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新邵白水洞 | 新邵白水洞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介绍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湘中新邵县境内,核心景区在严塘镇白水村。 早在明代,白水洞就是湘中的旅游胜地,文人墨客纷来沓至,多有赞咏。清人杨太灏著有《白水洞游记》、李厚培著有《白水洞纪胜集》。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于1999年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4月经国家旅游局正式评定为AA级旅游区。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以其山青水秀、洞幻石奇、人文攸丰而著称于世。风景区现有景点480多处,一级景点30处,省、市重点保护文物8处。自然景观有"高峡平湖"、"流泉飞、瀑"、"地下溶洞群"、"一线天"、"洞天门"、“白龙洞”等,“白龙洞”以洞奇和石怪闻名世界,2002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此洞并称誉之为世界奇景,人文景观有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抗日战争遗址和李臣典、刘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给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处于湘中城市群(邵阳、冷江、涟源、娄底)的怀抱之中,207国道、1821省道和资江穿境而过,汤(汤仁桥)白(白水洞)旅游公路2003年12月破土动工修建,预计2004年10月1日前峻工。地理交通位置得天独厚。该景区是一个集观赏、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风景区,是全世界人民双休日、节假日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地址:邵阳市新邵县境内 类型:国家公园峡谷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8: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25.0元新邵白水洞 新邵白水洞 严塘镇 严塘镇位于县城之北,距县城7公里;交通便利,207国道穿境而过。全镇辖47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3个林果场,534个村(居)民小组51600人,其中农业人49858人。 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02亩,其中水田22505亩。 全镇以丘陵地带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盛产烤烟、百合、西瓜、生姜、玉竹、水果玉米,其中陡岭烟叶乃明朝宫廷贡…… 详细++ |
新邵白云岩 | 白云岩俗称“白云樵隐”,为宝庆十二景之一。白云岩位于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村。白云岩山高百仞,绵亘十里,地势蜿蜒,群峰耸立,岩高洞深,古木拥翠。相传,每逢黑夜,巍巍山岩,白云掩映,如同白昼,因而得名。 白云岩,历为佛教胜地,据《宝庆府志》记载:“宋宝佑年间,僧宝鉴披荆斩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缘所在,盘坐其中,不食不语,后有采樵者见之,感其神异,乃设供养,始开此洞,后僧坐化其中……”此乃成为白云岩佛地始祖。尔后,声灵显赫,威震三湘,影响近至湘中各县,远达东之湘、南之祁、北之梅溪、溆浦等地,潇湘文人骚客常来此旅游观光,求神拜佛的信士纷纷前来朝拜烧香。说到白云岩的历史渊源,后人曾有诗云:白云岩上白云奇,岩豁神人紧相依,宝鉴禅师葬古寺,声灵堪与峨眉齐。 白云岩,山高林翠,风光幽雅多姿。山麓有“慈寺”,众称“脚庵”,寺院已毁,仅存香炉。随石级盘山而上约一华里,有“关龙亭”,两山对峙,下临深壑,陡峭绝壁,飞泉倾注,蔚为奇观。亭外一龙翘着屹立,形态十分壮观。相传:著名佛教胜地四种峨眉山大雄宝殿曾有青、白二龙相护,后青龙独自离殿,漂流九州,最终降落白云岩,前人为使青龙安居,又雕一白龙,与青龙对面相伴,并在龙尾修建一亭,故曰“关龙亭”,文革时亭被拆毁,龙首砸落,现龙已修复。 