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谢嵩故居 | 谢嵩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谢嵩,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员“虎将”。又名谢晓云。1903年生于湖南邵阳上车桥(今邵东范家山镇上桥村)。曾当过学徒、染工。1924年入湘军当兵。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起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特务大队大队长,红7军19师55团团长,江西军区赣县模范团团长,红三军团4师12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大洋嶂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与十倍于己之敌展开殊死拼杀,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并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战后,红3军团政治部授予12团5连“以少胜多、顽强防御模范红五连”的锦旗。谢嵩作战勇敢,指挥机敏果断,处处身先士卒,在战斗中曾5次负伤。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 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了调动敌人兵力,减少中央红军北上的阻力,谢嵩奉命率12团向广东方向进发。待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达到诱敌目的之后,他又率部巧妙地甩掉敌人,迅速赶上了主力部队。长征途中多次率部担负主攻任务,渡赤水河,占娄山关,屡建战功。到陕北后,任陕甘省军事部参谋长,参与组建红29军的工作,先后任红2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代军长、军长,率部坚持陕北地区的军事斗争,配合东征、西征等战役,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赞扬。1937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山西,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武装部作战科科长,游击第1路纵队司令员。1937年底,在赴延安汇报工作途中因车祸负重伤,翌年初在陕西绥德牺牲,时年35岁。 谢嵩 (1903~1937) 谢嵩 (1903-1937)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宝庆县(今邵东县)人,1903年2月19日出生于宝庆县东路范家山一个农民家庭。1911年入私塾。1915年因家庭变故辍学。1919年到新宁县一家店铺当学杂工,因-店主的-被赶出店门。1924年4月入湖南陆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当兵。1926年夏随部编入国民革命…… 详细++ 谢嵩 (1903~1937) 谢嵩 (1903-1937)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军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宝庆县(今邵东县)人,1903年2月19日出生于宝庆县东路范家山一个农民家庭。1911年入私塾。1915年因家庭变故辍学。1919年到新宁县一家店铺当学杂工,因-店主的-被赶出店门。1924年4月入湖南陆军第二师第三旅六团当兵。1926年夏随部编入国民革命…… 详细++ |
汉昭阳侯城遗址 | 汉昭阳侯城遗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邵阳侯城遗址 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邵东县黄陂桥乡同意村。此为本省保存完较好的汉代城址之一。 《宝庆府志·沿革表》载:汉孝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分昭陵县东境置昭阳侯国,封长沙刺王之子,汉景帝六世孙刘赏为昭阳侯。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侯国。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26)改为昭阳县,隶昭陵郡。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为避司马昭讳,改昭阳县为邵阳县。直至唐初又在昭阳侯城旧址设昭陵县治,武德七年(624),撤邵陵入邵阳,城废。 昭阳侯城历经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达600余年之久,一直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城现存黄土夯筑城垣,城呈长方形,东西宽250米,南北长250米,残长约100米,残高6~7米,宽5~10米,夯层厚约8公分。城址总体保存完整。城址内曾出土汉代的青铜剑、矛、铁刀、铜币、陶罐、残砖等遗物。