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万源湖 | 万源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湖南万源湖旅游休闲度假区位于衡阳县界牌镇、石市乡,“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的南麓、岣嵝峰国家生态公园的西部、京珠高速公路复线从景区西侧穿过,并在景区主入口2公里处设有互通出入口,交通极为便利。万源湖旅游度假区、南岳名胜风景区、岣嵝峰国家生态公园风景区三者相距均在20公里内,相互依托,形成以南岳为核心的旅游金三角。万源湖作为南岳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属衡阳县人民政府2008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景区地域内历史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悠久,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秀丽,旅游开发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8月湖南万源湖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万源湖水域宽阔,水质清澈,波光鳞鳞,水鸟欢歌,山抱水,水绕山,水中有岛,岛有奇观,库区四周以丹霞地貌著称,崖壁奇形怪状呼之欲出,令人遐想。区内水文、地文、生物景观特点鲜明,“牛头岩”、“海螺岩”、“五指山”、“小山峡”、“金龟戏水”、“龙头河瀑布”、“仙女峰”、“仙人桥”、“娘娘殿”、“将军庙”、“珍珠岩寺”、“海螺岩寺”、“宇石寨”等景点散布于景区,与“云海”、“朝霞”、“晚照”构成一幅美妙绝伦的艺术生态乐园;是一座青山掩映、碧水荡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项目建成后,与周边的名山、名水、名人、名教、名景联合,可成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市场互有的旅游胜地。 万源湖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坚持“自然化、生态化、本地化”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构思为“南岳水乡、瓷都古韵”的主题立意需求,通过保护、开发和创新等途径,保护生态环境,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大力改善旅游环境,积极开拓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依托万源湖山水旅游资源及当地深厚瓷都文化内涵,建成景观、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度假区。以山、水、植物为背景,以水乡文化为主线,以生态文化为手段,以瓷都文化为特色,形成度假区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窗口。 界牌镇 衡阳县辖镇。1950年分属界牌、银溪、大兴3乡,1953年改界牌镇,1958年属超美公社,1959年为界牌公社,1964年恢复界牌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1公里。面积93平方公里,人口3.4万。镇府驻银溪桥。衡(阳)西(渡)公路穿境而过,直通衡山县、衡阳市。辖界牌、水架桥、桂花台、车站、大兴、落山嘴、新街、银溪、上街、复兴10个居委会和将军庙、莲花、七星…… 详细++ |
王夫之故居 | 王夫之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夫之的故居湘西草堂,座落于衡阳县曲兰镇湘西村菜塘弯,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先生后半生在此潜修十七年,遗著800余万字。 1981年湖南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草堂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正厅面首横挂赵朴初先生书写的《湘西草堂》匾额,厅堂内正面墙上挂着船山画像,像下分别挂放“岳衡仰止”等称道船山先生的横幅金匾,厅堂内两侧墙上挂着清代著名人物题写的楹联。正厅的左边正房为住室,陈列有船山的床铺、被席、书桌、七弦琴等复制品;右边的正房是书房,陈列有船山的部分著作,还有当代全国著名书画家撰写的条屏、楹联。 草堂院内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旁有古枫,其干粗大而弯曲,形若骏马昂首跃前,王船山生前称之为“枫马”。还有一株古藤,铁骨盘旋,蜿蜒上升,俗称“藤龙”。据说是王船山亲手栽的。如今枫马藤龙奇状异貌,生机盎然,中外游客誉之为草堂“奇观”。 离湘西草堂4公里的曲兰乡船山村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有座船山墓庐,系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衡永郴桂巡道谭启瑞修建。1981年又按原貌进行了修建。坟圈青石砌就,正中立汉白玉石碑,上刻“伟大思想家王而农先生之墓”。旁刻有自题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幸全归于兹邱,故衔恤以永世。”,坟圈刊清代名人王闿运及唐鉴词。 坟墓主体占地100平方米,正中为王夫之墓,左为王夫之之继配夫人墓,右为王夫之四儿媳刘氏坟,坟盘共石阶三级。二级石阶分别立《重修墓记》和《保护告示》。两边石刻对联两幅:“前朝干净土,高节大罗山。世臣乔木千年屋,南国儒林第一人。” 王夫之 (1619~1692)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 详细++ 王夫之 (1619~1692)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 详细++ |
