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潭 >> 岳塘区 >> 红旗街道

红旗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昭山

  昭山位于湘潭市东北20公里的湘江东岸。为长沙、湘潭、株州三市交界处。相传周昭王南征至此,故名。清乾隆《长沙府志》载:“秀起湘岸,挺然耸翠,怪石异水,微露岩萼,而势飞动,舟过其下,往往见岩牖石窗,窥攀莫及。”原山顶有朝阳寺等建筑物,红檐瓦,古木参天,下为昭潭,深不可测。明末王夫之《昭山东省孤翠词》也有“日落天低湘岸杳,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道是昭王南狩道,空潭流怨波光袅”之句。  昭山其实并不高,海拔185米,却是旧时“潇湘八景”之一,自古以来米芾、王船山等等,名人题咏很多。据说周昭王南征蛮邦,一直打到这里,结果掉到山下的深潭里淹死了,因此称为昭山。这也许暗示了当时地域文明之间的冲突,不过,将名山大川与古代帝王扯到一起总是一种陋习,很乏味的。另有两种传说便有趣得多。其一是“昭”与“招”同音,含招唤之意,因此这座山总是在向远离家园的湖南人呼唤着及早返乡——“湘有昭山,客子不乐久游”,湖南人去了外省,不管是做生意或者旅游等等,一旦完事,便会在冥冥中受到这座山的招唤,日夜兼程地赶紧跑了回来。  还有一个传说见于严怪愚先生的《中秋雅集湘潭赏月记》:“到了昭山,周翊襄家的坐在船边自叹自息:‘女人一般的昭山!好美丽的昭山!’陈华说:‘周太太一般的昭山!好胖的昭山!’周翊襄家的说:‘我比昭山还胖!’其实她不见得那样胖,昭山也不见得那样瘦……”——山川草木是与人相互作用、圆融一体的,这看法也许真的不错。  昭山名声大震,得益于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画的一副《山市晴岚图》,传说米芾到此,十分敬慕这里的景色,即兴绘成《山市晴岚》图,并配诗一首:"乱峰空翠晴犹湿,山市岚错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写尽了昭山山市晴岚的姿色,该画对昭山的烟雨碧波、晴空朗翠作了传神描绘,从此昭山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明末王夫之为长沙岳麓书院生徒时曾郊游至此,留下了咏昭山的佳作:“终古石自碧,深春花欲红,澄潭凝一色,云末出双虹”。  昭山,山峻、水秀、洞奇、滩美。《图书集成·职方典》对昭山的险峻作了绝妙的描写:昭山“绝岭而奔,秀起湘岸,亭然翠立,怪石磅礴,异木层阴,微露岩萼而无倾落之势,舟过其下,隐隐见岩墉石窗,窥攀莫及。”昭山携凤形山、虎形山于一体,山岭广植松、茶、柏、竹,铺锦叠翠,生机盎然。昭山脚下的龙洞,大洞套小洞,有48张门之说,迄今没有人走到过尽头。昭潭乃湘江中的一深潭,《水经注》载:其深不可测,该处的水特别地碧绿。昭山对面的白沙滩,水清沙细,堪称为内陆的北海银滩。  昭山之巅的昭山古寺有上千年的历史,给人以幽静清雅空灵之感。禅寺邕建于唐代,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置产重修,内设玄帝宫、王皇宫、观音宫、观音堂、关圣殿等,有僧人住持,一年四季香火缭绕,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与山前滔滔湘水,山后凫凫炊烟相应成趣。  传说古寺里住的是南岳圣帝的哥哥玄帝。玄帝的法力没有圣帝那么高,前来朝拜的人也没有那么多,但玄帝并不在乎,总是和善待人用和熙的春风吹拂过往游人的身心,使人心情舒畅。所以前来昭山游玩的游客,无论心情多么的不好,一上山便觉得心旷神怡。民谚说:“湘有昭山,客子不乐远游”,就是因为有玄帝在此不断亲切地召唤游子。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易家湾向阳村  电话:0731-53281245  官方网站:http://www.lxzhaoshan.cn/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碧泉书院