20世纪70年代,村民为方便生产生活起见,修一条宽约5米的村级公路贯穿城址额南北。 昭阳侯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古代城市的历史、变迁以及经济、文化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37-12。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荫家堂 | 荫家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荫家堂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体住宅,它坐落在邵东县杨桥乡清水村。大院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在县城乘车约四十分钟直达。 史料记载,荫家堂建于一八二三年(道光三年)七月十日,由大学生申承述兄弟五人,遵照父亲申佐熬奉政大夫的旨意主修。建筑占地八千零八十一平方米,共有住房一百零八间,杂屋三十六间,现保存完好。整个大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全部用青砖砌成的二层楼房,结构复杂而又严谨,布局形似棋盘。堂屋两侧各有四排住房和一排杂屋,两边对称,大小一致。院内四条走廊横贯,正堂内神龛完好,巨匾-“荫家堂”三个金色大字,四周嵌有镀金菩萨,大院内有三十个天井,一百三十八个大圆木柱,天井四周均以刻花石料砌成。院前有一块二千平方米的晒坪和一条石板路。屋顶、屋檐、青砖及石墩上均以龙、凤、牛、羊、马等雕刻装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荫家堂原为主修者申承述四兄弟居住,现住有申姓村民等七十户,近三百人。凡到此地观赏,考察的人,都对荫家堂很感兴趣,一个共同的感觉是:荫家堂建筑工艺精、规模宏大、造型美观大方,它溶古代建筑艺术与大自然的美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
匡互生墓 | 匡互生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匡互生墓 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此为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的墓葬。 墓围圆形,直径8.2米,以石灰岩建造。墓冢直径1.86米,高约1米。入口处竖立石碑,高2.23米,宽1.95米,周谷城题写的“匡互生先生、唐镜缘女士之墓”的文字为阴刻。碑阴有《匡互生先生生平》,由叶圣陶先生撰文、启功书写。下端镌刻有《建墓记》。 匡互生(1891—1933),别名日休,邵东人,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于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拯救国家、民族之命远,与周予同等创立工学会等革命团体,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英勇地参与了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活动。他曾参加了毛泽东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民国14年(1925)在上海创办“立达校园”,开创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先例。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8-38。 匡互生 (1891~1933) 匡互生(1891—1933),名济,字人杰,别名日休、务逊。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邵阳东乡天台山(今邵东县廉桥镇丰足村)。家贫,7岁随伯父就读于族祠,1 6岁开始,兼习武艺,对社会-势力,好打不平。宣统二年(1910)入邵阳中学读书。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匡随石基攻打巡抚衙门,城破后,承担小西门防卫。民国2年,袁世凯任汤芗…… 详细++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匡互生 (1891~1933) 匡互生(1891—1933),名济,字人杰,别名日休、务逊。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邵阳东乡天台山(今邵东县廉桥镇丰足村)。家贫,7岁随伯父就读于族祠,1 6岁开始,兼习武艺,对社会-势力,好打不平。宣统二年(1910)入邵阳中学读书。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湖南首先响应,匡随石基攻打巡抚衙门,城破后,承担小西门防卫。民国2年,袁世凯任汤芗…… 详细++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贺金声墓 | 贺金声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贺金声墓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峦兴村,此为清末著名的爱国主义者贺金声的坟墓。 