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 |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位于衡山县开云镇沿江大道9号。 衡山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篷勃兴起的农民运动,在全省、甚至全国,颇负盛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23年4月,毛泽东和中共湘区委员会派遣刘东轩、谢怀德回衡山开展农民运动。9月16日,衡山岳北地区成立了岳北农工会。这是湖南第一个农会组织,是全国第三个农会组织。它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旗帜,为湖南省和全国以后的农民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宝贵经验。 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上半年,衡山县农民运动迅猛发展。1926年4月,衡山就有多个秘密农民协会在活动。北伐战争胜利后,衡山农协组织开始公开活动。到当年7月底止,已有区农协13个,乡农协203个,农协会员2万多人。到11月底止,县内创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有区农协149个,乡农协350个,农协会员7万多人,成为“全省第一等的县”。特别是攻打油麻国,白果妇女闹祠堂,成立农民银行等重大农运活动,在全省产生了重大影响。 1927年1月15~24日,毛泽东对衡山农民运动进行了历时10天的考察。他披晨风,踏晚霜,徒步行走在县内白果、福田、宋桥、城关等乡镇,行程有百余华里。边调查、边宣传、边指示,一路谈笑风生,在衡山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为了纪念衡山县农民运动的丰功伟绩,缅怀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的革命实践,并以此教育衡山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1976年,由省、地拨款,在湘江之滨,衡山县城湘江街原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旧址康王庙侧开始修建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1977年,该馆正式建成。开始时的名称为“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衡山纪念馆”。随后,按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通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50周年,于1977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又根据上级精神,将原馆名改为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 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衡山农民运动革命文物的展出机构和管理机构。内含康王庙、陈列室2个、办公室、资料室、文物库、保管室、接待室、职工宿舍等共计1448平方米。2005年,为纪念毛泽建诞生100周年,中共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该馆进行大修,将原朝湘江街的大门改变为朝沿江大道,将陈列室内打蜡地面改变为枣红色地板砖地面,添加了铁棚栏,扩大了操坪,并全部铺上了地板砖,兴建了纪念碑,丰富了陈列内容,将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的展品陈列于康王庙,将农民运动的展品陈列于第二陈列室,将毛泽建烈士的展品陈列于第一陈列室。同时新植了一批花草树木。 衡山县农民运动纪念馆于1993年4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唐群英故居 | 唐群英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唐群英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 故居南靠南岳天柱峰,北望双峰荷叶镇。接S314省道后,距县城42公里。掩映在一片竹山林海之中。唐群英墓位于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一处山坡上。地势平缓,竹山林海,风景宜人。 唐群英,女,1871年出生,湖南省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人。1891年,嫁与湘乡(今双峰县)荷叶塘曾传纲为妻,夫逝女夭后,归衡山新桥娘家,终身不再嫁,较长时间住在这栋故居里。 唐群英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是孙中山先生的积极追随者,曾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倡导男女平权,晚年致力于兴学办报,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称赞她为“巾帼英雄”,并授予其二等嘉禾勋章。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赞扬她为“一代女魂”。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邓颖超称她为“很知名”的一位女性。