  碧泉书院位于湘潭西南的隐山,隐山群峰连绵,其间有小山名曰盘屈石山,高约百米许。山下有泉,其色湛蓝澄碧,既非天光倒影,又非草树回映,乃此泉自具之色。人们因其颜色而呼之为“碧泉”,或曰“碧泉潭”。  南宋建炎四年(1130),太学博士、理学大家胡安国因避金兵南侵之乱,携季子胡宏来此,创建了碧泉书堂。他在这里遍置竹石花木,使之四时恒荫,景色宜人。绍兴八年(1138)四月,胡安国去世,理学大师、文学大家胡宏子承父业,传其湖湘学,将书堂修缮扩大,改名为碧泉书院,并作《碧泉书院上梁文》以纪其事。绍兴十一年(1141),胡宏有感于“人希探本”而创立了他的性本论儒学观,于是在碧泉潭上建“有本亭”。  光绪刊《湘潭县志》描写了当时有本亭的情况,“是自胡安国居碧泉,胡宏又作有本亭于泉上,有竹石花木之胜。绍兴中,朱震与胡安国禊饮碧泉,叹其胜概,比诸李愿之乐盘谷”。  碧泉书院其建筑采取中轴准心,两厢对称,多重院落组合,对内开敞,对外封闭的形式建成。建筑格局也是以头门、明伦堂、讲堂、文昌楼为中轴,两厢角门、考棚、肆业所相对称的形式组成。  碧泉书院虽然地处偏远,但因有一代鸿儒隐居其中,便“寓在深山多客人”了。当时许多同僚和士子纷纷造访,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遂形成了“远邦朋至,近地风从”的景象。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此辛勤耕耘了31载,张栻在碧泉书院读书期间,曾命其书斋为“南轩”,因而日后自号“南轩”。胡安国、胡宏等在研究、传授“二程”学说的基础上,开创湖湘学派,湘潭碧泉书院遂成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  乙亥刊(1995)《湘潭县志·人物》对胡安国称赞说:“胡安国讲学碧泉,传学胡宏及弟子。胡宏传学张栻。张栻湘中门人众多,仅见于《岳麓学案》的即有33人。他们先后讲学于碧泉、岳麓、南岳等书院,培养大批学者,形成胡氏学派,一称‘隐山之学’。黄宗羲称‘湖南学派’,说‘湖南一派,在当时最盛’。也称‘衡岳湖湘之学’或‘湖湘学派’。王闿运称‘潭学’,说‘胡开潭学,朱张继响’;又说:‘道学开自周敦颐,乡邦无传其学者。至安国及子寅、宏来发明之。湖湘之学,比于关洛。’湖湘学派研究传统理学,有历史局限性,但提倡修身为学,主张经世致用,重教化,讲名节,轻利禄,憎-,对湘潭乃至湖南的人文教化和道德风尚有深远影响。”  胡宏逝世后的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4),随着湖湘学子的群体北迁长沙岳麓书院,或县域县学,碧泉书院渐趋冷落,甚而出现了“书堂何寂寂,草树亦芊芊”之景。南宋末年,书院在战乱中被焚,元代又由里人衡氏修复,元末又毁于兵火,明万历四年(1577),周之屏(湘潭县射埠人)予以重修,并读书讲道其中。明崇祯年间,县人唐斋君再次重修,清顺治五年(1649)书院不幸又毁于兵火。不久,唐世征避兵乱来碧泉定居,他有感书院的荒废,与胡宏后裔胡愚商议复修。待唐世征于顺治十八年(1662)考中进士,担任山西玉县知县时,至康熙初书院方复修完毕,并作《碧泉书院记》以志纪念。“大跃进”和“文革”期间,书院遭到彻底毁坏,1982年书院最后被拆除,成为民宅基地。  当然,由胡安国父子开创的忧国忧民、安邦治国、躬行实践的学说在湖湘落地后,经与湖湘士民坚韧强悍、勇于担当、务实奋进的士风、民性完美结合,便发展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这成了湖湘人民代代传承的生命印记和宝贵遗产。  

菊花塘公园

  菊花塘公园位于湘潭市东泗路西侧,交通便利,1992年4月28日对外开放。  全园以植物造景为主,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时有景,多方景胜,景景不同,季季各异的景观。主要植物有以色彩鲜艳见长,有以芳香馥郁著称,有以苍翠挺拔取胜,风景妩媚幽美,恬淡宁静。  公园占地14公顷,分区采取大小相间,幽畅变换,开合交替,虚实组合,组合成多样化的园林空间。全园分10个景区(由北向南)。通过流香涧和松云涧把各个景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每个区在一面向水、山坡起伏的空间。  内有供儿童玩耍的各种运动器械,还有老少皆宜的游船、风车、茶庄、别有风趣的烧烤场等,以及中日友好5周年纪念栽种的樱花。公园自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公园。   景点位置  湖南湘潭市岳塘区岳塘路     

湘潭湘江大桥

  湘潭湘江大桥位于湘潭市郊向家塘,是107国道上的一座特大型公路大桥。大桥全长1830.4m,其中主桥850m,引桥长980.4m,桥面宽20.5m,四车道,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20。主桥建筑施工采用了多项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大桥于1993年12月竣工。   

