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潭 >> 湘潭县 >> 石鼓镇

石鼓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湘潭彭德怀纪念馆

湘潭彭德怀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彭德怀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潭乌石镇彭德怀故居对面的200米的卧虎山上,依山而建,与彭德怀故居遥相呼应,占地面积8公顷;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彭德怀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德怀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彭德怀同志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隶属于湘潭县委。担负着彭德怀故居、纪念馆、彭德怀铜像、德怀墓、德怀亭和l烈士墓等纪念设施的管理和宣传职责;纪念馆控制面积30公顷,占地面积160亩,1998年10月20日建成开馆。曾经荣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等殊荣。  纪念馆位于故居对面卧虎山的彭德怀纪念馆,占地面积8公顷。其位置座西朝东,背依乌石峰,前瞰广阔的田野,远眺起伏的群山,视野开阔,气势磅礴。  从东而入,为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彭德怀纪念馆”仿古牌楼,牌楼至纪念馆东大门,是一条500米长的德怀大道;纪念馆东大门为“双虎对峙”造型,由四只鼎状建筑物构成,恰像两只老虎,故又称“虎门”;从虎门至铜像广场,建有百米长梯;登级而上,即是铜像广场,面积2500米,彭德怀铜像高高矗立于中央,像高5米,连基座8.1米,寓意彭德怀元帅是我军的缔造者之一,铜像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著名雕塑家程允贤先生设计;铜像广场往南,穿过一块草地和茶花林夹道的长廊,便是彭德怀纪念馆,馆名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纪念馆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随地形的变化而显高低起伏,大坡屋顶错落有致的连接与背面山峰遥相呼应,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马头墙门廊,青灰瓦盖的大屋顶,灰白墙镶着的木窗棂,给人传达了一种古老的楚湘神韵,整体上看,纪念馆风格朴实自然又不失浩然之气,与彭德怀的气质胸怀很吻合。  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式庭院布局,富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马头墙门廊、青灰瓦屋顶以及灰白墙镶着的仿宋窗棂,既有古老的楚湘神韵,又有较强的时代感。序厅为一个宽敞的八边形,正墙由三组暗红色高浮雕组成,分别表现血战罗霄、百团大战、抗美援朝主题。正中是一座半身圆雕,塑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彭德怀。两侧是两组壁画,主题为“致力于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整个序厅以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高度浓缩了彭德怀史诗般的英雄业绩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的庭院式布局,顺山势设台阶,围绕序厅,疏密有致地设置了八个展室。中间一个庭院,有清泉、石头、花草点缀其中。序厅与各展室之间,由一条朝着庭院的走廊连通,走廊中段延伸出一个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可以远眺乌石峰、德怀亭、德怀墓和故居。  序厅为一个八边形建筑。正墙由三组红色高浮雕组成,“血战罗霄”、“百团大战”、“抗美援朝”,正中一座圆雕名为解放战争中的彭德怀。正门两侧是两组主题为“和人民群众心连心”、“致力于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壁画。整个序厅以极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彭德怀充满史诗般的英雄业绩和崇高伟大的人格魅力,高度浓缩再现了彭德怀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  序厅往左,穿过外廊进入三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主要介绍彭德怀的童年生活、湘军岁月,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到统兵百万抗美援朝,为建立和保卫新中国立下的赫赫战功。奔向井冈、长征鏖战、华北抗日、保卫延安、抗美援朝,这是彭德怀一生最光辉的岁月。第二展厅,介绍百战归来的彭德怀呕心沥血,致力于军队建设以及庐山上 书蒙冤受屈直至最后的岁月。第三展厅主要介绍对彭德怀的纪念活动,其顶装饰成一个白色的大花环,花环上嵌有100颗闪亮的星星,象征对彭总百年诞辰的纪念,展厅的正墙有一个黄河瀑布灯箱,这奔腾不息的黄河大瀑布,这气势磅礴的《黄河颂》钢琴音乐,给人心灵以强烈的震撼,彭德怀那长傲天地的英雄本色,那波澜起伏的壮丽人生已经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融为一体。  2005年为配合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纪念馆又策划推出了《中国共产党湘潭地方史展览》,这次展览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式、大跨度地展示了湘潭市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我市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生动教材,是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课堂。对于缅怀光荣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本色,建设美好湘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乌石镇  乌石镇位于湘潭县西南方向,东与锦石乡相邻,南与排头乡接壤,西与湘乡市相望,北与石潭镇近邻,是-元帅的故乡。全镇辖30个行政村,38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为96.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15亩,其中水田29624亩,旱土2491亩,总户数10276户,总人口37583人,云回公路贯穿其中。 乌石镇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是乌石的新兴产业,…… 详细++

