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长沙 >> 天心区 >> 青园街道

青园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天心阁

天心阁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位于长沙市的天心公园内,是一座古香古色立于古城墙上的楼阁,天心阁古时就驰名三湘大地,亦是古城的一个标志。  天心公园位于长沙市的天心区,公园南端有一段长达220米的明代城墙,高13米宽6米,看上去高大而坚固,建筑材料底部是长条麻石,上部是大青砖,而此段城墙之最高、最阔处,便是矗立着天心阁。  天心阁由主副三阁以及长廊组成。其中主阁高17.5米,居中,基台由花岗石长成,其上楼阁有三层,三重檐歇山顶,檐角翘起,琉璃瓦覆顶。天心阁顶檐之下,南悬“天心阁”三字匾,北悬“楚天一览”四字匾。此阁始建的时间今已无法考证,但至少不会晚于明末,有明代城墙已作了它的“基座”。  天心阁具有明清两朝城楼风格,高阁用游廊连接,形似山峦起伏,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它的结构用挑梁,不用斗拱,三层阁用四十六根红漆圆柱支撑,廊柱结合,栗瓦粉墙,灰白色石基敦厚稳实,六十二头石狮各具姿态,三十二只龙首托起翼角,翘首蓝天,三十二只风马铜铃迎风鸣响,巨型吻龙各领-。石壁图案,更是古人所崇拜的图滕,狩猎和战车战马,看上去,仿佛仍然是旌旗猎猎,战马萧萧。整个建筑色调凝重而雄浑,风格去华饰而存古朴,是一幅历史的画,是一首古雅的诗。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天心路17号(长沙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  类型:古迹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731-85829982;0731-85563262;0731-85155379  官方网站:http://www.hntxg.cn/  开放时间:  8:00-18:30  门票信息:  0城墙区登天心阁参观门票32元,公园免费。  交通  乘122、202、314、402、406、803、908、908、旅2、旅3线路等公交车在天心阁站下车即到  

