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衡阳 >> 衡南县 >> 花桥镇

花桥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位于衡阳市衡南县廖田镇阳合村西面2公里处。这里地处原衡阳、耒阳和常宁三县边界山区,今属衡南县廖田镇林场。  1925年,当地腿有残疾的木匠何炳林,带领族人在桐梓山秘密组织洪门圈子会,他们公开劫富济贫,响应者达130余人。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后,5月27日,衡阳又发生了沁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到处追杀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笼罩着衡州大地。当时,中共衡阳县委领导群众转入地下斗争。共产党员、县农运组织部长资歌铗,发动并指挥衡阳东乡的5支武装队伍,其中一支便是中共党员李育松率领的农民赤卫队在桐梓山一带活动。资、李二人广泛接触圈子会成员,积极宣传革命道理,在党的指引下,何炳林和他的圈子会成员放弃了狭隘的劫富济贫思想,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桐梓山革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于是,新组建的桐梓山农民游击队共有了300多人枪。驻扎在衡阳城里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妄图扑杀这只革命武装,曾两度派兵进剿,均以失败而告终。1927年9月,在廖田暴-动中,衡阳东乡党组织负责人资歌铗在掩护群众撤退时,因伤被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此时,与桐梓山隔江数十里的水口山工人运动亦遭到反动派破坏。为了联合和壮大革命力量,1928年1月27日,水口山工人游击队在队长宋乔生的率领下,上山与桐梓山农民游击队会合,合并组建成桐梓山工农游击队,宋乔生担任队长,游击队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马。游击队以桐梓山为大本营,分别驻扎在周边的十几个小村庄里,他们向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大力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农民暴-动,镇压土豪劣绅,分田到户,开仓济贫,枪毙了水口山的伪矿务局局长余焕东,屡战屡胜,名震四方。1928年湘南起义后,朱德率部驻扎耒阳,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欣然前往接应,在朱德的领导下,桐梓山工农游击队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独立第3团”,宋乔生被任命为团长,耒阳籍燕京大学学生谢翰文被任命为党代表。从此,这支由最基层的贫苦农民工人组成的武装力量正式有了自己的番号,成为红色中国最早的革命队伍之一。  1928年4月,考虑到桐梓山地形相对比较狭窄和革命形势的发展,遵照朱德的指示,独立3团在宋乔生、谢翰文的率领下,开赴耒阳与朱德、陈毅部队会合,继而奔向红色革命圣地井冈山。5月4日,队伍在宁岗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独立3团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军部特务营,宋乔生任营长,谢翰文任11师党代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在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该部作为先遣部队,在湘江战役中冲锋陷阵,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余部在继续长征中全部殉难。  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指挥部旧址于1993年3月被衡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南王氏宗祠

衡南王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衡南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位于衡南县栗江镇大渔村,始建于北宋嘉裕六年(1061年),时称崇本堂,是我省保护规模最大、最完整、最具南方典型、最有艺术价值的明代风格古建筑。元代毁于战乱,明永乐时进行过大修,清康熙至光绪年间先后六次维修和扩建,原名“楚南第一家”,明永乐十二年(1441年),衡州知府史中奉旨改为“衡阳第一家”(清嘉庆乙亥年仲冬重刊)。全祠由正堂、左右祠阁五栋联为一体,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门联、柱联保留了明代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代状元罗洪先等贤达名流的书法真迹。  根据《衡阳渔溪王氏创修祠堂纪略》记载,祠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永乐时复修。清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历经维修。原名“楚南第一家”,民国29年(1940)再次修葺后改今名。  祠为砖、石、木混合结构,石构较多。除屋梁是由木头拼装外,其余4根柱子和13条门框、门过梁、门坎,以及门厅、地面、台阶、踏步、水沟等,均用石料。建筑面积1462平方米,分前后两正屋,左右四横屋。前正屋为戏台,后正屋为看台,两者间距6.7米为天井,内两横屋3.8米宽的走廊,外两横屋为杂屋。前后正房为平房,檐高6.7米,内外横屋均两层,檐高6米。在装饰上雕刻彩绘甚多。石柱上雕有立体对联,其中有明尚书湛若水、曾朝节、清状元罗洪生等书法真迹和重要题刻。前正屋大门全用汉白玉制作,其过梁雕二龙戏珠。大门厅前的石狮、石鼓、门槛、门顶均刻有花卉。木料制作的下悬梁、照面梁、檐口板、天花板均雕出花卉图案,前正面顶棚装有多形状的八角斗,前后正屋顶棚装有斗圆形天花板,屋面封火山墙两端爪角翘飞。前正屋左右尚有两雨亭。  该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工艺精湛,虽经几度重修和扩建,仍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和风格,十分可贵。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29-5。  栗江镇  栗江镇位于衡南县南部,距离衡阳市区42公里,总面积131平方公里,一九九五年五月撤区并乡建镇。新的栗江镇由原来的栗江、隆市、檀市三个乡镇组建,辖43个村,5个居委会,600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8600亩,总人口62696人,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   栗江东临松江乡,南涉湘江与常宁市隔江相望,西连近尾洲镇,北毗硫市镇。镇内自然条件优越,山清水秀…… 详细++

