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潭 >> 湘乡市 >> 壶天镇

壶天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湘乡东山书院是毛泽东走出韶山,求学励志、成长报国的第一站。  东山书院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原湘军将领、新疆巡抚刘锦棠及湘乡县举人许时遂、黄光福等人倡修,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建成,规模为正厅三进,东西各五斋,合计60余间。书院门额“东山书院”四字,系清代榜眼、大书法家黄自元所书。  书院建筑具有典型的湖湘书院文化特色,在布局上体现了“礼乐相成”的儒家思想,采取中轴对称、多重院落、前后连串、层层深入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幽深宁静的感觉。在装璜上不求华丽,青砖青瓦,没有堆砌的装饰和虚造的声势,呈现出端庄、朴实、宁静、典雅的特色。书院建筑同时融入了地方祠庙建筑特点和西式建筑风格,如围以围墙,环以便河,饰以照壁,架以石桥,配以过亭,设以天井,无不体现出传统建筑的作法。出入书院的两座大门,亦依文王八卦卦位建在“乾、坤”二卦的位置上,喻意从东山书院走出的学生,都将大有作为、响震乾坤。而边廊式的两层楼房、高大的横格玻璃窗、大教室设计则显然吸收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书院是甲午战争后国人救亡图存的产物,它遵循实事求是、积极变通的原则,秉持“公诚勤俭”的校训和“唯才是教”理念,“废科举,兴新学”,打破传统书院的读经模式,脱离科举仕进的轨道,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开湖南新式教育先河。民国期间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曾盛赞东山书院,认为它为湖南全省维新局面的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培养实用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办学方向,也为现代教育树立了楷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自书院创建至今,产生和培养了共和国开国领袖、将军、学者等数以万计的英才俊杰。杰出校友有国家主席毛泽东、国际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萧三、全国政协常委易礼容、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的萧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陈赓和谭政、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事部长杨幼麟、福建省委书记、闽粤赣军区司令毛泽覃、股东区特委书记柳宗陶等。在东山学校百年校庆时,国家教委曾发来贺电,称赞“东山学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  书院曾历经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省立东山小学、东山学校等名称更迭。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母校题写了“东山学校”校名。-也于2003年为东山学校重题了“公诚勤俭”的校训。  书院现仍为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所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地址:湘潭市湘乡市书院路1号  类型:历史建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731-56781988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免费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李卓然故居

李卓然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卓然故居景区位于湘乡市山枣镇保元村,由故居、生平业绩陈列室和纪念园组成,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卓然故居系晚清湘中地区居民风貌建筑,由中间主体建筑和东、西两侧建筑构成。通过故居复原陈列,再现了李卓然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展示了李家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的家风特点和爱国爱民的高尚风范。李卓然故居景区现已成为我市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湘潭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湘潭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涟水之滨的湘乡城南经济开发区,与市区隔河相望,总面积370平方公里。这里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山体秀美,形如仪凤翔空,昔人美曰“东台起凤”,故名凤凰山,是湘乡八景之首。,领袖读书台是毛泽东少年求学东山书院时,与同学们指点江山,激场文字之地。将军坨留下了新中国名将陈赓、谭政、黄公略的足迹。文塔、凤凰寺、八角亭、白云观、景行亭等人文景观,为森林旅游增添了亮丽风景线。龙凤山庄、娱乐小村、儿童娱乐场为渡假、休闲提供了温馨场所。东台山侧,有仙人井、晒药石、天书石,皆以仙迹而名。山中旧有凤凰寺,乃释迥所建,另唐道士曾于山麓修有仙林观,内有二仙女像。山上森林茂密,万木葱郁,绿荫护夏,红叶迎秋,花香四季,百鸟争鸣,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这里的天然矿泉水,水味甘冽,香如椒兰,堪称东方神水。人文古迹,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原有的文塔、八角亭、凤凰寺有千余年历史;唐代恒氏二女练丹求仙的晒药石、洗药井,旁侧的天书石独具神韵;紫树玄台,风景别致;领袖台、将军坨挺拔秀丽,气势雄伟;引凤桥、门楼群,古色古香,构造绝妙,独一无二;凤凰山庄集楼阁亭榭、碑林书画、奇花异草、山珍野味于一体,引人入胜,耳目一新。