湘潭农博园

湘潭农博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座落在湘潭市西郊的泉塘子境内。由834亩面积的白鹭湖及其周边的2180亩青山组成,占地3000余亩。是一个进行农业科技交流、会议培训的科技示范基地,又是一处人们陶治情操、健身娱乐的休闲场所,为余亩。是一个进行农业科技交流、会议培训的科技示范基地,又是一处人们陶治情操、健身娱乐的休闲场所,为农业观光旅游胜地。  这里是省科委“湘中片星火计划培训基地”、市科委“湘潭市科技培训中心”;是湘潭市重点旅游度假村和湘潭市树立良好对外形象的示范窗口。湘潭农博园从一九九九年五月进入实质性开发,首期工程白鹭湖度假村于2000年12月31日竣工并正式对外营运。现在,她正以其大自然赐予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大自然一样纯净、真情的服务迎接着各方宾客。  湘潭农博园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的关心,-、-、杨正午、储波、卞翠平等先后来农博园视察指导。  独特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势,特有的农业自然风光,国家级的农业开发试验基地,使农博园成了现代先进农业的展示场,来农博园不但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无尽清新,更可以领略独一无二的农业风光。  农博园以乌石岭为主峰的2180亩青山,分别沿着白鹭湖两岸,从南向北延伸至杀人坳汇合。山上植被茂密,四季常青,上百种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在这里繁衍、生息。茫茫-中,四季花开,四季果香,百兽嬉戏。百鸟轻鸣  白鹭湖呈南北向静卧在苍翠的群山之中,面积834亩,具旅游、灌溉双重功能。湖外浇灌着万亩良田,春天播种一片绿,秋天收获遍地金,年年五谷丰登;湖内,碧水茫茫,波光粼粼,白鹭飞,鱼儿跳,一派盎然生机;湖尾,经人工开挖的1200米隧道和500米明渠与韶山灌工区相通,常年水量充足,若沿灌区干渠逆水而上,即可尽览湘中丘陵田园的无限风光。  度假村内山水相连,碧水如镜,松涛如潮,风景优美。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水、电、路、绿化、通信、电视、消防等设施配套齐全;七栋环湖别墅内设41套客房,77个床位,高雅别致;新建的宾馆服务大楼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设有120个客房,250个床位,为四星级标准;一栋服务主楼,设中餐厅、大厅、包厢、套餐厅,可同时容纳360人就餐;辟有“白鹭湖荡舟”、“乌石岭揽胜”、“水上乐园”、天然游泳场垂钓中心等健身娱乐项目。  湘潭农博园距市区8公里,既避开了市区的喧哗,又不失城市的浪漫便捷,为典型的城郊型地理位置。交通四能八达,方便快捷。而且地处南岳、齐白石故居、乌石、韶山、花明楼、长沙这条湘中名人名景旅游黄金线的中段,区位十分优越。  

周小舟故居

周小舟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小舟故居位于湘潭市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管区星星村。  1912年11月11日,周小舟诞生在这里。周小舟,原名怀求。学生时代即接受新思想,积极参加进步运动。1927年初在长沙明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毕业后调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部工作。1936年春,为了实现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4次奉命去南京,不顾个人安危,出色地完成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的任务。同年8月赴延安,任毛泽东的秘书。1937年和1938年,他又作为八路军代表和毛泽东的代表,先后与山西阎锡山、新疆盛世才等国民党要员谈判。1938年8月任冀中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45年秋,任中共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48年冬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长。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调任晋中区党委组建的南下工作团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1949年5月,组建以黄克诚为首的中共湖南省委,他任省委委员。8月,随南下工作团进入长沙,先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湘西区委书记、湖南省委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等职,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58年,陪同彭德怀在乌石、黄荆坪等地调查。1959年,陪毛泽东回韶山。在庐山会议上,他和彭德怀等向中央如实反映地方情况和群众呼声,还支持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因而受到错误批判,被定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成员,撤销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下放基层,任浏阳县大瑶公社党委副书记。1962年6月,调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文革”开始后,被造反派轮番批斗,受尽侮辱,于1966年12月26日在广州含冤逝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  周小舟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是一座由三栋土胚砖砌筑又联为一体的农舍,有房30余间。周小舟外出参加革命后,一段时间闲置,后让给堂弟等三户人家居住。2009年,湘潭市、县人民政府拨款对故居进行了维修。  周小舟故居于2000年被湘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湘潭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湘潭关圣殿