过亭步行两丈余,有一石拱桥,称“会仙桥”,桥状如虹,桥下有“望月潭”,正处龙首须下,水清见底,游鱼可数,龙首、山色倒映潭中,实有人间瑶池之妙。过桥拾阶而上即到“观音阁”,亦称“花庵”,寺内塑像造型逼真,寺外奇花异草斗艳,山鸡黄雀不时点缀其间,令人叫绝。 十年浩劫期间,正殿被毁,横庵已拆,花鸟不复存在,现偏殿已整修,神像肃穆,香客不断,烟火兴旺。随石级直上两丈高便至,“昆庐寺”又名“中庵”,是白云岩的中心,寺院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紫烟缭绕,钟声回荡,游客香客络绎不绝。由石级向上曲绕攀登千余级,便是“妙音寺”,位居云岩顶处,故亦曰“顶庵”。寺建岩内,大殿门与岩口相齐,岩深似洞,宽敞开豁,飞檐卷起,高两丈有余,建筑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殿门左右阔五丈,深十余丈,石岩凸凹,流乳凝结。殿中观音端坐,远近信士,多来朝拜,香火旺盛。岩洞正中有墓,传为宝鉴禅师葬地。墓旁五米处有一小水池,常年晶莹透亮。岩洞外悬崖绝壁,怪石林立,古树参天,花草茂盛,石径通幽,雄伟壮丽,一岩百景荟萃,奇异多姿,这是白云岩独特的自然风光,是引人入胜的旅游观光和烧香拜佛胜地。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白云岩烟火兴旺,香客游客接踵,多至万余人。 白云岩盛产“桂丁”茶,历为明、清贡品,味甘甜凉口,久置不馊,白云岩水豆腐细嫩味鲜可口,闻名湘中。 |
白云岩古建筑群 | 白云岩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岩古建筑群 时代为宋至清。位于新邵县巨口铺镇白云铺村,为湘西南地区佛教名刹。 因妙音寺主殿位于白云岩溶洞内而得名。《宝庆府志》载: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巡抚白某弃官为僧,法号宝鉴,坐化洞中,成为始祖。自宋至清,在此先后修建了妙音寺、毗庐寺、牧云寺、慈寿寺等庵院。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妙音寺又称顶庵,始建于南宋末年。殿门筑有砖石结构的牌楼,门额以高浮透雕手法镂刻龙凤图。门框抱石鼓上有石狮一对,精雕细琢,工艺精湛。门联云:“云郁山峨,云是山,山是云,云卷云舒山自在;风清洞古,风生洞,洞生风,风嘘风吸洞无心”,横批“恰似普陀”。此联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佛教“四大皆空”的思想融为一体,独具匠心。另外建有钟鼓亭、禅堂、斋舍、山门灯。禅堂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廊,单檐歇山顶,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后墙砌以青砖。殿毁于20世纪60年代,柱础等构件尚存。 另外毗庐寺俗称“中庵”,始建于明末清初,20世纪60年代被毁,1992年已修复。牧云寺在毗庐寺左下方,俗称“花庵”(因常种鲜花得名)。佛堂顶部井口天花,因有“八八六十四卦”及其他彩绘而闻名。慈寿庵,建于明代,俗称“脚庵”,20世纪50年代被毁。另外有关龙亭、合仙桥、晓松禅师墓塔及明、清碑刻等附属文物。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3-42。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 | 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地理位置中心所在的新邵县中西部,处于湘中腹地,居湘中城市群中心,主要包括晒谷滩大坝至筱溪大坝的资水段、五星坝至小河口的石马江段、龙溪河、下源水库、羊古坳等水域、洲滩及周边部分山地、稻田,保护范围以资江河段为纽带、石马江、龙溪河为轴线、羊古坳千年候鸟迁徙通道为主题,空间结构呈"一带、两线、一通道";境内的小庙头为资水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资水峡谷悠长,峡谷和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以狭、险、美著称,被誉为"小三峡";湿地公园内水量充沛,水质清澈,达国家Ⅲ类标准;有维管束植物155科、540属、864种,其中湿地植物有72科、212属、317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一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5种;植被类型丰富,生长良好,共有陆生植被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1个群系,湿地植被有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30个群系,其中苦菜、眼子菜、金鱼藻等广布于河流两岸,系优良水质指示种群;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25目67科160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8种,省地方重点保护动物87种,晒谷滩、铜柱滩、溪口、蒋家坳等地水草丰茂,常见鸳鸯、绿头鸭、斑嘴鸭飞翔嬉戏,该地成了它们的永久越冬地和栖息地。