽军冲散,刘秀只身逃到和兴镇李屯村西北附近时,已筋疲力尽,倒在草丛中鼾睡而息。王莽军追到此处,看到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无法搜寻,便四处放火,欲把刘秀烧死其中。待他一梦醒来,追兵已离,四周皆是一望无际的焦土,只有身边一片荒草杂乱地倒在地上,上面沾满了泥水,一只湿淋淋的白狗躺在自己的身旁。刘秀顿时明白,原来是白狗为了救自己,跑到东边的小河中,全身沾满泥水后,到刘秀周围的草丛上翻滚,使草不能燃烧,白狗经过长时间来回奔跑,劳累而死。 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命人重新厚葬白狗,建庙祭祀,取名狗冢庙。《重修汝宁府志》录诗云:“乾坤有义气,人物咸畀之;分谊一相属,终古莫能移。须眉时翻蔽,物蠢偏能持;每叹迹莫考,厥冢乃在斯。”据考证,李屯狗冢庙是我国唯一一座祭狗的庙。樊金凤摄 |
嵖岈山红石崖 | 红石崖景点位于嵖岈山镇西部,南临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然盆景嵖岈山,西靠平顶山舞阳市的九头崖风景区。自然地貌集全国名山秀水之大成,奇峰异石,怪树名花,深峡幽洞,飞瀑清泉,应有尽有。该景点由卧虎山、圆龙山、凤凰山、跑马山和贺顶山五大主峰构成,传统的旅游景点有城墙峡、黑龙潭、圆顶峰、水帘洞、海眼泉等五十多处,周围还有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旧址陈列馆、千峰寺、禅云寺等人文景观。景色别致,千姿百态,原始森林茂密苍翠,溪流潺潺,鸟语花香,美不胜收。 这里为什么叫红石崖呢?说起来还有一段迷人的传说。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将军率兵途径此地时,慧眼环顾四周不禁赞叹:此地不凡,不仅风光秀丽,空气宜人,而且又是盘龙卧虎之地。正好前后有一农舍,不妨问个明白。为不惊动山民,暂把战刀压在一块石头下,然后到这家询访地理状况,当问罢返回取刀时,刀已变成像刀一样锋利的红石头了。他去掀另一块也是如此,周围山坡寻遍了,结果都是刀一样锋利的石头。将军失了武器还能了得,长啸一声命归黄泉。当晚一阵狂风把他掩葬在北山颠上,隆起一个坟,现仍有一个土包,人称将军坟,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红石崖。 其实红石崖地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在我省极其罕见,是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此处山上山下,田野河滩到处都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赤红色岩体和石块,有的裸露,有的掩埋,有的夹杂在悬崖的岩层间。裸露在地表的红色岩石经过风雪剥蚀,变成坚硬的砾块和松软的红土,岩块中含两种岩体:一是青灰色花岗斑岩;二是肉红色细粒花岗岩,前者较为常见,多为浑圆型,风化后留下光滑细腻的红石粉状。 岩体大约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过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风霜洗礼,自然风化而形成这样的独特地貌,故而得名红石崖流传至今。因而引来不少地质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到此参观考察。加一个特色是柔软,除红石崖岩体外,多为花岗岩,岩体被自然地质演变切割风化剥蚀,洪水冲刷、撞击而形成奇特地貌,有的象飞禽,有的像走兽,有的形成深不可测的洞穴,有的形成高不可攀的峡谷,有的形成气势恢宏、美丽壮观的瀑布。由于山体构造奇异,吸引不少各界游客到此观赏,每年多达上万人次,都一致称赞这里是迷人山,醉人山。著名作家吴伯萧浏览后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猎户》,并选入高中语文传统教材。从而红石崖的美名享誉全国。 秋色红叶是红石崖的一种物侯景观。红石崖景区位于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处,山体上生长发育着上千种原生植物,覆盖率占95%以上。阔叶、针叶、常绿、落叶灌乔木及野果、药材、山菜、野生花卉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红枫树,最引人注目的是秋色红叶。到了晚秋霜降时节,大部分树木树叶变黄落下,而漫山大片的红枫叶像火红的花海,有的稀疏有致的分布在悬崖峭壁上,象惟妙惟峭的天然盆景,在漫山遍野的山菊映衬下更显得殉烂多彩,让你眼花僚乱,如痴如醉,不少的游客饱览此景后,不尽赞叹,这里可与北京香山的红叶比美。 红石崖还是洒满革命先烈鲜血的热土。