水府旅游区

水府旅游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湖南水府旅游区坐落在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位于韶山、南岳、张家界三大旅游区中心地段,规划面积177.2km2,其中水域面积45km2,库容量5.6亿m3,湘黔电气化复线铁路依区而过,上瑞高速横跨其中,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具有极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旅游区内生态环境良好,常年生长着近千种珍贵物种和多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沿库的历史遗存也给水府旅游区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区内有多处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造就了曾国藩、陈赓、萧三、黄公略、宋希濂、罗重舟等历史名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窑遗址的挖掘,填补了南方无宋窑的历史空白。旅游区有一级景点12个,二级景点40个,三级景点17个,四级景点7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水府石林”、千年古藤,万年古石,水清、山静、石奇、洞幽、岛秀、库叉幽曲,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生态乐园图。  旅游区2007年入选生态休闲类“新潇湘八景”之一,2008年定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休闲度假服务基地,2010年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现在,水府正朝着“中国顶级湖泊休闲小镇”的目标迈进。  门票  门票85人民币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棋梓镇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棋梓镇  湘乡市辖镇。1956年置棋梓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128.6平方公里,人口5.3万。镇政府驻棋梓桥。湘黔铁路、湘(乡)娄(底)公路过境。辖棋梓、泥溪、坪湖、鹅石、蛇潭、龙江、泽江、峡山、杉坪、河洞、黄岭、坪塘、长元、普安、银塘、小罗、杉山、梅花、新河、明和、烟冲、余庄、和平、南岸、喻坊、荷风、金龙、莲山、白云、炉塘、谷水、……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镇湘楼