她是中华八大女杰之一,是世界100位杰出女性之一。 唐群英故居原名“三吉堂”,是新桥镇黄泥町方圆几十里相当著名、相当豪华的一栋大宅第。这是她当武官、被清朝政府授予振威将军的父亲荣归故里后精心建造的。 随着时间的推延,朝代的变迁,这栋当年相当豪华的著名宅第,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而逐渐凋零和衰败。至1980年,有的倒塌,有的拆除,仅仅留下“是吾家”三间书屋。 1991年,唐群英诞生120周年之际,中共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她修缮了坟墓,并开始考虑修缮和开发利用其故居。 2001年,县委、县政府在省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唐群英故居按照修旧复旧的原则进行了修缮,除对门楼、庭院、“是吾家”书屋修旧如旧外,还新开辟了唐群英纪念园、唐群英事迹陈列馆、唐群英诗碑廊,整座建筑既保留了过去的古香古色,又赋予了新的文化品位,成为一栋典型的湘南民居建筑。 唐群英墓地,初时因其积蓄用于女子学校,仅黄土一抔,连一块墓碑也没有。 1991年,在唐群英诞生120周年纪念之际,中共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为其修筑了墓庐,墓为水泥披缝青石墓围,汉白玉墓碑,书页朝下形状水泥封堆,拜堂宽敞,侧竖衡山县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和说明。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唐群英故居附属文物点对外开放。 唐群英故居于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湖南省妇女“四有”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禹王碑遗址(含禹王桥) | 禹王碑遗址(含禹王桥)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衡山县城西行约20公里,便到了福田铺乡云峰村。云峰村因坐落在云密峰下而得名。其中心位置在云峰桥,桥的右侧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山谷的左边为云密峰,右边为紫盖峰。沿着峡谷的小道蜿蜒而上,过禹王桥,在云密峰的峰腰,有一块天然的巨石,巨石的左边是一条当地人称为禹溪的小溪,顺溪而上是大禹岩,再走2公里左右到达隐真坪,隐真坪上有座隐真寺,文革时被毁。巨石的右边以前也有一条禹溪,大跃进时被填平开辟成了水田。巨石周围以前都是乱石堆,后被慢慢地开辟成晒谷坪和建房基地。1997年,巨石被一个叫王大成的农户砌屋时砌进了厨房的墙体。而这块巨石,正是失踪千年,堪称中华三大瑰宝的禹王碑。 1984年,南岳文物处旷光辉先生根据古籍记载,曾在云密峰和紫盖峰之间寻找禹碑,发现这块巨石的文字比现在的要清晰,他说:从石顶往下看,隐约可见文字5行,每行共有13字,巨石左上端有字3行,共13字,所有文字均字型奇特,无人相识。 这些文字历代曾有人翻译过。明嘉靖年间杨慎的译文是: 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神禋,郁塞昏徙,南渎衍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 1982年,世界人文科学院院士童文杰,一位研究禹碑30余年的八旬老人,编写成了《禹碑释考》。2001年,他将《禹碑释考》修订成《长沙岳麓山禹碑今释》,此文入编《中国新时代人文科学优秀成果精选》,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其译文如下: 承帝曰咨:翊辅维卿,洲渚坎,龙蛇专行,置身洚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靡形折,嚣网弗辰,往来平定,华嵩泰衡。宗疏源裒,乘桴伸壅,郁塞咸趋,南渎衍亨。衣织食既,庶民登宁,鸟兽永奔。 这就是禹碑,一块神奇的巨石,一篇奇异的文字,它脱下了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来,现真颜于世间。 |
文立正故居 | 文立正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立正故居位于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庙湾组。 文立正,原名立徵,字国遒,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人。1911年4月出生。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次年,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爱国-,与反动-展开英勇搏斗。1937年10月,赴鲁北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1938年3月,由李锐、谢文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鲁南人民自卫军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鲁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代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二地委委员、宣传科长等职。在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期间,他头戴破毡帽,身着旧棉衣,脚穿铲鞋,腰揣两支手枪,率部在津浦干线及枣庄临城支线上,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主动出击,爬飞车、断铁轨、炸火车、袭洋行、毁桥梁,夺机枪,打得日军魂飞魄散,惶惶不可终日。 