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衡阳 >> 耒阳市 >> 小水镇

小水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蔡伦竹海

蔡伦竹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位于耒阳市黄市镇和大义乡境内,规划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达66平方公里,按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进行规划建设。  蔡伦竹海景区面积广阔,连片竹林面积达16万亩,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竹海,有着“亚洲大竹海”、“天然大氧吧”的美誉;生态景观独特,耒水悠悠、竹海茫茫,可轻舟赏竹翠,曲径闻竹香,凭窗听竹语,登高观竹澜;交通优势明显,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等并辔而过,107国道、320省道和京广铁路交织成网。  这里钟灵毓秀,有沉睡千年的睡美人、瑰丽多姿的天然溶洞、明朝建寺的紫霞禅寺和景象壮观的大河滩喷泉;这里人文荟萃,蔡伦曾在此首传造纸技术,韩愈曾来此拜谒挥毫,徐霞客曾到此探险考察;这里风云际会,有汉相归隐之张良洞、周瑜后裔之周家大院、曾国藩之征兵筹饷处;这里休闲诗意,有泉水湾休闲度假村和水上游乐区。  蔡伦竹海,“竹”报平安;蔡伦竹海,“竹”福天下!  用时参考  半天  门票  景区门票(即游览券):50元/人  观光车券:20元/人  自驾车券:30元/人  开放时间  08:00~17:00  景点位置  湖南省耒阳市黄市镇蔡伦故里风景名胜区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信息来源:耒阳党建网蔡伦竹海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信息来源:耒阳党建网蔡伦竹海   信息来源:耒阳党建网

盘古庙风景区

盘古庙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盘古庙风景区位于耒阳市郊三公里处的三架乡上岭村与七岭村交界处107国道傍。  相传神农年间,神农发明了“耜”,耕地省工省力。秋收后,神农感恩上苍给自己的智慧,拿着“耜”放在香案上祭祀天地,口中念念有词:“盘古劈开天,清水供青天,苦难靠一边。”正念着,突然狂风大作,闪电雷鸣,一块巨石从天而降,神农靠前仔细一瞧,巨石似人非人,手中紧握的板斧似斧非斧,恰如盘古神威,神农脑海立刻感知,盘古公公来也!于是拜跪巨石。之后,号召部族男女老幼伐树凿石,建庙宇供奉巨石于内,并亲笔提写“盘古庙”三个大字,庙里一直香火不断……  其实盘古庙始建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相传盘古灵光多次闪耀,金光四射,逐建庙以祀。清康熙9年(公元1670年)重修,1944年被日军炮火摧毁,1983年重建,1995年后由三宝弟子彭南和接手开发,建了盘古前殿、盘古中殿、天王殿、地下龙宫、念佛堂等景点。站在山下远望,盘古山似一罗盘,在太阳下闪亮,从山麓到山顶,四栋琉璃大臀依山而建,分为盘古前殿、盘古中殿、天王殿、地下龙宫、念佛堂等,雕梁画栋,突兀在山顶上,分外耀眼。景区面积800亩,其中庙宇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  传说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和地并不分开,四处一片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里。经过了18000年,这个神通广大、力大无穷的盘古突然醒来了。他什么也看不见,一气之下,抓来一把大板斧,朝前用力一挥,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鸡蛋”破裂开了……于是,轻而清的东西飘浮上升,慢慢形成了天空,重而浑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凝结,最后变成了大地。盘古怕它们再合拢来,用脚踩着大地,头顶着天空,站在当中。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一直撑在那里。直到后来,天地的构造已巩固时,盘古终于倒下死去了。临死前,盘古把他呼出的气体作风和云彩,把声音变成雷电,把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头发和胡子化作闪闪发亮的星星。他的四肢五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化作江河,肌肉变成田土。就连那身上的汗毛也都变成草木,使大地披上了绿装。  而耒阳“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则为:远古时候,天是圆的,像锅子,地是平的,锅子罩到地,大地合起来,像刀切开的一个鸡蛋。嘛又是这样的天地哩?咯是盘古天成的起初,天地本在一起,是一个鸡蛋,盘古横起睡在鸡蛋里,睡啊睡啊,不知睡了多久。有一天,盘古睡醒了,四周一片漆黑,盘古心里烦恼,就在鸡蛋里打转转,又是倒立,脚上一抖,叭啦!鸡蛋抖开了,上面的蛋壳浮上去变成了天,蛋的下半边沉下来,变成了地。所以天是圆的像锅子,地是平的,锅子罩到了地,盘古开了天地之后又化万物。类似的神话传说还有“兄妹成婚”、“油桐与木棉”等,反映了原始人类对宇宙结构、人类繁衍初期原始文明的理解和抗御自然的愿望。所以耒阳建有的盘古庙有多处,如耒阳三架盘古庙,上堡街的盘王庙等。  地址:耒阳市三架乡七岭村