  湘乡市城大正街临河岸处,原有一座高楼,名镇湘楼。  据康熙三十七年(1698)《湘乡县志·卷一·名胜》:“镇湘楼,在治左二十步,因乱毁。顺治十一年知县南公起凤修建。康熙十二年知县刘公履泰重修。”说明镇湘楼在清顺治之前即已建楼,因战乱而毁。  查阅明天顺五年(1461)修纂的《大明一统志·卷六十三·长沙府》,其中宫室、古迹等项均未载镇湘楼,这说明其时镇湘楼尚未修建。  建设中的镇湘楼  建设中的镇湘楼  至万历十八年(1590),湘乡县城始设四门于街口,东曰望春,西瑞庆,南铁门,北迎恩,门各有楼,置人守望。笔者认为,镇湘楼或即建于此时。时县人龙应河《碧洲芳渡》诗中云:“一城楼榭镜孤悬”,此“楼榭”或即指正对孤洲的镇湘楼。又参照湘潭万楼的肇建时间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镇湘楼与万楼应是相近时间修建。  镇湘楼先是作为戍楼(斥候)而建,人在楼上守望,一有战事发生即鸣铃报警。“镇湘楼”是后来起的名,据康熙时县丞何量《登镇湘楼记》:“小邑由来无城郭,人民惧不保障,形家谓斯楼足以镇湘而作屏藩也,因名焉。”可证。  楼何时何事而毁?据有关地方文献记载,明崇祯十年(1637),临武、蓝山矿工起事,二月由衡阳攻湘乡;四月,据县城5日后去(时总兵陈君德领兵戍守县城,曾据镇湘楼上)。十六年九月,张献忠部自湘乡攻宝庆;十七年,明军往来长、宝间,湘乡为孔道,几无日不遭蹂躏。清顺治四年(1647)二月,清兵攻取县地。五年(戊子)春,乱兵肆掠;八月,明将陈友龙自黎靖下武冈、宝庆,攻入湘乡;冬,明将马进忠、牛万才等合众数十万自常德溃退县境。连年交战,反复拉锯,镇湘楼几经战乱而毁。  后镇湘楼又经数次重修。顺治初,知县南起凤为民请命,因获旨豁免粮赋,稍苏积困,十一年(1652)乃率县人重修镇湘楼,此为第一次重修。  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刘履泰主持修建镇湘楼,“孤阁凭虚扼建瓴”(刘氏作《镇湘楼》诗中句),此为第二次重修。  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因吴三桂之乱,县中遭兵燹。二十六年(1687)五月,县城发大水,“昆仑桥亭脊、中洲树梢俱没”。六月,城中火,八月又火。镇湘楼经此刀兵水火之劫,又被毁。  据文献载,康熙三十七年(1698)仲春,知县李玠作《镇湘楼看昨岁新垦中洲麦秀》诗。三十七年夏,县丞何量应简自采之邀登楼,并作《登镇湘楼记》六百字文。时县人谢天墀有《和简自采碧水芳渡》词,中曰:“无事倚危楼,频听鸣舟。”这说明其时镇湘楼又已重建,此为第三次重修。  康熙五十年(1711),县人孔恕率建码头(同年,知县高克藩率建春风阁于署左望春门内,雍正八年知县陈哲重修)。雍正九年(1731),孔尧让重修码头。  据乾隆十二年(1747)刊《湘乡县志·古迹》载:“镇湘楼,在治左大街河岸……”可见在乾隆年间,镇湘楼已是作为古迹予以记载。其时,颁旨通祀文昌,镇湘楼上亦祀之,魁星长耀,与对岸文塔夹水而交辉。  嘉庆十五年(1810),县中绅士李作云、赖桂芳等纠众又重修镇湘楼。此为第四次重修。嘉庆二十二年刊《湘乡县志》卷一“碧洲芳渡”图上,即绘有镇湘楼图,形貌大致如原构。县人谢如运《登镇湘楼》诗曰:“丽谯高倚碧云开,湘上河山一望该;槛外清风来古渡,帘前佳气自东台……”(正是“河山归望目,忧乐入吟襟。”)  道光十四年(1834),县中名士刘蓉在镇湘楼码头送别曾国藩(刘氏诗中有“镇湘城畔送行舟……”句可证)。同治元年(1862),黄文焘等重修码头,镇湘楼码头成为物资百货船运装卸之处。据同治十三年刊《湘乡县志·卷一·地理·城池》载:“镇湘楼,在县治东,亦城楼也,由大街直下临河岸”。其时镇湘楼是作为县城城垣,归在“城池”。  民国元年(1912)壬子大水,镇湘楼又遭水淹,幸未倾圮。1927年1月初,在镇湘楼上召开了0湘乡地方委员会成立大会(几天后,毛泽东来到湘乡县考察农-动一周)。可见其时距上次重建已百多年的镇湘楼尚完好。  镇湘楼最后倾圮于何时?查1959年《湘乡县志》上记述,1943年12月24日,一批日机飞达我县城上空,投弹30余枚,城内镇湘楼正街华裕布庄、通湘百货店、聂顺兴药号、马洪福香号、杨森泰药号、春馨楼包面店、中国银行等处均被炸毁一部或全部。”又据资料载:“1944年6月,日寇入侵湘乡,县城从北正街的蒋公祠至河边的镇湘楼,街道建筑物全被焚毁。”可知,镇湘楼毁于其时。  “劫火一朝圮,春风万象新”,今湘乡市建设文化旅游名城,将重建镇湘楼,这是第五次重修。不久的将来,涟水南岸将矗立一个更加巍峨壮观的镇湘楼。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湘潭黄公略故居