长沙城南书院

  南宋年间,儒学名臣张栻随父张浚迁居潭州(今长沙),常到长沙城南的妙高峰下游玩览胜,此处景色宜人,与岳麓山隔岸相望,遂有创立书院之心。此后开凿亭沼,修建精舍,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备,绍兴三十一年(1161),创城南书院于妙高峰下。张浚书“城南书院”额。  乾道元年(1165),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传业。城南书院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对湖南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使之成为“昔贤过化之地,兰芷升庭,杞梓入室,则又湘中子弟争来讲学之区也”。  书院旧址宽阔,屋宇引所、基地园土26处。书院有监院、讲堂、书房等六斋。另设纳湖、月榭、卷云亭、所雨舫、采菱舟、养蒙轩、丽泽堂、禁蛙池等10处景点。乾道三年(1167),朱熹自闽来访,与张栻会讲于岳麓、城南二院,这次会讲,盛况空前,长沙古城,万人空巷。在剑拔弩张的辩难中,湖湘学派与闽学两派得以互相取长补短,交融互通。思想冲撞产生的穿透力,拨开了萦绕在彼此观念上的重重迷雾。之后,湖湘学术的繁荣和理学的发展,也从这座庭院出发,开出了一条光彩夺目的航道。  会讲之余,朱熹与张栻各有唱和诗10首。纳湖位处后山妙高峰,月榭在纳湖旁,张栻《月榭》诗有“危栏明倒影,面面涌金波”句。听雨舫、采菱舟在纳湖中间,丽泽堂亦在纳湖旁,朱熹《丽泽堂》诗有“堂前湖水深”句。禁蛙池在今艺术楼所在地,相传张栻夜读时,蛙鸣心烦,投砚入池,蛙声便止,故称之为“禁蛙池”。劳崇光在《城南书院赋》中有这样的描绘:“物态凝眸而盎盎,千古灵区;弦歌入听仅雍雍,一方雅化。”朱张会讲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佳话,也因此有了妙高峰下、湘江东岸那个月迷津渡的古渡口——朱张渡。  张栻逝世(1180)后100来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到了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正德二年(1507),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嘉靖四十二年(1563),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进行了修复。万历六年(1578)复废。  城南书院在明朝虽经两次修缮,但规模缩小了。至清康熙年间,屡次修复,但艰于集资,未能实施。雍正十一年(1733),与“岳麓”共享帑金1000两,同称省城书院,然只在长沙府招生。乾隆十年(1745)巡抚杨锡绂以岳麓书院隔江,“每校课为风涛所阻”,就南门内天心阁下旧署改建,仍名“城南”,辟御书楼、礼殿、讲堂及正谊、主敬、进德、存诚、居业、明道6斋,共84间,藏书数于卷,移“岳麓”生童肄业其中。乾隆二十一年(1756),巡抚陈宏谋复移生员于“岳麓”,留童生及新生于“城南”。道光二年(1822),为“远尘俗之嚣,聆清幽之胜,踵先贤之迹,兴尚友之思”,巡抚左辅等迁返妙高峰旧址,宋时“十景”“举其六”,建山长居、监院署、文星楼等,修南轩祠以祀张栻,辟六斋等共120间,“堂构整齐,斋房栉比,规模视昔十倍”。又增购图书至10555卷,改为“通省肄业之地”,内外学正、附课生额扩为138名,与“岳麓”相等。道光皇帝又御赐“丽泽风长”额,以为表彰。左辅亲撰记以明其“仰希古哲”之意,诫诸生“履先贤之居,求先贤之学”,成为“经明行修,立体备用”之士,后巡抚嵩莲航制订了学院章程。寂然500多年的城南书院又成了湖南的最大书院之一。《城南书院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城南之肇自有宋,与岳麓先相等,其隔江对峙,各藉先贤之声以俱永,亦遥遥相望。”这时离张栻逝去已642年。然而,此时的城南书院再度以“文人日盛”,山长如贺熙龄、余正焕、胡达源、何绍基、郭嵩焘、王先谦等走进悬挂着“丽泽风长”的御匾的大门,讲学人多汉宋并重,尤重经济之学,造就人才甚众,最著者有曾国藩、李元度、黄兴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巽改城南书院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次年改称中路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杨昌济、徐特立、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郭亮、李维汉、萧三等先后在此学习、工作或从事革命活动。1949年后,毛泽东题“第一师范”校名,1968年依1912年原貌复建。今继续办学,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妙高峰下,城南书院旧址已被著名的湖南第一师范的别致校舍所替代,那些典雅的欧式建筑,本能地将它从传统文化中剥离出来。它内部的陈设,如果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观察,而仅仅从革命的角度去看它,可以说无可挑剔。毛泽东当年读书的桌子、睡过的床铺、用过的阅览室、搞过活动的大礼堂,甚至进行冷水浴的水井,在陈列布局的细节上处理得恰到好处。明媚的阳光,尽现革命的灵性与辉煌。在这样神圣庄严的地方,想要从革命文物的背后,寻找更遥远一点的历史文物,哪怕是残砖碎瓦、只字片言,都需要有足够的考古知识和历史知识作支撑。无论如何,这座曾经名动京城,雍正赐帑,道光赐匾,张栻、何绍基、王先谦等文化巨匠讲学的古代文化殿堂,已从精神上被崭新时代勾销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历史是一个不断覆盖的过程,革命文物与历史文物如何相得益彰?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356号。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湖南师范馆,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曾国藩、黄兴等曾藏修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萧三等曾在此学习;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王季范、李达、周谷城等曾在此任教毛泽东曾在此学习、工作达八个春秋,在这里,毛泽东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完成了从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在这里,毛泽东从事了建党建团工作,并从这里走向党的一大。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在一师一附小结成革命伴侣。校内现存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纪念地14处,包括学校大礼堂、第八班教室、第八班寝室、水井、自习室、阅报室、君子亭、工人夜学、附小主事室、毛泽东任教二十二班教室等。且各纪念地都保存完好,陈列各具特色,弥足珍贵。  旧址建筑共36栋,包括主体连廊建筑、一师一附小和工人夜学等三大部分。主体连廊建筑位于校园中部,由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学楼、自习楼、阅览楼、礼堂、寝室等组成,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有序,平房、楼房相间搭配,极为雅观。平面布局或呈“回”字,或呈“凹”字,或呈“凸”字和“H”形,科学地考虑到了采光、通风的效果,外观庄重典雅,建筑与建筑之间,长廊迂回,互为贯通;廊柱硕大,成双顶拱,拱距卷顶跨度适中,稳定大方;青麻石屋基高出地面,起到良好的防雨、防潮作用;阶沿、柱础、廊檐、屋脊棱角分明,衬托墙体、门窗檐框,青白相间,素洁雅致。  主体建筑左侧为一师附小,右侧为工人夜校,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大道将整个旧址一分为三,建筑风格与主体建筑协调一致。  旧址建筑风格以西式为主,又不乏我国传统建筑手法,如院内的天井、门庭、屋顶或作四角,或作六角攒尖,饰以宝顶,无不显现出中西文化的结合与渗透。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356号  [邮政编码]410002  [电话/传真]0731-85157430  [电子邮箱]youngmao@126.com  [网址]http://qnmzd.hnfnu.edu.cn  [开放时间]8:00—17:30(全年开放)  [乘车路线]乘坐1、122、134、160、901、908(区间)、908(东线)等线路公交车可直达;乘坐108、123、140、804等线路公交车到劳动广场下,或乘坐202、314、908(西线)等线路公交车到劳动广场附近的沙河街(或白沙路)下,然后步行300米左右即到。

