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湘阴左宗棠故居—柳庄 | 湘阴左宗棠故居—柳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左宗棠故居因建于湘阴东乡柳家冲,故名柳庄。柳庄,青瓦白粉墙,庭院式结构,树木葱郁,翠柳依依,鸟语花香,蛙声唱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用生平教书所得白银,在湘阴东乡柳家冲(今樟树镇巡山村),购置了70亩水田,80亩山地,并依着地势修建了一座住宅,他在宅门上方亲书“柳庄”二字,道光二十四年,左宗棠全家由湘潭迁居柳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柳庄就是2004年县委县政府按照湘阴十一五旅游规划投资将近二佰万元在原址上按原貌复建后的柳庄,其平面布局与建筑风格与初建时基本一致,整栋庄园坐西朝东,共有大小房屋48间,其建筑风格为晚清民居建筑。 清“中兴名臣”左宗棠,是今湘阴界头铺镇新光村左家段人。曾官居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他为捍卫祖国西北边疆,确保新疆入版图,立下了巨大功绩,是爱国主义的历史入物。当时被朝廷封为恪靖候。左生前亲自捐款筹建“留青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年),左氏家族修建家祠,是为“太傅祠”。祠为两进两厢,泥水结构。前进中太傅祠,撰有左宗棠生前自题联: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欲守六百年家业,有善策还是耕田。后进设孔子堂。前后进占地4000平方米,后被毁。1983年拨款修缮。 在文星镇八甲,亦有“左文襄公祠”(又称相国祠,左公祠)。光绪十一年(1885年)左去世后,清廷恤典颇丰,予左身后以极大哀荣外,还将左附祀京师贤良,昭忠两祠,并在左的出生地及立功省份建专祠以彰功绩。光绪十三年(1887年),湖南巡抚吴大征奉旨建此祠。内塑有左公遗像,另有他的功业介绍及左生前好友及部属的诗文挽联和像赞。 柳庄位于今樟树镇巡山村柳家冲,为左宗棠36岁闻达前在家务农的地方。当时左自号“湘上农人”躬耕垅亩达8年之久。加上出仕以后,回湘探亲,祭祖,先后在此居住18年。当时庄屋有个朝门,上有他亲题的“柳庄”二字。今日的茶园还是他当年亲手按“新法”栽培的安化茶,茶园至今犹为旺盛。蜇居时的左宗棠,于“萧闲沉寂之时,”除了躬耕,义赈,兴办义学外,特别注重读书、著书,留下《朴存阁农书》等传世。期间,他系统研究天下山川地理形势,这国他后来骆幕,建楚军,总督数省,规复新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柳庄因之也成了一处研究历史人物的文物之地。 左宗棠 (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 详细++ 左宗棠 (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 详细++ |
南泉寺 | 南泉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南泉寺位于湘阴县城东南郊,北距县城3公里,南距长沙38公里。据康熙三十三年(1694)《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记载:南泉寺系潭州四十余刹之一。宋绍兴间(1140年左右)普庵祖师去游憩此,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创立双林禅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为“南泉寺”。 建寺以来,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余年。后来由于主持不得人,守规沦坠,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间,僧名德涌者,勤于法事,深得人缘,将寺殿不断复新。不几岁殿阁巍然,佛僧丕盛,大改旧观。正德间(1510年左右),钦依弘戒宗师等又加大修葺扩充,寺容焕然一新,当时县知事王公还为此立了碑记。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间(1551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倾颓,几雨侵蚀,有黄庭铠者主持募捐,得到当时显达的赞助,又将寺殿僧堂门送修理一新。事后又立了碑记。当明清鼎革之际,复遭兵燹,此寺又一次荡为灰烬。清康熙甲戌年(1694)有大龙主崇山德鼎禅师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开老人,慨叹南泉寺被废,乃携诸子结庐居废寺旁,筹划重新修建。