湘潭黄公略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公略故居位于湘潭市湘乡市中沙镇朝阳村2组高木冲。  此处群山环抱,苍松劲柏,青山绿水。故居坐西北朝东南,面积528平方米,系一栋刀字形平房,砖木结构,土墙青瓦悬山顶,正堂一排有房屋10间,东侧面横屋进门有一天井,底下房屋三间,中用格扇门隔开,第二、三间上有木板楼房,为黄公略父亲教私塾的教室。故居南面走廊有八根石木结构和圆柱支撑,屋前有草坪、池塘,环境优雅舒适,属典型的湘中民宅。1898年,黄公略就诞生在这里。  黄公略,原名家杞,字汉魂。1913年在双峰高等小学校时,自改名石,号公略。1915年投笔从戎,入湖南陆军第二师三旅六团一营当兵。1917年与彭德怀结识,在救国救民的共同愿望下,共同发起组织秘密组织“救贫会”。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随军北伐,后考入黄埔军校,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7月同彭德怀、滕代远组织领导平江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历任红5军13师副师长兼4团党代表、红5军副军长,红6军、红3军军长,参加过一、二、三次反“围剿”,屡建战功,并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率红3军活捉敌总指挥张辉瓒。1931年9月牺牲于江西瑞金。  黄公略故居于2010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3月被湘潭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公略 (1898~1931)  黄公略 (1898-1931) 军事家,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湘乡县兴让乡一个塾师家庭。幼年熟读经书,尤其偏爱兵书,对西汉军事谋略家张良及其老师黄石公最为崇拜,因而将原名“汉魂”改为“公略”。1915年入湘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当兵,在此结识了彭德怀、李灿,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1922年考入…… 详细++  黄公略 (1898~1931)  黄公略 (1898-1931) 军事家,革命烈士。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湘乡县兴让乡一个塾师家庭。幼年熟读经书,尤其偏爱兵书,对西汉军事谋略家张良及其老师黄石公最为崇拜,因而将原名“汉魂”改为“公略”。1915年入湘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当兵,在此结识了彭德怀、李灿,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1922年考入…… 详细++

湘乡东山学校旧址

湘乡东山学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湘乡东山学校旧址位于湘潭市湘乡市东山办事处书院路1号。  东山学校的前身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总占地面积1663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4230平方米。前后分布成14个院落,院落之间有门相通,主体格局体现了“主讲有堂,游憩有所,斋房包福,罔不具备”的传统建筑理念,展示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思潮影响下,书院办了两年后改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校开设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体操、图画、音乐、英文等课程,是一所时髦的新学堂。学校以“公诚勤俭”为校训,学风严谨,特别注重革新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名闻遐迩,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1910年秋,听过表兄文运昌的介绍,毛泽东对这样一所新式学校极感兴趣,于是想法说服父亲,从湘潭韶山来到这里求学。毛泽东虽然在这里只读了一个学期,但他从闭塞的韶山冲走出,在这里,除经书外还教授被称为“新学”的自然科学和其他新学科,各方面都很有长进,尤其写得一手好文章,受到校长和教员们特别是国文教员的喜欢。他刻苦学习,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对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反复阅读,并写有批语,有的还可以背诵下来。  除毛泽东外,萧三、萧子升、陈赓、谭政、易礼容、毛泽覃、柳宗陶、杨幼麟、黄国璋、汤璪真等均曾在该校就读。  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山书院内办东山小学,后设初中部、高中部。1958年毛泽东为母校题写“东山学校”校名。  东山学校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景点位置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韶山银河旅游区