  湘潭关圣殿位于市十一总正街,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66平方米,清康熙时山西众商公建。当时既为祭祀关羽的场所,又为山西、河南、甘肃、山东、陕西北方五省旅潭商人的会馆,称北五省会馆。又因明末本邑张嘉言进士捐金在九总兴建了大“关圣殿”,清初广东商人在十二总兴建了广东“关圣殿”,此殿后起,所以人们称它为新“关圣殿”。后来,前两殿俱废,此殿独存。  关圣殿各地并不少见,湘潭市的关圣殿却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当有它的独到之处。  关圣殿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进。前进自成一个院落,前栋为山门和戏台,可惜后被拆毁,现在的牌楼为1986年所重建。牌楼正门楷书“关圣殿”,两侧门分别楷书“河岳”、“日星”二字,牌楼上浮雕有“二龙戏珠”、“童子望月”和“刘海戏金蟾”等人物故事。中进为大殿春秋阁及钟鼓楼等附属建筑,南北与前后进相接,东西为高耸的封火墙所阻。大殿为宫殿式建筑,高16米,长24米,宽14米,盖黄绿两色琉璃瓦,全部花岗岩台基。殿内供奉关圣帝,亭柱上刻有对联三副,分别为:“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义胆;古今几夫子,英雄面目圣贤心。”“大义秉春秋,辅汉精叫悬日月;威灵存宇宙,干霄正气壮山河。”、“扶汉仰侯功,一心一德,浩气直吞吴魏;伏魔崇帝号,乃神乃圣,明威尚震华夷。”  关圣殿的最精彩之处在中进春秋阁。它矗立在一米高的花岗石基座之上,前后左右均有石阶登达。阁前石阶斜卧一条蟠龙,两侧分列一对巨型石狮。巨狮各背负一只幼狮,幼狮搔首贴耳,娇憨之态可掬。殿阁为方形,四周檐廊用祁阳白石砌成栏杆,栏杆上雕刻着古朴精美的花鸟虫鱼走兽。殿阁分为两层,高大富丽,气魄雄伟。上以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飞檐兽脊,凤舞鸾翔。阁顶内侧倒悬着一条木雕贴金巨龙,口含丹珠,神态飞扬。四周板壁透雕着人物故事,犹如一部形象的史书。攀木梯登上二楼游廊,只见江中百舸争流,街上车水马龙,满城风光,一览无余。如果说春秋阁是关圣殿的龙宫的话,那么阁前一对汉白玉镂空龙柱就是镇宫之宝。龙柱矗立在阁门两侧,上顶檐廊之极,下抵白玉狮座,高4.8米,圆周约1.5米。柱为整体,龙为整形,龙绕柱旋,龙、柱一体。雕龙昂首翘尾,似腾云驾雾,如翻江击浪,造型生动,呼之欲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雕工采用镂空技法,一鳞一爪,一须一珠,丝丝入扣,极为精巧细腻,游人无不为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据介绍,这件镂空龙柱属国内罕见的珍品,除山东曲阜孔庙外,此处仅有。  1923年春,0湘潭地下支部在关圣殿开办平民学校,培训了不少革命志士,因此它又是具有革命意义的纪念地。1984年,湘潭市人民政府以关圣殿为馆址,建立了市博物馆,从而使这一古建筑既得到了保护,又焕发了青春。  

彭德怀故居

彭德怀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  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8岁时,彭德怀母死、父病,家贫如洗,“几间茅房亦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彭德怀自述》)彭德怀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5年至1927年,任湘军连长、营长时,交给弟弟积蓄400元。团经委会瞒着彭德怀给他二弟400元,共800银元,由胞弟彭金华与彭荣华在原屋西南30米处新建瓦房12间,占地约400平方米,取名“三华堂”,意为得华(彭德怀原名)、金华、荣华三兄弟之华厦。彭德怀亲撰门联:“为善最乐;见恶必除。”屋后有树林,东边为竹林,系典型而端庄的湘潭农村宅院。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其亲属进行破孩,故居亦遭破坏。1949年,当地政府和人民曾建议修复,被彭德怀拒绝。故居门联改书“吊民伐罪,继往开来”,横批“为民服务”。1958年12月,彭德怀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回故乡视察,在家住了两天一晚。1961年11月,彭德怀再次回故乡进行调查研究,在家里住了一个多月,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并在此写出四个调查报告。这里还保存过彭德怀1962年写给毛泽东和党中央的82000多字的长信,即后来被称为“八-”、“翻案书”的手稿,为《彭德怀自述》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彭德怀故居也是彭德怀大弟彭金华创建中共彭家围子地下党支部的主要活动场所。  1980年至1983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并加砌保护性的石围墙;1982年,邓小平题字“彭德怀同志故居”,1983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对故居进行全面维修,复原彭德怀1961年回乡调查时的情形;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  免费参观  开放时间  8:30-17:00  景点位置  湖南湘潭市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  