1945年2月22日深夜,文立正在山东临城县六区丁家堂村开辟工作,上完党课后, 因叛徒告密,遭日伪军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4岁。牺牲后就地安葬于临城县(今腾县)西岗镇丁家堂村西堤的一个土岗上。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山东临沂烈士陵园,现陵园内有文立正纪念亭,文立正烈士墓。文立正是铁道游击队政委,长篇小说、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以其战斗史实为创作素材进行创作的,其中的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正的生活原型就是文立正。“李正”是“立正”的谐音。文立正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100位抗日英雄之一。 文立正故居坐北朝南,后依天柱峰,前临村级公路,左右为居民,其中一棵古老樟树枝桠覆盖,遮阳蔽日,使故居增色不少。现尚存原屋3间,原大门亦保存完整。但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房。 文立正故居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4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湖镇 东湖镇、马迹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东湖镇 东湖镇位于衡山西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岳北麓,东南接南岳区,东北临望峰乡,北毗江东乡,西与马迹镇相邻,1984年建镇,是衡山三个老建制镇之一。全镇总面积58.9平方公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共有耕地面积1.2万余亩,山林面积5.5万亩。全镇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8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92万人。 …… 详细++ |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 |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康王庙位于衡阳市衡山县开云镇沿江大道9号。 1926年9月,中共湖南区委员会,为贯彻中共中央扩大党的组织的指示精神,经李维汉和郭亮的推荐,决定派遣向钧前来衡山负责衡山县党组织的领导工作。 向钧,字俊奇,别号素我,湖南平江人。1906年出生。1921年在岳云中学读书时,通过表姐杨开慧的介绍,认识了毛泽东,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于192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长沙市学联常委,省学联执行委员,湖南省反对基督教大同盟和反帝大同盟宣传负责人等职。 向钧来衡山后,深入全县城乡,走访各共产党支部,了解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思想情况,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他的努力工作下,1926年9月,也就是向钧来衡山的当月,中共衡山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武官巷子召开,到会代表40余人。会上,成立了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直属中共湖南区委员会领导。选举了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领导成员,由向钧、刘爱农、周树屏、贺尔康、曾宪华等5人任执行委员,刘泽南、熊敦信为候补委员,向钧任地委书记。会议决定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机关设康王庙。为了保密,地委代名“冯迪”,取“衡地”的谐音。地委组织部代名“周智”,取“组织”的谐音。 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成立以后,地委委员们利用省、县农运、工运特派员的公开身份,积极在全县城乡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到1926年11月,全县党员已发展到400多人,党支部增至20余个。1927年春,全县党支部达52个,遍布全县17个字号。党员最多的字号是“既”字和“于”字,既字(今石湾、油麻田、大桥湾一带)260人,于字(今岭坡坳、福田铺、沙泉铺一带)220人,一般字号50人左右。全县党员人数由400多人急增至1200多人,占全国5.8万党员人数的2.1%,党员人数之多,为全国县级之最。 康王庙为庙宇建筑,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内有门厅、前后正厅、左右次房、天井,共计9间房屋。中共衡山县地方委员会执委们在这里办公、开会、交流情况。1927年1月,毛泽东来衡山考察农运时,曾在这里居住和召开座谈会,中共衡山地方执委就在这里向他汇报全县党组织、农运等工作情况。一段时间内,康王庙成为全县党组织的领导中心,农运工作的指挥中心,为衡山的革命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衡山县革委会对康王庙进行大修,开辟了陈列室,并对地委会议室,毛泽东考察农运时住过的房间进行了复原陈列。 