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全州湘山寺 | 全州湘山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湘山寺位于县城西隅,始建于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距今已1250多年历史,素有“兴唐显宋”之美誉,“楚南第一禅林”之雅称,鼎盛时期全寺仅建筑面积就多达18000平方米,僧众达3000多人。看湘山寺可从“九头”了解湘山寺历史原貌。 一、看山头 站在湘山寺山脚下,背依湘山寺,前临湘山左右环抱,犹如单体沙发,自古名山僧众多,湘山寺良好的风水更加突显他的发展优势。 二、看来头 湘山寺作为楚南第一禅林,自有成就其历史地位的原因有条件。 湘山寺来头之一是历史悠久。1200多年历史,沉淀了湘山寺不朽的文化。 来头之二是皇帝亲临膜拜。宋真宗、宁宗等四位皇帝亲临膜拜,康熙皇帝御笔题词。 来头之三是湘山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头之四是湘山寺主持全真和尚,尊称无量寿佛,是东方的释迦牟尼佛,影响深远。 来头之五是全州的地名因全真和尚而改名。全州原名清湘县、湘源县等名称,后因全真和尚法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当时的政府为便于管理和惦记全真和尚,故改湘源县为全县,后升为州,全国因一个著名主持更名仅此一家。 来头之六是历史政要、文人墨客都来朝拜、游历。徐霞客、洪成大、解缙、-、-邦等众多政要参观此地,清代四大画僧之一的石涛在此晨钟暮鼓21年,“搜尽寺峰打草稿”铸就了其历史风范。 来头之七是湘山寺在韩国有复制。韩国也有一个全州,也有一个湘山寺,两市结为友好城市,历史上韩国曾送来夜明珠,金字《华严经》等六件宝物,后被日本销毁。 三看湘山寺石头。一是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放生池,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二是石涛的兰花图。三是康熙皇帝御笔亲题。四是历朝历代各种摩崖石刻。 四看湘山寺钵头。湘山寺鼎盛时期僧众达3000多人,洗钵岩泉就是一大见证。 五看人头。湘山寺农历2月19、6月19、9月19日人头攒动,湘桂各地信男善女达10万人之众,场面壮观。 六看笔头。湘山寺有石涛大画僧的笔头讲述历史,有康熙皇帝题词,有近代书法家全州籍人士伍纯道绝笔题词,也有全州高中等学子的美妙笔头,描绘他们精彩的人生。 七看坟头。妙明塔作为无量寿佛涅槃之地,给后人的无限优思。 八看墙头。湘山寺非凡的历史,精妙绝伦的宗教艺术被可恨的日军纵火烧毁,留下的石头在倾诉外国侵略者的滔滔罪行。 九看彩头。吸山水之灵气,千年古刹以其特有的灵气,荫护着芸芸众生。 湘山寺,楚南第一名刹,座落在全州城西北风景绚丽的湘山脚下,据《全州志》记载,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4月,高僧无量寿佛爷云游到湘源县(今全州),登上湘山笋布台,凭高远望,只见湘山石峰径相耸秀,五华围绕,三水汇流,左有钵盂山,右有圣禅岭,前览州城,背依湘山,绿水如带,雄山似簪,钟山川之灵秀,集天地之精英,遂决意定居于兹。“剪棘结茅,躬畲自给。”开创了净土院,传播佛教。 湘山寺,素有“兴唐显宋”之誉,宋朝时宋徽宗、高宗、宁宗、李宗四位皇帝先后五次加封净土院敕改为(景德寺),更名为报恩光孝禅寺。公元1101年徽宗皇帝南巡,亲临礼塔。把景德寺敕为湘山名刹。湘山寺由此得名,名声大振,进入鼎盛时期。那时候,每日僧人有3千之众。湘山寺森严高大的建筑群,遍及湘山山上山下,一直延至万乡河之滨,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左右,还有31处奇岩异洞。12口清泉甘井,供游人息憩。湘桂两省的善男信女,一路香火一路钟声,汇于古寺中,湘山寺以其规模浩大,号称“楚南第一禅林”。 “未探桂岭千峰秀,先览湘山一段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笔下的《平妖传》里也曾描述到了弹子和尚云游湘山寺的圣景。黄庭坚,徐霞客,解缙,王夫之等数以千计的骚人墨客都身临胜境,舞诗泼墨。