得到县令唐际的帮助,终于鸠工修建,并创立重门宝殿,广厦修廊,使佛像灿然,紫金光聚,金鼓交参。由是十方檀越近悦远来,湖海高贤云奔水赴。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烟火不绝。这是南泉寺的鼎盛时期。 从康熙重修后,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禅师嗣法门人行和、本山法养行见、祜玉、祜鉴、宗容、宗林、宗兰等庭目下只有深根尚健在,深根原姓蒋,七岁在南泉寺受戒,曾一度在藕花堂寺内住过,解放后住南泉寺所在的向阳村。1984年他作为宗教界人士代表任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南泉寺原有自产:樊家洲水田三·四石,寺冲里一·四石,宋家垅0·二五石。解放前每年收租谷五十——六十石。此外寺后塔山园、吴家坡等山地广阔,每年可砍茅柴作寺内烧柴。 1930年,尚见寺的头门,望有“双林古刹”横额,二门刻有“南泉山”横额,二门两侧为通道,前面供有弥勒佛,后面有韦陀神像。第三进为一宽广院落,两旁设有钟楼鼓楼,正中为大雄宝殿,正殿有三尊佛菩萨: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释迦牟尼。二十四诸天、四十八罗汉分列两傍,塑像金光夺目,姿态栩栩如生,正殿有对联一幅云: 者个佛,者个菩萨,到底不离者个钟声鼓声,谁能于有声里听无声,静观自在; 什么我,什么人天,究竟是个什么樵梦蝶梦,吾欲于大梦中求不梦,清静如来。 方丈室,禅房设在正厅后面。正厅之西还设有庶务室、寝室以及饭厅杂屋等。向西延伸为观音堂,再西为客厅。无论远近游人或同门僧侣来此,寺僧接待均极殷勤,沏茶煮茗,清香可口。 寺院环境幽雅,前有洋沙湖,碧波荡漾,后山,茂林修竹四季皆春。林中多是数人合抱的大树,其中有枫树四十八棵,槠树二十四棵。一树垸遮天蔽日。那里除了树就是竹子,楠竹密密丛丛人都走不进去。在丛林深邃之处,人迹罕至。夏季炎热之时,如到树荫下去休息,不多时,顿觉暑气全消,精神清爽。不由吟诵清代南泉寺僧德鼎《咏南泉》的那首七律: 古刹名垂数百秋,废兴不一记碑留。 云随鹤梦魂无定,月冷松枝翠欲流。 灯火烁开千圣眼,钟声敲破古今愁。 临风愧我空惆怅,未识谁人护祖猷。 1937年原-反蒋爱国将领陈嘉佑归葬于寺之东侧。墓地占面积一亩多,周围用花岗石砌成大半个弧圈,前低后高,高处嵌墓碑,弧前缺口处设有石祭台,两边立有石华表,中为墓葬所在。石围八十八罗汉栩栩如生外都是大枫树,每到深秋,红叶飘零,墓地履盖着一层金黄的枫叶。因这里墓地气魄庄严雄伟,墓石又光洁可坐,所以游南泉寺者常爱到这里来欣赏景色。 1930年在南泉寺创办湘阴县立中学时,还只占用了一部分寺庙房屋,没有改变寺容。寺内还有和尚居住,香烟也没有断绝。抗日期间城内常遭空袭,当时的湘阴县政府曾两度迁到南泉寺办公。抗战胜利后,南泉寺又由寺僧安幸收回。据说安幸曾经当过县长。1952年湘阴县立中学迁到城北夏家坟山,另建新校舍,曾从南泉寺拆取建筑材料,留下一小部分办了南泉小学。后来小学失火,南泉寺便成了废墟。1958年这里办了茶桑场。而今仅有“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的石碑存在,那口古井也在1978年改建茉莉花田时填塞了。昔日的双林禅寺荡然无存了。 2002年元月,释来修和尚慕南泉寺名,云游至此,结茅庵作庙堂,广结善缘,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参拜,一时香火盛旺。2001年开始,广大善男信女面向社会各界募捐,共募集建庙资金120余万元,从2001年10月在南泉寺原地址上奠基动工,至2002年11月第一栋“三佛殿”竣工。“三佛殿”占地425M2,高19 .8米,其建筑雕梁画栋,甚是恢弘。殿内供奉释迦牟尼、消灾延寿药师、南无阿弥陀佛三尊佛像,长年香火不绝,甚为壮观。 |
陈毅安纪念馆和纪念碑 | 陈毅安纪念馆和纪念碑为湘阴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毅安纪念馆和纪念碑位于岳阳市湘阴县界头铺镇。 陈毅安故居原在湘阴县界头铺神塘湾,20世纪70年代因水库扩建而拆迁。1978年仿其故居而修建陈毅安纪念馆(故居),为砖木结构、两房一厢一角的平房,屋面青瓦盖顶,地面青砖铺就,墙面窑砖粉白,总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 陈毅安,又名陈斌,1905年出生于湘阴界头铺。1920 年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1926年1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年10月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3军教导师3团3营7连任党代表。1927年夏,随部北伐到达武昌后,被任命为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辎重队队长兼经理主任,管理全团勤务工作。