江口鸟洲

江口鸟洲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江口鸟洲位于衡南东隅,地处耒河中间,四面环水,于1984年已列为全国重点和湖南省以保护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距衡阳市41公里,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傍境而过。鸟洲的核心区域面积35公顷,由陈家洲、张家洲、龙家洲三个岛组成,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洲上古树修竹成荫,气候温暖凉爽,附近水库、池塘星罗棋布,稻田、森林延绵成片,鸟类食物丰富,是鸟类活动的理想王国。一年四季在这里栖息和繁衍的鸟类有17目38科181种,总数达10万只以上。  每天清晨和傍晚是鸟出巢和鸟归巢时期,也是观鸟的最佳时期,无数只鸟成群结对,印证了人们的“飞时疑是天上云,落时不见河边”之说,鸟洲也被专家冠以“人群中鸟的天堂”。根据江口鸟洲的特色优势,衡南县委、县政府正积极开发江口鸟洲生态旅游。坚持以保护为主、以开发促保护的原则,拟将鸟洲建成一个集观鸟、休闲、娱乐、教育、购物为一体的自然公园。不久,鸟洲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游人面前。  景点位置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  

探山

  探山,海拔230米,面积8平方公里,位于衡南县谭子山镇,毗邻322国道,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探山又称云雾厚山,其中的“厚”字,是因为这里云雾缭绕,遮天蔽日,比雨母山的去雾还浓,而雨母山又称云雾山,故探山得名云雾厚山。  探山上还分布着很多天然岩洞,形状各异,维妙维肖,象蜘蛛、象野狗、象板凳,分别叫作蜘蛛洞、野狗洞、板凳洞。  方圆8平方公里的探山富含重晶石矿,经过国家50多年的开采,现留下了大量的重晶石矿洞。重晶石矿洞与一般的矿洞不同:一是洞壁坚固,二是洞内冬暧夏凉,三是洞内形成了一些泉水井、泉水池,清澈透明,凉意袭人。众多的矿洞,洞洞相连,洞内空气流通、清新凉爽。  探山,将神秘的传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有面地融和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挖掘、开发和利用的广阔空间。

衡南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

衡南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美丽的衡南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衡南县与常宁市交界地带,位于衡南县西南部,常宁市北面,范围包括近尾洲水电枢纽工程库区,联合水库,清江河和周边部分山地等,呈倒"T"状分布,北至联合水库与衡南县茅市镇城门村接壤,南至常宁市江河乡吕坪村,东西面均以河岸为主界线,处延小部分山地。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19"3"~112°22"9",北纬26°33"29"~26°38"45"之间,库塘最宽处580米,沙流最宽处110,南北长12500米,湿地公园总面积898.0公顷。

衡南清泉山

  清泉山位于衡南县东部泉溪镇,距衡阳市市区9.8公里处,海拔158米,面积2平方公里,紧靠耒水河。山不算高,却驰名衡岳,衡南县前身清泉县县名就源自此山。山上有古城寺、听泉亭,山下清泉潺流,奇在山脊亦有一眼泉水,深不可测,泉井与砂河相通,冬暖夏凉。山林中农家宅院傍山耸立,点缀在青山绿水、奇花异草之中,犹如陶渊明笔下之“桃花源”;用山中泉水酿造的“灵禄酒”,曾为历朝敬贡佳品。  近年来,随着旅游服务设施的逐步改善,到清泉山登山休闲、观光游览和礼佛祈福的游客逐年增加。