新四军独立兵团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独立兵团在红石崖的居住地。河南战役结束后,中原豫西地区陷于敌手,0中央决定八路军新四军直接出兵河南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五师13旅于1944年5月组建。以黄霖为首的河南游击独立兵团,率主力北渡淮河直挺确山、泌阳、桐柏创建抗日战争根据地,为继续北上,11月来到嵖岈山职业学校,先后又到红石崖、李兴楼、沟流、梨园沟(西平酒店)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司令部就在红石崖。 司令员黄霖、副司令员余支龙,政委何振亚。由于部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军民关系很好。群众视子弟兵如亲人,献粮献物,精心护理伤员。当时将士常唱的一首歌是“新四军好快活,官兵吃穿、津贴平等一样多,军爱民,民拥军,情同手足又不差半分毫”。土山三军会师后-、-、-、范文澜等领导人曾携慰问品亲临红石崖野战医院看望将士和伤病员。从此红石崖成了红色革命的象征。 新四军独立兵团旧址现保存基本完好。红石崖景区开发后,文化局、嵖岈山政府对旧址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拔出专款对旧址进行了维修、加固。现旧址已成为红石崖景区旅游环线上一处著名的景点,年接待游客量达28000多人。 |
凤鸣谷 | 凤鸣谷森林公园位遂平县境内,地处伏牛山东缘余脉,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以奇特的自然风景为主体,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淳朴的民俗风情为特色,融休闲、探险、猎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 凤鸣谷森林公园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和南北动植物的交汇地,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凤鸣谷常年降雨充沛,流水潺潺,非常适合动植物的生长,谷中古木参天,盘根错节,奇花异草,四季漂香。有各种林木近千种,中草药材120多种,野生动物50多种,林、果、花、草应有尽有,鸟、兽、蝶、鱼来往出没,瀑、泉、溪、湖点缀其间,是一处天然的原始森林公园。在茂密苍翠、郁郁葱葱的茫茫-中,有几处森林奇观格外引人注目。 枫杨又名魁柳,胡桃科。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叶腋,雌花序生于枝顶。果实下垂,坚果近球形,两侧具有圆形果翅。它在温度不太低,雨量比较多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生长较为适宜。是一种单独树种,既不同于柳树,又有别于杨树,材质密,纤维长。凤鸣谷公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交汇处,尤其适宜枫杨生长,自张台乡政府沿石头河两岸至凤鸣谷内,魁柳林立,错落有致,绿林成荫,形成一条5公里的绿色长廊,共有四五万棵,形成凤鸣谷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枫杨用途广泛,可做盖房檀条,还可做烧薪炭、菜板、家俱等,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 红叶柳,又名红柳,是森林公园内的一种珍稀树种,属柳科,落叶乔木,叶为红色,树心为红色,公布在百泉寺高山湿地1.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共有287棵,全部为自生。 红柳生长在水边或温地,无虫害、材质密,纤维长;红柳叶肥厚,挺拔,似桃叶,较其它柳叶宽、大、厚、上部为红色,下部为绿色,红绿相间;树枝密集,细长,似灌木丛;红柳生长极为缓慢,属罕见稀有树种,目前从《中国主要树种》上还未发现在我国有相同树种。红柳有较高的欣赏价值,适宜人们观赏、攀爬和摄影,是进行物种探寻,进行植物研究的理想之地。 橡树栎属壳斗科,又名麻栎树,系落叶乔木。张台乡李尧村的大橡树高24米,周长8.07米,五个成年人手扯手才能合抱,东西遮阴18米,南北遮阴22米,树荫遮盖面积396平方米,裸露在外的几处树根有水桶粗。由于年代久远,树的外表苍老粗糙,树干的中部呈空心状,基本上是靠树皮吸取养分维持生长,树根处有三个洞孔与树心相连,人可从此孔钻入树心中,领略古树的魁梧。树的主干虽然内空,但仍枝繁叶茂。其叶为椭圆状披针形,果卵状短圆柱形坚果,干为二类商品硬材,枯朽枝可培育香菇,叶可养柞蚕,壳斗为重要橡胶原料。