1927年武汉七一五政变后,随团长卢德铭向南昌进发,准备参加起义。途中因与平浏工农义勇军相遇而获知起义部队已经南下,遂两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被任命为经理处处长。同年9月,随部队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第1营副营长,并随部队到达井冈山。不久,任纪律检查组组长。 1928年初随部参加攻打遂川、宁冈战斗之后,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1团副团长兼第1营营长。5月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红4军)第11师第31团副团长兼第1 营营长。先后率部参加高陇、永新、龙源口等战斗。1928年8月,受命率1营驻守井冈山根据地,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在黄洋界指挥部队击溃敌军3次进攻,并亲自将一门迫击炮校准目标,-3弹,吓得敌军连夜逃离,为打垮湘粤赣三省反动势力的进攻、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同年12月在永新烟江与敌作战时,小腿中弹负伤。带着伤残坚持了3个多月的艰苦转战,并先后任红5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 1929年3月陈毅安因腿伤回家休养,一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30年7月奉命归队,任红8军第1纵队纵队长。时值红3军团正准备攻打长沙,又被任命为攻打长沙战役的前敌总指挥。8月5日,在国民党当局调集兵力大举反扑时,他指挥第1纵队在新河、经武门、浏阳门一线阻击敌军一昼夜,使大部份红军安全撤离。但因军团政治部未能及时撤离,又奉命率纵队向城里再次发动攻击,以接应军团政治部外撤。激战中,不幸腰中4 弹,英勇牺牲。1952年,毛泽东亲自签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全国前十名革命烈士荣誉证书,陈毅安名列第九。 1989年,陈毅安纪念馆被重新修缮。走进大厅,正面墙上是陈毅安烈士及其夫人李志强的照片,下面陈列着“革命烈士证明书”,以及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与烈士家属的合影。旁边陈列着彭德怀亲笔写给烈士夫人李志强的五封书信和他的亲笔题词:“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毅安同志永垂不朽。”西墙陈列着陈毅安烈士简介、陈毅安写给夫人李志强的两封书信以及陈毅安在工业学校、黄埔军校时的一些照片。东墙陈列有原中央领导宋任穷的题词:“卓越的红军将领,不朽的人民功臣。”还有陈毅安烈士参加秋收起义以及在井冈山参加战斗的照片。转过正厅是烈士卧室,陈列有烈士结婚时用过的床铺及其家具。穿过卧室便是烈士母亲的寝室,里面陈列着花眼床、大柜、二节柜等家什。寝室旁边是一间杂屋,里面存放着摇篮和洗脸架等。2005年初,湘阴县人民政府在湘长公路东侧的文星镇望滨村建立森林公园(又名烈士公园),并在此修建陈毅安烈士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将移建于内。 陈毅安纪念馆于1989年9月被湘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被岳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岳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湘阴鹅形山 | 鹅形山风景区是湖南省省级森林公园,位于省会长沙市以北,湘阴县东南部与望城县、汨罗市交界处,海拔300—600米的山岭地区,绵延十余公里,山上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充溢湖湘地域的灵性与纯朴,山上绿树翠竹、潺潺溪流声、如诗的田园风光无不流露出让人一见倾心的秀色。 鹅形山旅游风景区资源丰富,集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拜于一体,是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去处,景区自然景点多达48处,诸如:玉笋峰、含珠岩、仙人脚、蝙蝠洞、春蚕问天、鲨鱼峰、眼板印、左公避难洞、仙人洞、-石等景观各具神态,似天工雕琢,各有特色,令游人到此留连忘返,乐不思归。 鹅形山景区相关配套设施健全,有大型停车场,酒店宾馆,特色农家乐餐馆、山腰中有红灯笼山庄、温泉桑拿、水上娱乐、垂钓、购物场所等,具有接待大型旅游团队的能力,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优质服务。 