新市古街

  新市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相传为“神农创耒、斫木为耜”之地,自南北朝时陈朝(558-589)伊始、唐朝、元朝曾三度为新城市县治所。自南北朝至清代,历时1400余年,历来为水运码头,商贸重镇,商业久盛不衰,发展成为城镇内乡村第一大集镇。古衡洲郡也曾设郡于此,《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新城市,在湖南衡阳东南百五里,西濒耒水,南接耒阳县界,清时有巡检驻此,即故新城县治也。”  新市街为明、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初期耒水耒阳段四大口岸(新市街、灶头市、黄泥江、大河滩)、和两大码头之一,曾有过"九街十三巷"的记载。清末至民国初期,耒水支流敖河、淝江驶来的船只多在新市街停泊,每晚达200只以上,东湖、夏塘的茶油,马水、安仁的粮食,及附近乡村的木材、煤炭、豆类,皆以此地为集散口岸,粮食生意尤为兴旺。民国廿四年(1935)粤汉铁路通车后,在新市街做粮食生意的仍有近100家,每天经营粮食达数千担,有的商号,粮、棉、油兼营,大商号每天可收购茶油100多担。广东也有不少商贾来到新市街坐庄收购谷米。新市街仅凭耒水之势,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繁荣水埠。  商业的繁荣,促使服务业的发展,时有茶馆30多家(兼营饮食)、伙铺20多家,曾誉为“小耒阳”之称的“千年水埠、新市古街”。 新市古街于耒水东岸依耒水而建,主要街道为南北走向,街道分为上街和下街;古时上街隶属耒阳县,下街隶属衡阳县(今析出衡南县),这种“一街两署”的特殊现象,估计还是当年这里为一个“黄金水道码头”的商业利益分配有关。据传解放前新市街主要是四大姓氏,上街为黄姓和曹姓,下街为倪姓和廖姓,经常会为了地盘和家族荣耀打得头破血流。在新市街就有“八月十五打石头”之说,就是上街和下街的街坊在每年中秋节酒足饭饱后互相砸石头出气的习俗。不过在解放后,新市街统一归属耒阳管辖了。现在新市街还保存着长达4000米的古石板街,街上有不少三进老宅,有的为镂空扇型窗台,进门为三个天井。"九街十三巷"还有条"半边街",这条街是依河而建,街旁就是耒水。街下新市渡为耒阳沿河30多处义渡口之一。  地址:耒阳市新市镇

蔡伦纪念园

  湖南省耒阳市蔡伦纪念园是0耒阳市委、耒阳市人民政府修建的纪念伟大的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重要场所,位于耒阳市蔡侯路蔡子池畔,占地116亩,投资1.4亿元人民币,于2001年8月28日重新对外开放,是国家重要的旅游景点。  纸和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利用廉价易得的树皮、废麻、旧布、破鱼网作原料,造出了质轻、价廉,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史称“蔡侯纸“,取代了笨重的简牍和昂贵的缣帛,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祟纪念。园内现存的蔡侯祠、蔡子池、石臼以及园内现存的蔡伦造纸作坊,是蔡伦总结前人经验,发明造纸术和人们世代应用传播造纸术的重要历史见证物,是研究蔡伦和造纸工艺历史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建国以来,蔡伦纪念园已成为弘扬科学、传承文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郭沫若、周谷城、胡绳、周光召、毛致用等先后为蔡伦墓、蔡伦纪念馆、蔡伦纪念园、科技发明家广场题字。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蔡侯祠、蔡伦墓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将蔡侯祠(蔡伦纪念馆)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蔡伦青铜塑  像高3.7米,由广州美术学院胡博教授设计,广州大观环境雕塑工作室承制。蔡伦形象剑眉郎目、天庭饱满、高大魁伟,表现了泱泱大国的风度;蔡伦席地而座是根据他所处年代的座势习惯,他左手放在一叠纸上,右手长袖自然垂落在右膝上,微偏的头凝视远方若有所想,表现了发明家特有的聪明睿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蔡子池  长方形,长190米,宽47米。相传蔡伦回家乡传授造纸术时修建。池水清澈,波光粼粼,绿树成荫。后来岸倾池塞,一片荒凉。1949年至今,耒阳市人民政府曾几次修茸,池岸砌石条,池周绿树婆娑,石砌堤桥(宽2米,长47米)。月夜石桥上,则见双月映影,荡漾池中。耒阳八景诗有:“唯有蔡池双月美”。1997,在桥上修建石亭,名“双月亭”又名“思侯亭”。  “怀圣台”  占地2000平方,呈半月形。台面铺麻石1600平方,台周边镶嵌汉白玉护栏99.8米。浮雕墙半径19米,弧长55米,有效画面43米。展示了蔡伦孜孜不倦、专心致志发明造纸的全过程,突出“普及万邦,莫非伦纸”的伟大贡献。“怀圣台”始建于2001年8月,由时任市委书记雷良玉同志定名。  碑廊  长66.8米,宽3.6米,半合式仿古园林建筑,呈“之”字形布局。碑廊有圆柱44根,大理石碑75块,碑文内容由建设记、古今名人名著对蔡伦的评价等组成,并留有余地给后人续记。施工工艺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金龙合玺彩绘,整个碑廊雕龙画凤,流光溢彩。碑廊始建于2001年8月。  蔡伦造纸作坊  2001年8月,在原址按照东汉建筑风格重建蔡伦造纸作坊,相传为蔡伦授徒造纸处。坊内展示了沤料、捣料、抄纸、榨纸、分纸、烘(或晾、晒)干纸的古老造纸工序。并藏有传为蔡伦传授造纸术时的捣料用的石臼:“即蔡伦舂纸臼”。来者可亲自操作,体验这一古老造纸工艺技术,并可将亲自造出的草纸留作纪念。  香炉宝鼎  蔡伦纪念园内有处六角亭,亭内有汉白玉石雕“宝鼎”,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四角攒尖顶,额阴刻“宝鼎”二字,有联阴刻云:“炉内千年火,瓶中万代香。”为清乾隆年间续置,石刻“清乾隆三十五年仲春修建”。中部呈鼓状,下置须弥座,状颇古雅,至晚当为唐代物。此鼎原传有二,今仅存一,是耒阳人民为祭祀蔡伦烧钱纸用的。  蔡侯祠  原为东汉造纸发明家蔡伦(公元63—121年)故宅,后人就其宅基建祠,纪念蔡伦。《水经注》载:“(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  蔡侯祠始建年代不祥,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阳知州陈宗义重修。后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古朴典雅。占地面积408平方米,座南朝北,砖木结构。分三进两院,前厅三间单坡小青瓦顶,两侧有走廓,中轴为甬道有屋盖与中厅相连;中、后厅三间悬山顶,亦有走道、甬道相连。大门石额“蔡侯祠”,石联:“芳池月映,故宅风存”。  蔡伦古井  深18.3米,直径0.9米,筒式坚井,黄泥硬土井壁,井边麻石铺面,长3.9米,宽3.9米,相传为蔡伦饮水之井,水清味甘质甜,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说,后蔡伦为官迁京,资姓移居此地,后人饮水思源,持在原地修茸拓建,以示纪念。  蔡伦墓  建于东汉末年,是蔡伦的衣冠冢。墓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墓室高2.2米,长7.84米,宽2.7米,花岗岩墓围,有墓门、阶梯入墓室,砖有汉墓常见的几何形纹饰。2001年8月,耒阳市人民政府在墓前建一座护碑亭。墓碑正面刻有郭沫若1959年题“蔡伦之墓”;背面刻有耒阳市人民政府为蔡伦写的碑文。   地址:耒阳市人民路74号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蔡伦纪念园 蔡伦纪念园 蔡伦纪念园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蔡伦纪念园 蔡伦纪念园 蔡伦纪念园