1993年-率白色起义的红七军占领全州城时,曾邀游湘山寺,相传1943年工农红军长征时,当时的“红小鬼”-邦也在湘山寺住了一晚上。1943年著名的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空前的万人追悼会就是在湘山寺举行的。遗憾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那段无情苦难的岁月,1945年湘山寺在日寇兵败的铁蹄之下,焚毁殆尽。 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现存的湘山寺还保留了放生池动物石雕群、洗钵岩泉、寿佛殿、妙明塔、飞来石、康熙崖刻等景点。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全州湘山寺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
全州天湖 | 全州天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天湖,座落在全州县才湾镇的西北部,距桂林市158公里,距全州县城52公里,距322国道42 公里,距资源县城55公里;天湖有100平方公里的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天湖海拔1650米,誉为华南第二高峰的真宝鼎海拔为2123米;天湖年平均温度15—20摄氏度;天湖有13 个水库湖泊,有亚洲第一高水头电站,有4万亩原始森林,8万亩高山草地,有珍稀树种、奇花异草和珍禽走兽,有李自成兵败九宫而盘踞天湖的故事传说,有举世罕见的原始杜鹃林,有太阳和月亮同时走进天湖的瞬间,有一山呈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光。由于天湖与山下的温差不同,天湖一年四季的景色有别。春天,山下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的时候,天湖寒意浓浓、雾海茫茫;夏天,山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天湖杜鹃始盛开;秋天,山下瑟瑟秋风扫落叶,天湖一派生机、郁郁葱葱;冬天,山下北风呼啸、阴雨连绵的时候,天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显然,0,风景天湖独好;桂林山水甲天下,全州江山天下稀。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全州天湖 全州天湖 全州天湖 全州天湖 全州天湖 全州天湖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
全州三江口 | 三江口又称合江,位于全州城东南端,因发源于海洋山的广西河,发源于都庞岭的灌江和发源于越城岭的万乡河三江汇聚而成。碧绿的江水左弯右拐,围成一个大沙洲,形成一条游动的鱼,故名鲸鱼洲。鲸鱼洲总面积391.68亩,其中国有土地119.9亩(属水果局下辖的果场),集体土地271.78亩(包括水田74.18亩、旱地111.06亩、鱼塘4.4亩、水塘2.63亩、草地40.3亩、沼泽地14.8亩、柑桔地19.61亩、预计场临时用地4.8亩),三江口水面最宽300米,最窄40米;整个水域面积6600亩,最深处6米,平均水深4米。三江口绿草、碧水、徐风、蓝天、渔舟极具诗情画意,别有一番洞天。 1、镇湘塔 该塔始建于清朝嘉庆三年(公元1778年),塔高七层30米,塔基直径9米,砖砌,内外各八方,内设砖阶,供游客攀登览胜,每层有八个小拱门,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刻、游记、题记等碑刻30块,尤其是刻有佛学经书一卷,令人神思。镇湘塔水托山烘,上连万仞云天,下镇千顷碧涛,沉如磐石,稳如泰山,临江挺拔,碧波如罗似带,水曲而媚;岭上青松遍布,黛峰如列如拱,山青而水秀。 2、雷公塔 雷公塔于2002年1月8日奠基、2003年9月3日竣工。塔型为仿宋古建筑,框架结构,高七层36.9米,总面积含地下室856平方米,政府总投资527万元(其中建塔主体工程199万元,公园征地、建桥、修路、维修镇湘塔等附属工程328万元)。