天心阁古城墙

天心阁古城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心阁古城墙    位于长沙市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处西北。明洪武年间(1368~1398),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长沙城垣,将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今仅存天心阁古城墙一段,余已拆除。 明末,张献忠率部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    明洪武年间(1368~1398),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建长沙城垣,将元代所筑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今仅存天心阁古城墙一段,余已拆除。 明末,张献忠率部攻入长沙,城墙曾遭破坏,清顺治十一年(1654),洪承畴驻节长沙,拆运明藩王府砖石修筑城墙,使长沙再度"城池崇屹,甲于他郡"。   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长沙之后,抚台骆秉章、毛鸿宾、恽世临、李翰章、刘琨等先后重修,对天心阁段古城墙着力加固,设炮台9座,并增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辛亥革命以后,拆除长沙城墙,修筑环城公路,惟留下天心阁一段古城作为胜迹。当时有联云:"阁上九霄迎日月,城留一角看江山"。今存天心阁古城墙,长226.2米(为明代所筑古城墙的1/35),高13.4米,顶面宽6.1米,占地5125平方米。1983年,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维修。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汉高祖五年,刘邦建汉时封了他的八大功臣为王,其中长沙王吴芮,就用土夯筑成长沙的古城墙,据今有2200多年历史了。   到了明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土筑城墙为砖石建筑,目的就是为了加强防御,使长沙成为“坚不可摧的铁城”。明末张献忠率大西军攻入长沙,城墙曾遭到破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洪承畴经过湖南,驻长沙,拆运明藩府砖石修筑城墙,使古城墙再展雄姿。   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城墙又遭太平军破坏,后历届湖南巡抚骆秉章、毛鸿宾等重修加固,增设炮台并建月城,使古城墙成半环拱式内双城格局。本来古城墙方圆有8.8公里 ,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   1914年,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修环城马路,仅保留251米的眼前这段城墙至今,作为长沙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   长沙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月城”,又名瓮城。顾名思义,因形状像半个月亮而得名,是古代兵勇囤兵和放置炮台的地方。它一般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放置远射程大炮,下面放置近射程大炮。月城内还有储存弹药和粮食用的仓库和通往城外的密道,它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事有着重要的价值。

朱张渡

  朱张渡是旧时长沙设立在湘江边的古渡口之一,位于原六铺街江畔、白沙路路口。渡口在湘江两岸各有一牌坊,东岸为“文津”,西岸为“道岸”。朱张渡名称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宋代两位理学大师朱熹、张栻,他们在“朱张会讲”时经常在此渡口乘船往来,众多学子求学问道也多经过这个渡口,遂成一时之盛。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理学大师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造访张栻。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岳麓与城南仅一江之隔,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朱张渡”由此得名。朱熹作诗记下了这次意义深远的学术交流活动;“偶泛长沙者,振衣湘山岑。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相传二人曾将东岸命名为“文津”,将西岸命名为“道岸”。太守刘珙在岸边建船斋,供二往返时休息,张栻和朱熹二人尚以《船斋》为题作同题诗自娱。张栻过世之后的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史,移节长沙,仍取道古渡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官衙公署,白天办公,晚间讲学,相从的门徒多达千,渡的繁华景象可想而知。  从此,朱张渡一直成为岳麓书院学子往返于湘江的主要渡口。清嘉庆十七年,学政汤甫捐建朱张渡亭于水陆洲,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作记。咸丰十一年,学政胡瑞澜重修渡口,东曰“文津”,西曰“道岸”,皆朱子讲学时所名也。清代朱张渡口的“岁修”、“油舱”之费全由民间捐田、捐争维持,慷慨之士大有人在。仅道光十一年,杨振声就捐银120两,交“道事”生息,充“岁修”费用;还有蔡先广、蔡先哲兄弟捐店铺2间,租金充作渡口经营之用。  历代题咏朱张渡的诗词不少,清李家骏诗云:“一楫苍江渡,千秋胜迹留。潮添湘水合,沙拥橘洲浮。道岸先登涉,文津共溯游。英英三楚地,事业企前修。”革命烈士、湖南第一师范教师方维夏思今怀古,借景抒情,奋笔疾书“风雨城南几十年,摩挲残碣思依然。即今遥望朱张渡,犹是秋高月在天。” 毛泽东同志在1915年5月也曾写过一首五 律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如今朱张渡尚有一艘小机轮往返于橘子洲头及两岸之间,弥补了五一路大桥和猴子石大桥之间的江渡之缺,倒也成为闹市中的幽绝一景。  景区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江中路160号  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137路公交车前往