因这棵橡树为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窦建德为纪念在此战死的两位将军所栽,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所以称为将军橡。每当夜深人静,稍有风起,风便在树心回旋,橡树就会发出嗡嗡的阵阵声音,长鸣不止,极象老人哭泣,因此又称它为“哭树”。 五十年代-时期,只因山高路险,运输困难,这棵老橡树才幸免未被遭劫炼了钢铁。七十年代,一些村民认为树会哭,是不吉利的征兆,要把它伐掉,恰被当时在检查工作的县委书记碰到,得以留存。森森公园开发后,将军橡身价倍增,成为人们祭祀英烈、遮阴乘凉、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高山温地位于凤鸣谷西北端,地处遂平、泌阳、舞钢三县(市)交界,海拔745米,地层属震旦系下统,熊而群火山岩,距今12.8亿年,古火山连续喷发形成很大的古火山熔岩流和古火山堆积盆地。温地北依王帽垛,南望大顶山,西临打虎山,东接大关山,西北――东南走向。长2.5公里,宽2公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常年湿地面积200余亩。湿地上高山泉水百余处,又建有寺庙,故名百泉寺。温地常年溪流潺潺,大有沼泽之气,久旱后雾烟四起,十米内不可视物。其间珍稀树种红心柳200余株,树影婆娑,形状各异。各类草木百余种,生长鱼腥草、柴胡、车前草、金银花、泽兰、夏骨草、黄荆、过江草、半边莲、寡老旦、罗布麻、黑点株、首乌、龙飞草、威玲仙、牛心草、金不换等水生植物和中草药,有野兔、猞獾、果子狸、野猪、刺猬等野生动物。有数不清的各色蝴蝶、鸟类,春夏花不断,秋冬红叶遍布。 一望无际的茂林修竹中,还分布着众多的奇石景观。据不完全统计,有自然景观100多处,著名的有母猪峡、仙家洞、千峰寺,圣母石、天桥沟、打虎山、百泉寺、将军峰、五垛山、马鞍山、坪磨垛、石人山、万人洞、石羊山、擂鼓石、高田寺、望花台、龙水泉、流石马等,错落有致,交相辉映,浑然天成。 凤鸣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东汉末年王莽撵刘秀曾追到此地,后王莽与刘秀在凤鸣谷展开激战,刘秀不敌王莽,从天然要塞母猪峡苍遑脱逃,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与秦王李世民在龙天寨进行决战,因寡不敌众,兵败战死在母猪峡中,(迷信传说是因为猪吃窦)历经苍桑,建德墓仍在。李世民坐上皇帝后,对其获胜奠基处凤鸣谷钟爱有加,常带部将秦琼,敬德来此游山玩水,现有敬德为民除害的打虎坑和秦琼、敬德比武时的摞摞石,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凤鸣谷歇息游览的历史见证。清末民国时期,有一高人在石羊山和擂鼓台中间的一面石壁-写一幅8米高的批文,“石羊对石鼓,十万八千五,谁能解开其中之谜,买地买到汝宁府”。这个批文不知何人所作,当然也没有人能够破解,要不然就把耕地买到汝宁府了。 凤鸣谷茂密的原始森林、众多的奇石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忘返,置身其间,如若仙境,是人们游览观光、猎奇探险、休闲度假、陶治情操、寻古探幽和领略大自然无穷魅力的理想乐园。 |
嵖岈山百丈崖瀑布 | 素有“中华盆景”、“奇石王国”之美誉的嵖岈山山峰不仅绝崖突兀、奇峰巍立,峰峦之间还犬牙交错、峥嵘嵯峨,群峰竞艳,蔚为奇观。然而,缺水一直制约着嵖岈山这个AAAA级风景区的发展。为此,嵖岈山风景区于2014年5月在嵖岈山北麓开辟了一条峡谷休闲旅游线路。百丈崖瀑布,就是镶嵌在这条旅游线路上的璀璨明珠。 |
狮象湖 | 狮象湖位于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遂平县嵖岈山镇境内,处于狮山与象山之间,是一座中型截流水库,汇水面积35.6平方公里,总库容2056万立方米,水面1700亩,湖面烟波浩淼,湖光倒影,鸟翔鱼跃,景色秀丽,是进行养生养老、避暑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的理想之地。 信息来源:遂平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遂平县人民政府网 |
百泉寺 | 百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百泉寺位于遂平县凤鸣谷风景区高山湿地的东南部,始建于隋唐,显盛于宋元,寺院四周有大大小小近百处清泉竞相喷涌,终年不断,可饮可观,故名百泉寺。由于寺院地处遂平、泌阳和平顶山舞钢市的交界处,又有“山幽古寺远,钟鸣听三县”之说。樊金凤摄 |