康王庙——中共衡山地方委员会和毛泽东考察衡山农运旧址于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委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4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再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月被湖南省妇联定为全省妇女儿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毛泽建烈士陵园 | 毛泽建烈士陵园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毛泽建烈士陵园位于衡阳市衡山县开云镇南郊金峰村二组紫巾山麓。 毛泽建,女,又名毛达湘,小名菊妹子,毛泽东堂妹,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东茅塘人。1905年10月出生,1921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长期在衡阳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马日事变后,受中共湖南特委派遣,与丈夫陈芬一道,来衡山开展地下斗争,他们不惧-,恢复了中共衡山县委,陈芬任县委书记,毛泽建设任妇女运动委员,兼县委通信联络等机要工作。 1928年2月毛泽建调离衡山,前往耒阳,任耒阳女界联合会负责人。5月5日,毛泽建夫妇带领游击队在耒阳夏塘铺一带活动时,被“挨户团”重兵包围,夫妇双双分别在棉花塘和鼓山被捕。后陈芬被杀害,毛泽建被井冈山游击队袭击耒阳县团防局和夏塘铺“挨户团”时获救。不久,毛泽建生下一男婴,躲在一孤老太婆家,“挨户团”再次搜捕时,孩子发出哭声,惊动“挨户团”,毛泽建再次被捕。 毛泽建被捕后,先是关在耒阳,后押往衡阳,在衡阳监狱被叛徒彭瓒指认,押往衡山,前后关押一年多,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对她严刑拷打,皮鞭抽,杠子压,灌辣椒水,烧红铁丝穿乳房,她依然大义凛然,敌人得到的口供只有三个字:“不知道!”后来,敌人要叛徒彭瓒劝降,毛泽建怒目痛斥:“要我变节,除非日从西边出,湘江水倒流。”衡山伪县长、-老手蔡庆萱亲自提审,并表示不相信共产党人不怕死时,毛泽建放声大笑道:“革命者不怕死,怕死不当共产党。”临刑前,她给陈芬的姐姐陈淑元写信道:“……我将毙命,不足为奇,在达湘个人方面是很痛快的了,人世间的苦情已受尽,不堪再增加,现各处均在-,这就是我们早就料到了的。革命轻易的成功,千万不要做这样奢望。但是,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时,我们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在衡山县城马王庙坪英勇就义,时年24岁。 毛泽建牺牲后,敌人严令三天内不准收尸。但是当天晚上地下党组织就派人从同善堂找来一个木板钉的棺木箱子,将毛泽建初葬在衡山县城郊湘江河畔的石溪桥头柳树旁,并用一块青砖刻上了毛泽建的名字,安放在棺木箱子的盖上。半年后,地下党组织又定做了一口木棺,暗地将毛泽建烈士的遗体重新收殓,迁葬于巾紫峰山麓,并用一块石桥板做碑,深埋地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在衡山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与第一次组织安葬毛泽建烈士的屈淼澄同志,曾两次亲临衡山,仔细寻找毛泽建烈士的坟墓,未果。1966年,中共衡山县委派专人寻找烈士墓,11月25日,终于在巾紫峰麓兔子垇一个乱草丛中发现了半露“毛”字的墓碑,挖开则见全文:“民国十八年刊,毛达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士。”经进一步核实,这就是毛泽建的墓穴。1968年8月20日,中共衡山县委举行衡山县建设毛泽建烈士墓奠基大会,开始修建毛泽建烈士墓。1969年8月20日,在毛泽建英勇就义40周年纪念日,毛泽建烈士墓正式落成。1976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以湘办函(1976)第4号复函中共衡山县委,同意“将毛泽建烈士原墓拍照留下资料后,迁至新建纪念墓”。9月1日,中共衡山县委将毛泽建烈士遗骸迁葬新墓。 在毛泽建烈士墓基础上扩建的毛泽建烈士陵园,全部为花岗岩石和汉白玉构成。陵园大门两边镌刻着一副对联,是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对联两边各为一副毛泽东语录,一边写着“为国牺牲,永垂不朽”;一边写着“为人而死,虽死犹生”。进入陵园大门是走道,包括石阶梯和水泥大道,道路两旁各是一排笔直的女贞树,女贞树两侧是青松翠柏,红橘果林,鲜花绿草组成的一片园林。过道尽头,是一高台,高台的正面墙上,写着“重于泰山”四个庄重的大字。高台的两侧是10余级石阶梯,登上石阶梯,便是可容纳数百人的墓坪,专供人们-祭奠。墓坪的两侧各竖花岗岩石嵌汉白玉语录牌一座。墓坪中间靠后区域则是毛泽建烈士纪念塔,这是陵园的主体建筑。塔基刻有“1905~1929年”字样,代表毛泽建烈士生卒时间,塔的正面镌刻着“毛泽建烈士永垂不朽”9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字的上面镶嵌着毛泽建烈士的遗照。塔顶上是一束鲜红的火炬,火炬两旁分别是“2”和“4”两个大字,合起来是“24”,表明毛泽建牺牲时年仅24岁。塔的后面竖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钢架大字,再后面就是一座墓穴,安葬着毛泽建烈士的遗骸。整座陵园雄伟庄严,朴素大方。 