该塔是策划和建设者根据全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精心打造的具有全州文化特色和全州历史象征的高品位艺术建筑,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揽胜怀古于一体的古城新景,为三江口旅游业的开发和城建改造工作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该塔也是古城历史文化承先启后的标志性建筑,它承始建于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的湘山古塔,后继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建的镇湘塔,从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持续性保护的深度思考而建造的,圆了州城三塔鼎足的千年梦,丰富了古塔文化的内涵。 3、蓑衣渡 位于水晶岗下游,1852年6月19日,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率军在此与清军鏖战,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9岁,现立有“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殉难处”石碑。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全州三江口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
炎井温泉旅游风景区 | 炎井温泉旅游风景区座落全州县大西江镇境内,地理位于东经110o12′,北纬25o45′的越城岭山脉北端,距县城55公里,离桂林市150公里。北端与湖南新宁县舜皇山风景区遥相呼应,且将有四级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以炎井温泉为中心,方园数十里内山峰林立,原始森林苍翠葱茏,蔚为壮观。景区范围划定为15000余亩,海拔高度700—1000米,其中4500亩已经为控制建设区。风景区内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高山幽谷,环境优雅,宛若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在这里,炎井温泉的浴疗功能和原始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犹为难得。全面开发后,决不亚于广东人化,西安骊山,辽宁县城等地的温泉景点。 该景区内设有温泉宾馆、温泉休闲保健、水上乐园、药浴、花浴泡澡等休闲养生项目,是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炎井温泉旅游风景区 炎井温泉旅游风景区 大西江镇 大西江镇位于全州县境北部,越城岭山麓脚下,东接文桥镇,南连龙水镇,西邻资源县,北界湖南省新宁县。清属万乡,1994年改建制镇,距全州县城33公里,总面积337.5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3个自然村,293个村民小组,共9548户,3.4万人口。 境内三面环山,越城岭支脉横至西北,并环绕至东北部,北面高峰屹立,东西峰峦对峙。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详细++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