石灵桥

石灵桥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县响塘乡石灵桥始建于清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湘潭市保存最为完好的五孔古桥,此桥全长约80米,宽约10米,高15米,全桥皆以花岗石砌块筑成。石灵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五个,桥墩四个,每个孔眼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  石灵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越往外层石头越多,以此推之,整座桥身用巨石应在3000块以上。石缝之间勾心斗角搭配牢固。石灵桥装饰美观,桥身的望柱饰有南瓜造型的石刻,象征着农家的五谷丰登。  石灵桥历史上为湘潭与宁乡、望城等处交通要道,现仍为湘潭与宁乡、长沙等县市南谷方向的重点交通要道。数百年来,一直受到重点保护,当地百姓非常珍爱此桥,他们一直不让载重车辆通行,以免损坏石桥。  湘潭市文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石灵桥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颇大。集历史、建筑、人文、艺术价值于一体,具有相当的文物旅游价值。据悉,湘潭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均对保护石灵古桥作出重要批示,决定拨款抢修古桥,实现既保护文物,又造福百姓,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古代建筑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古桥。

黎氏故居

黎氏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湘潭市东南约 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93号,是黎氏八骏故居所在地。黎家的百年老宅,就在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下,一个不到10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里。  “黎氏八骏”是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等八兄弟。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氏八兄弟先后在湘潭长塘的黎家出生。  八兄弟深受“严谨治学、教育开明”的家教家风熏陶,勤奋好学,奋发有为,成年之后分别在语言、音乐、文学、教育、矿冶、桥梁等领域各领-,为我国文化教育与科学实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黎氏八骏”。  所谓“江山形胜、人杰地灵”,所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潭长塘晓霞山下的黎氏家族,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耀眼的家族之一。  黎氏八骏故居极其简陋,一栋普通的草堂,土墙青瓦。土墙上零星有几个木窗安在其中,同一般的农舍没什么两样。要不是故居的每个门口挂着标示“黎氏八骏故居”的匾额,没人能想到这是黎氏八骏出生的地方。

湘潭和平公园

  介绍  主要以独特的森林气候、优雅的自然环境为景观的公共憩地,园内已植梓、樟、楠与玉兰、银杏等乔木100多种、地栽盆景花卉、丝竹600余种、4万多种。陆地覆盖率已达80%以上,占总面积70%以上为林地,突出了公园以“绿”为主的特点与功能。  园内的主要景点有:盆景园、动物园、旱冰埸、百花台、儿童游乐园别具特色,大型电动飞机、秋千、吊环、座栏、溜溜板、碰碰车等设施于绿树丛中,环境优雅,空气清新。  和平公园培植制作的花卉、盆景,已在全国初露头角。全国花卉、中国盆景协会于1992年在上海举行首届菊花展览,和平公园送展的礼菊“二龙戏珠”荣获一等奖。1985、1986年湖南省多数获奖。1986年4月,0中央顾委王首道视察和平公园,称赞该园盆景江南风味浓,并为盆景园手书了“湘潭盆景”匾额。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建设北路  

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尹家冲村紫荆山东麓龙形嘴。  据《尹氏宗祠记》载: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历时4年。尹氏宗祠是一栋湘潭传统式祠堂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造型雅致。祠门上首有“尹氏宗祠”四字,两旁联曰:“金天帝胄;洛水儒宗。”都是湘潭文人尹虎臣所书。祠分二进,前后两进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进两层,楼中为戏楼。戏楼天花有八角藻井,周围有雕刻精品,可惜大多被毁。戏楼两旁为演员化妆、休息室。前、后进之间,中为甬坪,是群众观看演出或-的地方。两侧有廊相联,也是两层。后进为香堂,堂前4根圆柱,左右两柱分别有枋木连接。上雕山水、人物、怪兽等。这些雕刻细观其雕技,别出心裁,古朴有趣。正厅上首,有一巨额横匾,-“善养堂”三字,也是尹虎臣所书。正厅左右墙壁上,有“忠孝廉节“四字,是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朱熹(1130-1200年)所书。笔力雄健,至今清晰、完好。  尹氏宗祠,过去是当地尹氏族人祭祀、讲学、议事之处。抗日战争时期,齐白石曾多次写信敦促马壁教授来祠内设馆讲学,先后被命名为养正学校、诚正学校。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尹家冲学校。“0”中,祠内部分建筑遭破坏,但屋染、锦屏、屋栋两侧的壁画,仍保持完好。尤其是木雕锦屏“金凤寻巢”、“顽童问路”、“太白题词”、“松鹤延年”四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2002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齐白石故居