长沙太平街

  太平街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整治后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也给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宜春园茶楼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注入生机。街区沿主街有门店87个,经营面积近3万平方米,以名老字号、字画、民族工艺品、文化休闲产业、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吸引了西泠印社书法篆刻大师李伏雨、李早父子、脸谱艺术大师曾金贵、书画家陈羲明等一批著名人士入驻设立工作室。  太平街座落于长沙市老城区南部,街区以太平街为主线,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接卫国街,东到三兴街、三泰街;鱼骨状街区200年未变,全长375米,宽不过7米,占地面积约12.57公顷;交通十分便利。是"古老长沙"一缩影;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2000多年没有改变;街区内,小青瓦、坡屋顶、白瓦脊、封火墙、木门窗,是这一带民居和店铺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馆则保留了较为原始的石库门、青砖墙、天井四合院、回楼护栏等传统格局。  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故居也位于太平街太傅里。因后人敬仰这位高贤,故保存他的故宅及宅内文物用品至今。宅内雕一木像,宿存至今。贾谊故宅为西汉贾谊之宅,贾谊故居则被称为湖湘文化的源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是长沙最古老的古迹贾谊是当时的长沙王太傅,当时只有27岁。当时,整个湖南均是长沙国的范围,贾谊是中央政府派到长沙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贾谊故居从明朝成化元年以来就是祠宅合一的格局。现在的祠匾是赵朴初先生最后的墨迹,祠两边均是清朝时湖南巡抚所写。湖湘人民在多年历史中,对贾谊故居维修和重建了100余次。  太平街,这样一条不长不宽的老街却承载着展示湖湘文化魅力、体现传统商业民俗风情的重任。行走古街,除了能直观感受到石牌坊、麻石路、封火墙、古戏台这些标志性古建筑符号所带来的古典视觉冲击之外,更多的是领略到一种历史积淀所散发的文气与韵味。  景区地址: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  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12、109、112、303、314、145路公交车在太平街口下即可  类型:特色街区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731-84394488  官方网站:http://www.cstpj.com/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交通  乘坐2路、11路、18路、112路、138路、143路、145路、202路、301路、368路、803路、804线、804区间、901路、908西线、旅2路公交车至【贾谊故居】站下车可达。  

酷贝拉长沙欢乐城

  酷贝拉——中国青少年体验教育基地,是一个仿真社会生活的城市,六十多个各类体验场馆构成了一座可以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快乐创意的“理想城市”,整座城市经过了严密的规划,拥有合理的街道动线设计、高质感的场馆空间环境,以及真实有趣的体验道具。酷贝拉鼓励孩子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学习与真实社会的互动,避免孩子沉迷于虚无的网络世界、电玩世界。发现并享受全新的快乐体验学习。孩子们在酷贝拉积累为人处事经验、工作职业经验、商业创造经验、团队合作经验。孩子们通过劳动产生的愉悦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尽早设计自己的人生,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产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孩子们在“酷贝拉”可以体验的职业有很多很多,医生、护士、消防员、警察、演员、记者……成人世界有的职业,这里几乎都有:商业服务:驾考中心: 学习交通规则,掌握驾驶技巧。在酷贝拉城,每个小朋友都可以通过学习交规,参考试获取酷贝拉城的专属驾照。 汽车销售中心: 小朋友在汽车销售中心学习汽车销售的整个环节,掌握推销技巧,学习到汽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汽车。租车中心: 小朋友们通过驾考中心的考核后,就可以来这里租一辆自己心仪的汽车,实现驾驶员的梦想。 加油站: 为汽车加油,为每位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学习关于汽车和燃料的相关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加油员。汽车维修中心: 修大灯、换轮胎、换雨刮…小维修师们通过对车的修理了解了汽车的基本结构。看着修复一新的汽车,心中满是自豪!美发店:学习各种扎发型方法,亲手设计各式各样漂亮时尚的发型,尽显自己的好技艺,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发师。 摄影工作室:拿起手中的相机,就能留下美好的回忆。酷贝拉摄影馆,让孩子学习实用摄影技巧,体验拍摄的乐趣,为自己的酷贝拉梦幻之旅,留下永久的回忆。 国际酒店: 叠杯花、整理房间,迎宾接待……孩子们通过在国际酒店的体验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开放时间   A场:09:30—14:30 ;B场:15:00—19:30(B场逢双休日及节假日开放   景点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地区天心区贺龙体育场南门东侧。  