鹅形山风景区占地面积7297亩,周边环境绿化全部完善、自然景点修饰,配套项目都基本规划到位,而且利用农户的集中改造“民间山庄”“仰高山庄”山上有红灯笼山庄,山下有特色农家乐餐馆:“农夫山庄”“天顺酒家”“楼梯湾酒家”等。农家土菜有:土鸡、螺丝、小溪鱼、腊肉。环境舒适,服务周到,热情好客。而且还开发了一些农业休闲项目:农博园、水上娱乐、赛龙舟、打鱼池(蒙古包、野炊营)、民族竹竿舞、户外攀岩、登山、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吃、住、行、游、购、娱具有接待大型旅游团队的能力。 鹅形山交通十分便利,景区距湘长公路四公里,距省会长沙34公里,距规划新建的京珠复线3公里(10月份动工),湘阴县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经济建设的规划中,省会长沙市芙蓉北路延伸至湘阴县城天成宾馆,公交车40分钟车程,距岳阳仅128公里、90分钟车程,距益阳仅78公里、70分钟车程,鹅形山地理位置独特雾水较多,山上有各种药材,野菜有:麻菜、小竹笋、野人参菜、野菇等,多种绿色食品,天然优质矿泉水,山上云吞茶,为鹅形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了可告的保障。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湘阴县再转小巴前往 |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湘阴县城湘江东岸美丽的滨汀大道马王?地段(原县政府大院后门,现岳州窑商业街西端),耸立着一座仿古城楼,它就是2003年兴建的“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打开中门是宽敞明亮的大厅,映人眼帘的是正面墙上嵌挂的用黑色蒙古石阴刻的《岳州窑记》及岳州窑精美器物的展橱。大厅中央,小锈钢护栏护着长4米,宽3米的特大玻璃罩。透过玻璃罩,打开地下灯,一条由北向南的隋代龙窑呈现眼前:那一排排摆得整齐的匣钵和匣钵巾存留的器物,闪耀着古代文明的光辉。 1997年6月,县政府在这里兴建宿舍楼,挖基脚时,发现人量的青瓷片堆积层。报告文物部门后,县文管所派人进行调查,从大量出土物辨认,这是一座隋代青瓷窑址。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派出发掘小组会同湘阴文管所进行历时三个月抢救性发掘,获得丰硕成果。 在约6米深的文化层0土了大量青瓷器物和匣钵,其中完整和比较完整的700多件,可修复的数千件,可辨器形的40多种,较多的有碗、盅、洗、杯、高足盘、四系罐、檐口坛、多足砚、莲花尊等。釉色以豆青,虾青为丰,釉色晶莹光洁,纹饰有划纹,釉F点彩和雕塑。釉下点彩见于西晋和东晋的碗、钵的口沿和器物内,这就为与该窑相距约30公里的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找到了头。 清理出的一座隋代龙窑窑头部分,长8米,宽2米,坡度约为20,窑壁用方砖叠砌,窑场内布满几种不同形式的匣钵25排(每排8个)。这说明当时就使用了比较先进的多种装烧方式。窑头部分有三股火道和用砖砌的贮柴坑,匣钵中粘附着东晋器物,匣钵个体比隋代小,因此,陶瓷研究界把湘阴窑首创的匣钵装烧法上推至东晋。使用匣钵装烧法,其作用在于防止制品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了污染,不至粘结,并使制品受热均匀,不仅提高了成品率,而且使釉色光洁精美,这是陶瓷界的一次革命,是湘阴窑在青瓷发展中的最大贡献。 在隋代龙窑上部堆集物中,出土了一件内底刻有“官”字的匣钵,在隋代龙窑下部的南朝至两晋的堆积物0土了一件南朝时期圆饼底碗残片,内底上印有“太官”二字。“太官”即“太官令”,是宫廷掌管膳食、茶果和酿酒的-。据此,可认定该窑烧造专供朝廷和官府使用的器物,带有官窑性质。 岳州窑研究一直是湖南文物考古界一项十分关注的课题。唐代陆羽所撰《茶经》中写道:“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由此可见,岳州窑在当时为六大名窑之一,受到茶圣陆羽的赞赏,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但岳州窑在什么地方,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文物部门在寻找岳州窑窑址上做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湘阴县湘江两岸发现了铁角嘴唐宋时期、青竹寺东汉时期、文星镇晋唐时期、芦林潭隋唐时期、百梅村宋元时期和乌龙嘴宋明时期青瓷窑址26处。与民间传说“湘阴有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的说法相符合。特别是青竹寺东汉窑址和城关镇晋唐窑址文化遗存面积占据了县城湘江东岸约5公里的河沿、山岗,窑场密布,延续时间1500多年。 