2005年,在毛泽建烈士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毛泽建烈士陵园新建了纪念广场,又在县城康王庙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新辟了一个“毛泽建烈士事迹陈列室”。 毛泽建烈士墓于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委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建烈士陵园于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岳北农工会旧址(捷三公祠) | 岳北农工会旧址(捷三公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捷三公祠——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位于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 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农民运动的号召,充分利用湖南军阀赵恒惕与谭延闿之间的矛盾,特派遣刘东轩回岳北开展农民运动。刘东轩回到岳北后,秘密进行串联发动,很快发展了彭桂峰、杨仕润、李甘林等一批积极分子。不久,中共湘区委员会又派遣谢怀德回岳北,进一步加强岳北地区农运工作的领导力量。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白果地区的农运工作不断取得进展。刘东轩、谢怀德等马上将秘密的岳北农民俱乐部,公开地从祥吉兴饭店点搬到堰脑头刘捷三公祠,正式更名为湖南衡山岳北农工会。在农会中加上“工”字,表示与水口山工人相联合,也表示工农握手革命的意思。经过一翻精心准备,岳北农工会于1923年9月16日在刘捷三公祠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刘东轩、谢怀德、彭桂峰、李渭潢、杨仕润、李甘林、旷仁七等7人为执行委员,刘东轩任主任,谢怀德任副主任,李渭潢任秘书。 岳北农工会成立以后,进行了一系列影响很大的斗争,如在晓岚港阻谷平粜,粉碎了土豪劣绅囤积居奇,谷米外运,企图抬高当地粮价的阴谋,让农民吃到了“平价米”。又如设计巧斗了土豪劣绅廖连元,给他带上木雕的“猪脑壳”高帽子游垅,大灭了地主阶级的威风,大长了农民群众的志气,用杀一儆百的办法,推动了整个岳北地区平粜减租运动的开展。岳北农工会成为了岳北地区最高的权力机关,使几乎全岳北共68个区的农会都聚集在农工会的旗帜下,加入农会者骤然增至10余万人之多。 岳北地区的土豪地主曾用1000元大洋贿买谢国光部前来镇压,被岳北农工会挫败。赵恒惕重掌湖南党政大权后,马上派心腹赵和戊率领一个营的兵力前往岳北杀气腾腾地扑来。1923年12月25日,这班凶神恶煞一把火烧掉了刘捷三公祠,杀死岳北农工会会员3人,捕捉会员70多人,烧毁骨干会员房屋20余栋。轰轰烈烈的岳北农工会革命运动,历时仅两个多月,就这样惨遭失败。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当年岳北农工会的伟大斗争,中共衡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进行了保护。1990年,衡山县委、县政府对捷三公祠进行了大修,迁出并安置了住在里面的4户村民,县文物部门还原陈列了当年刘东轩、谢怀德、李渭璜办公用房,百代表住宿用房,庶务室,会议室用房,再现了当年岳北农工会革命斗争的风采,同时新开辟了岳北农工会事迹陈列室,丰富了展出内容。 捷三公祠——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于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委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4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 | 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是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的,坐落于湖南省衡山县与衡东县的交界区域,主要包括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衡山县、衡东县境内主库区和洪泛淹没区,与之相连的龙阴港(河)、黄泥港(河)、大源江及其周边的洪泛平原区和部分水稻田,以及周边部分山地。湿地公园由南向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最北端至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大坝,最南端至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库区的衡山县与衡阳市珠晖区交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41′36″~112°51′49″,北纬26°58′33″~27°11′20″之间,南北长23.6千米,东西宽16.9千米。总面积2659.0公顷。 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湿地公园的试点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其工作职责为:保护萱洲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其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负责湿地公园管理、保护及资源调查与监测;负责规划区内建设、开发和经营活动的监督;负责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和防疫;负责湿地知识科普和交流合作;负责区内生态修复、基础设施等建设与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林业、渔业、环境保护及绿化工作。 |