  韶山银河旅游区位于湘乡市内,其主体为韶山灌区,区内有效控制流域面积5050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66.5米,库容2100万立方米,行政区域涉及双峰、湘乡、韶山、湘潭四个县(市)区,规划范围约81平方公里。景区地域包括洋潭景区、飞涟灌万顷景区、三湘分流景区、银田景区。旅游区以漂游为主,是一个融休闲、度假、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灌型旅游区。  作为旅游区主体的韶山灌区,于1965年7月动工,在曾任国家主席-同志的领导下,十万劳动大军凭着“愚公有移山之志,我们有穿山之志”的豪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胜利建成了总干渠和北干渠,并顺利通水灌溉。三十多年来,灌区灌溉着双峰、湘乡、湘潭、宁乡、韶山、望城、雨湖七个县(市)约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00万亩农田,兼具工业供水,发电,航运,防洪排涝,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是湖南省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灌区内工程巍然壮观,气势磅薄,渠道阡陌纵横,群峦叠翠,水如明镜,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外来投资者理想的开辟场所。区位优越。韶山银河旅游区周围有韶山、乌石、花明楼、曾国藩故居、水府庙等著名的旅游区景点,区内有云门寺、褚公祠、东山书院、黄公略铜像、文庙等古香古色的名胜古迹,且频监长沙、宁乡、株州、湘潭、韶山、双峰等地,与他们相距均在100公里以内,交通便利。320国道、湘黔铁路以及在建的上瑞高速公路贯穿而过,且区内渠道阡陌纵横,将各处景点紧密串在一起。   

茅浒水乡

    湘乡市茅浒水乡度假村是湖南省的251工程中20项重点之一,国家3A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庄、长株潭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基地,也成为整个湖南省的休闲旅游金名片,即将打打造成为继周庄、乌镇后的“全国最具特色第三大水乡”。茅浒水乡距湘乡市区8公里,地处湘乡市规划区内工业发达、经济活跃的东郊乡皮革工艺园区,与湘江支流涟水河紧密相连。西有湘黔线、潭邵高速公路、国道320线穿过,便捷的交通,直接通往湘潭、韶山、宁乡、娄底等邻近城镇;南与国家级东台山森林公园及湘乡东山新城区相连相望,碧水青山,交映相辉。因此,区域优势明显,整体环境和谐,空气清新怡人,景观优美别致,是湘乡乃至湘潭少有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区,有望打造成为长株潭的后花园。茅浒水乡犹如镶嵌在湘中大地的一颗明珠,正以她优雅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别致的风格、独特的文化、舒适的氛围,笑迎八方宾客。

湘乡云门寺

湘乡云门寺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门寺位于湘乡市望春门53号,始建于宋皇祐二年(1050年),原名“石碑寺,后因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有高僧慈惠从浙绍云门山来,卓锡于此,天现祥云,邑侯秦豫奏于上,以其祥瑞,更名云门寺。  云门寺占地约10亩,其主要建筑有前殿、中殿、大雄宝殿和观音阁。其中观音阁最为壮观。殿阁进深35.4米,通面宽17.5米,高约15米。古寺居城市中心,历千余年风霜雪雨,刀兵火劫,依然得以保全,在全国实属罕见。  现殿内供奉有全国第二大之木雕泥塑千手千眼观音像。佛像身高12米,全身贴满黄金,直立于莲花宝座上,面颊丰满,双目微俯,形态端庄慈祥。佛顶有宝冠24面,各面塑有-;上身千手,每手掌心内各有秀目一只。  云门寺最著名的文物还有石雕十八罗汉像。十八罗汉,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每尊都是同一块整体的汉白玉雕刻而成,身高1.5米,形态各异,或舒目展颜,或挖耳蹙听,或捧腹憨笑,或掩卷沉思,或眉目传情。刻画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塑技艺。  云门寺庙貌雄伟,为湘乡之最,香火鼎盛,与南岳争雄。1959年,云门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评为省重点寺院。