墓在峦山岭半坡上,圆形,高0.8米,厚0.32米,墓围直径7.9米。墓围和墓冢均以石灰岩垒砌,外表涂以水泥砂浆。前有石碑,高0.85米,宽0.48米。碑文阴刻,中坚铭“贺公金声墓”,墓前方80米处有贺金声祠,旁有贺金声纪念馆。 贺金声(1853—1902),号直方,邵东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邵东佘田桥发动农民起义,竖“大汉佑民灭洋军”旗帜,队伍扩大至10余万人,声震南方数省。是年9月27日,被湖南巡抚俞廉诱杀于双峰县青树坪。后人将其安葬于此。 1983年10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7-57。 贺金声 (1853~1902) 贺金声(1853.2~1902.9),原名尚义,字忠怀,号直方,别号意诚,峦山岭(今檀山铺乡)人;清咸丰三年正月初六日(1853年2月13日)生。 幼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既长,潜心经世致用之学,喜研《孙子兵法》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欲效法前贤,匡时救世。光绪七年(1881)春考取秀才。 光绪十六年(1890),贺参与清理邵阳宾兴会帐目,毅然揭…… 详细++ 贺金声 (1853~1902) 贺金声(1853.2~1902.9),原名尚义,字忠怀,号直方,别号意诚,峦山岭(今檀山铺乡)人;清咸丰三年正月初六日(1853年2月13日)生。 幼读《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既长,潜心经世致用之学,喜研《孙子兵法》和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欲效法前贤,匡时救世。光绪七年(1881)春考取秀才。 光绪十六年(1890),贺参与清理邵阳宾兴会帐目,毅然揭…… 详细++ |
贺绿汀故居 | 贺绿汀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贺绿汀故居位于邵东县九龙岭镇新庵堂村,南面与第四村民小组的民居相连,北距贺家老院子350米,故居内现住6户村民共26人。故居围墙边有小池塘,池中水波滟潋,水欢鱼跃;故居前后各有一座小山坡,山上鸟语花香,山花烂漫,山上茂林修竹,四季常青,山下田野麦浪翻滚,稻花飘香,映衬得故居愈发显得古朴大方,高雅幽静。 贺绿汀 (1903~1999)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邵东人。民国12年(1923)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学音乐、绘画。民国15年在家乡教书时参加了农-动,并加入中国0。民国16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后随起义部队到海丰,在彭湃领导的0东江特委宣传部工作,创作了《-歌》。民国20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修科。民国23年秋,…… 详细++ 贺绿汀 (1903~1999)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邵东人。民国12年(1923)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学音乐、绘画。民国15年在家乡教书时参加了农-动,并加入中国0。民国16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后随起义部队到海丰,在彭湃领导的0东江特委宣传部工作,创作了《-歌》。民国20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选修科。民国23年秋,…… 详细++ |
流光湖风景区 | 流光湖由新修水利而形成。湖面宽阔,水质清澈,湖叉交错,岸线曲折,湖面碧波荡漾,鸟飞鱼跃,面积为一百九十五公顷。内有一桥三岛九井十八湾。 “一桥”为渡仙桥,由怪石添成,当湖水退到一定位置就可看到这座妙不可言的天工神造桥;三个小岛共有面积一百公顷左右,夏凉冬暖,风景秀丽,是憩息游乐的好场所,其中凤形岛正开始建筑高标准避暑山庄;“九井”泛指湖中地下水非常丰富,其实远不止九井,其中一井为“子午潮”,在板桥寺的奇峰怪石下面,经常有五、六条水车大的水冒出来,奇怪的是每天到子时和午时便突然水高三尺,人在水井边如果脚移动慢,就会被潮淹没,时间一过,潮便退下。因而先人命名为子、午潮。 流光湖交错于崇山峻岭之中,湾道较多,如:月亮湾、桃花湾等十八湾。各湾游览都别有风味,湖面两岸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西岸有一个150公顷的森林公园,四周山峦逶迤,重重叠叠,林木翠绿,山因水而明,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风景宜人。 |