关王湖

  关王湖水利风景区位于耒阳市亮源乡境内,依托耒阳市三大水库之一的关王塘水库而建,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恢宏的水利工程而著称,东临安仁县,经东至106国道,有二级省道直通境内,距耒阳市区60千米,始建于1958年11月。关王湖原名关王塘,相传古时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和过往船只的平安,在岸上建了一座关王庙,关王塘因此而得名。  关王湖风景区,景色优美,青山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碧水悠悠如黛、潋滟生辉。有道是:“山秀水美小径幽,丹青一幅眼底收。世人虽羡太湖景,却恋关王湖上游。”关王湖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碧水含春,山抱水合,毓秀灵钟,物华天宝,是度假休闲、避暑疗养的旅游胜地。景区自身资源丰富:悠悠碧水、奇绝翠峰、静谧岛屿、幽深洞穴、瀑布水潭、百年古刹、神秘石棺、民俗风采,美景繁多,错落有致,趣味纷呈,是享受阳光、山水、健康游的绝佳去处,也是集吃、喝、玩、乐、住、游、行于一体的高品位综合旅游景区。  (一)水天碧色白鹭齐飞  关王湖水色清澈,波光粼粼,倒影着高空的云朵和四周的青云,把湖山天影融为纯净的一体,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水色墨绿,凝碧晶莹,宛如含羞的少女;水质清凉,清爽怡人,恰似早春消融的冰水。凉风吹拂,微波荡漾,泛舟湖上,偶尔惊起十几只白鹭在水面疾奔,颇有一番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意象。一到白鹭繁殖的季节,湖边的白鹭山上,群鹭云集,鸟掩树色,一片苍茫景象,场面蔚为壮观。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关王湖湖面广阔,湖水清澄湛蓝,晶莹玲珑,潋滟生辉,如明镜般透亮洁净,而细碎的涟漪,仿佛绸缎折出的皱纹,格外绚丽悦目,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交相辉映下,波光粼粼,异彩纷呈。尤其是黄昏时分,金色的余晖洒落在水面,那一把把碎金,定然是熠熠生辉,好像为关王湖裹上一层金色的-,微风抚过,激起阵阵金色涟漪,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景像。  湖中岛屿星罗棋布,若浮若沉,或隐或现;湖岸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曲径深幽;蝉鹤啁啾,鹭舞翔集,蜂鸾蝶舞,鱼群嬉戏,野鸭浮水,锦鳞逐游;清新的空气随风飘送,撩人心肺,促人神爽,畅人胸怀,令人如登仙境,浑然忘我。  (二)峰峦叠翠毓秀灵钟  关王湖群山环绕,峰峦叠翠,四季景色宜人,可春赏奇花、夏观云海、秋望日出、冬赏雪景。而群山中的佼佼者——元明山更是景色秀丽。山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植被率达98%以上,海拔848m,为耒阳最高。登上山顶,云雾缭绕,紫气腾飞,极目远眺,美景尽收眼底,让人不禁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山上四时景观不同,各有异趣:春则日穿柳岸,浪舞潮歌;夏则雾锁板桥,绿影浮红;秋则水天一色,阳鸟高翔;冬则银装素裹,寒江独钓。四周林木幽深,郁郁葱葱,姿态各异:有直立参天的,有攀援似藤的,有盘曲如虬的,有俯伏卧地的。苍松翠竹,四季长青,松杉、楠竹入目可见,其间夹杂一些柿树、樟树和枫树;映山红、落叶红、哜阳花、白刺木开遍全山;更有许多名贵中药材、珍奇野果;山上还有一棵300多年的大樟树,树杆极为粗壮,五人以上方能合抱。元明山环境清幽,青松积翠,是动物憩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野麂、野獐、野牛、山鸡、野兔、竹鼠、刺猬等动物时有出没。  山顶地势平坦,可于月明之夜望月赏景。游人站在山顶,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风味。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可想其景之幽妙绝伦。起雾时,山陷云海之中,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峰林漂浮于其中,忽隐忽现,游人置身山中,犹如进入梦幻境地,飘飘欲仙,可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山间偶有清泉冒出,水质清甜,水色明澈,泉水淙淙,不时传来鸟啼;昂首伸腰,花香阵阵,扑鼻而来,沁人肺腑,使人如入仙境佛地,意飞神驰。  (三)寻幽探秘龙潭瀑布  龙潭是一个瀑布潭,位于关王湖东南面,这里有水潭、溶洞、溪泉和异石,是一个环境优美、没有污染、不受干扰、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潭水面积约60平方米,水深五米有余,潭水清澈透明、温润如玉、自然天成。瀑布落差达50多米,水从陡峻处飞泻而下,遥望若银河倒泻;坠落深潭,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水气蒸腾弥漫。瀑布气势磅礴、悬垂如练、溅珠喷玉,其景色之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疑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态。每逢晴日当空,水帘上面,飞虹耀目,五彩缤纷,蔚为奇观。