陈赓故居

陈赓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湖南省湘乡县龙洞乡泉湖村杨吉湾。杨吉湾是一个建筑群体,土砖青瓦,上下两栋,左右两横呈“凹”形,共有40余间房屋,属中型民居款式。坐东朝西,依山靠水,景色宜人。它正中堂屋,分为上下两厅,中间相隔一个长方形大天井,是古建筑中称之为“鸳鸯厅”的格局。堂前阶基上,耸立两根杉木伞柱,下承雕花鼓状石础;左右横屋前侧,用砖砌起一道大山字垛,以避风阻雨;横屋以内,房室纵横摆布,共设小天井4个。屋前地坪边有一个不足半亩的堰塘,供饮用和农用之需。  这个建筑群体以正脊中花为界,左边20间住着谭甲松家,右边23间则为陈赓家。陈家房屋原来是20间,后来加配了3间,在里面配置床铺、被褥及衣物,专供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和一些无家可归的乞讨者居住,并提供吃喝。右边屋后是陈家的菜园,菜园上面的半边山坡,由陈家开垦为果园。在果园的一侧,有一个练武坪,是陈家几代人习武健身的地方。陈赓的先辈,皆以务农为业,生活艰难。陈赓的祖父陈翼怀,投入曾国藩的湘军,起于士卒,历战甚多,成为一员大将,后毅然解甲归田。    陈赓 (1903~1961)  陈 赓 (1903-1961)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 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湘乡县二都柳树铺一户殷实人家。自幼受军人出身的祖父熏陶,立下“富国强兵”志向。1916年入湘军当兵4年。1921年起,在长沙铁路局工作、自学,后入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1922年12月……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陈赓 (1903~1961)  陈 赓 (1903-1961)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 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人, 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湘乡县二都柳树铺一户殷实人家。自幼受军人出身的祖父熏陶,立下“富国强兵”志向。1916年入湘军当兵4年。1921年起,在长沙铁路局工作、自学,后入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1922年12月……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湘潭市和娄底市交界处,总面积2126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0694公顷。公园呈不规则的带状分布,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8公里不等;西起娄底市内涟水天王寺,东止湘乡市洋潭水库大坝;南起双峰县侧水镇洛阳湾,北止娄底市西阳河的石桥边。公园内已发现维管植物(相对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而言)147科464属802种、脊椎动物30目82科236种,其中,有中国国家规定的“三有(有研究、保护、经济价值)保护动物”144种。   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是湖南省唯一一个横跨两个地级市的湿地公园,自2007年11月由中国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以来,湘潭、娄底两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相应工作。2009年,娄底市成立了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2013年5月,湘潭市成立了“湘潭水府示范区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核心区7村一鱼场的管理和建设工作;2013年12月,湘乡市批准成立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站。

湘乡孔庙

湘乡孔庙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乡孔庙,又称文庙,是湘乡最古老的宏伟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庙址原在涟水之东仙林冈(今东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后修复、重建、扩建达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庙,邑人黄宜中、萧衍等因见庙居郭外,临坍岸,便集银五千两,申议移建于黄甲岭。这就是今天见到的座落于湘乡一中校园内的孔庙。孔庙旧时的最后一次修复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许隆阿为首组织。两百多年后的1994年,经湘乡一中奔走呼号,多方募捐,筹集资金百余万元再度重修,使孔庙这一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重现出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绚丽异彩。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结构,重檐斗拱,红墙碧瓦,酷似天安门城楼。大成殿内,过去曾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态毕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后面是崇圣殿,因其珍藏过许多儒家经典等珍贵古籍,故又称“尊经阁”。今已改造成豪华典雅的小型会议室。两殿前两侧的四间厢房,已被学校充分利用,建成了校史陈列室和教育教学成果展览室。由大成殿走下台阶,穿过庭院,便是大成门。门前悬挂着一块红底黑字金边的横匾,-“大成门”三个大字。由大成门往外走,便是雄稳的麻石牌坊——棂星门。棂星门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横方石梁结构而成,相互对称。每根直立石柱的顶端都蹲着一小石狮,虎虎有生气。其雕工不能说精细,但不粗疏,形态不能说伟岸,但不萎缩,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棂星门前,还有状元桥。状元桥是一座两边用石栏杆围护的石拱桥,横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青砖围墙护着,内有一块半圆形的空坪。左右围墙都有门,平日关闭,只有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打开。左门外左侧墙上嵌刻有“文武-,到此下马”字样的石碑。相传只有高中的状元才有资格登上状元桥,穿过棂星门,脚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游龙出海”图案上的昂首龙头,直奔大成殿。如今,状元桥没有了,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着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这古老的传说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历史轶闻。  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文庙就是文明的象征。历代封建帝王对孔子无不顶礼膜拜,代代加封。湘乡文庙正厅的大成殿就曾建有“先师孔子赞”和“四大贤赞”两座御碑,还悬有多种御赐扁额,计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颁“万世师表”匾;雍正元年(1723)颁“先民未有”匾;乾隆元年(1736)颁“与天地参”匾;嘉庆四年(1799)颁“圣集大成”匾;道光元年(1736)颁“圣协时中”匾;咸丰元年(1851)颁“德齐帱载”匾;同治二年(1863)颁“圣神天纵”匾。真乃“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啊。  现在,湘乡孔庙因其独特的建筑、精巧的雕刻和悠久的历史而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湘乡窑址