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571.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642.2公顷,湿地率为63.86%,建设期为7年(2014-2020年),概算总投资为4222.71万元。 |
文仙观三官殿 | 文仙观三官殿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仙观三官殿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镇文仙村,距邵阳市35公里。三官殿与灵真宫、城隍庙、天皇殿、文斤殿等6处庙宇组成文仙观整体,构成湘西南道教中心的古建筑群体。 文仙观三官殿,始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50)。宋太祖为纪念文斤(晋代高坪县令)仙人,赏金千两修建文仙观的三官殿,元、明及民国时曾重修。文革中遭到一定破坏。 三官殿面阔3间,宽10米,进深3间9.6米,建筑面积101平方米,梁、柱、枋及东西墙均为木结构。南北山墙砌青砖。单檐悬山顶覆青瓦。殿内为两排减柱抬梁式穿斗式结合的木构架,4杂木梭柱,前两柱高4.8米,后两柱高4.2米,柱腹周长125.6厘米,两端周长94.2厘米。鼓形石,刻有浮雕图案。三合土地面中央有八卦图案。神龛面积7.5平方米。石香炉通高1.02米,炉座上浮雕狮象及花草人物图案。 三官殿主要建筑构件历经1400余年而完好无损,这在南方实为少见。散失左殿堂附近的石雕造像、石柱础、浮雕等反映了明代的雕刻艺术水平,另外还有碑刻、题记、石雕像、宗谱、经书等重要的文史资料,傍有大片道士墓群,这对于研究道教史及其葬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3-9。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
雅居坑古建筑群 | 雅居坑古建筑群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雅居坑古建筑群位于太芝庙镇龙山村雅居坑,地处龙山南麓,海拔670米。房主系龙山锑金矿创始人陈氏家族。台基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坐北朝南,由中间正房和左右楼房三个四合院组成一个院落群,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现有住房近100间。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至光绪年间(1857—1908年)多次扩建。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工艺简洁大方。窗棂、门楣等木结构件镂雕花鸟人物,技艺清湛。研究清代晚期居民建筑与湖南锑金矿开采历史珍贵的实物史料。 |
白云樵隐 | 白云樵隐。白云岩在新邵县巨口铺白云铺村。旧时,此处“大壑绝壁,飞泉四注”,“古木隐樟,不见天日”,故称“白云樵隐”。白云岩原有脚庵、花庵、中庵、顶庵及关龙亭等总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僧徒数十人,寺产田50余亩,会产田数十亩,山地百余亩。四方朝拜,香火不绝。尤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分别为观音生日、成道日和涅磐日,朝供最盛。 |