潭内有许多天然石鲤,悠哉乐哉地在浅水层面撒着欢儿。龙潭上游是曲折蜿蜒的“四十八弯”小溪。“山光悦鸟性,倒影空人心。”闲时掬一捧冰凉的溪水入口,顿觉口中泛甜,沁人心脾,颇有“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师”的感慨。  龙潭洞洞口潜伏崖畔下,隐于绿丛中,长藤垂吊,刺条横爬,间杂野花,宛似花环。有风来,则翠梢共青藤晃荡,刺条与野花抖颤,意境幽然。洞外竹树环合,暗响回应,悉悉索索,咿咿呀呀。洞口狭窄,侧身而入,水声哗然,但只闻水声,不见水流,却又分明觉得水在脚下奔腾,续行则水声渐杳,脚下绵软,都是流沙,水声复起,寻声而进,淙淙清流忽现,渐宽渐急,渐深渐窄,过一小洞豁然开朗,大若厅堂,水绕堂而流,涛声阵阵。洞内钟乳石姿态纷呈,形状各异,似杯、似碗、似鱼、似龟、似彩贝,似珊瑚,似渔人撑舟,似仙袂飘舞。虾兵蟹将,珠贝横陈令人宛若置身海底龙宫,不能不惊叹为人间一奇。石壁外泉声叮咚,如琴似瑟,撩人心弦,宛如诗人王在晋所言:“洞里瑶光应不夜,步虚人入水晶宫。”风光绮丽的龙潭洞,好似琼宫玉宇,令人心驰神往。  龙潭水流淙淙  (四)民俗风采独具特色  元明古寨隐于元明山深处,有百余户农家,紧紧相偎于翠峰中;一径的灰瓦木屋,木屋间穿插着青色的石板路、石板桥、石板墙,整个村寨透着和谐、静谧的美,显得恬适而幽然。古寨村民饲养小黄牛的方式独特,采取天然散养的方法,自然放养小黄牛,天然不归栏,使得小黄牛的肉质特别鲜美。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完全绿色无污染,色香味俱全;特别是品牌菜“草菇炖鲜鱼”、“白玉翡翠”(白菜豆腐)、“爆炒竹鼠”、“燃炒麂肉”、“白番水鸭”更是风味独特,口感甚佳,让食客们闻香而来,意足而去。  (五)青灯古佛百年宝刹  关王庙原名观音殿,位于关王湖南面的泰山冲脚,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相传古时附近一带湖面不甚太平,于是人们提议筹款兴建观音殿来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村民平安康泰,村里风调雨顺。谁知庙宇建好后,果然奏效,从此观音殿香火不断,入殿求神拜佛者、登石行觞观钓者、松下散心吟读者,络绎不绝。可能由于时间太久远,村民们又只口耳相传,因谐音之故顺口把观音殿称为关王庙,错有错着,关王庙之名就这样一直流传了下来。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庙宇四周苍松翠竹,浓荫蔽日;径幽溪吟,山鸟啼鸣,是修行和避暑的理想胜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关王庙完全没有城市的喧嚣,四周是一片寂静,静寂得有些虚无飘渺。即使是暮鼓晨钟,啾啾鸟叫抑或盛夏的蝉鸣,在这里似乎也成了寂静的注脚,证明着这里实实在在的寂静。寺前绿林叠翠,茂松修竹,苍翠飞烟,紫气如旋,十分开阔。寺后有一古井,久雨不溢、久旱不枯,且井水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可谓一绝。  (六)鬼斧神工天然石棺  关王湖景区有个非常出名的景致——古石棺与古石船。古石棺位于元明坳,而古石船则位于湖岭古村。看到它们,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石棺、石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完全没有经过任何修饰与雕琢,简直是鬼斧神工,夺天地之造化。关于石棺、石船还有段凄美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元明山脚下有一个小村落,村子里有位漂亮的村姑,她和一位后生悄悄相爱,正准备拜堂时,国家发生叛乱,朝廷征兵,后生毅然应征上了前线。临别前,两人山盟海誓,相约待后生凯旋归来再结良缘。后生从军后,村姑十分想念,经常站在村口桃树下眺望,盼望情人早日归来。一天,贪色的县官路过此地,见有如此美貌的女子,遂上前调戏,村姑吓得转身逃跑,县官拔腿就追,追到山崖边,村姑已无路可走,只有愤然跃下山崖,县官上前急抓,只扯下了村姑的衣裙,而美丽的村姑却掉进了万丈深渊。  战乱终于平定,后生在平叛战争中因表现英勇,杀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将军。年轻的将军衣锦荣归,满怀欣喜,准备迎娶心上人,却听闻此噩耗,伤心欲绝,一夜白头。之后,他把心爱女子的衣裙葬在山崖,为她立了衣冠冢,夜夜守候在小村,盼她香魂归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许是将军对村姑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了老天,在梦中被神灵告知可于当晚丑时前去迎接村姑,但必须在寅时会合方可。将军为了早点赶到指定地点,把自己沉重的盔甲留在了小村,轻身上路,他们终于相会。刹时,地上狂风大作,天上电闪雷鸣,在震天的雷声中,村姑与将军羽化登仙、破碎虚空而去,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们,而他们遗留在人间的衣裙和盔甲则化作了石棺与石船,造就了这段动人的美丽传说。  关王湖景色秀美,集山、水、林、石、潭、岛、寺于一体,揽奇、秀、险、幽、古、清、绝于一身。景区繁花成片,佳木成林,曲径通幽。望洞群飞瀑,展雷霆之力,绘绚色彩虹;看巍巍大坝,福泽后人,显翠山玉湖奇观。关王湖美丽而神奇的湖光山色,将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接踵而来,她将成为我们最骄傲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南京油茶示范基地