范仲淹园 |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县彭婆许营村。茔地分前后两域,总面积约35亩,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仲淹,字希文(989-1052),苏吴县(今江苏省苏市)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一生政绩著,百姓有口皆碑。他定的<岳阳楼记>骈散结合,对做工整,描绘了巴陵山水盛景,抒发了壮大凌云情,历代传为千古绝唱。其是“无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蕴哲理意味,饮寓坦诚心志,被后世称为千秋名言。他写的边塞词铿铰激越,粗狼谊放。“长烟落日陶城闭”浑,把边关征战意境表达的得脍炙人口。而“碧云天,黄叶地”又委婉,细研,把深秋旷遇刻划的抚力无穷。范仲淹不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雕塑 范仲淹墓山门是、里有石坟一卒,拨地而起,和山门遥遥相对。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四柱三门,结构特独,造型精美。中柱之顶有望天吼,威风凛凛,环顾墓地,他首长啸,苍回音。双柱南侧刻有“嵩少青山高德,沓水洁”名联一副,言简意赅,词精练,意境深远,竟味无穷。加之宇体洒脱,清秀俊逸,成为天下游客立品,味之珍贵胜迹。两侧石柱高达3米,上球状饿物,似日月泡辉,下刻闪云石,如江海争盟。晌古而心驰,往而志明。观赏石坟,吟咏对联会使游客对范仲尖声奋、定、刚直、埋荡而然起敬。 范仲淹墓地共古柏520。远视成林,郁郁苍苍,受风雨肃蚀,树千益挺拨,表叶更加绿。其间,游客能略到古柏的旺,倔强峥崂,会对范仲淹宁为玉碎,不为苡全的高亮节而节称颂。 范仲淹墓地遗存在石翁仲、石、石马、石独10等余件。翁仲头协纱,手持铁板,神安祥,造型逼真。伏,温顺祥和石马撒路旁,晚首扬,石摆尾,哟喀风云。静中有动,如生。游人叹为观之,扼腕称奇。 范仲淹之墓 范仲俺墓除墓三牲五鼎外,共存碑刻8通,其中“资政典学士户部待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为宋代所立。宋仁宗迁贤任能,钦范公,亲篆寿额“褒贤之,一代天子。宋仁书法精品,大宋遗风,修忽目前。碑文出自芡阳修之笔,散文名家,字甚句酌。其余事这简洁,用这精练,过渡之自然,祥略之得当同,描写之生动,评论之中肯,说明之尽,抒情这执烈,莫水浑然天成。唐宁八大家之散文风格罕斑见,令游百读不。录书碑文为池仲淹好友王书。纤细中不管渐厚,飘逸中容凝重。文精,字美,相得益彰,不帝为碑珍品。 范仲淹昔地处发崇山之阳,四周土地开阔,册川苍荡临远,春来,和苗绿夏至,沤遍遍。秋到,花料温。冬临,册风萧瑟,荒闵之中透出古朴、雄浑,静刻之内显示兴盛,红火。万顷碧收视线,千里江山扑眼帘,自会思接千载,神游八极,超然物外,舒畅惬意。 -旅游小贴士: 门票:35元/人(儿童25元/人) 电话:0379-65865266 开放时间:9:00-17:00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北约半公里处,距县城17公里,离洛阳25公里 |
全州宝鼎 | 宝鼎位于全州县才湾镇与资源县交界处,其高达2044.13米,乃华南第三高峰。宝鼎岭集高大、雄奇、险峻于一身,自古以来就是桂北旅游名山(唐朝湘山寺寿佛全真和尚在宝鼎岭潜心修练达十年之久,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宝鼎岭游览六日)。沿山脚可荡舟游湖,可依荫垂钓,可临深涧观瀑;至山腰可进古庵烧香,可赏石丛云海;登极顶可放眼眺远,可观日月同天、可饮滴水圣泉,也可入草海横枪狩猎,隐莽林休闲避暑。真是一里有三景,十里不同天。宝鼎岭有八大景观最为引人入胜。 五福湖 五福湖系人工湖,位于宝鼎岭东麓,修建于1975年,为全州著名的长乡河之源,水域面积近3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抱,翠竹绿杉夹岸;四季碧水盈盈,山花映衬,野鸭戏嬉其间。夏夜星月恋水,群鱼竞争翔浅滩。冬春早晨白雾满湖,若朝晖播洒,斑谰多姿;日暮山光水色,荡舟其间,赛似西湖。 梯级瀑布 位于宝鼎岭山间。由下往上分为玉帘瀑、九天瀑、龙须瀑三级。玉帘瀑其水流幅宽达30米,流水依平整的峭壁岩石顺泻而下,远观宛如挂在山涧的白玉帘;九天瀑崖高近100米,江水依崖飞流直下,水击崖底,声若雷鸣,响彻数里。逢春夏雨季,飞瀑落崖紫烟生腾,水雾飞过岭头,即使远离瀑布半里,亦水雾沾衣;龙须瀑因崖呈锯口,流水从锯口分流线状射落,状若神龙舞须,飘逸闪亮,神韵无穷。 苦练庵 位于梯级瀑布上方山间凹地,系宝鼎岭脚古庵,始建于唐朝,为无量寿佛全真和尚冬日练功之地。