龙山森林公园 | 龙山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5公里,号称“百里龙山”。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龙山采药炼丹,现保存有“药王殿”和“炼丹池”,故龙山又称“药山”。 龙山森林公园峰峦叠嶂,古木参天,翠竹飘香,景色迷人。境内有自然景观37处,人文景观8处。主峰岳屏峰高达1513米,雄伟峻峭,是观日的佳处,为宝庆十二景点之一;狮象锁水、狮子石、仙人石形态各异;摇钱树、“孪生香枫三兄弟”、“孪生银杏三姐妹”千姿百态;雪帽岭、扬旗寨秀丽怡人;乌鸦潭、猫公洞、青龙桥历史悠久……龙山森林公园境内森林覆盖率88.3%,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树种7种,药用植物50多种,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森林景观。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上工农联合-现代革命的发源地。 |
雷公洞 | 坐落在新邵县坪上乡大元村,是有名的风景区。它名为洞,实则是一条断崖,南北走向,长约460m,最窄片3.3m。两面断崖如斧劈刀削,直插云天。从分水坳逶迤而来的小溪,从断岩里穿过。枯水季节,水沏见底,游鱼贴石,历历可数;倘若山洪暴发,激流奔涌,訇然如雷。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石岩。洞高6~9m,宽33,洞口凉风习习,幽静生寒。 |
石城墙 | 石城墙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咸丰九年,太平天国石达开进攻宝庆府城时曾将部队屯兵于此,构筑城墙,据传清军用10倍的兵力轮番进攻10多次都被太平军击退。附近的“钝刀坳”、“流血桥”等地名都是当年的战场。 |
赛双清公园 | 赛双清位于新邵县城酿溪镇资水岸边,由两个山头、一个山嘴和若干个山湾、沟壑、石矶组成。滔滔资水至此,被一巨形岩峰挡住。岩峰高约50米,悬崖绝壁,突兀江心。从岩顶俯瞰脚下资水,如临万丈深渊,令人头晕目眩,不寒而栗;远眺江景,则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更为奇特的是,据《宝庆府志》记载:“山下有洞,直穿潭底,清朝乾隆年间有人秉炬探之,约行三里许,忽闻鼓楫声,骇而返。”自明万历年间起,山上始建有庵院、亭坊,使本已秀丽的胜地,更添几分姿色,赛过邵阳的“双清”,故而得名“赛双清”。赛双清下临深潭,人称井口潭,资水在井口潭以上的几公里水路,是一落差较大的长滩,水流十分湍急,江水滔滔而下,至巨岩处猛然回头,形成巨大漩涡,水花四溅,吼声如雷。岩上有一石臼,曰“聚宝盆”。 赛双清公园占地130亩,园内林木郁郁葱葱,高标准游道可到每一个角落,是情侣活动的极好处所。顺江而下,可欣赏资江“小三峡”水美风光,是漂流探险最为理想的场所。 赛双清公园 |
石门山风景区 | 石门山风景区位于县城西12公里,高桥和新田铺交界处。资水远泻而来,至此山势对峙如门。陡峭绝壁耸翠,下临黝黑深潭,江流喷激而下,故名石门滩。资水入石后,两岸悬崖削壁,奇岩突兀,怪石嶙峋,青峰如削,山似画图。石门下端为铜柱滩系资水第一险滩,水势险恶,危石中梗,急触汹涌,行舟多碎,昔人铸铜柱于岸,以挽行舟。江岸上有一条贴在石壁上的小道,是从石壁上凿拓出来的,入口处称堑门口,地势险峻,风光奇绝。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石门献翠 | 石门献翠。石门山在新邵县新田铺与龙口溪两乡交界处,亦称石门滩。两山夹峙如门,河岸狭窄,礁石耸立。资水穿行其间,奔腾咆哮,掀起四、五尺高的浪柱,撞击石壁,响声如雷。春夏之交,资水陡涨,更是惊涛翻卷,恶浪排空。明参政车大任有《石门山》诗:“遥空千嶂立,夹岸两峰攒,春雨洗初碧,朝霞染更丹。中流回急溜,乱石走飞湍。险阻知天设,躜 万古看。”,江边桐柱早已不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道经过治理,航行条件有所改善。山上仍多楠竹,箐浪千重,群峰叠翠,风光仍然异丽。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合辉北宋墓 | 合辉北宋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合辉北宋墓 地址:新邵县潭府乡 时代:北宋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岳平云顶 | 岳平云顶。岳平顶位于新邵县东北部龙山上,谓其高度与南岳衡山持平,山顶常有云海出现,故称“岳平云顶”。此山气势巍峨,群峰叠翠,石壁嶙峋。北有狮子石、仙人石,罾箕岭上丹嶂横开,白云摩顶;飞水洞前银瀑悬空,坠雪飞花。南有扬旗寨、锡帽岭,狮象锁水诸景。西向的乌鸦潭、猫公洞、青龙桥,各具特色。清代学者阎之望有《登岳平顶》诗:“攀罗直上最高峰,峰势湾环一径通。二水分流飞瀑下,万山全沓乱云封,人随鹏鹗空中渡,僧住烟霞世外逢。回首天梯都历尽,到门才打午时钟。”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