王船山故居及墓 | 王船山故居及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船山故居及墓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衡阳县曲兰乡,此为清初思想家王船山的纪念建筑。 故居为王船山自败叶庐、观生居之后自置的隐居处,命名为“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茅屋3间,中为堂屋,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在此居住17年,发愤著述,逝世后其子王敔改建为砖木结构瓦房。之后,草堂及田土典出,至乾隆六十年(1957)始由其后人赎回,嘉庆年间(1813—1815)改为“船山祠”。后由农民居住,1981年由政府收回并全面修葺,复制匾额、楹联,进行复原陈列,供人参观。 故居占地150平方米,呈横列式平房3间。门额题“湘西草堂”,门联曰:“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堂中悬船山自撰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走廊竖石碑两方,一刻清衡永郴桂道保护草堂文告,一刻新中国建立后衡阳县人民政府保护草堂的公告。大罗山有王船山墓。 王船山(1618—1692),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明代举人,明亡,清军南下,他在衡山举兵抗清,失败后曾到南明行人司任职,后隐居石船山,闭门著书近40年。卒年74岁。著《船山遗书》320余卷。他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均有研究,尤精于哲学、经济、史学、善诗文,工词曲。 故居及墓于1956年7月24日由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船山故居(船山祠)编号36,王船山墓编号35。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洪市衡宝战役烈士墓 | 洪市衡宝战役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洪市衡宝战役烈士墓位于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余田村石灰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解放前夕,白崇禧残部负隅顽抗,在衡阳县境内通往宝庆(今邵阳)方向去的洪罗庙镇集结了大量兵力,大肆构筑工事,明碉暗堡林立,企图利用这一有利地势,阻击解放军继续南进。1949年农历8月13日,衡宝战役在衡阳县洪罗庙(现洪市镇)境内摆开了战场,解放军四野162师485团2营追击一股逃窜的国民党部队,在天柱峰下大战三天三夜。直到中秋节那天,战斗才结束。战斗非常惨烈,在笔架山,敌军飞机丢下许多炸弹,炸死了40多个解放军战士。在波罗山,7名战士都是和敌人拼刺刀牺牲的。在洪罗庙战斗中,一共歼敌数百人,解放军指战员有97人壮烈牺牲,牺牲的时候他们都很年轻,绝大多数人连名字都没留下。战争结束后,当地老百姓看到牺牲者帽子上有红五星,知道是解放军,就含泪收拾遗体,并凑钱购买棺材,就地安葬。97名烈士分葬6个地方。洪市镇的这一处便是其中之一。 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1975年4月,由洪市镇余田大队和洪市中学共-建此墓,由于年代久远,墓地杂草丛生。2009年,衡阳县政府对烈士陵园进行修缮,墓碑题词“将身心献人民,以正义还天地”。 洪市衡宝战役烈士墓于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 |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位于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清潭中学后操场。 旧址原系熊氏家族的一个祠堂,建于清代,为二进二横的四合院式建筑,二横为木架结构,二进为砖木结构,青瓦屋面。现大部分已毁,仅存楼地二间土砖瓦房。 中共清潭支部,创建于1938年,隶属中央特科,由湖南工作组负责人刘道衡直接领导。1942年春,刘奉令赴渝后,将其组织关系转交中共湖南省工委,由周礼直接领导,谢介眉单线联系,直至衡阳解放。熊子烈、何大群、方用、谷子元,刘子骏、熊文元、熊厚义等同志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党员开始三四人,至解放前夕,发展到25名。熊子烈为第一任书记,黄道奇、周礼等在此先后工作过。 中共清潭支部创建于抗战烽火之中,在中央特科、湖南省工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兴办清潭小学为阵地,掩护党的地下据点,隐蔽精干,积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反“三征”(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斗争。派遣党员打入敌人内部,利用矛盾,展开英勇斗争,支援人民解放斗争,迎来了衡阳人民翻身解放。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于2012年4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夏明翰故居 | 夏明翰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夏明翰故居位于衡阳市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余家组,又称“合家堂”。 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70余年。为典型的清代湘南民居建筑,大院坐北朝南,土砖木结构,除北边外外墙青砖砌筑,北边为土砖墙。大院二进六厢,共有房屋45间,面积2316平方米。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衡阳洪市镇人。生于湖北省秭归县。夏明翰跟随祖父母在湖北、江西等地度过童年时代,12岁随全家迁回衡阳。少年时代的夏明翰就受到了父母追求科学民主和维新变法思想的熏陶,养成了爱读书善思考的习惯。1917年春,夏明翰进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读书。在校期间,他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读进步书籍,并参加-和反对军阀的活动。 1920年秋,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夏明翰来到长沙,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1921年秋,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并经毛、何二人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后不久,便在湖南自修大学附设的实习学校任教务主任,为湖南培养出一大批党团骨干。同时,夏明翰按照湘区党委的指示,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长沙人力工人的罢工斗争,并取得了完全胜利。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委工作。