湘潭齐白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湘潭齐白石故居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白石乡杏花村星斗塘,此为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纪念建筑。  故居坐西朝东,占地200平方米,为一栋两横各3间的土墙茅舍,清同治三年(1864)一月一日,齐白石即诞生于茅舍的南正屋。20世纪60年代,在3吉安正屋之后又添建3间,整个屋面均已换为青瓦。  齐白石(1864—1957),现代画家,湘潭人,早年为木工,后学习绘画。定居北京后,专业卖画、刻印。60岁后,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荣获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称号。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8。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寺门前义渡

寺门前义渡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门前义渡位于白石镇潭口村长元组寺门前,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江波浩淼,石级逶迤,码头石级上两石狮保存尚好,渡口旁有一株树龄400年的古槐树,已列入湘潭县古树名木保护名目。据寺门前义渡碑刻记载:清咸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在此设义渡,修建寺门前码头。此义渡利济行人,但因产业无多,经费不足舟楫。宣统二年(1910),-祖父马立安先生倡议捐资修复渡口,并置田产二十亩,逐年收租维持义渡。   寺门前义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崛起,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友爱的优良传统,孕育了-先辈的艰苦创业和成长发展。对宣传善行义举,教育后人,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仙女山

  仙女山位于湘潭县响塘乡尧家村,主峰仙女峰海拔311米,《南岳志》称其为碧岫峰,在南岳72峰中位列第71峰。仙女山列湖南湘潭四大名山(仙女山、昭山、金霞山、隐山)之首,占地15平方公里,建成九大景区:龙安寺佛教名胜区、原始次森林风景区、尧家水库水上乐园、三湘文化名人区、园艺观赏区、茶文化区、民俗风情区、宾馆餐饮服务区、建设旅游开发区牌楼。仙女庙分三重殿阁。各有门坊,坐北朝南,依山而筑,青砖墙,琉璃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仙女山昔日景观曾遭破坏,1960年以来又逐渐恢复,现已绿树葱茏,杉松成荫,百鸟啁啾,景色如画。每逢春秋两季,游人如织。

胡安国、胡宏父子墓

胡安国、胡宏父子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胡安国父子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村隐山南麓仙娥山北坡一个叫仙鹅孵蛋的小山坡上。  胡安国父子墓掩盖在草丛中。墓碑联曰:“秉春秋大笔;葬天下隐山。”左碑文“闽江生出到湖南,学问渊源不等闲。秉笔大书千载史,春秋留给后人看。”右碑文:“放学三相恋地形,碧泉驻迹讲诗文。潭州开派枝枝秀,留得声名到此今。”中碑刻:“始祖胡公安国老大人之墓、母刘氏夫人、二世祖五峰公附墓、?涌田八大房子孙同立、公元一九八一年辛酉岁仲秋月重建”。  据清乾隆刊《湘潭县志·冢墓》载:胡文定在“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没于正寝,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文定去世之后,高宗诏赐银300两、帛300匹,令湖南监司应负葬事,赐田十顷,以恤其孤。景泰五年(1454)县丞受知府张公銮之命,以礼重新修护,题名为“宋胡文定公之墓”。清康熙癸丑年(1673),知县赵光耀受湖广总督蔡毓荣之遣重修,题名为“宋儒胡文定公之墓”。  墓原有花岗石栅栏保卫,周围种有松柏。正副碑文都用汉白玉镌刻。其神道纵180米,横68米,全用花岗石铺成,置有香炉、石人、石马、石凳等。两侧下坡有花岗石台阶数十级,后遭破坏。1981年,胡氏后裔中的涌田八房集资重修。现为混凝土结构,墓周围新种植松柏28株,苍翠挺拔,郁郁葱葱。  北宋末年,黄河流域战争频频,中原士人纷纷南下。胡安国也于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率家人、弟子从荆门来到湖南,在潭州湘潭建碧泉书院,“前后居潭三十余载”,以讲学撰述为业”,从而奠定了一个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理学派别——湖湘学派,被称为“湖湘文化之源头”。  绍兴八年(1138年),胡安国逝世。胡安国墓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6月至8月,宋高宗赐金、帛委命湖南监司安置丧事,由潭州官府所建。胡宏卒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享年85岁,与父母合冢。明正统初年(1436—1449年),皇帝诏令将胡安国神主入文庙,随从孔夫子接受祭祀。景泰年间(1450—1456年),皇帝又诏令给胡安国父子修墓。