马王?窑址的抢救性发掘,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除全国多家报纸作了报道外,还引起了陶瓷界专家、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发掘进入热潮时,国家著名陶瓷研究专家巩宝昌和李辉柄先生来到湘阴,他们认真考察了发掘现场,细心地观看和抚摸着出土器物,爱不释手,赞不绝口。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和省委宣传部长文选德来到现场,在充分肯定发掘成果的同时,郑培民挥毫写下了“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文选德留下了“岳州窑,中华宝”的题词。中国古陶瓷学会2003年长沙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列席代表共150多人来到湘阴,部分专家题了词,其中巩宝昌先生题词:“古窑新生”。李辉柄先生题词:“岳瓷瑰宝”。 岳州窑文化遗址,为湘阴这座古老和神秘的县城增添了亮丽而迷人的风采。 |
湘阴文庙 | 湘阴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阴文庙位于岳阳湘阴县城步行街,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由“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组成,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 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与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时间相近,历朝历代先后十多次予以维修、加修、重修,至清咸丰元年,“规模宏丽,遂甲于湖以南”,整个文庙建筑群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气势宏大,古朴雄伟,状元桥位于文庙之前,横跨“泮池”。按科举时代规矩,高中状元者可打马过桥。状元桥两侧,南面为“肃然起敬”牌坊,北面为“太和元气”牌坊,古时文官在此必须下轿,武官到此必须下马。二牌楼均为石榫结构,全用花岗石块镂空雕刻而成,其造型奇特,制作精良,令人叹为观止。湘阴文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是湖南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198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予以大修。2013年5月3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步行街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湘阴县再转小巴前往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 |
远浦楼 | 远浦楼坐落在美丽的滨江大道中段,左侧距湘江大桥200余米,右侧为滨江风景园林区,因潇湘八景之一----远浦归帆而得名。该楼建于2004年,整体为三层四檐楼阁式。一层周围设石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前后顶层中间位置以及门楼悬挂由名人题写的“远浦楼”和“远浦归帆”牌匾;前后底层两边的圆柱上挂着清代湛道心《湘阴》诗中的开头两句:“五岳惟衡麓,三湘独此清”。独具匠心的远浦楼,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仿古建筑艺术的壮丽画卷。 湘阴湘资两水贯穿全境,通江达海,水上交通十分方便。湘江东岸县城南门港和漕溪港是停靠船只的避风港湾。漕溪港的南端山葱林翠,自唐以来,就在至高处建有江亭,或酹酒,或品茶,以观江景。两港之间,是“远浦归帆”的最佳赏景处。登高远眺,南可望十里以外的青竹寺、五魁山、老闸口、扁担夹的山葱林秀。北可眺乌龙嘴、白泥湖、斗米嘴、芦林潭的浩渺烟波。西可观鹤龙湖的茅棚晒网,渔火炊烟。东岸南北两端的南门港和漕溪港可停船泊舟。每当夕阳西下,远浦归帆的情景就映人人们的眼帘:江河如练,平湖似镜,柳岸如烟,远山若黛,江水共长天一色,晚霞与孤鹜齐飞。江湖之上,白帆片片,橹声悠悠,北雁嘎嘎南归,游人归心似箭。暮帆千叠,依次泊港,岸上的人们伫立江边,等待着亲人安全归来。久别重逢之喜悦,捕鱼丰收之欢欣,生意有成之欣慰,功名顺畅之佳音,构成了一幅人间真真切切的亲情图画。 喧闹之后,大江上涌出一轮皓月和满天星星。湘水如银,桅灯闪烁,渔火、星光、篷影、城廓,浮动在无际的碧水之间。这就是自然天成的“远浦归帆”图。 北宋元佑年间,著名书画家米芾作《潇湘八景图》并配以诗。潇湘八景描绘的是湘江流域的自然景观,即远浦归帆、潇湘夜雨、洞庭秋月、平沙落雁、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山市晴岚、江天暮雪。千余年来,潇湘八景蜚声中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湖南厅,还陈列着潇湘八景粉彩瓷瓶。 远浦楼是湘阴人一种精神和理念的体现,她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展示着绚丽而迷人的风采。 |