庵堂占地500多平方米,历经沧桑数百年,几经废弃,现新建有砖瓦结构的香客住房3间,尼僧3人,佛堂1座,佛堂内塑观音、大佛像数尊,香火旺盛。庵背倚一脉绵长的青山,左右两条清溪绕庵前相汇,左右两边青山绿臂环抱,冬暖夏凉,四时观瞻宜人,夏日避暑尤佳。 阴船石 船石长17米、宽2.5米、厚3.2米,因船肚朝天,故称阴船。其石船头、尾、身与渡口大木船无异,船石其中一头向上仰起,船头下可容10来人避雨和遮阳。船身被几根碧叶乌茎藤缠绕,晚秋藤茎碧叶深红,相绕成趣。离船石约3米处纵卧一石,酷似旧时沽酒的竹酒筒,故名酒筒石。传说,一日,寿佛爷从宝鼎下山到县城盘石脚要过河,几次呼唤摆渡,不见对岸渡船划动。原来老艄公烂醉在船上,寿佛爷想到平日艄公常以摆渡敲榨民财,便心生怒气,借万钧神力将渡船和酒筒甩向宝鼎岭。于是,渡船、酒筒便化作二石。 白云洞天 宝鼎岭一天门的绝壁下,有一丈许直立巨石,光洁如砥,石上竖行阴刻白云洞天(为清时全州知县顾 手迹)。缘自此处秋夏之交,常现茫茫云海,笼群峰,阻日光,填万壑。云雾之下,山川处处细雨霏霏;云海之上,则是艳阳普照的幻景,有如海市蜃楼。游客至此如入烟霭云霞的神仙之境,令人遐思万种。 关圣殿 为纪念关羽所建,位于新宝顶白云庵,背抵石峰,面向东方,处全州和资源要径相汇处,殿前绵延山岭宛若游龙。关圣殿原垒土石为墙,雕古木为佛、神,供善男信女供奉。清嘉庆年间,得全资两县部分山民捐资粮兴建,打凿花岗岩条石数百块,叠筑围墙,开石殿门,设石佛台,竖合抱石柱盖铁瓦,“文革”期间殿被破坏,今已修葺全新,香客甚众。 圣水洞 又名狮子岩。位于宝鼎岭极顶绝壁处,是一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临渊石洞,外高里低。洞内打凿有石盆、石碗,泉水从洞顶无缝石壁上沁出,每眨眼间滴落一颗,晶亮如珠。饮之解渴消食,擦抹患处止痛除疾,并兼有明目定神之功效,故日圣水。不少游客常攀缘绝壁,赐金取水。 极顶眺远 宝鼎岭原名覆釜,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山下仰望石山顶,似一口硕大无朋的覆锅;隔山对望,石峰如一堵石壁;踏上极顶,有如长长的石长廊。极顶三面皆绝壁,唯可从关圣殿白云庵过尽心桥攀石级能上。极顶光洁如砥的花岗岩石上还遍布不规范的石脚印(传说为唐朝寿佛与众僧徒练功时留下)。游客至此,一览众山小。若晴日极目东南,全州县城风光历历在目,千里山川尽收眼底;西望资源、龙胜,-茫茫,群峰拥翠,万山奔走;俯瞰脚下,溪流东去,千峰拱卫,绝壁万丈,绿树横生,苍鹰斜飞;立定山顶,若放声呼唤,天宇回音,群山憾动,情韵万般。 |
燕窝楼 | 燕窝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西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木质牌楼燕窝楼,在距全州县城以北约16公里远的永岁乡石头岗村(该村过去的读书人多,曾有“才子之乡”的称谓)。 燕窝楼,又称燕子门楼,系蒋氏祠堂之门楼,原是永岁乡石岗村的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蒋建德始筹建逝卒未成。现存门楼由其子石岗村明代工部侍郎蒋淦亲自主持设计,皇帝赐封他亲自设计主持蒋祠楼修建而成,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动工,总建筑面积446平方米,主建筑有:牌楼、门楼、祠堂(分上、下殿),于嘉靖七年建成,全是木质结构。楼高12米,宽8米,上4层,下3层。整座牌楼不用一根钉,由324根榫木卯装而成。因牌楼上的如意斗拱形似“燕窝”而得名。牌楼上的梁枋、雕刻、彩绘,工艺非常精致,燕窝楼是广西区内发现最早的带有如意斗拱的木质牌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3年燕窝楼被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门楼的两边有这样一幅由明东阁大学士叶向高书写的槛联:“累朝荣荫家声远;历代科名世泽长。” 燕窝楼历经沧桑风雨,现已有几百余年历史。祠内留有明、清、民国时代水上-三江口位于全州县城东南端的完山前,由发源于海洋山的湘江、都庞岭的灌江、越城岭的万乡河汇聚而得名。三江汇合处有一个面积391. 68亩的鲸鱼洲;三江口水面最宽300米,最窄处40米,整个水域面积6600亩,三江口水最深处6米,平均水深4米。燕窝楼下游水晶岗电站,为三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的优势发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水域宽广,水流平缓,是人们划船、游泳、垂钓的好地方。奇特的是,这门楼上,还常有燕子来这里安家,在这里飞进飞出,让这“燕子门楼”更加名符其实。 |