岳北大白茶 | 湖南名茶。衡山产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便有“衡州茶,生衡山、茶陵县山谷”的记载。岳北大白茶产于衡山县贯塘。它的命名是取1927年毛泽东亲自创建的“岳北农工会”之“岳北”,以及茶叶白毫满坡,白里透绿的特色。1970年,贯塘茶场根据当地民间传统的制茶工艺,吸取外地名茶生产先进技术,成功地创制岳北大白茶。岳北大白茶分高、中、低3个档次。高、中档产品年产约4O00公斤。高档茶具有茶叶条索肥壮紧实、锋苗毕露、白毫满披、色泽翠绿、气味芬芳等特征,冲泡后,汤色黄绿,滋味醇厚甘爽,叶底柔嫩明亮。从1980年以来,在历届评比中均被评为省级名茶。 |
衡山古城 | 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坐落于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中南重镇——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七十二群峰,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素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文明奥区」、「中华寿岳」著称于世。 作为五岳之一的衡山,风景秀丽,到处充满灵性与悟性。 有忠烈祠、祠庙、诗词碑林、梵音谷,感受自然与人类鬼斧神工的创造和先烈们的精神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电话 0731-67896231 景点位置 湖南省衡山县永和乡 |
金紫峰 | 地岳衡山72峰素有“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之称。金紫峰位于县城西南,原名紫巾峰,山上遍生杜鹃,每到春日,竞相齐放,尤以紫花杜鹃为最,花红耀眼,状如紫巾,故名。海拔2695,上有衡山电视差转台,为县城附近的制高点。登其峰顶,极目西眺,南岳诸峰矗立云端;回首东望,蜿蜒湘江,白练生辉;脚下古老而富有浓厚都市风采的衡山县城,一片繁荣。晨观日出,红霞万缕,晚看日落,夕阳无限好,夜观月华,树影婆娑。 |
大源渡人工湖 | 大源渡人工湖,它分为大源渡航电工程、旅游度假科普乐园二部分。 大源渡航电枢纽属国家重点工程,集能源、灌溉、交通、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位于湘江中游的衡山县永和乡境内,距衡山县城约十公里,整个工程投资18.95亿元。1995年12月动工兴建,历时五年,于2000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枢纽工程由大坝、船闸和电站组成。坝顶公路总长679米,它连接了衡山、衡东的交通,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整个大坝共有弧形泄水闸门23扇,在丰水季节放水泄洪时,洪水从上至下流经闸门,大有势不可挡、一泻千里的雄伟景观,犹如万马奔腾,惊心动魄。 大坝的西面,是水利发电站,电站共有4台机组,年发电量已达到5.56亿千瓦小时。船闸座落在大坝的东侧,一次可通行二艘千吨级轮驳船队。 大坝横跨湘江,截流上游之水,以提高水位,用于发电。截流后的大坝上游,水位增高,湖面拓宽,形成了浩瀚的人工湖。湖面水平如镜,山水相映,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美不胜收。湖面宽广,烟波浩淼,是水上娱乐绝佳之处。下游的中洲岛,已规划为大源渡度假科普乐园的中心,科普乐园以现代化手段模拟生态环境、自然灾害、航空、航天、航海、天相等等,建立相应的科普馆、航天馆、未来馆、生态馆、地球物理馆等场馆,分别通过动态模型、动感电影以及逼真的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演示出宇宙的形成、波浪与潮夕、太空遨游、星际历险和火山、地震、雷、电、雪等自然现象,同时建有别墅、宾馆等接待设施;游泳馆、高尔夫球场、沙滩球场、沙滩浴、日光浴等健身项目,推出瀑布漂流、儿童乐园及水上游艇、滑艇、帆板等娱乐项目,将使您玩得开心,乐不思蜀。 |
九观湖 | 九观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九观桥水库座落在衡山县店门境内。距市区公里,年兴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库坝长米,高米,集雨面积平方公里,库容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万余亩。库内年产鲜鱼余担。 建有水电站,装机容量千瓦,年发电量万度,库内通航公里。该库四周青山环抱,环境幽静,是渡假休闲的好去处。 “九观湖”又叫九观桥水库,是1976年截湘江支流百港水系而筑成的人工湖。湖水面积为38.93平方公里,库容为28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9.5万亩,是衡山县境内最大的水库。经过开发建设,现在已集灌溉、发电、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