湘阴东湖生态公园 | 湘阴东湖生态公园是岳阳市湘阴县为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构建“双江拥湖、一城三组团”生态新城格局的城市建设重点公益项目。 东湖最早的时候,是一个天然湖泊,与湘江、白水江相连。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围垦和建设。大跃进时代,围湖筑堤,建成东湖和西湖(又称双子湖),1976年湘阴人民响应“为主席增光”的号召,召集民工修堤、挖池、使东湖成为城区人民茶余饭后散步、憩息的场所,也成了游人驻足的风景湖。“古城八景”中的“双塔凌云”、“两步垂青”、渔村夕昭“、长虹卧波”、“杜公垂钓“等五景在湖之首尾。东湖还是一个人文历史湖,环湖或近湖人文胜迹俯首之间扑面而来。文星塔、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邓婆桥、洋沙湖古战场遗址等都记录着千年古城的兴衰与变迁。岁月变迁,斗转星移,近几年随着新城区不断拓展和白水江沿江风光建设,如今的东湖已逐步发展成为城中之湖,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城中。 东湖生态公园总投资约7亿元,建设期4年,通过整合白水江、西湖、东湖、大屋围等四水,以东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基础,进行清淤挖堤、退池还湖,借助白水江改道,将原东湖3100亩面积扩展至3600亩水面,并在环湖9公里的湖岸和湖区配套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一批高品位的休闲娱乐旅游设施。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湘阴县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滨湖路附近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湘阴县再转小巴前往 |
左文襄公祠 | 左文襄公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文襄公祠,又名左公祠,民间称相国祠。是为纪念清末爱国将领左宗棠而修建的地方性祠庙建筑。清光绪十一年(1885)左宗棠去世后,湖南巡抚吴大徵奉旨所建;光绪十八年(1892)竣工。祠位于县城文星镇八甲老街上,由三组硬山式屋宇组成,屋宇间用边廊连结,形成整体,加上东西两侧庑院,占地面积达2640平方米。 左公祠为砖木结构,整个平面基本呈方形,单层、单檐,其祠坐北朝南,由照壁、中栋和后殿及东西庑房组成。外围封火山墙,东西为马头墙,屋面小青瓦,中栋和后栋中设天井。主体建筑为长方形,由南向北,由一字型影壁墙、门院、前厅、丹墀、东西庑廊、后寝组成祠庙主体。东西庑房为附属建筑,包括前、后厢房和天井,与主体建筑一起共同组成左文襄公祠建筑组群。后殿正中设木龛,立左宗棠牌位。晚清时期,每年春秋两季,由地方官员专往祭祀。整个建筑风格为晚清小型殿宇式,构造简洁明快,用材合度。 左宗棠是清末爱国将领,叱咤中国近代史,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军政要职,卒后赠太傅东阁大学士,二等恪靖候,谥号文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中国近代共发生六次抵御外侮的战争,其中仅有两次取得战争胜利,皆与左宗棠有关。左公祠作为这段中国苦难史中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保留至今而弥足珍贵,是融祭祀、凭吊、聚会、游历活动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左文襄公祠是湖南境内唯一保存尚好的、由皇帝颁旨营建的殿宇式建筑,是研究和纪念左宗堂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百年以来,已成为湘阴最重要的地方景观。2002年5月公布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宗棠 (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 详细++ 左宗棠 (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 详细++ |