  南京油茶示范基地是湖南神农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落实国家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三农政策投资兴建的集农业产业化发展、油茶生产与科研、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一。  该基地是2010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召开地,国家级示范基地及耒阳首家油茶博物馆。占地面积达万亩,涵盖和收纳了世界各地油茶品种100多种以及耒阳市最大的成片低改老茶林。基地以“高产油茶示范园”为示范,在全市大力推广良种油茶种植;以“良种油茶种苗苗圃”为基础,为市场提供优质、高产油茶种苗资源;以“油茶生物技术研究所”为后盾,为油茶品种创新和改良以及新品种试种提供技术保障,并为油茶种植户提供良种油茶栽培和稳产高产技术咨询服务;以“油茶文化博览园”为场所,向林农及油茶文化爱好者传播油茶科普文化;以“青年上山下乡创业实践园” 为基地,为有志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实践基地;以“良种油茶复合示范园” 为典范, 创新我市油茶经营模式; 以“油茶加工旗舰厂” 为链条, 延伸油茶产业链; 以包括生态四季果园在内的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为特色, 带动园区休闲农业的发展, 为市民尤其是城镇居民提供既能休闲观光、又能保健养生、还能感受油茶科普文化教育的理想场所。  南京油茶基地万亩油茶林地进入盛产期后,每亩产值按3000元计算,年产值达3000万元,将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广大的农民致富和创业。作为中国(耒阳)油茶博览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油茶全国示范基地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和激活相关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繁荣产生积聚效应。耒阳作为“中国油茶之乡”,油茶产业必将成为耒阳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绿色银行”,除了给耒阳带来千山绿水,耒阳油茶产业展翅腾飞,必将为华夏儿女的健康饮食书写新的篇章。