湘潭秋瑾故居

湘潭秋瑾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绍    位于湘潭市十八总由义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瑾女士与王延均结婚,居于由义巷源当。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瑾去北京。于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牺牲于绍兴。原有房屋十间,为两层砖木结构,其中七间在民国33年(1944)毁于日机轰炸大火中,所剩三间保存至今。为湘潭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湘潭市  秋瑾 (1875~1907)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秋嘉禾回到绍兴,居住于绍兴城南和畅堂。次年…… 详细++  秋瑾 (1875~1907)  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鉴湖女侠,别号汉侠女儿,另署秋千。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候县。 秋氏为山阴望族,几代官宦。自幼喜好诗文,尤慕剑侠,豪爽奔放。稍长,随四表兄习棍棒拳术、骑马击剑,性格倔强。光绪十七年(1891)初夏,秋瑾跟随祖父秋嘉禾回到绍兴,居住于绍兴城南和畅堂。次年…… 详细++

四美湖

  隐山之北有四美湖。大清早,湖面上轻烟袅袅,加之周围的青山群峰竞秀,竹林茂密,溪水长流,吸收这里带着芳草竹林清香的纯净空气,令人神清气爽。  山不算高峻,但四周群山环抱,碧水如玉,峰峦迭翠,堤坝上下芳草如茵。湖区上下澄澈的山光水色,为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们捧出了一片陶然净土。  这里原是1973年冬由花石、射埠、石潭三个区的民工修建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17.43平方公里,总库容1332万立方米,库内水面1600余亩。周围有隐山、乌石峰、景泉、上步塘等灵山秀水,云天青山倒映水中,分外清秀。湖中还有一岛,外加三个半岛,岛上松竹参天,各种飞鸟云集岛上,蔚为壮观。  这里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距彭德怀故居仅2公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建设成赏心悦目的山水乐园。   

涟水

  涟水过境到湘潭,已属其下游。它经过石潭、云湖桥、姜畲等乡镇,汇入湘江。  石潭是涟水最美的一段风景区。  经发掘证实,沿岸古城村的湘南故城遗址,为湘潭市境内的最早县城遗址。  过去,云湖桥、姜畲一带,每遇洪水,便成汪洋泽国,弄得民不聊生。解放后,河畔先后修建大型水利配套工程韶山灌区、洋潭引水坝、列雁荆河,从此涟水两岸年年水旱无忧,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韶山灌区有“洋潭飞渡”、“三湘分流”、“云湖天河”、“楠竹长虹”、“石牛横渡”等水利工程景观。  在320国道与韶山至回龙桥公路的交汇处云湖桥镇云湖村境内,横跨公路,贯通大垅,连接两山,是韶山灌渠右干渠上的第六座渡槽,名叫“云湖天河”。渠上“云湖天河”四字,系前任0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同志在担任韶山灌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时题写的。  1965年7月1日至1966年6月2日,韶山灌区主体工程修建并竣工。渡槽全长470米,全部为简支结构构造,中间有16米长的两跨,一跨公路,二跨铁路,有12米长的33跨,两端各跨长8米和10米。时有民歌描述道:“一条天河落人间,飞渡云湖两岸边,汽车火车水下过,空中能游十吨船。”  列雁荆河是截取涟水而开的一条人工河,西起石潭镇列家桥,流经杨嘉桥、雁坪,止于荆州黄草港,全长13公里。该河集雨面积154平方公里,每次可蓄水270万立方米。其出口底宽40米,设计最大泄洪流量422秒立方米。该河的建成,使周围数万亩农田旱涝保收,且成为沟通列、雁、荆三地的交通要道。渡槽有600米长的“金河飞虹”,上有涟水源源不断地在空中流淌。河水排灌自如,两岸绿水青山,四季风景如画,近30年来,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石鼓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石鼓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