湘乡窑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乡窑址  时代为南宋。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此为湘中地区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宋代窑址。  宋窑发现于1985年,1999年2—3月对瓦砾山遗址进行了小面积发掘,清理龙窑一座,出土器物1000余件,确认为南宋窑址。  此窑文化性质单纯,文化层1~3层,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达2万平方米,时代约为1127—1279年间。瓷器品种多、数量大,主要为日用瓷。釉瓷占95%,素胎5%,彩釉占40%左右。器物有碗、碟、盏、杯、壶、坛、罐,形状各异,胎质较硬,可发金属声。瓷土一般不带砂,胎色为瓦灰、赭灰或褐红。釉色有绿、蓝、褐、黄、窑变,以绿、褐为主。装饰手法有粉底彩釉绘画,主要纹饰有草叶纹、牵牛花、稻穗、牡丹、月季等,印花有莲花、菊花、水草、鸳鸯、游鱼等,吉祥语有“金玉满堂”、“福寿嘉庆”等。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10-4。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曾国藩生平研究馆

  从湘乡走出去的晚清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是这方神奇土地孕育的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对近代中国影响巨大,是湘乡的一大文化品牌和名片。  为了挖掘湘军文化,湘乡市人民政府在曾国藩曾就读的湘乡涟滨书院建立了曾国藩生平研究馆。展馆为晚清建筑风格,展室9间。展览分为“寒窗苦读、京师岁月、湘军统帅、总督南北、倡办洋务、一代儒宗、家教传承、流被桑梓”八个部分。布展采用声、光、电相结合的手段,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全身”曾国藩穿越历史时空,再现世人面前。  曾国藩 (1811~1872)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曾国藩 (1811~1872)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曾国藩诗文岛

  坐落在涟河中央的曾国藩诗文岛,被誉为湘乡城区的“绿心”、“绿肺”,是由碧洲公园提质改造而成的外向型、开放型的市域都市综合性公园。她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突出“文化、旅游”主题,兼具“休闲、健身”功能。岛上建有健身广场;环岛游道、护坡、游艇码头、曾国藩诗文雕塑景观。这里音乐婉转,游人如织,95块曾国藩诗文碑刻遍布小岛,浓缩着湖湘文化精髓,凸显着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文化内涵,让游人在休闲漫步中不知不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曾国藩 (1811~1872)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曾国藩 (1811~1872)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道光…… 详细++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信息来源:中国湘乡网

壶天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双坪村

----

光胜村

----

壶天村

----

中石村

----

龙凼村

----

石春村

----

石狮村

----

石燕村

----

藕塘村

----

井湾村

----

峡山口村

----

同升村

----

潭桥村

----

金桥村

----

杉冲村

----

石鼓村

----

牌子石村

----

石坪村

----

雄辉村

----

日新村

----

大坪冲组村

----

光辉村

----

湘溪村

----

合东村

----

潭溪村

----

马鞍石村

----

壶天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