雷公塔 | 雷公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雷公塔,位于全州县城三江口东岸雷公岭东岸,建于2000年,是古城历史文化承先启后标志性建筑。 雷公塔是继始建于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的妙明塔,后继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建的镇湘塔,从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持续性保护的深度思考而建造的。新建雷公塔,塔型为仿宋古建筑,框架结构,高七层36.9米,含地下室总面积856平方米,外形为八角四门四窗,装饰设计新颖。第一层四条大门,每条大门两边各有两幅花岗岩浮雕图,其中四幅是雷公、电母、风神、雨神图,象征雷电镇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另四幅是龙凤呈祥图。浮雕图气势雄伟,栩栩如生。每条大门旁与浮雕图的中间都还刻有对联---如正门上有“雄踞上流眼观百越吴楚,瞵盼舜日曦照九嶷湘江。”一幅幅对联,道出了全州的历史与风光。雷公塔塔顶高6.5米,用2.98吨黄铜制作,塔内中柱旋转楼梯似一条盘龙起舞,钢筋砼制作的仿木楼梯扶手更是以假乱真,0八幅大型浅石雕人文绣像图,分别记载着全州历代名人和全州大事,有“太平军围战全州城,冯云山殉难蓑衣渡”、“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等重大历史事件,还介绍了王贻德、蒋冕、石涛等各位重要历史与文化名人,意为崇先进以示范于后人,让全州人民更好地了解历史、怀念历史、弘扬历史,激励全县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宝塔灯光设计别具一格。一到晚上,灯光辉煌,几束灯光旋转着射向全城,既像一座闪亮的金字塔屹立在县城东方,又像一颗夜明珠悬挂在全州城上空。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
井源生态农庄 | 井源生态农庄座落于桂林市全州县枧塘乡枧头村委,距离县城六公里,规划占地面积150亩,三面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一面稻田千顷视野辽阔。农庄是以农业为龙头,以乡村旅游和休闲餐饮为特色,集农业观光、休闲运运、餐饮居住为一体的四星级农家乐。农庄用稻谷、玉米自主养殖贵妃鸡、山鸡、珍珠鸡等,且成年鸡实现生态放养。鸡、鸭、鱼、蔬菜、豆腐、水酒全部实现自产自销,让游客体验到纯正的农家风味。并建有水上凉亭木桥一座,休闲观光步道2000米,室外健身运动器材一批,标准塑胶球馆230㎡,可进行羽毛球、气排球、乒乓球等多项运动,是一家大小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特色玩法:可参与和体验多种农事活动,像耕作、插秧、除草、收割、育苗、施肥、采摘以及垂钓。可进行多种休闲活动,像是棋牌、球类运动、游泳、健身、烧烤、探险、蹦床等项目,更有多种特色项目,例如体验煮酒、磨豆腐、捡蛋、摸鱼等。 贴士:赶走城市喧嚣,体验农家生活,观赏自然生态,品尝桂北特色农家菜、无公害蔬果,举办家庭聚会、婚宴、康体娱乐等。 门票信息:无门票 联系方式:18178376111(邓总)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