昭山禅寺

昭山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朝始建昭山禅寺,宋朝时称昭阳殿,清朝康熙时,陈鹏年咏诗“古殿灵衣肃,春草杜若香”。寺内有玄帝宫、玉皇阁、观音堂、关圣殿等。昭山寺历有僧人主持,香火不绝,每年重九,寺僧备斋4日,邀集捐士前来登高与拜佛。  昭山傍湘江而起,仄立万仞,该寺沿着险峰峭石建筑,显得巍峨壮观。昭阳殿坐东朝西,岩石奠基。有两条曲折石级小路可通达到昭山寺参观。   

锦源广场

  锦源广场位于湘潭市人民政府大楼的东侧,占地10万平方米,它是城市中心区内独特的45度景观轴的起点,也是锦程道的起点。广场以龙凤为主题,着意表达北方龙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凤文化在湖湘文化发源地湘潭相融合的历史事实,同时亦与原地名“凤龙坡”巧合。广场把原地形地貌与周边城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一个现代广场在文化、休闲、生态的多方面功能。  在广场的几个入口,六个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的以植被做成的“花瓶”亭亭玉立;在下沉式广场内,一个巨型城市主题雕塑——“龙凤呈祥”竖立其中,雕塑四周的石碑上刻有赞誉湘潭市花――菊花的诗词;东西两侧各有一块刻有“有源”“似锦”的石头遥相呼应,颇具匠心;步上石阶,十二座文气浓郁、四面都刻有唐朝诗人歌颂湘潭的诗篇的花坛印入眼帘;广场北面山坡,依山就势用绿色植被勾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凤凰”图案,与“龙凤呈祥”雕塑相对应,使整个广场融化在一片温馨、浓郁的绿色之中。   

东风水库

  东风水库地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地带。京珠高速公路临堤而过,水库容量3000万m3,四周郁郁葱葱,库区元任何工业污染,空气极为清新。水库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实为垂钓、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   

昭山古蹬道

昭山古蹬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昭山著名的古道——昭山古蹬道,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道的建成是昭山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古道始建于盛世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在当时昭山商贾云集,富绅众多,而当时昭山香火鼎盛,前往昭山的游客、香客众多,上山极为不便,由湘潭宋氏倡导,组织潭、善二邑(即今株洲市、株洲县、湘潭市、湘潭县、长沙市、长沙县等地)绅士捐资修建,至嘉庆六年完成,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  古道全长1314.2米,共1947级,耗用花岗岩5000多块,贯穿昭山前山与后山,其风景秀丽,多姿多彩,春光灿烂,云雾缭绕;夏荫如盖,清凉雅静;秋枫娇艳,似火尤凉;冬雪雾凇,奇景饱览。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湘潭天师宫

  天师宫,座落在湘潭市湘江东岸著名的宝塔公园内,始建于明成化14年,被誉为“小龙虎山”,由山门牌坊、天师殿、玉皇殿、斗姆阁、斋堂、客房等组成,现为湘潭道教协会副会长张月华道长主持道观。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湘潭市青少年宫

  湘潭市青少年宫,是全市130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和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也是我市60万未成年人目前唯一的校外活动专门场所。1986年由-总书记题写宫名。  湘潭市青少年宫,是全市130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和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也是我市60万未成年人唯一的校外活动专门场所。1986年由-总书记题写宫名。  我宫于1981年开始筹建,1984年确立总体规划。当时规划又称“湘潭市青少年公园”,计划占地160亩,分三期工程实施。第一期工程于1987年建成开放,但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一直没有付诸实现。因而,我宫现行规模仅仅是第一期工程。实际占地30亩,主楼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面向青少年开放的服务项目有五个。即:艺术学校、科技活动中心、新苗幼教中心、跆拳道培训基地和青年驾校。  我宫从1987年建成开放至今已有23年。23年来,由于宫内基础薄弱,由于受改革过程中曾经一度认识偏差的影响,青少年宫人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按事业兴衰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开宫兴盛期、事业衰落期、低谷徘徊期、改革复兴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湘江湘潭河段

  湘江流经湘潭市域南北两段共长61km。常年可通300—500吨级轮船。春夏之时波涛汹涌,浊浪排空;入秋则水碧如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岸杨柳如丝,风光秀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山市晴岚

  山市晴岚——湘潭与长沙接壤处的昭山    湘江由衡山北行150余公里到达昭山。紫气缭绕,岚烟袭人,云蒸霞蔚。一峰独立江边,秀美如刚出浴的仙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红旗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阳光社区

----

红旗社区

----

宝塔社区

----

盘龙社区

----

红旗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