耒阳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坐落在耒阳市太义乡东坪村八组。从陶洲圩逆河而上近八里路,在古树茂密,风景如画的耒河边,便能看到一栋古朴沉静的大宅子,那就是周家大院。  整座大院浑然一体,每个房顶都是雕梁画栋,从上依稀可以看到宝瓶、镜子、时钟、人物等图案。房檐下写着诸多情趣盎然的诗句。栋上雕刻有龙凤蝙蝠、桃花、菊花、荷花、葵花等。大院始建于清光绪16年(公元1890年),距今已有119年历史。大院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共有48根木柱,大小房屋51间,鼎盛时期居住着180多人。纵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被誉为我国湘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周家大院是汝南第周氏德埴和妻沈氏云英率五子常桂、常树、常槐、常材、常桥耗时三年建成,故又名“五美堂”。周氏后裔在此生息繁衍,人才辈出,历经宜、后、作、孚、彦、立字辈,现已传至第八代。据《汝南周氏谱》记载,周德埴(1831-1898),忠厚质直勤俭起家;沈氏云英(1830-1919),治家严肃井井有条。  周德埴系周瑜第52世孙,周敦颐第23世孙。周敦颐(1017-1073),又叫周茂淑,别号周濂溪,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今湖南道县人,在衡阳度过了人生成长最重要的15年。以故里濂溪河为名,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他创立的学术思想被称为濂溪学。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盛夏,他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写下脍炙人口的名作《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既是周敦颐人生境界的写照,也是千百年来志士仁人修身养性的写照。  信息来源:耒阳党建网  信息来源:耒阳党建网

耒水国家湿地公园

耒水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耒水国家湿地公园涵盖耒水河流主体和周边缓冲区域,南至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北至耒水耒阳市与衡南交界处,规划总面积3597公顷。耒水国家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系统典型性、湿地物种多样性、人文景观丰富性、科考价值显著性等特点。目前,耒水国家湿地公园正按照“保护优先、适度恢复、科技先导、合理利用”的原则,分期进行规划建设,力争建成优质水源地、水禽栖息地、旅游目的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湿地公园的核心保护区——耒阳永济镇大众村、大河边村的桐子山,堪称“鸟的天堂”。这里栖息着百余种、十万余只鸟,其中以白鹭、池鹭等鹭科鸟类为主。飞时舞姿翩翩,栖时繁星点点,景象蔚为壮观。  湖南耒水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3月25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公园总面积3589公顷,主要包括耒水及周边区域,由南向北呈狭长型廊道走向,南至黄市镇蔡伦省级森林公园北界,北至耒水耒阳与衡南交界处。湿地公园南北垂直长约45公里,东西垂直宽约11公里。湖南耒水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湿地总面积32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0.1%。其中,河流湿地面积为2934.7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90.5%,占土地总面积的81.5%;沼泽湿地面积为30.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0%,占土地总面积的0.9%;人工湿地面积为276.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5%,占土地总面积的7.7%。  耒水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39科、503属、877种,有野生动物5纲、26目、71科、191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香樟、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列入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兰科植物3种(春兰、斑叶兰、绶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虎纹蛙、黑耳鸢、赤腹鹰、雀鹰、日本松雀鹰、普通鵟、燕隼、阿穆尔隼、红隼、草鸮、东方角鸮、斑头鸺鶹、小灵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达124种。耒水国家湿地公园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农耕文化、蔡伦造纸文化、端午龙舟文化等。耒水国家湿地公园景色迷人,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桐子山候鸟天堂、蔡伦纪念园、农耕文化博物馆、杜甫公园等。耒水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色优美,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鸟类的天堂、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地址:永济镇至黄市镇耒水沿河

寨下仙

  寨下仙也称蔡下仙、寨下山,座落于耒阳市境西北坛下乡境内。是耒阳唯一的“丹霞地貌”景观。  山下古道是耒阳通往桂阳等地的必经要道,古道两边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三国蜀将张飞曾率军队在“蔡下仙”的高山上安营扎寨,智退司马懿,后人为纪念张飞的功绩,遂在寨上筑坛以祭祀之用,不而久之,人们习惯称山下四周为“坛下”,现坛下乡总面积64平方公里。  寨下仙由紫色页岩构成,山行暗红色,形成壁立千仞的几座险峰,气势壮观雄伟,山间怪石耸立,似鹰头、似人像,千奇百怪。石壁上花纹密布,犹如彩绘,线条优美,令人叹为观止。由于紫色页岩易于风化,平坦之地多长植被,却多经山火,草木不盛。山顶建有庙宇为寨下庵、祭坛亭等人文景观。庵旁放置几尊石臼,臼内轮廓圆滑,犹如浴缸,让人产生许多联想。  寨下仙上还留下司马懿与张飞驻兵对峙题写的古文字。相传,有一次司马懿带兵把张飞人马包围在蔡下仙山上,并多次擂鼓攻山,但无法拿下山头,就用重兵围困,截断水粮,想把张飞人马困死在山上。张飞多日不见司马懿攻山,也不见围兵撤除,知道不妙,便将计就计,令手下人从蔡下仙西南山坳里的款皮塘,捞来了一条十多斤重的活鲤鱼,将鱼从石壁上滚下山去。司马懿见围困多日仍有大活鱼,想必山上水粮充足,无法困死张飞,果然中计,下令将魏军人马撤走了。  地址:耒阳市坛下乡