湘阴左宗棠文化园 | 左宗棠文化园坐落在湘阴县城内,系湘阴县委、县政府为纪念左宗棠诞辰200周年而兴建。这是一座以左宗棠文化为主题的仿晚清园林式文化园区,文化园以左文襄公祠为基础扩建而成,占地169亩。园内建有左宗棠纪念馆,总面积为2600平方米,内设八个展厅和一个多媒体影视厅,分别介绍了左公生平大事和成就。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逝世后,官至浙江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的湖南湘阴人杨昌浚写诗赞誉左宗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与左宗棠纪念馆相呼应的是,园内还有一座高达11.1米、重约260吨的左宗棠花岗岩雕塑,他手握地图,目视疆土的形象,充分表现了他不畏强势、敢于担当的爱国情怀。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八甲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湘阴县再转小巴前往 自驾线路:岳阳市——岳阳大道——京珠高速公路——S308——八甲——终点 左宗棠 (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 详细++ 左宗棠 (1812~1885)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 详细++ |
湘阴青山岛 | 青山岛位于岳阳市湘阴县北部,是烟波浩淼的南洞庭湖中的一处自然孤岛,距湘阴县城北20公里。全岛陆地面积112平方公里,内湖6000亩,岛形似一只巨大的龙虾,呈南北丘陵带状布局,南北长约100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平均海拔38米,最高处50米。 青山岛南为横岭湖,北为荷叶湖,东为梅子湖。青山岛自然景观丰富奇特,湖面碧波浩荡,樯帆点点,岛上蔓荆遍地,芦苇荡漾,岛的四周植被茂密,鱼类徊游,鸟类云集,生物种群极为丰富。青山岛人文景观也很丰富,青山是我国南方淡水渔业文化的发祥地,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渔业文化遗址多处;青山也是现代淡水渔业文化的繁荣之地,世人皆云“洞庭天下水,青山天下渔”,可见青山的渔业文化的地位是历史奠定的。 青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史载舜帝二妃从帝南巡,后投湖殉帝,葬于青山,原建有黄陵二妃墓,唐时称湘灵庙,自古为湘阴第一胜迹,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韩愈、李贺、苏东坡等均在此留下了不朽诗文。南宋杨幺起义的水师曾驻扎于青山,杨幺被俘后被岳飞斩首于此,有杨幺头地名和杨幺庙为证。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三次入侵青山,制造了震惊全省的“青山惨案”,现存有“万人坑”即教育洞和青山抗日死难军民纪念亭,是湘阴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 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湘阴县境内,主要包括洋沙湖、东湖、湘江干流湘阴县城段及其周边部分区域。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525.9公顷。 湿地公园分为湘江河流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东湖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区、湘江沿岸湿地科普宣教和文化展示带、洋沙湖湿地生态休闲游览区、东湖湿地生态利用示范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六个功能区。 公园紧邻国际重要湿地洞庭湖,生态地理区位十分重要。该区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植被景观秀丽、观赏性强,是我国洞庭湖周围湖泊与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湖南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特征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高。