袁国平故居 | 袁国平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故居座落于湖南省邵东县范家山镇梅仁村袁家坮。袁家老院子,离公路约20米。 离本地的母亲河----邵水河,约300米。 离邵东县城及邵阳市城区各约17千米。 袁国平故居——袁家台(邵东范家山梅仁村)。坐落在老院子北面,始建于清嘉庆11年(1806年)。故居辖正堂屋3间,横屋4间,约300平方米。袁国平(1906——1941),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15日,袁国平同志在皖南事变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袁国平 (1906~1941) 袁国平(1906——1941),名裕,号醉涵,邵阳县东乡(今邵东县)范家山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其父务农,兼弹棉花为生。袁6岁读私塾。聪颖好学,10岁考入宝庆循程学校,学业优异,擅吟咏,曾随师登佘湖山吟诗而抒怀:“万山围绕乱如麻,何处登临望眼赊,堪羡高峰能独立,巍然不被晚云遮。”感触时世,抱负不凡。民国11年(1922),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 详细++ 袁国平 (1906~1941) 袁国平(1906——1941),名裕,号醉涵,邵阳县东乡(今邵东县)范家山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其父务农,兼弹棉花为生。袁6岁读私塾。聪颖好学,10岁考入宝庆循程学校,学业优异,擅吟咏,曾随师登佘湖山吟诗而抒怀:“万山围绕乱如麻,何处登临望眼赊,堪羡高峰能独立,巍然不被晚云遮。”感触时世,抱负不凡。民国11年(1922),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 详细++ |
邵东古凉亭 | 古凉亭建筑,是邵东县独特的风貌,一般都在交通要道,供来往行人歇息乘凉,现存有双江亭、枫树亭、凌江亭、环翠亭、御风亭、四益亭、乐善亭、斗光亭、大山亭、青松亭。大部分为清朝时所建,唯凌云亭建于200年前。 |
烟竹岩 | 野鸡坪烟竹岩位于邵东县东南方向的烟竹岩旅游区坐落在野鸡坪镇扶民村,地处衡阳边陲,与佘田桥、火厂坪形成各相距约七公里的小三角,对外交通方便,新修有两条公路,从佘田桥、火厂坪直达烟竹岩。这里距邵东县城23公里;距邵阳市51公里;距衡阳市80公里;距祁东县30公里;距衡宝路8公里;距1814新线10公里。 烟竹岩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穴景观,洞中有洞,洞洞相连,迂回曲折延绵几十公里,传说可与祁东相通,洞内石景奇特,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帘、石狮、石龟等,形态各异,不可名状。天造地设,奇妙异常。洞内有河,四季流水,清澈见底,哗哗有声,流经水岩,注入水库。使岩洞与水库连成一体,近期开发的1500米长的地段有大小溶洞二十多个,景点六十多处,完全可以与国内溶洞媲美。洞内冬暖夏凉,洞体牢固,安全可靠,通风良好,游览溶洞好似步入仙境,乐而忘返。黄一骏摄 |
佘湖山 | 湘江在湘潭西端的河口与涟水汇合,正待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倾泻时,突然遇到从西岸延伸至江中的一座赤色石山的阻挡。奔腾的江水像一匹试图挣脱缰绳的烈马,咆哮着,卷起一个个雪白的浪头向石头山扑去,又呻吟着粉身碎骨地摔落在江中。赤色的山,白色的浪,像两条蛟龙搏斗了不知多少年的,年年月月吸引着世人欣赏、吟咏。这座江中的山,就是荟萃湘潭市人文景观的千古名山——壶山。 壶山,因形似一把巨大的茶壶而得名。东晋永昌年间,一代名将、都督陶侃领兵驻扎于此,留下了许多遗迹,群众又习称之为陶公山。陶公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江边一座刀砍斧削般的峭壁,上有“江山胜迹”4个1米见方的大字,是唐初邑人为纪念陶侃的功绩和展示当地的风采而刻的。陶公墓就建在不远处的山岗后,墓碑题曰“晋都督陶桓公墓”,墓联为“媲衡山千秋不朽;偕湘水万古流芳。” 壶山状壶,其最肖者莫过于伸人江心的壶嘴,人们称之为石嘴垴。它突兀屹立在湘江之中,高百余尺,通身赤紫色,好似龙宫窜出一条火龙欲腾九霄。在汹涌的江水冲击下,石嘴留下累累伤痕,反而给它增添几分媚人的姿色。它有的像串串珠帘,有的像凸突的佛肚,有的像飘拂的彩云,难怪陶侃在公余之暇,常来此盘桓、休息,并建有二亭,“一以望岳,一以渔钓”。 壶山东部有一座千年古寺,晋时名石头寺,寺旁有石塔,故又名石塔寺。唐初,太宗顾命大臣褚遂良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贬为潭州都督。他疾愤忧国, 为石头寺书写“大唐兴寺”石额一块,以示匡扶大唐天下之意。石头寺自此改称唐兴寺。现今,寺宇已毁,“大唐兴寺”匾额存于唐兴学校内,为书刻珍品。唐兴寺历为风景胜地,有人甚至说潇湘八景之一的“烟寺晚钟”就在此处。寺旁的唐兴桥,已有千年历史。原名壶山桥,唐后改现名,为湘潭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桥。 陶侃于石嘴垴所建之望岳、钓鱼二亭及以后建的黄叶、湘江、观湘诸亭, 均先后坍毁。1923年,邑人据陶侃“望岳”之义建造了“望衡亭”。亭联为“地维天柱此孤石;岳色江声萃一亭”。登上亭阁,南望衡岳,朝阳碧色,北眺麓山,层峦叠嶂,你会乐不可支,流连忘返。1982年望衡亭被湘潭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洪桥 | 洪桥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洪桥作为宝庆东大门,历史悠久,建制逾千年。