1925年兼任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极力主张武装农民,在推动湖南农民运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26年12月,主持召开了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1927年春,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6月,调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八七会议后,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1928年初,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2月,在汉口被国民党逮捕。3月20日英勇就义。他就义前写下的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震撼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的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2009年9月,由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双百”人物评选,夏明翰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为了加强夏明翰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2005年中央、省、市、县筹集专项经费对夏明翰故居进行了整体维修。维修后的夏明翰故居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故居管理所,占用房屋7间,为陈列馆式建筑风格;二是夏明翰生平事迹陈列展,占用房屋12间;三是明翰精神书法陈列展,占用房屋5间(其中堂屋1间);四是夏明翰旧居复原陈列展,占用房屋19间。同时,修通硬化了故居公路,修建了占地15亩的故居生态停车场和故居广场,在第三级广场的南端新建了浮雕墙。浮雕墙高5.8米,以20世纪30年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为背景,凸显夏明翰烈士就义的感人场景。广场内广植龙柏、雪松、樟树、杜英等乔木。在4500余平方米的陈列馆内,有夏明翰烈士的铜像,有近400件文物,还收集了郭沫若、何叔衡等知名人士为夏明翰题写的挽联和诗词。陈列馆内的图片展重现了夏明翰烈士光辉、革命的一生。 夏明翰故居于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2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3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夏明翰 (1900~1928) 夏明翰(1900-1928)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衡阳县人,1900年8月25日出生于湖北省秭归县。1911年回到老家衡阳,入衡阳县石鼓国民高等小学读书。1917年春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习。秘密组织革命团体“学友互助会”,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风潮波及衡州后,他与蒋先云等响应湖南省学联号召,开…… 详细++ 夏明翰 (1900~1928) 夏明翰(1900-1928) 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衡阳县人,1900年8月25日出生于湖北省秭归县。1911年回到老家衡阳,入衡阳县石鼓国民高等小学读书。1917年春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学习。秘密组织革命团体“学友互助会”,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风潮波及衡州后,他与蒋先云等响应湖南省学联号召,开…… 详细++ |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 |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五四村张飞岭。 1949年9月到10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市)地区对国民党白崇禧部实施进攻战略。在今祁东境内,135师在黄土铺、119师在杨家桥、405团在黄土铺西南、404团一连在黄土铺鹿门前村、121师在石亭子秋塘坪等开展的战斗相当激烈,特别是黄土铺运动进攻战斗,勇猛顽强地捣烂了所谓“钢七军”的心脏和神经中枢——军部,打乱了敌人整个部署,歼灭了敌衡宝前线指挥机构,加剧了敌军混乱,有力地迟滞了敌军的退却。今洪桥镇廖家村是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营长陈金朝等9名军人因伤医治无效而牺牲,烈士墓地设施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 为纪念在衡宝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祁东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修建烈士纪念碑。2009 年7月,济南军区部分官兵来此纪念和体验当年战事,产生较大影响。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于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九峰山森林生态公园 | 九峰山森林生态公园 位于衡阳县溪江乡九峰村。主峰正托峰海拔750.4米。九峰山相传当年难住了祝融大帝,他数来数去只有八座山峰,而不知自己“身在此山中”。该山为衡阳、双峰两县的分水岭。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与南岳祝融峰遥相对峙,立于山顶,极目四周,两衡(衡阳、衡山)两湘(湘乡、湘潭)及双峰五县市绚丽如画的锦绣河山和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景区内有千年蟠固刹(唐时僧人定静、慧极建定慧庵于此,为湘衡佛教发源地之一)、四十八茅庵、千年古银杏、神秘山洞(原部队旧址)、石板古道三十弯、五松迎客、美女梳头等美丽的传说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构成的生态旅游线路供游人探险,令人好奇向往。 |
衡州窑 | 衡州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唐至宋 衡州窑坐落于湖南省衡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民窑中最具特色的窑口,主要集中在衡阳市湘江沿河两岸,分布着各时期的窑址达100余座,号称百里窑场,重要窑口有归阳窑、云集窑、衡阳市区蒋家窑和茶山窑、衡山窑、耒阳磨形山窑。兴盛于唐、五代、宋、元、明、清六朝,以衡州窑青瓷为最,有双色和多色、花釉、彩釉、白釉等瓷器,主要器形有碗、坛、盂、碾、钵、杯、盏等,注壶为最多,分为茶具、酒器、文房用品三大系列。 衡州窑青瓷主要以文人宦官人家所享用的茶器较为典型,也有不少酒器和文房用瓷。 |