火宫殿牌楼

火宫殿牌楼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长沙市坡子街的火宫殿酒家是一家弛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渊薮。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距今已有250余年。晚清时期,发展成为祭祀、看戏、听书、观艺、小吃的庙市。民国时期,摊担罗列、支棚撑伞,成为小吃闹市。人们把它同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相媲美,是长沙乃至湖南的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特别是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两个半世纪的品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临,更使火宫殿名扬四海。  火宫殿,过去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1826年(道光六年)重修,距今已有250余年历史。每年农历6月23日都将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火宫殿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火宫殿以“火庙文化”为底蕴,辅以名品素食,以其独特的风格使历代名人仰慕纷纷慕名而来。由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撰写在戏台两侧的楹联:“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被奉为经典:火宫殿古牌坊中门上面的“乾元宫”三字系清代书法家黄自元书写,现仍保存;抗战时期,徐特立在这里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演讲,田汉经常在这里与友人聚餐: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王首道、-、-都曾光临过火宫殿;1973年5月,数学家华罗庚在这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优选法"试验;1975年著名音乐大师谭盾,  曾为《毛主席视察火宫殿》配乐诗朗诵作曲;这里接待过美、日、法、瑞士、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的政界要员、外交-;美国《食品》杂志社、日本银座亚寿多大酒楼、法国旅游杂志社和香港出版的《中国导游图》,都曾先后在突出位置刊登文章介绍火宫殿的风味小吃。“火宫殿”三字扬名四海。  地址:湖南省长沙坡子街127号  类型:宫殿  电话:0731-85814228   

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始建于2000年,主体建筑2003年完成,2005年6月完成装修和陈列布展。该馆建筑风格采用魏晋时期高台建筑和中国现代园林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形式,馆舍建筑形式新型,采光效果好,给观众和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处集参观、休闲、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殿堂,得到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普遍好评。  博物馆占地30亩,主体建筑面积14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3000平方米。本馆简牍藏品主要为1996年出土的14万枚三国孙吴时期纪年简牍和2003年发现的2万余枚西汉初年纪年简牍,另外,青铜、漆木、书画、金银等其它藏品约3500件。  长沙简牍博物馆各功能区设计完善、布局合理。有独立中央空调系统,供电系统,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统。  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名称为《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该陈列由四个部分组成,《三国吴简》系统介绍三国吴简的形制、内容及十二年来对该批简牍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吴简中关于赋税、籍薄、司法、户籍、职官、纪年等主要内容,通过复原、动漫、宣传片等形式再现了古代简牍制作、生活及简牍发现、发掘场景。  《中国简牍》部分主要通过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按时代序列介绍了战国至魏晋时期各地区简牍发现与研究的主要成果,使观众能清晰了解我国简帛学发展历程。  该馆的主要辅助陈列为《长沙出土文物精华展》,该展览由《青铜神韵》、《湘楚瑰宝》、《两汉遗珍》、《瓷釉华彩》四个部分组成。《青铜神韵》介绍长沙宁乡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向观众展现了商周时期中国三大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之一的宁乡青铜器的重要发现和历史地位。《湘楚瑰宝》重点介绍春秋晚期以来,长沙作为楚文化的一个政治、军事中心,历年来出土大量该时期的精美文物,着重介绍成套铜陶礼器、手工业制品和祭祀用器。《两汉遗珍》主要介绍长沙地区出土的两汉时期长沙国的精美文物,该部分展品以吴姓和刘姓王室墓地出土的玉器、漆木器、签牌、印章等为主。《瓷釉华彩》部分主要介绍享誉国内外的长沙铜官窑的情况。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乘旅2、122、202、314、406、803东线至城南路口站下车,或乘124、901路在天心阁西门站下车即到  门票  免费不免票制度,凭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证件免费领取门票  开放时间  星期三至星期一:9:00-17:00(下午4:30停止领票进馆)开馆;  每周二、除夕、正月初一、初二闭馆  景点位置  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92号(近天心公园)  