洪桥有着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洪桥桥长56米,宽7米,高8米,6拱,桥上建有风雨长亭,亭中有七圣殿;大东路上的洪桥铺仍保留众多旧时遗迹,古色古香,韵味悠长;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故居距洪桥约1.5公里,原红二十九军军长谢嵩将军的故居距洪桥不足2.5公里,此外,洪桥周边数公里的邵水流域内,还出过江南提督杨金龙、教育家李宝圭等不少历史名人,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大云山 | 大云山坐落于堡面前乡,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为邵东最高峰。大云山全长100余公里,宽跨40余公里,海拔996.4米,风光妖娆,钟灵毓秀,奇峰怪石,景象万千,有“鸡冠峰”、“香炉峰”、“仙人桥”、“石狮”、“姊妹石”等八十余处自然景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龙公桥八景 | 龙公桥是邵东县桐江中游一处较大的河谷平原,河水纵穿一径而入,田畴万顷,风景秀丽,胜景繁多。犹如世外桃源,从邵东乘车至境内的张公庙的洞山岩,为龙公桥第一胜景,洞长约一里有余,高约五丈,宽处八丈左右,东面洞口顶上悬岩有九叶灵芝,羽箭鸟枪射之不中。 龙公桥之河山,北至朱家坝,南止胡家坝,全长十余里,山环水绕,田畴万顷,风景宜人,河如游龙七湾八曲。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皇帝岭林场自然景区 | 皇帝岭林场位于邵东县南部,东靠邵东县茶子山乡,南连祁怀远乡,西邻祁东志冲乡,北接邵东县皇帝岭,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4公里,总面积为1172.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900公顷。该场地处雪峰山山脉与衡山山脉之间的过渡地带,最高山峰海拔为685.5米,最低处为海拔210米,是湖南省湘江一级支流蒸水的发源地之一。 境内有千百年的老古树,四五丈高的楠竹,树有上百个品种,竹有数十个家庭。野鸡飞鸣,麂兔跳跃,偶而野猪出没。真是集鸟兽山林于一家。公路纵横,交通方便,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特别是暑热天气,热气炙人,而进入皇帝岭林场境内,鸟语花香,涧水飞溅,凉风习习,好一个避暑胜地。 驱车进入观音石村,往左便有烈马寨景区,往右便是观音石景区。车至龙场湾,便有一处地下河道,通入皇帝岭,此洞约三华里,相传为远古神龙所开,曾经有一老人在河里浸一酒坛,过后不见了,而远在三里外的建成村池塘中飘浮。 过了龙场湾,坐车一华里,便到双河水库。雨后初晴,水中蒸气冉冉,犹如美女披着一层面纱,有一层神秘而朦胧的感觉。坐竹排在此高山平湖中游弋,放饵垂钓,真好比在雾中行船,画中生活。饱览山光水色之后(约500米)弃舟登陆,便来到丫口岭,有一坐巨石耸立,名曰“观音石”。此石形象观音打坐,高二十丈左右,纵宽十丈有余,端庄秀丽,肚脐处有一洞,宽约一丈,洞空高两丈,原先洞中有一硕大夜名珠,旋转生光,远在三里路远的周家岭居民夜间不要点灯。“观音石”正面陡削,常有游客从正面攀登,只有一人成功,其余的都在半途而返。背面傍山,地势平坦,左右有两小石坐立(高一丈左右),好似童子参拜,故名曰“童子拜观音”,石左肩前缘有一石约高5米,宽3米左右,形似“观音”肩负儿童,摇之晃动,撬而不跌。 石根处有泉,可供数百人饮用。1929年人们依石建了一座庵堂,因为山水秀丽,地有灵气,烧香还愿之人不绝,香烟袅绕钟鼓之声不断。俯首观音石顶,居高临下,耳听诵经钟鼓之声,目视炊烟耕作之姿,此情此景,真是半人半仙。 相距约一华里,便是海拔680米高的“猴子石”。此石形象孙悟空,传说古时“猴子石”和“观音石”相隔不远,猴子刁顽戏耍,观音恬静端庄,猴子时常在观音面前撒尿和恶作剧,搅得观音面红耳燥,两个不同性格的神石居住一地,时常矛盾,观音便心生一计,对猴子说,我两个比一比谁长得高,长得快。猴子诡诈好胜之心陡生,欣然同意,便跳到高于原地的猴子石山和观音比赛。一天太白金星巡天,发现了这个猴子石长得又快又高,急忙告知玉皇,非得采取紧急措施,不然会将南天门撑穿。玉皇当即令雷公采取暗杀手段将其腰斩了,头滚落在山垸,到死猴子方知上了观音的当。此石高8米,纵宽3米左右,顶平独立在山顶成趔趄状,站在猴子石顶,往近看有三丫塘、四丫塘,三丫塘有三个山顶,四丫塘有四个山顶,丫中是塘,塘中四季有水,山顶如倒扣锅底,宏壮浑圆,各顶和塘相连。三丫塘中曾有一对金丝鲤鱼,嬉戏悠然,原先生长在五里之外的黄龙骑涧中,凡人常有捉弄,它们便飞到这半入云端的三丫塘中。往远看,南面是祁东县境,山岭逶迤,气势磅礴,丛山峻岭,连绵起伏。北面是本县,晴天可观20里之远的佘湖山,眼底一片丘陵,山包犹如行军帐蓬,连营百里,大有江山沉浮之势。阴天看,天地浑然一体,白云茫茫,大有腾云驾雾置身空中之感。历来到九九登高之日,常有许多游客和学生前来登高望远。 车至偷马冲,有一古洞通原毛荷殿区铜锣坪,将近20华里,从前有贼偷得马牛从此洞出入,失主莫能找寻。217钻探队曾组织探视约一华里,感到阴森可怕而返。过得偷马冲,便有劣马察、香炉寨、巴蕉寨、雷公寨、鸡公寨五个山寨遗址。是古代绿林响马的山寨,其中有棋盘石,重约一吨,此石棋格依稀可见,格面平滑,石旁有坐礅,传是仙人下棋之处,了局后仙人将棋盘石翻复朝下,下棋时再复朝天。 到得五寨山顶,往东南看原毛荷殿区尽收眼底,往西北看原棠下桥区皆在目下,观日出如南岳祝融峰,看日落残阳如血最后没。夏秋季天高云淡,晚霞似锦,春冬季云横山腰,飘然若仙。由于这些神妙的传说和可观的景色,历年引来了不少游客,其中有一老儒利用地名和形象写了一首上联,至今没有下联。上联为:观音骑烈马丫起口出气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