岐山

珏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珏山风景旅游区位于晋城市区东南20公里的丹河南岸,东至马鞍山岭,南至风门岭,西至圪针岭,北至西交河公路段,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与青莲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脉相承,是泽州境内古往今来闻名遐迩的名胜风景区。  珏山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一对碧玉,故名珏山,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早在东汉时期,就被辟为道场,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道教道场,被称为“晋地奥室”、“文峰奥区”,为真武大帝的镇守之所,与武当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历经数百年,依山就势建起了一、二、三天门、灵官殿、真武宫、玄武庙、南顶五佛寺等楼观亭廊庙宇。  珏山胜境:珏山又名角山,其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故名珏山。珏山钟灵毓秀,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游人不绝如蚁,接踵摩肩。自宋代起,历朝逐年在珏山双峰间建起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  珏山寺庙依山势而筑,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二天门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使游人于登山险趣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蕴。及至山顶,迎面是气势雄伟的南天门,依次而上二天门、三天门、过月亭、而后至双峰极顶的真武宫和灵官顶。     金村镇  泽州县辖镇。1962年设金村公社,1989年建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府8公里。面积44.8平方公里,人口2.5万。207国道过境。辖金村、霍秀、龙化、湛家、侯匠、孟匠、枣园、小刘家川、大岭头、武庄、岳匠、背阴、崔庄、黄头、底城、赵庄、东下庄、东北村、东南村、岭西、柳泉、山头、俘山街、东窳、神南2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煤炭、冶炼、铸造、运输、建材业为主。农业主…… 详细++

尚书祠

尚书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尚书祠始建于明代,座落于松江境内尚丰村,距松江乡西面22公里。该祠座北朝南砖木结构,有前殿、后殿、厢房、戏台、牌坊、凉亭等占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  王尚书名昭字伯宣,松江矮市人。出身于历代甲等、衣冠相望的湘中右族。明成化五年已丑(1469年)升工部右侍郎,诰封进陛通议大夫。成化十年,迂左侍郎奉旨修治运河及国子监。成化十六年,因治洪水,积劳成疾,卒于故土,享年68岁。皇帝闻讣,异常悲痛,赐碑二座,并在家乡建造尚书祠。十年浩劫,遭到破坏,1994年王氏后裔不忘先祖功德,又筹款重新修复。现在的尚书祠保存着明代古建筑的风貌,有专人管理。祠内环境优雅,古树参天,鸟语花香,荫凉爽人。宏伟的建筑庄严肃静,雕梁画栋,飞云流影,熠熠生辉。云梯似的小道,使人恍入仙境,高耸入云的牌坊犹如云中的南天门,“尚书坊”三个大字闪闪放光。坊上一联“胜迹流光,峥嵘万象;沼山仰止,彪炳千秋”表达了人民对王昭的爱戴敬仰之情。远近民众,为了赡仰先辈容颜,常来祠内凭吊,并求赐福求平安,终年香炎不断,常有应验。  “尚德千秋,书碑携永。”国家为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1996年尚书祠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远近宾客旅游观光的胜地之一。   

字纸塔、文魁塔

字纸塔、文魁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字纸塔  位于衡南县茅市镇井冲村赤足组,距茅市镇政府所在地南面约14公里。该塔始建于清光绪丙子二年,塔高约10米,共4层,塔基2平方米左右,现保存完整,巍然屹立。整座造型古朴,每层正面均有精美的石雕图画,其中“珍惜字纸”、“气冲云霄、光射斗牛”等石刻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据载,以前读书人所记文字纸张,与一般垃圾是有着严格区别的,一定是要在字纸塔中焚烧,这便是字纸塔的来历吧。  文魁塔  位于衡南县茅市镇占禾村楠木组,距茅市镇政府所在地南面约20公里。该塔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塔高约5米,共3层,塔基约2平方米左右,现保存完整。每层正面的石雕图画和“文魁”“文章入化、翰墨流香”等石刻文字依然清晰可见   