织女湖 | 织女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织女湖风景区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县城南部,集山、水、泉、洞为一体,容奇、秀、险、幽于一身。风景区内的紫云峰雄伟俊俏,松竹滴翠,山腰建有紫云佛寺,佛寺附近有巨型响鼓崖,游人轻轻击崖,崖下咚咚作响,清脆悦耳,堪称一绝。 紫云峰下的碧波荡漾,蜿蜒迷离,形成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观。泛舟湖上,或垂钓,或戏游,闲情逸致,心旷神怡。 紫云峰南面的大型溶洞,千姿百态,幽深迂回,景观独特。洞口旁边的天然矿泉,清澈透明,味道醇正,游人饮泉者甚众。 |
斜陂堰水库水利风景区 | 斜陂堰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斜坡堰水库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境内,“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南麓,依托斜坡堰水库而建。 景区属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区内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白鹭等大量国家、省级保护动物栖息。景区地质形态多样,丹霞地貌独具特色。景区人文积淀深厚,民俗风情浓郁,陶瓷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丰厚。 |
岐山仁瑞寺 | 岐山仁瑞寺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仁瑞寺是湖南名刹之一。顺治年间,有僧释智,为避兵乱,与母亲同逃至岐山,兴建寺院。释智为仁瑞寺的开山祖师。清同治五年重修,后又建成三正、两横大殿,规模宏大。现寺院尚存,寺院旁参天古树仍在,建寺石碑还记述了高僧释智的事迹。 仁瑞寺座落在岐山之腰,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9年)。该寺因受清代皇封“万寿仁瑞寺”而闻名暇尔,是湘南著名的佛教圣地。 寺内至今还保存着光绪皇帝御赐的牌匾及佛经、千人锅等文物,同时寺内还有普同塔、汉白玉塔林等古迹。 仁瑞寺地处明山秀水之间,得天独厚,再加上浓厚的佛教氛围,已经成为游览朝拜的胜地。 |
何家皂北宋墓 | 何家皂北宋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何家皂北宋墓在金星乡。1973年10月,发掘出一座北宋晚期的石椁墓,石椁与木棺保存完好。随墓出土有陶器、木器、铜镜、铜钱、银器、稻谷和穿裹大量丝麻织物的男尸一具,尸体某些内脏器官虽已变形解体,但其躯干四肢基本完整,下肢皮肤尚稍有弹性,躯体高171.4厘米,体重38.1公斤,血型为A型,死亡年龄50岁左右。检验粪便和胆管内容物,有大量典型的华枝睾吸虫卵。棺液经试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 内棺中的大量丝麻织物,是出土随葬品中最重要的收获。这批织物,主要是丝织品,系死者穿裹的袍、袄、单衣、裙、帽、鞋、带和垫褥、被衾等服饰。在纱罗质地的衣襟中,钉有坨扣和麻花形扣眼,这是我省考古发掘衣饰用扣的最早实物。 这批纺织品的出土,为研究北宋时期的纺织技术及舆服制度,进而探讨宋元锦缎的发展,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资料。 |
湘西草堂 | 湘西草堂座落于衡阳县曲兰乡湘西村菜塘弯,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船山的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有茅屋三间,左为住房,右为书房。王船山先生后半生在此潜修十七年,遗著800余万字。 1981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草堂,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草现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正厅面首横挂赵朴初先生书写的《湘西草堂》匾额,厅堂内正面墙上挂着船山画像,像下分别挂放“岳衡仰止》等称道船山先生的横幅金匾,厅堂内两侧墙上挂着清代著名人物题写的楹联。正厅的左边正房为住室,陈列有船山的床铺、被席、书桌、七弦琴等复制品;右边的正房是书房,陈列有船山的部分著作,还有当代全国著名书画家撰写的条屏、楹联。 |
伊山 | 伊山在杉桥乡,为东晋桓伊读书习武之地。桓伊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的东晋主将,功成身退,到伊山隐居。山上寺院称伊山寺,鼎盛于明、清二代。寺院三进,占地5000平方米。石质庙门上的大匾“景德禅寺”为宋徽宗所题,寺内古罗汉亭亭如盖。诗人墨客来此怀古者颇多。 |
朱少连故居 | 朱少连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少连故居座落于曲兰镇湘西村,始建于清朝,保护范围为以故居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为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少连 (1887~1929) 朱少连 (1887—1929) 中共中央委员,工人运动领袖。 湖南省衡阳县人,1887年3月20日出生于衡阳县竹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2年从湖北铁路学校毕业后到株萍铁路局当火车司机,1921年提升为株萍铁路管理局行车部总司机。1921年冬,在毛泽东、李立三的教育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李立三在安源办工人……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朱少连 (1887~1929) 朱少连 (1887—1929) 中共中央委员,工人运动领袖。 湖南省衡阳县人,1887年3月20日出生于衡阳县竹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2年从湖北铁路学校毕业后到株萍铁路局当火车司机,1921年提升为株萍铁路管理局行车部总司机。1921年冬,在毛泽东、李立三的教育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李立三在安源办工人…… 详细++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