师古桥小学——叶剑英、田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旧址 | 师古桥小学——叶剑英、田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师古桥小学——叶剑英、田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旧址位于衡山县开云镇农科村师古桥旁边,距衡山县城和南岳古镇均为15华里。 当年的师古桥小学办在位于长衡公路南侧小溪边的一座古寺庵里,庵内有一处能容纳二三百人的操坪,另有众多的厢房,其中有三间被作为教室使用,其他房屋为僧尼的活动场所。寺庵靠北的尽头巍然耸立着一座建于清代的观音庙,庙有三层,第一层为牛栏、马厩和杂屋,第二层为戏台,第三层为观音菩萨的供奉享堂。庙的前面是一块大坪,容纳的人数在千人以上。两座建筑均是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迁衡山南岳,随后,蒋介石在这里召开了4次军事会议,研讨和部署抗战方略,国共两党在这里合作创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培训抗日游击战争指挥人才。南岳在抗战中地位大大提升,成为抗战中的大本营。此时,叶剑英受命担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和中共代表团团长,田汉担任南岳游干班讲师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六处处长。 1938年11月,叶剑英和田汉亲自带领抗敌演剧8队,来到师古桥小学开展抗日救亡文艺宣传活动,队员们在观音庙的戏台上,满怀热情地为当地民众演出了一场爱国历史剧《陆登殉国》。当地民众成群结队前来观看演出,观音庙前的大坪里顿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演出非常成功,观众沉浸在忧时忧国的热情里,不时报以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叶剑英登上古戏台向观众挥手致意,并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号召广大民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战,齐心协力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随后,叶剑英和田汉来到师古桥小学,同一位名叫旷凤姣的女教师进行了亲切交谈,赞扬教师在抗战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鼓励她在学生中进一步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这位女教师非常激动,特地拿出纪念册请叶剑英题词,叶剑英示意她请著名诗人、剧作家田汉题诗。田汉从叶剑英的戎马生涯联想到德国著名军事家赫尔穆斯?卡尔?毛竒的军旅功_,挥笔写下了一首七绝:“风云叱咤-竒,却把奇功属教师。师古桥边嘶战马,将军亲作教师时。”这首诗既肯定了教师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又赞扬了叶剑英奋战疆场的英雄气概,很快在广大民众中流传开来。 新中国成立后,原师古桥小学(观音庙)被拆除。 |
观湘洲 | 观湘洲位于域北湘江主航道西侧,距县城5公里,总面积为二百余亩,洲上树木繁茂,百年以上的大树随处可见,冬暖夏凉,原为县原种场优质柑桔和多种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经过开发,现已发展成为旅游娱乐休闲、游泳、垂钓、避暑的胜地。 洲上原有文峰宝塔和文峰书院。登塔纵观湘江景色,逆流南向,静影沉碧,让人心旷神怡,洲名因此而得。可惜这两座古建筑在1938年已被日本飞机炸毁。 每年夏秋季,您若携伴而至,仿佛走进了另一个天地,这里没有城市喧嚣,是最得意的世外桃源。黄昏时,站立洲上,极目湘江,贾舶帆悬,鸥浴平沙,夕阳斜辉,染得满江龙鳞波光。好似置身于原龙之上,若飞若腾,逍遥如仙。故衡山近郊八景中有“观湘夕照”之誉。 |
紫金山森林公园 | 紫金山森林公园位于衡山县城的西郊,总面积840公顷,属衡山山脉七十二峰之一。1992年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有45个,是人们理想的游览、休憩、避暑之胜地。山中树木葱茏、四季长青,风景秀丽迷人。这里山有形、林有律、水有音;林因光而幽,山随云而动。这里有动人的传说,古人的诗吟,还有伟人的足迹。在这里,你可以春采紫金杜鹃,夏聆紫金松涛,秋赏紫金枫红,冬赏紫金雪景。让你人游其中,心醉其中。进入牌坊后,沿着水泥盘山公路,到达公园景区。因为山环路转,颇有“山路十八弯”的意境。进入观湘亭,俯瞰衡山,“三维三角形”的县城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远观九曲湘江,犹如一条洁白飘带,飘向天际,又恰似九条巨龙齐奔衡山,其气势之宏伟,叹为观止。继续向上,来到诗碑廊。诗碑廊是衡山县政府拨专款在南山寺的遗址上修建的,诗碑三厢合面,建筑工艺考究。全长约100米,共嵌有108块青石碑、古今文人登临紫金抒怀诗作刻入其中。杜甫游紫金峰的诗句嵌在首位,韩愈,革命志士田汉均有诗刻,如今,尚有多块无字诗碑留待后人赋刻。碑廊顶部为平台式凤景廊,供游人观景。日间可鸟瞰湘江片片渔帆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南来北住的车辆;夜间,湘江点点渔火和县城万家灯火尽收眼底,诗兴勃发,即便不会做诗的也会不由自主的吟几句了。 登上123级阶梯的百步云梯,就可看到巨石上刻有刚劲有力的“紫巾峰”三个大字,这块巨石高五米。有一首回头诗“衡山风景斯是最”:昌盛观洲帆泊浪/咏闻笛牧豪韩霄/赋岗映湘江愈夜/怀侗顶紫部铸月/流气绝峰吟朝雾/晚狂欲喜诗阳茫/响声钟寺烟西茫。 此诗将衡山八景概于其内,从中间回路念出,前一句最未字的右半部即后一句的第一个字。细细品味,读来别有一番情趣。 |
地区 | 景点 |
---|---|
椒坪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