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 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豫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遂平县槐树乡李兴楼村,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个院。后院是-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房屋,前院是展览区。展览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资料,系统反映了革命先辈在嵖岈山这片热土上建立的丰功伟绩。樊金凤摄 |
会师泉 | 会师泉为文化旅游景点。 会师泉又称九龙泉,位于遂平县嵖岈山镇红石崖村。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八路军在嵖岈山会师后,与村民同饮九龙泉水,共叙军民鱼水情。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在九龙泉边立起一块石碑,-“会师泉”。 樊金凤摄 |
河南省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旧址 | 河南省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旧址 时代:1929年-2002年 地址:遂平县建设路东段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魏湾遗址 | 魏湾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魏湾遗址位于遂平县城西南26公里文城乡魏湾村东北150米处,分布在3个岗地上,有一条河从遗址南部由西向南流过。遗址北部地势很洼,是一片沼泽地,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245000平方米。 该遗址文化层丰富,深度在2~4米之间。工作人员从地面采集到大量陶片,器形有大口尊、翁、鸭嘴状鼎足、钵。另外,还有磨制石斧一件、石刀一件、陶狗一件。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占很大比例,亦有少量黄陶和白陶。纹饰以素面居多,有绳纹、宽蓝纹、方格纹、弦纹和附加堆纹。陶质分泥质和夹砂两种。 采集的标本证明,该遗址为新时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根据采集标本的器形、陶质、陶色及纹饰等有关特征的不同,可将其粗分为仰韶文化遗物及龙山文化遗物。200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唐岗遗址 | 唐岗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岗遗址,位于遂平县城东6公里车站街道办事处王老村唐岗村民组北面的岗地上。 遗址呈不规则半圆形,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70000平方米。北部被河水冲刷形成高5米左右的崖壁,从崖壁上可以看到明显的文化层,内含大量陶片、兽骨、红烧土和灰坑。灰坑内含有粮食的壳和鱼骨。 地表呈陡坡状隆起,高出周围地面约2~4米,文化层厚达4米。工作人员采集有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镰、陶纺轮、豆、碗、鼎、罐、彩陶高柄杯、喇叭形器、澄滤器、鹿角、兽骨等标本。陶器以泥质为主,纹布多为素面,兼有蓝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少数器物涂有红彩。 该遗址未被发掘,从采集的器物和断崖上的文化层堆积看,该遗址距今4000~5000年,包涵屈家岭、龙山两种文化类型。屈家岭文化已经接近尾声,开始向龙山文化过渡,直到龙山文化结束。 唐岗遗址是豫南比较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址,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对研究本地区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关系,探讨本地区及周围地区原始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1977年秋,遂平县文化馆文物专干王凯发现该遗址。1982年6月,遂平县政府将唐岗遗址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河南省政府将其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