高石岭

  高石岭又名狮子山,位于松江乡境内中高、群力、高江三村交界处,距乡政府约1.5公里。高石岭为南北朝向,海拔234.4米,为松柏地区最高峰。几千年来,经过风化,水洗,山上石头形状怪异,千姿百态。山头两侧为悬崖,高150余米,崖边有一石洞,洞口宽约2米,高约2米,深不可测,传说洞内有一阴河直达东海龙宫。行人在洞中行走或敲击洞壁,均可发出咚咚的声响。洞中有石桌、石凳,传说是龙王同仙人会唔下棋之用。  高石岭婉如一座雄伟的石狮,四周群山环绕,放眼望去,湘江婉如一条蜿蜒曲折的玉带伴山飘过,若大的水口山及衡阳市全景尽收眼底。山上树木成荫,郁郁葱葱,烈日当空,投影在山间小道上也只有斑斑点点。 在峰岭南侧有一个高耸的石柱,一名顶天石又称通天石。在通天石的右下方,有一古墓,传说是宋朝尚书欧阳修之墓地。   

古龙泉

  古龙泉  位于距宝盖北面约3公里的双河口村,泉水清澈甘甜,常年不断,是周边几百亩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  杏林秋色  位于宝盖南面约1公里,占地约800亩,系外商投资,于1995年开始建设,现已初现规模效益。每年秋天银杏成熟的季节,成片的银杏树别有一番风情  梅山水库  位于距宝盖西北约7公里的梅水村,周边上万亩农田均此调节灌溉。  双河口石拱桥  位于宝盖镇,耒水流星河与沙河交汇处。   

武皇祠

武皇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武皇祠  位于车江镇政府所在地南面约3公里的沙龙村霞山峰上,现存大殿为2002年重修。武皇祠是衡南县境内唯一纪念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祠堂。  杨氏宗祠  位于车江镇车江村,现有建筑为近代重修。      武则天 (624~705)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 详细++  武则天 (624~705)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 武则天,是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名人。她是唐王朝开国功勋武士镬之次女,千古名帝唐太宗之嫔妾,高宗李治之皇后…… 详细++

新城岩洞

  新城岩洞,位于距宝盖镇西北约3公里的新城村。洞口开阔,入内约200米后地势变得狭小,仅容一人通过,再深入则别有洞天。  岩洞位于半山腰,四周山林茂密,岩石陡峭,是开展登山、攀岩等户外活动和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工联村新貌

  “村前碧水环绕、村道绿树婆娑”这是衡南工联村的真实写照。谭子山镇工联村集体通过创办现代化养猪场、奶牛场、果园近500亩、稻田养鱼100亩等措施积极发展生太农业、逐步实现了全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扶、幼有所教、学有所奖。每年到该村参观学习、考察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工联村已成为衡南新兴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   

云集窑址

云集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集窑遗址群位于衡南县新县城云集镇云集村,临湘江西岸,呈带状分布,规格大、数量多,在全国也不多见。云集窑为民间龙窑,始建于唐代末年,兴盛于宋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400余年。云集窑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时间最长、贮存量最多的古窑址群之一,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云集古窑遗址坐落在湘江沿岸云集黄金村,现存窑址八座,曾在1997年考古发掘出土两条五代至北宋的龙窑和大批器物标本以及珍贵文物。其中2号龙窑,长达50米,前后有二道由4个匣钵垒成的挡火墙。如此之长的二次投柴孔且保存完好的龙窑,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2号窑上层覆盖的堆积物近三米,在二米左右处分别出土了刻有“太平兴国四年”、“衡阳县界窑”和“黄竹下窑”的铭文器物和窑具,在同一窑内出土三件标年器、定名器,这在全国是非常罕见的。出土的大量铭文器物的数量,在我国其他古窑址中相比较,出土铭文器物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金玉满堂、天下太平、福寿嘉庆等铭文器物。  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发掘,为我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实物资料,是我国陶瓷考古发现的又一重大突破。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花桥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花桥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