谷朗碑及谷郎墓

谷朗碑及谷郎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谷朗碑及谷郎墓  时代为三国。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侯祠内,此为省内惟一仅存之吴碑。  此碑原在耒阳县城东谷府君祠内,后移入蔡侯祠内,1966年被砸断拿去修水塘。1979年找回予以修复,仍置蔡侯祠内。碑为青石制成,高176厘米,宽72厘米。碑额11字,碑文18行作隶书,每行24字,字径3.5厘米,无撰书人姓名。  九真,秦赵佗置,公元前111年入汉,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河南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三国吴以后,辖境渐狭。碑文除叙述谷朗生平及其德行,出仕经历与所做之贡献外,同时述及当时南方边陲之治乱情况,具有史料价值。此碑文词古雅,书法端庄,浑劲高古,不见起止转折之象。与其他汉碑一般隶法不同,实为隶书转换为楷书始。此为本省现存最早碑碣之一。  谷朗墓位于耒阳市亮源乡,坐东朝西,周砌花岗石,冢高0.4米,原保存完好,近年受到破坏,正在维修。墓前原有谷朗祠,已圮。  谷朗(218—272)字义先,耒阳人,少孤,侍奉继母甚孝。弱冠,三国吴时任右职守安阳长,改浏阳县令。不久,任都尉尚书、广州都军校尉,拜五官郎中,迁大中正大夫。吴建衡三年(271)交州叛吴,谷朗率部征讨有功,迁九真太守。凤凰元年(272)卒,享年54岁。  1956年7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将谷朗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0。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大河滩喷泉

  大河滩喷泉广场及古街位于耒阳蔡伦竹海东大门,与永兴县接壤。大家看到这口喷泉就是著名的大河滩喷泉了。大河滩喷泉是竹海三绝的第三绝,为世上最高的天然喷泉。  据记载,1975年,湖南省一四O勘探队进行野外勘探时,在大河滩街尾地下六百米深处,意外地钻探出一股泉水。后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在未加任何动力的情况下可以最高自行喷射25.062米,水柱直径达21毫米,为世上最高天然喷泉。该泉水夏天凉似冰水,冬天热气腾腾,清凉微甜,经省卫生防疫站取样化验鉴定,富含碘、硒、偏硅酸等微量元素,达到了天然优质矿泉水的标准,可以直接饮用。大河村村民的饮用水便是这口喷泉,村里有很多长寿老人,其中还有一位109岁的老妇。  喷泉广场的旁边就是大河滩古街,古街占地面积为66000平方米,是耒阳过去的三大口岸之一。它建于明清时期,在清末民国初期达到了鼎盛。古街当年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至今仍保留有部分青石古街和古香古色的店铺。古街两旁竹器店、磨坊、榨粉店、南杂店等店铺林立,还有戏台、庙宇与现代小学融为一体的景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现在的古街则是每逢农历尾数一、五为赶集日,此时古街人声鼎沸,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说着原汁原味的家乡话,于讨价还价间另衬一幅人间天堂图。  地址:耒阳市黄市镇蔡伦竹海风景区东大门

蔡伦纪念馆

  蔡伦纪念馆位于耒阳市蔡侯祠内。蔡侯祠,原为东汉造纸发明家蔡伦(公元63—121年)故宅,后人就其宅基建祠,纪念蔡伦。《水经注》载:“(耒水)西北经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旁有蔡子池”。  蔡侯祠始建年代不祥,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阳知州陈宗义重修。后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古朴典雅。占地面积408平方米,座南朝北,砖木结构。分三进两院,前厅三间单坡小青瓦顶,两侧有走廓,中轴为甬道有屋盖与中厅相连;中、后厅三间悬山顶,亦有走道、甬道相连。大门石额“蔡侯祠”,石联:“芳池月映,故宅风存”。  据《后汉书》及大量史料考证,蔡伦于公元63年生于耒阳,历任小黄门、中常侍加位尚方令、长乐太仆等职,封龙亭侯。公元105年发明造纸术,制造出世界第一张植物纤维纸,改写了人类用竹帛记录文字的历史,此后一千多年造纸术经东亚传往欧洲,成为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之一,为传承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这不仅使中国文明乃至东方文明领先世界达一千多年,而且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里程碑。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蔡侯祠及蔡伦墓