湘江战役全州觉山铺阻击旧址 | 湘江战役全州觉山铺阻击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4年11月25日,红军总部发布分四部突破湘江防线的命令。红军便设防于鲁板桥、觉(脚)山铺之间,阻击湘军西进,掩护红军主力渡江,湘江战役打响。觉(脚)山铺是敌人-湘江的咽喉要地。觉(脚)山阻击战以五团政委易荡平等2000余名红军烈士的热血和生命为代价,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该战是湘江战役中最大、最悲壮的阻击战。 凤凰嘴渡口为红军突破湘江最为惨烈的渡口。红八军团为掩护红九军团顺利渡过湘江,八军团一部在杨梅山伏击追敌桂军,在激战的同时,大部红军开始在凤凰嘴渡口下游董家堰水坝抢渡湘江。此时红军头上有敌机疯狂轰炸,后遭追兵用枪疯狂地扫射,正在抢渡的红军将士在江中伤亡惨重。据李德回忆,红八军团渡江前11000人,渡江后仅仅剩下1200人。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政委、红军诗人陈靖在《黔山湘江》一诗中写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尸体遍江底。”反映了当时红军抢渡湘江的悲壮场面。 觉山阻击战的惨烈代价让红军将士觉醒,认识到之前的战略错误,开始了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脚山因此更名为觉山。 |
虹饮桥 | 虹饮桥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龙水村西,是一座风雨廊桥。横卧于万乡河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全桥为木瓦砖石结构,由桥身,桥亭、桥墩、桥墙四个部分组成,桥长70米,宽4.2米,高7米,亭盖长廊,曲栏回合,中部飞阁重檐,雕刻精美。古桥濒临长洲,洲上古木参天,尤多古柳,十茂荫浓,远眺秋水碧澄,宛如彩虹饮仙液。每逢秋季,江水碧澄,桥边疏柳与远山红叶相映成趣。“虹桥秋柳”为龙水“八景”之一。昔有榜额题:“虹饮仙液”,故有“虹桥秋柳”之誉。 这座水上楼阁式的桥梁,建筑完美,技艺十分精湛。桥下是用青石砌成鱼嘴形的五个桥墩,桥上是亭台长廊,盖着青瓦,两侧设有栏杆和座位,栏杆外另筑有风檐及亭,中间盖有7米高的四角凉棚,飞檐翘角,寓秀逸于雄伟之中.桥下一弯堤堰,积水成潭,水深碧绿。桥旁杨柳婀娜多姿,河水澄清可爱,树影波光相互映衬,使虹饮桥古颜朴躯显得别有风韵。 当年就是在这座娟秀的虹饮桥上,红七军通过这座桥赶往全州,依稀中,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踏桥而过的脚步声。虹饮桥 龙水镇 素有“文化庶地”、“鱼米之乡”之称的全州县龙水镇,位于越城岭下的河谷地带,湘江源流之一的万乡河和全新公路(全州县至湖南新宁县)南北纵贯全境,镇政府驻地距县城l7公里。全镇辖19个村委会,135个自然村,250个村民小组,人口4.8万,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万亩(其中水田5.01万亩),水果面积5.6万亩,有林面积23万亩。2002年,全镇实现农业…… 详细++ |
全州龙岩洞 | 龙岩洞位于越城岭支脉的东瓜源,距全州县城5公里,国道322线只有3公里,古为邑中八景之一。龙岩洞又名龙岩寺,因宋朝时岩口建有一座普润寺。洞内有一圆形巨石,砥于中流,为泉水所冲,发出巨响,岩壁回荡,似龙磨之声,故名龙岩。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岩洞扩宽填平,建造了兵工厂。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此筹建医院,再削整岩洞扩建成全国最大的地下医院,也是全军唯一的山洞医院。洞内建有五层高楼(局部六层)、礼堂、餐厅、广场及发电站等,总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采用全空调装置。---、伍修权、洪学智、-先后莅临岩洞视察。 后洞形似喇叭口,有如巨龙张嘴大吼。洞口斜向天空,高约40米,宽30米,崖壁上缀满石乳、石幔、瀑布飞帘,琼浪翻涌,洒珠滴沥,蔚为壮观。洞后古木参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一座大山绵亘高耸,独钟灵气,把山岭装扮得格外肃穆古朴。峡谷长约1000米,泉水汩汩,幽雅清新,仿若世外桃源。 |