玉和醋文化博物馆

  作为较早的民间博物馆,“中华老字号”玉和醋博物馆2010年开馆,位于坡子街近湘江口。馆内收藏着众多有着百年历史的酿醋工具。从百年历史的醋桶、淘米箩筐到民国时期用于玉和醋原料处理的风车;从炒米色用的铁锅到杵米石臼,人们可以领略醋文化的历史。在博物馆内,还能免费品尝到种类繁多的玉和醋。  很多老长沙人至今仍然来这里“打醋”。不过,随着长沙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启动,这所扎根在坡子街已有360多年历史的博物馆正面临着拆迁的危机,想去看的可得抓紧时间。   玉和醋与玉和酱园  最初成立时,创始人董玉和既生产醋,又生产酱油和酒,统称为“玉和酱园”,酒和酱油的名气远不及醋。2009年,公司在玉和酱园旧址上对一些旧的器皿进行陈列,建立了玉和醋文化博物馆。  1649年 清朝顺治六年,江苏酿造大师董玉和来长沙开设“玉和酱园”,酱园原址位于长沙古城小西门,现长沙“玉和园巷”就因此而得名。  1956年 公私合营,玉和及另外6家调味品企业被编为湖南双凤实业有限公司。  1997年 玉和的工厂从坡子街搬到圭塘,2003年左右厂址从圭塘搬至榔梨。期间,原址被出租,成为一个布市,直到2008年筹建玉和醋文化博物馆时,原址被公司收回。  2002年 长沙玉和酿造有限公司成立。  2009年 玉和酿造有限公司投资15万元,在玉和酱园旧址上对一些旧的器皿进行陈列,并将相关资料展出,建立了玉和醋文化博物馆。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乘2、11、18、 112、138、143、145、202、 301、301区间线、368、803、804、804区间线、901、901区间线、908西线、 旅2路至贾谊故居站下   景点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原名为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筹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63年正式对外开放。1969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后山妙高峰上建成一栋陈列馆,后用作学校图书馆,现称为火炬楼。2003年学校经上级部门批准在学校旧址主体建筑内对展室重新进行布展、扩建,并正式更名为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扩建后的展览面积达1200平方米。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陈列庄重典雅、朴实大方。展出藏品129件套。2003年——2005年还参加了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联展。截止到2009年,纪念馆重要藏品有毛泽东亲笔签名的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本,1913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章程》,1914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管理细则》,1915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员学生一览表》,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志》和《方维夏农业教科书》各1本和师范学堂界碑1方等。  目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办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省级刊物)、《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友通讯》等刊物。学校先后出版有关书籍有《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史》(解放前后各1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友录》、《湖南第一师范群星谱》、《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湖南第一师范名人谱》、《峥嵘一师》、《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湖南第一师范师生收入〈辞海〉者词条集》、《湖南第一师范书画馆书法作品集  景区地址:长沙市天心区书院路356号  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908、804、137、134、139、358、122、1、901路公交车在第一师范站下车即到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毛泽东 (1893~1976)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详细++