以自然的湘江、洋沙湖、东湖等湿地景观为主体,辅以绿荫遍野的田园与人工湿地风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观赏性极强。湘阴洋沙湖-东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保障洞庭湖的生态安全,确保湘阴县饮用水源的安全,完善湘阴县生态旅游网络结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文星塔-状元塔 | 文星塔-状元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星塔位于湘阴文星镇八甲,状元塔位于湘阴县文星镇中心以北三公里湘江东岸的河床上。 文星塔又名八甲塔,始建于宋元时期,后坍塌。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知县李昺谓:“湘阴自古为文献之帮,且地处洞庭之滨,谓玉池神鼎雄峙于东,湘水沅水合流于西。”为增添地方名胜状观山水而募捐重建。塔用三道光麻石平铺垒砌,七级八方,通高31.50米,塔基高0.84米,边长4.8米,占地约98平方米。因塔造型精美,塔址选在风景秀丽的东湖之畔,颇为壮观。塔成之后,游人不绝,登临眺望,远近风光胜迹尽收眼底,文人骚客即兴吟哦,流传诗词很多。 状元塔又名乌龙塔,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知县李昺为壮名胜,应民谚“乌龙出角状元王”而募资倡修,因资不够,未修塔顶。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知县李其丰加修塔顶。塔为八方形,共七级,通高31.80米,占地约120平方米。清乾隆五十年钟道乐、嘉庆三年李其丰分别在记。因与文星塔遥遥相望,合称“双塔凌云”为湘阴八景之一。 |
岳阳湘阴状元塔(乌龙塔) | 在湘阴与文星塔遥相呼应的是建于同一时期的状元塔。状元塔,又名“乌龙塔”,位于湘阴城北约三公里的乌龙嘴,湘江经塔下流入洞庭湖。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县李炳根据“乌龙出角状元生”的民谣修建。因资金不够,当时末修塔顶。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知县李其丰加修塔顶,历时十三年。 塔用麻石平铺垒砌,八方七级,垂直上收至顶。每级对开四门,高28米,塔基高1.06米,边长4.64米,占地90平方米,塔身中空,有螺旋石梯共62级,石梯可至第五层。第一层正面朝南,门高2.15米,宽1米,洞深3.7米,门楣上雕刻楷书“状元塔”三字。塔内五层以上开有天窗,可以望到塔顶,每层之间飞出短檐,翘首饰鳌头。 状元塔西滨湘江,东靠三峰山(现三峰山已经看不出是山了,有坡,有荒废的厂区,有低矮的民居,有羊肠小道和杂草丛生的各类堆积物),山水相映,波摇塔影,十分壮观。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城北乌龙嘴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湘阴县再转小巴前往 |
湘阴文星塔 | 湘阴文星塔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阴文星塔是与湘阴文庙齐名的古建筑。文星塔始建于宋元时期地处湘阴县城东八角街,后有坍塌。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县李炳重修。 塔用麻石平铺垒砌,斜面上收至顶,塔高31米,塔基高0.84米,边长4.34米,占地88.4平方米,塔七级八方,每一层交错对开四个拱门,并有翘首护檐,塔身中空,内有石砌螺旋踏步49级。第一层内有“科甲蝉联”石碑,上面刻有知县李炳所题碑铭。塔刹顶由三颗生铁圆球组成。刹身由刹杆穿中连接,撑立在刹座之上,刹座叠压于塔顶平台,使整座塔的比例十分协调精美漂亮,“塑魁星于顶,缭以墙栏坚之”,因此文星塔又名“魁星塔”。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八角街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湘阴县再转小巴前往 |
湘阴鹤龙湖荷花公园 | 鹤龙湖是岳阳湘阴境内又一天然湖泊,位于鹤龙湖管区,面积10000余亩,与湘阴县城隔江相望,湘江大桥建成后,与县城融为一体,交通十分方便。鹤龙湖水草丰茂、水质优良,湖畔有绿荫长堤,湖中鸢飞鱼跃,荷香醉人,是养鳖殖蛙、鱼类繁衍、种植莲、菱等水生经济作物的绝佳水域。 鹤龙湖一万多亩水面广种莲、菱,放眼远眺,如同一片巨大的绿毯铺在水面上,令人心旷神怡。荷叶中不时有飞鸟惊起,扑翅而飞。夏日酷暑难当的夜晚,于月明星稀之际,荡舟于湖上,置身于荷叶丛中,既可饱览荷塘秀色,又可清凉消暑,涤荡心胸,是垂钓休闲、避暑度假的好地方。 景区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 乘车线路:在岳阳乘大巴至湘阴县再转小巴前往 |
地区 | 景点 |
---|