语录山 | 全州县枧塘乡珠塘村有一个小石山,人称“语录山”,山上刻有毛主席语录和名人浮雕。作者是一个农民叫蒋济渭。二十几年来他一人独居,不与人语,每日在小石山上凿刻不已。近些年常有远近闻讯者纷至全州珠塘,欲变虚闻为实见,一睹那座“语录山”和那位凿石山上的老人。 蒋济渭,他用了30多年时间在自家屋前的石山上默默雕刻名人的语录和英雄的浮雕。积年累月,渐成规模。这座山也被当地人称为“语录山”。据当地县志介绍,从1973年开始,蒋济渭开始在自己的小屋后面雕刻。蒋济渭断断续续地说,最早雕刻的是毛主席头像和语录,由于没有学过雕刻技术,所有的工序都靠自己琢磨。由于家徒四壁,在雕刻语录时只得用黄泥或焦炭来临摹。 从拿起凿刀那天起,天刚蒙蒙亮,蒋济渭就起床,一直忙到天黑。一天只吃一顿午饭,风雨无阻。30多年过去了,如今,“语录山”上已刻有名人浮雕70多座、语录1100多条。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 枧塘乡 枧塘乡位于全州城南面,东连白宝乡,西抵才湾镇,北邻全州镇,南与两河、朝南、石塘三乡镇接壤,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距县城6公里,辖12个行政村,3.1万人。全乡有耕地2.6万亩,其中水田1.9万亩,旱地0.7万亩。2003年粮食总产量1143.7万公斤,国民生产总值1.6亿元,财政收入170万元,人均纯收入2479元。 清属思乡,民国22年(19…… 详细++ |
真宝顶 | 真宝顶位于越城岭山脉,地处全州、资源两县交界处,海拔2123米,仅次于猫儿山,为华南第二高峰。山上少见树木,植被多为低矮的蒿草,山势陡峭,坡度均在70度以上。从真宝顶上遥望天湖,可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有数个水库点缀其间,景色异常壮观。天气晴朗的时候,在真宝顶上可以看到猫儿山以及兴安、资源县城,令人产生一种时空被压缩的错觉。 有趣的是在南边,同样是资源县与全州县交界处,还有一座海拔1911米的山,名叫宝鼎,只不过少一个“真”字,在资源县城,当问及“真宝顶”时,都会把你指向“宝鼎”,原因是“真宝顶”除了登山爱好者及生活在山周围的百姓,少有人登过,而“宝鼎”已开发为一个旅游区,山下有一个宝鼎瀑布也很有名,更有始建于唐朝的宝鼎寺(抗日战争时被毁),传说为全真和尚-之地。全真和尚又叫无量寿佛,真名周寿,湖南省资兴人。全真和尚生年记载140岁,因其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长寿者,因此人们尊称“寿佛”。 |
石脚盆天坑群 | 桂林市天坑群位于全州县石塘镇石脚盆村,在全州县石塘镇南部,东与两河乡交界,南与灌阳县毗邻,距全州县城 37公里。 该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旅游景观较多,尤以天坑群最为出名。 石脚盆村附近的天坑共有9个,分别是巴掌岩、连鱼岩、安塘、滴滴塘、白石塘、藏经塘、牛婆塘、锣卜塘、草子塘,从石脚盆村由北向南呈S形分布,形成了原生态的天坑群景观。9个天坑大小、形态各异,有长条形的、圆形的、不规则形的。天坑间隔距离为400米左右,深度在90到200米之间。天坑的周边坡度不等,有的地方呈斜坡状,有的地方呈90度角垂直,有的地方甚至呈凹进的屋檐状,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
全州古木洞 | 古木洞是位于全州县大西江镇的一条大峡谷,洞内水力资源丰富,贮藏丰富的铅锌矿、钨矿等矿藏。 身处其中,一路石板古道,清溪潺潺。洞口外左有九龙脊(亦称九条脊)、右有金字岭、洞口横石锁天似桃花园洞天、入洞数十步右侧绝壁有石狗倒挂如为瑶民看守家园、梯子口瀑布若悬河直泻奔腾、青山口先人采矿窿道如地道战风采再现、先民所建的古寨石闸门(闸门前),上为千刃绝壁,下临深渊,牢不可破。 古木洞位于越城岭脚下,洞口外左有九龙脊(亦称九条脊),九条山脊犹如九龙飞天而降;右有金字岭,山势如一金字,山腰陡现一块平地,传说为寿佛爷使佛法当年从山腰撮土,欲堵塞峡口,以成佛事,其痕迹尚存。 |
地区 | 景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