长沙府文庙

长沙府文庙为文化旅游景点。  长沙府文庙,在今长沙市西文庙坪一带,距“百年名校”长郡中学不远。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改筑庙学为州学,王安石欣然作《潭州新学》诗以贺,是为长沙府学之始。明洪武年间,有所扩建,改回长沙府学。天顺六年(1462),知府钱赵又建尊经阁(藏书楼)。嘉靖至万历间,知府孙存、潘镒、周标、吴道行等又先后修建棂星门、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修复大成殿。天启三年(1623)知府谢宗泽“捐俸纠工”,“建尊经堂,广辟水池”,“耸文星阁”。崇祯十六年(1643),张献忠攻陷长沙,学宫付之一炬。清顺治四年(1647),长沙府学得以重建。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攻占长沙,将文庙做了马栏,祭器毁坏,盗走不少,校舍被砸,学府又毁。道光年间,湖南巡抚赵申乔、陈宏谋、吴荣光等竭力修复。咸丰十二年(1852),太平军攻城,将文庙内的魁星楼作为炮轰目标。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五年(1866),由巡抚李瀚章主持。  如今西文庙坪牌坊广场东侧的文化墙上,可以看到“长沙府学宫图”,正殿五进,依次为棂星门、大成殿、御碑亭、崇圣祠和尊经阁,西面为训导署、名宦祠、乡贤祠、射圃等,东面为教授署、明伦堂、文昌阁、屈子祠等,东南角上高耸魁星楼,可俯瞰城墙内外。今却仅存石坊,由花岗石构成,高约10米,宽约6米,一方镌“贤关”2字,另一方镌“道冠古今”4字,石坊上的雕龙十分精美。  民国后长沙府学宫被省政府征用,20世纪30年代省政府主席何键还在此举行过大规模祭孔典礼。直到1938年“文夕大火”之后烟消云散。现今只有文庙坪小学内存体量墩实的柱础和雕工精细的石象和麒麟各1尊,看着孩子们天真好奇的面孔,来来往往的嬉戏,大概也会有往事如露亦如电之感。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长沙市解放西路三兴街1号永安宝苑南栋6楼,是市中心繁华地段耸立的楼房。来到长沙最繁华的街段仰头观望便可看到“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几个题字。受湘楚文化长久影响的长沙,有著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风景宜人的橘子洲,从古至今艺术十分盛行。古有中国著名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现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是湖湘人士,其赴北京之后闻名全国,是为近现代中国著名画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沙,在各处透露着自身的光辉。而湖南第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主要陈列的博物馆就位于本市中心地段,与周围的李富春故居以及贾谊故居遥相呼应。呈现着长沙湖湘文化的历史及现代。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有三层,是较现代的建筑。搭乘电梯直达六楼即可看到由湖南书画家莫立唐老先生题的“潇湘书楼”,此楼陈列的是当代湖南画家的书画作品;八楼为近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的书画陈列;九楼则为中国当代油画陈列。共为三层,格局十分清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谭国斌开始了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到2004年底开始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之旅。他遵循兼收并蓄的原则经典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收藏都在继续进行中,2004年,他出资购买用地创办“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始了面向湖南、甚至影响中部地区的当代艺术展览的推广。翻开大陆当代艺术史,湖南自80年代就不乏当代艺术的组织和活跃的艺术活动,尤其被人称道的是湖南在艺术批评领域和当代艺术美术出版方面的成绩。2005年前后的藏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相较今日,可能更为真挚、诚恳,互相欣赏者在这个过程中沉淀下来,其作品也成为“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陈列主体。  固定陈列有: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六楼为“湖南当代书画艺术陈列”,有湖湘籍艺术家莫立唐的书法以及字画;被称为“鬼才”的湖湘籍画家黄永玉的作品;以及当代水墨画家杨福音、工笔画家陈胜、李凤龙以及清晚期民年间到新中国初期的长沙画家雷恪的作品等,因馆藏作品较丰富定期会进行一些陈列更换。八楼的黄宾虹书画展,陈列了黄宾虹30件左右的作品,是为现中国国内馆藏黄宾虹作品最为丰富的艺术馆。九楼展出有中国当代油画作品,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王广义当代艺术四大家,周春芽、毛旭辉、祁志龙、俸正杰、隋建国、展望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250多件,其中以方力钧的作品数量最多。  有着南黄北齐之称的黄宾虹作品是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重点收藏之一,八楼展厅展示的就是近现代画家黄宾虹书画,共计30余幅。包括了黄宾虹中、老期的创作,其早期的临摹古迹以及老年的随心点墨都是后无来者,其作品十分珍贵。九楼为中国大陆当代油画陈列,作品丰富共计250余幅,其中包括了当今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四大家的作品以及周春芽、毛旭辉、祁志龙、俸正杰等人的作品。  [地址]长沙市解放西路三兴街1号永安宝苑南栋6楼  [邮编]410005  [电话]0731-84890578  [电传]0731-84890578  [电邮]adam586586@163.com  [开放时间]9:30-5:30  [票价]免费

长沙玉泉寺

长沙玉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长沙玉泉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据光绪三年《善化县志·卷之三十·祠庙》关于天妃宫记载:昔名玉泉寺,建自明初。雍正九年,藩宪张创修,改名天妃宫。乾隆五十四年,众姓重修,四抵均以墙基为界。嘉道年间,累有修造。咸丰二年,兵焚复修。光绪三年,柱栋被蚁。众复捐建,轮焕一新。详察玉泉寺(天妃宫)易名沿革,即1731年(雍正九年),长沙府布政使张凤仪(下属尊称藩宪)维持玉泉寺时,增塑天妃圣像,并按其所好,将玉泉寺更名为天妃宫。  玉泉寺一代又一代的僧人,秉承佛祖慈悲济世精神,-利生,普度有情。历经了600多年钩沉风云,仍佛号绵延,焚香绕梁,正法久住无息,香客络绎不绝,使之成为长沙市一座具有重大影响的佛教古寺。2004年,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市委第十届135次常委会议作出易地重建的决定。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在新开铺铁路桥处过渡,并恢复玉泉寺原寺名。经过住持坚愿法师的不懈努力,2005年9月,市民宗局会同相关部门,草拟将玉泉寺迁至长沙金盆岭的想法蓝图。2006年市政府批准了市规划局《关于解决玉泉寺规划用地规模有关问题的请示》,行政划拨了12.395亩土地。2009年2月,由圣辉大和尚亲自主法,各级领导拨冗莅临,诸山长老额手相庆,有缘缁素见证法喜,举行了隆重的寺院新址奠基典礼及法会。  景点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书院南路玉泉寺站(南湖路隧道口往南三百米)。  联系电话:0731-82221784(座机)  