蔡侯祠及蔡伦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侯祠及蔡伦墓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耒阳市城关镇。此为东汉造纸术的发明家蔡伦的纪念建筑。  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封为龙亭侯,后人在其故宅旁建祠祀之,故名。南朝《荆州记》:“蔡子池在县西南里许,蔡伦故宅旁,伦始以鱼网造纸,县人犹多能造纸,盖蔡伦遗业也。”  元至元四年(1338),陈宗义撰《重修蔡侯庙记》云:“昔蔡伦于池边造纸,汉时封侯,不知何代于池畔立祠设像,因名蔡伦庙。”  蔡子池长方形,长198米,宽45米,环池砌石,有桥横卧池上。池后为蔡伦祠,为清末重建,20世纪80年代又加固维修。砖木结构、单檐、红墙、小青瓦。祠长23.4米,宽17.4米。门额镌“蔡侯祠”三字。门联曰:“芳池月映,故宅风存”。进门为过厅,左右各一室。过前厅为天井,环天井有走廊。左廊置张飞槽,右廊置谷朗碑。再进为享殿,殿长10.6米,宽4.5米。后为观音堂,祠前有六角亭,亭中有石鼎,上镌“宝鼎”二字。鼎下部作鼓形,中空、四面有缨络浮雕,须弥座,传为唐置。为祭祀蔡伦焚楮之用。侧有蔡伦石臼,原臼已入贡,此为后人补造。  祠后百米处有蔡伦墓,民国27年(1938)被盗掘。近仅存砖砌墓室。蔡伦祠已于1987年辟为蔡伦纪念馆。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西汉时耒阳归桂阳郡管辖)。东汉永平末年(75)入宫为宦官,后由小黄门升为尚书令。主管制造御用器物。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创造利用树皮、麻头及破布、鱼网造纸之法,在技术上亦作了改进,提高了纸的质量,汉元帝下令推广,后封为龙亭侯,时称其纸为“蔡侯纸”。后因宫廷争斗而自杀。  1956年7月24日,由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侯祠编号29,蔡伦墓编号28。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蔡伦 (61~121)   蔡 伦 ( —121) 东汉湖南耒阳县人。字敬仲,生年不详。明帝末年入宫充宦官,中历小黄门。和帝时,为中常待,开始参预朝政。曾任主管宫廷御用器物制造的尚方令。 以前,人们用缣帛或竹、木简写字。“缣贵而简重,不便于人”。至西汉时,出现一种原始纸。人们在漂洗丝絮时,经常在篾席上揭出一层…… 详细++

耒阳凌云塔

耒阳凌云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凌云塔又名青麓塔,俗称青龙塔,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耒阳知县张应星建。  凌云塔为楼阁式砖石塔,坐北朝南,七级八楞,中空,通高29米,置于高0.6米的石台基上,台基边长5.76米。塔各级出檐,檐角飞翘,塔顶置铁质葫芦宝瓶,由下至上逐级渐收。第一级塔身以红砂石构筑,底边长4.3米,檐高4.1米,余均以青砖砌筑。第一级四向辟拱券门,南门门额镌“云梯初级”,其余各级辟3门。同时塔身下面部分施鳌鱼、力士、龙、狮、云气、卷叶纹等雕饰。塔内沿塔身施夹壁踏步可登各层,外壁辟6个拱券窗。一、二层塔心室平面为四边形,余为八边形;室顶分别为券顶、平顶和穹窿顶。  凌云塔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距今已近300年,是我省为数不多的始建年代较早的古塔之一。凌云塔修长挺拔,相对于湘南大多古塔的雄浑敦实,其形制有独特之处,无名氏有联称“塔尖似笔,倒写天下文章”。其塔心室也形制多样,平面有四边形、八边形;室顶有平顶、券订、穹窿顶;室内地面或木板、或青砖。凌云塔始建至今,在2002年维修之前,方志未见修葺的记载,基本保持了原状。塔身上的浮雕如狮、力士等,具有清代前期的风格特点。各级南门门额,当为始建该塔的耒阳知县张应星题书。  凌云塔是我省基本保持了原状的为数不多的年代较早的古塔之一,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我国古塔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地址:耒阳市经济开发区青麓居委会

周家大屋古建筑群

周家大屋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家大屋古建筑,又名“五美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时由北宋宋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裔周德智所建。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敦颐系周德智的先祖(周家大屋原住民为周德智的后裔),周家大院还增设了爱莲池和爱莲说碑记,让游客在欣赏古建风格的同时,瞻仰周敦颐这个历史人物,在休闲的同时,又能回味历史,增加文化底蕴。  建筑群坐东南朝西北,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封火墙;三进四厢,大小房屋51间。整个古建筑群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  距今已有120年的历史。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 ,共有48根木柱,51间房屋,屋内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在屋内行走,晴不戴帽,雨不打伞。大屋布局严谨,设计精巧,砖石木雕,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被誉为我国湘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址:耒阳市大义乡东坪村   时代:清

耒阳烈士陵园

浏阳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浏阳烈士陵园位于浏阳市道吾山。浏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秋收起义的会师地,先后有16758名浏阳优秀儿女英勇牺牲。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56年当地人民政府修建浏阳烈士纪念塔,2011年7月在现址修建浏阳烈士陵园,并将部分散葬烈士墓迁葬入陵园实施集中保护管理。陵园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37平方米,建有浏阳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烈士英名墙、入口广场、纪念广场、祭拜广场等;墓区有烈士墓1200座,分6个片区,呈树叶形状摆布,寓意烈士英魂魂归故里,落叶归根。陵园是湖南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小水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小水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