长沙杜甫江阁

  看点:看橘子洲烟火晚会的一个较好地点是杜甫江阁  最佳游览方式是绕过建筑沿堤岸行至江边,坐下歇息,或是看看垂钓,让脑袋放空便好。由此远望,视野非常好,且晚上亮灯后更为漂亮,若想看周末烟花,这里也是个不错的观景地点。  杜甫江阁位于湖南长沙河东城区西湖桥,地处湘江路中段和西湖路交界处,占地面积1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40平方米,由主阁、长廊、碑亭、茶室等建筑物组成。江阁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雍容大气,为长沙市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群。主阁高33米,体量巨大,气势雄浑;设计者匠心独运,使其东西两面均为正面朝向,即无论从麓山东眺还是自城南西望,江阁均以正面笑迎宾客。  杜甫江阁是为了纪念把生命最后岁月留在湖湘的一代诗圣杜甫而修建的。历史的烟云穿越了1200余年,杜甫诗魂历尽风霜,愈显圣洁,业已定格成一座永恒的丰碑,濡染着泱泱华夏,也给古城长沙以无尽的文化滋养。为了纪念一代诗圣,2002年,长沙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在杜甫当年系舟登岸寄居处重修江阁,以期诗圣光辉永耀三湘。  江阁登临,可近观橘洲风景,远眺麓山烟云,饱览长沙山水洲城的美丽姿容。江阁-,可品湖南黑茶、湘西黄金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湖湘佳茗。江阁漫步,可在绿荫葱茏中品读诗圣佳作,观赏名家书法。2006年,杜甫江阁及其所在的湘江风光带被湖南旅游协会评为新潇湘十景之一,成为各地游人争相登临的星城名胜。  杜甫江阁作为公共文化设施,长沙市地标性建筑物,不仅是市民公益性活动场所,也是长沙乃至湖南省的对外展示窗口,更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接待场所,被誉为长沙的名片,湖南的客厅。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湘江中路二段108号  类型:观景台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731-89824455;0731-85821786  开放时间:  夏季9:00-18:00,冬季9: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1.0元,学生,老人,军官持证6元  交通  乘1、123、406、旅3线路公交车等在西湖桥站下车步行约150米即到  

白沙古井(白沙井)

白沙古井(白沙井)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井,江南名泉之一。位于市区贺龙体育场附近的白沙街东,天心阁下。是长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其井口用大理石砌成,长约67厘米,宽仅33厘米,井口东侧竖有“白沙古井”石碑。泉水从井底涌出,终年不断。  白沙井位于天心阁下,在白沙街的东面。白沙井被称为“长沙第一泉”,此井虽小,却名贯古今。白沙井原来只有一眼出水,到明末时水分成二眼,经过多次修整后扩为四眼,井口0.6米见方,泉水从井底涌出,终年不断。  白沙井又称白沙古井,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南,贺龙体育文化中心西测,天心阁东南,临白沙路。  白沙井最早只一眼泉,明末水分为二,其后又增二眼。井周绕以浅沟导水,靠山坳一面横立一石,上镌"白沙泉水"四字,高处有石栏围,汲水方便。  公园大门是一四柱三洞的牌坊式建筑,中间两柱分别刻着“高天聚风月一园是造物之无尽藏好为寄兴怡神地”和“古井媲潇八景看游人之所共适都在廉泉让水间”,横批为“白沙古井”,进门后是一片由条石铺就的广场,数棵参天古树零星植于广场各处,时值深冬,树叶凋零,树身被粗大的麻绳紧紧缠住,以御风寒。广场北面建有一两层楼的苏州园林式的白沙茶艺馆,茶馆尚未开放,只有庭前桂树和″一园月色和茶煮,万古泉声带韵流″的门联为游人描绘着日后的井水烹茶、桂前品茶的灵韵。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乘139、145、803路公交车在白沙井站下车即到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白沙路26号(贺龙体育场西侧)  

青园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青园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